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未来DAILY | 谜尚母公司或将再次易主,敷尔佳被消费者“怼”上热搜

Future Beauty 未来迹 2022-11-12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化妆品市场每日新事不断,《未来DAILY》会用全球视野,看中国现象,重点关注中国化妆品产业「数字化」「产学研」「投融资」的新动态、新操作,以及对它们的新解读。我们的任务是,拷问新鲜事背后的价值,让它为你所用。

作者 《未来迹》编辑部


读者你好,这里是《未来DAILY》。今天我们从两条新闻出发,为你提供深度解读。一是时隔5年,谜尚母公司Able C&C或将再次易主;二是敷尔佳因被曝产面膜成本仅2元/片,被消费者“怼”上热搜。


首先看第一条新闻。


日前,韩国排名第三的化妆品集团——谜尚母公司Able C&C发布公告称,公司第一大股东、韩国本地私募基金运营公司IMM Private Equity确认,正在考虑包括出售股权、招商引资等各种战略措施,但目前尚没有事实举动。 



这意味着,继2017年ABLE C&C创始人、前会长Seo Yeongpil(徐永笔)转让股份之后,Able C&C或将再次易主,两次易主中间仅相隔5年。


一位接近ABLE C&C中国分公司的人士告诉《未来迹Future Beauty》,这一新动向或将对中国业务也产生影响,但目前,中国分公司只能准备一些保守方案以应对变化,任何激进市场策略都暂时无法实现。


谜尚成立于2000年,是韩国首批创建街边化妆品专卖店的品牌,因性价比高的中低端路线赢得韩国消费者喜爱,并迅速在海外扩张市场。目前,谜尚母公司ABLE C&C的体量在韩国化妆品行业排在第三位,仅次于爱茉莉太平洋和LG生活健康。


2017年,被现在的最大股东、韩国私募基金收购IMM Private Equity后,受众多因素影响业绩下滑,疫情之后,在2020年、2021年连续录得营业收入下滑和营业利润亏损,其中营收分别为3075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5.5亿元)、2629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3.3亿元);利润亏损分别达到680亿韩元、224亿韩元,分别约合人民币3.4亿元和1.1亿元。


公开信息显示,在鼎盛时期,谜尚在韩国的店铺达到700多家,但截至去年仅剩下不到一半。


面对连续的下滑和亏损,ABLE C&C也在不断寻找扭转方法,立下「加强品牌建设」、「扩大全球市场增长」以及「数字化转型」三大增长战略。


据集团2021年度财报显示,当年,集团进入了美国电子商务市场的主要渠道——亚马逊线上销售平台,同时日本子公司销售额同比增长21%,2021年集团出口销售额占比达到49.91%,比上年增长22.17%。


而就中国分公司情况来看,最新财报显示,其2020年、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销售额分别为211.4亿韩元,124.8亿韩元、86.2亿韩元,换算成人民币分别为1.07亿元、0.63亿元和0.44亿元,呈逐年下滑趋势。


新闻就是这样,来看看其中有什么价值。


谜尚母公司的营收利润双下滑,只是韩国化妆品公司的一个缩影。


受到疫情影响,韩国化妆品市场正受到巨大冲击,除了人们对化妆品需求减弱,以及消费行为转为线上购买,集合店的盛行也对单品牌店造成影响。数据显示,韩国谜尚、菲诗小铺、悦诗风吟等主要化妆品专卖店在韩国本土的门店数量从2018年的约3400家骤减至去年的不到2300家,减幅超过三成。


根据韩国统计局数据,韩国化妆品市场规模在2019年达到47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378.2亿元)的峰值(线下35万亿韩元,线上12万亿韩元),此后便一路负增长。


从2020年的41万亿韩元,到2021年43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175.8亿元),2022年上半年,仅录得21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062.6亿元),同比增长1%,此外按渠道来看,根据韩国统计局的“7月在线购物趋势”,化妆品录得7762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9.3亿元),比去年下降20%。预计下半年线上销售额将继续下滑。 


CNC News对此评论称,在韩国,化妆品公司正在迎来新一轮的困境。


从渠道看,线下门店数量正在持续收缩,此外由于韩国本地消费者对线下体验颇为依赖,化妆品线上销售取代线下的转化率,也明显低于其他产品。这是韩国化妆品行业持续两年多衰退的直接原因。


但从深层因素看,棕榈油等化妆品原材料价格以及人工成本的上升,成为新的难题。此外,产品研发层面的不足亦导致化妆品集团增长困难。


在巨大生存压力之下,各品牌纷纷寻找经营新思路,普遍的做法就是主动削减线下门店,加强在线渠道销售,并且开拓海外新市场,还有公司进军保健品市场寻找新方向,但这些方式能否有效帮助韩国美妆行业改善业绩,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再来看今天的第二条新闻——敷尔佳因被曝产面膜成本仅2元/片,被消费者“怼”上热搜。


9月19日晚,微博话题#148一盒的敷尔佳面膜成本仅10元#霸榜热搜第一,截至发稿前,话题阅读量达4.3亿,讨论次数1.9万,在一众网友中引起激烈讨论。



在凤凰网科技的文章《“网红面膜”敷尔佳IPO:毛利率比肩茅台 无证代理被质疑传销》中,引发网友激烈讨论的内容主要为敷尔佳白膜、黑膜超低的采购单价,以及相对而言,它在官方旗舰店中的高售价。


从售价来看,白膜和黑膜官方旗舰店原价为149元和199元,平均每盒5片,单价分别为29.8元和49.75元。然而,在敷尔佳此前披露的问询函中显示,2020年-2021年间,其医疗器械类敷料和化妆品类面膜采购单价分别为9.12元/盒和10.17元/盒,9.8元/盒和9.99元/盒。


换句话说,市面上售价为149元和199元的敷尔佳白膜、黑膜,采购价仅不到10元/盒。


在话题登上热搜榜单后,围绕低成本与高售价的问题,消费者在微博广场展开了激烈讨论,讨论焦点主要有3个。


其一,一大部分消费者认为敷尔佳的原价和采购价差别太大,自己当了“冤大头”。“我刚在旗舰店原价买了5盒,属实大冤种。”“有被伤害到,我还囤了那么多。”



其二,在如此高的产品倍率下,敷尔佳面膜是否“德以配位”,真实具有产品宣传中所说的“针对肌肤敏感的皮肤修复”效果?


有人认为产品效果不明显:“又贵又难用”、“用了和没用一样”、“一点效果都没”。在小红书平台上,还有消费者吐槽称敷尔佳产品膜布形状“极其不规则,做的不够用心,不建议入”。


但也有人表示,“可是敷尔佳对我的痘痘真的很有用”、“这牌子的面膜就没踩过雷,都挺好”。


其三,由于许多消费者的购买渠道是医院皮肤科,他们在评论中直指医院与品牌的合作,对医生推荐产生质疑。


“三甲医院皮肤科医生还喜欢推荐类似的牌子,医院直接三盒三盒配,黑极了。”“在成都某医院皮肤科,医生给开的100多一盒,而且单独支付,不是走的医院缴费单,可恶。”“都是有合作的,有的卖敷尔佳,还有很多其他品牌,有想过医院是为了挣钱,但没想到能这么挣钱。”



针对这三点质疑,《未来迹FutureBeauty》采访了多位行业人士,以下是他们的看法。


首先,针对敷尔佳原价和采购价的价格差问题。业内人士认为,十几倍的倍率,在械字号面膜产品乃至所有妆字号面膜产品中是普遍现象,此外,均价两元的采购成本在业内不算非常之低。


“其实客观来讲,这个面膜成本占比是正常的,毛利率达80%也是正常的。”广州东智盟化妆品有限公司业务经理吴守杰表示。“对于工厂而言,有一个十几倍的倍率,也是行业的普遍情况。”西北一CS连锁操盘手也表示,“如果没有这么多空间,很多运营都做不了。”


“一件产品的价值包括多个部分组成,不能以单一项目来评论价格是否合理。”有头部面膜代工企业高管强调,“产品制造、品牌推广、仓储物流、渠道、营运费用、工资成本等等,其中又包含着各项细节。”


“消费者能在合法渠道,以合适的价格买到使用的产品,这是市场法则,适合市场的产品自然能被市场接受。”他补充说。


“确实如此。面膜的生产成本本身就很低。”吴守杰认为,“如果按十元五片的采购价来算,平均每片价格在两元左右,其实在行业内,这已经不算便宜了。”


“很多面膜产品给到店家的价格会打两到三折,店家向外出售的价格也是厂方给出的建议指导价。”上述CS操盘手透露,“假设一款面膜店家拿到手是15元,指导价可能会是90元,算起来是一点多的折扣。不仅如此,在这个15元的基础上,厂家的生产成本或出厂成本还要再打个6-7折,因为代工厂也要赚取利润。”


第二点,争议品牌的产品是否拥有“配得上”价格的实用功效?


其实就在前不久(9月8日)敷尔佳母公司哈尔滨敷尔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敷尔佳”)于深圳创业板首发过会之前的在聆讯环节,深交所也多次对其研发投入占比太低进行质疑。


据敷尔佳招股书显示,在2019-2021年,公司研发投入分别为 60.39 万元、147.97 万元以及 524.29 万元, 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0.04%、0.09%及 0.32%,与头部化妆品公司均值约3%的研发占比差距甚大。


与此同时,招股书还显示,截至2021年末,敷尔佳研发人员仅6人,占比为1.36%。其中有3名硕士,另外研发团队中的刘艳军、刘婷婷为公司核心成员,分别任职研发工程师和研发经理。


对此敷尔佳自己也表示,“相比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公司涉足行业上游端材料的研发较晚,在原料的研发/提取、工艺开发及临床研究类研发项目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技术劣势。公司目前研发人数较少、研发投入较低。”


据了解,当前,敷尔佳的主要研究项目有5个,其中关于“Ⅲ类医疗器械(医用敷料)”的研究是“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材料对皮肤创面的修复效果,结合无菌制剂技术,开发一款Ⅲ类医疗器械产品”。


这项关于“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的研究主要与上海聚源智创生物研究有限公司合作。后者母公司为江苏江山聚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专注于仿生重组胶原蛋白的产业化设计和应用,曾于2021年7月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A轮融资。


面对质疑,敷尔佳在招股书中表示:未来将加大内部研发体系升级,大力引进研发人才,同时通过与外部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投入新产品的开发及原料方向的选择。


第三点,此次事件背后其实也反映出一个事实:医疗院线渠道正在遭遇消费者的“信任危机”,而品牌需要重新反思自己在这一渠道的营销策略。


事实上,与公立及私立医疗机构合作,已经成为敷料贴类产品的重要销售渠道之一。据公开信息,包括敷尔佳、芙清、创福康、薇诺娜、修丽可、博乐达、绽妍等品牌都与医疗院线渠道有深度合作。


敷尔佳招股书显示,2019-2021年,敷尔佳线下经销收入分别为 10.3亿元、11.2亿元 和 10.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 76.93%、70.92%和 63.77%,覆盖了医疗机构、美容机构、连锁零售药店、化妆品专营店及大型商超共5类,其中医疗机构渠道占比较大。


随着“成分党”、“科研党”消费者兴起,功效护肤和科学护肤成为消费主流,归于械字号管理的敷料贴类产品以及妆字号产品都不约而同地开始往院线渠道发展。自带专业性、科学性的“医生推荐”,也成为产品的最好背书。


一位业内人士对此表示,相比天猫、抖音等线上渠道和线下的化妆品零售店,医疗院线确实是一个较为封闭且价格对消费者不透明的渠道,按零售价看几乎从不打折。因此对于品牌来说吸引力非常大。不仅如此,这个渠道还能为品牌树立“专业、有效、安全”的形象,自带宣传效果。


“但消费者的抱怨也的确属实,因此,未来走这个渠道的品牌,或许应该重新思考自己的价格体系和营销方式,别让消费者的信任透支。”


END



转载开白〡商务合作〡爆料投稿

加入宝藏VIP读者社群,获取多项私享福利

欢迎扫码联系编辑部未主编


关注我们,直通未来


近期热点



更多原创内容推荐

FUTURE BEAUTY

『数字化生存』

发刊词数字化公益之林三问上海家化数字化屈臣氏的O+O国家要打造百亿美妆品牌欧莱雅官宣O+O+O消费新场景数字化成零售商“抗疫”手段屈臣氏2022H1保持盈利水羊14亿打造智造基地

『产学研』

中国成分-重组胶原蛋白的故事欧莱雅要详解1000种成分美妆原料综合报告青蒿的新应用合成生物市场爆发美妆品牌炒成分是个坑化妆品打响芯片大战新品牌创业门槛提高“华中美谷”来了!新品开发进入慢时代原料涨价调查祛斑美白七大要求化妆品检测机构新规丁香医生被禁言的警示

『投融资风向』

2022年Q1美妆融资创新高15家CVC正在改变行业格局家用美容仪迎来投资热潮贝泰妮首个投资选定新锐彩妆2022Q2美妆投资下滑80%名创优品港股上市破发欧舒丹2021年报水羊股份2021年报巨子生物赴港IPO欧莱雅在华成立首个投资公司5000多家美妆企业倒在春天联合利华2022H1几十亿体量品牌的新挑战

『财报解读』

上海家化2021年报屈臣氏2021年报上海家化2021年报珀莱雅2021年报丸美股份2021年报珀莱雅2022半年报双增长欧莱雅2022半年报大涨宝洁2022H1突破5000亿大关资生堂2022H1中国区成第一大市场水羊2022上半年卖了22亿元

『零售调查』

CS渠道集体“失语”話梅激进南下“遇冷”CS快没品牌可卖了!代理商坚持不离开“牌桌”CS价格战背后逻辑实体零售第一个赛点新锐品牌为何玩不转CS传统CS和新物种该互学什么新型品代关系的构建彩妆在CS渠道病根在哪618美妆大数据解析彩妆份额跌不停的动因4000多个美妆百货柜消失

『消费洞察』

00后不愿逛百货的原因新锐美妆做高端纯净美妆是伪概念吗“贵替”正成潮流魔幻“清仓”生意代工被“妖魔化”防脱市场上演陌路狂欢“史上最凉”五一促销唇部彩妆创新的题眼95后爱上“以油养肤”男士护肤为何从未爆发东方臻选坑位遭疯抢李佳琦“失声”艺人营销为何昙花一现00后爱上极简护肤七夕营销的新价值

『格物社』

千万大店的方法论实体店私域运营打造提高进店率的方法超高客单价如何打造

『封面人物』

理肤泉中国总监谈功效护肤趋势莹特丽沈雁谈彩妆趋势科蒂全球副总裁谈旅游零售



先一步,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