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时报

其他

什么运动对心脏最健康?研究发现,这类运动对心脏最有益,甚至睡觉!

点亮星标,不错过每一次推送站着、坐着、走路、爬楼梯、跑步、睡觉……这大概是不少人一天中的所有行为。这些行为会对心脏健康产生什么影响呢?有研究还真就去探究了一下,结果发现:要想心脏健康,任何运动都行,哪怕是睡觉,都比久坐强。金鹏/摄中等强度运动,对心脏最健康!2023年11月《欧洲心脏杂志》刊发的一项研究,评估了一天24小时中,不同运动模式和心脏健康的关系。结果发现:中等强度运动对心脏最健康。具体排序依次为:1.中等强度的运动(跑步、快走、爬楼梯)2.轻度运动3.站立4.睡眠而久坐行为会对心脏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研究内容总结研究人员指出,如果每天用5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替代久坐,就能对心脏健康产生显著影响。①②我们该如何判断中等强度运动?什么样的算中等强度运动?据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全民健身指南》,一般常用最大心率百分数和运动中的实测心率监测体育运动强度。最大心率(次/分)=220-年龄(岁)体育健身活动时:心率在85%或以上最大心率,相当于大强度运动;心率控制在60%~85%最大心率范围,相当于中等强度运动;心率控制在50%~60%最大心率范围,相当于小强度运动。金鹏/摄一般来说:▼
4月29日 上午 7:31
其他

小疙瘩不痛不痒竟是癌?癌症的10大征兆要知道

点亮星标,不错过每一次推送腋窝摸到一颗小疙瘩,不痛不痒,最后竟是癌!据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介绍,2023年年底,徐女士(化名)无意中发现右侧腋窝长了一枚蚕豆大小的结节,不痛不痒,因为当时正好忙,以为是劳累所致,并未在意。不想腋窝的结节越来越大,于是到医院就诊。徐女士以为是自己平时太累了,手用得多,腋窝下有点发炎。但经过查体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乳腺外科医生却建议徐女士进一步检查,要看看是不是乳腺癌。徐女士接受了腋下肿块穿刺活检,穿刺病理结果:转移性癌。后续又进行PET-CT等检查,排除了其他的来源,确诊了隐匿性乳腺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肿瘤外科主任医师谢树夺在医院公号刊文中表示,隐匿性乳腺癌以腋窝淋巴结转移癌为主要表现,而临床体检及乳腺X线及超声均未发现乳腺内原发癌。少数病例是在身体除了乳腺的其他部位发现转移癌。隐匿性乳腺癌因其“隐匿”的特点,因此临床误诊漏诊率高。①虽然有些癌症早期症状不明显,但还是会有一些蛛丝马迹,大家务必要留意。健康时报图癌症发生前的10大征兆要留意其实很多癌症让人害怕,就在于判断不准早期症状,容易错过。癌症发生前有没有什么征兆呢?当然有。江西省赣州市肿瘤医院放疗技术科医师蔡艳在医院公众号刊文中表示,癌症是不会突然发生的,而是一点点堆积出来的,有以下10个表现。②1.
4月19日 上午 7:30
其他

睡不好也增加患癌风险,研究发现:这2种睡眠方式更易招癌

点亮星标,不错过每一次推送睡眠与癌症到底有怎样的关系?中国抗癌协会编写的《中国肿瘤防治核心科普知识(2024)》介绍,研究发现,具有睡眠障碍的人群患所有癌症的风险,要明显高于没有睡眠障碍的人群。调查结果还显示,在癌症诊断前至少两年内,所有患者都被证实患有——睡眠障碍。①睡眠障碍为何会增加癌症风险?有2大重要原因!早在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将“涉及昼夜节律紊乱的轮班工作”定位为2A类致癌因素。“熬夜会增加患癌风险,属于2A类致癌物。睡眠对健康至关重要,是必需品,不是奢侈品。”中国睡眠研究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医学部睡眠医学中心副主任高雪梅2023年在接受中新网采访时呼吁公众关注睡眠健康。②健康时报图《中国肿瘤防治核心科普知识(2024)》介绍,睡眠障碍增加癌症风险原因主要有两大方面:首先,夜晚睡眠不足会减少褪黑素的产生,褪黑素的作用有很多,包括控制昼夜节律和睡眠周期,清除自由基、抗氧化等作用,是一种重要的抗衰老和抗肿瘤激素,此外褪黑素还有抗雌激素作用,缺乏褪黑素可能会导致有睡眠障碍的女性更容易患乳腺癌和卵巢癌。其次,长期严重的慢性失眠,会导致体内免疫功能物质分泌减少,降低机体免疫力,影响免疫功能。因此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助于降低患癌风险。①研究发现:这2种睡觉方式更易招癌1.熬夜:睡眠时间不足2023年7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的研究团队在《癌症》期刊上发布了一项关于睡眠习惯、时间与癌症风险的研究。1.4万余人的分析发现,睡眠时间短与癌症风险升高有关。其中,和夜间睡眠时间为6-8小时的参与者相比,夜间睡眠时间小于6小时的人患癌风险升高41%。③④2.睡眠不规律即便睡够了6-8小时,但如果不是跟随昼夜节律的“生物钟”,也会增加癌症风险。2024年2月,《肝脏病学杂志》发表了一篇关于“熬夜致癌原因”的研究首次通过实验证实,黑白颠倒(慢性昼夜节律失调)确实是一种人类致癌物。研究中,一组小鼠保持与自然的昼夜循环同步;另一组小鼠则“黑白颠倒”,人为改变所处的光照和黑暗时间。研究发现,与正常昼夜节律的小鼠相比,“黑白颠倒”时差组小鼠寿命更短,肝硬化和黄疸(皮肤或眼白变黄)的发生率更高,并且它们肝脏中的小鼠肝细胞和人类肝细胞都发生了癌变。重要的是,这种慢性昼夜节律紊乱还诱发了癌变细胞的转移。而将小鼠恢复到正常的昼夜节律时,其肿瘤发展减缓,并抑制了肿瘤转移。⑤⑥任璇/摄我们经常在新闻中看到,不少人在患癌后经常劝诫其他人“千万不要熬夜”。或许大家真的该听听了!万一熬夜晚睡了,如何补救?除了上午适当的补觉,还可以试试这几个方法:1.吃点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营养科副主任营养医师王海英2022年在接受广州日报采访时指出,熬夜会引起疲劳,不规律的作息会加剧体内的氧化应激反应,作为辅酶的维生素B族消耗也更多,熬夜者体内B族维生素的丢失量和需求量,都要高于正常睡眠者。王海英介绍,B族维生素可以通过饮食摄入补充,比如粗粮、动物内脏、肉类、豆类、蔬菜等。此外,熬夜人群还建议补充维生素A、C、D、E、钙、镁,所以更推荐选择复合维生素B族片剂。多吃抗氧化食物和补充水分,也有助于熬夜人群减轻疲劳。⑦2.吃点滋阴的食物中医认为,熬夜易损耗阴气。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睡眠医学中心/中医科副主任医师黄婉怡2024年在接受广州日报采访时支招,通过摄入补阴的食物有助缓解不适。比如:多摄入一些黑豆和枸杞能起到滋阴清肝、益肾填精的效果。若熬夜后出现心悸气短等不适,心阴受损可适当吃点桂圆肉;若熬夜伤及肺阴咳嗽不断,可适当吃些银耳、百合。⑧张弛/摄【滋补阴气食疗方】材料:黑豆30克,枸杞12克,桂圆肉9克,银耳半朵,山药15克,核桃12克,大枣6个,生姜9克,甘草9克,黄芪15克。做法:将所有食材放锅中加适量清水先浸泡两个小时,浸泡后连水直接上锅煮,大火烧开后小火煮40分钟左右,可按个人口味加少许冰糖调味后服用。3.补充水分,喝点淡茶熬夜人群要注意补充水分。此外,也可以喝点淡茶。2022年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研究团队在《食品科学与营养学评论》发表的一项研究,分析了饮茶有助于缓解昼夜节律紊乱症。研究人员认为,茶叶可能具有预防和缓解昼夜节律紊乱的潜力,其重要功能是减少氧化应激和炎症。⑨4.按摩眼耳穴位熬夜会让眼疲劳,适当地按摩眼穴位可以减缓一些疲劳。而按摩耳穴位可以让紧张的血管得到一定舒缓,减少对耳朵的伤害。⑩5.做做温和的运动熬夜后可以适当做些温和的运动,比如在阳光下做些简单的拉伸运动,或是散步、打太极拳、八段锦、简单的瑜伽,除了唤醒身心,还有助于提高免疫力。⑧更多精彩内容长按识别二维码下载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精选文章本文综合自:①中国抗癌协会
4月16日 下午 9:11
其他

一块热毛巾差点导致截肢!从血糖正常到糖尿病仅有三步!

点亮星标,不错过每一次推送长期以来,部分人只关注糖尿病,往往忽视了糖尿病的并发症。其实,糖尿病,可怕的并不是疾病本身,而是其所带来的并发症。健康时报图一块热毛巾差点导致截肢!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微信公众号刊文分享了一个患者案例,提醒大家要注意糖尿病并发症。①今年67岁的张先生是20年的老糖尿病患者。正月里,一家穿戴整齐坐了6个小时高铁去亲戚家喝喜酒,第二天同样坐了6个小时高铁回家。到家脱下皮鞋一看,张先生左脚第四个脚趾发红,仔细看还有个水疱。家人担心伤口不愈合,于是用开水把毛巾烫热,给张先生的伤口热敷。几天下来,伤口不见好,反而越来越黑,周围一圈红肿越来越大。于是急忙带着张先生来到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内分泌科。医生给张先生的诊断是2型糖尿病性足坏疽,简称糖尿病足。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医师吴巍巍2016年在健康时报刊文指出,血糖控制不理想,脚部磕磕碰碰出现伤口时,很可能发展成糖尿病足溃疡。一旦糖尿病足溃疡的部位发黑、坏死,逐渐蔓延、扩大,出现了皮肤坏死。此时,脚上坏死的组织一般无法修复,只能截肢。②比糖尿病更可怕的是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本身不致命,致命的是严重的并发症!心梗、中风、肢体坏死、失明,都可能是糖尿病并发症导致的严重后果!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内分泌科主治医师王熠2023年在医院微信公众号刊文提示了多个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③1.
4月7日 下午 9:47
其他

65岁后从走路就能看出是否长寿?研究发现:走路快一点或延寿15年!

点亮星标,不错过每一次推送想象一下,如果有2位65岁的老人:一位健步如飞地上下楼、逛公园,而另一个连爬楼梯都困难。将来谁会更长寿?65岁后从走路或能看出长寿步行是日常生活中最简单易行的一种运动。它到底与我们衰老有什么关系?最近的研究,在步行能力和衰老快慢的关系上有了新发现。健康时报图2024年3月发表在《细胞衰老》杂志的一项研究,分析了196名健康老年人,他们都保持着独立行走的能力,但步行能力并不同,其中:【第一组】:一半为75岁以上老人,可以在不休息的情况下爬一段楼梯或步行15分钟。即“走得快”组。【第二组】:另一半为65-75岁老人,但无法完成连续爬一段楼梯或步行15分钟,需要中途休息。即“走得慢”组。“走得快”和“走得慢”组,体内情况会有什么不同吗?真的身体会衰老会更慢吗?研究专门获取了这两组老年人的血液样本,然后仔细分析和比较了其中的各种代谢物、与衰老有关的炎性因子等。果然,代谢物指标上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研究发现:“走得慢”组的多个衰老相关炎性因子有所升高。①-④既然走路与寿命有关,那怎么走更长寿呢?练练快步走,或能延寿15年!2018年发表于《梅奥诊所学报》的一项报告,揭示了快走与寿命的关系。研究统计了约47.5万人的走路习惯和死亡情况,其中大部分人年龄都超过50岁。结果发现:无论胖瘦情况如何,走路快的人预期寿命都更长,大约能多活15~20年。其中:走路快的女性,预计平均寿命86.7-87.8岁,慢的为72.4岁;走路快的男性,预计平均寿命为85.2-86.8岁,慢的为64.8岁。⑤快走,是介于散步和慢跑间的运动,堪称最简单、门槛低的有氧运动。不少人把每天走1万步常被当作是运动的目标,但其实《运动处方中国专家共识(2023)》指出:每天进行7000-8000步的运动,就可以获得很好的效果。其中,至少应该有3000步是快走(即每分钟走100步以上)。⑥这里注意:每分钟至少应该走100步,才能达到中等强度的运动效果。坚持快步走的8个好处快走在这几年越来越受推崇,因为它可以给人们带来多种的好处。而且现实生活中确实有不少人受益。1.快走是“减肥方”快走没有跑步剧烈,更适合体重过重的人群。尤其是对于肥胖人群来说,可以从快走开始,循序渐进至体重减轻后再跑步。⑦健康时报图浙江省疾控中心曾对往期健走活动参与者进行体测发现,通过100天的健走,5005人平均体质指数(BMI)下降了0.47千克/平方米,体脂肪率下降了0.7%,腰围减少了1.86厘米,体重减轻了1.28千克,并且血压控制率也有所提升。⑧2.快走是“降压剂”2021年8月《临床高血压杂志》刊发的一项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研究发现,快走坚持3个月后,大部分人的血压下降了2-3毫米汞柱左右。研究人员介绍,对于高血压患者,每天快走4000-8000步对于降低高血压可达到理想的效果。⑨3.快走是“降脂方”一项刊发在《中国运动医学杂志》的研究,对61~65岁32名健康男性进行8周的不同强度健步走,发现中、小强度有氧运动(30%-60
4月4日 下午 8:36
其他

饭量小的人或更长寿?研究发现:少吃确实可以延缓衰老!

点亮星标,不错过每一次推送一直有传言说,“人一生吃饭的量有定数,谁先吃完谁先走”,是真的吗?难道每天少吃一点,真的能活得更久?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少吃一点的确更健康、更长寿。少吃一点的确更健康长寿、头脑好2024年1月,发表在《自然·遗传学》期刊上的一项研究从细胞学机制层面找到了饮食限制能延长寿命和保护大脑的关键一环——mtd/OXR1基因。具体来说,在饮食限制的条件下,mtd/OXR1可以维持逆转录酶,从而保护神经健康和延缓大脑衰老。①研究者还强调了另一个观点:“饮食会影响人体内所有的过程”。所以,只要你努力坚持健康饮食方式,身体是不会“辜负”你的,而且这种影响会比你想象得更大。总结来说,少吃一点的确更健康、更长寿、头脑好。虽然吃得少,但要吃得健康!有人认为,既然提倡要少吃一点,那就马马虎虎随便吃点东西行了,还节省时间,其实这样就大错特错了!因为有研究发现,较高的饮食质量,与较少腰围增加、较低的脂肪以及较好的肌肉质量有关。2023年12月,研究人员在《恶病质少肌症与肌肉杂志》发表的研究结果表明,较高的饮食质量与较少的体重增加、腰围增加、较低的内脏脂肪组织、皮下脂肪组织和骨骼肌内脂肪以及较好的肌肉质量有关。年轻时吃得健康,或助中晚年保持好体型。②如此看来,吃得好,也是一种提高身体健康的好办法!综上,结论已经很明显了:“少吃一点、吃得健康一点”,更有益健康!健康时报图
4月2日 下午 10:09
其他

叉开腿坐才是最健康的坐姿?骨科医生:正确坐姿的关键只有一个

点亮星标,不错过每一次推送“叉开腿坐”,一直以来常被大家认为是不雅观坐姿。但前段时间,网上有个很火的说法称,“叉开腿坐才是最健康的坐姿,因为这样能更好地保持脊柱中立。”这种说法有道理吗?正确坐姿的关键:只有一个让我们先来做个测试,这张图片出自一项“物理治疗师对最佳坐姿和站立姿势的认知”的研究。你认为正确的坐姿是几号?图片来源:参考文献①这篇研究对544名希腊物理治疗师进行了调查,旨在研究其对最优站姿和坐姿的看法,及其如何描述和量化姿势特征与最佳姿势。97.5%的物理治疗师选择了姿势2、4、5。其中,近一半人(41.4%)选择了2号姿势——
3月27日 上午 7:31
其他

早上起床后、吃饭时出现这些表现,当心是肿瘤信号!

点亮星标,不错过每一次推送本文专家:潘战和,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早上起床后、吃饭时有一些表现要考虑癌症的可能。但要注意,这些只是提示有癌症可能性,提醒大家重视、排查,不能简单对号入座。早晨起床后出现这些症状要当心早上刚起床时,人对身体的异常在感知上似乎更“敏感”,会更多注意到身体的异常,所以早上是一个发现身体异常的好时段,发现异常及时就诊,莫要拖延。另外某些疾病(包括肿瘤)的症状确实容易在晨起时出现或表现得更明显。①【1、脑肿瘤】头痛、呕吐、视物不清,这是颅内压增高“三联症”,其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就是脑肿瘤。·
3月22日 上午 7:31
其他

“睡前吃夜宵”和“饿着肚子睡觉”,哪个对健康影响大?结果让人意外

点亮星标,不错过每一次推送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困扰:临睡前饿了,要不要吃点东西?有人说:“空腹睡觉会导致低血糖,影响睡眠。”有人说:“吃夜宵容易长胖,还加重消化负担。”日前,关于“睡前吃夜宵”和“饿肚子睡觉”哪个危害大的争论备受关注,引发热议。健康时报图
3月21日 下午 9:40
其他

身体好不好都写在脸上!10个“疾病面容”,赶紧照照镜子!

点亮星标,不错过每一次推送如果一棵树有内部问题,它可能会导致树叶变黄、落叶,甚至整棵树都会枯萎。事实上,人也像树一样,一旦出现了内部问题,表面会有相应的变化,尤其是以下面部变化。俗话说,身体好不好,都写在脸上。这些典型的“疾病面容”,平时多照照镜子,及早发现治疗!健康时报图1.
3月15日 上午 7:31
其他

为什么经常熬夜的人易患癌?最新研究找到了致癌原因

点亮星标,不错过每一次推送提到致癌因素,我们经常看到“烟草”“酒精”“辐射”……很少有人联想到“黑白颠倒”。我们经常听说“熬夜致癌”的说法,新闻中看到不少人在患癌后经常劝诫其他人“千万不要熬夜”。2024年2月,《肝脏病学杂志》(Journal
3月5日 上午 7:33
其他

长期喝白开水和长期喝茶的人,谁更有健康优势?

点亮星标,不错过每一次推送生活中,有一类人一般日常只是白开水、瓶装水,很少喝茶或喝饮料;但也有一类人爱茶、喝茶、品茶,喝白水总觉得没有味道,长期喝茶。那么,长期饮用白开水与长期喝茶的人,在身体健康方面谁更占优势呢?健康时报
3月4日 下午 9:50
其他

万万没想到洗头、洗脸、洗澡……这些小事,很多人都没洗对!

泡脚的水温不要过高鲍治君医生提醒,一般来说,泡脚的水温也不宜过高,一般控制在40~42℃之间。冬季也不要超过45℃,如果水温过高,可能会导致低温烫伤,造成皮肤红肿、脱皮或水疱等不良后果。⑨3.
2月27日 下午 9:49
其他

血脂异常吃点啥?研究发现:3种坚果调节血脂效果最佳,很多人没吃对!

点亮星标,不错过每一次推送很多人体检时经常被告知“血脂异常”,常见有胆固醇超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超标等。《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脂血症总体患病率高达35.6%①。血脂异常危害严重,可能导致动脉硬化、冠心病、脑梗塞等疾病。血脂出现异常,其实饮食是重要原因之一。经常有人问,“吃洋葱可以降甘油三酯吗?”“吃木耳可以降胆固醇吗?”……近日一项研究发现,对于血脂异常的人平时吃点坚果就起到调节血脂的作用,尤其是这3种!健康时报
2月27日 上午 7:31
其他

长寿是吃出来的?研究发现:这样吃延长10年寿命!尤其是40岁以后

点亮星标,不错过每一次推送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物对人体而言,既是能量的供给,也是维持生理功能的关键要素。有人甚至直言,“长寿是吃出来的。”近期研究揭示,若在40岁之后能将由不健康饮食模式转变为长寿饮食,预期寿命有望延长10年之久!长寿饮食来了!这样吃或延寿10年2023年《自然》子刊《自然食物》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在40岁时,从不健康的饮食模式转为长寿饮食,与男性和女性的预期寿命分别延长10.8和10.4年相关。即使在70岁时,从不健康饮食模式转为长寿饮食,与男性和女性的预期寿命分别增加5.4和5.0年相关。研究截图研究中提到的长寿饮食包括:适量的全谷物、水果、鱼、白肉;大量的牛奶和奶制品、蔬菜、坚果和豆类;较少的鸡蛋、红肉、含糖饮料;少量的精制谷物、加工肉类。研究分析发现,死亡率最高、最不健康的饮食是不吃或摄入少量的全谷物、蔬菜、水果、坚果、豆类、鱼、牛奶和乳制品以及白肉,并且大量摄入加工肉类、鸡蛋、精制谷物和含糖饮料。其中:与死亡率增加相关性最强的是含糖饮料和加工肉类,与死亡率减少相关性最强的是全谷物和坚果。①王楠/摄长寿饮食记住“两增两减”1.增加一些全谷物我们吃精白米太多了,而吃全谷物太少了。据《中国成年居民粗杂粮摄入情况2016》调查报告,超过80%的成年居民全谷物摄入不足。谷类是膳食中B族维生素的重要来源,也有着丰富的膳食纤维。2022年3月一项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者研究表明,较高水平纤维摄入量,特别是谷物纤维,与老年人炎症水平较低、心血管病风险降低有关。②《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提倡谷类200~300克,包括全谷物和杂豆50~150克;薯类50~100克。这个标准大致相当于主食的1/3到1/2。③吃全谷物其实非常简单,比如,不再光吃白米饭,而是在蒸米饭时候加点全谷物(糙米、小米、玉米碎、燕麦、薏米等)。2017年全民营养周,中国营养学会评选出“中国好谷物”品类前10名。特推荐以下食材作为每日多样化膳食的组成成分,替代部分精制米。④十大好谷物2.增加一点坚果注册营养师薛庆鑫2024年在科普中国刊文介绍,大多数坚果都富含蛋白质、膳食纤维、钾、镁、锌、硒、B族维生素、维生素E、不饱和脂肪酸等营养。常吃坚果能帮我们抗氧化抗炎、有助于控血压、维持血糖平稳、预防心血管疾病等。《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周吃50~70克坚果,平均下来每天约10克,这相当于:约12个榛子7-8个腰果/巴旦木/开心果/原味杏仁2~3个山核桃2个巴西果/碧根果2个矿泉水瓶盖的黑芝麻/奇亚籽/亚麻籽1小把带壳松子1小捧葵花籽仁⑤每种坚果单项营养最佳排行3.减少加工肉类注册营养师薛庆鑫2022年在科学辟谣微信公众号刊文指出,加工肉类也属于促炎食物。肉类食品在加工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包括N-亚硝基化合物、多环芳烃类和杂环胺类在内的大量有害物质,过量食用会提高人体的氧化应激水平,产生炎症反应,比如烟熏肉、火腿、香肠、培根等。⑥总之,就是能少吃就少吃,能不吃就不吃。4.少喝含糖饮料2023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研究团队在《英国医学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高糖饮料摄入与45种疾病风险增加相关!包括肥胖、痛风、糖尿病等内分泌及代谢疾病,冠心病、中风、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肝癌、胰腺癌、乳腺癌等多种癌症等等。总之,能少喝就少喝。如果想喝,每周最好不超355毫升。⑦养成健康饮食习惯,记住这3点1.吃得“花”一些每天吃够12种食物,每周25种食物。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日常饮食中,不同食物的食用量应满足以下推荐标准:全谷物:推荐每天食用全谷物和杂豆类50克-150克,如小麦、燕麦、大麦等。蔬菜:推荐每天食用300克-500克,深色蔬菜占一半。水果:推荐每天食用新鲜水果200克-350克,果汁不能代替水果。豆类及其制品:推荐每天食用30克-50克大豆,或相应的豆制品。坚果:推荐每周食用50克-70克。奶类及乳制品:推荐每天1杯奶,相当于300克液态奶或相当的乳制品。鱼肉:推荐每周吃鱼2次,或300克-500克。水:推荐成人每日饮水1500毫升-1700毫升。畜禽肉:建议成人每周食用畜禽肉300克-500克,优先食用禽肉。加工肉类:尽量减少食用,能不吃就不吃。盐:建议成人每天食盐摄入不超过5克。酒:能不喝酒尽量不喝酒,尤其是儿童、孕妇和哺乳期女性。添加糖和含糖饮料: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每天摄入不超过50
2月20日 下午 10:49
其他

身体有这8个特征,不想长寿都难!从头到脚都列清楚了!

点亮星标,不错过每一次推送长寿这件事人人都向往。然而事实上,长寿的人往往具备一些共性的生理特征。具体而言,具备以下8个特点的人,往往更容易享受到长寿的福祉。我们赶紧对照自查一下。健康时报
2月20日 上午 7:30
其他

吃米饭时一个改变,对血脂、血糖、脂肪肝都有很大改善!

点亮星标,不错过每一次推送我们吃饭总说“趁热吃”,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吃饭时把米饭放凉一点再吃,对血脂、血糖、脂肪肝有好处!到底是真的吗?米饭凉一凉会增加抗性淀粉听说把做好的米饭等主食放凉一点,会产生抗性淀粉,食物的热量会降低,吃这样的主食就能减肥!这是真的吗?中国营养学会会员、注册营养师薛庆鑫2022年在科学辟谣刊文中表示,淀粉是个比较庞大的家族,如果按照消化难度,可以分为三类:1.
2月18日 下午 9:48
其他

研究抗衰30年!84岁国医大师建议:抗衰不要晚于45岁!

点亮星标,不错过每一次推送84岁的国医大师韩明向研究“衰老”30多年了,作为现代中医药延缓衰老学的开拓者,他的身体保持得不错,这也与他的养生秘诀是分不开的。“我们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延缓衰老专业委员会的几位首届委员,身体都保持得不错。”韩明向在2022年接受媒体时采访笑着说。他提出,抗衰宜早,养生宜平。韩明向做客安徽卫视《健康大问诊》别看已经80多岁了,韩明向每周都会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名医堂”出诊,风雨无阻。在韩明向看来,现代人的衰老是从45岁开始的,45岁也称为老年前期,因此抗衰老应尽早开始,最好不晚于45岁。韩明向的养生秘诀,总结概括为6句话!在接受中国中医药报和安徽卫视的采访中,韩明向分享了一些养生秘诀和建议。我们总结为6句话:1.早睡早起,生活作息要规律“起居有常”意为生活作息要规律,熬夜、晚起、休息不足、过度劳累,这些不好的生活习惯都会导致阴阳失调,容易带来各种疾病。多年来,韩明向一直保持早睡早起的习惯,每天早晨6点起床,晚上10点入睡。2.运动和静养不矛盾,运动后要多休息运动和静养,两者并不矛盾,关键在于掌握其度,不要太过或不及,必须把握相对平衡。中医认为,“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所以要劳作有度。华佗提倡“常欲小劳”,形劳而不倦,是值得推广的。韩明向提醒,不管是体育运动和脑力活动,都要讲究平衡,运动后都要有足够的休息时间,恢复运动后的疲劳,保持劳逸、动静的平衡。若长期缺乏体力或脑力活动,必然会引起体力或脑力衰退。反之,运动过度或没有足够时间休息恢复,也会加速身体的磨损。3.良好的心态是长寿的关键“乐者寿”是韩明向的长寿秘诀。他笑称:“我现在年龄已超过平均寿命,已经赚了。活一天赚一天,良好的心态是长寿的关键。”韩明向说,经常斤斤计较、愁眉苦脸的人往往容易患上各种情志病,“像肿瘤、高血压、糖尿病这类病症在中医上也属于‘情志病’,平常总是情绪不佳也是其病因之一。”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态是健康长寿、延缓衰老的秘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紧张、工作竞争激烈,人们受外界干扰,难免浮躁紧张,对健康造成不利影响,而保持心态平衡和乐观情绪对健康非常重要。韩明向说:“遇事,多思其有利一端;对人,多念其友好一面。”常言道:“笑一笑,少一少;恼一恼,老一老。”凡事顺其自然,遇事处之泰然,得意之时淡然,失意之时坦然,这是韩明向维持心态平衡的良药。此外,韩明向也提到,碰到压力大的时候,也可以适当运动,运动可以释放压力,也可以通过中药进行调理。4.喜欢吃的少吃一点,不爱吃的也吃一点韩明向介绍,平常保养肠胃,饮食宜七分饱,自己喜欢吃的要适当少吃一点,不爱吃的也要尽量吃一点。常讲“饮食有节”,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指忌暴饮暴食,二指饮食平衡。饮食平衡主要包括食物品种均衡、一日三餐均衡、维持体重均衡。中医认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韩明向认为,食不厌杂,样样都要吃一些,做到荤素搭配、以素为主、粗细搭配。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患者要以粗粮为主,切莫偏食。豆制品等高蛋白食物要经常吃一些。一日三餐均衡是人所共知的道理,却不易做到。一些年轻人常常不吃早饭,这有害于健康。如今韩明向每天自己做早饭,按时进食,营养均衡,保证了门诊中一直精力充沛。韩明向的早餐。图自安徽卫视《健康大问诊》韩明向的午餐。图自安徽卫视《健康大问诊》韩明向说,维持体重均衡的主要手段是饮食调节。体重偏重者,尤其是大腹围者应适当减少热量摄入,主要限制糖和脂肪,必须保证优质蛋白、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供给;体型偏瘦者适当增加热量,以维持标准体重为原则,保持新陈代谢的平衡。5.常叩齿,对牙齿保健有好处韩明向虽是耄耋之年,却有一口完整好牙,这得益于他幼年时期从父亲那里学到的一个好习惯——叩齿。至今韩明向依旧经常叩齿,尤其在大小便时格外注意紧扣牙关。他说,中医认为“肾主骨,齿为骨之余”“肾主二便”。人过四十,肾气亏虚,则会出现牙齿酸软、咬合无力、敏感刺痛等情况,严重者甚至出现牙齿松动、脱落的现象。叩齿能够起到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的作用,对牙齿保健很有好处。此外,还可以做做眼保健操、做做鸣天鼓。6.推荐一个抗衰经验方衰老的主要证候为气虚、阴亏、血瘀。韩明向说:“一般人会随着增龄出现气虚、阴亏,鼓动无力,进而脉道失润,导致血瘀内停,引起机体整体性、渐进性的衰退变化。”老年前期为“虚”的阶段。当身体功能开始减退时往往表现为:(1)心慌、气短等气虚的表现(2)出现瘀血症状因此韩明向建议,在这个阶段,一要注重益气养阴,二要注意活血。他在安徽卫视《健康大问诊》介绍了一个抗衰经验方:取人参10克、黄精10克、三七3克;三七最好打成粉放在水里,其他药材直接用开水冲泡即可饮用。图自安徽卫视《健康大问诊》其中,人参具备补气血、滋补脾肺及安神助眠的作用,不过实热证、湿热证及正气不虚者不宜用;黄精有润肺滋阴、补脾益肾的效果;三七有活血和止血的双重作用。更多精彩内容长按识别二维码下载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精选文章本文综合自:①2022-09-01中国中医药报《韩明向:抗衰宜早
2月16日 下午 6:09
其他

攻击嗓子的新病毒来了?喉咙肿、吞刀片……医生:教你4个方法缓解!

点亮星标,不错过每一次推送甲流、乙流刚好,很多人又“中招”了。和以往感冒症状不同的是,这次很多人都反映嗓子痛、喉咙肿,像嗓子“吞刀片”……不少人疑问,“攻击嗓子的新病毒来了?”攻击嗓子的新病毒来了?“一夜之间嗓子肿了,开始还以为是扁桃体发炎,然后就开始低烧,浑身没力气,嗓子肿得连水都咽不下去。”1月28日,在北京工作的王媛(化名)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起初自己以为是得了新冠或者流感,结果一查全都是“阴性”,嗓子一肿就开始上消炎药,结果消炎药吃了一大堆,嗓子还是不见好。①与王媛情况类似的网友在社交媒体上不在少数,甚至有网友表示,“咽喉炎比新冠难受多了”“躲过新冠,没躲过这次咽喉炎”。还有网友称,“下午嗓子干,晚上就直接‘吞刀片’了,浑身酸痛。”“这是专门攻击嗓子的病毒吗?扁桃体都化脓了,咽口水都疼,这都9天了。”突然出现的咽喉炎,到底是什么病毒?1月28日,上海市肺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胡洋在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采访时表示,喉咙痛常见于咽喉部的急性炎症,如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急性喉炎等,都可引起喉咙痛。这种痛感多由细菌感染或病毒感染引起,也可是细菌和病毒混合感染所致,临床上表现为咽喉肿痛,咽喉部异物感,并伴有吞咽疼痛等,有时伴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①2023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发热门诊的患者在等候就诊。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图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耳鼻咽喉科、头颈外科主任医师谢晋1月23日在接受新闻晨报采访时介绍,有一些急性咽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甲流、乙流等不同流感病毒,可能会引起同样的症状。也有可能是普通的常见病毒、腺病毒等,普通的病毒做检测有时候是查不出来的。因此会出现有人咽喉痛,去医院查下来不是当下流行的甲流、乙流和支原体肺炎等病毒。②谢晋医生表示,“急性咽喉炎刚开始的时候症状往往是比较急的,咽部干燥灼热的干痛,往往在咽口水的时候比吃饭的时候更加明显,而这种疼痛有时候会放射到耳部,产生反射性的疼痛。”出现这些情况,务必及时去医院!谢晋医生提醒,出现咽喉肿痛得厉害,吃饭都咽不下去的,说话就像含着汤圆言语不清。或者全身症状比较明显,发热、头痛、四肢酸痛这些症状很明显的,要到医院看。另外,咳嗽咳痰很厉害,那么不仅是上呼吸道,可能下呼吸道支气管、肺也有问题,这种情况下要到医院来看,要拍片子。②胡洋医生提醒,并不是所有的发热、咽痛都是新冠、流感所致,大家无需过于紧张。出现上述症状时,一般可以用一些辛凉解表的药物,比如咽炎片、蓝芩口服液等。此外,还应多喝水,尽量清淡饮食,养成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如一到两周内还未出现明显缓解,且情况有加重的趋势,建议前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避免出现肺部感染等问题。”①健康时报
1月30日 下午 9:23
其他

过年前不能拔牙?为什么医生不建议你春节前这几天看牙?

点亮星标,不错过每一次推送本文作者:王竞博,陕西省西安市中心医院口腔科医师春节就要来了,一大波美食即将到来,你的牙齿准备好了吗?很多人想在春节前把牙“修好”,但看牙的时机并没有那么简单。补牙:提前一到两周小的龋坏是可以一次充填完成的,但是很多人对于牙齿的健康没有那么在意,往往不烂成大洞是不会想起看牙的。所以,当你完成了手头的工作,从容地在春节前两天来补牙时,可能会被告知,因牙病复杂无法一次搞定,复杂的需要
1月27日 下午 4:44
其他

世界卫生组织警告:“X疾病”比新冠致命20倍!到底是种什么病?

点亮星标,不错过每一次推送一场新冠疫情过后,很多人开始关注流行病的防控。实际上,在新冠疫情之前,世界卫生组织就提出过“X疾病”的概念。世界卫生组织警告:“X疾病”比新冠致命20倍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一直在研究一种未知疾病引发严重大流行的可能性,目的是为任何疾病暴发做好医疗卫生应急系统的准备。正因如此,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出席1月17日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时就“X疾病”发出警告:一种“未知”的病理现象可能导致“比新冠大流行还要高20倍的死亡率”。①谭德塞呼吁,为应对“X疾病”这一共同的敌人做准备。②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今日印度》网站图到底什么是“X疾病”?“X疾病”是世卫组织在2018年采用的一个术语,指一种假设的、尚不为人所知的病原体导致严重国际大流行的可能性。因此,它不是一种具体的疾病,而是一种现实可能性。①“‘X疾病’是世界卫生组织为目前未知的传染病赋予的代号,它并非当前真实存在的传染病。”1月24日,武汉大学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蓝柯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X疾病”是指未知的病原体或任何因变异而具备大流行潜力的已知病原体。这类病原体在未来可能出现,并可能引发严重的全球流行病。②新冠可能是首个“X疾病”?世界经济论坛指出,“X”意味着“意外”。谭德塞表示,新冠可能是我们的第一个“X疾病”,科学家和专家正在就此积极探讨相关应对经验。③此前已有科学家建议,将新冠视为首个“X疾病”。2020年2月,世卫组织突发事件委员会委员、荷兰伊拉斯谟大学医学中心病毒学负责人玛丽昂·科普曼斯也曾在美国《细胞》双周刊上撰文称:“这场疫情正迅速成为第一个符合‘X疾病’类别特征的真正流行病挑战。”我们该如何应对“X疾病”?“因为病原体不确定,其应对存在极大的困难。”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生物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赵卫介绍,首先需要提升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包括建立未知病原的检测技术,形成更敏感有效的监测预警网络,储备充足的个人防护装备。其次提升医务人员的临床救治水平和服务能力,能够应对突发的医疗需求激增的情况。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深圳)教授陈耀庆也表示,在防治方面,要提高病原体快速分离培养和鉴定的技术水平,建立快速针对“X疾病”的通用药物以及新型疫苗研发平台的建设等。“我们应当更多地从现在及过去的经验中吸取教训,为未来可能出现的大流行病做好准备。作为医学科研人员,应更积极地投身于生命科学研究当中,研发广谱的疫苗与药物,为全人类谋取健康福利。”武汉大学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蓝柯还建议,在公共卫生方面,以下这些综合性准备措施将有助于提高社会对“X疾病”的应对能力和危机管理能力:1.
1月25日 下午 9:20
其他

告诉爸妈!别再这样用保鲜膜了,有毒有害还可能致癌!

点亮星标,不错过每一次推送审核专家:刘路,华东师范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阮光锋,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保鲜膜封装食物,减少空气中的氧气与食物的接触,延缓食物的氧化和腐败过程,保持食物的湿度和新鲜度。然而,保鲜膜如果用得不对,便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很多危害。例如,不是所有的保鲜膜都可以加热,有些保鲜膜加热可能会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甚至会产生致癌物。那么,保鲜膜该怎么用、该怎么选?今天一文说清楚,赶紧告诉爸妈!保鲜膜材质有4类,哪些加热后有害?保鲜膜看似都是软软的、透明的,但它们的材质却是不一样的,通常由以下几种塑料材料制成:一、聚乙烯
1月19日 上午 7:31
其他

“每天一个果,医生远离我”,研究发现:每天吃一个西红柿,高血压风险降低36%!

点亮星标,不错过每一次推送常说“一天一个苹果,医生远离我”,说法虽然有些夸张,但也体现了坚持健康饮食的重要性。近日一项研究或印证了这句话,只不过主角换成了西红柿。研究发现,每天吃个西红柿,有助于预防和管理高血压。健康时报
1月16日 下午 8:56
其他

2024年最佳饮食榜单发布:7年蝉联榜首的饮食方法,记住5多吃3少吃!

点亮星标,不错过每一次推送人生五件事,“吃穿住用行”,其中吃排在了第一位。老话讲,“民以食为天”,人的一生都离不开“吃”这件事,而饮食也直接影响我们的健康。不健康的饮食不仅导致多种疾病发生,而且还折寿。2019年4月,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发表了一篇大规模研究,分析了195个国家和地区饮食结构造成的死亡率和疾病负担。研究发现:我国因为饮食结构而导致的死亡率和疾病发生率,竟然比高糖高油饮食的欧美国家还要高出了许多。①最颠覆认识的结论是,我们最大“杀手”不是糖和脂肪,而是:钠摄入量高全谷物摄入量低水果摄入量低换句话可以理解为:我们吃的食物偏咸、全谷物类食物不足、蔬菜水果太少。2024年最佳饮食榜单发布这个饮食方法7年蝉联榜首2024年1月,《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发布了2024年度最佳饮食榜单。在这份最佳饮食排行榜中,“地中海饮食”仍牢牢稳居榜首,这也是该饮食方法7年蝉联榜首。可见,“地中海饮食”确实在减重、减少“三高”、降低心血管疾病、防癌等方面有突出优势。而“地中海饮食”不仅蝉联7年最佳饮食榜首,还在“最佳糖尿病饮食”“最佳心脏饮食”“最佳健康饮食”“最佳骨骼与关节健康饮食”等多个细分排名中也摘得第一。榜单邀请饮食、营养、肥胖、饮食心理学、糖尿病和心脏病学家等专业从业者组成评审团,对近40种饮食模式进行评比。②地中海饮食是地中海沿岸国家传统饮食习惯的总称。营养学家发现生活在欧洲地中海沿岸的意大利、西班牙、希腊、摩洛哥等国居民心脏病发病率很低,普遍寿命长,且很少患有糖尿病、高胆固醇等慢性病。最终经过大量调查分析发现这与该地区的饮食结构有关,这也是地中海饮食的由来。健康时报
1月10日 上午 7:30
其他

为什么能长寿的人,这个地方都很“粗”?60岁后尤其要重视!

点亮星标,不错过每一次推送不少人以“腿细、腿长”为美,然而最近一些研究发现,有劲、粗壮的大腿才更好,更有助于长寿和心脏健康。或许我们的审美标准需要结合健康重新定义一下~大腿有劲,能保护心脏!保持大腿肌肉力量,对于保护心脏十分有益。2023年12月27日发表在《欧洲预防心脏病学杂志》的一项研究显示,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来说,大腿肌肉力量越大,心衰风险越低。《急性冠状动脉患者的腿部力量与心力衰竭发生率》研究截图急性冠脉综合征,也意味着心脏的冠状动脉并不健康,都存在硬化或者斑块等。而这项研究纳入了1053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位年龄为67岁,既往无心衰病史或住院期间未合并心衰。研究平均随访了4.4年,最终7.1%的患者因心衰住院。要知道,心衰是各种心脏疾病进展至严重阶段而引起的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那么,什么样的人不容易发展为心衰呢?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股四头肌等长力量越大(大腿骨骼肌力量评估指标),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心衰发生风险越低。随访期间,与股四头肌等长力量较小者相比,股四头肌等长力量较大者的心衰风险降低了48%。进一步分析显示,股四头肌等长力量的体重占比每增加5%,心衰风险降低13%。①②研究截图能长寿的人,这个地方都很“粗”《英国医学杂志》2020年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腹部肥胖的人,全因死亡风险较高,而臀部较大、腿粗的人死亡风险较低。大腿围每增加5厘米,与全因死亡风险降低18%相关;臀围每增加10厘米,与全因死亡风险降低10%相关。③研究截图不仅如此,2020年国际期刊《内分泌连接》
1月9日 上午 7:30
其他

乙流是“王中王”,会疼到骨头缝里?医生告诫:感染后2件事不要拖!

点亮星标,不错过每一次推送“最近感觉身边感染乙流的人多了。”和大家感受一样,近期乙流感染的患者确实多了起来,全国乙型流感占比连续6周上升。1月4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2023年12月25日至31日第52周流感监测周报显示:近期乙型流感占比有上升趋势,北方已连续9周上升,从第44周4.2%上升至第52周47.3%;南方已连续6周上升,从第47周11.6%上升至第52周26.4%;全国乙型流感占比连续6周上升。①前脚甲流刚好,后脚就感染了乙流。2023年12月,浙江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诊了一名14岁的乙流患者,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她把支原体肺炎、甲流、乙流都感染“轮了一遍”。②1月4日,河北省儿童医院呼吸科副主任牛波在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采访时介绍,“近期,乙流感染的患儿确有增加”③。1月6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感染和临床微生物科副主任医师李冉在接受中新网采访时介绍,近期甲流病人相对比前段时间有所回落,而乙流有轻度上升。④网上有患者表示,“乙流是王中王,全身疼到骨头缝里都疼”。还有患者表示,“高烧四天才知道是乙流,到现在八天了还没好。每天难受得不要不要的”。网友评论截图乙流是“王中王”?为什么会疼到骨头缝里?乙流是“王中王”?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胡洋1月5日在其微信公号刊文介绍,乙流症状主要以发热,全身酸痛,咳嗽、咽痛、流涕、打喷嚏为主。其实乙流分为两个亚型:一个是维多利亚型,一个是雅马哈塔型,前者是主要的感染亚型。通常情况下,乙流感染导致的症状轻一些,主要表现为症状较甲流温和,大部分情况下病程也比较短,但并非所有人感染乙流都如此,也有较为严重的患者,我们也有乙流导致肺炎的病例。⑤为什么感染后会骨头疼?其实不管是此前新冠,还是甲流、乙流都有些人出现骨头疼。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林桦曾在有来医生刊文解释,由鼻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等致病菌感染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者可出现全身酸痛、乏力等。当致病菌进入机体后会破坏免疫力,同时释放炎症介质,如前列环素等,炎症介质会随着血液循环遍布全身,当作用于骨头时,会导致患者出现骨头疼的情况。此外,致病菌可引起骨骼肌痉挛、收缩,如果刺激到周围中枢神经,部分患者也会出现骨头疼的情况,因此会骨头疼。⑥健康时报
1月8日 下午 9:44
其他

它是餐桌上的“小人参”,每天吃癌症风险大大降低!可惜很多人没吃对……

点亮星标,不错过每一次推送经常会有人问,“吃什么能防癌”“吃什么能滋补”,其实很多号称能防癌的食物很多都没有经过科学研究证实。不过今天要说的这种食物价格便宜、家家都有,最新研究发现它真的有一定抗癌的作用,但却被很多人忽视了,它就是有着“餐桌上的小人参”之称的胡萝卜。董乃德
1月4日 上午 7:31
其他

医生发现家人身上黑痣不一般,幸好及时手术!3个部位黑痣要当心!

点亮星标,不错过每一次推送朋友圈晒照片,身上黑痣被朋友圈的皮肤科医生偶然发现,幸好及时手术!日前,上海市同仁医院妇产科主治医师孙旖在朋友圈分享了外婆被偶然发现身上的黑痣,并接受治疗的经过:“和家人出游的一张照片,被皮肤科同事看到提醒,外婆的黑痣要及时手术,幸好发现早,特别感恩医院同事。老妈把这件事分享到她自己的社交媒体账号,获得了一千万人观看,很多网友开始注意身上的黑痣。”三部位的黑痣尤其要当心!每个人的身上,都躲不过长几颗甚至几十颗黑痣。绝大多数情况下,这些痣都“乖乖”地躺在那儿,最多也就是影响美观。但如果黑痣长在了不该长的地方,突然变得和以前不一样,那就该引起注意了。因为即使是小小的一颗黑痣,也有癌变的风险。①长在以下部位的黑痣,由于经常受到刺激,更容易恶变,需重点留意其形态变化。1.
1月2日 上午 7:30
其他

每周2次这类运动能降三高、防心血管病!效果比跑步和走路更好!

点亮星标,不错过每一次推送经常有人留言提问“天天跑步能降‘三高’吗?”“什么运动能防心血管病吗?”要知道,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我国首位死亡原因,近一半死亡与其有关。所以除了药物,哪些运动能有效防治心血管病、降低‘三高’一直是很多专家研究的方向。每周2次这类运动,能降三高、防心血管病!2023年12月《循环》杂志刊发了美国心脏协会发布科学研究声明。研究发现:力量训练能增强肌肉运动,是降低心血管病风险的安全、有效且重要的运动方式。同时,力量训练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包括降低血压、血糖、血脂、体内脂肪等。①1.
2023年12月29日
其他

JN.1新冠变异株在多个国家增长迅速!春节会迎来一波小高峰?专家解读

点亮星标,不错过每一次推送近日,亚洲一些国家新冠疫情数据呈上升趋势引发外界关注,多国政府再次强调防疫措施。鉴于新冠病毒变异株JN.1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传播,12月19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初步风险评估,将JN.1单独列为“需要留意的变异株”。JN.1变异株在亚洲多个国家增长迅速马来西亚自行隔离连日来马来西亚新冠病例增加,马来西亚卫生部12月19日宣布,确诊新冠者需从症状出现的第一天起自行隔离5天,五天后也需要继续采取戴口罩等防疫措施。马来西亚交通部也鼓励民众搭乘公交系统时佩戴口罩。从12月10日至16日,马来西亚报告超2万例新冠确诊病例,多数症状轻微。CCTV4
2023年12月25日
其他

这种保温杯会让热水变“毒水”,有些人还在用!买保温杯注意这6点

点亮星标,不错过每一次推送生活中不少人喜欢喝热水、温水,外出带个保温杯,随时能喝到热水,也是很多人的习惯。但市面上的保温杯千千万,如果不小心买到质量差的保温杯,可能会带来健康隐患。什么样的保温杯不能用?保温杯大多是不锈钢材质,耐高温且保温性能好。其他材质如玻璃、陶瓷、紫砂等,受保温、防摔和价格等因素影响,只是保温杯大军中的一小部分。不锈钢材料通常分为三种,“代号”分别是201、304和316。①201不锈钢:新闻里曝光的不合格保温杯,大多是采用201不锈钢作为保温杯内胆。201不锈钢虽然很便宜,但不建议购买。因为这个201不锈钢不是食品级材料,属于工业用品材料,大部分用于制作装饰管、工业管和表带等。201不锈钢的锰含量高,耐腐蚀性差,如果将其作为保温杯的内胆,长时间存放酸性物质就可能导致锰元素析出。金属锰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过量摄入锰会伤身,尤其是会伤害神经系统。304不锈钢:不锈钢与食品接触,其安全隐患主要是重金属的迁移问题。因此,与食品接触的不锈钢材质必须是食品级的。食品级不锈钢最常使用的是耐腐蚀性较好的304不锈钢。曾有调查发现,市面上某些保温杯存在以次充好的质量问题,写的是304的材质,商家却偷工减料,用的是价格更低廉的201材质。保温差一点勉强忍了,但有重金属超标问题就大了!316不锈钢:304不锈钢比较耐酸,但遇到含氯离子的物质,如盐溶液,还是容易出现点状腐蚀。而316不锈钢就是进阶版了:它在304不锈钢的基础上增加了金属钼,得以拥有更好的耐腐蚀性,更加“扛打”。遗憾的是,316不锈钢成本较高,大多用于医疗、化工等高精尖领域。因此,我们在选择保温杯的时候,建议选择符合安全标准的,标注有304、316等级或“食品接触用”的不锈钢,安全性和耐腐蚀性上更有保障。健康时报资料图
2023年12月25日
其他

嘴上起水泡,这可不是上火!医生:可能是单纯疱疹病毒在作怪!

点亮星标,不错过每一次推送本文作者:孙小强,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很多人都经历过一早起来,发现嘴角竟然冒出了几个烦人的小水泡。常见的想法可能是,“这是上火了。”但其实,这背后可能隐藏着一个被广泛误解的健康问题——单纯疱疹病毒(HSV-1)。在生活中,不少人将口腔出现的小泡泡归咎于上火或不当饮食,然而,真相可能并非如此简单。单纯疱疹,一种常见但经常被忽视的病毒性疾病,其症状和表现远比“上火”复杂。那这些小水泡究竟是怎么回事?单纯疱疹又是什么?它与人们日常所说的“上火”有何不同?健康时报
2023年12月20日
其他

甘肃6.2级地震已致上百人遇难,突发地震如何避险自救?来不及跑怎么办?

点亮星标,不错过每一次推送12月18日晚,我国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突发6.2级地震;12月19日我国新疆克州阿图什市发生5.5级地震。据央视新闻微博最新消息,截至12月19日20:00,地震已造成127人遇难,其中甘肃113人遇难,青海14人遇难;12月19日新疆克州党委外宣办微信公众号“克州零距离”发布信息,暂未接到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报告。地震时如何自救?地震发生时正确地避险?地震时来不及跑怎么办?躲在“黄金三角区”靠谱吗?网传“地震发生前天空有大群黑鸟盘旋”是真的吗?……这一系列疑问困扰不少人。12月19日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邀请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中国国际救援队)原副总队长刘向阳,地震这些问题进行一一解答。🔵为什么震源其他城市都收到了地震预警,本地市民没收到?刘向阳:这是因为“电磁波跑赢了地震波”。地震发生时会产生2种地震波,其中纵波是非破坏性地震波,传播速度快,携带大量震源信息;而横波是破坏性地震波,传播速度慢。地震预警正是利用纵波传播速度比横波快、电磁波传播速度比地震波快的原理进行预警。当地震发生后,地震仪捕捉到纵波,以电磁波的形式传输至预警系统,公众收到预警信息后,可在横波来临前采取一些紧急措施避险逃生。所以一般距离震中越远,提前预警时间越长。越接近震中的地区预警时间越短,有时甚至收不到地震预警信息。🔵网传“地震发生前天空有大群黑鸟盘旋”,是否和地震有关?刘向阳:这一说法缺乏科学依据。目前地震预报仍是全世界正在面临的一项难题。地震可以导致大量野生动物出现异常行为,但野生动物的异常行为并不能说明有地震发生。我们应该依靠科学知识和专业机构的预警做好防范工作。🔵收到地震预警,高层住户如何应对?低层住户可以直接跑吗?刘向阳:高层住户应遵循就地避险震后逃生原则,低层住户要遵循就地逃生的原则。收到地震预警信号,每一秒都很重要。此时不要慌张,更不跳窗、乘电梯等。要根据预警时间到就近安全地点避险。地震发生时除非可以在十几秒钟内迅速跑到户外开阔地带,否则请谨记“就近躲避”原则。12月19日,受伤人员在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接受救治。新华社记者
2023年12月19日
其他

60-70岁是“长寿关键期”!做好6件事,长寿不请自来!

点亮星标,不错过每一次推送60-70岁这十年可以说是长寿一个较为关键的时期,这时候开始进入老年期,身体机能下降,有些人还疾病缠身;很多人在60岁左右退休,生活重心出现变化,心态也会有一些变化。这个阶段了解6件事,做好它们,非常重要。健康时报图60-70岁是“长寿关键期”在中医看来——《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里写道“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即六十岁上下,真气衰竭,筋骨退化,这个时期一定要非常注意保养自己的身体,不仅为了安然度过这一多变期,也是为日后老来有一个相对强健的身体打下基础。“人体一直在不断磨损,六十岁上下这个阶段,是身体机能变化较厉害的时期,七十岁以后稳定下来,八十岁后再进入不稳定期。”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心血管科主任医师苗阳2011年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说。①现代研究发现——衰老并不是匀速发生的,可能存在突然的“量变到质变”的生理转折点。2019年《自然·医学》杂志刊发的一项研究发现,60岁、78岁是人生的一道坎儿,在这个年龄身体会发生很多变化。此外,还有34岁,在这些年龄时,血液中的蛋白都会随之改变,差异巨大。②研究截图做好6件事,长寿不请自来!1.多练肌肉,疾病才能扛得过去“年纪大了以后,最重要的是保持身体的肌肉含量不下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何丽2017年在一场科普活动上介绍,我们在医院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稍微超重的老人更能扛病,痊愈也更快,相反是那些过于消瘦的老年人,很多时候只要生一次大病就把他的身体压垮了,痊愈之后的身体也会越来越差,很难恢复到之前的样子。③那么,具体该怎么做呢?建议适当多吃蛋、奶和豆制品;适当增加抗阻运动,如使用杠铃、哑铃等器械针对胸、肩、背、腿等大肌肉群的各种训练。也要做做提高柔韧性和平衡性的各种训练,如各种垫上运动,还有有氧运动,如慢跑或快走等。④2.坚持运动,脏器不衰老的秘籍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徐顺霖曾在健康时报刊文中表示,适当动起来,让心肺功能不减退,血管畅通,肺脏能够吸入充分的氧,心脏有充分的力量把氧气通过血管,送到全身,满足身体需要,这就是脏器不衰老的秘籍。⑤健康时报图3.少吃剩菜,饮食要营养才健康“老人健康与其说是疾病,不如说是老化。若要抑制老化,过度的粗茶淡饭不但没帮助,反会加快老化。”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营养科副主任医师左晓霞2017年在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表示。⑥中老年人肠胃功能下降,如果饮食太过于简单,易出现营养不良。剩菜不是不能吃,只是难免反复加热营养会打折扣,或者储存不当容易引发肠胃疾病等。肉类是老年人膳食中不可缺少的食物,可以炖着吃,软烂。还有保证蔬菜、水果、坚果、全谷物等,每天最好吃够12种、每周吃够25种食物。4.晒晒太阳,身体和心情都更好适当晒晒太阳的好处可太多了,不仅让人感到愉悦感和幸福感,而且还能帮助人体获得维生素D,助力骨骼健康。另外,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彭康2011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谈到,很多老人退休在家,常常有睡眠上的困扰。或睡不着,或容易醒。追溯原因,原来这些老人白天的活动都很少,很少晒太阳,扰乱了正常的节律,从而影响了睡眠。⑦建议老年人遵循日照节律,白天多晒晒太阳。除了中午紫外线强的时候,上下午都可以出来走一走。面部的皮肤比较薄,但手背、胳膊、腿这些地方皮肤厚度是适当的,可以晒晒。5.不要思虑,多多关注身体变化这一时期是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和肿瘤等大病开始高发的年龄,所以五十岁后无小病,关注身体变化,定期体检。但也不要因此焦虑,国家老年医学中心主任、北京医院王建业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指出,老年人要追求的是健康:即使检查指标不符合正常值,但合理用药控制后可维持在正常水平、通过治疗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这就是健康老人。⑧6.良好情绪,多多参加业余活动50-60岁很多人开始退休,人生面临变动,难免情绪波动。2022年《衰老》杂志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孤独、恐惧、抑郁等负面情绪对衰老具有显著加速作用,可使生理年龄变老近20个月,比抽烟的危害还大。⑨心理上的退休可以提前几年,提早规划自己的生活。退休后可以多参加社区活动、打打牌、一起溜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脏内科团队做了一项针对28000多名、平均年龄89岁的中国老年人的研究发现:老年人的社会活动越频繁,生存时间越长。该项研究发表在2023年的《流行病学与社区健康》上。⑩更多精彩内容长按识别二维码下载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精选文章本文综合自:①2011-09-29
2023年12月18日
其他

这样走路的人,糖尿病风险降39%!可惜不少人没走对!

点亮星标,不错过每一次推送坚持健走好处不少,但你知道怎么走,可以让健康获益更大化吗?最近的一项研究就发现,这样走路的人,糖尿病风险降低最大!走路快的人,糖尿病风险降39%11月28日,《英国运动医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指出,更快步行速度与降低2型糖尿病风险相关。其中,与休闲散步(6.5
2023年12月15日
其他

周末补觉危害比熬夜还大?研究发现:周末过度补觉可能易早衰!

点亮星标,不错过每一次推送晚上睡不着、白天起不来,终于熬过周一到周五的工作日,周末好好睡两天!不过,周末补觉真的能让人“回血”、恢复精力吗?近日,“周末补觉危害比熬夜还大”话题登上热搜。偶尔一两次熬夜,睡个午觉或许就能缓缓,但经常熬夜,周末补再多觉也没有用,反而会带来不少问题。周末过度补觉反而可能伤身?1.
2023年12月15日
其他

新冠变异株JN.1增势明显,传染力或更强!我们该做好哪些准备?

点亮星标,不错过每一次推送当地时间12月8日,美国疾控中心首次将“新冠变异株JN.1”单独纳入新冠临近预报,并称JN.1是目前美国增长速度最快的新冠变异株。截至当日,美国疾控中心预估计JN.1占美国流行变异株的15-29%。而在10月底时,JN.1只占美国新冠变异株的不到0.1%,可谓增势明显。数据显示,一周时间(12月2日-8日),美国新冠住院患者人数超过了2万人。截图自美国疾控中心此外,英国、法国、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冰岛等多个国家均有JN.1相关病例报告。健康时报根据国家生物信息中心数据查询,今年10月、11月JN.1在上海、福建、中国台湾报告的病例中检出。①截图自国家生物信息中心网站JN.1是否会引发“三阳”?逃逸能力更强有研究显示JN.1突变株逃逸能力更强,很多人担心经历了“二阳”后,是否还会经历“三阳”“四阳”?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卢洪洲12月12日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中介绍,JN.1突变株是新冠病毒BA.2.86突变株的亚分支,其RBD区域具有一个额外的L455S突变。早期的研究表明BA.2.86与XBB系列突变株的免疫逃逸能力相当;而最近的研究发现JN.1突变株的L455S突变进一步增强了其免疫逃避能力,对XBB.1.5突破感染诱导的体液免疫具有一定的逃逸能力。②从事新发传染病防治研究的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青年研究员王鹏飞12月12日在接受澎湃科技采访时表示,考虑到上一波感染后抗体水平下降的情况,加上JN.1具有较强的免疫逃逸力,可能会在2024年1-3月在国内传播,引发新一轮的感染高峰。但是由于当前人群感染背景复杂,难以判断新一轮的传播强度。③沙特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专家模拟新冠病毒3D图JN.1是否感染后病情更重?致病性没有增加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认为,没有证据能证明JN.1变异株的出现会给公共卫生安全带来超过其他变异株的风险。卢洪洲也认为,尽管JN.1的免疫逃逸能力有所增加,但是目前没有证据表明JN.1变异株的致病性增加。②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教授、微生物学家金冬雁12月12日在接受澎湃科技采访时表示,“公众无需担忧JN.1,它在全球范围内都不可能造成重大疫情,一个基本的规律是,现在的变异株所产生的变异都是小的变异,并不是发生大的变化。新冠疫情‘大海啸’后,全世界监测比较密切的国家和地区的数据显示,它们都已经经历过由好几个不同变异株引起的感染潮,但都没有引发重大的疫情。”金冬雁表示,“新冠病毒会和人类长期共存,肯定会出现传播性强一点的变异株,但是传播性强也没有关系,致病性没有增强。”③面对新毒株该做好哪些准备?接种加强疫苗2023年11月22日,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昌平实验室曹云龙团队在《自然》杂志发表的揭示新冠病毒免疫印记重塑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在面对免疫逃逸能力更强的新冠变异株,应及时接种新的疫苗加强针。即使没有感染过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人,也应接种两剂更新的疫苗加强针;已经感染一次变异株的人群应再接种含有最新变异株的疫苗。④7月25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印发《近期重点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方案》指出,当前,新冠病毒XBB变异株已成为我国本土疫情主要流行株。“在新冠病毒
2023年12月14日
其他

最佳“降压运动”是这3个!居然不是跑步和走路,能做到一个也不错!

点亮星标,不错过每一次推送一到冬天,气温降低,室内外温差加大,血压难免有波动,甚至一不小心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大家都知道,运动能够帮助降压,那么哪些运动更有效呢?研究发现这种运动能降压!11月24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王增武团队发表的一项基于我国高血压调查项目的新研究发现:在身体活动量一定的前提下,身体活动频率较高、活动时间较短、强度较低时,更能降压!不同形式(职业活动和家务劳动、交通出行活动、休闲活动)和不同强度(中、高强度)的身体活动量越高,血压水平(高强度身体活动仅降低舒张压)和高血压风险(交通出行活动除外)越低。①具体来说,“等长运动”是降压好选择。2023年7月,英国坎特伯雷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国际权威期刊《英国运动医学》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等长运动”是降低血压的最佳选择。②这项研究发现,所有类型的运动都有助于降低静息收缩压和舒张压,但“等长运动”下降幅度最大。究竟什么是“等长运动”?应急总医院康复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刘剑2023年在医院公众号刊文中表示,等长运动中,肌肉虽然发生了收缩,但是肌肉的长度是不变的。比如,靠墙静蹲、平板支撑、臀桥、扎马步、踮脚尖(提踵)等。③最佳的“降压运动”是这3个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康复中心主任医师吴嘉慧2023年在CCTV生活圈刊文中表示,等长运动中,靠墙静蹲和平板支撑,对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较好的降压效果;而站桩,结合了静蹲、提踵动作,相对难度低,更适合老年人。④1.
2023年12月6日
其他

癌症来时总是“静悄悄”?医生:最怕看到检查报告这几个指标异常!

点亮星标,不错过每一次推送不少癌症来临时通常都是“静悄悄”的,很多人等到身体出现明显的不适症状才去检查,而此时可能已经到了癌症晚期。比如我们肺部、肝脏、肾脏……很多器官没有“痛觉神经”或较少,往往癌症早期体感上的异常很难被我们感知到,所以有些癌症来时总是“静悄悄”。癌症来时总是“静悄悄”“我什么症状都没有,怎么一下子就到肝癌晚期了?”近日浙江省宁波市第二医院讲述了一个案例,今年50岁的徐女士(化名)多年前曾感染过乙肝病毒,10年前徐女士确诊肝硬化早期。“要不是医生查出来,我也不知道自己得了肝硬化。不痛不痒,什么症状都没有。”徐女士说,从2013年到2018年,自己都严格按医生的要求定期复查,遵医嘱治疗。5年里每次的检查指标都挺好。慢慢地她也放松下来,觉得肝硬化也不是件大事。从2018年夏天起,徐女士就再没有去医院复查。不久前,徐女士出现腹胀、胃口变差、小便变黄。于是马上前往医院后确诊为:肝癌晚期并有肺转移。①浙江省宁波市第二医院
2023年12月4日
其他

不吸烟、无遗传,才20岁就患肺癌?医生:或许和她这个习惯有关!

点亮星标,不错过每一次推送“这位20岁的患者是武汉市肺科医院今年接诊的年龄最小的肺癌患者,但是她与吸烟、遗传等肺癌关联的危险因素一个都不沾边。”一周以前,20岁的患者小徐(化名)来到湖北省武汉市肺科医院就诊,被确诊为肺癌。11月28日,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从湖北省武汉市肺科医院获悉,小徐已经出院。2023年2月,小徐在体检时被告知右肺有一个结节,被建议进一步复查。一周前,她来到武汉市肺科医院就诊,该院胸外科副主任刘小玉发现其CT片显示右肺有1.5厘米×1.3厘米的混合磨玻璃结节,结节中间实性,与正常肺组织边界清晰。通过切除病灶后快速送检,最终结果显示肺腺癌。由于小徐的肺癌仍属早期,手术切除病灶后几乎可以实现临床治愈。2023年11月,刘小玉(左)正在为患者进行手术。受访者供图“我们发现该患者与吸烟、遗传、肺部慢性病、工业粉尘职业环境等肺癌关联的危险因素一个都不沾边。”刘小玉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经过问诊,她发现患者并无其他特殊情况,只是最近一年经常熬夜至凌晨才睡,但是并无直接证据表明肺癌和熬夜有关。①“这一因素与小徐的肺癌有多少关联,无法精准给出结论,但可以肯定的是,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情,不凭年轻而肆无忌惮地熬夜,一定可以远离很多疾病。另外,‘肺癌不是一天长成的。’从年轻时就养成肺部体检的好习惯可以在肺结节恶变之初,或肺癌早期及时发现,从而实现临床根治。”刘小玉在接受长江日报采访时说。②熬夜时,身体在经历炎症“风暴”长期睡眠剥夺,会触发危及生命的细胞因子风暴。11月27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生物医学交叉研究院的张二荃团队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2023年12月1日
其他

长寿饮食来了!最新研究:这么吃或能延长11年寿命

点亮星标,不错过每一次推送长寿饮食来了!按照这个最新研究结果吃,或者能够延长11年寿命。2023年11月,《自然食物》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在40岁时,从不健康的饮食模式转为长寿饮食,与男性和女性的预期寿命分别延长10.8和10.4年相关。即使在70岁时,从不健康饮食模式转为长寿饮食,与男性和女性的预期寿命分别增加5.4和5.0年相关。①这里提到的长寿饮食包括:·
2023年11月30日
其他

冬季洗澡“4个最佳时间”出炉!三个习惯加速皮肤老化,很多人做!

点亮星标,不错过每一次推送一到冬天天气寒冷、出汗减少,不少人洗澡频率也降低了,甚至有的人冬天一个月洗一次澡;但是有些人很享受洗热水澡,几乎每天洗一次澡,一洗半个小时。一天洗一次澡与一个月洗一次澡的人,哪种更健康?冬天洗澡的时间不能太长?冬季洗澡“4个最佳时间”出炉,一定要知道!健康时报图冬季洗澡牢记“4个最佳时间”1.
2023年11月29日
其他

支原体肺炎是新冠变异?总感冒是新冠导致的“免疫缺陷”?专家回应!

点亮星标,不错过每一次推送进入今年秋冬季,开始了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期,支原体肺炎、流感、合胞病毒、腺病毒……从最开始在儿童中流行到后来很多成年人也开始“中招”。甚至不少人同时感染支原体和流感病毒的“叠加感染”。此外,不少人在感觉自己症状和新冠很像,嗓子疼、咳嗽、咳痰、发烧、全身酸痛、肺炎……对于这些现象网络上开始流传“支原体肺炎是新冠的变异”的说法。甚至有人怀疑,“今年秋冬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是因为感染新冠造成不同程度的免疫缺陷”,因此人群对呼吸道传染病更易感了。健康时报
2023年11月28日
其他

生活中有这个特征的人,不显老、不易血压高,免疫力好!让人羡慕

点亮星标,不错过每一次推送你平时走路快吗?你有没有发现生活中有些人走路特别快?已有多项研究发现,中年时期的步行速度,可作为大脑和身体衰老的指标。而近期的一项研究证实:走路快的人,高血压风险更低!走路快人不显老、不易血压高,免疫力好!1.走路快的人,不易血压高2023年10月发表《高血压研究》的一项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项目研究提示,对于中国老年人来说,步行速度较快与高血压风险较低有关,在超重和肥胖老年人中尤其明显。研究截图该研究分析了2733名年龄≥60岁的老人,通过客观测量其在2.5米路程中的日常步态来评估步行速度。老年人的平均年龄为66.8岁,其中46.6%为女士,平均步行速度为0.65米/秒。在校正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接受教育程度、吸烟、饮酒、中高强度身体活动、体重指数后,分析显示,步行速度与高血压风险呈负相关,即步行速度越快,高血压风险越低。①②2.走路快的人,心肺/免疫力更好2019年《美国医学会杂志》子刊JAMA
2023年11月27日
其他

刚刚!最新中国医院排行榜发布,今后看病就医有参考了,收藏!

点亮星标,不错过每一次推送11月25日,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作为独立第三方开展的公益性项目《2022年度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2022年度中国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在上海发布。据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所长高解春透露,本次榜单评选新增疼痛学、运动医学和罕见病学三个学科。与此同时,本年度进入“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
2023年11月25日
其他

小雪来了!小雪后四大禁忌不能碰,养生记住5个秘诀!

点亮星标,不错过每一次推送11月22日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小雪”。二十四节气的“小雪”是寒冷开始的标志,小雪节气的到来前后,往往伴随着大规模降温。据中国天气网报道,从11月21日开始,寒潮来袭,我国北方大部降温剧烈、同时部分地区出现降雪,有些地区甚至出现“断崖式降温”。此次寒潮过程中,将有14个省会级城市气温降幅可达10℃以上,多地的气温将创今年下半年来新低。①中国天气网
2023年11月22日
其他

吃核桃补脑?研究发现:爱吃核桃的人,血管和大脑都不一样……

点亮星标,不错过每一次推送一直都说“吃核桃补脑”,真的能补脑吗?坚持吃核桃,身体会有什么变化?有研究探究了一直坚持吃核桃对血管和大脑的影响,结果发现:爱吃核桃的人,血管和大脑都不一样……吃核桃6个月,大脑有了变化2023年柳叶刀子刊《临床医学》(eClinicalMedicine)的一项研究,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随机对照营养干预试验,评估核桃是否会促进青少年的神经心理和行为发展。研究截图研究对当地12所高中里的771位11~16岁健康青少年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随访,其中干预组每日摄入30克的核桃。吃核桃6个月后,提高了青少年血液中α-亚麻酸浓度。总的来说,虽然坚持吃核桃6个月并没有明显改善健康青少年的神经心理功能。但在较好地依从核桃干预的青少年中,能观察到持续注意力、流体智力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症状有所改善,在课堂上更能关注老师。①②吃核桃1个月,血管有了变化2015年《营养生物化学》杂志
2023年11月21日
其他

久坐“最佳补救方案”出炉:这种运动22分钟,抵消一天久坐伤害!

点亮星标,不错过每一次推送长时间坐着不动,已经成为很多人工作生活的一种常态。出门坐车,到办公室电脑前一坐一整天、开会,回家躺着不动……然而长时间久坐与多种疾病以及死亡风险升高有关,经常久坐导致肥胖、颈椎病、便秘、高血压、糖尿病、诱发癌症等等。但很多人每天久坐也是工作需要或不得不久坐,那如何减轻久坐危害?健康时报
2023年11月18日
其他

每天仅1分钟!研究发现:每天拿出1分钟身体就能获得这么多好处!

点亮星标,不错过每一次推送工作太忙了没时间运动?其实每天1分钟就可以!近日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子刊发布的一项研究,为运动打开了新思路:这种运动练1分钟就对身体有益!每天拿出1分钟来运动就可以2023年10月刊发在《柳叶刀·公共卫生》的一项研究,探究了中高强度间歇性生活方式体力活动(MV-ILPA)与死亡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风险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短暂的中度至剧烈间歇性运动,即使只有1~10分钟,就可以带来健康益处。研究截图研究人员筛选了2.5万余名佩戴加速计(7×24小时)且不锻炼的成年人,平均跟踪随访时间为7.9年。分析发现,与每天中高强度间歇性生活方式体力活动都少于1分钟的人相比:▼
2023年11月13日
其他

为什么高血压、糖尿病更爱找北方人?这3个原因很多人不知道!

点亮星标,不错过每一次推送慢病的发生也有“南北差异”?多项研究发现,糖尿病、高血压、中风、肥胖等疾病更爱“找上”北方人。高血压、糖尿病更爱找北方人?北方人更易患糖尿病2020年发表在《英国医学期刊》上的一项大规模“中国人群糖尿病患病率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糖尿病整体患病率,北方显著高于南方。其中,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最高的地区是内蒙古(19.9%),糖尿病患病率最低的地区是贵州(6.2%),前者是后者的3倍。①北方人更易患高血压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3年版)》,北方人比南方人更容易高血压,从南方到北方,高血压患病率递增。高钠低钾膳食、吸烟、社会心理因素、超重和肥胖、过量饮酒、高龄是我国人群高血压发病重要的危险因素。②北方人更易患中风2023年发表在《柳叶刀》旗下期刊上的一项研究发现,相较于南方人,北方人更易患中风,淮河-秦岭沿线是明显的分界线。北方人中风风险高可能与身体质量指数(BMI)、血压、饮酒有关。③北方人更易患肥胖根据2017年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发布的《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数据》报告显示:相较于南方,北方肥胖者偏多,超重率排名前10名省份中,9个都是北方省份。④2023年发表在《糖尿病、肥胖与代谢》上的一项研究显示,我国总体超重人群占比34.8%,肥胖人群占比14.1%。北方超重/肥胖的比例普遍高于南方,其中超重比例前三名的省份为内蒙古(37.1%)、山东(37.1%)和河北(36.6%)。另外,超重/肥胖者中脂肪肝、前驱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等患病率更高。⑤健康时报图为什么北方人慢性病患病率高?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康志强2023年在其医院公众号刊文中表示,北方人更易患上糖尿病等慢性病,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点:1.
2023年11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