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外交部副部长傅莹:一旦中美闹翻,有没有国家会站在中国一边

【少儿禁】马建《亮出你的舌苔或空空荡荡》

一年前丁丁在上海

身价破亿,局长爷爷,中国最大受益者为何铁杆反华?

【成都mc是什么】成都mc浴室小黑屋见闻(史诗级巨瓜)

自由微信安卓APP发布,立即下载! | 提交文章网址

龚鹏程大学堂

龚鹏程|中国整个知识阶层基本不认识中国传统乐器

如今提倡文化自信,可是在音乐方面,国人实在没啥自信。其实我国古代音乐极是兴盛的。尧舜时期,就已备集八音,且成为一个宏大的体系,影响深远。八音,包括金(钟、镈、铙)、石(磬)、丝(琴、瑟)、竹(箫、箎)、匏(笙、竽)、土(埙、缶)、革(鼗、雷鼓)、木(柷、敔)八类。洋洋洒洒,阵势堂皇。早期希腊的音乐状况,却实在令人难以启齿,因为,太简陋了。天神阿波罗,最喜欢摆弄的,不过是里拉琴(Lyra)。里拉其实就只是箱子上拉一根弦,手弹发声,为诗歌朗诵配点儿声音(后来人画这琴,都乱加弦,所以有7、8、10、5-11、16各种形制,甚至有模仿中国古瑟50弦的。如今音乐界认为独弦琴源于中国,因晋代时就有一弦琴的记载,但当时的形制不明。故又有人认为越南的“弹匏”是后黎朝时由明朝传入的。据《日本后纪》载,平安时代初期延历年间有懂汉语的天竺人把一弦琴带到日本。后来江户时代又再由中国传入一弦琴。因此我认为古希腊、古天竺、古越南应该都有一弦琴。里拉琴即属于这种。)弦呢?有羊肠线等各种,而绝无丝弦。因为除了中国人以外,谁也不会缫丝。很多洋专家往它脸上贴金,说这即是小提琴、竖琴、吉他等众多现代弦乐器的先祖。实在是哈哈哈,不知里拉既无如此多弦,又属于弹拨乐器,且不使用弓子,跟小提琴有什么相关?(古希腊也流行鼻笛这种流通于古大洋洲,我国黎族、苗族和台湾原住民,阿美族、布农族、邹族、排湾族、鲁凯族、平埔族、高山泰雅等的乐器。声音类似百步蛇)。乐器简陋之外,希腊之音乐观念也属于自宫型的,认为整个音乐都非善物,若不能禁绝,那就越简陋越好。柏拉图《理想国》
2022年7月31日

专访龚鹏程:汉服节和景区一样须要文化提升

问:现在很多地方都在办汉服节。可是五一假期刚开始,抖音号上关于“兴汉胜境汉服文化节”的点击量就已超过七亿,可见关注度非常高。没想到您居然会发起汉服节,大家很好奇:国学大师主持的汉服节不知会是什么样?
2021年5月3日

龚鹏程|汉服召集令

在这个大题目大方向中,古今、中外、甚至“华/夷”之争、“高雅文化/流行通俗文化”之辩不是没有了或被消解了,而是可以被包容着共同发展。《礼记·中庸》不是早说了吗?道并行而不相悖,万物并存而不相害!
2021年4月21日

龚鹏程|西方统治世界的不是空间而是时间

史学无疑就是(现在的)人处理过去之事而形成的一套知识。可是由于时间终究不可逆,所以其所谓历史,终究只是现在。号称可以重现过去、回到旧日现场,而其实只是科学的戏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体现着现在。
2021年3月22日

龚鹏程|进化论像红旗一样令公牛发狂

即使旧的学说已无前景,必须另谋生路,旧说亦非旧鞋,可以一抛了之。例如欧几里得几何,是西方最重要的数学圣经,可是它第五条公设(平行公设)后来证明是错的,因而才发展出非欧氏几何(noneuclidean
2021年2月21日

龚鹏程新春寄愿:我想成为超越孔子的思想家

龚鹏程先生官方公众号。每周推送最新原创文章。文化复兴,过去走过不少弯路、错路,如今外部形势,内部需求各种条件皆已齐备,就让我们大步向前,积极呼应时代之使命,努力做好这文化复兴之大事吧!
2021年2月11日

龚鹏程|文学史怎么办?

换言之,从文学研究的角度来阅读作品,若是为了掌握作品的「文学性」,则它就必须以一个在个人接受作品之前就已存在的文学概念为指南。从文学研究的角度来阅读作品,必然包含着对整体文学之历史进行反思的成分。
2020年2月14日

龚鹏程|重写中国文学史

一、中国文学史这样的书,起于清末。因废科举、立学堂,改从西式教育,需要一批适应新式课堂讲授的教材,故出现了各色文学史,后来再分化出各时段、各文类的文学史,以迄于今。最早的一本,或云为黄人于一九○四年在东吴大学讲课时所编,或云为林传甲在京师大学堂时所制。此后一百年间,教书的人又不断编这样的讲义,以致同类之书越来越多。二○○四年北京大学与苏州大学合办的「中国文学史百年研究国际研讨会」,统计说大陆出版的中国文学史已多达一六○○部,台湾香港的还未计入,可见其盛。据说每年还有十几部正在编写梓行中,伐木造纸,殆已毁了数十座森林云。然而一两千部书到底质量如何?与会诸公异口同声曰:「佳作寥寥!」看来成果是不太令人满意的。当然,我相信没有谁真正读过这几千部书。如此品评,不免一篙子打翻了一条船。那里面,披沙捡金,必然也会有值得赞许之作。不过,依我有限的阅读印象来看,这样的评语,竟似亦颇中肯,果然是佳作寥寥呀!中国文学史的作者,都是硕学之士,文采可观者亦复不鲜,可为什么就写不好呢?本来教科书就难写:嚼饭喂人,既已淡乎寡味;粗陈梗概,遂愈觉水清而无鱼。且安章宅篇,务求份量匀齐、面面俱到,更不能见个人心得,尤其无以见性情。故历来佳作,很少是由教科书来的。何况,“中国文学史”这门课的设置目的,其实兼有古典文学选读或概论的性质。学员都是对文学史上诸事件与作品十分陌生的青年,因而要有一门课来大略介绍作家及文学现象,并以此为线索去稍微浏览各体文学作品。所谓「史」,不过是为了这样的目标而搭的一个框架,史法史例史体当然也就谈不上了。而一边介绍作家生平,穿插轶事,一边赏析作品,一边讲述历史发展之规律,上起课来,花团锦簇,固然颇能受学生之欢迎,或可引领他们入文学的园圃。但写成著作就显得头绪棼如、东拉西扯。学生由入门以后,再回视此敲门砖,亦会觉得它浅陋可哂,不再具有继续深入钻研的价值。在此情况下,作者若欲借文学而明史观,以具体文学事例去诠说那客观历史社会之发展规律,结果往往更糟。因文学史毕竟不是社会史或政治史,社会发展规律未必等于文学规律。文人又常熟于文事,未必兼擅史学,不足以讨论史观之然否。削足适履,勉为其难,终究是比附造作,无当于理的。所以我写《中国文学史》时就不依课堂讲义方式写。而是写一本独立的文学之史,说明文学这门艺术在历史上如何出现、如何完善、如何发展,其内部形成了哪些典范,又都存在哪些问题与争论,包括历代人的文学史观念和谱系如何建构等等。文学的观念史、创作史、批评史,兼摄于其中。不依序介绍这个作家那个作家之生平及八卦,如录鬼簿;也不抄撮这篇佳作那篇佳作,如马二先生湖上选文。因此从性质上说,我的书与历来之中国文学史著作逈然不同。性质与结构既然不同,对于文学史事之理解、作者作品之掌握,当然也就都会有所差异。在这方面,我夹叙夹议,对于现今通行的文学史论述,颇有弹正。虽然如此夹叙夹议会令文体不省净、眉目不清饬,但考虑到著述仍有应匡谬正俗,或为读者打开一点思考空间的功能,就也顾不得了。我主要批评弹正的是什么呢?二、晚清以来文学史写作不佳的原因,除了它隶属于现代教育体制中做为课程教科书的问题以外,我们还应注意到这个「现代教育体制」中的教材与课程本身也有其变迁。晚清,跟五四以后不同;五四至四○年代,跟一九四九年以后又不相同。五四新文学运动以后,文学史之写作,不但小说、戏曲、俗文学大举纳入,甚且还要强调文学出于民间。相较于以前,整个文学史论述更要显示它是现代民族国家文学。认为我们对文学可以获得确定的、本质性的整体掌握;而文学整体的动向,则是单向度、决定论式的进化历程。如何进化呢?先进与落后、正确与错误、革命与反动、新生与腐朽等一连串的二元对立等级观念即构作了历史的进化。例如魏晋的自觉,革新了汉儒的腐朽;明七子的复古又被公安派独抒性灵所改革那样,革命者代表了启蒙的价值:理性、自觉、浪漫、个我主体等等。于是一部中国文学史的论述,就变成了对新时代国民意识教育之一环。可是这时的现代民族国家文学建构还未完备,更进一步国家文学化,是一九四九以后大陆的表现。文学史本身所具有的多向度解释空间渐遭压挤,正面典型愈遭歌颂,反面人物、作品、流派、活动愈遭贬抑。国家新权力之建立与维护、政治领域之实际斗争、国家意识形态之争论,无不反映在文学史写作或对文学史的解释上。《水浒》《红楼》的争论,李白杜甫谁才站在人民这一边、韩愈柳宗元谁是儒家谁是法家的辩难,均属此类。以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来看,第一版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后启蒙型的产物,后来两次改写就显示了国家文学建构的过程。正因为如此,故中国文学史须要不断改写,是无庸置疑的。可惜近三四十年来,新的中国文学史着虽出版不少,但均只是局部、枝节之变动或添补,对它做为民族国家文学之性质缺乏反省,不知新时代之文学史论述是应该全面扬弃此一框架的。由这个角度说,现在的中国文学史,其实又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因为基本上仍是胡适、刘大杰那一套。重开天宇者,渺焉无人。三、现在,如果我们要新立一个框架,做法又应当是什么呢?很简单,首先须确定文学史不是音乐史、表演艺术史、思想史、社会史等等,而是说明文字书写品如何美化成了艺术、成了文学文本。然后看历代的人如何看待文学这件事、如何让文学更符合他们心目中对文学美的要求。再则解释文学与其他艺术分合互动的关系,以见古今之变。这才是文学本性的研究,也才是文学之史。不像过去的文学史,老是要用文学材料来宣传社会发展史、意识斗争史、音乐戏剧说唱表演史、民族进化史等等,对文学的观念与问题又都讲不清楚。
2019年6月25日

龚鹏程|读经之争

当然,这也不能说几十年来我们还在兜圈,跟当年一样,没啥进步。而是透过这些论争数据的对比,我们才能真正深刻地认识到我们的历史处境;在读经争论的历史对照中,也更能看清自己的位置,并思考争论的出路。
2019年6月18日

龚鹏程|你遍读了《四库全书》,我们才算志同道合

据黄氏说,她比较过近百种提要,发现阁本提要与《总目》之不同,大略有下列几种情况:一、润饰文字;二、画一体例;三、增删内容;四、全篇改写。因此她认为阁书提要还不很成熟,是属于定稿过程中的一种状况。
2019年6月11日

龚鹏程|一切以西方模式解释中国的讲法,都该停下来

思想史上,鬼神遂从未退席,属于巫文化之感应感通原理也一直被普遍运用着。《易·系辞下》说:“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世说新语·文学》又曰:“易以何为体?答曰:以感为体。”
2019年5月23日

龚鹏程谈汉字:独有真文开世界

在一横上画一点或一笔,以示在上之意;在一横之下,画一笔或一点以示在下。这一点或一笔,就是指事的办法。如刀上加一点为刄,木下加一点为本,人顶上加一长绺则为长,凡此等等,其为以义构形,也是不用再说的。
2018年3月28日

杨松年:龚鹏程与南洋

当时我的其中之一的感受是,多年来和龚先生的来往接触,暗地里已有一种要以世界的眼光看待文化传播的共识。这种共识,当是他积极要我到台湾讲学,以及之后我们在促进南洋研究以及世界华文文学紧密合作的重要因素。
2018年3月12日

龚鹏程丨马来西亚精武门

这是马来西亚精武体育会的故事,及我对这个故事的分析。马来西亚精武会过去并无人研究过,因此并无学术论著可以参考。我依调查及采访所得,勾勒出这个故事的轮廓,谨供关心武术、东南亚华人文化与社会的人参考。
2018年2月7日

龚鹏程丨何谓儒医?

例如晚清民初章太炎曾著《章太炎医论》,原名《猝病新论》,共收论文38篇,有关于理论问题的商讨(如五脏附五行无定说)、学术研究(如论经脉和三焦等)、病症的论述(如伤寒、温病、杂病等)、古医书的考证等。
2017年12月12日

龚鹏程丨致我亲爱的敌人

因为西方史学的处境,不比中国。在中国,从古就有史官、有史著,每个朝代又都重史、修史。史学及历史知识,乃是国人知识构成中最重要的部分。史部之地位虽低于经,但六经有许多也本来是史书,或后来也被视为史原。
2017年11月21日

龚鹏程丨关于屈原的糊涂帐

到底是屈原的身世遭际令他们兴感,抑或时代集体意识投射于此一人物身上,并创造出了如此这般的屈原,虽不能遽断;然而屈原和那一堆表达士人哀时命、悲不遇、效忠悃的辞赋,无疑最能说明汉代士人的特殊心态与处境。
2017年5月26日

龚鹏程重写中国文学史答记者问

文学史的撰写有没有一个可以普遍接受的标准?
2016年12月27日

龚鹏程丨父母之蛊

中国人讲孝道,又常把孝顺连接成词,因此许多人误以为孝就是要顺从父母,不违背、不忤逆,所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五四运动以来,尤其痛批此种封建道德,认为具有奴役专制的性质。
2016年10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