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张汝舟在湖南永绥国立八中文/刘荣喜张汝舟在其晚年编订的《汝舟诗零稿纪年》1938年这一年后注“在湖南湘西永绥国立八中”,这是当时由于日军大举入侵芜湖、合肥等地,原位于安徽合肥的庐州中学身处战争前沿,于是省教育厅在皖西山区设立了4所临时中学,收容失学的中学生,将原庐州中学高初中400多名师生,安置在金寨流波疃的省立第一临时中学,但不久后,日军飞机又对流波疃狂轰滥炸,全镇被破坏。这4所中学不得不奉命西迁,师生步行翻过大别山,经湖北、湖南,穿过洞庭湖,到达湘西永绥县。在湖南省政府主席张治中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国立安徽第一中学,后改名国立第八中学。设校本部于乾城县所里镇(今吉首市),下设11个分部于洪江、麻阳、乾城、永绥(今花垣县)、保靖及川东秀山等地。据校友们回忆,张汝舟讲课极其生动有趣,常结合自己亲身感受,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他要求同学们在物质生活极其艰苦的年代,更要刻苦钻研学问,学成本领,报国仇家恨。他正直不阿,嫉恶如仇,对于发国难财的国民党官商和权贵,痛加抨击。他常说:“这些衮衮诸公,肚大腰圆,只知发国难财而不能真正办好教育。我看他们皆是白痴!”张引导学生注重在古文精读熟背中潜移默化,而且特别强调品德是立身之根本,根子正,才能学好国文,写好文章。湖南永绥的日子是非常艰苦的。山区的温湿瘴气,很容易让北方来的张汝舟染病。他有《病后口占》一首记之:竟因一病成销削,闲对菱台感慨多。赖有一端堪自慰,轻将三伏当秋过。诗写得诙谐而又感慨不已。首联中的“菱台”我们现在读来颇难理解,字面的意思可能是指“菱形的讲台”,但是常规的讲台多事长方形,一般是不用“菱台”来指称,因此我们怀疑这里的“菱台”实际上是“灵台”的通假或误写。灵台,古代指学宫,汉光武帝时在学宫中曾设立明堂、辟雍、灵台,称为三雍宫。唐柳宗元《叔父故殿中侍御史柳公墓表》中有此用法,“来游京师,观艺灵台。贡文有司,射策合程。”灵台,亦或指心、心灵,《庄子·庚桑楚》中说:“不可内於灵台。”郭象注:“灵台者,心也。”这里可能是指作者做事问心无愧,何来疾病缠身。灵台,又指停尸之处,那么指向就更加悲惨了,战争、疾病的双重磨难,深感生命的脆弱。后两句就显得豁达一点了,本来俗话就有“夏天过后无病三分虚”,如今生病身体消瘦如刀削一般,也符合民间的说法;夏天生病发热恶寒,就当是秋天来得早一点有点怕冷而已。张汝舟自己身体的病魔不是最痛苦的,更加让他伤心的是女儿张叶莼的夭折。为了悼念女儿的离去,他赋绝句六首《哭莼女》,现存三首。哭莼女六绝句(录三)四龄弱女解承欢,粉泼双腮漆泼鬋。最是天长催午饭,母言待父笑倚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