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筐投资

其他

倒计时!即将发生的一幕

美国股市依然坚挺,各大指数仍有继续创新高之势。去年10月以来,全球都洋溢着乐观向上的氛围,当下我们大A似乎也是。前几天,写了篇我们市场的文章,但很快就被和谐了,关于美股的投票也没法查看了。我之前说过很多次,我平时不怎么聊市场,更不怎么看这些指数,但关键时候一般我会说两句。现在可能最让很多人头疼的问题就是:美股有泡沫吗?美股啥时候会跌?面对英伟达两年超过500%的涨幅,科技“七巨头”占据了整个纳斯达克市值的50%,你很难说出“没有泡沫”这个词。但现在你但凡说美国股市有泡沫要跌,肯定有人跳出来,无情的嘲笑、鄙视你一番。市场下跌没有了任何恐慌情绪,分析师们都会告诉你回调就是买入良机。根据AAII的调查,看涨情绪正处于过去20年来的巅峰状态。没人看空了,没人敬畏市场了,美股显然已经成为一种信仰,这才是最可怕的。历史上只要成为信仰的东西后来都暴了,比如曾经日本的股市楼市,美国的楼市,中国的楼市......2020年那会,有多少人对中概股推崇备至,你说什么都会被认为是杞人忧天,结果后来大家都知道了。当然了,美股比我们那可是好太多了,但是越是空前一致越要保持清醒,很多人的记忆往往太过短暂。如果你仍然亢奋,我只能说,好吧,接着奏乐,接着舞!虽然,估值这玩意儿,我认为并不是决定市场涨跌的最关键因素,但我们还是看看吧。美股最具代表性的标普500指数,他的席勒市盈率比长期平均水平高出约45%,他的10年周期市盈率的估值已高达34.5倍,这个数字高于1929年美国股市崩盘前夕,仅次于2000年互联网泡沫和2021年底的新冠疫情顶峰时期。本轮美股上涨,“七巨头”以及以他们为代表的AI科技股是主要力量,查看标普500成份股中信息科技股的前瞻市盈率,过去30年间,只有互联网泡沫时期、泡沫破裂后时期、疫情后时期比现在还高。少数几只股票占据了股市当前价值的很大一部分,这也是一种危险的信号。这意味着投资者并不认可当下的整体经济,某种程度上这其实也是一种变相的资产荒。还有一个数据,现在所有市场上的美元资产,有将近一半都已经配置到美国上市公司的股票中来了。历史上这个数据50%左右就是极限水平,现在已经接近2021年下半年和2000年初的历史高点。
3月21日 上午 7:03
其他

全面碾压!国产车,彻底杀疯了

元旦回北方老家过年时,打了一个小鹏P5的顺风车,路上闲聊时才发现国内汽车市场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能再用传统的眼光,看待国产汽车行业了。顺风车这哥们告诉我,他之前也是喜欢玩车的,经常开保时捷、宝马这类传统豪车,外观好看、马力又大,倍儿有面子。但是,他现在已经好久不开这种“财大气粗”的油车了;中间,他也尝试过用宝马的油车,置换宝马的电车,但是开起来总不习惯。他兜兜转转了一圈,还是觉得国内新能源汽车更懂用户的操作习惯,开起来不费事儿;并且,他告诉我,身边好多朋友都已经开始从油车往电车转了。1传统豪车,可能正在遭遇历史上最严重的挑战;稍有不慎,可能就走上了诺基亚的老路。保时捷,2023年三季度的数据显示,中国地区销量下滑40%,仅为1.69万台;同样的,宝马全系列车型在中国主动降价,降幅平均超10万元;降价清库存,往往是被逼走投无路、放手一搏的下下策。我印象特别深刻,有个朋友从前两年就开始琢磨着要把郑州北三环的房子挂牌卖掉置换一套更大的房子。刚开始,挂的150万;为什么要挂这个价格,因为他对门的邻居就是151万把房子出掉了。房子挂出去之后,看房的人很多,有意向的人也不少;但,都希望价格能够再降一降。朋友,主打的一个自信,主打的一个卖方市场,就始终没有松口。可是,他小区里有其他的业主实在撑不住了,就把原先挂牌的房子降价了。这个动作的直接结果就是,没人来看我这朋友的房子。他有点慌了,看到大家都在看同小区更便宜的房子,于是把挂牌价格向下调整到140万。整个房产市场,这时已经从卖方市场进入到买方市场。房产各种的新政策接连出台,降低首付、降低利率、认房不认贷、落户政策放松等,不过市场成交量持续放大的时间并不长。直到现在,我这朋友房子已经降价至100万,也仍然没有出掉。房子价格从150万,降至100万,降了50万,降幅超过30%。结果是,两年时间,不仅把首付降没了,倒搭进去不少钱,也错过了宝贵的时间成本、及机会成本。这其实,就是活生生的越降价、越窘迫的死亡螺旋模型。数据来源:格隆汇传统豪车降价,冒着进入“死亡螺旋”的风险,也要大出血般的降价,一定是看到了让它心惊胆战的数据,让它不得不断臂求生。(见上图)据格隆汇数据报道,2023年1~11月,国产自主品牌汽车市占率一举突破50%的整数关口,攀升至55.8%,其中,2023年10月份,国产自主品牌汽车市占率为60%,更是刷新几十年来的记录。反观传统汽车品牌,2023年1~11月,德系汽车占有率17.9%,日系汽车占有率14.5%,美系汽车占有率8.8%,已经跌破两位数。其他的汽车品牌,如韩系汽车品牌、法系汽车品牌更是惨不忍睹,两者加起来市占率也已经不足3%,可以说已经没有了一席之地。外来和尚好念经的时代可能已经开始落幕了,而对应的则是国产车赛道可能迎来了属于自己的历史性机会。2国产车正处于历史的分水岭,往前一步极有可能创造当年手机界的“iPhone4”时代,影响不可估量。好比,当年iPhone携手安卓手机攻城拔寨,使得固守陈规的诺基亚一夜之间消失在了大街小巷。2023年,最后一周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了40%,就是说每卖出去100辆车,就有40辆是新能源汽车。对比之下,美国汽车市场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则不足10%。这个数据已经非常逆天,对比一下消费电子行业,每卖出100台手机,就有20台苹果手机,相当于是20%的“渗透率”;就可以感受国内新能源汽车有多受欢迎。数据来源:marklines、东证衍生品研究院比亚迪,无疑已经成了国产车的代名词。无论你是否喜欢比亚迪,比亚迪的第一批汉王朝汽车2020年跑在上海的淮海中路时,就划时代地打开了汽车行业里最有消费能力的城市。上海不仅有上汽,还有特斯拉,周边也有“蔚小理”新势力;所以,比亚迪之前的唐、宋、秦并没有太多的存在感。然而,汉却不一样,不仅帮助比亚迪破天荒地在上海站稳了脚,也帮助比亚迪的股价突破了长期震荡区间,连番上涨、一飞冲天,成为了“车茅”。2022年6月,比亚迪市值更是突破万亿大关,公司体量反超德国大众集团,在全球排名第三,仅次于美国特斯拉、日本丰田集团。2023年4季度,比亚迪不仅在汽车总销量上超越特斯拉,更是在纯电车型销量上彻底超过特斯拉,当之无愧全球新能源汽车一哥。据参考消息1月3日数据,比亚迪2023年四季度纯电车型销量合计52.6万辆,而特斯拉汽车交付量为48.4万辆;比亚迪首次在纯电车型季度销量上超越特斯拉。比亚迪国产车的扛把子,全方位地阐释了国产车在全球汽车市场的一路高歌、突飞猛进。不过,不可否认的是,国产车的压力并不小。比如,新能源车依然有续航焦虑;小鹏汽车这哥们告诉我,他的车续航里程标注500公里,冬天能跑370、380公里,而夏天则因为要长时间开空调基本上能跑300公里出头。又比如,2023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已经超过3.3亿辆,按三口之家来计算,每个家庭相当于有0.72辆汽车;市场的蛋糕已经非常有限了。所以,国产车的出路在于两方面。一方面是,挤进国内原有外资汽车品牌的市场;另一方面是,全力出海在国际舞台上杀出一片天地。最后,祝福国产车能够顺利通过创新攻占用户心智,培养用户消费新习惯,彻底从政策补贴驱动模式转入用户愿意购买的市场驱动模式。研究过程中,我也整理了国产车的上下游产业链,其中包含了华为问界M9、小米su7在资本市场的受益供应商。添加下方小助理,回复“华为”获取独家资料。✎THE
1月5日 上午 7:00
其他

中美断供,给日本背书的原子能机构懵了

1最近彭博社出来了一个令人赏心悦目的消息,给日本福岛核污水排海背书的国际原子能机构,今年预算缺口将扩大到2.2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7亿元,相较于6.5亿欧元的全额预算,缺口整整三分之一。用国际原子能机构现任总干事拉斐尔·马里亚诺·格罗西的话说:“如果他们还不上交本年度的会费欠款,国际原子能机构就得在未来一个月内陷入停摆了。”也就是说这个给日本核污水排海背书的倒霉玩意,最多还有30天就得关门歇业了。而那个在中国根本不敢露面,在日本被记者追着问有没有受贿,在韩国被民众举着铁锨要求“深入交流”的总干事格罗西嘴里的“他们”是谁嘞?很明显,那必须得有中国一份!根据彭博社的报道,中美一共拖欠国际原子能机构总账款大概是1亿3000万欧元。今年国际原子能机构2.2亿的缺口里面,一半是中美截流的,剩下一半如果不是因为真的穷,就是抱着“大哥不交我也不交”的小兄弟们。根据《2022年(国际原子能机构)成员国经常预算会费分摊比额表》里面的规定,中美分别支持国际原子能机构会费比例为11.28%和25.17%。其中中国的会费是3853万欧元,以及616万美元。美国的年度会费则是8588万欧元和1380万美元。作为国际原子能机构义父,美国还是比较地道的,就是象征性的拖欠了7700多万欧元,仅占摊派欧元会费部分的80%而已,不多不多……因为中国欠了这孙子6000万欧元,是摊派欧元会费部分的210%。想想就开心~2中国在国际原子能机构当老赖这事儿,虽然在国外宣传的还挺广,但是想想还是很过瘾的。毕竟中国作为国际事务优等生,逢费必交那是基本操作,很少有听说中国欠什么国际组织的钱不给的。但很多钱交的它就是让人窝火,放眼大洋彼岸的老美,今天欠这个费明天退那个群的折腾,现在还欠着联合国十几亿美元呢,而中国可是年年会费足额交的啊!结果呢?你再说那个教科文组织,川普想退就退,退的时候还欠了它6亿会费,但不仅什么事儿都没有,过两年想回来的时候,给丫发个函就又回来了。主打的就是一个公共厕所,想来就来想走就走。而中国承担了教科文组织15.25%的会费,年年足额缴纳,年年韩国申遗……你说这钱花他干啥?也别说这影响国际声誉啥的,美国才是全世界最大的老赖,也没见声誉受损。现在由西方主导宣传的国际声誉系统,他只看说什么不看你做什么,比的就是个谁嗓门更大,谁更不要脸。而且美国不给钱,这些组织也照样屁颠屁颠地围着屁股后面转,中国供它吃供它喝,反倒是处处给中国添堵。这就是标准的“猫式思维”啊!你跟它好好说话它听不懂啊~因为它脑子里想的是“你为啥对我好?那一定是因为我是你的主人!你为啥要虐我?一定是因为你是我的主人!”。妥妥的一斯德哥尔摩综合征。3这国际原子能机构也是,中国这210%的欠款率,也并不是一年内拖欠的,它是自日本福岛核污水排海计划被提出来,国际原子能机构开始坑壑一气保持暧昧开始才拖欠的。以前中国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会费也是足年缴纳,可是这倒霉玩意都干了点啥事儿?伊拉克啥也没,它硬陪着美国污蔑说人家种蘑菇。美国存着全世界最大的蘑菇库,但它理都不理,扭过头反而说中国蘑菇库是威胁。澳大利亚强行购买核潜艇的时候,中国让他站出来说句公道话,它又开始给你装聋作哑。然后就是日本要拉着大家一起“仙辐永享”,连东京电力自己都承认核污水有问题的时候,它非得闭着眼睛说合规。中国是国际原子能机构第二大金主,你跑到中国沿海做核污水排海调查,竟然没有中国参与,还无视中国的反对意见。难道国际原子能机构不知道,日本省是华夏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么?4这国际原子能机构,就该给他断粮。其实加起来6000万欧元,兑成人民币就是4亿多一点,对于中国这个体量来讲,也不是什么大钱,别说国家级了,换个市来都能把这单买了。咱差的不是这个钱!咱反对的也不是它拿钱才办事,哪怕它拿钱不办事儿呢也不是不行,恶心就在它吃你的饭还要砸你的碗。它不是要抱日本大腿吗?它不是要跟澳大利亚一起玩核扩散嘛?那让他找这俩要钱去呀!给谁办事儿找谁收钱,是不是合情合理?作为一个国际性机构,尤其是管理核能安全的国际机构,本身就应该保持一个中立的态度,履行自己诞生之初的使命。但现在的情况恰恰相反,国际原子能机构这些年的所作所为,恰恰是与自身的使命背道而驰的!它成为了帮助强国对弱国发动侵略的辅助器,成为了核扩散帮凶,成为了日本对全人类实施核恐袭的通行证。不仅如此,这些年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经费账目也是乱七八糟的,你甚至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官网上搜不到他们今年的预算表。钱都快花完了,还有3个月就过年了,还有30天就关门大吉啦,就这样你想知道它的今年预算都还得走第三方机构。公开的预算信息新闻推送最早也只到2019年,4年前……我虽然是反对散播谣言和架空揣测的,但是你要说日本那700亿公关费用里面没有格罗西这帮货的行贿费用我是不信的!要不然怎么会连东京电力自己都承认核污水有问题,他非得冒着天下之大不韪也要去给日本背书呢?作为一个专业机构,明明福岛核污水当中有众多高危害性放射物,目前全世界都没有有效的处理方案,是什么力量促使格罗西这货连科学常识都不要了,也要说那东西是达标的?福岛那玩意儿如果真的符合安全标准,你国际原子能就应该组人把它喝了,全球那么多员工,90%是欧美人,就让他们喝!一人一天喝一杯,喝一天给一天钱,童叟无欺!再说了,就算中国把钱给它,能有几个子用在正地方?国际原子能机构这2.2亿欧元的亏空里面,又有多少是被这些所谓的机构高管放进自己家冰箱里了呢?4个亿人民币,但凡国际原子能机构靠点谱,不在核问题上玩极限试探,那给他了也不算多!但这回就是不能惯着它,咱们的立场这次很鲜明,中国这次明确说了,西方国家对IAEA理事会的控制可能导致IAEA被私有化。既然国际原子能机构不顾及自己的作为一个国际事务机构的脸面,甘愿成为私人资本的宠物和捞钱工具,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养着他呢?这种闹窝的白眼狼,它养不熟还煮不熟么?就欠着!什么时候它把福岛那个管子堵上,或者带人把罐里的核污水水喝完,什么时候给他结账。此刻,城市的轮动又开始,这不,一线城市都开始热闹起来了?那么对于大家说到底要如何选择?给大家送3份重磅资料:1、全国产业分布情况,帮助你快速筛选城市特别年轻人;2、353个城市人口增量情况,现在卖房比买房更重要,这张图,直接告诉你哪些是一定要跑掉的,哪些是绝对不能买的;3、超全的地方债与城投的最新数据,你想知道的敏感的债务情况,数字告诉你答案;都是最底层的逻辑,也是城市选择中一定要学会的,感兴趣,回复“数据”扫码领取吧!✎THE
2023年9月17日
其他

央行再放“大招”,稳了

8月份以来货币政策频频发力:15号降低7天OMO利率、降低一年期MLF利率;20号降低一年期LPR利率;30号存款利率迎来新一轮下行;最后一天,央行出台存量房贷利率下调的通知。但是,很多人却忽略了另一个重磅消息,而这个消息的影响力不亚于前者。为提升金融机构外汇资金运用能力,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23年9月1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即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由现行的6%下调至4%。这次央行再放大招,就是要稳汇率、稳信心。外汇想知道“下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的意义,必须要正确理解外汇。比如你开了一家服装厂生产衣服,出口到美国换回老美的货币。你收到的是美元,并不是人民币,而美元在国内无法正常自由流通,如果你想花这笔钱,你必须找一家银行兑换人民币,兑换的过程就是结汇。如果短期你不想花掉这笔钱也不想立刻兑换成人民币,你可以把外汇存在指定的银行(比如中国银行),你存在中国银行的这笔钱就是中国银行的外汇存款。按照央行规定,中国银行拿到你的外汇存款之后,从中拿出来一部分,要存在央行,这个钱就是外汇存款准备金。说白了,央行通过这个外汇存款准备金控制外汇市场的流动性。而存在央行的钱和外汇存款的钱之间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比如,金融机构吸筹100亿美元的外汇存款,其中10亿要上交央行,那么10亿就是外汇存款准备金,10%就是外汇存款准备金率。当央行下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就意味着央行在放水,增加美元的供给。原因换一种说法,央行下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意味着,中国银行上交给央行的外汇就少了,自己可以动用的外汇就多了。中国银行就可以拿着留下来的这笔钱,继续放贷给有需求的进出口企业或者个人。所以外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跟人民币降准其实是一个道理。到2023年7月底的数据是,金融机构外汇各项存款余额为8218亿美元,此次下调外汇存准率2个百分点,相当于向市场上释放了164亿美元左右的外汇流动性。为什么要增加这么多外汇的供给呢?一个原因是,近4个月外汇存款比外汇贷款多流失300多亿美元。从今年4月份开始,外汇存款增速突然减少。3月份外汇存款是9115.48亿美元,4月份减少到8819.24亿美元,一个月减少了296亿美元,此后每月的减幅都在100亿美元以上。到了今年7月份,4个月累计减少近900亿美元。外汇存款减少的同时,外汇贷款并未相应减少太明显。3月份外汇贷款是7587.08亿美元,4月份减少到7374.51亿美元,一个月减少了212.57亿美元,此后每月的减幅都在100亿美元左右。到了今年7月份,4个月累计减少近572亿美元。
2023年9月4日
其他

央妈的大招,终于来了!

1大会之后,小会不断。促消费20条、民营经济28条……各种政策纷纷出台,多到你走在路上就有可能被文件砸到。8月第一天,央行也开了下半年工作会议。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统筹协调金融支持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工作;进一步便利境外投资者增持人民币资产,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每一项都是大事。而其中最重要的,还是对房地产的政策支持: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落实好“金融16条”,延长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实施期限,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加大对住房租赁、城中村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设等金融支持力度。因城施策精准实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继续引导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和首付比例下行,更好满足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指导商业银行依法有序调整存量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可以肯定的是,下半年的首付比例和房贷利率还会下调。目前大多数城市的首套首付比例,都是30%,少数二三线城市最低20%。下半年,更多的二三线城市或许会把首套首付比例降到20%,二套首付比例降到30%-40%。但一线城市的下调幅度不会太大,二套首付比例在满足一定要求的前提下,或许能降到50%。刺激需求侧的政策潮,还在继续。而人们最为关注的,依旧是存量房贷利率的下调。7月中旬,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就已经表态:支持和鼓励商业银行与借款人自主协商变更合同约定,或者是新发放贷款置换原来的存量贷款。而到了这次会议,用词和态度都有了转变:指导商业银行依法有序调整存量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你可以细品其中的微妙之处。央妈的态度很明确:存量房贷利率下调这件事,下半年必须办了!市场呼吁三年之久的举措,终于落了地。22016年,房价暴涨之后,严控周期再次开启。房贷利率也不断上行。尽管从2019年以来,5年期以上LPR已经下调了7次,但存量房贷利率的平均水平依旧在4.7%的高位。大量城市的个人房贷利率都在5%以上,甚至超过6%。而2023年上半年,全国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18%,比上年同期低了107BP。今年以来超过40个城市更是把首套房贷利率下限降到了4%以下,几乎是历史最低水平了。如果以一套100万总值的房子,首付30%、商贷30年,等额本息还款方式计算:5%利率,每月房贷3758元;4%利率,每月房贷3342元。每个月就能节省400元,需要支付的利息总额就少了15万元。面对这种差额,那些利率高位站岗的买房人,谁看了都会心口一紧。加上口罩突袭对收入的影响,银行理财等其他投资渠道收益率下行,提前还贷就成了多数人的选择。研究机构测算,2022年的提前还贷规模超过3万亿,预计今年的提前还贷规模会超过4万亿。一场居民自发的去杠杆、修复资产负债表的浪潮,早就上演。存量房贷利率的下调,对这部分人群来讲,是迟来的利好。省下不少利息和月供,提前还贷规模也会相应下降,人们手上也会有更多现金用来消费,也有助于消费的起色。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3唯一的压力,给到了银行。之前央行的表态中,给出了两种方式:1)商业银行与借款人自主协商变更合同约定;2)新发放贷款置换原来的存量贷款。第一种方式就是直接降,把原来的合同作废再签新合同,银行的主动意愿有多高?第二种方式是间接降,新贷款置换旧贷款,操作起来更麻烦,时间周期也更长。目前各个银行也还在商讨,都还没有成形的方案落地。当然,也不乏试水者。前些天就有传言,兴业银行广州分行针对存量按揭客户给予1年期的利率优惠券。如有客户预约提前还款,银行可向客户提供最高1年期70BP(基点)利率优惠券,并叠加提供一款专属理财产品,通过该方案挽留提前还贷的客户。或者,1年期的利率优惠券只针对存量房贷按揭客户的,第一年优惠,后面继续执行原利率。尽管这种方式只在部分支行试点,但发放利率优惠券的方式,之后也可能推广开来。一个根本问题是,从贷款高利率直接降低,这中间的成本怎么弥补?2022年,有40家上市银行的个人房贷余额超过100亿元。其中,四大国有行更是碾压级别的存在,建设银行、工商银行都超过了6万亿,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都在5万亿上下。邮储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的个人房贷占比,超过了25%。城商行、农商行的占比,大都在20%以下。因此,存量房贷利率的下调,对大行的影响更为明显。银行为了弥补损失,势必会增加很多限制条件,比如贷款到期前不能提前还贷,比如再下调存款利率。能不能顾全大局让出部分利益,就成为观察存量利率降低效果的关键。到了考验银行的时候了。现在高层对房地产的托举态度十分明确,因为之前在多个场合中也再次重申了房地产是支柱产业,房地产的倒塌更可能引起系统性金融风险。于是,四大一线城市齐齐表态,准备下一步动作。而作为松绑楼市的举措之一,降低存量房贷利率的影响究竟有多大?我准备了两份测算的报告,数据翔实,添加下方二维码,回复“存量”免费发送给你!✎THE
2023年8月3日
其他

贬值中的人民币,太欺负人了

1人民币破7很多人都在关注,有网友私信说想听听我的看法。我看法挺简单的:破就破呗~“7.0关口”实际上已经不构成什么实际意义了,任何所谓的“整数关口”在短时间内其实都是心理预期。在市场层面上来讲,任何一个关口被触发,都是因为大家很把它当回事儿,所以破掉以后才会引起一致性地恐慌,从而完成价格趋势的自我实现。但是任何一个关键点被反复突破以后,大宗交易商也就不会太把它当回事儿了。就像城堡一样,它所有的威慑力和寄托都来自于从来没陷落过信念,但是一旦被攻破,其实也就那样了。值得一提的是,对于人民币破7这个事儿,央妈表示很淡定,甚至懒得从工具箱里往外掏家伙事儿,这就很耐人寻味。我在前段时间人民币升值的过程中,就几次发文重复过了,今年的货币政策和方向,就不是让人民币往上涨,而是想办法把汇率往下压。顺带吐个槽,大家有没有发现,央妈强势干预汇率的时候,说“这违反市场规律,央妈管得太宽,应该放开管制”,但是现在央妈真的沉默着将定价权交给市场的以后,嗷嗷叫着慌得跟世界末日一样大喊“我们太惨了,央妈也不管”的,貌似是同一批人。反正就是管了是错,不管也是错的调性。还别说,这种调性最有流量,反正就是拧着来,大家都爱看,突出的就是一个“不畏强权”的形象。2从最表面的汇率与贸易关系上来说,我们想一下,现在最需要的是让人民币涨上去,还是让人民币跌下来呢?你不能一边挥舞着外贸数据说中国经济差需要改善,一边又说人民币贬值不好。任何有关联的两件事,我们不能闭着眼睛进行“战术性不拷证”对吧?从贸易结构上,咱得认清楚中国贸易结构变轨的客观因素。以前咱们的货卖给谁?主要还是欧美。但是从今年一季度的外贸数据来看。中国对欧美贸易额是明显下降的,而且是大幅下降,但是对东盟和金砖国家的贸易额却在大幅提升。提升的幅度有多大?几乎把欧美的缺口全补上了。而且这些贸易有很多就是在货币互换协议框架下完成的,我们的贸易结构正在从对西方附从性贸易,变为了对第三世界输出性贸易。大量美元收入的下降,必定会导致人民币在银行间市场重新询价。更低的贸易成本,有助于激活对第三世界的贸易积极性。再吐个槽,咱不能在对西方贸易结构的时候,大喊着人民币贬值有利出口,高汇率会让老百姓吃亏,会压制外贸出口让企业没饭吃。但是等到我们转变为对第三世界输出贸易的时候,你又看不起人家穷兄弟,喊着汇率贬值了,外贸不行了,我们吃亏了,对不对?貌似两边喊的还是那同一批人,真神奇。3我从事外汇交易和经济研究14年了,说句实话,我实在不知道如何用“汇率绝对值”佐证国内经济的好与坏。比如说汇率下降是因为国内经济崩了,这话猛一听挺有道理的,但是仔细一想又找不出什么必然性逻辑关联来。比如说日本吧,日本经济很弱么?我想大家都不会这么觉得,人家再小日子,也是世界第三啊。但是如果用“对人民币汇率绝对值”来解释的话,那小子们这会儿应该已经赤地千里易子而食了吧?事实上,如果想看汇率到底是处于强势还是弱势,应该看的是对比度,因为汇率本身就是对比出来的。比如说我们来看两张图,第一张是人民币走势图,第二张是美元指数图。从两张图上我们对比一下,2019~2022年,人民币破7下行,而美元指数则维持在102点左右。而2022~2023年区间,美元指数已经强势冲击到了114.7的强势高位,但人民还在7。从这两张图的走势幅度,我们目测就能看出,现在的人民币不是太弱了,而是太强了。汇率如果再这么高下去,外贸压力才是真的大到不行了。而保持人民币如此强势的原因是什么?有时候善于反思是对的,但是如果拉着大家一起当“反思怪”那就有点欺负人了。4说一下最近经常被拿出来恐吓读者的数据吧。先说说16~24岁青年失业率突破20%这个数据。嗯,20%确实很高,这也是用来佐证中国惨淡的一个好证据,经常被拿来说大学生就业难,社会不招工。但是咱们要看数据,你首先得先看看这个数据是啥吧?比人斗胆提醒在座的各位一句:你家孩子16岁就大学毕业了?事实上,16~24岁毕业生当中,仅有不足24%是大学、大专生,76%是高中辍学。大学应届毕业生年龄区段统计22~26岁,这一区间失业率统计的真实数据是4.32%,是连续5年最低水平。又是个战略性不考证。55月制造业PMI回落0.4至48.8,跌下荣枯线,中国消费不行了?欺负人也得有个限度,也得看个对象,靠欺负粉丝专业知识不足拉出来的流量真的没意思。什么叫制造业PMI?还是那句话,你想要分析一个数据,你得先知道这个数据是啥对不对?“中国PMI”只是个统称。其中又分为“中采PMI”和“财新PMI”指数。这两个都是制造业PMI,其中中采PMI的采集成分是重工业、基建用材,反映的是基建投资和大型工程需求。而财新PMI的采集构成是轻工业和民生消费工业,反映的是消费内需和出口。借用一下申万宏源研究所的数据,在此致谢。从图中我们能够看见,回落至48.8的是中采PMI指数,而财新PMI指数则回升了1.4到达50.9。事实上,你但凡懂一点PMI构成,就能从数据看出来,目前的情况是国有大型基建投资退潮,国内消费和外贸复苏。用中采PMI的数据作证国内内需不行了啦。这战略性不考证……拿着中采PMI的剑“斩”财新PMI的“官”,主打的就是欺负读者专业知识不足。6中国CPI连续4个月持续下行,对比美国CPI数据孱弱,消费和投资遇冷?哎……老梗了。欺负人啊!还是战略性不考证……只拿着美国CPI对比中国CPI,假装它俩是一个性质,就是不告诉你中美CPI只是名字一样而已。中国CPI构成是什么?1、食品34%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14%3、房屋租住价格13%4、交通通信10%5、医疗保健个人用品10%6、衣着9%7、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6%8、烟酒及用品4%美国CIP构成是什么?1、房产交易价格44.38%2、交通运输16.7%3、食品14.4%4、医疗保健个人用品8%5、教育与通讯5.8%6、娱乐5.3%(图是老图,最近美国调整了一下权重,以上方数据为准)从CPI构成我们就能看出,中国CPI主要是体现食品、租住、交通、文化、医疗相关的民生生活指标。美国的CPI第一大项房地产价格占了44.8%(注意是交易价格,不是租住价格),然后是交通运输,剩下才是食品医疗。中国的CPI是反映底层居民生活压力的指标,美国CPI是反映上层金融活跃度的指标。越是穷人在生活必需品方面花费的资金比例就越高,越是富人在资本投入方面的花费占比就越高。中国的CPI是为底层穷人服务的社会指标,美国CPI是为顶层富人服务的金融指标。老百姓生活必需品消费价格增速连续四个月走低,底层老百姓生活压力正在缓慢减负,这是什么信号?是老百姓日子好过了,所以经济就崩了,如果想让经济好,就得让老百姓过苦日子?这么分析不合适吧?CPI增速它就该干下来,中国CPI要是快速上行,那不叫消费激活,那叫“向下榨汁”!CPI要是在经济承压时段上去了,底层老百姓就得把更多的收入甚至存款用到维持活命上,就不可能赞的下钱,也永远不可能有机会富起来。闭着眼睛不谈构成,不谈属性,就偷换一个概念就拿来忽悠事儿,这不是欺负老实人么?被问急了就拿一句“中国CPI不科学,避重就轻”来搪塞,这就很没有意思了。7我再说点会被骂的话吧。金融研报是给谁看的?是给真正的投资人、有钱人看的。自媒体公众号是给谁看的?是给千千万万老百姓看的。欺负读者没有专业知识,用欺骗地方式输出恐惧、焦虑来赚钱,不是一个知识分子该干的事情。中国经济的问题,从来都不是老百姓杠杆太高的问题,是老百姓赚的太少的问题,是账面收入被通胀稀释之后真实收入十几年就没涨过的问题!2000年的时候,一个普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基本与1㎡房价持平,现在有那个普通工人敢说自己一个月工资能买一平米房子?前段时间某晓波一句“救经济先救房地产”,简直就是突破底线的扯淡,为了赚钱脸都不要了。把利率再大减一波,把房价再大张一波,然后刺激着底层老百姓再卖身一波,最后用低利率制造的通胀把他们再刮一波。钱到谁手里,钱从谁兜里掏出来了?刺激房地产肯定能刺激经济,但我认为中国是经济必须是服务社会的,不是服务上层少部分人的。我们要的经济复苏不是劫贫济富,不是拿底层老百姓的血汗钱粉饰上层“精英人士”地纸醉金迷。复苏经济、刺激消费,是要复苏底层民众真实收入水平,而不是从他们身上榨干最后一滴血!也不是让老百姓收入增加一块钱,物价上涨一块五的数字游戏。绝不能把经济刺激,变成一场“富人的狂欢,穷人的噩梦”。以上,同行可以开喷了。✎THE
2023年6月4日
其他

M2增长但还是缺钱?原来都流到这儿了

有朋友问了一个很好的问题:为什么M2增速很高,但大家普遍还是感觉没钱?尤其是中小企业还是没钱?前四个月新增的社会融资规模,总共达到将近16万亿元,创了历史同期新高(当然,创新高的是绝对数额,增速并没有新高)。钱都去哪里了?1是的,从最近几个月的金融数据看,M2同比增速已经连续好几个月保持在12%以上了,社融的增速从2月~4月更是分别达到160%、15%、30%。但从4月到今天,经济的活性却骤然变冷,各项指标略微显示出向下的压力。比如代表经济收缩和扩张程度的PMI指数,4月和5月连续两个月萎缩,处于50%的分水岭以下,4月是49.2%,5月是48.8%;再看代表实体企业经营效益的工业企业利润指标,1-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了20.6%。为什么以M2和社融为代表的印钞数据这么好看,实体经济却没有表现出同等的热度呢?这是最近很多人的困惑。我们带着这个疑问,来一探究竟。一个基本结论是,众多资料和数据都在表明,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在特定经济周期下、政策很难均匀地注入经济体这两种因素叠加而形成的。2大型企业和国企在扩表,而大部分民营企业却在收缩——至少减少了扩张的步伐,这是去年四季度以来的一个特征。要知道,企业融资的结构性失衡本来就是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的一个问题,在现在这种经济下行压力大的情况下,这个问题会更加凸显。什么叫融资的结构性失衡?就是那些大型企业尤其是国企因为有官方信用背书,有一种隐性的兜底预期,银行就会很愿意放贷给它们,而它们也更愿意加杠杆去扩张规模。而民营企业呢,风浪全靠自己,银行就相对不太愿意贷给它。这是长期存在的一个结构性失衡现象。说句题外话:这种情况也给银行惯出了一个坏毛病,那就是投研能力非常差,因为它可以闭眼投国企,用不着研究。尽管最近这些年在强调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通过央行的工具来给予倾斜,但由于不同企业的不同信用背书的区别,一些工具也很难治本。尤其是这种外在的失衡状态,又叠加了民营企业内在的收缩倾向,在对未来经济预期不好的情况下,中小微企业自己也自发在收缩、不愿意加杠杆。这时候一个不愿意贷,一个不愿意借,新钱自然就难以流进民营企业了。3你看1-4月份的规上工业企业的利润,利润总额同比下降20.6%,再看其中的结构,国有控股企业同比下降17.9%,而降幅最大的是私营企业,达到22.5%。国企的降幅明显比较低。这还是工业企业,基本上不包括基础设施建设链条,比如建筑业。考虑到过去一年的时间里政策都有在基建上发力,资金流入建筑业应该会更多。债券数据也表明了这一点。在债券融资中,一季度地方债新发债券募集的钱投向基础设施的比例比去年高了2.7个百分点。在企业债融资当中,建筑业、租赁商务、批发零售和水利设施合计占比超过8成。而建筑业更多是国企。建筑业PMI在2、3、4月连续三个月超过60%,比制造业48%左右的水平高出了一大截。5月略有回落,但也有58.2%。很明显,基建类指标高增,因为基建是政策导向用来托举经济的行业,所以我们可以说,M2增长的很大一部分是进入了基建产业链。即便是制造业内部,也有分化。刚刚公布的5月数据,总体的制造业PMI为48.8%,其中大型企业是50%,站上了荣枯线,而中小企业只有47%左右。都表明了水流不均。4我们知道,经济周期是市场本身的运行规律,当经济周期下行的时候,市场主体是没有意愿去借款、去扩张的。而货币数量的增长,又是各个市场主体借款借出来的(即便是外汇占款,比如美元也大部分是由借而派生出来的,另外部分是买黄金买出来的),货币的这种创造过程就决定了,谁借款资金就流向谁那里。谁敢借、谁能借、谁愿意借?那就是国企或者大型企业了。所以这方面的原因也不能完全归结于没有雨露均沾,经济周期和市场规律也有很大影响。货币的这种创造过程还决定了,一人的现金来自于另一人的负债。也就是说,国企加杠杆对于其他部门和其他企业是一种好事。如果都不加,那毫无疑问会陷入剧烈的通缩当中。只是目前的水流还没有循环到整个经济体,所以给人感觉M2虽然数字很高,但很多企业和家庭仍然资金紧张。其实,现在他们加的还不够,这才引发了目前要不要更大力度救经济的讨论。
2023年6月2日
被用户删除
其他

拜托,注册制根本不是你想的那样

1要知道,全面注册制是一个系统工程啊,并不是几个文件和几个命令就完事的。
2023年2月4日
其他

老家农村,正在加速消失

▣作者:老船长▣来源:米筐投资(ID:mikuangtouzi)1封闭人员流动三年后,大城市的Jack终于能回到老家过年了,终于能变回老人口中的狗蛋了。此刻的老船长,也在老家敲下这篇文章。三年未回,村子的模样丝毫未变。也许是冬天本身的肃杀感,在村子里逛了一圈后,总感觉衰败感越发明显。网络图,和老家几乎一样最直观的印象,便是人少了。儿时的玩伴、众多的亲戚朋友,也都不在村子里生活了。甚至过年的时候,也见不到面了。胡同口,只剩下晒太阳的老人。我专门找村小学校长要了就读学生的数据,可谓是直线下滑。2018年,就读学生230人;2019年,就读学生190人;2020年,就读学生160人;2021年,就读学生130人;2022年,就读学生只剩下了96人。年轻人正在逃离农村,年轻人的孩子也到了县城或者更远的城市。人口流失的速度,可想而知。即便是老家所在的县城,也面临同样情况。2012年,整个县人口在70万,2021年下降到了58万。十年时间,就流失了12万人。“出去了,谁还想着再回来啊!?”或许是大多数人的心境。很多人开始担心,若干年后中国的农村数量只剩寥寥。现实的数据,也证实了这份担心。1990年,全国村庄数量377.3万个,到了2021年剩下263.3万个,31年时间减少了114万个。平均每天消失的村庄数量是:101个。中国农村,正在加速消失。22022年,中国人口下降85万,出现61年来首次负增长。同时,城镇常住人口9.2亿人,比2021年增加646万人;乡村常住人口4.91亿人,减少731万人;城镇化率达到65.22%。1960年时,中国80%的人都在农村。到2021年,城镇居民已经超过了65%。不可否认,城镇化是撑起中国经济奇迹的主要动力。但也直接导致农村人口萎缩的现实。更令人担忧的是,农村正在变得越来越老。七普数据显示中国60岁以上人口占比18.7%,65岁以上人口占比13.5%。但在农村,60岁、65岁及以上老人的比重分别为23.81%、17.72%,比城镇分别高出7.99、6.61个百分点。中国乡村,早先一步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如果我们把各个年龄段的人口,按照城市和农村占比拆分,更能说明问题。其中:0-14岁:农村与城市占比相差不大,大致都在35%-40%左右。但在15-49岁劳动力主力的年龄段,城市占比都在40%以上。尤其是20-24岁年龄段,去往城市的人口占比超过了50%。而这一年龄段的农村人口占比,都不超过30%。农村的劳动力正变得越来越少。到了老年人阶段,势头又出现了反转。60-64岁年龄段,城市人口占比37%,农村人口占比42%。65岁以上的比例分布,更为明显。这一阶段城市人口占比都在35%以下,而农村占比都在45%以上。65-69岁:农村占比46.3%;70-74岁:农村占比48.6%;75-79岁:农村占比49%;80-84岁:农村占比46.7%;85-89岁:农村占比46.4%。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前往城市,越来越多的老人,包括进城务工人员年龄大了之后,都常住在农村。这在有些地区,表现的更为明显。在劳动力输出大省四川,65岁以上农村人口占到了总人口的9.5%,早早进入老龄化阶段。安徽、重庆的这一比例,都超过了8%。年轻的城市,衰老的农村。这就是当下中国城镇化的现状。如果这一趋势行进到50年后,老人也在变得越来越少,农村怎么办?只能不断萎缩,直到消失。3人口萎缩,不只发生在农村。那些人口稀少的小城市或者县城,也正走在下坡路上。以七普数据看,十年间全国一共有158个城市人口出现下降,而下降最多的15个城市都超过了50万。甚至,黑龙江的绥化、齐齐哈尔都下降超过了100万人。农村人口流向县城、流向中小城市,最终,大城市成为他们最终的去向。城镇化没有错,确实是所有发达国家所走过的正确道路。而我们65%的城镇化率,离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80%还有很大距离,粗算下来将来还有1亿多人将要从农村流向城市。未来的农村怎么办?农业怎么办?这是很多人担心的问题。但从长远的宏观视角看,农村人口的减少带来的直接结果,是农村人均资源的提升,加以机械化在农业的普及,整个农业的态势会发生质的转变。只不过,时间有点久远。未来,那些交通便利、资源禀赋强的农村,会活的更好。但那些交通不便、远离大城市、资源贫瘠的农村,或许将被时代淘汰。同样的小城市,也将被抛弃。城市化的进程无可阻挡。只不过在我们的内心里,希望拥有更好的物质生活的同时,又不想失去精神故乡。成年人的世界,果然不要选择。趁过年在家的时候,多在老家走走吧。按照惯例,有些内容,就不公开说了,依然放在资料包里,扫码添加微信,以下热门问题的答案都可以免费发给大家。1、高利率站岗的房子,几种降利率止损办法!2、提前还房贷值吗?适合哪些人?3、全国房价下跌最猛的14个城市清单!4、四种期房风险较大,宁可不买!5、全国22个城市不要碰,住宅库存严重!添加微信好友,回复【答案】即可领取。
2023年1月21日
其他

秋后算账!化解城投债,有些人正瑟瑟发抖

▣作者:米筐老A▣来源:米筐投资(ID:mikuangtouzi)前言:房地产暴雷的风险持续外溢,这回轮到了城投债的资金中介们。1城投债的资金中介们瑟瑟瑟发抖。近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公示,自开展融资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以来,江苏省镇江市共查处数十名干部,挽回经济损失16亿元。看似一则普通的反腐败新闻,其实它的亮点关键词在这:政府融资平台、城投债、资金掮客、高额资金中介费/融资顾问费、倒查十年。简单来说,就是镇江市对融资成本较高的城投债倒查十年,发现有资金中介收取了过高的中介费、并把中介费的一部分返还给城投平台的“一把手”,除了查处受贿的城投公司领导外、有10名“资金掮客”也被查处,挽回损失的16亿…大多是被追缴的中介费。如果只是赔了中介费、相当于没赚这个钱,似乎还有些心理安慰,可有些中介则直接进了监狱。湖南省人民检察院网站近日发布了5起行贿犯罪典型案件,其中的一例为城投融资行贿案。简单描述为,就是某融资中介为湖南某市的城投平台先后融资11亿,但却收取了高达近3600万元的中介费,并向城投公司时任总经理行贿710万……所以被判有期徒刑10年,不仅赔了中介费、还把自己送进了牢房。资金中介们内心不平:当初你们城投平台急用钱时,求爷爷告奶奶的让我帮着找资金,融资顾问费可都是白字黑字的写在合同上,现在不用钱了、要还钱了,开始卸磨杀驴要倒查十年…觉得综合融资成本高、当初你们别借钱啊。被查处有两个关键要素,一是综合融资成本高,二是有行贿受贿行为。如果融资成本不高,就不会成为被检查的对象、自然没有后续;如果融资成本高、但没有或没被查出行贿受贿行为,也没事。资金中介们还是嫩了点、太天真,以为从中牵线搭桥把资金客户和城投平台对接起来、自己赚个信息费再返一些给城投公司“管事的”,就能安稳无忧的躺赚…哪有那么容易?!在城投债反腐整治下,不少“做事不干净(行贿留下了蛛丝马迹)”的资金中介们甚至计划移民外海,免得不光中介费被追缴、还要被投入监狱。2有资金中介参与城投债其实都是非标债,如信托、资管、私募等,借款金额、借款时长、借款利率、付息方式…当然也包括资金中介费等,都是私下里谈的,只要双方你情我愿、就可拍板定约。为什么非标城投债会牵扯到大量的资金中介呢?因为资金客户和城投平台联系不上,资金客户不知道去哪里找城投公司、城投公司也不知道去哪里找资金客户,此时就需要中介从中牵线让双方对接,当然会向借款方收取一定的融资顾问费。在过去十余年城投债迅速膨胀的过程中,资金中介经历了前后两段截然不同的境遇。前期是资金中介求着城投平台、希望能拿下更多的融资额度,后期则是城投平台求着资金中介、希望能找到接盘的资金,而每一轮、资金中介都能拿到相应的顾问费。城投债表面看是地方国企的企业债,按理说逾期、暴雷、重组、破产等都很正常,这都属于企业的常规操作,但现实却十分复杂。城投公司不是一般的地方国企,而是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地方政府先成立城投公司、再以城投公司的名义发债/融资/银行贷款等,之后把募集来的钱投入到当地绿化/公园/道路桥梁/新区土地平整等项目中,其中或明或暗的都有地方政府的担保。所以城投债意味着刚性兑付,且是收益很高的那种…之前年化普遍8%左右。这么好的投资标的,卖给谁、又不卖给谁呢?一定程度上由城投公司的领导说了算,于是资金中介的白手套功能来了…在能获得上级部门批准的情况下,尽量把融资顾问费往高了报,之后再从中介那里获得回扣。随着城投债规模的膨胀,要还的本息越来越多、而项目收益却差强人意,那怎么还钱呢?借新还旧。当越来越多人知道城投债就是一个庞氏融资时,城投债、尤其是弱实力地区发行的城投债就很难再募集资金,可到期城投债又得刚性兑付,怎么办?资金中介的作用又来了,只是得给更高的借款利息和更高的融资顾问费。不管是谁求谁,其结果都是无形中推高了城投债的融资成本。如今到了秋后算账的时候。3说实话,资金中介在城投债的融资过程中是有一些贡献的,毕竟能快速的把钱筹集到、并用于当地的经济建设。融资顾问费也明码标价、并经过层层审批写入了居间合同中,它的瑕疵出现在行贿上、也因此留下了把柄。为什么要追查城投债中的资金掮客和贪腐问题、且要倒查十年?表面看是反贪肃腐,但更大的可能是城投债当下的困境。有机构测算,目前全国的城投债规模在60万亿、占2022年GDP总额120万亿的近50%,很多地方政府的城投债已处于暴雷的边缘,甚至出现了贵州省遵义市城投债后延20年、前10年只还息不还本的化债方案。近些年,中央一再强调要化解地方债风险,并把地方债风险和房地产风险及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风险并列为当下我国面临的三大风险之一,可进程却千难万险。经济下行影响了地方政府的税费收入,就冲击了地方债的还款来源,其实更重要的是房地产的重挫…用卖地收入归还城投债的还款模式彻底终结。如果经济持续向好、如果房地产依旧繁荣,之前借助资金中介融资的城投债就得以循环玩下去,大概率不会有倒查十年期间的利益输送问题,可问题是玩不下去了…于是,干脆查个干净、追缴回些中介费,在没钱时“蚊子再小也是肉”。曾经风光无限的资金中介们,估计最能深刻体会到“以前叫人家小甜甜、现在却叫人家牛夫人”的落差感受。之前城投平台急需募资筹钱时,资金中介被奉为座上宾、并被尊称为“专业的融资专家顾问”,如今需要还钱发现窟窿太大时,这些资金中介一律被贬为抬高了总融资成本、且涉嫌犯罪的“资金掮客”。时代的转弯就这样迅猛,当初谁又想得到呢?虽然咱赚不了城投债的中介费,但可以考虑如何打理一下年终奖,怎样理财、如何省税、怎么分配更合理…今晚19:00,米筐投资视频号直播间就跟各位聊聊年终奖那些事。点击下方“预约”按钮,提前占位、锁定准点提醒机会,咱们不见不散。另外,我还给大家准备了一份新年礼包——1.《指数基金投资》教你用最简单、最经济的实用方法,借用指数基金来赚钱,我自己读过这本书、受益匪浅,并因此取得了不错的收益,所以在此分享给你,想做股市投资的朋友一定要看。2.《中国财税体制改革之路》它是一份参与制度设计的人主讲的,内容通俗易懂,告诉我们财税制度如何从“分权——收权——治权”转变影响经济的,干货满满!3.《改革开放40年与中国金融发展》它是一份演讲稿,讲述了中国40年的金融发展如何与中国的经济制度相融合,未来10年金融的发展方向与趋势又是什么。如果你不想承担任何风险、只想保本保息的赚钱,或者还没有找到好的投资标的,不妨把闲置资金买入7天期、年化4.45%的高息存款,当天买入当天计息,并且7天到期后自动滚存至下一期哦。添加下方微信、统统免费送给你。
2023年1月19日
其他

大城市,还有希望吗?

▣作者:老船长▣来源:米筐投资(ID:mikuangtouzi)1新年新气象,为了全力拼经济,不少城市都开始整活了。比如河南,出台了90条措施来拉动经济。昨天钟灏老师已经解读过,不再赘述。比如郑州,也是动作频频。1月3日,郑州发布了新版《关于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1月1日正式实施,核心内容依然是放宽落户:实施中心城区和县(市)、上街区无差别化落户政策,全市统一的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放宽在中心城区稳定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落户条件,落户不受居住证办理年限、中心城区租赁房屋入户年限和户口性质的限制;
2023年1月5日
其他

北京向左,上海向右

▣作者:老船长▣来源:米筐投资(ID:mikuangtouzi)北京,中国的首都,GDP第二城,四大中心,北方独一无二的大哥。上海,经济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GDP第一城,长三角的领头大哥。一北一南,中国的绝代双骄。如同所处的方位,近些年两个超级城市的发展方向,也逐渐分化。1减量发展,成为近五年北京的核心战略。在最近召开的党代会上,北京公布了五年来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的成绩单,并“自豪”宣布:成为全国第一个减量发展的超大城市。减量,是做减法;发展,是做加法。“减量发展”的创新提法,一增一减,怎么做到势头均衡?2017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被批复,其中便首次提到“减量集约”: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硬约束,切实减重、减负、减量发展,实施人口规模、建设规模双控,倒逼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城市功能优化调整。简单来说,减量明确指的就是人口规模、建设用地规模做减法。规划中提出的目标是:降低城六区人口规模,城六区常住人口在2014年基础上每年降低2—3个百分点,争取到2020年下降约15个百分点,控制在1085万人左右,到2035年控制在1085万人以内。到2020年全市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3720平方公里以内,到2035年控制在3670平方公里左右。到2020年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由现状2921平方公里减到2860平方公里左右,到2035年减到2760平方公里左右。此次党代会公布的成绩单,也都完全实现了目标。尤其是在人口规模的控制上,北京的减量十分明显。2021年北京总人口2188.6万人,相比2014年还是增加了37万。但从2017年之后,常住人口便逐年下降,每年都是负增长。直到2020年七普摸清了家底,2189万人才算止住负增长的势头。2021年,北京总人口依然下降了0.4万人,负增长还在继续。中心六城区(东城、西城、海淀、朝阳、丰台、石景山)的人口控制,尤为明显。2014年,城六区1276.3万人。2016年之后开始下降,到了2021年降到1084.9万,恰好完成规划的控制目标。8年时间,城六区人口下降191万人,真正做到了减量。反观其他10个城区人口,8年时间人口增长了228万人。即便在北京总人口负增长的2021年,10个城区也增长了13.2万人。核心城六区的人口减少规模过快,成为北京人口负增长的主要原因。其余10个城区的人口,反而成了增长的主力。人口的流动方向,正发生变化。2另一个明显做减量的地方,在于功能疏解。五年来,北京疏解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近2000家,疏解区域性市场和物流中心640个。副中心通州、雄安新区,都成为承接者。功能疏解说来容易,操作起来着实困难。对北京这样的城市来讲,本身会对人才、资金、技术有着强大的吸纳能力。把这些支撑经济发展的产业,突然迁移,阻力可想而知。最重要的,2000多家企业、600多家市场,涉及到成千上万人的就业、通勤、住房等问题,期间利益交错,颇为复杂。但五年来的成绩证明,北京是真正下了决心,壮士断腕要做减法。虽然在做减法,但北京并没有停下狂飙的脚步。今年1月份,上海还没公布经济数据时,北京“率先”宣布2021年GDP突破4万亿。北京,也成了第一个宣布突破4万亿的城市,人均GDP排在31省市的第一位。尽管,在中国城市GDP排名上,北京依然不敌上海排在第二位。北京的定位一直是“四个中心”: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唯独没有经济中心。但从北京骄傲宣布4万亿的态度,也能看出其对经济中心的定位,并非不在乎。因此,“减量发展”并非原地踏步,一切都关乎效率。2018年至2020年,北京城乡建设用地减量约110平方公里。但全员劳动生产率、地均产出、单位建筑面积产出较2015年提升了35%、55%和41%。通过疏解,把一些功能放到城郊或周边城市,大中小城市形成合理的市场分工,产生更为紧密的产业经济联系,一个现代化都市圈便水到渠成了。这是极为理想的状态,但也注定,是一条艰难的道路。3当北京在极力控制人口规模的时候,中国第一强市上海,却开始抢人了。
2022年7月3日
其他

一把手落马!这意味着...

▣作者:老范▣来源:米筐投资(ID:mikuangtouzi)人民日报刊登了一封回信!
2022年7月2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央行最近频发声!给出了重要信号

▣作者:钟灏▣来源:米筐投资(ID:mikuangtouzi)最近,央行发出的声音比较密集。作为货币政策的制定者,央行的每个信号都值得我们关注。而且,最近的信号都协调一致地指向了一个方向——宽松。继续宽松。我们先看看央行都说了什么。16月29号,央行在官网发布了货币政策委员会第二季度会议的通稿。这个会议,每个季度都会举行一次,把脉经济运行情况,对症下药制定合适的货币政策。这类通稿尽管字数不多,但都是经过反复推敲的。主要有以下三个看点:第一个看点是:相比上一季度的会议,这次删除了“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的表述。一季度会议提了一次杠杆率,这次则没有提及。这意味着,杠杆率适当上升是容许的。什么是杠杆率?就是整个社会的债务和GDP的比值。债务是分子,GDP是分母,如果债务的增加没有引起GDP的同比例增加,也就是说我们借钱融资去扩大生产却没有生产出对应的GDP,那么就会导致杠杆率的上升。这是宏观经济受疫情影响的背景下,决策层不得不通过提升债务总量还避免信用链条断裂的方式。这是经济下行周期实行凯恩斯主义的必然结果。当然,我并不认为这种取向是错的,后面我们细说。第二个看点是,这次会议删除了“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的表述。一季度通稿的原话是:“会议分析了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会议认为,今年以来我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有效实施宏观政策,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这次则变为:“会议分析了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会议认为,今年以来我国坚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效实施宏观政策,最大程度稳住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盘。”很明显,这是对当前形势的判断作了一个修正。这也是容许杠杆率升高的逻辑起点。2这次会议还有关于房地产的表述,跟一季度完全一样,仍然是:“维护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更好满足购房者合理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这说明金融政策将继续发力,支持房地产回暖。目前中国的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筑底、弱修复的过程中。在这样的背景下,这次会议仍然继续强调:宏观经济面临着“三重压力”;货币政策要强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要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这表明,大概整个下半年,货币政策都会继续保持宽松的取向,不会因经济有一点弱修复而出现转弯和刹车的情况。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央行对全球疫情的表述也有了变化——剔除了“国外疫情持续”的表述。这是自2021年三季度以来,首次删除“国外疫情持续”的说法。在删去“国外疫情持续”的同时,认为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向好。这里面的意思很微妙:不再把国内路线和国外路线对立起来,避免盲目的“优越感”。提到“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向好”呢,则表明我们的防疫问题对货币政策的制约将有所减少。当然,这次会议中还提到物价的问题,意思是要在货币宽松的情况下尽量保持物价的稳定,不要出现像欧美那样的大通胀。3上面说的央行的二季度会议是24号开的,只是到29号才发布通稿。除了这次会议之外,央行还通过其它渠道发出声音。6月25号,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王一鸣,在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季度论坛(2022年中期)上表示:当务之急要稳住宏观经济大盘。努力实现二季度转正,经济能够稳定在合理区间。就宏观政策来说,积极的财政政策需要加大力度。比如能不能适当上调赤字水平,进行预算调整。也可以考虑增加不计入赤字的特别国债的发行,来进一步来推动内需的扩大。当前供需还存在较大缺口。尽管基建投资在专项债发行进度加快的支撑下保持较快增长,但仍然受到项目储备、资金用途、地方财政收支压力、化解隐形债务等方面的约束。所以基建投资能不能对冲房地产和制造业投资减缓,还取决于下一步的政策力度。王一鸣还预测,特别国债发行等经济支持政策将会在短时间内颁布。王一鸣讲的这段话内容比较丰富,指向性也比较明确。那就是当前稳经济不是央行自己能完成的,信用的收缩、借款人的消失,都是央行所不能控制的。所以他直接“喊话”财政部,需要在基建投资上加大力度,实在不行就发行特别国债。甚至他还直接预测特别国债将在短时间内出台。刚才我们说,经济下行周期,要稳定经济或逆转经济趋势,杠杆率的上升是不可避免的。在市场主体纷纷降杠杆(不敢贷款、主动还款)的大环境下,只能是政府部门去加杠杆,加到一定程度才能把居民和企业的积极性带起来。27号,央行行长易纲也发声了。他在接受官媒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专访时表示,货币政策将继续从总量上发力以支持经济复苏。你看这几天,央行一系列的高调发声,都表明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们都是一个宽松的基调,甚至力度还要加大。4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央行比我们更了解经济的内伤。别看这两个月股市大幅反弹,内伤可不是一下就能痊愈的。以村镇银行为开端,未来一些实力较弱的中小银行可能面临一波挤兑风潮。这是通缩螺旋的一个表现,一个典型表现。至于通缩螺旋是怎么形成的,你我都知道。我们只说,目前决策层面的这种拯救,是十分必要的!不要一听说放水和基建,就反感,就认为会产生重大副作用。我们要从实际出发,看它是不是基于当前各种约束条件下我们唯一能做的事、唯一能用的工具。作为一个明确反对凯恩斯主义的人,我本来要比大部分人更反感这种干预。但我认为应该反对的是整个体系的层面,而不是局部的动作,因为一个局部动作往往取决于上一个动作,在“上一个动作”已经造成了后果的情况下而停止“下一个动作”是不符合实际的。央行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它的意义正在这里:极端情况下的兜底;信用链条断裂时的最后贷款人。如果这种情况它都不出手,那它就根本没有存在的必要了。最后总结一下:央行的宽松方向没有变;还可能会在财政政策上加大力度,发行特别国债;这会导致杠杆率上升(至少是政府部门上升)。【米筐投资】视频号开通啦!知识、宏观分析、政策解读,干货不断!在这里读懂经济!更有精彩直播等着你!▼点击关注视频号:米筐投资▼本文系【米筐投资】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公众号对话框回复“转载”查看须知商务合作:15638843884(电话同微信)
2022年7月1日
其他

“暗雷”,还有两颗没爆!

▣作者:和卿▣来源:米筐投资(ID:mikuangtouzi)一个是美国加息会不会“进一步、退两步”引发更进一步的衰退,另一个是欧盟那边哭的孩子多了咋办。1最近欧、美、英央行终于绷不住了,会上承认“低通胀时代结束,高利率时代开启”。这意味着,滞胀开始转向衰退。事实上从疫情中恢复的欧美经济已经有衰退的迹象。加息,甚至缩表抗通胀的逻辑就是杀死需求,即提高企业扩张和居民消费的成本。刚刚开始大幅加息并缩表的美国,经济就明显承受不住了。6月,美国PMI数据加速下滑,肥城、纽约、德克萨斯等部分州的制造业活动已经转负——表明企业开始收缩经济活动。图为:美国制造业PMI更值得一提的是,还没有通过加息抗通胀的欧盟PMI也在加速下滑。就连经济强劲的德国PMI也已经靠近荣枯线位置。此外,代表消费者对未来经济、收入等预期的消费者信心指数也直线下滑,表现的很悲观。现在的问题是,代表着供给端的企业扩张开始萎缩,商品供给会减少;代表着消费端的消费者信心下滑,商品消费也会受到冲击有所减少。但是,到底是商品供给的更少,还是消费者消费的更少,有待6月份欧美的CPI数据出炉。如果通胀进一步走高,那么欧美后半年就一定一定会陷入更大的经济衰退。2因为,通胀的上升通道预期已经形成。最近这两个月世界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国际清算银行先后都得出一个共同的结论,即全球主要经济体将步入“高通胀时代”,在这个时代,物价上涨将成为常态。如果欧美国家的消费者已经形成通胀将要继续上涨的预期,那么在货币贬值的压力下就会产生更疯狂的消费冲动,进一步推升物价。随之而来的将是更大幅度的加息和缩表动作,进一步拖累全球经济。此刻,欧美都在确认一件事儿:水也收了(缩表),消费的成本也提高了(加息),这种力度到底能不能把通胀压下去。如果下去了,那么按之前的想法继续推进加息缩表,经济的创伤也算在可控范围之内;可是如果还是没有压下去,那么就需要再下猛药,牺牲经济。就目前而言,国际清算银行给出的答案是:加息力度不足以遏制通胀。他给出判断的基础是,供应链瓶颈和俄乌冲突造成的供应短缺,已经让人形成了全球滞胀的认知。这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从供给的角度考虑,即整体来看商品的供给是短缺的(大于人们所减少的需求);另一方面是从预期的角度考虑,即全球已经形成经济将会继续下滑、通胀将会继续上升的判断。以上两个关键因素综合,即便加息、缩表杀死了部分消费者需求,但也架不住“商品少、货币贬值预期(基于通胀还会上行)”带来的消费冲动。这一点欧美英三国央行在会议上也表达了同样的态度。不得不说,后续我们将正式面对衰退。但是,衰退中还有两颗雷没有暴露:其一,虽然此刻美国抗通胀的决心很足,但也仅仅是经济和市场带来的政治风险暂时没有出现,美联储与政客利益暂时一致而已。一旦经济衰退造成大面积失业、金融市场动荡甚至出现危机,会不会出现70年代美联储为了迎合政治需要而多次政策松动,让通胀失控?这需要打一个问号,毕竟不是每个联储主席都像沃克尔那样既懂经济又懂政治,两头搞得老好。而且,当今的情况也远比70年代复杂的多。其二,相对于美国经济更加脆弱的欧盟,货币的统一与财政制度的分离必然会导致,一出现危机就先救济会哭的孩子。可如果加息导致经济步入衰退,哭的孩子多了又该怎么办?毕竟,低通胀的消失可是会限制央行继续搞量化宽松的。3然而,最近新闻媒体却出现了两个非常让我反感的声音。其一,欧美国股市一涨,新闻媒体甚至部分自媒体就说:“呀,经济衰退了,可能会让货币政策转向降息等宽松的局面。”欧美股市一跌,就又说:”经济衰退拖累股价暴跌。”其二,商品(期货)跌了,就有新闻媒体说:“企业的成本降了,经济要复苏了。”这都神马鬼逻辑。欧美降息的说法简直是侮辱智商。要知道现在的政策逻辑就是:为了以后付出更少的代价,要抗击通胀,甚至不惜一切代价的抗通胀,哪怕经济暂时陷入衰退。70年代的经验已经告诉我们,抗通胀要坚决,最怕“进一步退两步”。抗通胀需要加息甚至缩表,它就一定会冲击经济,而且也一定会压制股市和商品。商品的回落恰恰是需求的减少,经济衰退的前兆,而非企业想扩张的表现。所以,现在投资市场的逻辑应该由通胀逻辑转向经济衰退的交易逻辑上——即保守型做多!4要知道,股市赚的是经济增长的钱,商品赚的是供需失衡的钱,估值部分二者皆有份。加息甚至缩表抗通胀的动作恰恰会遏制经济增长、拉低市场估值。即便这两个月来中国与欧美的股市有些明显的“脱钩”:A股涨、欧美股市跌。但是,一定要清楚欧美经济的衰退会通过进口的减少影响中国经济复苏的步伐,进而影响上市公司的赚钱空间。可以说,A股近两个月以来的短暂反弹完全是宽松局面的估值修复,市场还完全没有迎来“赚钱预期”。至少从复苏和信用扩张的情况看,目前市场还没有交易出一致的上行预期。整体来看,后半年的资本市场可能也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好,国家稳经济政策还要继续发力,量(放水)与价(利率)还需进一步下行。二季度的央行例会公告已经删去“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的说法,你品你细品。看吧!2022年下半年的故事会远比上半年更多——因为连前期强劲的经济体也开始出现衰退了!更具体的分析逻辑和投资建议,今晚我与老范在米筐视频号直播说。
2022年7月1日
其他

G7号称要用6000亿,搅局中国“一带一路”

▣作者:庄主▣来源:米筐投资(ID:mikuangtouzi)1《孙子兵法》虚实篇有云:避实击虚,致人而不致于人。就是说:要打击敌人薄弱的方面,而不要在敌人最强的部分跟人家硬刚。你得牵着对方的鼻子走,而不能处处受制于人,在对方预设的战场作战。这是多伟大的智慧啊!可惜就是有人不听劝,在基建项目上,想跟中国这个世界著名“基建狂魔”掰掰腕子。正在德国举行的G7会议宣称,将在5年内筹集6000亿美元,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发展基础设施的资金。欧洲媒体自己都说,这一宣称虽然从头到尾都没有提中国,但所有人都知道这就是奔着中国“一带一路”计划去的。拜登一边在国内通胀问题上拖泥带水的敷衍耶伦,说“我还在做决定”,一边却跑到G7峰会上,果断的扔出了名为“全球基础设施和投资伙伴关系”的“新”计划。并宣称G7将在5年内,向发展中国家提供6000亿美元的基建贷款,用于让发展中国家亲眼看到与民主国家合作的具体好处。而美国也将在5年内动员2000亿美元的资金,用于投入这一计划。并信誓旦旦的保证,这一次的“全球基础设施和投资伙伴关系”,绝对不是把去年那个“’重建更美好世界计划’换皮改名版”。毕竟那玩意儿已经被喷成了筛子,尴尬到连西方媒体自己都不愿意提及。因为实在是太尴尬了,‘重建更美好世界’计划去年叫的是真叫一个凶,但结果是基本没人鸟他。执行大约一年以来,美国政府对全球基建的投入加起来只有微不足道的600万美元。”实话说……这个数加起来,还没马斯克花在“窜天猴”上的钱多……真的!人生最尴尬的事情,不是所有人都反对你,而是你振臂一呼,结果没人鸟你……2上一次的“重建美好世界”计划,虽然玩成了一个尴尬的笑话,响应者寥寥无几,但至少也算是甩出去几百万美元,至少不能算是纯粹的“空喊口号不掏钱”。可能是吸收了上次的教训,这一次提到掏钱的时候,拜登的发言就很灵性了。当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跟进表态:欧盟将为该计划筹集3000亿欧元之后。拜登接了一句:美国也将在5年内动员2000亿美元的资金。“动员”这个词真的很灵性啊!“筹集”的钱是一定要掏的,但是“动员”……动员谁来掏?能不能动员的起来?这可就不好说了。美国现在的通胀和政府财政状况,一边支援着乌克兰那边的烂泥坑,一边还要喂饱国内的各路老爷,还能不能再掏出这么多钱来,真的值得深思。而拜登的计划也很明显,这2000亿美元,美国政府只会承担很小一部分,绝大部分需要动员私人投资。一边忽悠着盟友冲上来硬刚中国,一边自己慢慢动员私人投资……翻译成人话就是:嗯……我最近不舒服,动不得手,兄弟们先上,我负责摇人。站在其他6家的角度上说,你拜登要是能真摇来人,也算不辜负兄弟们跳出来扛这一顿打,但是你丫最后摇了几个“小学生”来是干嘛滴?话说,这私人投资要在国家资本为主体的“狼人局”里,硬刚世界第一基建狂魔,可不就是“小学生VS泰森”的节奏么?况且欧盟现在还陷在你挖的乌克兰血坑里没爬出来呢,你这新坑就挖好了?不知道为什么,虽然话说是拉着盟友怼中国,但是总有一种“保护对手,痛击队友”的既视感……3实话来说,我个人认为这次怼“一带一路”计划,应该是拜登经历了俄乌冲突、美国峰会、G7扯皮来回抽脸之后,真让逼得没招了,急于表现美国控制力而弄出来的动静。目的不是为了搞建设,而是为了搞破坏。讲真,美国政府是不可能强逼私人资本去第三世界献温暖的,最终的动员,也只能落实在利润上。但是,和平繁荣时期,西方资本国家可以依靠自身资本冗余,用低利率甚至0利率政策制造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利差,从而引导私人投资涌入第三世界国家榨取剩余资本。但是此时,世界通胀已经到了憋都憋不住的地步了,美联储金融工具几乎火力全开,依然收效甚微。大规模缩表和提升利率,已经是目前西方央行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而发展中国家刚刚或者依然处在疫情、产业链脱钩和通胀萧条的三重冲击之中。他们此时是否能提供足够的资本血食都是个问题,毕竟现在又不是高增长阶段。一边是西方利率必须抬升,一边是发展中国家投资回报率下滑,利差基本已经被磨平,又恰逢全球资本回流美国的“收割季”。你不仅想动员国内私人资本放弃这场血食狂欢,还想让他们出去修路送温暖?实话讲,我认为除了见不得光的政治交易以外,基本没有任何可能性。4而且,即便他们愿意出来当这个炮灰,也得有打得过中国基建大军的能力吧?毫不夸张的说,目前全世界谁想在基建方面跟中国掰腕子,难度丝毫不亚于在乒乓球桌上单挑整个中国队。我不是针对谁啊!我是说有在这方面,有一个算一个都是战五渣~在世界范围的基建招标中,中国从来都是处于压倒性的主导地位。中国公司每年在海外基建招标中,都是数十亿美元的订单起步,而美国在2020年时期订单总量才2700万出头。全世界TPO20的基建承包集团,中国自己独霸14家,剩下6六家欧洲分,美国有啥?他有个锤子……英国支援非洲一个大桥,修了七年不说,修成以后没用两个月就塌了,工人度假的时间比施工的时间还长。美国的基建效率,别说对外支援了,能搞定自己家里就不容易,加州公路修了3年才推进了不到100公里,气的美国网友满世界贴中国基建视频。中国不论是工程质量、施工速度还是工程体量上,都不是G7追得上的。何况这一次,G7玩命弄出来6000亿号称要搞掉“一带一路”,却不知中国“一带一路”已经遍布全世界100多个国家,涉及项目超过2600个,总价值已经超过3.7万亿美元,占全世界GDP总量4.3%。到2030年,每年将预期为全球产生1.6万亿美元收益,占全球GDP1.3%,其中90%的利润都会由伙伴国一起分享。我们2015年至2030年,能够帮助760万人脱离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实实在在的数据和成果就摆在那里,莫说这6000亿大概率又是一次“空口白牙”,即便能够全部付诸实施,也算不得一个大数字。真想刚正面,没有5万亿美元想都不用想。最开始他们的计划是扔40万亿,后来数了数,是真的玩不起才变成了6000亿,就这还得找私人资本“借”……但是!但是,就像美国网友说的那样:“为什么只是现在(才提供帮助)?中国这样做了至少6年,将其‘发展’的努力集中在亚洲和非洲,扩大了自身的影响力。这一切都不是秘密。而G7只是看着,什么也没有做。”虽然这位网友说的不准确,我们13年就开始支援全世界发展中国家了。但是事情没有错,整整9年过去了,他们就是那么看着无动于衷,而此时却突然跳出来要“创造美好世界”了。其动机几乎昭然若揭!6000亿美元成事肯定不足,但用于败事必然有余。截至2020年底,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整体外债存量超过7000亿美元。其中,西方私营债权人占据非洲长期债务高达47%。我在以前的文章中就讲过世界银行的那些手段,以“支援投资”为名,疯狂抬高第三世界债务,进行意识形态输出和政治捆绑,这几乎是一个标准模板。所以,利用这6000亿的空头支票为诱饵,在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投资的过程中捆绑政治条件,离间中国与友好国家的关系,几乎是一定会发生的事情!警惕!还是得警惕啊!【米筐投资】视频号开通啦!知识、宏观分析、政策解读,干货不断!在这里读懂经济!更有精彩直播等着你!▼点击关注视频号:米筐投资▼本文系【米筐投资】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公众号对话框回复“转载”查看须知商务合作:15638843884(电话同微信)
2022年6月29日
其他

“山东散户帮”跑去美国割韭菜,反被收割5个亿!

▣作者:老范▣来源:米筐投资(ID:mikuangtouzi)1资本市场上散户和庄家、机构的博弈、故事永远讲不完。去年,在美股游戏驿站(GameStop)这支股票上,“美国散户逼空大战华尔街”的壮举一度荡气回肠!现在,26名中国“牛散”,又“火”了!但他们火的好像并不怎么“光彩”!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近日公布一则罚金高达7500万美元(约合5.01亿人民币)的处罚决定,参与的26名中方被告被指控非法操纵至少3000只美股,非法获利超3100万美元(约2.07亿人民币)。这26位参与者包括15名中国交易员,1家香港咨询公司,以及10位被列为救济被告的中国人。2听着好牛逼的样子,都是些什么神人呢?这些人以王家利及其堂弟王晓松为首,他们大多数来自山东泰安、青岛、潍坊、惠民、肥城等地,又被称为“山东散户帮”。“山东帮”曾经在A股那也是杀伐决断、攻无不克的。也就是说,山东有一群散户,他们在中国学会了做庄技术,然后内销转出口,跑美国跨国去割洋韭菜了。还别说,开始效果也非常好。从2013年起到2018年,6年的时间里,他们反复操纵3000多只股票,割了美国人2亿元人民币的韭菜,有的在美国买房买车,仿佛实现了“美国梦”。直到SEC工作人员靠分解大量数据、分析IP地址,提炼出这伙人用上百个账户互相串联作案的细节,并量化交易对证券市场价格的影响,才抓到他们。谁曾想,最后洋韭菜没到手,镰刀还割破了手,血流不止,甚至可能失血过多......3很多朋友好奇他们是怎么做的。SEC诉讼文书中,把他们采取的方法称为“幌骗”,是指人为制造买入或卖出的假象,哄抬或打压股价后再买进或卖出,靠着扭曲、操纵的市场价格非法获利。其实真没那么高深复杂。躲避监管。他们在美国多个券商公司,开了100多个户。这些账户分为两类,一类是辅助账户,另一类是获利账户。选择猎物。找一些平时不怎么被关注,成交量小,流动性差的股票,基本就是我们说的“仙股”,容易操控。挥动镰刀。先低买,利用辅助账户挂高位虚假大单,打压股价;然后再使用获利账户,大量低价买入该股,完成吸筹和建仓;再高卖,同样利用多个账户小量高价买入,制造假象,引发不明真相的“韭菜”跟风,然后大量高价获利卖出。虽然每一个票看似赚取的利润不高,但来来回回操作下来,获利相当可观。是不是似曾相识?看看他们的手段,国内股民都不陌生吧,有些甚至自己也被套路过。这不就是国内一些机构和庄家经常用的经典割韭菜手段吗?利用资金优势和大量账户,通过虚假报单,频繁撤单,对敲等操纵股价,收割散户。4“山东帮”做地已经比较隐蔽了,但美国的SEC和FBI可不是吃素的。美国的证券市场监管可是很严的,可以把操纵股价的人,罚得倾家荡产。王家利还是没整明白,以为学到点坐庄技术,就能到美国跨国割韭菜了,没想到SEC才是最大的镰刀。他玩的这些伎俩,那都是美国人玩剩下的,老美可是玩金融坐庄的祖师爷。早在1920年左右,美国的股市跟当前A股类似,主要以散户为主,也是反复被收割亏得裤衩都不剩。后来,经济大萧条爆发了金融危机,美国不得不重新审视证券市场。1933年,罗斯福总统颁布了《联邦证券法案》,采用了注册制和严格的退市制度,严厉打击坐庄和操纵股价的行为。此后,美国的证券市场脱胎换骨,大部分都是专业机构在参与。“山东帮散户”案,从开始,到案发,到2022年处罚,前前后后竟然长达近十年之久。也有人认为,SEC是猪养肥了再宰,这个我们不得而知。试想,这是在美国股市交易制度成熟和严监管机制下啊!美国股市尚且如此,如果在A股又是怎样一番场景?60万顶格处罚?风头过后换个马甲继续?而且,2022年5月26日,美国司法部以及美国波士顿联邦大陪审团正式起诉王家利,除了操纵股价外,还加了一个刑期更重的“共谋证券欺诈罪”。若罪名成立,王家利将面临最高25年监禁。也就是说,王家利等人不但面临被罚的可能倾家荡产,还可能面临牢狱之灾。5当前我国资本市场仍以个人投资者为主,散户占比太高,更应该保护中小投资者。但市场上,似乎总是有一小部分“聪明人”利用特殊规则赚钱,普通散户还是处于不断被收割的境地,股民的信心渐渐被击溃。是股民的素质、经验问题吗?是A股散户占比太高的问题吗?或许更多的是股市管理和监管跟不上发展的需要。保护中小投资者我们常谈啊,我们也采取了很多措施。比如,涨跌停制度、T+1制度、投资者教育、投资门槛设定等等,但是这些不但没有保护中小投资者,反而被庄家利用的如火纯青,中小投资者根本无法与之抗衡。对于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业绩变脸、操纵股价以及大股东违规减持等现象,我们也查也罚啊,但总是屡禁不止。为什么?违法成本太低,处罚力度太轻了!罚的“倾家荡产”,“翻不了身”,看谁还敢乱“割韭菜”。难怪网友纷纷表示:看看人家,学学人家!不过,曾经在A股战无不胜的“山东散户帮”,在美国栽了大跟头,也真是莫大的讽刺啊!【米筐投资】视频号开通啦!知识、宏观分析、政策解读,干货不断!在这里读懂经济!更有精彩直播等着你!▼点击关注视频号:米筐投资▼本文系【米筐投资】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公众号对话框回复“转载”查看须知商务合作:15638843884(电话同微信)
2022年6月29日
其他

很慌,拐点来了!

▣作者:和卿▣来源:米筐投资(ID:mikuangtouzi)新一轮经济的拐点正在孕育新一轮的政治拐点。利率、债务问题会让国家权利主导经济,使其通胀常态化、政治不稳定化。1首先是利率的拐点。全球经济的巨大飞跃来自于农业向工业的转变,工业机器革命天然具有比农业更高的生产效率。即便是建立在第一第二产业的消费(第三产业),其生产率也无法与工业制造相媲美。【1】所以,美国等发达国家基于消费的第三产业无论如何发达,也很难让经济保持一个非常高的增速。但是还必须要保持。为此,面对经济下行、通货紧缩的局面,欧美纷纷开启量化宽松,直接将利率逼近0甚至负利率。总结起来就是: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因为缺少更先进的技术、消费驱动经济增长也到了一个瓶颈期,并且极易受供给端影响。长期的资本积累过剩导致利率处于一个非常低的位置。然而,经济动荡等又会迫使货币和财政政策进一步压低利率——反过来让效率低下的僵尸企业很难倒下,进一步掣肘经济增长,让市场要求相对很高的资本收益率。这是一个0利率下难以调和的经济矛盾。中国的问题是向消费端转型困难。一旦遇到冲击,就会压低利率,甚至财政托底充当投资和消费的双重角色。很有理由相信,未来美国的利率水平很有可能会因为通胀逐渐转向上升通道;而中国会更进一步往下压低利率以刺激消费,完成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的转型。这是利率拐点,也是中国与欧美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差异。今年是开始,后续这种差异还会时不时出现。2其次是债务拐点。政府债务,或者说财政拐点也在一步步逼近。我们都知道,在前期的经济刺激下,中美政府都背负了不少债务。政府债务过多则意味着政府投资挤压了部分企业投资。如果资本收益率高于利率,政府债务带动的投资会促进经济增长,反之则会抑制经济增长。政府债务要想持续下去就必须保证较高的资本收益率,否则债务只会越来越多。很不幸的是,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资本积累会导致资本收益率呈下降趋势,这是铁律。【2】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政府债务主要用于提供公共福利,中国的政府债务主要用于激活市场投资。可无论怎样,最终的命运都是:背无可背,一背就亏,除非有利润更大的新技术新需求市场出现。显然,继互联网科技之后,这十几年来还没有出现。全球的实际经济增速已经从2008年以后距离潜在的经济增速越来越远。什么意思?意思就是说,由于某些原因,经济运行能做出100斤的蛋糕,实际却只产出了80斤蛋糕。而且,实际产出与潜在的产出偏离的越来越远。这离不开低利率环境滋养的僵尸企业,也离不开低效率的政府债务投资对市场的挤压。现在就陷入这样一个矛盾循环:在没有更大的市场出现,资本积累必然降低资本收益率→投资下滑,进一步让经济增速放缓→降低利率(0利率甚至负利率)才能腾挪出更多的赚钱空间→这会让企业的成本降低而滋生更多低效率的僵尸企业→资本收益率进一步降低。啥时候资本收益率≤利率的时候,就是经济“圆寂”的时候——坐吃等死。这时候,人为的干涉就会成为经济的主导力量,即——国家权利主导经济的拐点出现。“央行印钱、政府发展”的现代货币理论(MMT)就是国家权利主导经济的集中体现。3很显然,从2018年以后,就连一向以自由经济自称的美国也开始加大干预力度。在特朗普时期,以“财政刺激来制造总需求,然后通过货币政策吸引资本流入,增加投资,同时配合贸易战为以上政策创造空间,继而促使资本回流,加大美国投资,带动美国经济高速增长。”的特朗普经济学,就是非常典型的国家权力主导的经济学。特朗普上台之前,美联储一直说加息,2015年加了一次之后再也不动了,其目的就是向市场预期靠拢,减少市场动荡。然而,特朗普上台之后,冷不丁的一个贸易战把中美的商品和股票市场搅的乱七八糟。谁还记得2018年糟心的炒股时期?这就会人为的扭转市场预期,加剧市场的波动。此外,政府债务的财政政策很容易用在消费端,导致通货膨胀更容易发生。这又会滋生甚至加剧“收入分配”——通胀面前,资本越多的人越有能力防止资本缩水。收入分配的不平等,会进一步加剧民粹主义。还记得攻占华尔街运动、攻占国会吗?经济问题原本就很容易造成国与国之间的政治紧张,内部的民粹主义就会进一步强化这种紧张。2000年的时候,IMF对全球各国政治和谐程度的分析,很多都是国内和谐。2008以后,国内不和谐的国家越来越多。以前全球的地缘政治不和谐集中在中东、伊拉克、阿富汗这些国家,现在转移到了东欧、东亚一带。有时候我就在想,经济的终点是不是就是政治扩张?!因为内部增长总会到头,而人为的负利率政策也很难能长久的持续下去!!4无论怎样,经济的持续下行只会产生更多的问题。利率拐点、国家权力主导经济的拐点会一步步强化,造成经济更加不稳定,通胀更明显——甚至出现政治上的不稳定。当下的高通胀、俄乌冲突、外贸保护主义、英国韩国的国内罢工游行......都在暗示:经济的拐点正在逐渐向政治拐点转移。看吧,后续一大堆问题都会在近几年爆发。【米筐投资】视频号开通啦!知识、宏观分析、政策解读,干货不断!在这里读懂经济!更有精彩直播等着你!▼点击关注视频号:米筐投资▼本文系【米筐投资】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公众号对话框回复“转载”查看须知商务合作:15638843884(电话同微信)
2022年6月28日
其他

别再迷信大学排名了!

▣作者:老船长▣来源:米筐投资(ID:mikuangtouzi)各地的高考成绩正在陆续公布,1193万高考生,即将在这几天知晓他们的未来。当成绩拿到手,几家欢喜几家愁。但只有完成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填报志愿,才能真正决定他们去向。选择哪个专业?选择哪所大学?选择哪个城市?是优先选择大学还是优先选择城市?这或许是决定一生命运的艰难抉择。1无数考生解决难题的第一想法,是去参考大学排名。甚至,有些城市争抢人才,也只针对排名较高的院校。比如上海。6月7日,上海市人社局正式发布《关于助力复工复产实施人才特殊支持举措的通知》。最大的亮点是针对留学生的落户政策。针对毕业于世界排名前50名院校的留学回国人员,取消社保缴费基数和缴费时间要求,全职来上海工作后即可直接落户,毕业于世界排名51-100名的,全职来上海工作并缴纳社保满6个月后可申办落户。很明显,疫情之后的上海,急需一些新鲜血液激活整个城市,抢人的范围甚至扩大到了全球。一线城市抢起人才来,调门都比二三线城市高。有人把大学排名当作参考,也有人不屑一顾。5月初,中国人民大学宣布退出世界大学排名。此后,兰州大学、南京大学也加入这一行列。南京大学还明确表示,学校发展和学科建设均不再使用国际排名作为重要建设目标。当时引起的争议不小。支持者认为,数千年的中国文化,是世界上最悠久、最丰富、最深厚的知识体系,退出国际大学排名,反映了中国大学、中国教育、中国文化的自主性和勇气。也有人认为,学校退出世界大学排名后,才能把更多的关注拉回到学术研究上;世界大学排名的公信力本来就值得推敲,这样的排名进不进无所谓。反对者也有自己的想法:退出世界大学排名,就没办法让世界看见、认识,也吸收不了更优秀的资源了啊!都说要建设世界一流高校,连世界排名都不参加,怎么证明是世界一流?2不管是人大还是上海,其所指的世界大学排名,无外乎是这四个:QS
2022年6月27日
其他

早点承认吧,老路确实走不通了!

▣作者:庄主▣来源:米筐投资(ID:mikuangtouzi)作者言:不黑不吹,认真说事儿。如果觉得在理,给个在看。1中国十年内经济总量十年内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国。这个是不是自吹不好说,反正世界各级评级机构普遍预估,也算是一种共识吧。那么现在又有一个问题就是,虽然中国的总体GDP与美国基本相差不多了,这两年来二者的距离又缩短了1万多亿多一些,还差五万亿就追平了。但是,中国人均GDP与美国人均GDP相差依然有将近3~4倍的距离,这也是个不争的事实。也是目前美国NB论最后的一副牌面了。整体宏观已经舔不动了,那就瞎子摸象拿个人微观说事儿呗,这也不失为一种死里求活的思路不是?但是换个角度来讲,这也代表着我们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于是我们就会想,假设如果有朝一日,我们能将人均GDP拉倒美国现在的水平,那么中国整体得多NB?当然,这个假设只能是“美国目前的人均GDP”,因为未来尚不可知,说不定美国人均GDP人家自己蹦下来了,那咱不就是躺赢了么?因为对手太烂而躺出来的超越,自然没什么实际意义。这又不是明末那种大家来比烂的时代。虽然现在老美也冒出一大批东林党来,但是也不排除美国挺过这一段低潮以后,换个不是老到保险公司都不愿意接单的总统上台以后,他旱地拔葱又起来了,对吧?这绝对有可能,那会儿他的人均GDP啥样,咱谁都不好说。所以,今天讨论的命题就是:如果们想要在人均GDP数据追上现在美国,让14亿中国人都过上公知口中美国老爷的美好生活,这难度到底有多大?2首先从事情本身开始说。如果人想过上好日子,日子越好消耗的资源量也就越多,这是没跑的。所以,抬升人均GDP从另一个角度上说,咱是不是能粗暴一些,理解成“提升人均资源消耗量”?所以,这“资源量”就是必须首先掰扯的问题。要是细分的话,纸短言长怕说不完,所以咱们就直接用最朴素的方式,先将资源分成两类:“挪的走的”和“挪不走的”。啥叫“挪不走”的?最基础的就是矿山、耕地、森林、胡泊这些东西。因为这玩意儿你虽然可以开采,但是挪不动窝,除非你把地抢了。是物资供应的基础资源,有它就有资源。“挪得走”的部分简单来讲,就是开采出来的,本身就有价值的物资以及加工这些物资的生产线。这玩意儿是可以跑来跑去的,对吧?所以,我们讨论一个国家资源量的时候,挪不动的这些我们可以粗暴地划归“资源底线”。因为哪怕我从别的地方弄不来物资了,至少我这还能自己生产。一个国家的这种资源底线越高,他的总体高度天花板也就越高对吧?你要是换成新加坡那样的,国土面积小得可怜,守着个马六甲,平时靠的都是“挪得动”的资源撑场子,人均GDP真的挺高。但是万一五常有个酒后上头啥的,嘎嘣一下开始在那里掰腕子了,海峡封了,你看他GDP得垮成啥样?所以,你总得先有东西能分,然后才能说每个人能分多少吧?3先从矿产来看,排除掉各种“你有我没有”之类的稀有资源,粗暴的看矿产储备总量。中国探明的矿物总储量排名世界第六,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真不算多,这么大面积的国土,竟然只有第六,而且除了个别品种以外,普遍不是品味很高。原油、铁矿、煤炭都不是很顶,基本还得看进口……好伤心……而美国那边呢?探明储量世界第二,五大湖的铁矿储量和品位都让人很生气。原油储量和品位就更多了,多的让人想把这个狗大户摁在地上锤,可惜锤不过……疫情前统计的世界十大矿业巨头,美国占两席,而中国……木有……木有……然后说耕地。中国山多、高原多、沙漠也多,一个秦岭山脉造就了南方的湿润气候,也干废了半个西北……耕地面积总共只有18—19亿亩,120万平方公里的样子,占国土面积的12.68%,占世界耕地的7%。人均1.5亩。而且这1.5亩还是成散星状的,机械化成本高,统合效率低。咱们的农业区长这个样子,地图上星星散淡的白点,就是农村据点。美国呢?全国55%的面积都是平原,大平原……他们的农业区是这个样子的,地图上一条条白线,就是农田之间的乡间公路。耕地有28亿亩的样子,约合18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约20%,占全球耕地的13.15%。人均耕地8.5亩。这还不是最让人伤心的……因为这个狗大户还有同等规模的备用耕地玩轮耕,理论上面积可达近400万平方公里,如果完全开发,他自己就能养活全世界8成的人口。狗大户!呸~好嫉妒……首先声明,完全是“出于嫉妒”,所以另外提一句:某大户自己就拥有喂饱世界8成人口的能力,同时也是世界第一大粮食控制国,却把粮危机甩到中国和俄乌头上……4所以,仅从自备资源的层面上看,中国VS美国天然上是存在短板的,这咱必须得认。想要战胜对手,首先就不能自欺欺人不是?孙子说了: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所以,就要看第二项:挪得动的。“自己的不够吃,咱就啃别人的!”这也是个很朴素的发展道理。但是这都二十一世纪了,明抢显然不是很合适,所以就要比大家的票票了,抢不来就买呗。如果从表面数据进行对比,美元是世界最大结算货币,他依托全世界200多个军事基地,用武力作为信用授权收世界的保护费(错了!划掉),是铸币税。而中国人民币在全世界的贸易结算占比仅有3%左右。十几倍的差距看起来让人很绝望。但是,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中国作为全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其实也是从美元当中获利了的,虽然我们吃了很多亏,但是咱的人民币其实是转化成了美元,然后在全球贸易当中吸纳了大量的物资。据2008年的联合国环境报告说,中国当时一年消耗的原材料多达226亿吨,几乎占全球消耗总量的1/3。所以虽然没有美国佬做无本生意来的多,但也是占了很大便宜了。否则咱凭着3%的结算量,咋冲上的世界第一大贸易体?发展是需要资源的。同时,因为中国的自身市场非常巨大,不说广东和上海,就是河南跟山东的贸易量,也抵得上欧洲俩国家之间的规模了。而这些贸易量,是不被计算在“国际结算”序列的,所以按纯贸易结算占比来看,欧元真是个弟弟,咱跟美元的差距也没有大家想的那么大。在这一点上来看,掠夺外部资源能力中美其实是打了个平手的。只是说,咱比他能造,他比咱敢花……5讲到这,可能细心的小伙伴就发现问题了,上一段当中提及了一个让咱们比较不想认的事情。那就是:中国发展至今,在没有完成供给侧改革和产业升级之前,每年几乎消耗掉世界资源产出的1/3。虽然这个数据可能存在水分,但也不会太大。而美国自己也吃掉了世界资源产出的差不多30%~40%。虽然咱们消耗的资源,多是制造成了各种商品反哺世界,而美国是纯粹的消费掉了。但也不得不承认,现在世界上确实同时存在两只饕餮,中美两国加起来就吞掉了全球资源的一半还多……金灿荣教授有一次去中东开研讨会,中东国家代表说了一句很有意思的话:作为世界上的超级大国,中国为什么总是关注非洲,而弃中东于不顾?客观点说,世界其他国家看中国,其实早就已经是一个超级大国了,世界早就进入两极状态了。但是只有中国人自己不这么认为。因为我们真的还有好几亿月薪不到两千的同胞在苦熬,甚至还有上千万偏远山区的兄弟还在吃草呢!自家兄弟还没吃饱,哪有功夫操什么超级大国、世界警察的闲心?再说了……美国有多少人?中国又有多少人?美国3.3亿多,中国14亿。也就是说,如果中国不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更加合理的消费之路,仅仅是照搬美国的消费经济模式,那么想要让14亿同胞能顶上现在美国的人均GDP。至少需要100%~150%的全球总供给……就算把美国佬灭了也腾不出来这么多资源!所以,现实一点,从贸易对抗的角度上来说,中国是不可能走得通美国人那一套的。我们是不可能通过购买消费的方式,达到美国人均GDP的,这不科学。从资源占有量的角度上说,如果我们只是在刻板的追逐美国那一套生活方式,必然导致最终的崩溃,不仅因为地球无法承受美国人那样的挥霍方式。而且跟着老美那一套唯GDP论的发展生产模式,污染环境、滥用资源,完全是在掘自己的子孙根!你就是把中国挖空了都不够,最终只是便宜了美国这个购买者。就像美国某位亚裔脱口秀演员说的那样:“中国不要搭理这群美国笨蛋!听他们治理国家的建议,就像在听你家的狗教你怎么修理你的WIFi……”所以,现在我们必须走出一条更加和谐的,能够与世界共存同时又能让大家过得更好的方式。一种必须具有中国特色的消费、生产、生活方式,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因为我们面前是一条河,是一堵墙。未来,摸着鹰酱过河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我们必须重新摸着石头过河走自己的路了,因为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无人区”。而这个无人区应该如何去走,这条河应该如何去过?其实有心的朋友已经发现了,今年、去年两年时间里,领导层开大会的评率远胜往昔,同时也有大量的政策出台。可以说,现在正是一个“中国自主经济之路”与“西方经济轨迹”分道扬镳的关键性岔口。也是一个社会结构重新洗牌的重要过程,这必将催生出大量新兴行业机会,也必将产生一大批可能被社会淘汰的落后产业。如何开始重新选择,至关重要,毕竟在错误的路上努力越远,过得也就越惨。而2022年新经济政策导向当中,出现了大量的指导性纲领,这些政策又向我们说明了什么?这些内容,纸短言长,难以详述,所以今晚19:00,关注米筐投资视频号,老庄现场直播《2022年,中国政策趋势详解》。
2022年6月27日
其他

“房子下乡”:小麦大蒜换房子

▣作者:和卿▣来源:米筐投资(ID:mikuangtouzi)昨天一件新闻震惊到我,新闻用图片的方式展示如下:图:凤凰网科技房地产开发商接受高于市场价2元/斤的小麦和5元/斤的大蒜,让农户抵扣首付,足见房地产开发商真的急了。急于将手中流动性极差的房子“亏一些钱”转化为流动性极强的农产品和银行提供给农户的房贷现金。这一手不得不说,广告效应远远大于实际效果。这不禁让我联想到我小时候,小麦换西瓜、啤酒瓶子换雪糕的故事。然而,农产品换房子远比小麦换西瓜、啤酒瓶子换雪糕背后的故事复杂,遗留的问题更多。1小麦换西瓜、啤酒瓶子换雪糕的时代是货币匮乏物物交换的一种原始方式,背后没有太多的故事。只要小麦价格变动幅度不大、啤酒瓶子厂商愿意回收,换西瓜和雪糕的交易就能进行下去。货币匮乏的时代,农村人也都乐在其中。小商贩将西瓜、雪糕这种保存成本很高的商品转化为了存储成本很低、流动性更好的小麦、啤酒瓶子;农户用家里富余的小麦和价值极低的啤酒瓶子换到了对于他们稀缺的西瓜、雪糕。小商贩更有动力贩西瓜、雪糕,农户也更有动力多生产小麦。简单地交易,让整个社会效用大大的提高——这就是交易得来的社会财富提升。整个过程的交易,没有埋伏任何风险。小麦大蒜换房却不是这样。一笔交易下来,房地产让渡“部分损失”获得了流动性极好货币,农户却得到了流动性极差的十八线商品房。按理说,只要房地产开放商没有强迫农户购买房子,农户也在彻底了解房子风险与收益的条件下购买,这笔交易就不存在任何问题。然而,问题恰恰就出在房子交易过程中信息极度不透明、以房子抵押的贷款信息不透明。1)购房者一次“付清”了整个商品房交易的全部义务,而房地产商只是承担了部分义务,房子未来的质量未知。特别是这两年低迷的房地产市场普遍出现烂尾情形,购房者履行了全部义务,却没有得到全部权利。2)通过银行获得房屋抵押贷款,购房者的责任贷款金额。一旦购房者还不上房贷,甚至房子折价出售后还不上银行的房贷金额,那么就面临追诉的问题。从这个角度,个人破产制度很有要加快推进。钱掏了,却得到了烂尾的房子;房价把首付跌没了,还没钱交房贷,就会出现巨额欠款。可以说,整个期房的交易过程本身就蕴藏风险。这恰恰是农民兄弟可能不知道的情况。风险告知,并剔除这些风险,想出手就好好降价补贴农户在整个交易中应该得到的权利。别玩其他虚头巴脑的。2随着疫情进一步加剧国内经济下行,限价举措等一定程度上锁死了商品房的流动性。这会进一步加剧期房的流动性风险——可以说,这一部分风险完全没有被告知。早两年购房那会儿,房地产商的销售几乎都围绕“这个房子地理位置多好、未来肯定会升值”、“现在买,给你优惠多少多少,还给你送冰箱洗衣机”等“利诱”展开。试想,这如果发生在股票经纪人和期货经纪人身上会是什么情况?一个电话举报,绝对整改。就连银行购买理财产品都会风险告知,为什么几百万的房子交易却没有任何风险提示,全都是画饼送利好!让我说,以后房地产市场也应该遵循期货市场,房产销售也应该跟期货经纪人一样有要求:不能过分夸大收益,要有据实告知风险的义务。特别是当前错综复杂的房地产市场,更应该如此。监管过分放纵,一笔笔“不平等交易”的背后就是未来一颗颗不稳定的地雷。一旦爆了,不单单是房地产市场,而是制造社会财富的“交易行为”本身坍塌,后续在大额交易上就需要付出更多的监管成本。得不偿失啊。3锁死流动性不能解决房地产的困局,恰恰应该消除供给端的阻力。一个商品价格高企,问题不在于有人炒,只说明需求旺盛。此时应该在供给端下功夫,才能从根本上平抑价格。如果供给的口子,每次撕一点,留一点儿,就只会加剧供需者预期:供给很长时间都会保证不了,价格一定会涨。那么,供给端的开发商就有足够的动力加杠杆,一边要土地一边卖还未建成的期房,加速资金的使用效率,从而获得更高的收益;需求端聪明的用户就会进入房地产市场捂房惜售,进一步加剧供需失衡,推升房价上涨。开发商错了吗?有,为了资本增值不顾房子质量,忽悠画饼,加剧房地产市场波动。但是,给用户提供了商品房,前期购房的人也确实在账面上大赚特赚了。炒房的人有错吗?有,本质上是一种投机行为,就像我发现某一商品极度短缺,存在巨额的套利空间疯狂交易,让原本供需紧张的局面进一步失衡,加剧房价上涨。但是,正是问题的加速才让更多人意识到房地产杠杆过高的危害。可是,他们只是发现供需失衡的想赚钱的人,房地产商甚至加杠杆在疯狂增加供给,刨去后续的不负责,相比于单纯的炒房客,他们还算“有功”。让我说,房价上涨失衡的罪魁祸首是阻碍供给的摩擦因素。仔细想想你小麦换西瓜的事儿,如果阻止瓜农不能种瓜,那么你换一斤西瓜的小麦一定远远高于平时。4此时,地产景气度遭遇重挫的时候,又玩起了“让利”式的把戏。可以!请真诚地告知风险,并真诚地让渡价格来换取交易中你未完成的义务。否则,恐难成功。也请手下留情,慢慢让我们可爱的农民接受市场经济,毕竟买房如炒期货。虽然,这城市化集中的趋势不可逆。【米筐投资】视频号开通啦!知识、宏观分析、政策解读,干货不断!在这里读懂经济!更有精彩直播等着你!▼点击关注视频号:米筐投资▼本文系【米筐投资】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公众号对话框回复“转载”查看须知商务合作:15638843884(电话同微信)
2022年6月23日
其他

大赢家!印度玩起了中间商赚差价

▣作者:老范▣来源:米筐投资(ID:mikuangtouzi)1俄乌冲突爆发后不久,美国就宣布禁止从俄罗斯进口能源,包括石油和某些石油产品,明面上似乎再没有从俄罗斯进口过原油。欧盟也原则上同意禁止俄罗斯的大部分石油以及俄罗斯货物的保险,并阻止保险公司承保俄原油货物。但数据显示,俄乌冲突的几个月,欧盟从俄进口的能源总量下降并不大,仅有1亿多美元,仍是俄罗斯能源的大买家,德国一直高居榜首。令人意想不到是,美国在签署禁油令以来,这些被他们拒绝的原油兜兜转转最终还是流向了美国市场,事实上在“偷偷”进口俄罗斯的油!据媒体之前的报道,至少含有部分俄罗斯原油的油品已于上月运抵纽约和新泽西,这些油品可能来自印度。美国的一些公司说:只要他们进货的油轮不是从俄罗斯出发的,就代表他们进口的石油不是俄罗斯的石油;将俄罗斯原油与其它油混合,只要俄油含量不超过50%,对于美国公司来说,也不算是进口俄罗斯的原油。高,实在是高啊......这让我想起之前俄罗斯官员说:“世界原油市场离不开俄罗斯。”kpler首席石油分析师马特·史密斯(matt
2022年6月23日
其他

​14亿人的住房情况,远比想象中复杂

▣作者:老船长▣来源:米筐投资(ID:mikuangtouzi)七普年鉴公布后,船长在上篇文章《重磅数据!意料不到的情况发生了》中,对一些人口细分数据做了分析。七普年鉴包括很多内容,人口、婚姻、生育、就业等等,也包括了人们最关心的住房情况。2020年七普开始时,“查人又查房”甚至冲上热搜,大家都以为这是在为征收房地产税做准备,可见其关注度和敏感度。当船长扒完住房情况的数据,只能感慨一句:中国人的住房情况,远比想象中复杂!1中国究竟有多少套房子,又有多少房子在空置,一直以来都没有明确答案。当然,七普数据也没有给出具体数字,毕竟这还是基于现有人口的现有住房统计的,那些空置房屋无法统计在内。但中国人的整体居住情况,可以窥得一斑。七普数据中公布了全国的家庭户的住房情况,包括间数、面积,因此我们也能计算出户均面积和人均住房面积。需要注意的是,表中统计的范围仅有4579万户,而全国总体家庭户达到4.94亿户。因此,年鉴中的统计数据并非整体情况。以全国数据来看,4579万户家庭,拥有50.99亿平方米的住房面积,户均面积111.4平。按照每个家庭户2.62人计算,中国的人均住房面积为42.5平。31个省市中,15个省市的人均住房面积都超过了全国水平。江西户均面积165平、人均面积56平,排在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个超过50平的省份。福建、西藏、湖南、广西、湖北人均住房面积超过48平,排在前六位。而上海的人均住房面积32平,全国垫底;北京的人均面积也不过35平。两个超级城市,住房压力可想而知。有人会发现,这里的户均面积很高啊,跟平常所听所见不太一样啊!那是因为,上面这张表里统计的是全国范围,包括城市和农村。而农村内有大量的宅基地自建房,面积一般都比较大,从而会拉高平均值。下面这张表,才是城市人均住房面积的真实情况。以全国来看,城市内(包括县城)户均面积92平,比全国范围户均面积下降近20平。人均住房面积36.9平,比全国范围人均面积下降近6平。很显然,在城市内的居住面积,比农村更为狭小。31个省市中,18个省份的人均住房面积超过全国水平。西藏超过52平,排在第一位;湖南、河南、云南、湖北、江苏、青海、陕西、江西都超过40平,紧随其后。而这18个省份,除了江苏、山东、河北3个东部省份外,其余都来自中西部。这也和中国人口密度从东到西逐渐降低,基本吻合。城市范围内垫底的省份,变成了广东,人均住房面积29平,也是唯一一个低于30平的省份。上海、海南、北京的人均住房面积,都低于35平。尽管这么计算不是特别严谨,且“平均”的状况很难指代真实,但大致还是能观察到:随着中国城镇化的高歌猛进,越来越多人进城买房,居住条件变好了,但居住面积却随之下降,在东部的大城市,尤为如此。2七普年鉴还公布了住房条件的情况。按照称重类型或者住房结构分,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合结构还是占了多数,目前见到的也大部分是这种房屋。但在乡村,也还有不少家庭住在砖木结构、竹草土坯结构的房子中。甚至在城市中,也还有7228户家庭,住在竹草土坯结构中。中国之大,这些人的生活状况,在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却很难被看见。如果按照建筑层数看,全国住在多层(7层以下)房屋的家庭最多,占了近53%。在城市中,多层房屋家庭的占比甚至接近57%,占了一半还多。而房地产大潮带来的高层建筑(8-33层),仅有35%,比想象中少得多。城市中的平房仅占6%,一般多为城中村或老式住宅。而超高层(34层以上)最少,仅有1.4%。这主要跟我国的建筑规定有关。《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对超高层的定义在于是否超过100米,超高层在消防设计、结构设计、施工工艺等方面比普通高层的要求要高出太多,间接导致房屋建造成本大幅增加。因此,大多高层住宅大都选择100米的临界线设计,层高2.9米左右,这样就诞生了大量33层的住宅。而在乡镇和农村,建筑层数的结构就大为不同。在乡镇,住在多层建筑的家庭占比近61%,平房23%,两者之和达到84%;在农村,住在平房的家庭占比55.5%,多层占43.3%,二者之和已经接近99%,高层和超高层在这里几乎不存在。毕竟,中国的房地产大潮,核心还是在城市中。3之所以说中国的住房情况复杂,一多半原因在于中国的房产类型太过复杂。在七普年鉴中,住房来源就有自建住房、购买新建商品房、购买二手房、购买原公有住房、购买经济适用房、租赁住房、廉租房公租房、继承或者赠予住房等等。自建住房家庭占比46%,购买住房家庭占比34%,租房家庭占比14%,基本就是核心的三大住房来源。而自建住房能占比接近一半,仍然是因为农村大量自建房的存在。把城市和农村的住房来源家庭户数作以对比,就会发现天壤之别。城市中,购买住房家庭占比58.4%,租房家庭占比25.5,而自建住房仅占10%。也基本可以理解为,如今城中村的家庭户数,只剩下了10%。而在农村,自建住房家庭就占了89%,这里基本上没什么商品房存在。住房情况复杂的另一原因,在于建房时间的复杂。中国现有的住宅能有多老?很难想象,2020年还有16.7万户家庭,住在建国以前的房子里。而1998年商品房改革,成为关键的转折点。如今还住在1999年之前房子中的家庭,占比35%。但2000年之后,居住在新房中的家庭越来越多。住在2000-2009年建成的房屋中的家庭,占了30%,2010-2014年占比21%,这15年时间,成为占比最高的一个时间段。也侧面反映出,这15年中国的商品房浪潮有多凶猛,城镇化推进得有多迅速。那几乎也是中国房地产,长达15年的“黄金时代”。4最后,再来看看全国的租房家庭,一个月租房的费用都是多少?很明显,随着月租的上涨,租房家庭的占比越来越低。月租在200元以下的家庭,甚至多达75万户,占比11%;200-499元的家庭,占比28.9%;500-999元的家庭,占比26.9%;1000-1999元的家庭,占比20.8%。也就是说,月租2000元以下的家庭,就占了88%。而月租在2000-1万元以上的家庭占比,也才占到12%。“6亿人每月收入1000元”的现象,真实存在。如果按照学历划分,学历越高其月租费用也会随着变高。但细看之下,月租费用在200元以下的硕士研究生还有3277户,博士研究生还有608户。空洞的数据,统计不出来他们正经历的生活。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每个人的生活都有喜怒哀乐。国人住房情况的复杂,映照出的,是每一个家庭生活的复杂。【米筐投资】视频号开通啦!知识、宏观分析、政策解读,干货不断!在这里读懂经济!更有精彩直播等着你!▼点击关注视频号:米筐投资▼本文系【米筐投资】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公众号对话框回复“转载”查看须知商务合作:15638843884(电话同微信)
2022年6月22日
其他

我们不一样!这轮对局,中国赢

▣作者:米筐老A▣来源:米筐投资(ID:mikuangtouzi)中国正在摆脱对欧美的依赖束缚、并走出自己的独立上升行情,这体现在三个数据指标中。01物价涨幅不一样自2020年初疫情起,中国和欧美等国的物价走势出现了背离。中国CPI涨幅稳定在2%左右、并趋势向下,而欧美等国物价却开启上涨模式,尤其到了2022年已经通胀爆表、纷纷创下了近四十余年以来的新高。图:2020年后,中美CPI走势开始背离美国最新的通胀数据是8.6%,已连续三月超8%、连续13月超5%;欧元区的最新数据是8.1%,已连续三月超7%、连续六个月超5%;英国的最新数据是9%,已连续两月超7%、连续六月超5%;加拿大的最新数据是6.8%,已连续两月超6%、连续四月超5%;澳大利亚的最新通胀数据是5.1%。其实不仅欧美等发达国家,包括土耳其、阿根廷、巴西、俄罗斯等其他新兴经济体也同样通胀飙升。02信贷周期不一样2020年时,为应对疫情冲击、全球都在印钞放水兜底经济。中国是克制印钞、精准滴灌…把信贷引向实体企业、制造企业、中小微企业。欧美则是无所顾忌、大水漫灌…直升机向居民撒钱发福利。结果就是中国物价稳定、而欧美通胀不止。于是也就有了信贷周期的反差:中国可继续信贷宽松刺激经济,欧美则只能加息、信贷收缩抑制经济。图:2020年后,美联储先降息、今年又开始加息,而中国却一直在降息通道中今年以来,在中国不断降息降准的同时,美国已加息三次、至1.75%,英国已加息五次、至1.25%,加拿大已加息三次、至1.5%,澳大利亚已加息两次、至0.85%,欧元区也将于7月份开启加息周期、告别负利率时代。03资本市场不一样通胀高低决定着政府制定信贷政策是紧缩还是宽松,而信贷的松紧又影响着资本的市场、如股票市场的涨跌,毕竟泡沫都是钱推动的。图:今年以来,美国三大股指大幅下挫中国A股自4月末触底以来,沪指涨超15%、深成指涨超20%、创业板涨超25%。在大A稳健向好的同时,美股却跌入技术性熊市…道琼斯指数今年以来跌幅近20%,标准普尔500指数跌幅超20%,纳斯达克指数更惨、跌幅超30%。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更是企业和居民对未来经济信心和预期的反映,越来越多的数据开始让人担心美国会否陷入经济衰退当中。2018年,美国向进口于中国的商品大幅增加关税。三年后的2021年底,中美贸易总额7556亿美元,相比贸易摩擦之前的6300亿不降反增、增幅高达20%,而加增关税的90%则由美国进口商承担、再转移至美国消费者头上。到底谁赢谁输、谁吃了苦头,不言自明。近四十余年来,欧美试图让中国融入世界、通过壮大其经济来改变其政治制度,很显然他们输了。在日益鲜明的中西方博弈当中,难道正如西方政客所说的、英语双赢的win-win就是中国连续赢两回?拭目以待。【米筐投资】视频号开通啦!知识、宏观分析、政策解读,干货不断!在这里读懂经济!更有精彩直播等着你!▼点击关注视频号:米筐投资▼本文系【米筐投资】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公众号对话框回复“转载”查看须知商务合作:15638843884(电话同微信)
2022年6月21日
其他

油价步入“十元时代” ,最终还是我们扛下了所有!

▣作者:老范▣来源:米筐投资(ID:mikuangtouzi)16月14日24时,国内成品油价格迎来今年“第11轮”调整,年内历经“十涨一跌”,刷新最高油价记录。此次油价上调后,湖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西藏、青海等大部分地区95号汽油已正式进入“10元时代”。网友们纷纷表示,已经不敢踩油门了,一脚下去心疼得要命。出行习惯的改变,只是高油价对普通老百姓影响的一个缩影,它也深刻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高油价的成本谁来承受?最终还只能是底层民众含泪扛下所有。“涨”似乎成了这两年最具代表性的形容词,网上有个流行段子:汽油涨价了,苹果涨价了,鸡蛋涨价了,萝卜涨价了,方便面涨价了,但我们还必须坚强地活下去,因为墓地也涨价了。不幸地是高油价可能还要再飞一会。国际原油贸易巨头托克集团、高盛、花旗银行等近期发布的报告,都对今年油价继续看高一线。2其实,油价的上涨曲线已持续将近两年了,2020年下半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从低位不断上行,俄乌战争更是加剧了这一趋势。原油价格大幅上涨,最容易想到的,那就是汽柴油价格都在上升。石油目前还是工业之母,作为全球经济最重要的基础生产材料,价格的任何大幅变动都会带来全球经济的大变化。原油价格大幅上涨,会蔓延到整个工业社会的方方面面,最终会影响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发生比较大的变化。产业是有传导和转移的时间和过程的,大部分生产资料都上涨了,传导到最终的产品端只是或早或晚,这必然影响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成本,加剧生活的压力。高油价对海外通胀推升是十分明显的,我们看一下这张全球经济体的通胀热图就能感受到了。图:报告厅3从能源消费结构看,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石油、天然气我们对外还有一定的依存度。所以,我们一直在提要谨防输入性通胀,这边风景独好并不容易。数据上看,在国内高油价推升PPI比较明显,对CPI影响似乎较弱。今年上半年,CPI仍处在温和上涨阶段,1-5月,CPI比上年同期上涨1.5%,其中5月CPI同比上涨2.1%。虽然国内目前高油价上涨引起的通胀压力更多体现在PPI的涨幅上,但CPI似乎也不像看到的数据那般美好,年初“大家长”已经给出了3%的通胀目标,最终估计只高不低。下半年通胀必然还会有一个抬升,我们要知道,猪肉价格还在低位趴着,国际粮价的飙涨也还在继续推波助澜。我们CPI和PPI的剪刀差,叠加经济下行,会进一步加剧中下游企业经营的困难。我国有1.1亿家企业和个体户,解决了我国90%以上的就业问题,它们又主要集中在中下游制造和服务业,这些企业破产和倒闭,对普通就业者可想而知。对于底层民众,我们不但要承受未来终端消费品的涨价之苦,现在还必须面对中下游利润惨淡,公司破产等带来的失业的窘境。4很多朋友会说,大通胀大家都一样。事实上还真不太一样。富人和穷人的“钱”是不同的概念。穷人,大部分到手也就那点工资,你的钱还真就只是钱,扣扣生活必需、房贷什么的,三下五除二就没啥了。富人的钱,主要以资产为主,比如,核心城市、核心低端的不动产,优质公司的股权,黄金、古董……通货膨胀来了,货币贬值,但优质资产可能会更值钱,政府救市,他们可以抵押资产,获得低息贷款,然后买入更多的资产,良性循环。不要天天跟着自嗨,央妈又“放水”、“收水”了,其实大部分时间,跟大部分人都没什么关系。别说你拿不到低息的资金,就算你勉强拿到了利息不低的贷款,做什么呢?没有好的项目,杠杆可能会把你推向更深的深渊。5我们再从微观感受一下,当下一些行业和普通民众生活的改变。因为油价的不断高涨,货运单价未能跟随油价水涨船高,卡车司机小刘对于接单变得更加谨慎,“小刘们”的收入正被一步步压缩。他说,“如果不是为了还货车贷款,早就不做这一行了,自己以及周边很多朋友都进入运输公司当专职司机,虽然每趟货运单价不高,但至少能让我们有稳定的收入。”可以想到的,油价的持续上涨可能还会导致快递公司涨价。一位经常出差坐飞机的朋友跟我抱怨说,燃油附加费真的是翻倍式上涨。国内航线燃油附加费从2月恢复征收后,3月5日开始调整征收标准,4月5日,燃油附加费调整至超百元时代,6月5日调整之后,燃油附加费相比年初上涨7倍,800公里(含)以下航段,每位旅客收取人民币80元
2022年6月20日
其他

听,泡沫破裂的声音(二)

▣作者:钟灏▣来源:米筐投资(ID:mikuangtouzi)今年初,在一个北方普降大雪的日子,我写了《听,泡沫破裂的声音》。表达了对“前期一切依靠美元超发而上涨的资产”的担忧。今天是第二篇,是上次的延续。写上篇时,纳斯达克不过跌-12%,标普500不过-8%,油价离到顶还差一哆嗦,比特币还在4万美元左右。尽管看起来是微跌,但我认为“其背后的意义却已经完全不同于往日。”如今,纳市已经从高点下跌了34%,原油也开始崩盘。而后面的路,还有很长一段,以至于值得写下续集。1前几天美元加息75bp落地之后,尽管市场提前消化了许久,但其冲击仍是肉眼可见。美股大跌,加密货币一路新低,美国房价、国际原油也都在筑顶。所以我写《马斯克胜利大逃亡》,认为他卖出股票的位置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不可逾越的顶部。这次加息之后,市场分析人士终于开始预感到,美国即将步入衰退周期。甚至有人认为,这次想软着陆都难,有可能引发硬危机。硬不硬的不好说,反正我认为:在美国倒下之前,一定会先倒下几个垫背的。不需要阴谋论,仅仅是因为:有太多国家比它更脆弱。第一类是斯里兰卡、老挝、阿根廷这样的新兴市场国家;第二类是欧元区-欧猪五国这样的老牌弱国。2每次美元收水,新兴市场都面临着资本外流压力。今年以来,“MSCI全球新兴市场多元化债券指数”的跌幅早早就突破了两位数,这是1994年来的最糟糕开局。债券指数下跌,就是典型的资金收紧的表现。3、4、5月,外国资金连续三个月流出新兴市场,总额达到173亿美元。5月19日,斯里兰卡最先撑不住了。其央行行长证实:斯国自1948年脱离英国以来首次出现主权债务违约。还有老挝,也正在上演和斯里兰卡相似的剧本。老挝现金储备不断减少,通货膨胀不断加剧,本国货币暴跌,这个拥有750万人口的东南亚国家来到了债务违约的边缘。6月14日,穆迪已经把老挝的信用评级下调到“Caa3”,理由是债务负担沉重,外汇储备不足,无法偿还到期的外债。因为老挝只有13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截至2021年12月),而到2025年的这几年间,需要偿还的外债有多少呢——每年要还的债务都和当前外汇储备总额基本相同。毫不意外,老挝货币加速贬值,兑美元汇率在过去一年中下跌了36%。另一个危险的国家是阿根廷。不过阿根廷向来都是债务缠身,赖账早已是日常操作,属于虱多不痒的状态了。只是现在的外债规模更加处于历史高位,而外汇储备又比2018年的历史高点减少了40.3%,外债占外汇储备的比重超过了750%!这个吹弹可破的泡沫,只在等待一个契机。总之,阿根廷形势非常严峻。老挝形势非常严峻。斯里兰卡形势非常严峻。另外,还有欧元区。3前几天,欧央行召开了一个紧急会议。有啥紧急事?仅仅因为此前它宣布了一个加息预期——将于7月和9月加息,还没真正开始加——欧元区那些弱国的债券就被抛售得不像样了。所以紧急开了个会,商讨对策,以防2012年的欧债危机重现。大家都知道美国的通胀持续爆表,高达8.6%,其实欧元区相比美国不遑多让:有6个欧盟成员国通胀率达到了两位数,最高的爱沙尼亚达到20.1%。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也分别有8.7%、5.8%、7.3%和8.5%。整个欧元区的平均通胀率,5月是8.1%,而未来几个月很可能超过美国。欧盟龙头德国到今年底可能超过10%。所以欧元区也是急吼吼地要加息:净资产购买将于7月1日停止;7月加息25bp,并预计9月再次加息(9月和10月大概会各加50bp)。所谓净资产购买,也就是量化宽松,印钞。原来欧盟一直处于量宽的状态,7月1日将要结束量宽,但暂时还不会往回收水(缩表)。仅仅是“结束量宽”,就让很多国家承受不住了。为什么?请看这个数据:这是“欧猪五国”的政府部门杠杆率,是一个持续向上的态势。欧猪五国指的是希腊、意大利、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为啥叫这么一个难听的名字,正是因为它们的主权债务比较脆弱,杠杆率非常高,大家给它们起的一个绰号。2012年的欧债危机,就是以希腊和意大利为代表的国家出现了问题(当时欧盟向希腊提供了近3200亿欧元的贷款,是历史上对一个破产国家最大的金融救助)。可以如今它们的杠杆率,全都比当年欧债危机时还要高!美国和欧洲在2008年以后最大差异在于:美国在金融危机后经历了充分的去杠杆,而欧洲则没有,反而在2012年欧债危机之后进一步加杠杆(原因一是应对新冠疫情,二是长期被高福利政策所绑架,政府难以实质性去杠杆)。所以现在随着美元和欧元加息收水,这个大泡泡已经越来越变得“吹弹可破”。4欧盟最大的问题就是“统一的货币和不统一的主权”之间的矛盾。对于经济强劲的德国来说,早该加息了。可对于欧猪五国,加息又是难以承受之重。这种错位表现在金融市场上,就是国债收益率的差距越来越大。资料来源:Wind,浙商证券研究所过去一年希腊债券收益率上涨了9倍;意大利从年初至今则涨了四倍。欧央行迟来的应对通胀的措施可能会导致收水过快,然后泡沫破裂。当然,欧洲央行行长也做了隐性承诺:将致力于不让债务沉重的意大利和西班牙等欧洲边缘国家借贷成本再次被金融市场推高。如有需要,欧央行调整现有货币政策工具,或者部署新工具来避免欧元区政府债券出现割裂化,即避免负债重重的南欧国家与“欧洲火车头”德国的基债息差迅速走阔。但这种承诺他有没有办法做到呢?唯一的办法就是“单独照顾”:欧央行停止购债,仅仅是停其它国家的,对欧猪五国还要继续买,给它们托底。可是这样泡泡只会越来越大,什么时候是个头呢?现在对于整个欧洲经济来说,还要叠加一个更关键的因素——对俄制裁,原油禁运。欧盟已经批准了第六轮对俄制裁,要求6个月内完成对俄海运原油的禁运、8个月内完成对俄海运成品油的禁运(匈牙利等内陆国家的管道输送的俄油可以暂时豁免)。欧洲对俄国石油的依赖度非常高,这样的制裁必然会助推自己的通胀,而通胀又会助推央行加息。俄乌战争现在就像一个黑洞,吞噬着欧洲的资金和武器,同时又让油气更加短缺……这可能会成为刺破欧债的一个外因。5四个月前我写过一篇“每次俄罗斯开战,都预示着一场危机”,认为油价即将见顶,未来会先于经济转冷而下跌。现在回头看,真的很神奇。布伦特原油摸高到139美元之后,已经筑成一个典型的顶部形态。当大家继续猜测美联储和欧央行会加几次息、何时开始缩表的时候。也许risk-off局面很快要再现,问题很快就会变成:2023年,是否需要再次放水刺激经济……【米筐投资】视频号开通啦!知识、宏观分析、政策解读,干货不断!在这里读懂经济!更有精彩直播等着你!▼点击关注视频号:米筐投资▼本文系【米筐投资】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公众号对话框回复“转载”查看须知商务合作:15638843884(电话同微信)
2022年6月19日
其他

殃及池鱼!美元加息风暴冲击全球,这些国家扛不住了

▣作者:米筐老A▣来源:米筐投资(ID:mikuangtouzi)虽然美联储是根据美国内经济情况、来决定是加息还是降息,但因为美元是世界货币,所以其影响会波及全球…而受冲击最大的是新兴市场国家。16月15日,美联储宣布加息0.75%,将联邦基准利率目标区间提高到1.5%至1.75%之间,这是自1994年以来、近三十年的最大单次加息幅度,也是自今年3月加息0.25%、5月加息0.5%后的连续第三次加息。虽然已加息三次,但这并不是结束、而是还在路上。点阵图显示,美联储议息会议的委员们预计到今年底会加息至3.4%,绝大多数委员预计明年的利息会超过3.5%。加息只是增加贷款的成本,比加息更要命的是美联储直接缩表、让市场中的钱变少。在五月份的议息会议上,美联储宣布将于6月开启缩表计划…每月最多减持债券475亿、三个月后(即九月份)将加倍至950亿美元。2020年,为了应对疫情冲击,美联储开启了印钞扩表的计划,把资产负债表由2019年底的约4万亿、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迅速增加至约9万亿。而今,美联储又计划在2025年底之前把资产负债表缩减至4.5万亿。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自2008年以来的变化图在全球经济复苏艰难的情况下,美联储为什么会坚决加息、且幅度如此之大呢?因为美国的通胀爆表了。美联储议息会议之前,美国公布的5月份CPI涨幅为8.6%,而4月的涨幅为8.3%,本以为3月的8.5%是顶点,哪曾想到间隔一月后再创新高、这个数字也是创造了1981年12月至今四十余年以来的通胀新高。通胀如此凶猛,难怪美联储一狠心加息了0.75%、而不是很多人预期的0.5%。美联储加息如同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会引发、甚至已经引发了一连串冲击。首先受到冲击的是美国的资本市场、如股市,美国三大股指中的纳斯达克指数和标准普尔指数、相对其近期高点跌幅已超20%,标志着进入了技术性熊市。持续两年信贷宽松下的美元盛宴已经结束,受盛宴结束冲击的不仅仅是美国自身、还包括全世界。美元是美国的货币,但它也是世界的货币…是世界贸易和投资的计价货币、结算货币和支付货币,所以美联储的议息不仅影响着美国、更影响全世界。在美元新一轮的加息周期中,很多国家、尤其是发展小国/穷国/弱国正在遭受暴击。2今年3月以来,印度洋岛国、有着2000多万人口的南亚国家斯里兰卡在通胀高企/能源燃料危机/长时间停电下,出现一波又一波的抗议浪潮、并引发社会动荡和政局动荡。危机发生之后,该国20多名内阁部长集体辞职,总理也辞职、导致政府下台。斯里兰卡危机的导火索、虽然是俄乌冲突下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价格的上涨,当然也有疫情的冲击(斯里兰卡依赖旅游业,而疫情影响了国际游客的到来),但美元的因素同样“功不可没”。2020年美联储应对疫情冲击不断的印钞放水,推高了包括石油、天然气在内的国际能源价格上涨,这就给包括斯里兰卡在内地能源净进口国造成了成本压力。而今年以来美联储为应对通胀又不断暗示加息信号,造成很多发展中国家的汇率快速贬值。油价上涨加上本币贬值带来的生活物资价格的上涨,斯里兰卡成了美联储加息风暴下第一个暴雷的国家。其实不仅斯里兰卡,众多高外债、低外储的发展中国家都正游走在崩溃的边缘。5月19日,斯里兰卡宣布一笔到期7800万美元的债务无法偿还、造成实质性违约,这是该国自1948年独立以来第一次出现主权债务违约。今年2月,南亚国家巴基斯坦为了偿还国际债务,不得不以丧失部分国家经济主权而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申请了一笔10.5亿美元的贷款。在经济压力冲击下,巴基斯坦也出现了政权更迭。尼泊尔央行发言人表示,如果经济状况不能好转、该国的外汇储备将在7个月内耗尽,同时将面临债务违约;全球最大的小麦进口国埃及,因外汇储备近乎枯竭、不得不也向IMF寻求贷款援助。东南亚国家、只有750万人口的老挝,因债务逐渐到期而外汇缩减、也正面临债务违约的风险。近年来,新兴市场经济体债务水平大幅上升,未偿债务总额从2015年的65万亿美元跃升至2021年底的100万亿美元,而这些债务现在都面临着到期偿还。据IMF数据显示,近60%的低收入国家已陷入债务危机或处于债务高风险状态,而中等收入发展中国家的偿债负担目前处在30年来的最高水平。根据IMF和世界银行等机构的数据,通过债务额、外汇储备、通胀指标、生产力成本、产业结构等指标,以下国家或面临债务违约风险:阿根廷、土耳其、黎巴嫩、尼泊尔、缅甸、
2022年6月18日
其他

准备!迎接下一轮经济刺激

▣作者:和卿▣来源:米筐投资(ID:mikuangtouzi)2022年已过去一半,在央妈配合财政刺激需求的背景下艰难前行,经济增长5.5的目标压力全压在了后半年。PMI拐头向上,供给端的刺激略显成效,疲弱的需求端(消费)却迟迟不见好转。很有理由相信,后半年的下一轮刺激任务就是围绕居民的需求端展开。跟进还是躺平,完全取决于中国经济能否平稳运行,大家都能获得不错的收入!1中国的经济困局完全不是因为疫情,而是需求端出了问题。疫情只是让原本低迷的需求进一步萎缩的突发事件而已,随着疫情的放缓甚至结束,需求会适当放大,但却远远回不到2008年前的光辉。这是经济发展到某一阶段遭遇瓶颈的正常现象,常态化刺激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加快了瓶颈期的到来。其根本原因就是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或者说高企的债务遏制了新需求的增长。存量博一下,要想让经济还能运转,要么供给端的企业少赚点,让居民享受到低价商品的福利;要么让居民超前消费,进一步扩大债务水平。然而,这两种情况都很难实现。随着竞争的加剧,传统的商品和服务利润率走低,此刻若是让企业冒着巨大的资金成本风险,他是断然不会多生产商品,压低自己的利润率。后者已经被房贷捆绑,加之超前消费的商品又没有新的东西,再背是背不动也不愿背的。所以,今年保持经济增长的重担依然落在了财政刺激上,即政府替代居民成为投资和消费的主力。直白点说就是,政府代表所有人既充当企业生产的角色又充当居民消费的角色,让原先由企业和居民决定经济运转的两大齿轮——先动起来。不干活坐吃山空;干活,收益虽低,好歹还有,更关键的目标是“社会维稳”。央行在整个活动的角色是辅助角色,重在通过金融端疏导,通过金融等手段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低居民的消费成本。受限于内部与外部糟糕环境的掣肘,加之企业居民端对经济前景的预期不够乐观,根本不愿意接水,所以前半年根本没有施展开。后半年,GDP5.5%的目标下,中国经济的主题依然是“刺激”!2方式还是老方式,主题还是原来的主题。5月23日国常会的33项举措就是两头刺激的高度浓缩,是2020年抗疫稳经济政策的进一步细化。践行这33项举措,并适时加大刺激力度——5月末的经济动员大会也提了,银行抓紧放贷,财政赶紧把减税退费等落实到位。后半年财政的刺激力度在3.5万亿到6万亿之间,方式和力度见下表:其中,专项债、特别国债发行会对市场流动性产生冲击。鉴于财政部要求今年新增专项债须于6月底前“基本发完”,而前五个月仅仅发行了56%,所以6月1.25万亿专项债很有可能在央行降准(降息可能性不太大)的护航下完成。随后,三季度后半场与四季度前半场应该会是一个政策实施后的观察期,良好则刺激放缓,不好则适当地加量降价(通过结构性工具放水、降息)——提前支用明年的专享债则是最大的后手。3社融—M2显示,当前的刺激结果是市场的水并不少,而愿意贷款的除了靠发债来推动的政府部门,企业、居民端则继续下行。关键还是需求端,即消费端还是很疲弱。从这个角度看,后续货币上的刺激极有可能通过降价,即降息来刺激——大头估计仍然在房地产。可是,让人忧虑的是这种“刺激”需求端的方式还能走多远?一个每月赚5000块,其中3500块都要花费在债务上,1500块能产生多大需求?让企业生产出新的商品,大家都没有体验过就能自动产生需求的供给侧改革有用吗?有用。但是,除了GDP增加,居民端债务增加外,后续还会出现需求端萎缩经济不动的问题。如果能通过工资增加在一段时间化解掉那3500块的债务,请相信中国老百姓能在新的商品上给你白云和蓝天。“有专家说,我们国家的居民杠杆率只有68%,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102%,我们还有刺激的空间。”想没想过,一旦这32%用完,债务持平收入,什么新产品什么刺激和改革都将很难撼动“被锁死的需求”。需求死,经济死!还不如趁着新一轮科技革命没有到来之前,银行降降价、全民忍忍疼去去杠杆、冷静冷静为后续更好的奔跑。别以为我在说着玩呢,全球低迷经济加高负债的背景下,“躺平”对抗“宏大叙事”在逐渐撼动着普通人的信仰和认知。什么是宏大叙事?国家经济好了个人才能好,就是宏大叙事,大而美好的愿景就是宏大叙事。一旦个人的实际情况在宏大叙事背景下遭遇挫折,这种信仰就会缺失。比如,美国梦。当大家奔着这个目标漂洋过海去劳动去创造的时候,人人有蛋糕吃,一切美好;可是,一旦集体的蛋糕很大,而个人却很难分到,这种狗屁美国梦就会坍塌、甚至消失——什么狗屁自由民主都抵不过今晚的一块儿面包。我们当前的经济问题也正在破坏那些美好而宏达的叙事,比如中国梦等。避免陷入日本、韩国的经济和社会形态才是当前最重要的任务。中国梦,必须保住。4胡言乱语了。说那么多,我只想表达以下三点想法:1、下半年财政依然会托底继续通过刺激消费端来维稳经济;货币会辅助强化刺激,最大的可能性是通过(房地产)降息来达到刺激居民端需求的目的;2、刺激不是好的发展方式,至少不应该常态化,大家都勒紧裤腰、去去居民杠杆,经济在未来或许会跑的更远;3、宏大叙事的势微,反应问题已经积累了很多。【米筐投资】视频号开通啦!知识、宏观分析、政策解读,干货不断!在这里读懂经济!更有精彩直播等着你!▼点击关注视频号:米筐投资▼本文系【米筐投资】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公众号对话框回复“转载”查看须知商务合作:15638843884(电话同微信)
2022年6月18日
其他

全球债市危机!连日本也扛不住了

▣作者:和卿▣来源:米筐投资(ID:mikuangtouzi)全球高通胀的危机开始逐渐向金融市场传导。意大利国债收益率突破4%,欧洲央行为此召开紧急会议商讨欧债暴跌的救市问题。就连一直量化宽松的日本都没有稳定住国债的价格。一句话总结就是,全球债市失控正在引发金融风险——这也在暗示,经济增长失速正在让“无限量放水”计划破产。1所谓的国债就是政府借你钱,然后承诺你每年给你多少利息。价格暴跌,收益率大涨,意味着市场要求更高的收益率才肯借给你钱。要知道,国债作为资本市场定价的锚,如果波动太大,也会对其他资产价格产生扰动,比如存款利息、股票、外汇等——谁受得了今天借给你利息1%,明天你给别人2%。(注:盘面的收益率并不代表真实的借贷利息,权当做眼下政府借钱,市场要求政府需要额外多付多少利息)现实却实实在在的发生了。就在昨天(6月15日),日本国债盘中收益率一度突破0.25%,以国债为底层资产的国债期货盘中出现熔断,完全打破了日本负0.2%到正0.2%的收益率曲线控制。换句话说,日本国债的付息成本超出了日本政府所能忍受的空间,国债在失控!图:日本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与之相隔遥远的欧元区,意大利国债收益率却在欧元区还没有加息的情况下直接飙到了4%。要知道同一个圈子里的德国国债收益率却只有1.65%。图:德国与意大利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差异这就意味着,欧元区内部,不同国家政府的借钱成本出现了差异。意大利政府的借钱成本要远远高于德国,这还不包括欧元起其他国家的借钱成本差异。就好比在中国,上海跟深圳政府的借钱成本差距非常大,同级别的其他省市借钱成本也有很大差异。那么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该怎么办?难办,极其难办。更难办的是,中国中央政府可以通过财政税收等向困难的省市转移支付,大家毕竟是一家子,好商量。可是如果欧元区把资源都靠向意大利,别的国家怎么会愿意!毕竟,欧元区是朋友俱乐部,不是真正的一家人。之前希腊债务危机救也就救了,毕竟盘子小,可是意大利这个盘子.....所以,我在《这一波!穷人除出了“硬挺”,别无选择》一文提到,当下全球经济滞胀,最容易爆发危机的就是欧元区。2现在欧元区的危机在于债市危机的产生会不会在后续救助上产生不平等,从而引发内部矛盾,分道扬镳;日本的危机在于债市危机已经让市场对日本持续的撒钱动作产生怀疑,日元作为安全性货币的地位开始动摇。借贷的经济世界里只有一条真理:谁的信用好,谁的借钱成本就低。意大利与日本的国债价格暴跌,很难用加息和资本外流来说明,其根本原因还是经济前景的惨淡引发信用危机。看吧,后续还会有幺蛾子。欧央行一旦单方面大量购买意大利国债来稳定意大利经济,势必会引起他国的不满。凭什么经济都不景气,帮他不帮我?这一定会掣肘欧央行后续的货币政策,特别是通胀持续走高,不快速地加息大家一块儿煎熬死,过快的加息内部脆弱如意大利的国家会由于政府的借钱成本迅速抬高而死的更快。与意大利稍有不同。日本国债则以日元计价,大不了我再多放点水,央行自身直接购买政府债务,烂债背一身。理论上只要日本经济能实现增长,是完全可以这么操作的。但是,一旦你家里只有二亩地,一年就产那么多粮食,钱撒的过多就会引起货币的大幅贬值。盲目撒钱甚至会造成一盒火柴一捆钱的局面出现,那时候已经不是金融危机的问题,而是国家整个信用坍塌的问题。这不,日本央行面对债市崩盘的局面直接宣布将于6月16、17日继续无限量购买日本国债期货的交割券。钱从哪里来?无限量狂印呗!要知道,日本央行在6月份的购债规模大约10万亿日元,相当于美联储每月购债3000亿美元实行量化宽松。真应了德意志银行对日本经济的一篇研究报告,题目叫做《印钞机正在超速运转》,里面有一句话直指要害:日本央行如此大规模印钞,令日元和日本金融市场正在失去任何基于基本面的估值锚点。3不得不说,俄乌战争的余波真是强。供应链的冲击让通胀这把刀直接架在了各国央行的脖子上,加息有可能活,不加息让你后续要死不活。通胀引发的危机,谁之过?超前透支人民创造力的“无限量化宽松”!借用亨利·沃利克话说就是:真正有效的政策是利率而不是货币供给,无论货币供给如何改变,对经济的影响几乎没有,而现在利率极端的下降(无论是在国际上还是在国内)创造了一种一旦我们走出困境就会支持通货膨胀的预期。换句话说就是,印钞的速度超过了印钞的锚——经济增长,人很自然地会产生通货膨胀的预期。现如今,通胀高企下的加息大戏还没有结束。据最新数据现实,美国5月通胀再创新高,打破了“通胀见顶”的预期,利率已经提前反应,美联储很有可能一次大幅加息75个基点,或者连续多次的加息50个基点。比赛收水的戏码还会继续重演;债市与股市的崩塌还会在更多国家蔓延,并持续很长一段时间。4长期的低利率让债务人受益,储户受损,培养了人们在长期通货膨胀中学会了先消费,后还贷的新生活方式,而这种不断借钱消费的生活方式也在危机中进一步推高总需求,过多的需求在经济减速下追逐有限的商品,通胀失控一点点蚕食人民对国家信用货币的信任......国债的大跌就是信用危机的信号。长期的0利率甚至负利率时代很可能在疯狂加息的步伐中消失很长一段时间。“珍惜人民的创造力”,保持央行的独立性不滥发货币,才是我们应该从这次全球债市崩塌中应该学的经验。所幸,我们还没有走到资本主义0利率的困境;所幸,我们的子弹还很充裕。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们可以滥用!!!【米筐投资】视频号开通啦!知识、宏观分析、政策解读,干货不断!在这里读懂经济!更有精彩直播等着你!▼点击关注视频号:米筐投资▼本文系【米筐投资】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公众号对话框回复“转载”查看须知商务合作:15638843884(电话同微信)
2022年6月16日
其他

重磅数据!意料不到的情况发生了

▣作者:老船长▣来源:米筐投资(ID:mikuangtouzi)2021年5月,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公布,对中国整体的人口状况做了摸底。但那时的公报,公布的只是粗略数据。6月9日,七普年鉴正式发布,长表数据更为详实,涉及到人口的年龄、出生、死亡、婚姻、受教育程度,甚至住房情况。船长仔细翻阅、对比了各项数据,有几个令人意想不到的现象还是发生了。1最近的唐山烧烤店打人事件,不仅让唐山这座北方重工业之城频频冲上热搜,关于男性的社会性权力、优势,关于女性是否处于弱势地位、又该如何保护自己,也颇多争论。毕竟,当恶性伤人事件发生,每个人都会代入自己,寻求解决办法,避免遭到伤害。父权社会、女性独立这些社会议题,都不在本文的讨论之列。我们就从最基础的男女性别人口数量,以及数量的差异,看看中国的性别失衡状态。性别比,一般指的是男性数量与女性数量之比(设定女性为100),从而得出一个社会是否性别失衡。按照联合国标准,男女性别比在103-107之间,是一个正常值。七普数据中,中国整体性别比为105,确实处于正常区间内。但各个年龄段的比值,却大相径庭。尤其是29岁之前的人口,性别比都超过了110,也就是说当下的中国,95后的年轻群体依旧是男性多于女性。而这就决定了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的性别比会继续失衡。处于劳动力黄金年龄的30-60岁区间,整体的性别比都是正常表现。而在老年群体中,女性数量反而一步步反超男性数量,性别比随着年龄增长呈负相关状态。甚至在年龄最大的95岁以上群体,女性数量是男性的2倍左右。这和男女的平均寿命密切相关。2020年,中国人口人均寿命74.83岁。男性平均寿命74.7岁,女性平均寿命80.5岁,比男性多出6岁。男性的死亡率高于女性,成为变量因素。国际研究表明,15-40岁的男性,死亡率是女性的两到三倍。到了老年阶段,由于男性吸烟、喝酒等不良生活习惯较为普遍,60岁以上男性的死亡率也远高于女性。这就解释了,男女平均寿命的差异,以及性别比随着年龄增长的密切变化。具体到各个省份,男女性别比超过107警戒线的有4个:广东、海南、西藏、浙江。尤其是人口第一大省广东,男女人口差额高达773万,性别比113同样高居第一。广东的性别比失衡,与其产业结构密切相关。广东是制造业大省,东莞、深圳、佛山又是制造业大市,对男性劳动力的需求量高于女性。比如东莞的性别比高达130,深圳122、佛山119、中山117、惠州116、珠海114、广州111,都远超107的国际标准。但2020年广东户籍人口性别比只有104,处在正常区间,说明外来人口的持续流入,大大影响了广东的人口结构。此外,还有19个省份性别比处于103-107的正常区间,6个省份处在100-102区间,只有辽宁、吉林两个省份的性别比,低于100。中国男多女少的局面,不能说直接决定了社会地位,但数量上的差异,对性别失衡带来的权力失衡、力量失衡,多少还是有些影响。不过,局面开始有所转变。2021年,中国男性人口下降了46万人,而女性人口则增加了94万人。这是近40年来首次出现男性人口减少。不远的将来,性别失衡状态或许能得到缓解。2完整版的七普数据,还透露了更多的细节。比如各个年龄段的人口增长,颇多意外。2020年,按年龄段划分人口最多的是:30-34岁,1.24亿;50-54岁,1.21亿;45-49岁,1.14亿;55-59岁,1.01亿;35-39岁,0.99亿;40-44岁,0.93亿。这几个年龄段,涵盖了30-59岁的区间,恰好分别对应了1963年到1992年的两波生育高峰。但与六普相比,十年间的人口变化更是凸显了中国目前的人口压力。十年间,中国总人口增长了7696万。其中:0岁幼儿,数量减少179万;1-14岁,数量增加3386万;15-19岁,数量减少2720万;20-24岁,数量减少5247万,是人口减少最多的年龄段;25-29岁,数量减少916万;35-39岁,数量减少1901万;40-44岁,数量减少3179万。也就是说,除了14岁以下青少年,中国的劳动力主力年龄段人口,都比十年前减少了。与此同时,老龄化人口增长势头不减。60-64岁,数量增加1471万;65-69岁,数量增加3289万;70-74岁,数量增加1661万;75-79岁,数量增加738万。最令人意外的是,80岁以上的老人数量,增长最快。80-84岁人口数量,2020年是十年前的1.5倍;85-89岁人口数量,2020年是十年前的1.9倍;90-94岁人口数量,2020年是十年前的2.3倍;95-99岁人口数量,2020年是十年前的2.2倍。而100岁以上的老人,2020年接近12万,是2010年的3.3倍。往好了说,是中国整体的人均寿命在延长;往不好了说,中国的老龄化压力在加速增长。如何应对,关系巨大。3年轻人晚婚的状况,也得到了更多数据佐证。2020年,中国人平均的初婚年龄已经涨到了28岁,接近29岁,也是历史最高点。而男性平均初婚年龄,已经接近30岁。女性平均初婚年龄也接近28岁。图片来源:知乎博主@古都闲云在25岁时,1965年生人初婚率超过80%,1975年生人初婚率超过70%,1985年生人初婚率超过60%,1990年生人初婚率下降到了56%。而1995年生人,初婚率直接掉到了36%。越是年轻人,初婚的年龄越来越晚。晚婚甚至不结婚,已经是不得不承认的现状。而这又进一步影响了生育率。2020年,中国综合生育率1.3,即每个育龄妇女生育1.3个孩子。而国际上的通行标准,总和生育率1.5左右就是“高度敏感警戒线”,一旦降至1.5以下,就有跌入“低生育率陷阱”的可能。1.3本就不高,但依旧有北京、天津、山西、江苏、浙江等15个省市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上海的生育率,甚至掉到了0.7。安徽、福建、江西等16个省市的综合生育率高于1.3,最高的贵州达到了2.1。而25-29岁育龄妇女,已经成为生育的主力。如若初婚年龄一再推迟,生育主力年龄段也必将推后。中国的人口增长形势,不容乐观。【米筐投资】视频号开通啦!知识、宏观分析、政策解读,干货不断!在这里读懂经济!更有精彩直播等着你!▼点击关注视频号:米筐投资▼本文系【米筐投资】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公众号对话框回复“转载”查看须知商务合作:15638843884(电话同微信)
2022年6月15日
其他

超8%!欧美物价涨疯了,接下来轮到中国?

▣作者:米筐老A▣来源:米筐投资(ID:mikuangtouzi)相比欧美超8%的通胀率,中国的CPI涨幅却保持在2%左右,这是如何实现的?海外通胀会输入我国么?16月10日的上午和夜晚,中美两国公布了5月的通胀数据。中国的CPI涨幅为2.1%、数据与上月持平,但环比则由上月的上涨0.4%下降为0.2%,可理解为涨幅进一步下降。美国的CPI涨幅却高达8.6%,上月的涨幅是8.3%,本以为3月涨幅的8.5%是顶点、没曾想又再创新高…这个数据也创造了1981年12月至今四十年以来的新高。美国通胀创四十年以来的新高创新高的不仅是美国,包括欧美在内的全球大多数国家都在遭受通胀的煎熬。欧元区国家的最新CPI涨幅是8.1%,已连续六月超5%;英国的最新数据是9%、已连续六月超5%;印度、巴西、加拿大、俄罗斯、墨西哥、土耳其等世界主要经济的通胀都超7%…据世界经合组织6月8日发布的报告,预测今年该组织38个成员国整体通胀率相比去年将翻倍、达8.5%。以2020年初为起点,中国和欧美的通胀出现了分化…中国的通胀率一直在2%左右徘徊,而欧美等国家的通胀则一路狂奔、没有最高只有更高。2%的通胀一向被认为是最有利于经济的良性通胀,而超过5%则会被认为是不利经济和社会稳定的恶性通胀。近两年,为什么中国物价如此平稳、而欧美等国通胀却愈演愈烈呢?俄欧关系紧张及俄乌军事冲突是最重要的原因。欧美对俄罗斯制裁,致使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小麦等粮食、钾肥/磷肥等化肥以及镍等稀有金属无法出口,而俄罗斯却是这些资源的重要出口国、且能源价格作为基础物资又会引发整体物价上涨,就这样欧美物价汹涌不止。为什么俄乌冲突冲击欧美在内的世界各国,而中国却能独善其身呢?除了中国没有直接参与俄冲突、并与世界各国保持正常经贸往来外,中国独特的生产体系和货币/财政政策同样功不可没。有人担心全球通胀会输入中国、或许多虑了,因为中国跟国外有太多的不同。
2022年6月14日
其他

美国真敢黑了中国的外汇储备吗?丢掉幻想!

▣作者:老范▣来源:米筐投资(ID:mikuangtouzi)1俄乌冲突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俄开启了史上最严的经济制裁,尤其是美国直接冻结了俄罗斯3000亿的外汇储备,为全球其他国家敲响了警钟。毕竟谁又能保证同样的事情不会发生在自己国家身上呢?老美不是第一次做这种流氓行为,之前将阿富汗央行的90亿美元直接没收。当然,曾经还黑了委内瑞拉、伊朗、古巴、伊拉克等国家的资产。有些专家说,美国不敢对中国这样做,这些制裁其实也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事,成本太大了。理论上,作为当前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有着极其庞大的经济总量,考虑到中国在当前国际经济体系中的地位,以及与许多国家建立起的极其深度、紧密的经贸关系,对中国实施大规模的经济制裁的成本与制裁俄罗斯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俄罗斯在冷战结束后仍然长期遭受美国封锁,现在仍然没有深度融入当今的全球生产体系,美国对俄罗斯实施经济制裁的成本相对比较低,并且阻力较小。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几十年,在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已经与全球经济,特别是西方经济体系深度融合、高度接轨,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一大贸易国。如果美国真的像搞俄罗斯一样搞中国,代价极其高昂,最终也可能把美国经济拖向深渊。所以,冻结中国外汇储备以及类似的“经济全面战争手段”,应该是“真正意义上的相互摧残”。但这就代表未来某个时点美国真不会对我们做这种事情吗?不要心存任何幻想,我们必须时刻准备着!2上面基本是基于经济成本层面去分析,但我们知道在特殊时期,经济是要为政治服务的。如果两国真走到了“真刀真枪”的地步,战时情况下,很多和平时期的规则都可能被打破,冻结外汇储备还是个事吗?中国人在海外资产的安全都会面临威胁。指望通过贸易、经济联系来确保国家安全,到时候我们会发现是多么可笑!而且一些消息表明:美国白宫正在就冻结中国外汇储备进行实践性质的系统性研究。美国智库“大西洋理事会”刊文“战争模拟西方冻结中国外汇储备”称:西方可以没收的中国外汇储备与直接投资总额为3.4万亿美元,但与此同时,中国可以没收在国内的西方国家直接投资、证券资产、债券资产总计约5.8万亿美元。“大西洋理事会”成立于1961年,它在美国地位可不一般,比如,美国前国务卿、被成为中国问题专家的基辛格就在这工作过。该智库参与了美国几乎所有的对外颜色革命、舆论输出活动,比如,2014年乌克兰政变,基本被认为是美国白宫的一个发声筒。虽然像搞俄罗斯一样冻结中国外汇储备的代价很高,但我们要清醒的看到,美国一直在试图一点点降低这种成本,也在通过一些事件模拟操作。新冠疫情后,美国就曾“奇思妙想”的扬言要以“新冠病毒赔偿”的名义起诉中国,想要冻结甚至没收中国上万亿美元的美国国债,想合法赖掉中国手中的巨额美债。2018年起美国就不断扩大贸易战,技术战,包括对中国所谓的“有中国军队背景”的高科技公司无理“问责”打压,借口无非都是美国国家安全。比如,在稀土等一些重要战略资源上,美国也已经开始了与中国的脱钩。2021年美国国会就通过法案,要求本国军工业迅速建立起一套战略稀土储备体系,在2025年之前完全中断在军工业的稀土供应层面与中国的往来,在2027年建立起完全本土化的稀土战略工业体系。还有近期拜登搞的“印太经济框架”,就是鼓吹在供应链上孤立中国,削弱中国在亚太地区的经济影响力。我们不能天真的以为,纯粹经济联系,搞个服装之类的贸易,就会阻碍老美和我们实质脱钩,甚至阻碍新冷战吧。3其实中国改革开放后几十年可以一门心思求发展,一定程度上也是当时的中国对美国和西方构不成任何威胁。而且,它们从我国快速发展中也攫取了丰厚的利润。值得骄傲的是,我们的确强大了,强大到它们视我们为威胁和假想敌。不好的一面,也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你好我好”的和平发展局面,很长一段时间也很难出现了。看看当前的中美关系,不管是特朗普还是拜登,对华政策有什么变化吗?2021年拜登上台之后,双方的高层外交活动也不少,有一点成效吗?完全没有,可能更甚!见面会谈或者两国领导人电话里还客客气气,掉头立马就开着军舰去我们台湾海峡耀武扬威,炫耀一圈。虽然双方暂时仍然身处一个秩序下且双方往来密切,但不要心存任何幻想,对抗、脱钩、冷战不过是被蒙上了一层一捅就破的面纱罢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俄罗斯3000亿美元外汇储备被西方冻结的教训告诉我们,在这个东西方意识形态对立日益严重的时代,中国必须提高戒备心、警惕性和危机意识,各方面做好随时“应战”的充分准备。在坚持开放和推进多方合作交流的同时,不断强化、发展自身综合实力,只有这样才能让美欧更加忌惮,从而在国际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美国政府这些年,隔三差五就强盗般没收他国资产,动不动就说某个国家不准用美元进行结算,直接把美元当作金融武器,潜移默化下必然损害美国的国际金融信誉。量变到质变或许只是时间问题。去美元化是当下世界很多国家无奈,也是必然的共同选择。中国还有规模庞大到3.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其中有1万多亿美国国债,一旦发生冲突其安全性将受到了严重威胁。我们也看到有些人开始鼓吹“中国崩溃论”了。事实上,从新中国到现在至少有五次大的所谓“中国崩溃论”言论,但中国的大船还在继续航行。最后,借用中国外交部汪文斌的发言结尾: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米筐投资】视频号开通啦!知识、宏观分析、政策解读,干货不断!在这里读懂经济!更有精彩直播等着你!▼点击关注视频号:米筐投资▼本文系【米筐投资】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公众号对话框回复“转载”查看须知商务合作:15638843884(电话同微信)
2022年6月13日
其他

这一波!穷人除了“硬挺”,别无选择

▣作者:和卿▣来源:米筐投资(ID:mikuangtouzi)说的就是滞胀的影响。它是经济活动涅槃重生的一种方式。16月7日,世界银行《全球经济展望》176页的报告提到,全球经济正在进入一个长期增长乏力和通胀上升的时期。即——滞胀,表现在个人就是收入很低,买东西却很贵。这个在经济学上不可能发生却曾经发生过的现象,一直是经济学上的谜,其复杂程度和破坏性无比巨大。为啥会出现滞胀?浓缩哈耶克的话说就是:人”zuo”的结果!作原本是好意的,但却是通向地狱的道路。我们都知道滞胀是经济停滞(增速放缓)、物价上涨。经济停滞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生产过剩,没有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商品既然过剩,又怎么会发生涨价?这很不科学。所以,滞胀发生的时候,一定发生在经济低迷的时候,同时还伴随以下两种现象:1、外部冲击,导致生产资料涨价,形成输入型通胀;2、内部长时间超发货币,导致市面上的钱很多。现在欧美,及前期超发货币多的国家就处在这样的困境:一方面前期过多的印钱用在消费端,另一方面战争危机下的石油、粮食等大涨价——像极了20世纪70年代美国发生滞胀前的情形:减税与约翰逊的“伟大社会”撒钱计划、越南战争、粮食与石油危机(伊朗革命引发)。经济低迷的情况下,政府背债下的消费主义狂欢与外部涨价带来的输入型通胀形成一个不可调和的矛盾!经济越不行,失业率越高,凯恩斯模式下的撒水救经济行动就越猛——“好意”,而结果却是通胀增速远远快于经济增速——恶果:一寸的蛋糕,100个人争着抢。当前全球通胀情况一旦人们形成大通胀的预期,通货膨胀率大于名义利率,不断消费甚至不惜借贷消费成为抵御通胀的“良方”,就会加剧货币的流通速度,导致更严重的通货膨胀。别忘了,长期低利率与税收优惠的环境下,企业的实际借贷成本非常低,僵尸企业的革新动力又非常弱,商品的供给远远跟不上高通胀下的“过剩消费”——需要一份,我买两份。前期经济增长的过程中蛋糕分配不平衡,居民消费端没法持续下去;每一轮放水刺激的过程又是一轮不平等接水的过程,放水越用在消费端,通胀就越高,经济增长却因为没有新的增长点,增速远远低于通胀的速度。这就是滞胀。2其实它已经于2021年发生了。虽然这次的危机程度局部不大,但是架不住发生滞涨的国家多。因为世界经济的联系变得太紧密,步调太一致了。当前的全球经济具备上述发生滞涨的三个条件。首先,经济低迷咱就不用说了,疫情与俄乌冲突下,IMF与标普等多次下调经济增速。可以说,在当前全球经济缺乏新增长点的情况下,今年年底全球的经济增速还会进一步下调。世界各国经济增速情况全世界都在等待新的增长点出现:目前,中国靠老基建作为底仓,新基建等作为机动仓来维稳经济,先不让经济滑的太快,等待绿色革命与科技革命能够带来一波新的增长;欧美则因为高通胀暂时陷在保经济与抗通胀的泥潭中;其他经济体弱的国家则是一面抗通胀,一面防止资本外流,被动式的跟随美国加息。其次,俄乌冲突都已经持续了三个多月还没见缓和,地方保护主义又在加剧,生产资料价格一时半会儿根本看不到回落的希望。此刻,全靠各个国家的收水动作了。如果欧美依然犯以前美国犯的错误,为了保经济而与通胀暂时妥协,那么一轮更大范围的滞胀就不可避免。此刻,美国可能是之前吃过亏,这次抗通胀的决心表现很坚决,之前放的水这次说收收的很快——一次50bp的加息,外加提前缩表。欧盟则显得很犹豫,收水计划还停留在口头讨论中。要说危机,欧盟是近年最大的雷。3城门失火,池子里鱼儿就一定会受伤。欧美等收水计划下的低迷经济,必然通过高利率与需求减弱来影响中国。美国单方面提高利率已经通过资本外流对中国的外汇和金融市场产生冲击,这部分压力会不会继续传导完全取决于美国会会嫌通胀降的太慢,进一步加大收水速度与力度。毕竟,一旦收水,账面上美国的资本收益率要比中国高很多。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中国货币政策的宽松空间。需求减弱则会表现在外贸出口减少。收水的底层逻辑就是扼杀“过剩的需求”:大家都别借钱消费了。对中国来说相当于缺少了许多欧美客户。这会进一步拖累中国经济增长。这也是为啥国家倡导内循环的重要一环。可是,内循环实现的最重要一环——国内消费端,却迟迟抬不起头。可以很肯定的说,发消费券、降低房贷利率等当前已经施行的刺激消费端复苏的措施只是开始,后续还会有更大范围的消费刺激计划——外部客户越少,对内的需求刺激就越多越强。但是,这个度一定要掌控好,不能让通胀失去掌控。否则中国早先的通缩局面变成滞胀,治理起来牺牲就大多了。4我到现在也没有完全弄明白滞胀为什么会发生,仅仅是根据20世纪70年代美国滞胀的那段前后历史得出的认识:自打人类出现有了交易活动,就从来没有遇到过滞胀。滞胀却偏偏发生在美国严格奉行政府背债来刺激经济的凯恩斯模式后才发生,不得不说非常蹊跷,有没有因果关系不敢说,但至少有很强的的正相关关系。放水救济、价格管控、寻租等等操作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经济自身的免疫力。就好像一个感冒的运动员,不让他休息休息,直接嗑药继续奔跑。运动员就很容易被一根小木棍绊倒,感冒+摔伤进一步加重病情。有时候我就在想,滞胀就是经济的一项(普通人)清除计划,涅槃之后等来重生。因为,滞胀的局面下,普通人除了“硬挺”别无选择——富人则可以通过购买黄金、艺术品、房地产、债券等度过危机并防止财富缩水。【米筐投资】视频号开通啦!知识、宏观分析、政策解读,干货不断!在这里读懂经济!更有精彩直播等着你!▼点击关注视频号:米筐投资▼本文系【米筐投资】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公众号对话框回复“转载”查看须知商务合作:15638843884(电话同微信)
2022年6月11日
其他

马斯克说“感觉经济超级糟糕”,他已经胜利大逃亡

▣作者:钟灏▣来源:米筐投资(ID:mikuangtouzi)1前几天,马斯克的一封邮件引发广泛热议。这是一封发给特斯拉内部高管的邮件,他在邮件中表示:特斯拉“需要裁员10%”;因为他对经济有“超级糟糕的感觉
2022年6月9日
其他

加拿大:卷死那帮墨西哥毒枭!

▣作者:庄主▣来源:米筐投资(ID:mikuangtouzi)1“这篇文章的开头到底怎么写?第一句话说什么?怎么才能在一百字以内,含蓄又明确地表达我现在的思绪呢?”这个问题生生困扰了一个小时,真不知道该怎说……所以,最终千思万绪汇成一了句话:卧槽!加拿大真尼玛神奇!这“加麻大”真的敢为天下先!在2018年成功摘取“世界第一吸毒国”桂冠,成为全球第一个允许公民合法吸食大麻的国家以后,如今竟然又准备再一次登顶世界第一了。海洛因、可卡因、芬太尼、甲基苯丙胺、摇头丸、阿片类药物这些在全世界都臭名昭著的烈性毒品,即将在明年1月31日起,在加拿大完成合法化。届时,18岁以上人群将被允许每天携带并合法吸食2.5克以内的烈性毒品。只要一天不超过2.5克,吸毒、藏毒将不会被视为犯罪,警方也不会没收毒品,不会对吸毒藏毒人员进行惩罚。按照他们那边议员的说法,处于对人权的保护,这项规定生效以后,如果警察发现有人吸食并藏匿烈性毒品,应该对其吸毒、藏毒行为予以帮助和保护,以免瘾君子们受到不必要的伤害。2………………对……你没看错,第二段开篇就是一排省略号,因为写到这里,我又不知道该怎么表达我此时的心情了!反正按照他们的说法,加拿大禁毒反正已经禁不了了,仅大麻合法化这两年,因吸毒致死的人已经超过3700多。而这次烈性毒品合法化进程,主要是为了消除人们对吸毒和藏毒的羞耻感,鼓励人们在吸毒的时候寻求政府的帮助,以减小对公民健康的危害。这……因为软性毒品吸食率太高,致死人数也太多,为了缓解这种情况,所以就给大家来点劲儿更大的?这……很民主!很人权!毕竟瘾君子的选票也是选票,黑人的命也是命不是?对于西式民主的尿性,我是真的不知道说点什么好,难怪当年的“美联储之王”格林斯潘会在前些时间的公开发言当中说:美国以至西方,已经没有所谓的战略家了,剩下的都是一群只顾眼前利益的苟且政客。当然,格林斯潘也因为这番言论,也被“苟且政客”们评价为“过气的老东西!”。我不想对“选票即正义,万事皆共存”的西式民主,以及“为了民众的健康,所以鼓励大家合理吸毒”这种白左逻辑发表再多的评论了。探索西方政客的良知底线,简直比在太阳上打洞还困难。3但是毛主席告诉我们,要有辩证性的看待问题,一个事情既然有坏的一面,自然也有好的一面!比如说,从经济角度上讲,加拿大毒品合法化以后,可能最崩溃的真不是加拿大的爱国者,而是墨西哥的毒枭。虽然说现在烈性毒品方面,只是吸毒合法,贩毒和制毒依然是非法的,但是这个口子一开,贩毒合法化也就只是个时间问题了。毕竟当年大麻合法化的时候,不也是说只有吸大麻合法么,结果一年不到,加拿大的国企贩毒公司不就成立了?而且有明确的数据显示,自从加拿大官方开立国企贩毒公司以来,加拿大的大麻价格就一路开始下跌。加拿大国有毒品公司,以一种“常平仓式”的销售保护价,每年硬顶着2700多万的损失,一路将黑市大麻价格砸到了每克5.5加元左右。国际贩毒集团不得不在疯狂提高产品质量的情况下,还要以薄利多销的方式抢占加拿大民间市场,变相的拉低了全球大麻价格,并限制了国际毒枭的收入水平。而这一次,海洛因等烈性毒品合法化以后,加拿大国企与墨西哥毒枭之间的价格大战,将上升到一个全面维度。导致的后果,必然是带来国际毒枭之间的大内卷。同时,因为加拿大的合法毒品市场价格过低,很可能造成全球范围内的毒品价格下降,反向的减小其他国家的禁毒难度。毕竟在别的地方又危险利润又低,还不如去加拿大薄利多销呢!就像小偷从来没想过,干掉自己的竟然不是警察,而是支付宝一样。墨西哥的毒枭们,可能也没想到,可能卷死他们的,竟然不是满世界的禁毒令,反而是梦想中的毒品自由化……从这一点看,加拿大人民确实是伟大而崇高的,牺牲我一个幸福千万家!实乃国际之灯塔,世界之福音……同时,从阴暗一点想,加拿大很可能因为烈性毒品合法化,从而打造出像澳门、拉斯维加斯这种全球赌城这样的“世界毒城”。瘾君子的圣地啊!把全世界最要命的毒枭和瘾君子都吸引到加拿大,以此来达成世界和谐的伟大举动,真的……真的,这种从不为己,专门利人的“加麻大”精神……我也不知道咋形容了,实在编不下去了……所以只能借用开篇那句话:卧槽!加拿大真尼玛神奇!但实话说,我打心眼里认为,他们那些政客宣扬的什么“降低毒品价格,让更多的人吸得起毒,可以保护市民的财产免受毒贩剥削,还能减少因此发生的恶性犯罪案件,合法吸毒可以让人民过的更加幸福。”这类的逻辑,根本就是鬼扯!在抛开民主、人权这富丽堂皇的外衣,当毒品开始合法泛滥的时候,所有人都必须面临一个很不“人权”,但是又很现实的问题。4问:今后谁来保护国家?选票?圣母?还是抢?!毒品对人身体的危害,不仅仅是社会经济、治安和个人自身的问题,而是会从根基上彻底腐烂一个民族的一切。自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以来,从亡族灭种的边缘重新爬起来的中国人,就与毒品进行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漫长战争。毒品到底能造成多大的危害,我想没有比中国人更有发言权的了。“东亚病夫”这四个字一半就是从毒品上来的。吸食毒品对于人身体的各个器官都会有严重的影响,比如心脏,肾脏,肝脏,胆囊以及膀胱和其他一些器官都是有重要的,严重的伤害和影响。长期吸食还会对精神产生严重的影响,萎靡、致幻以及各种危险的精神疾病。美国就有一位女子就在FACEBOOK上,向大家展示过自己吸毒一年前后的照片对比。一年之内,她就变成了这种模样,骨瘦如柴,浑身溃烂,几乎完全沦为一个废人。而目前,根据统计机构在JAMA
2022年6月8日
其他

黄奇帆:人民币要换锚,去美元化势在必行!

▣作者:老范▣来源:米筐投资(ID:mikuangtouzi)1今年2022清华五道口首席经济学家线上论坛,聚集了众多经济大咖,在论坛上可谓有人讲了人话,有人讲了鬼话,有人讲了屁话。复旦大学特聘教授,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讲了一些东西还挺有意思的,黄老是实战派,他的很多思想和观点还是比较中肯的,总能让人眼前一亮。比如,关于股票市场,他就直言:代表国家的机构都没有信心不敢投,靠散户做这个事情,情何以堪啊!今天,我们聊聊他关于人民币锚定物这段讲话。黄奇帆指出,目前,人民币发行在一定程度上仍是锚定美元的,从中国未来的国际地位和发展需要来说绝非长久之计;人民币应该锚定在自身GDP的含税量上,锚定在自己的国债信用上,只有如此才能拥有属于自己的铸币税。2我们知道,现实中的锚是用来固定船的,是为了让船不至于飘走。货币的锚,可以理解为它的内在价值,发行的参照基准,或者未来购买力,抑或是公众预期......早期的贝壳、金、银等货币,它们有内在价值,自身就是锚。纸币时代,是信用货币时代,货币本身没啥价值,基本是依靠国家信用或者说国家机器来发行的。有些人就认为现代货币没什么锚定物,但实质上我认为每种货币确该有所锚定。想用来交换或者各国之间贸易,必须让对方明确,你的货币,能够买到什么,能买多少,它的价值如何衡量,这个衡量基础的“物”,就可以称之为货币的锚定物。就像美元作为全球货币的定价之锚,也是有其历史发展阶段的。在金本位制度下(也就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锚定黄金,其他货币盯住美元。后来老美发现了一个更好的东西叫“铸币税”,不需要足额黄金就能随便印美元。美元宣布与黄金脱钩,开启石油美元时代,这个时候美元本质上就是以美国的国力和信用作为背书的。欧元这些年试图以“碳交易”为基准,为欧元找到锚,但迄今仍未成功。人民币的锚定物也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逐步变化的。94年汇率改革之后,我们开始有强制结售汇制度,人民币汇率开始盯住美元。从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一篮子货币,考虑到美元的权重和主导地位,常规理解还是以美元为主。外汇储备的积累必定会产生外汇占款,也就是以外储为背书发行人民币,因为国内企业和居民赚了美元需要换成人民币才能投资和消费,也就被动发行了很多的人民币。这样一个体制形成,一旦外储备增加,我们整个金融体系的基础货币供给就会增加。现在,人民币某种意义上或者很大程度依然是锚定美元的,当然我们可以不承认是完全锚定美元。但到今天为止我们必须承认,这样一个锚定美元的制度还是在客观上面产生着作用。3俄乌冲突后,美国对俄罗斯的制裁给全球都敲了警钟,美国不单冻结了俄罗斯外汇储备,连俄富豪的资产都连带没收,如果美国认为有需要,未来它也会对其他国家当然也包括中国做同样的事。西方对俄罗斯的一系列金融制裁表明,一国货币锚定美元,后面会出大问题的。如果美元信用不再对一国适用,那建立在美元信用上的本国货币,会遭遇很大的风险甚至是灭顶之灾。好在俄罗斯利用能源为卢布找到了新的锚定物,并通过“卢布结算令”,稳住了卢布汇率,避免了其财富被吞噬、金融系统崩溃的风险。我前面写过《普京背后的女人》,讲到这位俄罗斯女央行行长,我们也需要有自己的“纳比乌琳娜”。只有找到了合适的人民币锚定物,才能拥有自主定价权,避免财富被美元霸权收割,并在更大程度上应对西方可能对中国发起的制裁。4黄奇帆提议把人民币锚定本国GDP的含税量和国债信用上,也是有很大可行性的。中国是世界第一大贸易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全球第一大工业国,GDP代表中国的综合国力,锚定本国GDP,就能摆脱对它国货币和政府信用的依赖,打造自己独立的人民币定价体系,而老百姓也可以享受基于“人均GDP”的工资保障权,即货币依据GDP含税量来发行,通过内部经济循环分配到老百姓手中。在锚定GDP的基础上,我们还应该有自己的定价之锚,那就是国债收益率曲线。这样的话,不论是在货币政策独立性,还是金融资产定价方面,我们都拥有了话语权。美国之所以强大,并且通过一张“绿纸”来收割全球,就是因为美元锚定了其政府信用,而美国政府又通过政治、军事、科技、外交等手段,确立石油为美元锚定物,以美债为美元回流渠道,把美债收益率曲线打造成为无风险利率,从而确定为全球金融资产的价格之锚。有人建议人民币可以锚定电力,还有人认为数字人民币才是我们的终极武器。不论人民币未来锚定什么,锚定美元绝对是不能再持续走下去的路,至少我们必须减少美元对我们的影响。俄罗斯的教训让我们思考,人民币锚定物如何去美元化,以及如何建立自己的价值之锚已经时不我待了。美国还在对我国不断贸易、技术封锁,最近又在搞什么印太经济框架,就是要从经济和供应链上孤立中国,造成实质上的脱钩。我们主观上肯定不想和美国对抗,因为对抗也好,冷战也好本来就是“双输”,但不管我们愿不愿意,它们已经视中国为主要战略竞争对手了,我们必须未雨绸缪,从容面对。在大国实质对抗的环境下,中国还有规模庞大到3.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其中有1万亿多还是美国国债,其安全性受到了严重威胁。我们的海外资产负债结构有没有必要调整呢?比如,减少美国国债的持有,把美债换成美国实物产品;增加其他形式比如黄金等资产的配置;增加对中亚等战略资源生产国的投资;增大对大宗商品、战略物资、粮食等的进口。还是以我之前讲过的一段话结尾:国家一直说在各个方面不称霸,但我们至少应该做到不被控制,独立自主。14亿中国人民就是我们最可靠、最坚定的盟友,而这种支持和凝聚力是任何外部力量都无法破坏和瓦解的!【米筐投资】视频号开通啦!知识、宏观分析、政策解读,干货不断!在这里读懂经济!更有精彩直播等着你!▼点击关注视频号:米筐投资▼本文系【米筐投资】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公众号对话框回复“转载”查看须知商务合作:15638843884(电话同微信)
2022年6月7日
其他

躺平不好么?为什么要发展?

▣作者:庄主▣来源:米筐投资(ID:mikuangtouzi)1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如果社会已经发展到现在这样丰衣足食了,那我们为什还要发展、竞争呢?坐下来好好谈谈,让世界和平不好么?对啊?我们为什么要一直发展呢?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平静下来呢?不论是从国家还是到公司,从集体还是到个人,就像是有个噩梦中的奔跑一样。梦中我们不知道为什么要往前跑,但内心的恐慌和焦虑却像压住心口的大石,让我们喘不过气来。貌似我们一停下脚步,就会被那个明知道有,却又不知道在何处的恶兽追上并且吞噬。那么,到底是什么在追赶着我们,追赶着社会,让所有人都必须不断地发展,发展,再发展呢?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以前听过的,一个很冷的寓言故事:从前有一群猴,他们生活在一个四季如春山谷里,每天树上都有摘不完的果子,泉眼里都会流出喝不完的甘泉。有一天,有个神仙路过这里,看见了这群猴,于是就问他们:你们还想要点什么啊?我可以实现你们一个愿望。猴子就说:你能不能把我们这个山谷与外界隔绝开来?我们不想有人来打扰我们,也不想有人搅乱我们的幸福生活。于是,神仙用法术将这个山谷隔绝了开来,外人进不来,里面的猴也出不去。刚开始,猴子们过得逍遥自在,但是慢慢的,母猴生小猴,猴群越来越大。树上的果子开始不够吃了,开始有猴子饿死。泉水里也挤满了猴子,满地都是粪便,瘟疫也开始在山谷里蔓延。此时猴子们想要出去,但出路已经被神仙封死了,最终美丽的山谷变成了一座囚笼炼狱。2这个寓言故事,是一个文科妹子讲给我听得,她讲述这个故事是在表达对伊甸园破灭的哀伤。当时的气氛感性而唯美,但一般这种会擦出点什么的唯美时刻,总是会有一个理科生跳出来搅局,他说:哦,这不就是热力学第二定律么?简称‘熵寂’。熵,表达一个系统“内采混乱程度”的词语,在一个封闭系统当中,如果没有新的动力对其做“功”,那么系统中的所有因素都会从有序走向混乱。最终,整个系统都会退化成死气沉沉,毫无生气的一团,它不会再发生任何变化,内在的一切都将归于寂灭。所以,任何一个系统,如果不想走向熵寂,如果想要对抗熵增,它就必须不断的寻找新的能量注入。社会的发展、运行,人的发展、生存就是一个对抗这种寂灭的“逆熵”过程。让我们假设一下,如果在1400年前,在被我们津津乐道的大唐时期,人类生产力开始停止发展。那么是否能够支撑得住现在全球近78亿人口呢?或者说,如果现在全世界有接近80亿人口,但社会生产力却停留在唐朝时期,我们是否能够想象那将是一种什么样的炼狱景象呢?所以,从这个宏观的角度看,我们只能别无选择的继续发展,因为现在美好富足生活总是会刺激人口或人均物资消费量的增加,任何一个时刻的发展水平,总会被越来越多的人口以及越来越高的消费水平所填平。就像每一个王朝,开国时期富裕的土地、粮食资源余量,总是会被增长的人口所填平,最终在人口的繁荣中令整个王朝走向没落。所以,为了对抗这种“熵寂”,任何一个王朝或者说社会系统都只有三个选择:1)提高生产力增加这个系统的内生动力;2)对外掠夺,不论是资源还是土地或者是其他什么能够补充自己的东西,不论是通过武力还是贸易。3)消灭人口如果一个国家、集体没有这个能力了,或者觉得太平盛世可以躺平了,那么走向毁灭就是无法逆转的结果。历史上著名的李隆基就觉得可以躺平了,然后……躺的挺挺的……3社会如此,人亦如此。熵增最重要的两个条件:1)没有外力做功2)成为一个孤立系统所以,我们如果想要对抗它,最重要的事情,也只有两样:不停的补充自己,不要人为的孤立自己。总结为一个词:发展。我们会发现,在公司里,一个员工如果长时间没有业务能力或成绩上的进步,不远的将来他大概率也就出现在裁员名单上了。因为公司也没办法,消灭“多余人口”也是公司对抗自身熵寂的一种方式。同样的,哪怕在社交和朋友圈里,如果一个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新的发展,不论是学识上的还是事业上的,那么这个人大概率会慢慢退出人们的视线,慢慢走向落寞。最终只能沦落为一个网络喷子,在一片无法见光的地方苟延残喘……但发展,也并非那么容易,就像温水煮青蛙的故事一样,舒适的环境总是令我们倾向于封闭。对已有部分的满足,对付出的厌恶,对未知的恐惧,对安逸的向往是人性不可磨灭的本质特征。我们会发现,在自我发展的道路上,最大的敌人永远都是自己,任何成就都有可能像那个“神仙”一样,将我们自己封闭为一个独立系统。当我们满足自身的学识,潜意识中不认为还需要继续增加,或者认为自己已经是个懂王的时候,任何外部的输入都会成为摒斥的对象,因为吸收这些知识不仅要打破自我封闭的系统,更需要不断地做功。哎~做功啊~干活啊~好累……但有一句话说的很好:“知道的越多,就越发认识到自己的无知”。所以我们发现,越无知的人,就越是有一种莫名其妙的自信和满足,也就越是好辩和自以为是。同样的,越是能力较弱、认知浅薄的人,越穷困也就越是对竞争和奋斗抵触,反而对于抱怨和指责就越是热衷。这就是自身封闭系统的外在表现。这种现象如果出现在一个集体身上,那么大概率不是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而是这个集体的内部已经失去了动力,进入了自我封闭的没落。因为同一时期、同一环境下,当一个公司走向破产的同时,总有新的公司正在走向辉煌,一个王朝走向没落的同时,也总有另一个王朝正在走向强盛。如果我们发现这种现象发生在我们个人身上,最好不要去抱怨外部环境的变化,因为大概率是我们自己开始走向了封闭和躺平的熵增之路。如果我们发现自己处境艰难,请千万不要向外归因,那只会加快和加强我们的封闭进程。积极寻找新的外部输入端口,不论是找新工作还是出去见见新世面,都有助于我们争取走出困境的机会。或者积极的向内做功,不论是进行学习还是进行思考总结,都有助于我们在下一次扩张时获得更高的能级。但无论如何不要选择躺平,因为这个世界的规则不允许,躺平之后我们就要面对必将失败的命运,而想要再次摆脱这种命运时,需要付出的代价将大到令人无法承受。【米筐投资】视频号开通啦!知识、宏观分析、政策解读,干货不断!在这里读懂经济!更有精彩直播等着你!▼点击关注视频号:米筐投资▼本文系【米筐投资】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公众号对话框回复“转载”查看须知商务合作:15638843884(电话同微信)
2022年6月6日
其他

抢疯了!放水刺激下,资产荒愈演愈烈

▣作者:米筐老A▣来源:米筐投资(ID:mikuangtouzi)忽如一夜春风来,千银万金抢买债。1抢疯了!5月25日,江苏大丰港控股对“22大丰海港CP0002”发行情况进行了公告。从申购数据看,可描述为“资金追捧、异常火爆”。该债券发行总额5亿元,却引来近300亿的申购资金,认购倍数高达60倍!也因为资金追捧,发行人就发行利率区间进行调整、由5.5%调至下限5%。而在今年3月,该公司也发行过同期限的名为“22大丰港CP001”债券,发行规模也是5亿,但利率却高了1个百分点、达6%,可仅仅有5.2亿资金认购,认购倍数才1.04。仅仅过了2个月,市场环境就已天翻地覆…哪怕利率降得更低了,但购买的资金却增加得更多了。公开信息显示,江苏大丰港控股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经营范围为港口开发建设、码头和其他港口设施经营等,由江苏盐城港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全资持股,而后者的实际控人为盐城市政府。也就是说,这次发行的是一笔城投债。而江苏大丰港控股所在的盐城市,是苏中偏北的县级市,过去城投公司通过非标发行的信托、其收益一直在7%-7.5%之间,这次居然发行了利率只有5%的公募债、且获得了超额认购热烈追捧,确实有些出人意料。其实大丰港城投债的火爆发行并非孤例,自3月份以来、城投债发行已开始升温,到了5月份已近乎到了烈火烹油的地步。河南漯河城投公司发行总额为30亿的私募债,利率为6%、甚至低于二级市场正在交易的债券收益;
2022年6月5日
其他

饥渴的开发商,要从物业费中吸血了

▣作者:钟灏▣来源:米筐投资(ID:mikuangtouzi)这两年,房地产开发商的难处大家都知道。大家不知道的是,在这样的债务压力下,开发商竟然打起了物业费的主意——打算从旗下的物业管理公司吸血,以获取资金度过难关。1从去年年中恒大暴雷至今,已经快一周年了。但这场房地产业的危机仍然没有结束。今年6月到8月,房企们又将迎来一波偿债高峰期:6月的债务到期规模为872亿元,7月为1215亿元,8月为1012亿元。资料来源:万得,中银证券可见当前房企仍然面临着很大的资金压力。表现在财务数据上,就是房地产行业(样本为申万板块所有126家A股房企)的“筹资性现金流”继2021年首次为负之后(-3297亿元),今年一季度继续为负(-140亿元)。筹资性现金流为负,意思就是通过融资得到的现金大于支出的现金。接下来的几个月,有些公司还会传出爆炸声。怎么办呢?房产开发的周期性波动非常大,但大家的物业费都还是照交不误的,于是物管公司成了稳定的现金奶牛。而主流开发商都有自己的物管公司,所以便通过一系列财务运作,乾坤大挪移,把资金输送给了开发商。运作的方式,就是关联交易。比如,物管公司从开发商手里买下商务楼等项目。比如,开发商在卖房子的时候就直接把两年的物业费加在里面,却迟迟不把这部分钱转给物管公司。再比如,房企发债没人买,那就让物业公司买,反正这些债券在物管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也归为资产,看不出什么猫腻。2去年12月,世茂股份发公告说,准备把旗下的物业管理业务相关的公司和业务全部卖给世茂服务。交易价格为16.535亿元。注意世茂股份和世茂服务这哥俩,它们是同根生,互相关联。世茂股份主做房地产开发业务,世茂服务主做物业管理业务。这块交易是典型的关联交易。明明都是自己人,为什么还要出售呢?它自己的解释是:通过整合可以进一步做大物企的服务规模,有利于提高它在资本市场的估值,因为在管面积越大,物业费越多,估值也就越高。但实际上,这种左手倒右手的把戏,明明就是通过溢价购买来把现金输送给地产开发商。使用同样手法的,还有中国奥园。中国奥园在遭遇流动性紧张之后,本想把旗下的物管公司“奥园健康”给卖了,以求度过难关。但后来一想,既然房产开发大势已去,物业管理反而是“现金奶牛”,优质赛道,这样卖掉是不是自毁前途?所以换个思路,直接向物管公司吸血吧。2021年12月,奥园健康发布公告说,要以现金人民币7871.36万元收购一家公司的70%股份。被收购的这家公司,名叫万勇发展。这本是一家连亏两年的垃圾公司,根本没啥核心竞争力,但它是中国奥园旗下的项目,当中国奥园需要用钱,就把它高价卖给了奥园健康。其实7800万的输送还是毛毛雨。2021年度,奥园健康和中国奥园之间有总计达65.96亿的神秘资金往来,说不清道不明,年报至今还没有发布。输送得最明目张胆的,还要属恒大。今年3月份恒大物业披露,它账上本来有140.04亿,却拿了134亿作为质押保证金,用于给第三方做担保贷款!质押保证金是银行信贷常见的一种担保方式。恒大物业把134亿存到银行专用账户(大额存单),为恒大集团的其他贷款进行担保。假如贷款无法偿还,银行就直接扣划走这笔保证金。果不其然,钱被银行划走了。消息一出,在业内引起了轩然大波,上市物企与关联地产商的独立性出现了信任危机。恒大物业的这笔钱哪来的?一是2020年上市融资,二是大肆占用供应商短期欠款,三是提前收取物业费,三管齐下,好不容易抠出一笔现金。结果,却被开发商“掏空”了?或许,这一切都是安排好的。3以前我们买房的时候,都会优先选择大品牌开发商,因为它们有自己的物业公司,我们相信它们的服务比较靠谱。房企和物企,天然就是紧密的上下游关系。在房地产黄金年代,很多物企直接承接母公司的楼盘,搭建起稳定的客源和业务。但是现在,完全反过来了。物业公司正在沦为“替父还债”的工具!因为物管公司的资本密集程度要低得多,而且不太容易受到房地产行业周期性波动的影响,始终拥有稳定的现金流。但物业公司为开发商输送利益,必然会挤压利润率,最后必然会降低服务质量。一个小区的居住舒适度和物业管理质量是密切相关的。最怕的就是出现“物管降低服务质量→业主闹情绪不缴物业费→物管更加降低服务质量……”这样的恶性循环。这几乎是所有小区走向破败的开始。所以在这里我要呼吁房企们:请不要把物业公司、和已交付的小区拉下水!【米筐投资】视频号开通啦!知识、宏观分析、政策解读,干货不断!在这里读懂经济!更有精彩直播等着你!▼点击关注视频号:米筐投资▼本文系【米筐投资】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公众号对话框回复“转载”查看须知商务合作:15638843884(电话同微信)
2022年6月4日
其他

系好安全带!中国改革提速了

▣作者:和卿▣来源:米筐投资(ID:mikuangtouzi)对,说的就是金融自由化改革!这对我们国家乃至我们个人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一定要系好安全带,我们慢慢发车说一说这件事儿。1为啥说提速了?最近发生了两件大事儿。一件是利率改革的最后一环落地,即存款利率改革。另一件是债市统一对外开放制度落地,外资可直接投资交易所债市。别忘了,18年还有汇改。不管是利率改革,还是开放资本市场,都是金融自由化的表现;其目的是放开对金融市场的政策限制,交给市场来决定价格(利率、汇率等)。利率的自由化,从2013年贷款利率市场化开始,到2022年5月存款利率市场化结束,耗时9年。债券市场的开放,从2017年推出债券通开始,耗时5年全面对外开放。从开放的速度上不可为不快,特别是今年,金融自由化速度明显加快。可以非常肯定地说:1)未来股票市场、外汇市场也会全面对外资开放;2)金融行业的混业经营将会更加明显,各种限制也会逐渐放开。金融自由化改革的一般顺序是:利率和资本市场全面开放→放开对国内金融业的各种限制→放开对国外金融业的各种限制。目前中国的自由化进程两手抓,第一阶段在加速推进,第二、三阶段也在逐渐放开。等着看吧,人民币国际化会明显的加快!2为啥要一步一个脚印的自由化?很多人,特别是鼓吹自由化的媒体人一直在营造“中国必须要动某些人的利益赶紧经济改革”,最好向欧美国家学习,一口气放开限制。比如,当下经济下行,他们就认为不该管,“放水不好、搞基建不行、财政刺激也不是好方法”,应该直接动某些人(比如银行)的奶酪,从根本上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从而拉低整个经济运行的成本。没毛病,也会是未来的趋势。但是,他变相的认为对金融的监管没有必要,也忽略了路径依赖对改革的影响有多大。第一个问题懒得说,我的观点就是有必要监管,但别管的太宽。重点说一说路径依赖问题。每个国家都很实际,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并不是完全执行某一经济流派,而是哪个流派在某一方面实用,就用它的。只要这个好使,并且随着规模的扩大,成本降低,好处源源不断,就会一直实行下去,直到收益递减——即,规模收益递增路径依赖。比如,房地产:原本一年建一个社区赚1个亿,通过预售制玩杠杆的模式,可以一年建两个社区赚2亿。只要这种模式好用,它就会一直用,从来不考虑资金链断裂的问题。中国的金融业正是活在“低吸高贷”的环境中,利润存在,内部没有有意愿改革。加之“根本不确定性”问题也制约着“领导”改革,前有苏联、后有日本。比如,俄罗斯的休克疗法:直接从计划经济转向自由经济,解除价格管制、企业私有化等。结果因为太快,制度适应不了,暴露了太多问题:大规模私有化导致企业垄断集中在内部人手里、出现对外越开放对内越集中的尴尬境地,而且还导致大量的工人失业。再比如,日本的自由化:很多人都说是因为广场协议让日本失去了20年,殊不知恰恰是自由化开放的太快太猛所致——同样升值,德国为啥没有失去20年?参考日本、德国在《广场协议》与《罗浮宫协议》对自由化开放的程度。日本那叫一个积极主动!!长时间的外贸顺差必然会导致日元升值,即便美国不让它升值它也必然会升值。然而,过度地开放楼市、股市等市场,直接导致热钱涌入,让日本全民陷入狂欢。利润空间很快被掏空,生产力又匹配不了那么高的资产价格,就只会重演郁金香泡沫——楼市崩、股市崩,留给日本一地鸡毛。可以说,俄罗斯与日本的自由化改革给中国留下了一条最宝贵的经验,那就是——生产力一定要匹配自由化程度,步子太大真会扯着蛋!3有啥影响?经济体要想变大,由封闭向外开放是必然的趋势。经济体要想变强,交易摩擦就必须消除。自由化就是摆脱寻租,消除交易摩擦的好办法。一切好处都可以通过“资本因为极大的丰富而变得便宜,价格对供需的反应更加的及时敏感,寻租等不劳而获的市场摩擦会慢慢消失,自由竞争会变得更加充分,市场体量会进一步放大,创新服务会更加多元化”等角度分析。然而,我今天并不想鼓吹自由化有多好,我只想提醒自由化的三点“恐怖”之处:1)金融风险积累的快爆发的也快2)行业会更加集中3)贫富进一步加剧金融风险积累的快爆发的也快,案例请参考美国次贷危机。之所以快是因为自由化后,资本流动的速度加快,只要市场中有肉(利润),很多狼就会蜂拥而至,甚至通过加杠杆的方式让利润快速消失。次贷危机就是这样。美国的整个房贷市场就那么大,安全的利润就那么多。让信誉很差的人也能获得贷款,是金融自由化的“创新杰作”——房贷利润的天花板上移。抵押支持证券,让质量参差不齐的房贷(债券)作为底层资产,可以被打包由银行卖给全世界,包括美国居民。房子的买卖市场就会更活跃,房贷市场的利润很快被吃掉,并很快通过劣质贷款人的违约而爆发危机。目前中国的房贷资产证券化程度只有贷款总量的5%,赶在前面是利润,赶在后面净背锅——这条安全带一定要系好。其次,行业会更加集中源自于“资本越丰富,自由竞争的优势就越大”这一基本判断。你比如,银行的资本实力会随着金融化混业经营的放开而渗透保险、投资等领域——可参考美国头部银行难以撼动的事实。虽然,一个不跟随时代不断创新的行业龙头会很快被创新击败,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越有资本离创新越近。当然,行业的集中与创新会催生更多更细致的门类,下面的金融公司也会吃到蛋糕。最后,贫富分化会表现在两个方面:1、穷的标准会比之前高,即再穷的人也比以前的自己有钱;2、穷与富的差距会进一步拉大,即贫富差距以前是以百万计、现在是以亿计、未来可能是以百亿计。穷的标准提高建立在生产力提高的基础之上;贫富差距的提高建立在越有能力的人赚的越多,因为自由化让他们的扩张阻力减小。这时候就考验政府通过税收调节贫富的能力了。4自由化是一件影响深远的大事儿,简短的篇幅难以详细说明。我们只要知道这件事儿在发生,并且已经在加速,请做好“参与市场定价才能活”的心理准备即可。另外,最最重要的是安全带一定要系好——因为自由化会把机会与风险放大,特别是资本市场(股市、资产证券化后的楼市、债市等)!!愿自由化路上的我们都好!!!【米筐投资】视频号开通啦!知识、宏观分析、政策解读,干货不断!在这里读懂经济!更有精彩直播等着你!▼点击关注视频号:米筐投资▼本文系【米筐投资】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公众号对话框回复“转载”查看须知商务合作:15638843884(电话同微信)
2022年6月3日
其他

中国337城最新排名!

▣作者:老船长▣来源:米筐投资(ID:mikuangtouzi)城市排名,一直是一个比较有争议的话题。每一个指标,都能排出一个榜单来。做这份工作,实在是吃力不讨好。昨天,一向就很有争议的《2022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发布了,同样又引起了一番争吵。1先来看看榜单吧。四个一线城市,北上广深,依旧没有变化。15个新一线城市榜单更新:成都、重庆、杭州、西安、武汉、苏州、郑州、南京、天津、长沙、东莞、宁波、佛山、合肥、青岛这份榜单之所以一直有争议,在于其评估体系。顾名思义,榜单名称为“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其考察的指标主要包括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生活方式多样性和未来可塑性五大维度,更偏向于城市的软实力,而非GDP、人均GDP、财政收入这些硬实力指标。因此,当有人看到成都、杭州能超过苏州,就会吵起来。只不过是每个人评判的标准不同罢了。另一个争议点在于,成都万年保持第一。观察2016-2022这些年的新一线城市排名,除了成都一直保持第一之外,其他14个城市的排名都有波动,甚至跌出榜单。成都在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生活方式多样性、未来可塑性四个指标上,都排在第一位,只有“城市人活跃度”这项指标,成都输给了杭州排在第二位。很多人将成都的霸榜,归因为该工作室就坐落在成都。这背后的原因和争议,我们不做讨论。在这7年的榜单上,有几个明显的变化值得一说:重庆,从2016年只排在第6位,跃升到了2022年的第2位,超过了杭州。西安,从2016年的第7位,跃升到了2022年的第4位,超过了武汉、苏州。郑州,从2017年的第12位,跃升到了2022年的第7位,超过了长沙、南京、天津。与此同时,还有几个城市处在下跌趋势:青岛,从2016年的第9位跌到了2022年的第15位。天津,从2016年的第4位跌到了2022年的第9位。无锡,2018年之后跌出了榜单。昆明,2019年之后跌出了榜单。如果对比这些城市的经济实力、经济增长态势,有些城市排名还算合理,有些城市显然在商业魅力上更胜一筹。22022年的榜单一公布,最大的争议在于——郑州反超了南京、天津。在商业资源集聚度上,天津超过郑州,至于南京并没能进入前10。在城市枢纽性上,郑州超过天津、南京,这也是郑州最大的优势所在。在城市人活跃度上,南京超过郑州,天津没能进入前10。在生活方式多样性上,郑州更是输给天津、南京。在未来可塑性上,南京超过郑州,天津则落后于郑州。5个指标中,只有1个指标郑州占有优势,又是如何得出郑州的总体评分高于南京、天津的?尽管最近几年,郑州的经济实力蹿升、人口增长速度都不错。根据最新的核酸检测数据,郑州共检测1304.99万人,这是郑州常住人口首次突破1300万。但在外人甚至本地人眼里,郑州依然是一片商业洼地。2011年,郑州才开出第一家星巴克,排队人数长达百米。2020年,郑州开出第一家7-11,现场“摩肩接踵”。2022年3月,郑州才开出第一家爱马仕,有人排队长达四个小时。奢侈品牌下沉,已是近几年的趋势,但郑州,从来都不是首选。以商业魅力比较,郑州恐怕整体不如南京、天津。32022年榜单的变化,还有合肥重回新一线。2020年,合肥第一次进入新一线城市榜单。创新氛围的提升,成为合肥快速上升的主要原因。除了语音交互龙头科大讯飞,合肥拥有京东方、维信诺等全国最新代的平板及柔性平板显示生产线企业,蔚来、大众等新能源车企的落地,让合肥成为著名的“风投之城”。于是,人才的集聚和产业的落地,在合肥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氛围,创新产业的发展吸引了人才,人才的留存又强有力地推进产业发展,低调的合肥由此跃迁新一线。今年一季度,合肥以5.3%的经济增速,与宁波共同位列长三角万亿城市首位,更以11.3%的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位列24个万亿城市之首。合肥,还在继续进击的路上。有人进入,就有人离开。沈阳,成为最新跌出榜单的那个,而东北再无新一线城市。但进入也罢,跌出也罢,只不过一份民间榜单罢了。对一座城市来讲,重要的是年轻人能不能进得来、留得下,市民是否过得安心、舒适。只有如此,人们才会给城市打上高分。至于榜单排名,争议去吧!【米筐投资】视频号开通啦!知识、宏观分析、政策解读,干货不断!在这里读懂经济!更有精彩直播等着你!▼点击关注视频号:米筐投资▼本文系【米筐投资】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公众号对话框回复“转载”查看须知商务合作:15638843884(电话同微信)
2022年6月2日
其他

高学历,正在扎堆下沉

▣作者:老船长▣来源:米筐投资(ID:mikuangtouzi)1最近,一位“女博士”火了。5月21日,长沙岳麓区公布了一份协警报考审核通过名单,里面有653位女性报名,其中一位来自清华大学,学历博士。而且,她还专门在特长一栏中注明了“清华大学”。“女博士报考协警”,迅速冲上热搜。就在网友们感叹真是卷到了宇宙尽头的时候,情况又出现了反转。23日,清华大学回应:我们学校没查到这个人啊!岳麓区也迅速展开了调查,后来查明发现,这位“女博士”实际上是山东一所二本学院本科毕业,但“一直梦想考入清华大学读硕士、博士”,还经常臆想在清华大学读博士,并在之前多次求职的时候谎称学历,均以“清华大学博士毕业”填报学历学位。这次报考协警,不过是填习惯了,顺手就写了“清华大学博士”的学历。原以为是高学历求职自放身段,到头来只是一厢情愿的学历造假。年度雷人新闻,又增加了一条。港口大爷看得明白:“果然啊,梦里面什么都是美好的。”2事情弄清楚了,网友不过吃了一记反转瓜。但最近,硕士、博士扎堆下沉县城或者基层,却真真的掀起了一股热潮。在北京朝阳区,酒仙桥街道城市执法岗位迎来一位真正的女博士,还是北京大学原子核物理专业,引起热议。在重庆云阳县,二季度对事业单位人员的招聘中,190个招聘名额,176个都要求研究生学历,占比超过了9成。本科生只能去争夺另外14个名额。在浙江丽水市遂昌县,公布了一份优秀毕业生入围名单,24个基础岗位招到的24名大学生,均来自一流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央民族大学……而这其中,博士4人,硕士19人,本科1人。有如此野心的遂昌县,仅仅是一个常住人口不到20万人的小县,2021年GDP只有153亿。在广东河源市和平县,准备引进82名高学历人才到事业单位,而报名的人多达810位。其中,博士31名,硕士700多名。院校名单中有中科大、清华等知名高校,甚至还有来自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的留学生。82个事业编,被700多名硕士博士抢破了头。在山东德州市宁津县,准备引进15名优秀青年人才,学历要求全部为境内外高校硕士、博士。宁津县对录用的人才,每月还会给予博士1500元、硕士1000元、本科800元的生活补贴;对在德州市就业或创业的博士生,购买首套房给20万补贴,硕士生10万补贴,本科生5万补贴。有如此大手笔的,不止宁津县。在湖南长沙县,未来5年准备引进315名校长、教师、高校毕业生,财政投入预计1.17亿元。第一类名优校长,若年度考核优秀就给生活补贴20万,考核合格则是15万,另外还有购房补贴10万。在江苏阜宁县,到县属一档国有企业工作的税前年薪,博士不低于30万元、硕士不低于20万元、本科生不低于15万元;5年内在阜宁购房的,博士资助40万元、硕士资助20万元、本科生资助15万元。高学历正在下沉,“名校硕博扎堆就业小县城”,也成了最近最热的话题。但多看一眼就会发现,很少有名校硕博主动下沉县城去创业、去民营企业,去做置业顾问,去当保安。事实是部分县城开出了诱人的条件,吸引名校硕博报考体制内岗位。县城正在疯狂招揽博士硕士生。目的地,还是宇宙尽头——体制内。3中国的高学历人才,已经过剩了?教育部最新的数据,2012-2021年,中国高等教育在学总人数超过443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2012年的30%,提高至2021年的57.8%。而目前,中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达到2.4亿,早已进入世界公认的普及化阶段。观察各个学历的每年毕业人数,也还在稳定增长。尤其是本科毕业生和硕士毕业生,2019/2020这两年,增长速度明显加快。2020年,博士毕业时6.6万人,硕士毕业生66.2万人,本科毕业生420.5万人,专科毕业生376.6万人。总人数,870万人。如果仅看博士生和硕士生的数量,并不算过剩。倒是本科生、专科生的数量,已经有点“通货膨胀”的意思了。若再加上成人本专科、网络本专科数量,2020年中国接受高等教育总毕业生人数达到1389万人。而到了今年,教育部预估高校毕业生规模1076万人,规模和增量都会创历史新高。每年千万的毕业生,该怎么就业?每一年,都成为最难就业年。尤其是最近两年的毕业生,本身就业形势比较严峻,还遇上了疫情这只黑天鹅。疫情的持续,让企业们都坐不住了。爱奇艺裁员比例高达20%——40%,一些非核心业务部门几乎全部被裁;快手大裁员,个别团队裁员比例达到30%,涉及到电商、算法、游戏等多个业务部门;
2022年5月29日
其他

通胀在可怕的演变!

▣作者:和卿▣来源:米筐投资(ID:mikuangtouzi)贸易保护主义不再是发达国家的专利,连印度也开始加入,先后关上小麦、铁矿原料出口的大门。发达国家代表消费端,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代表拥有生产资料的生产端。纷纷关上大门的结局只有一个:供给冲击,通胀继续高企,并很难短时间消退叠加产能过剩缓解、碳约束和地区冲突,我们甚至可以说,即便短期的冲击消退了,全球的整个通胀水平也极有可能“更上一层楼”,并成为一种常态持续好几年。对整个证券投资市场的影响将变得极为复杂......1通胀一直以来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货币供给过剩导致的,即市场的货物数量变化不大,而货币数量变多,导致价格上涨。而此次的通胀除了为应对2020年疫情各国大放水外,货物供给也出了问题。比如粮食。由于气候原因导致全球粮食紧缺是客观事实。俄乌冲突加剧了粮食供给,有粮食国家限制出口的保护主义行为则进一步让粮食供给受阻。据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IFPRI)公布的数据显示,俄乌冲突已导致23个国家转向粮食保护主义,受限制农产品在全球食品贸易中占比高达17%。也就是说,近17%的农产品需求国即便有钱也很难得到粮食。印度在5月13号的政府通知是这么描述的:“为控制国内市场商品价格上涨,确保国内粮食供应充足,印度政府宣布立即禁止小麦出口。”理由直白的说就是:我国的需求还得不到满足,价格涨的离谱,对外关门只进不出。于是,5月23日,印度再度出手上调铁矿原料的出口关税,下调自己紧缺的焦煤、焦炭的进口税率,最近更是连糖都不出口了。除了印度,这种“只进不出”的现象也发生在其他许多国家,并呈进一步蔓延的态势。全球通胀导致一部分国家的CPI上涨,上涨过快迫使“自保”而限制出口,限制出口又会进一步推升全球通胀——这是一个逻辑上的死循环。怕就怕,这种“自保”手段再迎来主要进口国的报复性反出口限制。比如,作为进口印度铁矿原料的中国,此次出口限制对于国内的钢铁企业等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成本一下子上涨了百分之好几十。东南亚其他国家会不会也大面积出现类似于印度这样的操作?中国对印度会不会也限制某些产品和技术的出口?如果说,发达国家开始抽水减少市场货币供给,逐渐将国内通胀压下去,那么近段时间部分国家限制出口则是通过缩减供给进一步抬高全球通胀。这有点儿像跷跷板。前者通过缩减货币供给刺激需求减弱;后者“屯商品”满足国内需求,会让市场产生“供给短缺”的心理预期。供给缺口的心理预期一旦放大,通胀岂不是芝麻开花节节高?!2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是实打实的存在,加之碳中和对煤炭等高污染资源的供给限制、地缘冲突的添油加醋迫使原油价格居高不下,很有理由相信:未来即便恢复正常,其一般的通胀水平也会停留在比以前更高的位置——通胀中枢上移。比如,以前正常情况下的通胀在2%上下浮动,以后的正常情况,通胀可能在3%上下浮动。这就会对国家的货币政策、资产的重新定价产生深远的影响。掣肘货币政策:假如上述结论在未来成为事实,那么世界各国“维持适当的通胀目标”就需要上调——事实上,美国已经上调了核心通胀水平。与之相对应的是,经济增速也需要更上一个台阶才能缓和这一部分通胀上涨带来的购买力加快缩减的矛盾。同时,央行的货币政策也就会或多或少受到约束。因为一旦放水来刺激经济,通胀就会很快到一个预警线,平衡通胀与经济增长就会变得非常棘手。经济的增速情况:自08年金融危机以来,欧美等发达国家经济增速长时间低位运行(中枢为3%),作为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的老大哥之一的中国在09年以后,经济增速也有原来的10%以上,持续破8、破6。图:中国GDP增速趋势如何进一步提高经济增速来缓和国内通胀的矛盾成了各国都会很头疼的大事儿。依靠低利率环境(不包括中国,中国只是在降)来刺激经济的路子越走越窄,子弹越用越少,药效也越来越差。只留下一地鸡毛(债务)。一方面通胀抑制货币政策的刺激力度,一方面经济在没有获得新的增长点之前又需要刺激来推动经济增长。通胀、货币刺激(债务)成了一对暂时不可调和的矛盾,亟待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化解。3影响最为深远的恐怕是资产定价。费雪在1928年提出货币幻觉的概念,即人们只考虑货币的名义价值而忽略实际购买力的心理错觉,表现在炒股上就是通货膨胀对股价估值偏差的影响达80%,表现在债券则会要求更高的收益。如果以后炒股的人都必须把通胀纳入考虑的范围,那么就会评估资金的成本,进而在股价中既要求获得企业增长的利润,还要求对通胀部分获得足够补偿,主观估值部分就会非常剧烈——你要求抹平通胀即可,他因为通胀还在上行就会要求高于当前通胀的收益,股价波动就会更剧烈。《通货膨胀与股票估值偏差的非线性关系分析》一文指出,在稳健的货币政策下
2022年5月28日
其他

​大家都在等财政的大招!

▣作者:和卿▣来源:米筐投资(ID:mikuangtouzi)昨天,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的电视电话会议,并没有放出实质性大招,而是“拧成一股绳,共克艰难”的动员会、形势分析会。两个孩子要保护好,一个是1.58亿的企业,一个是就业——方向依然是保护企业,创造就业。现实是,财政支出太快,收入跟不上...1.5万亿到2万亿的财政预算缺口需要补。此刻,大家都在等中央啥时候进一步发债扩大支出,特别是发行特别国债来满足留抵退税、防疫以及就业等必要的民生支出这个大招。这个会加之前的央行信贷形势分析会说明,这个大招要提速释放了。1当前的情况是,要发而且很大概率会发!政府有四个账本,两个是靠“守夜人”公权身份获得税收收入,即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另外两个是“靠能力”获得投资收入,即国有资本经营、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的绝大部分在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每年国家都会开会商量一下今年能收入多少、需要支出多少。少了中期预算再补,多了就结余!以上是背景,下面回归正题说一下为啥会发。2022年3月的财政大会发点债,弥补打算好的支出,具体是这样盘算的:“全国一般公共预算预计收入21.01万亿元,增长3.8%;政府性基金预算预计收入9.86万亿元,增长0.6%;全国一般公共预算安排支出
2022年5月26日
其他

东北人口第一城,跌破千万

▣作者:老船长▣来源:米筐投资(ID:mikuangtouzi)形势,不容乐观。15月18日,哈尔滨的人口数据,终于揭晓。2021年,全市常住人口988.5万人,相较于2020年的1000.1万人,这个东北人口第一大城市,人口首次跌破千万。中国18个千万人口城市,再失去一员。哈尔滨是东北的缩影,东北又呈现整个中国的人口趋势,负增长时代正在到来。各大城市之间的人口格局,也迎来一番洗牌。以目前公布的41个主要城市的人口数据看,增长最多的武汉,比去年增长了120万人。疫情恢复之后的人口回流,成了主要原因。成都、杭州,增长了24万左右,实力最强的两个新一线城市,吸引力仍高出一头。但比2018/19/20年的40万上下,少了接近一半。南昌、青岛、宁波、郑州、嘉兴、南京、福州,人口增量都超过了10万。这其中,南昌、郑州、福州是典型的强省会模式,虹吸全省人口,与成都如出一辙。而这些强二线城市,正成为人口增长的主力。与此同时,一线城市却熄了火。北京,人口减少了4000人;上海,只增长了1万人;广州只增长7.03万人;深圳,只增长了4.78万人。四个一线城市加起来,增长了12万人。存量人口的争夺,在一二线城市间,也出现了反转。只有哈尔滨和石家庄、天津,成为例外。按照哈尔滨公布的数据,
2022年5月24日
其他

中国版宽松!央妈放水的方式变了

▣作者:和卿▣来源:米筐投资(ID:mikuangtouzi)从2016年开始,央行变的很惜水,即便是困难重重的疫情期间也是如此。然而,再贷款工具的使用频次和贷款量却在不断增加。这就意味,央妈放水的方式悄悄的变了。对此会产生如下变化:1)再贷款工具会在后续更加频繁的使用,整体额度会越来越大,并逐渐成为央行放水的重要渠道;2)新放水模式下的为经济结构转型的“新企业”,向上的债券融资与向下的股权融资会逐渐成为信贷的中坚力量;3)产业转型伴随的金融化是必然趋势,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下的股权(股票)、借贷(债券)也会更加活跃。至于好不好,全看选择能力。反正,收益只会越来越不具体(稳定)。1央妈放水,即基础货币投放的数量。其多少依赖于净国外资产与净国内资产的量,不能像1995年以前那样“恶意放水”。首先,看一下当前央行的资产负债表情况,如下图: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基础货币,即储备货币部分有33.5万亿人民币;净国外资产,即国外资产减去国外负债的部分,大约有22.5万亿;储备货币减去净国外资产即为净国内资产部分,大约有11万亿。根据央行货币政策司课题组研究,2020年以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累计投放基础货币2.3万亿元,光4月以来的4笔再贷款就有4400亿之巨:2000亿元科技创新再贷款;1000亿元交通物流领域再贷款;1000亿元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400亿元普惠养老领域再贷款。通过上述数据,我只想说明一个问题,即:再贷款工具的使用频次和贷款量增加的很快,对创造基础货币数量的作用越来越大。这也算得上是中国版的量化宽松,即:银行给某些特定领域的企业贷款,然后拿着这些可以从央行获得资金,从而实现资金流向国家支持的实体企业,实现放水。与欧美日版的量化宽松不同。欧美日央行直接购买银行表内对企业的贷款,没有优劣统统打包带走。这也直接决定中国的宽松路径与国外完全不同。至少很难出现大水漫灌的情况,除非出现需要大面积放水的危机。这对于最后才能承接到水的我们还算是一个不错的消息。2利用外汇占款投放基础货币是1994年至2015年(甚至现在)的主要放水方式。自从加入WTO以后,外贸赚了很多钱,在2005—2007年之间,基础货币投放的太多,通胀也飞速走高,资产价格(股市)飞速上涨。没办法,央行发行票据和提高存款准备金来对冲。经常账户变化情况,09年以后明显下滑08年金融危机后,外贸赚的钱少了,而国内货币需求却很旺盛,这种不匹配导致2014年重新回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通过再贷款提供基础货币的模式。只是前些年应用的并不多。直到现在,央妈依然主要运用8大货币政策工具,通过银行向市场提供流动性。基础货币主要产生于银行对政府、对企业、对居民的贷款和央行购入的外汇。银行的贷款部分更多的是政府债券等信用好的,普通企业只能接受相对更高利息成本的贷款,并且还要有抵押物。相当一部分的贷款只能沉淀在银行内部(随后有资产证券化,把贷款作为资产以理财的形式放出去了)。说白了,那时候的放水主要依赖于政府以信用和地皮的方式向市场融资,一场浩浩荡荡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以政府融资开启。基建、地产成了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房价嗖嗖的涨,后来房子等固定资产成了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可以这么说,前二十年央行放的水是以政府融资为主推动经济发展的20年。3再贷款工具的大规模应用,企业变相的直接越过银行获得央妈融资,则很有可能是下一个时代。这个时代属于“跟随”上层实现产业转型与升级的企业的机会,属于扶持产业升级金融化的机会,属于没有高负债人的机会。对于“新企业”:由于再贷款工具的激励相容机制,科技创新、清洁能源、交通物流及普惠养老等行业可以很容易的获得银行贷款,1.75%的利息成本大大地低于其他行业的融资成本。这对于那些满足高层政策的行业不要太舒服。当然,里面也有疫情下求助的传统行业。如果再贷款工具的范围进一步扩大,数量也进一步扩大,基础货币的投放比重将会更上一层楼。眼下对这一块儿工具的使用,更多的是服务于产业结构转型的企业。显然,满足更高需求的新技术新行业的企业将会得到质的提升。从这个方面讲,未来的股市更可能出现两极分化,好的优质的企业更容易获得资金来发展,传统的喝前期广洒水的企业将面临更大压力。像07、14年那样的全面牛市将成为历史,市场要好也只会是结构性牛市。对于金融化:此外,银行除了获得再贷款工具实现向实体经济传导的直接收益外,还可以省去将企业贷款资产证券化打包出售的麻烦,直接将企业贷款打包卖给央行获得资金,进一步发展自己的其他贷款和投资业务。从这个方面讲,银行是扶持产业升级金融化进程的最直接受益者——妈的,赶紧降息让利。央行获得这些企业的贷款,即债权,是通过投资银行资产证券化打包出售,还是坐等这些企业成长之后兑现它们的负债,则决定了后续市场的金融化程度。若是前者,底层为新型企业负债的理财产品将会更加琳琅满目;若是后者,赚钱的企业多了,则上缴国家财政的钱多;赚钱的企业少了,则央行也面临一定程度的损失。所以,个人更倾向于第一种方式。对于投资这一部分的人,说好听点叫给你机会共同分享产业转型红利,说不好听点叫产业转型同生共死。VC行业的公司估计更多了。想一想,存款利率改革,通过压低储户收益进一步降低整个社会的融资成本,也一定程度上利于企业的产业结构转型,并“驱赶”居民接受收益不稳定的金融产品。没有高负债的人:危与机总是相生。巴菲特在今年的股东年会上也是持有很多现金以应对市场的机会。当下,中国试图通过新基建和以县城为核心的老基建将经济拉回正轨,结果如何不得而知。但是,再贷款工具下的经济结构调整,不稳定下更容易浮现牛叉公司,也很有可能诞生新行业新需求。持有流动性会显得更从容。【米筐投资】视频号开通啦!知识、宏观分析、政策解读,干货不断!在这里读懂经济!更有精彩直播等着你!▼点击关注视频号:米筐投资▼本文系【米筐投资】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公众号对话框回复“转载”查看须知商务合作:15638843884(电话同微信)
2022年5月23日
其他

财政暴降,不要惊慌!

▣作者:老船长▣来源:米筐投资(ID:mikuangtouzi)地方上,又到了过紧日子的时了。1最近,河南下发一份通知,政府机关要进一步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将过紧日子作为部门预算管理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经济下行期,财政紧张,已经成为各个地方的常态。而近期公布的地方财政收入数据,一片的负增长,更是看得让人心慌。在船长收集的20个城市覆盖一二三线,颇具代表性。1-4月份的地方财政收入数据,只有贵阳、长沙、合肥、广州、太原、泉州6个城市实现正增长,14个城市都为负增长。而如果单看4月份,财政数据全部为负增长。经济实力最强的深圳,1-4月份财政收入1309亿元,但增幅下降12.6%。4月份的增速,更是暴降44%。当时数据已出炉,就引起一片惊呼。如果连最强的深圳都如此表现,其他中小城市又该如何?同处珠三角的广州,4月份财政收入下降12.8%,惠州下降近20%,中山下降22%,江门下降40%。而东部沿海的城市表现也不遑多让。4月份单月,苏州下降49%,南京下降54%,杭州下降37%,宁波下降36%,泉州下降30%,台州下降37%。最惨的温州、常州,4月份财政收入还不到20亿,下降幅度甚至超过了70%。中部第一城武汉,4月财政收入同样下降接近30%;西部的重庆,降幅达到了35%。不仅是城市的表现如此,省份层面的数据也不太好看。比如贵州省,4月份财政收入下降32%,甘肃下降57%,宁夏下降27%。甚至,全国1-4月份的财政收入也同比下降了4.8%。一场全国范围的财政暴降,正在上演。2事出反常,必有隐情。疫情的冲击,肯定是一个原因。目前还受困于疫情的上海,虽然还未公布财政数据,但从其他宏观数据上,就能看出封城的影响。4月份,上海投资增速下降11.3%,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0%;1-4月,消费增速下降14%,但是4月份单月,暴降48%;4月份,工业总产值增速暴降61%。主要的工业产品产量,大部分都下降了50%以上。当一个城市决定封控,经济活动也会静止。如此一来,财政收入的下降,也是必然的结果。比如另一个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城市——长春,一季度GDP同比下降12.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
2022年5月22日
其他

LPR降幅创纪录!接着降息,接着舞

▣作者:钟灏▣来源:米筐投资(ID:mikuangtouzi)果然,LPR还是降了!昨天,央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5年期LPR从原来的4.6%降到4.45%,降了15个基点。1年期的没降。5年期LPR,对于居民来讲基本代表着房贷利率,对于企业来讲代表着用于长期投资的贷款利率。5年期降15个基点,这么大的降幅是自打实行LPR制度以来从没有过的。请看下图:以前每次降息,都是降1年期的多,降5年期的少,以至于两者愈加走向撕裂。而这次正好反过来,两种期限的LPR终于恢复到均衡水平。1显然,这次是直奔房地产而来,而且略超市场预期。前几天央行在续作MLF时并没有降息——以前都是MLF先降,LPR才降。但这次套路变了。虽然MLF没降,但之前普遍给商业银行降低了存款利率,同样也会降低银行的资金成本,所以在这次报价中就体现了出来。大家要注意一个常识:LPR可不是央行直接定下的利率,而是让十几个大型银行报出自己的利率,然后算出来的一个平均值。所以不管是MLF降息还是存款降息,只要能显著给银行降低资金成本,那么它放贷的时候大概率也就会降,所以LPR就降了。5月12号我发文《悄悄地,央行降息了》,专门讲了给存款降息的事,在文中预计利率还将继续下行:“我认为目前整体贷款利率还仍然没有降到位。”“利率下行是应有之义。大概率仍将继续下行。”2要知道,前几天监管部门刚刚针对房贷降了“加点”:首套房利率可以在LPR基础上再减20个基点。这次再降LPR,首套房贷利率最低就可以做到4.25%了——这是中国房贷利率的历史新低!这凸显了监管部门对楼市态度的巨大转变,从爱搭不理变为关爱有加!因为,不关爱不行了。房地产一度被逼到了墙角,逼到墙角之后产生了一系列链式反应:房企连珠炮式暴雷,啪啪啪不停;所以大家不敢买房了;所以房企不敢拿地了;所以地方财政没有收入了;然后大家不但不敢买房,还纷纷要提前还房贷——这直接会导致全社会的信用收缩,银行有钱就是放不出去。然后,眼看着就要掉入螺旋通缩的旋涡。今年1-4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了20.9%,商品房销售金额同比下降29.5%。其中4月最厉害,销售面积同比下滑了39%。相应地,4月份住户贷款减少2170亿元,同比少增7453亿元。其中住房贷款减少605亿元,同比少增4022亿元!只还不贷,这是整个社会自发性的缩表。很多人意识不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我讲一下你就明白了。1、一个人的债务会成为另一个人(或群体)的收入——或者换句话说,我们每个人的收入绝大部分都是来自于别人的债务。2、在乘数效应下,一笔新增债务可以给社会增加几倍的总收入。3、因此,一旦债务开始收缩,社会总收入就会开始加倍缩减。人们的直接感受就是货难卖、钱难赚….然后各种收入和各种资产价格就开始下降。4、这对负债者来说是双重灾难,因为债务是刚性的,收入下降会导致现金流吃紧、生活窘迫,甚至还债可能会成为余生的主题。3这个社会,已经基本上没有不负债的人了,包括政府机构。所以大家的收入都在螺旋式下降。根据财政部公布的数据,4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主力是税收)同比下降41.3%!除了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下降,土地出让金也毫不意外地下降了:1-4月全国政府性基金收入累计同比下降27.6%,其中4月同比下降了37.9%。2022一季度
2022年5月21日
其他

​俄罗斯没收美国资产!一觉醒来,世界变了

▣作者:庄主▣来源:米筐投资(ID:mikuangtouzi)1一觉醒来,世界变了,变的更玄幻了。用胡同口小二黑的话说就是:“不对啊!太君让我传的不是这句话啊!”小二黑为什么惊了?因为美国人的在俄资产,竟然被没收了!按照正常的剧本,不都应该是美国人到处抢花姑娘么?伊拉克的矿山、利比亚的油井、阿富汗的国库、俄罗斯的资产、乌克兰的粮食还有中国的tiktok、华为、5G,顺便抢全世界的铸币税什么的。以前都只听说过美国人满世界的抢劫,怎么这一觉醒来,美国人竟然也被抢了?!继麦当劳全面贱卖在俄资产之后,谷歌在俄罗斯子公司也已经正式宣布破产。谷歌发言人就在周三发言表示:谷歌在俄银行账户已经被没收,这导致谷歌在俄办事处无法运作。同时俄方早在去年12月,就以“谷歌介入乌克兰问题,大量散步非法内容”为理由,给谷歌开出了高达72亿卢布的罚单。这消息一出,别说小二黑蒙了,就连他的太君自己脑瓜子也是嗡嗡的。“没想到啊!我这占山为王的悍匪,竟然也有被人夜黑劫了道的时候!?”于是路透社就说了:虽然谷歌对外公布俄罗斯的战略地图,公开了俄罗斯的导弹井、军事基地,虽然给乌克兰提供军事导航,虽然散布反俄言论,但那叫商业自由、言论自由、正义自由。俄罗斯没收美公司在俄资产,这是违反国际法的!是违反国际道义的!是干涉资本自由!这话说得,居委会王大爷就不爱听了:合着你们满世界冻结俄国家资产,甚连俄国人的私人财产都抢,连俄罗斯的猫都制裁的时候,连阿富汗人的救命钱都赖账的时候,怎么就不提国际法,不提国际道义呢?小二黑:那不一样,那是为了正义!王大爷:汝听,人言否?2前两天,我们村居委会开了个讨论会,议题的内容内呢……就是:熊村跟乌村干仗的本质是什么,美村到底要干什么,隔壁这欧村怎么就掺和进去了?这几个村搞文斗武斗的,咱们村又该怎么办啊?大家在讨论会上那是众说纷纭啊~说什么道理的都有。到最后,还是居委会王大爷江湖经验老到,一语道破了天机,他说:“你们还没看出来啊?这是熊乌两个村打架的事情么?这是欧村瞎掺和的事儿么?这是美村要抓熊的事儿么?你想想,虽说熊村跟美村以前因为抢水骂过架,但后来熊村不也散了么?为啥不能给人家留条活路,还天天挑唆这乌村半夜去踹人家寡妇门?说是因为人家熊村地方大,脏了自己眼了,其实说白了就是美村家里没钱了,又要开始到处打秋风了!你们想啊,人家熊村圈的地方是大了点,但咱家也不小啊!论好地,熊村的水浇地能比咱家多?熊村的粮囤能有咱家富?平时太平日子的时候,美村人还来咱家里抢东西刮地皮呢!如今这饥荒年月,他能放过咱们这富户,专门去讹人家熊村的落魄户?恁别给我说啥江湖道义,他要是有江湖道义,还能天天去踹寡妇门,没事儿就吃大胡子的绝户饭??还不是因为咱村跟熊村关系好,两个一起抢他怕打不过,才搞出后来这些事情。这会儿啊,就是借着给乌村的村长送了两瓶酒的热乎劲,让乌村把事儿挑起来。欧村那边七大姑八大姨,都是他美村嫁出去的闺女,随便忽悠忽悠,那帮软耳朵就掺和进去了。这一闹腾上,除了美村和咱们,其他人不就都打起来了?到时候熊村败了就去抢熊村的地,欧村败了就去吃欧村的粮。至于乌村,人家村长早就把他们的地抵给老美了,不仅把祖宗的地给抵出去了,连村里的2500万吨粮食都给送出去啦!你说这灾荒年月的,不仅不屯粮,还把村里最后的口粮往外倒,没了粮食没了地,他们村里人咋过这个冬?这不都逃荒去了么?咱们村的小伙子可得上点心!该巡夜的巡夜,该放狗的放狗,不能让他们把乱子烧到咱村里来!回去都跟自家媳妇儿交代好,别听美村的拜寡妇瞎嚼舌根子挑拨离间!这四里八乡都闹饥荒正式抱团取暖的时候,真听老美的跟熊村闹翻了,周围就都穷就剩咱们一家富户,连个帮拳的都没有,那还能落着好?!都别学胡同口的小二黑,天天正事儿不干,净惦记着人家老美的小寡妇,人家抛个媚眼他就连自己爹是谁都忘了,只知道冲着寡妇爹喊太君……呸!”我这个人觉悟不高,割肉喂鹰这种事情咱没这个境界。为了国际道义打自己哥们儿的闷棍,顺便拆自家房的事儿咱干着也没小二黑那么有经验。拿自家干粮白送人,饿死爹娘换个“义薄云天”的牌匾回来,我也觉得挺亏。所以只能没素质的认为: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王大爷说得对!这要是听了小二黑的,还不得全村要饭去?村里的研究会是散场了,但是大家心里的疑问更多了:美国人拿着纸片片到处说保护费,到处卖良民证,他凭啥能硬是用纸片片换咱家粮食呢?咱不交这个保护费行不行?俄乌冲突在继续,虽说乌克兰的家是彻底败了,但是人家有美国人撑腰,毛熊能扛得住么?欧洲被忽悠了,本来想拖死毛熊,但现在看来自己饿得更狠,他们家会不会就这么败了?咱以后咋跟他们处?最后,人家老美现在毕竟还是一家独大,咱们面临的问题不是“他啥时候对付咱”,而是“人家已经欺负上门了”,这场仗咱真的能打得赢么?点击下方链接预约破竹直播间,晚7点整,庄主在线直播:《货币起义,天下三分。我们有多大希望赢到最后?》,讲一讲咱村正在面临的大变化。
2022年5月20日
其他

拯救房地产,太难了!

▣作者:老船长▣来源:米筐投资(ID:mikuangtouzi)现在的局势,已经非常明朗了。疫情的持续冲击,导致各地的防疫政策从严从紧,经济活动几近冰封。拯救经济,是第一要务。关键是,怎么救?1从4月份的经济数据来看,只有投资和进出口,成绩还说得过去。1-4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8%,进出口增长7.9%。而其他数据,都不能说成绩及格。4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9%,制造业下降4.6%,汽车制造业下降31.8%。最惨的还是消费和房地产。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1.1%。受疫情影响最大的餐饮业,下降22.7%。房地产的各项数据,继续创造新低。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2.7%;房屋新开工面积下降26.3%;房屋竣工面积下降11.9%。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20.9%;商品房销售额下降29.5%。新低后再创新低,房地产已经跌入谷底。2尽管从去年底就不断有城市放松调控,但直到4月份,整个楼市的房价涨幅,依然还是老样子。4月份,70个大中城市的二手房环比涨幅,15个城市上涨,50个下跌,5个城市房价没有变化。上涨城市的数量,稍有上扬便又转头跌了下来。15个上涨的城市中,成都、北京、昆明、广州、深圳环比涨幅都超过0.5%。此外,还有徐州、南充、福州、西宁等二三线城市,也在环比上涨。长春、上海、吉林、牡丹江、三亚5个城市的房价没有变化。50个下跌的城市中,扬州、哈尔滨、大连三个城市环比跌幅都超过1%。而包括西安、乌鲁木齐、石家庄、贵阳、兰州、郑州、南昌、长沙、南京在内的多个省会城市,二手房也都在环比下跌状态。从二手房的同比涨幅看,13个城市上涨,56个城市房价都跌回一年前。北京同比上涨6.5%、上海同比上涨3.7%、广州同比上涨2%,一线城市中只有深圳下跌了2.8%。楼市分化的未来,北上广的房价,依然坚挺。海口、成都、杭州、长沙、西安等重点城市,二手房也还在上涨。而56个下跌的城市中,牡丹江跌幅接近10%,成为垫底的城市。太原、哈尔滨两个省会城市,跌幅都超过了6%,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北方城市。包括率先启动救市的沈阳、长春、郑州,二手房也并没有回到去年的水平。持续的跌跌不休,只能加大救市力度。3在各地方先出一轮放松调控政策之后,国家终于出了大招:针对首套房购买者,房贷利率可直接根据LPR减去20个基点,也就是4.4%;二套房不低于5.2%。消息重磅,一片利好声不断。但最重要的,还是国家透露出的信号:这次是真的要拯救房地产了,都打起精神来!之后,杭州、南京、苏州一众强二线城市,纷纷加入救市大军。救市潮,继续在全国蔓延。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降低限售年限、降低首付比例等等政策,已经算是基本操作。但还是有几个城市,依靠创新的救市政策,刷了一把存在感。首先要提的,就是长沙。5月11日,长沙公布最新楼市政策,业主可以通过与试点企业签订《长沙市盘活存量房供作租赁住房合作协议》的方式,由长沙市住房租赁监管服务平台进行监管,将存量房盘活供作租赁住房,运营年限不低于10年,而房屋盘活供作租赁住房后,不纳入家庭住房套数计算。把存量房转换为租赁房,则可获得新的购房资格。这在中国的救市政策中,十分新颖。一方面,可以直接盘活存量房市场,增加租赁房市场供应,为买不起房的人提供租住机会。一方面,对有换房需求的人,提供一条捷径。租购并举、稳定楼市、满足新市民住房租赁需求,一石三鸟。让人不得不感慨:长沙有高人!政策出台5天后,“长沙住房”APP上累计1185套存量房提出申请供作租赁住房,此外还有千余人次咨询了这项业务。起码目前看起来,效果不错。作为全国“房住不炒”的模范生,长沙调控一直很严格,房价收入比在全国重点城市中也是最低。但此番加入救市,信号也十分明确:房地产业实在太重要了,想要拯救经济,就没法绕开楼市。第二个救市创新点,生娃送买房资格。4月30日,沈阳公布新政,对生育二孩、三孩未满18周岁的居民家庭在沈阳行政区域内已拥有2套住房的,可在沈阳市限购区域内再购买1套新建商品住房。5月9日,扬州公布新政,大专及以上人才和生育二孩及以上家庭在市区购房的,可不适用现行限购政策。5月11日,南京公布新政,生育二个孩子及以上南京户籍居民家庭,可新增购买一套商品住房,同时可享受最优惠贷款利率等支持。5月14日,东莞公布新政,符合国家生育政策生育二孩或三孩的居民家庭,允许其新增购买一套商品住房。5月17日,杭州公布新政,符合条件的三孩家庭,在杭州市限购范围内限购的住房套数增加1套;在报名参加新房公开摇号销售时,参照“无房家庭”优先摇号。如此新颖的政策,既激活了房地产市场,也能促进人口生育,一举两得啊。2021年,中国新增人口只有48万人,各个中心城市的人口增长也面临瓶颈,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加起来,也只增长了12万人。生娃,已经是硬性任务。把拯救房地产和促进生育结合起来,只能让人佩服“政策空间”确实够大。正在摊煎饼的港口大爷却貌似不太满意:“既能生得起二孩三孩,又能再买一套房,这得是啥家庭啊?”4局势,已经再明朗不过了。国家必须救经济,但救消费的力度,难度有点大。拯救房地产,是走出的第一步,毕竟是关乎国民经济的产业。但如今的形势,不像2008、不像2015,疫情的随机性也远超想象。当人们的工作没法稳定,收入没法保证,就很难撑起对楼市的信心和预期。救市政策如潮水般涌来,但何时能掀起巨浪,亦未可知。【米筐投资】视频号开通啦!知识、宏观分析、政策解读,干货不断!在这里读懂经济!更有精彩直播等着你!▼点击关注视频号:米筐投资▼本文系【米筐投资】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公众号对话框回复“转载”查看须知商务合作:15638843884(电话同微信)
2022年5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