查看原文
其他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五、安忍品(1-2)



一生必读的巨著: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






温馨提示:阅读前,让我们一起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忍言尊者安忍不动(1)


    


   无量劫之前,鹿野苑嘎西梵施国王执政时,举国上下财富圆满。国王、王妃后生一相好庄严太子,名嘎西喜爱。再后来,王妃于战乱时又产下一子,就将其称为争斗生。梵施国王历来以法、非法治理国政,嘎西喜爱见到后就想:国王去世后如我继承王位,我若以法、非法治国,将来必堕地狱中,看来我还是舍弃俗世、出家求道为妙。


        太子想到这便来到父王脚下顶礼道:“父王,请开许孩儿出家学道。”父亲诧异说道:“太子,你到底作何打算?若你欲供养、布施,现有非常难得之王位即将落于你手,你尽可凭之广行上供下施,却为何定要出家求道?”太子回答说:“森林中可以树皮、青草为衣;可以树根、水果为食;还可与野兽自在交往,这种生活方为殊胜悦意。凡是有智之人,绝不会为能摧毁来世根本之王位而遭受杀害、束缚、打击等痛苦。”


        国王又劝解说:“太子,你应了知,我唯一至爱就是你!我死之后,尽管不情愿,但我们终将不得不分离;而当我们尚都存活于世时,我怎忍心让你离我而去?”但太子却已打定主意,他对父王说:“若父王不开许我出家,孩儿也就只能绝食明志。”太子随后便开始绝食,第一日绝食过后,第二、三、四、五、六日,太子始终无有进食粒米滴水。


        国王再劝太子道:“出家对你而言实在困难、痛苦。试想:独自一人前往寂静地与野兽为伍;生活来源只能依靠众人;所有人间消遣、玩乐在有生之年全部享受不了,这些困难不知你想过没有?若你能继承王位,则可尽享人间一切快乐,同时又能广行布施、积聚福德,这又有何不妥之处?”国王如是劝阻太子,但太子一言不发。


       国王又命令王妃、大臣等人劝阻太子,这些人就对太子说道:“你正当青春年少之时,理应享受种种安乐,为何要自讨苦吃?若你前往寂静地,想必很难久住。”太子对此依然一言不发。


        国王又令与太子素来友善之大臣儿子、国王侍者儿子及其他童子同样劝阻太子,但太子还是一言不发。这些童子就向国王禀告并安慰他道:“大国王,你应明白,若太子继续绝食下去,最终死在这里,那时你该如何是好?对他出家之事,智者均欢喜赞叹。若能适应出家生活,他当然会健康生存,你亦可见到爱子,何苦要让他绝食而死?这样你们父子将永远不得相见;若不适应出家生活,他自会回到父母身边,此乃他唯一出路,那时他岂不又回到王宫?”


       国王无奈对众童子说道:“既然你们都如此认为,那我也只能允许他出家求法。”童子们急忙将国王开许之口信传与太子:“国王已同意你出家之事。”众人随即找来各种营养补身物以求能迅速恢复太子体力,待太子稍稍恢复之后,他便离开鹿野苑前往仙人面前出家。


       出家后他以精进修持而远离诸贪欲,并获慈心等持,对每一众生均生起慈悲心。以其慈悲力感召,大小野兽亦对他恭敬爱戴。他以不损害任一众生缘故,而能与所有众生和睦相处,人们都称其为忍言尊者,尊者后有五百仙人眷属。


       梵施国王死后,争斗生继承王位,他以如法、非如法方式治理国家。一次,忍言尊者对其上师说:“我近日深感自己身体极度缺乏营养,在寂静地恐难以再维持生命,看来我应前往城中。”上师殷切叮咛道:“无论居住于城市还是寂静地,出家人均要严护根门,你应到鹿野苑附近居住茅棚。”得上师开许后,他便牢记在上师前所得教授,依计划前往鹿野苑。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普贤行愿品》


 


 目录(三、布施品-四、持戒品)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三、布施品(1)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三、布施品(2)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三、布施品(3-1)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三、布施品(3-2)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三、布施品(3-3)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三、布施品(4-1)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三、布施品(4-2)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三、布施品(4-3)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三、布施品(5)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三、布施品(6-1)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三、布施品(6-2)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三、布施品(6-3)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三、布施品(6-4)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三、布施品(6-5)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三、布施品(7-1)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三、布施品(7-2)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三、布施品(8-1)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三、布施品(8-2)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三、布施品(8-3)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三、布施品(8-4)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三、布施品(8-5)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三、布施品(9)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三、布施品(10-1)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三、布施品(10-2)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三、布施品(10-3)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三、布施品(11-1)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三、布施品(11-2)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三、布施品(11-3)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三、布施品(11-4)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三、布施品(12)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三、布施品(13)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三、布施品(14)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三、布施品(15)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三、布施品(16)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三、布施品(17)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三、布施品(18)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三、布施品(19)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三、布施品(20)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三、布施品(21)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三、布施品(22)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三、布施品(23)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四、持戒品(1)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四、持戒品(2-1)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四、持戒品(2-2)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四、持戒品(3)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四、持戒品(4)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四、持戒品(5)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四、持戒品(6)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四、持戒品(7)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四、持戒品(8)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四、持戒品(9)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四、持戒品(10)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四、持戒品(11)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四、持戒品(12)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四、持戒品(13)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四、持戒品(14)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四、持戒品(15)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五、安忍品(1-1)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