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玖 | 自信繁荣的中国艺术学学科
↑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艺术教育》
本期关注
自信繁荣的中国艺术学学科
梁玖
内容摘要:在中国社会全面深度发展的新时代、新征程、新格局中,以经事纬意学科史观审视艺术学升格为独立学科门类之后,学科十年发展的历程,总结学科建构成就、探求中国艺术学新的发展起点和任务目标。文章从观念与观念建构的十年、依循学科制度重塑建构的十年、持续守正与洞见的规格发展之路三个视点切入,论析了基于新时代的中国艺术学学科的今昔之要,并坚信自信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艺术学学科必得其宗庙之美。
关键词:中国艺术学;艺术学学科;经事纬意观;自信繁荣;逐浪式更新发展;人民艺术
基于经事纬意史观,从学科建设和发展角度看,2011年艺术学升为独立学科门类是中国学科发展的标志性意义事件。十多年来,艺术学学科建设和发展虽然在实践与理想的匹配上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总体上有了更新、完善、充实学科秩序的逐浪式建构性新发展,为中国艺术文化的持续繁荣奠定了思想、机制、体制、人才、学术、知识系统等方面的坚实基础。因此,在立足更加自信的中国新时代、新征程中,在中国吐故纳新深度发展的时期,在选择如何更加深入促进艺术持续繁荣发展的关键时期,有必要回顾和反思艺术学升格独立学科门类之后,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自信得到彰显”①的社会发展历程中,学科十年发展的得失,进一步探求中国的艺术学学科发展新起点和任务目标。
一、观念与观念建构的十年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引领下,深入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艺术文化、艺术理论体系、艺术教育体系,是2011年以来中国艺术学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基本使命和任务目标。其中,确立艺术学学科观念与艺术学学科观念建构,既是一个核心命题,又是一个重大的实践历程。
(一)艺术学学科内外观念的建构发展
2011年以来,中国的艺术文化创造、中国的艺术学学科建设、中国的艺术教育发展,核心都是以守护民族的、科学的、人民的这个最基本的中国自信原则发展的,系统地经历了立制架梁的夯基垒台开篇期、深化成型的高质量发展推进期。十多年来,中国艺术学学科的建构发展的基本特征,是始终有梦想地逐浪式更新发展——贯彻、体现和形成了实现伟大梦想的新征程、新作为、新成就、新格局。
首先,从艺术学学科内在来看,有了新学科制度观念。艺术学的这个“新学科制度观念”是指2011年2月艺术学升格为独立学科门类后确立了艺术学门类观念。在中国的学科制度中,艺术学成为中国学科目录中第13个门类。第一,真正让艺术学有了自己的学科阵地,确立了清晰的艺术学及其体系的专业观念。由此,艺术学(13)及其艺术学理论(1301)、音乐与舞蹈学(1302)、戏剧与影视学(1303)、美术学(1304)和设计学(1305)成为了中国艺术学界的专有术语、概念和名词,实现了“为了使艺术获得一张进入科学殿堂的入门券”②的学科理想。尤其是“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地位的确立,更是有了让艺术超越经验升华为人文学科地位的契机和保障条件,从而使艺术学在中国新时代的人文学科系统中确立了自己应有的学科位置和使命,也使艺术学学科成为中国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支柱,奠定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艺术文化强国的基础性条件。可以说,在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规定的:改革艺术课程设置,在原有音乐、美术学科基础上,新加入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③,就是艺术学学科地位确立和艺术学学科价值这十多年来被广泛确认的结果。第二,艺术学学科制度的确立,使中国艺术学学科发展有了坚实的学科制度基础、条件和目标,使中国艺术学学科具有了逐浪建构的鲜明特征。第三,艺术学及其学科体系观念的确立,让整个艺术学界实现了自身的学科“中国梦”,从而使艺术学学科在持续建构、发展多元艺术教育事业、促进中国新时代艺术文化繁荣、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新性塑造国家形象、持续推进“讲好中国故事”、走出去对外传播、提升艺术文化影响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都有了新观念、新方式、新内容的里程碑式发展。
总之,十年来中国艺术学学科观念的建立、艺术学学科制度的确立、艺术学学科体系的建构发展,是中国新时代自信精神的具体体现,是实在地拓展了中国的艺术道路,是对弘扬中国艺术精神、凝聚中国艺术创造力量,更是中华民族为人类艺术文化勃兴发展作出的新贡献。
其次,从艺术学学科的外在观念看,有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强力指导观念。自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建设是我国总体布局“五位一体”建设的重要内涵,艺术学学科也乘势进一步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总布局中有了更充实的发展。尤其是在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后,中国艺术学学科有了更全面、更深入、更体系化的发展。
一方面,“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④的社会思想有力地推进了艺术学学科的建设与全面发展。“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社会思想,不仅体现在艺术学学科的拓展研究、艺术作品创作的新取向与表现、艺术文化全面满足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方面,还体现在艺术于广度和深度上创造性地参与健全社会的方方面面。如设计艺术开创性、深入地参与到中国新时代脱贫攻坚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建设中,既建构性发展了艺术学学科自身,又充分实现了艺术学学科的社会功能。
另一方面,艺术学学科的目标和思想体系建设更加清晰和完备。主要体现为六个更进一步明确的内涵观念上。一是明确了艺术文化是一个民族和国家振兴发展的精神命脉观念。十年中,成型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必须抓好文化建设,增加社会的精神文化财富”⑤和“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⑥的艺术价值观。二是明确了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艺术文化的自信观念。在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用文艺振奋民族精神”⑦成为了艺术学学科的共识性观念。因为,“坚定文化自信……凸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根基、文化价值和文化理想。”⑧三是明确了“人民中心”的艺术创作导向观念。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⑨四是明确了建构中国艺术气派的艺术学当代价值观。十年来,主张和践行“让我国文艺以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屹立于世。直面当下中国人民的生存现实,创造出丰富多样的中国故事、中国形象、中国旋律,为世界贡献特殊的声响和色彩、展现特殊的诗情和意境”⑩成为了艺术学的主潮观念。五是明确了传统艺术文化的创造性转化观。“进入新时代以后,在一系列方针政策的有力支持和引导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扎实开展,并取得积极成效。推进戏曲、书法、高雅艺术、传统体育进校园”,等等⑪。六是明确了艺术学学科的体系建构观念⑫。尤其在2016年5月17日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召开后,要求各学科“要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成为建构学科的基本方略⑬。《艺术学研究》在2020年第1期、中国社会科学网在2020年4月20日都专门刊发了讨论艺术学三大体系建设的文章⑭。
总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对中国新时代艺术学学科建设和发展起着重要的观念指导与支撑作用,更为重要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艺术文化建设和发展思想,本身就是很丰富的、深刻的、成体系的当代中国艺术思想和中国艺术理论。其中包含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10月15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年11月30日、2021年12月14日分别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以及2016年5月17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8年8月30日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的回信、2020年10月23日给中国戏曲学院师生的回信等关于中国新时代的艺术文化论析思想。
最后,对艺术学学科建设规律和发展规律有了更进一步的明确认识和把握。圆融多因素的合力推进,是艺术学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基本规律。第一,艺术学学科自身的砥砺创生建设因素与力量是基础。比如,2019年《艺术学研究》创刊、2020年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艺术史专业委员会成立、2021年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艺术教育专业委员会成立等意义事件,就直接和深刻地表明了艺术学对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巨大影响作用。第二,社会管理的政策法规影响力因素与力量是关键。2011年艺术学学科系统的五个一级学科制度确定的意义事件,表明艺术学学科建设和发展还需要学科外在因素和力量的促进,而不仅仅依靠自身力量决定的事实。第三,民众对艺术学需求的满足和确信因素与力量是艺术学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动力。比如,十年来在艺术学学科系统兴起的艺术管理学、艺术教育学、艺术人类学、艺术文化产业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等多个交叉学科,以及加强全民美育、艺术介入乡村振兴等,都是促进艺术学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确立起艺术学学科建设和发展的规律观念,即有了确保艺术学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基本认识论。
总之,十年来,艺术学学科观念更加明确和普及,不仅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使艺术学学科成为中国新时代国家软实力发展的重要表征。
(二)更加清晰的艺术学四大学科目标
十年来,在艺术学学科建设和发展中,确立了清晰的学科内外四大学科目标,包括艺术学学科自身建设的三大目标和艺术健全社会功能的目标。
首先,艺术学学科自身建设的三大目标。2011年艺术学升格成为独立学科门类以来,建构社会主义艺术文化、建构社会主义艺术学科、建构社会主义艺术理论体系,形成了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的良性秩序,随后,自觉、全面开启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艺术学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艺术学学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艺术学派成为了明确的目标。
其次,艺术更新性地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健全社会功能的目标。健全社会功能主要体现在五大方面:第一方面,艺术把建设和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作为重要目标。十年来,艺术学学科贯彻和践行了“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文化建设是灵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⑮。
第二方面,艺术发挥了促进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保障作用。第三方面,艺术教育发挥了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作用。无论是在学校艺术教育中,还是在社会艺术教育和家庭艺术教育中,三种文化的全面多元化推广和特色性落实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尤其是在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在教育“总目标”上,明确要求课程和教学要“感受和理解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⑯。第四方面,艺术学学科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文化安全做出了积极的保障贡献。“保证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⑰,艺术学学科也不例外。第五方面,艺术文化越来越成为中华民族凝聚力、创造力、软实力、当代国家形象塑造力、国际影响力的重要资源、手段与象征。
总之,尽管自2011年艺术学独立成为学科门类以来,当今世界正处于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的相互叠加艰难时期,但是中国的艺术学学科建设和发展依然在文化自信的立场和观念中,取得了新的建构、新的充实、新的完善性成就。不仅艺术学学科得到了更全面的发展、艺术创作得到了繁荣,而且全社会的艺术文化环境趋于健康。比如,2014年以来,国家先后出台了促进艺术发展的相关政策:《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2015年7月)、《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2015年9月)、《关于全国性文艺评奖制度改革的意见》(2015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2016年11月)、《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华文化走出去工作的指导意见》(2016年11月)、《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2017年3月)、《关于支持电视剧繁荣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2017年9月)。此外,“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在推动主旋律艺术创作、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成效显著。”⑱还有2015年3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等。统计表明,“在整体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文化产业保持较高增长速度,2012年至2017年我国文化产业年均增长13%以上,2017年我国文化产业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达3.47万亿元,占GDP比重提升到4.2%。”⑲
二、依循学科制度重塑建构的十年
十年来,艺术学界承接国家2011年10月主导的“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⑳诉求目标,确立了艺术学的新学科制度,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了系统的开创性、拓展性的建构,不仅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和普遍意义的艺术学学科体系,还为整体和系统性持续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艺术学学科打下了坚实的学科历史、知识、人才基础。
(一)学科建设始终是一条主线
依循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发展理念,中国艺术学学科也走向了高品质发展的学科建设新征程,构建了学科新的发展格局和实践体系与新表述,充分体现了艺术学学科对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不可替代作用。其中,学科建设始终是艺术学学科发展的主线。
首先,不断深化理解艺术学升格为独立学科门类的新观念、新制度、新范畴、新格局、新表述。一是艺术学界开启了基于理解新学科制度精神的学科建设之路。比如,在艺术学门类中五个一级学科的确立,为此学界就花了大力气理解学科建构的新观念、新制度和新规格,并初步建构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艺术学学科新格局。二是基于学科新发展需要,探索解决了学科建构的新旧问题,形成了“更加突出以学科建设为基础,探索分类发展、分类支持、分类评价的自主特色发展新模式”㉑。尤其在高等艺术学科教育中,如何将原有学科建构秩序有序转换使其适应新的学科制度要求,就是一个需要被持续解决的现实命题。可以说,吐故纳新式变革、适应、建构、完善、发展是艺术学十年来学科建设的主题曲。
其次,持续探索建构与新学科制度相匹配的艺术学学科发展策略。第一,在艺术学学科内部加强了学科系统化建设的力度。比如,针对新确立的艺术学理论这个一级学科应该如何正确、有效和系统地开展学科建设,就成为其间一个持续研究和实践的学科建设任务目标。所幸,艺术学理论学科在这十年中得到了稳健和快速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1年,全国艺术学理论硕士点建设有近70个、博士点有23个。在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于2021年12月4至5日线上举行“多元融通视域下中国艺术理论体系的建构”会议期间,参与听会人次达到149万人。2022年6月25日,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比较艺术学专业委员会以线下和线上方式举行了第二届年会暨“新时代中国比较艺术学建设”学术研讨会,仅线上参与听会者就达到了201.6万人,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艺术学学科建设的成就。第二,加强了艺术学学科与全民美育的互动性建构发展。在2015年至2020年国家先后出台三个加强新时代美育工作的政策后㉒,更加促进了艺术学学科的深度性与交叉性建设,包括建议主张在艺术学理论学科系统中增设“美育学”二级学科及其相关研究方向等议题㉓。第三,艺术教育学科的全新发展格局促进了艺术学学科的全面建构性发展。针对新时代诉求大力发展我国的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教育部于2017年、2020年、2022年先后制定和实施了依循“立德树人”和艺术核心素养教育的《艺术课程标准》㉔、《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和《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更加全面和深入地推进了艺术学学科的新建构、新格局、新发展。
最后,初步建构起了艺术学学科建设和发展的良好生态。截止到2022年,仅从高等学校的艺术学学科建设上看,不仅原有的学科专业得到了新的充实性完善发展,还在新文科视野下拓展了艺术学新的学科发展时空,艺术学学科不仅有了自己的“双一流”学科,而且学科专业学位点的建设规模在持续扩大中,也更趋合理。在2021年教育部发布的《2020年学位授权审核结果公示》中,广州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河北传媒学院、浙江传媒学院等多所艺术院校新增了艺术学博士点和硕士点,使全国的美术学博士点达21个(其中能够招收书法专业博士生的院校将近40所)、设计学博士点达18个。这次新增艺术学硕、博士点,具有促进学科持续深化发展的学术、历史、教育与现实变革的意义,不仅表明艺术学学科系统内的美术学和设计学学科的博士学位教育在我国整体布点上走向更均衡发展的新时期,而且表明了中国艺术学学科整体性建构发展走向了深入完善时期。截至2021年的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音乐与舞蹈学博士点达12个,戏剧与影视学博士点有18个,艺术学学科的专业硕士点就更多了,仅招收书法专业硕士的院校就将近130所。这些实在的数据充分证明了十年来中国艺术学学科是自信繁荣建构和发展的新时代。
总之,“应变局,开新局”,是十年来艺术学学科建设发展的真实写照。尤其是艺术学理论学科的确立,打开了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艺术理论、艺术学说和学派的制高点,也是彰显文化自信和充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力证明,更是中国艺术学学科独立建设发展的标志。
(二)领域拓展始终是一个主题
新时代不仅“为我国文艺繁荣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㉕,也为艺术学学科不断开辟建设新领域、拓展研究新命题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其中,艺术学学科在积极参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㉖、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积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程中,“心系民族复兴伟业”㉗,着力追问和探究什么是社会主义艺术、什么是中国艺术、什么是中国特色的艺术学学科知识体系、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艺术学派、什么是中国特色的艺术教育学派等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基本取向、基本理论命题、基本原则和基本任务目标,使艺术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确保了其社会主义性质和培根铸魂精神,紧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步伐,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艺术学学科,充分展现了自信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艺术学新气象、新辨识度、新成就。
总之,十年来艺术学学科建设坚持“新时代新征程是当代中国文艺的历史方位”㉘,呈现出了“领域拓展”这个一以贯之的主题。
(三)艺术理论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构成部分
十年来,无论是中国艺术学学科建设,还是艺术理论研究、艺术创作实践、艺术教育发展、艺术对外传播影响力等都有了更新性的全面、深化发展。
首先,艺术理论研究成为显学。包括艺术理论研究人员的增加、队伍的扩大、阵地的建设、学会的成立、课题设置扩大与课题申报积极性增强、拓展研究领域、研究成果体系化、艺术理论研究的学术交流频次、艺术理论教育等方面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比如,自艺术学升格为独立门类后,截至2022年,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原全国艺术学学会)持续召开了十二届学术会议(表1)。截至2021年,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先后成立了艺术管理、艺术史、艺术创意产业、比较艺术学、艺术教育五个专门委员会,极大地促进了艺术理论的发展。
表1 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2011-2022学术会议主题
其次,艺术理论成为中国新时代理论体系的重要构成内容。十年来,艺术学学科的建设,随着中国自身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和把握达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艺术学学科及其艺术理论研究实践和成果也取得了新的拓展。一方面,开辟了新的艺术理论研究视野和成果呈现方式。除了常态的专题论文和课题研究外,着力基于艺术学学术史的谱系研究也得到重视和加强。比如,不断深化和系统化对艺术学各学科的年度发展研究报告、艺术学学科发展的年度扫描、中国艺术热点现象述评、出版中国艺术学年鉴等,整体推进和反映了艺术学学科理论体系性发展的状态。另一方面,完善和拓展了艺术理论系统。不少艺术著作成为“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新研究成果和重点教材。如高等教育出版社于2019年出版的《中国美术史》(尹吉男主编)和《艺术学概论》(彭吉象主编)、2012年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黄会林等编著的《中国艺术学科体系建设研究》、2013年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夏燕靖的《中国现当代艺术学史》(上册)、山东教育出版社在2016年出版张道一的《乡土玩具——人之初的艺术》、中国文联出版社于2019年出版李心峰的《为马克思主义艺术学正名》、东南大学出版社于2021年出版王廷信的《艺术学的理论与方法》、中国文联出版社于2021年出版王永健和许晓明的《中国艺术人类学前沿话题三人谈》、文化艺术出版社于2021年出版李修建主编的《当代艺术人类学论坛2019》、上海音乐出版社2021年出版洛秦的《音乐人类学的中国实践与经验的反思及其理论和方法》、2022年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梁玖的《什么是艺术学》等。此外,还有2016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课题《当代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生成研究》㉙、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课题《当代中国艺术体系研究》㉚、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中国传统设计思想与设计体系研究》㉛等代表性系列艺术研究成果。
最后,艺术的人民性特征及其内涵得到进一步认识、深化、充实。十年来,进一步确认了人民艺术是中国艺术的核心价值观,人民艺术也成为中国艺术学的核心命题。人民艺术体现的是艺术人民性价值观和特征不断被明晰、被证明、被充实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艺术理论内涵。无论是艺术创作实践,还是艺术研究以及艺术服务大众,坚持人民性已成为艺术学界的共识性目标,这不仅是因为中国新时代的“中国梦本质”是“人民幸福”,即“人民是实现中国梦的主体,是中国梦的创造者和享有者”㉜,而且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㉝。所以,当代中国的艺术文化、艺术理论、艺术创作、艺术教育、艺术学学科建设最根本的特征是人民性。人民性,既是引领这十年艺术发展的艺术价值观、是艺术创造表现的重要主题内容,也是在实践中不断被验证的重要标识性特征。
总之,艺术人民性,同艺术的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一道,既深化建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艺术理论体系,又能动地充实了中国新时代理论体系,更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艺术理论学说奠定了坚实的学理与事实基础。
三、持续守正与洞见的规格发展之路
十年来,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科特色的艺术学学科建设和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基于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艺术学学科建设具有了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艺术学学科未来的建构和发展,只要不负学科、不负人民和不负专业学术,只要坚持圆融“守正与洞见”的建构和发展基本规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艺术学学科建设就会“直道而行,遂成其志”㉞,艺术学学科知识体系将更加充实和完善。不过,实现目标所依赖的条件至少有三:一是务必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艺术学学科的初心伟业,二是勤敬地基于艺术学学科既有建设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不断变革完善,三是坚持基于艺术学学科建设发展学理逻辑和事实逻辑的守正更新发展原则,不懈怠、不贤难㉟,持续探索新的建构发展可能性。总之,在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艺术学学科新的起点和新征程上,应注重和加强基于常识建构学科常识、基于知识建构学科知识、基于事实建构学科学理、基于学理建构学科学说、基于学说建构学科学派、基于中国艺术学学派贡献世界,从而真正实现“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㊱的中国艺术学学科建设和发展理想。
(一)提升艺术学学科持续总结与反思的建构力度
艺术学能够在2011年得以独立升格为学科门类,是艺术学人不断总结和反思的理想结果;十多年的学科建设和发展历程,也是基于学科持续总结与反思的结果;现有艺术学学科建设和发展的成效,也是依循总结与反思观念取得的成果。因此,当下与未来的中国艺术学学科建设和发展,宜加大“总结与反思”的力度,力求确保艺术学有稳健、完善和高品质发展的学科前景、道路和方法。
首先,勤慎地对待艺术学学科建构与发展的问题。艺术是人类养护心灵和心灵飞翔的必不可少的一种文化,艺术知识是人类必不可少的一种文化学科,艺术学学科是艺术得以自存和发挥作用的载体和手段。因此,既要正视艺术学学科存在的正当性、必要性与合法性,又要正视艺术学学科建设中的艰难性,并及时解决现实问题。
其次,持续研制促进艺术学学科建构与发展的策略。基于新时代艺术学学科已有的建设基础,在当下一是应当重视策略对促进艺术学学科建构与发展的作用。去除短视和功利私心,不可顾此失彼。中国艺术学学科持续建设的主张、策略、方案和方法都应当是成熟、大气和有贡献力度的。二是注重践行艺术学学科建构与发展的两个“立足”策略——始终立足学科的新知识生产、存在地位、功能价值释放,始终立足未来的学科内外之更好发展的作为。
最后,拓展艺术学学科建构与发展的新空间。艺术总是在基于自身历史基础上,观照存在的着力创造和未来意义的揭示。因此,艺术学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实在目的是为了确保艺术在人类文化体系中应有的价值,并确保艺术文化能够体系性强力发挥更多、更好的不可替代的专业作用。
(二)确保艺术学学科持续守正与取向的高品质发展
“世之所以不治者,由贤难也。”㊲在新时代学科建设的征程中,只要始终不渝地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艺术学学科知识体系、话语体系、价值体系、影响力体系,就能够确保艺术学学科持续守正更新地高品质发展。为此,应当以坚守学科理想、不让学科迷失合理道路、杜绝学科危机之守正与取向的高品质发展原则,终日乾乾地建构艺术学学科。
首先,坚持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艺术学学说和一流学科理想。唯其如此,新时代的艺术学学科在当下和未来的建设和发展才有坚实的保障基础。
其次,敢于和确保让艺术学学科不迷航在“专业无知”的雷电气候里。只要清晰和守护学科确立之初的理想、目标和底线,只要清晰和认识学科发展的历史事实与价值,只要认识和杜绝对待学科的一曲之士意识、言行和方法,艺术学学科就会获得建设和发展的坦途。
最后,坚持杜绝滋生艺术学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危机。从文化建设的历史经验来看,如果总是把一个学科置身在十字路口上,对学科、对社会、对中华文化繁荣来讲是没有好处的。即便是有了不被公认的不符合实际、不科学、不周全的学科“临时约法”,也是有危害的。因为它将持续制造出艺术学学科建设和发展的新危机。所幸,十年来艺术学学科自身探索建设的经验、成型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构筑起了识别学科危机的能力与方法。
(三)创生性增强艺术学学科的洞见
避免和杜绝艺术学学科建设间歇性危机出现的有效方法,是增强对艺术学学科的忠诚和建构责任、以学术研究深耕性成型和厚实艺术学学科知识体系。一句话,只有创生性增强了对艺术学学科的洞见思想和办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艺术学学科才真正有前途。
首先,应广泛提升对艺术学学科建设和发展的责任。艺术学及其学科建设,不仅仅是艺术学人的事情,学科内外的人都担负有促进艺术学学科发展的职责。因此,一是要全面提升社会管理和艺术管理的水平,确保艺术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不因为任何一个管理环节的失误,而导致学科出现不可逆的引发混乱和停滞的因素或局面。二是全面促进艺术学学科内部的清淤式守正创新发展。
其次,始终以专业学术守护和促进艺术学学科的持续建设和发展。建设艺术学学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艺术学学科,如果失去了学术这个抓手、这个发动机,学科就自然会出现生存危机,更谈不上发展了。因此,一是要牢固树立以智慧创建知识体系的意识来持续建构学科。任何学科专业都不能缺失学术思维、学术方法、学术能力和学术成果。没有学术,学科建设就是空话。二是务必清晰认识到艺术学学科的“道与术”关系结构存在的事实。艺术乃无为之有为形式文化,艺术学的一道一术,互为其根,一理一法,妙合虚实,道术交感,情智无极,悲欣情趣,艺术创生无穷,形神兼备,原始反终,故知艺术学。建设艺术学学科不可固守,要么是只重艺术理论,要么是只重艺术实践的偏颇做法,那种抑学扬技或抑术扬道的意识和行为都是艺术学学科建设的毒瘤,当切割。所幸十年来,艺术学学科较好地注重了艺术之道与术圆融的发展策略,也初步呈现了艺术学学科的生态性建设和发展景象。如此,在当下和未来的学科建设中,一个现实的问题是要警惕和避免开艺术学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历史倒车。
最后,坚持以艺术学想象力建构厚实学科来确保艺术学学科前途的思想。艺术学学科建设的坚实基础和自信力量是学科自身的厚实度和价值大小。因此,真正确保艺术学学科建设的法宝,是艺术学学科自身具有坚实的内在话语权,也只有如此,艺术学学科才能真正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构成内涵和中国艺术精神的标识。
总之,坚信艺术学学科会乘势而上地随着新时代开启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进程,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中取得学科建设和发展的新成就。
结语
综其旨要,艺术学学科经过十年非凡建构发展历程揭示出五个基本结论:一是自信的中国必有自信的艺术学,二是自信的艺术学必将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三是有自信的专业学术才能铸造中国艺术学学科的辉煌,四是应以时时勤慎来避免艺术学的学科发展危机,五是艺术学学科既有的历史教训决定了未来学科建设宜当守正创新地稳重式砥砺攀登发展。当然,也应该看到十年来中国艺术学学科在整体建设中存在着重创作、轻学术问题,在平素诸多主张、研究和交流中,关注最多的是如何创作出可欣赏的艺术作品,而对艺术学学科的体系性建设和在学科建设中发挥着重要核心作用的艺术教育学科和艺术学术研究总体上是偏弱化的状态,这对全面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艺术学学说是不利的,相信在新时代新征程中会逐渐得到完善的解决。
注释:
①⑳㉖㉜㉝本书编写组.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2021:351,287,235,338,345.②张道一.张道一文集(上卷)[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4.
③“义务教育阶段,1-2年级开设唱游·音乐、造型·美术;3-7年级开设音乐、美术,融入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8-9年级开设艺术选项,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每位学生至少选择2项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14.
④⑤⑦⑨⑬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201,315,349,314-315,338-346.
⑥㉕㉗㉘㊱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320,321,321,321,321.
⑧⑪⑮⑱⑲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第4册[M].北京:中国党史出版社,2022:1035,1034,1025,1028,1038.
⑩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J].电影艺术, 2017(1):3-8.
⑫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5-19(2).
⑭《艺术学研究》2020年第1期发表《构建中国艺术学的“三大体系”——李心峰教授访谈》(李心峰、李若飞)、《中国艺术学“三大体系”的未来建构》(刘桂荣);2020年4月20日中国社会科学网刊发《推进艺术学三大体系建设》(李永杰)。
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7.
⑰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200.
㉑瞿振元.打造自立自强的人才第一方阵[N].光明日报,2022-3-9(5).
㉒2015年9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第一个学校美育文件《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其中提出“到2020年,初步形成大中小幼美育相互衔接、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互结合、普及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促进、学校美育和社会家庭美育相互联系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美育体系”。2019年4月2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2020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
㉓梁玖.艺术学理论视野的美育之论[J].艺术教育,2020(5).
㉔教育部制定和发布了《中等职业学校艺术课程标准(2020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
㉙项目批准号16ZDA218,时间为2016年11月-2020年12月,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黄会林任首席专家。
㉚项目批准号18ZD03,项目负责人:李心峰研究员。
㉛项目批准号19AG007,时间为2019年8月-2022年12月,项目负责人:王强教授。
㉞㊲王符.潜夫论[M].马世年,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20:49,48.
㉟不贤难,意是力求不让学科专业中贤能者难做事、难成事。东汉思想家王符在其《潜夫论·贤难》篇中说:“所谓贤难者,乃将言乎循善则见妒,行贤则见嫉,而必遇患难者也。”
作者简介:梁玖(1964-),男,重庆人,艺术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艺术学科研究生教育联盟执行主席,研究方向:艺术原理、艺术教育社会学、族群社会艺术学、美术教育哲学、中国书画艺术创作等。
END
|本文刊于《艺术教育》2022年9月刊||微信编辑:Mona|
AM 新媒体矩阵
(点开二维码长按关注)
郭春方 徐嘉仪 | 设计·十年——党的十八大以来设计学科发展的重要节点
彭吉象 | 新的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的理念与目标尹少淳 张雪婷 | 美术课程拓展为艺术课程之我见宋瑾 | 新编高中艺术教材解读
胡知凡:艺术新课标开启美育新征程
甄巍:坚持以美育人 强化素养导向
杜宏斌:突出核心素养 发挥美育功能
张璐:新课标重在体现美育落地实践
王琦:凸显综合艺术 促进学科融合
仲呈祥 | 里程碑之间的继承与创新——以文艺与政治关系为例冯双白 | 坚守人民立场 繁荣舞蹈事业
黄豆豆 | 文艺座谈会精神与中国文艺发展路向
言恭达 | 文化艺术是民族精神的旗帜
冉常建 | 繁荣发展戏曲事业的历史使命与奋斗目标
俞锋 | 新时代高等艺术教育“为何做”“做什么”“怎么做” ——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徐翔 | 汲取党的百年历史经验智慧 建设一流艺术院校
巴图 | 以“十个坚持”的历史经验指导中国艺术教育的守正创新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