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经济学

其他

气候变化经济学论坛:全球碳排放的近实时量化与评估

报告人刘竹,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副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PNAS等顶级期刊。荣获MIT科技评论35岁以下创新35人、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奖、德国联邦科教部《绿色精英奖》(全球25人)、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力学术论文奖、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中国科学院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博士论文获Springer全球优秀博士论文奖并被出版为英文独著。刘竹团队与国内外多所研究机构共同合作开发了全球实时碳数据库(Carbon
2022年2月28日
其他

《自然·气候变化》国际航运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

背景简介国际运输作为全球贸易和全球经济的支柱,每年排放着数十亿吨的温室气体,相当于世界上第六大排放国,而贸易运输的碳排放该如何追责一直没有准确定论,因此,国际运输被认为是减缓气候变暖的主要障碍。目前贸易运输减排仍然缺少有效的减排机制和明确的实施路径,如果不做出改变,预计2050年全球运输所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会比2008年增加10-30%。在这种困境下,需要改变传统思路,明确运输排放的驱动因素,形成长期有效的脱碳途径。模型介绍该研究构建了包含两个“自下而上”模型的复合技术框架,即VoySEIM和GTEMS。VoySEIM最初被用来评估国际航运排放以及船舶能源效率运行指标,GTEMS被用来估计双边贸易流动驱动的国际航运排放。基于此复合模型,全球航运排放被分解为与贸易相关的排放流,因此该框架也可以被用来预测贸易事件对航运排放的影响。运输排放和贸易排放效率用运输路径、贸易国家以及商品来表示。最后,作者从全球贸易结构优化的角度研究航运减排潜力结果分析图1.
2022年1月25日
其他

阿里巴巴碳中和行动报告

背景:应对气候挑战,承诺行动原则气候变化是本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事实:工业革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繁荣,而人类对化石能源和其他不可再生资源的需求成倍增长。因此,全球各国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第26次缔约国大会COP26)进一步达成一致:在本世纪中叶实现碳中和、达成巴黎协定1.5℃温升目标,并最终逆转气候变化。中国政府也已于2020年9月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阿里巴巴认为碳中和的未来是建立在数字化基础上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数字化赋能绿色低碳循环经济,要让经济发展于不可再生资源消耗彻底脱钩,人类经济活动需要从高消耗、高排放、“获取-使用-废弃”的线性模式迈向绿色低碳循环经济模式。三个重要支柱:能源转型——大幅增加非化石能源尤其是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使其成为主要能源。科技创新——
2022年1月24日
其他

我们招募2022年志愿者啦!

2022WEWANTYOU!集结号新年伊始,各位同学有没有新的计划呢?欢迎大家申请“气候变化经济学”公众号志愿者,加入小编温暖大家庭。JOIN
2022年1月5日
其他

《自然》:全球变暖背景下能源使用的变化与成本

01背景简介气候变化影响着人类生产、消费的方方面面。这些影响迥然不同,对气候能源政策的分析至关重要,但它们在经济方面的量化尤其困难。举个例子,美国联邦会对他们的法律法规进行成本-效益评估。在分析气候与能源政策时,联邦机构需要对碳排放定价,他们采用的其中一项衡量指标就是碳排放的社会成本(SCC),SCC衡量了每多排放一吨二氧化碳产生的未来成本。02模型与方法为了计算SCC,科研人员使用了一组将社会经济和气候系统的简单计算模型相配对的综合评估模型。综合评估模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损失函数,该函数可以将全球变暖的程度与对应的人类福祉变化联系到一起。目前使用的模型最大的缺陷是基于太过陈旧的数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罗德(Ashwin
2021年12月2日
其他

神仙吵架:碳定价究竟能不能诱发技术创新?

导语学者们对碳定价的关注度不断上升,他们对碳定价能否激励创新和零碳投资持不同观点,“乐观主义者和悲观主义者之间存在着强烈的分歧”。德国的Lilliestam,Patt和Bersalli(后文简称LPB)与来自西班牙巴塞罗那自治大学的学者就这一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反方观点:碳定价不能促进创新2020年9月,德国波茨坦大学的LPB在《WIREs
2021年11月18日
其他

气候变化经济学论坛:全球气候治理与中国气候政策协同

报告人何裕捷,男,广东连平人,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环境与气候政策。研究成果以第二作者身份(导师为第一作者)发表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社会科学研究》和《中国软科学》(录用)。报告题目全球气候治理与中国气候政策协同报告摘要本次报告主要内容包括:(1)全球气候治理的科学、政治与政策路径。(2)介绍中国气候政策体系。(3)中国情境下的气候政策协同机制及效应。参与方式时间:2021年11月17日晚上8:00(北京时间)腾讯会议ID:874
2021年11月15日
其他

清华大学黄存瑞教授课题组诚聘博士后:气候变化与健康方向

黄存瑞教授于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获得环境流行病学博士学位,长期从事气候变化与健康方向的研究工作,开展了气候变化健康风险评估、脆弱性分析和应对策略研究,致力于建立“一带一路”气候变化与健康应对研究协作网络。课题组工作瞄准国家战略目标和国际学术前沿,致力于促进气候变化、公共卫生与政策管理等学科的交叉融合,并努力通过气候变化与健康领域研究的创新成果,推动我国社会向着可持续利用地球资源的方向发展,承载着将气候变化研究、可持续发展行动和生态文明建设推向以人为本、以人的健康为本的重要使命。黄存瑞教授现担任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AR6)健康章节主要作者,Future
2021年10月28日
其他

碳中和可能成为第五次工业革命

碳中和是指二氧化碳的净零排放,即通过平衡二氧化碳的排放和二氧化碳的去除,以阻止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增加导致全球变暖。截至2021年2月,已有124个国家承诺到2050年或2060年实现碳中和。这是自1995年联合国大会,特别是京都会议(1997年)、波恩会议(2001年)、巴厘会议(2007年)和巴黎会议(2015年)以来取得的显著进展,各缔约方(国家)对减排作出了越来越具体的约束性承诺。气候影响将会持续到2020年,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平均浓度达到了415ppm,远超于1850年工业革命前的285ppm。在1850年至2020年期间,全球平均地表温度上升了约1.2°C。由于大气中额外的CO2继续产生温室效应,即使我们立即停止碳排放,地球仍将继续变暖。到2050年,碳中和的目标是在2100年前将气温升幅限制在工业化前水平的1.5-2.0°C以内。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各国作出巨大努力。由于气候变化甚至会威胁到我们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存,因此这些努力可以被看作是面对气候变化的最后努力。最近的气候变暖已经对我们的生活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昆虫、干旱、洪水、野火、物种灭绝、生物多样性丧失、海洋酸化、冰川退缩、北极和南极冰层融化、海平面上升等等。在我看来,海平面上升是一个特别严重的问题,在本世纪可能会威胁到1亿多人的生存,长期来看可能会影响到更多人。历史上,海平面变化在200米上下,温度变化约10℃,即敏感性为每立方米20米每℃。始新世时期,约4000万年前,地球表面温度比现在高3.5℃左右,海平面比现在高75米左右;大约在2万年前,冰川的最后一次高峰时期,当时的气温比现在低6摄氏度,海平面比现在低125米。尽管自工业化前时期以来,地球表面温度上升了1.2℃,但海平面仅上升了0.24米,根据化石燃料排放情景,到2100年,预计海平面上升幅度在0.3-1.5
2021年10月12日
其他

《美国经济评论》:理想的碳排放价格

对于碳社会成本,学者们已经从不同角度切入,进行了大量的核算和衡量。来自牛津大学的van
2021年10月9日
其他

南方科技大学环境学院招聘环境经济和能源经济方向博士后及科研助理

一、南方科技大学及环境学院简介南方科技大学(www.sustech.edu.cn,以下简称“南科大”)创建于2011年,地处中国广东省深圳市,是一所公办创新型大学,目标是迅速建成国际化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成中国重大科学技术研究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南方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ese.sustech.edu.cn)于2015年5月成立以来共发表SCI文章600余篇,包括大量发表在Science、Nature及其子刊、PNAS等期刊的高水平论文,学院共申请及获授权专利80余项。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在内的各类科研项目200余项,获批经费总额超过3亿元。二、招聘方向碳排放管控技术与政策:节能减排与气候变化政策模拟评估、碳排放交易、电力交易、可再生能源与分布式能源、电动汽车和低碳交通、低碳经济与绿色金融以及其他相关研究。三、基本要求1、近三年获得管理学、经济学、环境科学等相关专业的博士学位,年龄在35周岁以下,全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以第一作者在SCI/SSCI刊物上发表(或已接收)至少2篇论文,发表过高质量论文者优先考虑;3、具有较好的外语水平,能独立撰写英文研究论文。四、岗位职责1、与课题组负责人共同制定研究计划,相对独立地开展研究并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2、协助课题组经费申请,积极申请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青年项目及其他国家、省、市级课题;3、协助课题组负责人,指导学生;协助实验室日常管理工作。五、薪资待遇1、博士后聘用期两年,基本年薪33万元起,含广东省生活补助15万元(税前)及深圳市生活补助6万元(税后),并按深圳市有关规定参加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课题组另根据科研成果给予一定绩效奖励。2、特别优秀候选人可以申请校长卓越博士后,年薪可达50万元以上。(含广东省及深圳市补助)。3、在站期间,可依托学校申请深圳市公租房,未依托学校使用深圳市公租房的博士后,可享受两年税前2800元/月的住房补贴。4、拥有优良的工作环境和境内外合作交流机会,博士后在站期间享受两年共计2.5万学术交流经费资助。5、课题组协助符合条件的博士后申请“广东省海外青年博士后引进项目”。即在世界排名前200名的高校(不含境内,排名以上一年度泰晤士、USNEWS、QS和上海交通大学的世界大学排行榜为准)获得博士学位,在广东省博士后设站单位从事博士后研究,并承诺在站2年以上的博士后,申请成功后省财政给予每名进站博士后资助60万元生活补贴(与广东省每年15万生活补助不同时享受,与深圳市每年6万元生活补助同时享受情况以深圳市规定为准);对获得本项目资助,出站后与广东省用人单位签订工作协议或劳动合同,并承诺连续在粤工作3年以上的博士后,省财政给予每人40万元住房补贴。6、博士后出站选择留深从事科研工作,且与本市企事业单位签订3年以上劳动(聘用)合同的,可以申请深圳市博士后留深来深科研资助。深圳市政府给予每人每年10万元科研资助,共资助3年(以深圳市最新申报要求为准)。7、对于符合最新《深圳市新引进人才租房和生活补贴》相关政策要求的博士后,落户深圳后,可协助申请深圳市一次性租房和生活补贴3万元(免税,自主网上申请)。8、依据自身符合的条件情况,在站或出站留深博士后可申请
2021年10月5日
其他

线上讲座预告:如何申请海外博士?

现就读于昆士兰大学健康和行为科学学院心理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发展心理学。2020年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获本科一等荣誉学位。嘉宾二:林筠彦就读学校: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专业:生物学申请年:2020年
2021年8月20日
其他

新书推介:《气候变化与经济发展》

构建气候变化综合评估模型探索发展经济与应对气候变化双赢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为中国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提供科学支撑书名:《气候变化与经济发展:综合评估建模方法及其应用》作者:米志付丛书名:当代经济学创新丛书出版单位:上海三联书店出版时间:2021年7月01内容简介
2021年8月10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气候变化经济学论坛:中国碳排放核算数据库(CEADs)

https://www.cceforum.org/支持期刊《气候变化研究进展》《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中国环境管理》《环境经济研究》Advances
2021年8月9日
其他

永远不会有足够的树木抵消碳排放——森林固碳的悖论

植物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将其转化为树叶、木材和根。这个奇迹每天都在发生,人们由此希望,植物,特别是生长迅速的热带树木,可以作为气候变化的自然“刹车”,吸收化石燃料燃烧所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世界各地的政府、公司和环保慈善机构也因此都承诺要保护或种植大量的树木。表面上看,植树造林的措施将切实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但与直观感受相反,不适当的植树造林不仅不会降低二氧化碳含量,还将破坏当地生态系统。为解释这一问题,作者进行了大量实验,并向读者分别介绍了植物缓解气候变化的原理、人为和自然方法固碳的优劣,并带领读者正确认识植树造林的意义。2011年,Bonnie
2021年6月18日
其他

ES&T:中国碳市场降低了PM2.5污染

予审核:何可汉欢迎加入我们建立了微信群:绿色金融与低碳经济。感兴趣的伙伴请加微信号:climate_economics备注“姓名-单位-职称/职位/学生”。
2021年6月15日
其他

碳中和:太阳能光伏技术已做好准备

将全球温度限制在1.5°C以内,需要对我们的能源系统进行快速而深刻的转变。太阳能光伏(PV)是一项成熟的技术,随时可以应对这一挑战。在过去十年中,全球安装的太阳能光伏发电容量比任何其他发电技术都要高,到2019年底的累计容量超过600吉瓦。但是,许多未来的低碳能源方案未能确定这项技术的潜力。许多基于综合评估模型或部分均衡模型的全球脱碳途径评估方案未能确定这项技术可能发挥的关键作用,包括远低于光伏行业预测的未来光伏发电能力。因此,文章回顾了在某些脱碳情景中阻碍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假设和限制因素,讨论如何提高太阳能光伏技术在模型中的代表性,以及如何确保太阳能光伏的制造和安装能够按时完成。图1.
2021年5月28日
其他

气象周刊:大气领域的论文和资讯

顾问团简介News去年7月2号,气象周刊诞生。迎着读者朋友们的鼓励、顾问前辈们的赐教以及团队小伙伴的协作,气象周刊在气象家园茁壮成长,慢慢有了独当一面的可能。今天,我们正式宣布气象周刊迁移至“齐天
2021年5月23日
其他

企业碳中和报告合集

01联想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报告2020年9月,联想集团发布首份《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报告》,从环境、社会和治理绩效三个角度全面公布集团2019/2020财年在综合可持续发展、企业自身治理方面的行动及成就。报告显示,与2009/10财年的数据相比,联想2019/20财年所有业务减少了92%的温室气体排放,超额完成了40%。在此基础上,联想为2029/30财年提出了新目标:到2030年,实现公司运营性直接及间接碳排放减少50%,部分价值链的碳排放强度降低25%。下载链接https://investor.lenovo.com/en/sustainability/reports/FY2020-lenovo-sustainability-report.pdf02华为投资控股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2020年7月,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发布《2019年可持续发展报告》,报告阐述了公司过去一年取得的可持续发展成果,包括保障网络稳定安全运行、落实碳减排目标、应对气候变化、实施TECH4ALL数字包容行动倡议,以及支撑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相关举措。下载链接https://www-file.huawei.com/-/media/corp2020/pdf/sustainability/2019-sustainability-report-cn-v3.pdf03顺丰控股可持续发展报告-环境篇2020年7月,顺丰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19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这是中国上市快递公司的第一份可持续发展报告,其中环境篇阐述了顺丰在打造绿色物流、应对气候变化和建设环保文化三方面的相关理念。顺丰通过绿色包装、绿色运输、绿色转运等途径,实现覆盖物流生命周期的温室气体减排计划,并梳理了气候变化的相关风险及应对措施,同时企业积极传播环保文化,大力推行绿色办公理念和一系列环保活动。下载链接:https://www.sf-express.com/cn/sc/download/2019-ESG-REPORT-CN2019.PDF04苹果环境进展报告2020年7月,苹果发布《2020年环境进展报告》,计划在
2021年5月20日
其他

碳中和:从化石基经济到生物基经济

从化石基经济到生物基经济:现状与展望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中提出中国将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拉开了我国低碳经济时代的序幕。工业革命以来,人类一直将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作为交通运输、化学品制造的能源来源,但是一方面化石能源总量有限、难以在短时间内再生,另一方面其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使全球气温升高,危机人类生存。在碳中和与能源枯竭的背景下,能源转型迫在眉睫。从传统化石基经济向可持续生物基经济模式过渡,将在缓解化石燃料日益枯竭问题的同时,极大地促进区域和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下长期脱碳目标的实现,为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推进带来重要机遇。因此,明确生物质资源的相关概念以及发展现状,对于我国坚定不移地走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具有深远意义。一生物质资源简介图一展示了生物质资源生产转化的产业链。图1
2021年5月18日
其他

《自然》: 净零排放目标的三种修订方法

为了限制变暖,各国和公司的行动计划必须公正,严格和透明。五年前,《联合国巴黎气候协定》为全球变暖设定了相对于工业化前的水平,温度远低于2°C的一个理想上限1.5°C。世界各国领导人们也同意在本世纪后半叶平衡温室气体的排放,力求人类活动所排放的所有温室气体的总和为零。作为回应,越来越多的国家,机构和公司宣布了零净目标。最近的例子包括美国,中国,欧盟,微软技术公司以及欧洲机场联盟。这些令人鼓舞的意象伴随着一些困难。计划很难比较,且其定义松散。“零净值”背后标签详细信息差别很大,
2021年5月15日
其他

气候变化对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吸收的影响

120。01文章简介陆地生态系统的碳预算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经历了剧烈的气候变化,其显著特征为夏季季风增强和气候变暖减缓。采用三种不同的模式(CEVSA2,
2021年5月13日
其他

《自然·通讯》:中国电采暖政策与碳减排之间的权衡

中国电采暖政策与碳减排之间的权衡在过去的三十年中,中国的经济和工业经历了持续的发展。但是,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煤炭消费国和煤炭生产国,大量消耗化石燃料的结果之一就是温室气体和空气污染排放量的上升,对全球变暖和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在中国的“十三五”规划中,发展清洁能源社会和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国家战略。一方面,作为对世界的承诺,中国制定了一个雄心勃勃的目标,以限制全国的碳足迹。2015年,中国同意《巴黎协定》,并宣布到2030年人均GDP的碳排放量必须比2005年减少60-65%。另一方面,采取了各种国内行动来减少二氧化碳以及空气污染,例如,提高能源效率,促进可再生能源和可持续能源,加强森林碳汇等。中国北方地区空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之一是农村居民燃烧原煤供暖。由于相对较低的价格和较高的热值,长期以来,原煤一直是中国北方冬季的主要供暖资源。但是,如果不进行脱硫和脱氮,则来自室内燃烧的SO2,NOx和其他空气污染物会直接排放到大气中,从而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在京津冀地区,农村每年的原煤消费量一般超过4000万吨,分别约占SO2的15%,NOx的4%和颗粒的23%。中国北方的现实证据表明,冬季的空气质量通常比夏季的空气质量差很多。近年来,中国政府为减少农村居民的碳排放和污染物排放做出了巨大努力。自2015年以来一系列的电加热政策发布。严格的规定中国北方地区用电取暖以替代原煤。到目前为止,中国的电加热政策显著改善了农村居民部门的空气质量并减少了二氧化碳排放。但是,这种转变导致电力负荷急剧增加,甚至可能导致发电产生的碳排放量更高。经验证据表明,2018年1月,中国国家电网公司遇到了由电加热政策引起的电力负荷急剧增加,并需要燃煤电厂提供更多电力的情况。与2017年相比,2018年1月最大的每日用电量增长了15%以上。因此,随着电热的迅猛发展,中国的电加热政策与国家碳减排之间的冲突已经暴露出来。现有大量文献研究了中国住宅供暖部门对环境的影响,包括碳和污染物排放的估算,排放控制的政策制定和分析,以及对预期寿命和人类健康的影响。然而,鲜有研究量化中国电加热对温室气体的影响,或探讨了中国的电加热政策和减碳之间出现的不相容性。因此,本文旨在量化中国的电加热政策对国家碳排放的贡献程度。为了量化中国电加热政策引起的CO2,我们提出了一个同时考虑发电和农村居民供暖部门的理论模型。探索了中国电加热政策与国家碳减排之间的联系,并分析了导致不同地区政策实施效果不同的关键因素。为了解决不兼容问题,我们为中国和其他类似情况的国家提供了政策建议,以便利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并提高电加热效率。图片源于网络侵删结果分析01省电采暖政策造成的碳排放我们量化了2015年采暖季中国北方四省发电和农村居民取暖的碳排放量。根据中国北方11个城市的数据,电加热器一般占79.24%-100%的农村居民使用电采暖设备。相反,一些居民使用热泵和光伏电加热。电加热器、热泵和光伏电加热的平均比例分别为91.01%、6.58%和2.41%。如图1所示,EHP的实施导致全省碳排放量显著增加。这里我们关注两个主要的不确定性来源,即政策执行率和电热混合。政策执行率是指农村居民使用电采暖的人数占全省农村居民使用电采暖的人数。国家发改委2017年发布的《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实施方案(2017-2021年)》要求,到2019年,北京市、天津和中国北方其他14个省份50%的农村居民将用电取暖替代原煤。我们设计了三个比较例子,政策执行率分别为45%、50%和55%。EHM是指电加热器、热泵和光伏电加热的比例,电加热器、热泵和光伏电加热的比例分别在区间[80%,100%],[0,20%]和[0,10%]内。当考虑到两个因素联合的不确定性,河北、河南、山东和山西的碳排放增量达到[9.32,14.97],[12.32,21.23],[20.97,32.16]和[9.21,14.57]兆吨。基准情况设计为50%政策执行率和平均电热混合。在基准情况下,山东释放的二氧化碳最多,相当于27.63兆吨,而其他三个省,即河北、河南和山西,二氧化碳量分别为12.42、17.20和12.15兆吨。我们观察到,箱线图中的电热混合不确定性可能比政策执行率中的不确定性对增量碳排放产生更大的影响。基于平均电热混合,由政策执行率不确定性引起的碳排放在河北、河南、山东和山西最大偏差分别为2.46、3.76、4.94和2.54兆吨。然而,在固定政策执行率的前提下,电热混合不确定性导致的碳排放最大偏差在四个省份分别达到3.58、6.22、6.85和3.22兆吨。图1
2021年5月12日
其他

期刊介绍:Resource and Energy Economics

(2019).https://doi.org/10.1016/j.reseneeco.2018.12.001.Schleich,
2021年5月6日
其他

碳核算:7篇代表性文献综述

★Overview★2021年3月29日,《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核查指南(试行)》的颁布意味着我国可监测-可报告-可核查(MRV)体系方法学建设的进一步完善。MRV的基础——碳排放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对于碳市场建设至关重要。因此碳核算边界的定义、方法的选取是气候变化相关政策制定的核心要素。然而,无论是碳核算的定义还是方法,时至今日在国内外的研究中都没有形成一致的定义和统一的标准。本文收集了碳核算相关领域最有代表性的7篇文章,分别从定义和方法两个维度对相关研究进行梳理,便于读者对碳核算方法的相关研究建立清晰的逻辑框架。01
2021年5月5日
其他

期刊介绍: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

2017年获聘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学者计划青年学者(经济学),2017年获得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018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主题范围The
2021年4月29日
其他

《自然·通讯》:气候变化导致中国心脏疾病死亡率增加

欣审核:何可汉、成璐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欢迎加入我们建立了微信群:绿色金融与低碳经济。感兴趣的伙伴请加微信号:climate_economics备注“姓名-单位-职称/职位/学生”。
2021年4月28日
其他

比尔·盖茨:为什么是“0”?

《气候经济与人类未来》那些建立起伟大的“零碳”产业的国家,无疑将在未来几十年里引领全球经济。——比尔·盖茨实现“0”的目标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零排放,而是净零排放。我们需要实现零排放的目标,原因很简单。温室气体捕获热量,导致地球表面平均温度上升。温室气体越多,地球表面温度的上升幅度越大,一旦进入大气,温室气体就会存留很长时间。今天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一万年之后仍会存留大约
2021年4月27日
其他

从这场气候峰会,看懂中国绿色之治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习近平主席线上出席了一场视频峰会,主题是应对气候变化。这个议题,中国一直有自己的节奏。往前看,它频繁出现在外交对话中。这次视频峰会之前,习近平主席刚刚与法国马克龙总统和德国默克尔总理交流了气候问题,紧接着,中美又发表了关于气候问题的联合声明。接下来,和它相关的行动也有不少。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将于10月11日至24日在中国昆明举行,11月举行的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中国也会积极参与。理清这条线,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应美国邀请的这场“领导人气候峰会”上,习近平主席会说:中方欢迎美方重返多边气候治理进程。应对气候变化,是一场“硬仗”,中国和不少国家从未缺席。刚刚当完“逃兵”回来的,是美国。这次峰会虽然由美国发起,但是不能掩盖的是,美国还有很多欠下的功课要补。全世界,依然面对着全球环境治理前所未有的困难。在这场峰会上,中国,给出了自己的思考,思考的背后是中国持续的行动与一贯的步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荒漠化加剧、极端气候事件频发……讲话一开始,习近平主席指出了这个时代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在过去20年间,全球发生的气候灾难有1.2万起。前所未有的危机背后,正是人与自然深层次矛盾的体现。面对气候变化的时代之问,习近平主席给出了中国方案: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峰会一结束,谭主在外交部蓝厅参加了一场解读本次峰会的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外交部副部长马朝旭说,习近平主席提出的这一方案为属于关键节点的全球环境治理指明了通往清洁美丽世界的金光大道。理解这一理念,可以从一个故事说起。2020年1月6日,习近平主席给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学生代表的回信中,提到了一段往事:40多年前,我在中国西部黄土高原上的一个小村庄劳动生活多年,当时那个地区的生态环境曾因过度开发而受到严重破坏,老百姓生活也陷于贫困。我从那时起就认识到,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己。大自然是包括人在内一切生物的摇篮,没有人能脱离生态环境存在。但人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并不是非此即彼,而是和谐共生。用习近平主席的话说: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这是真理。对这件事,中国很早就有清醒的认识。从2015年开始,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金南和他的研究团队就开始对外发布一项与环境相关的重要指标,GEEP,经济生态生产总值。这个指标,在GDP数据的基础上,量化计算并扣除了经济增长中生态环境退化的成本,同时加上了生态环境带来的效益。谭主拿到了2015年中国的GEEP数据。当年中国的GDP为72.3万亿元,扣除生态破坏成本的0.66万亿元和污染损失成本的2万亿元后,另外加上生态系统生态调节服务的49.7万亿元,最终得出当年GEEP为119.3万亿。2015年,GDP排名第一的省份广东,GEEP也排名第一。这不是巧合,通过2015年到2019年的对比数据,可以发现,这几年,全国不同省份的GEEP数据基本保持同步增长的态势。科学计算给出了结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有价值的不止是山和水,早在2013年,中国就首次提出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到了2017年,这个表述变成了,“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中国对生态环境的关注,细致入微,小到一棵草。但就是一棵棵草,覆盖了中国40%的国土面积,涵养了黄河、长江等中国最重要的水源。关键,一棵草和一棵树的价值不止于此。中国科学家的研究发现,在2001—2010年期间,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年均固碳2.01亿吨,相当于抵消了同期中国化石燃料碳排放量的14.1%。其中森林,贡献了约80%的固碳量。看到这个结论,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中国人这么爱种树。过去四十年,中国人种了760亿棵树。中国的人工林面积,早已稳居世界第一。这次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提出,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不可分割的生态系统。从“山水林田湖”到“山水林田湖草”再到“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要素的内涵在不断拓展。它们与人一样都是生命共同体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当人类在保护自然的同时,自然也在保护着人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人一直懂得这个道理。“生态环境关系各国人民的福祉,我们必须充分考虑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优良环境的期待、对子孙后代的责任。”习近平主席在气候峰会的论述里,核心关切,是“人”。“人”,是生态环境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是出于对“人”的重视,在全球共同的气候挑战面前,中国一直在做参与者、践行者、引领者。这场气候峰会召开的时间,距离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只剩约半年的时间,中国接连与法国、德国、美国政要会面,提前给大会注入信心。5年之前的巴黎,第25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为了促成被称为“拯救地球最后机会”的《巴黎协定》,中国同样一直在积极斡旋。在《巴黎协定》签署之前,因为美国“搅局”,提出了不公平的减排目标,不少发展中国家信心不足,谈判几乎陷入僵局。为了挽救危局,中国与碳排放总量第一大国美国在2014年提前发表了一份联合声明,宣布了中美各自2020年后行动目标。然而今天回过头来看,中国当年做出的承诺——到2020年国内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已经超额完成,实际下降了48%。而美国则在签署《巴黎协定》不到半年后,撕毁协定,与全球减排目标背道而驰,也并未完成其承诺的2020比2015减排17%的目标。事关全人类的气候危机,到了美国这里,变成了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游戏。做与不做,可能有政治博弈的考量,有经济私利的纠结,但唯独没有对人的关切。在这次“领导人气候峰会上”,哥伦比亚总统的一句话谭主印象很深:哥伦比亚的排放量占世界排放量的0.6%,但它是世界上最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这件事上,全球都有责任,但责任是有区别的。然而美国最擅长以环保减排为名,挤压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空间。在白宫此次“领导人气候峰会”的简报中,谭主注意到,特别列出了“经济大国气候与能源论坛”的17国成员,中国也在17国成员之列。不少专注气候变化研究的专家告诉谭主,这个论坛,暗藏祸心。在气候变化责任问题上,美国极力模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界限,妄图以“经济大国”的概念来迫使主要发展中国家来承担原本应由发达国家承担的国际责任与义务。一席话,揭穿了美国只说不做的本质。发达国家曾承诺在2020年前,每年为发展中国家提供1000亿美元资金支持,帮助他们应对气候变化。但经合组织(OECD)报告显示2017年该资金兑现只有710亿美元,而2016年更只有580亿美元。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深刻理解其他发展中国家改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渴望,在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前两个月,中国专门成立了“中国南南气候变化基金”,尽己所能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2015年9月2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并主持由中国和联合国共同举办的南南合作圆桌会。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放在前面的是“人”。应对气候变化,不是谁给谁指派目标,而是要让每个人感受到转型的公平正义。正像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首任主任李俊峰所说:气候变化,是一个环境问题,但归根到底是一个发展问题,并且还要通过发展来解决。中国,一直在践行着发展与生态,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今年3月,谭主看到了一段对剑桥大学高级研究员马丁·雅克的采访,在谈及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时,他说了这么一句话: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对于这个问题,总有一些国家争议很大,然而中国却一直对此持合作态度。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态度为何可以不受国际纷扰的影响,始终如一。背后的原因其实习近平主席在不同场合强调过多次:应对气候变化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负责任大国应尽的国际义务,这不是别人要我做,而是我们自己要做。其实从新世纪开始,中国年均碳排放就一直在下降,“十五”期间,中国的年均碳排放增速是12.5%,“十一五”是6.1%,“十二五”是3.3%,“十三五”是1.7%。这背后,是“绿色”理念的指引,也是中国经济走向高质量的内在转向。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性消费比重已经比2015年提高了约5个百分点,达到了16%。能源结构的绿色转型,给不少地区打开的是一片新的发展空间。新能源带来的新机遇,甚至连比尔·盖茨都感同身受。不久前,他接受中国媒体的采访,特别提到一句话:“没有中国的贡献,电池和太阳能设备等这些(有利于遏制气候变化的)关键要素价格就不会像现在这么低廉。”就在这个月初,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一个关于2021年新能源上网电价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其中,风电和光伏发电的价格都已经低于煤炭的标准电价。这背后,是中国对新能源产业持续投入带来的结果。2020年中国光伏新增装机总量连续8年位居全球首位,累计装机量,连续6年位居全球首位。要知道,20年前,外国光伏发电每度电的成本大约在5元人民币左右,但现在中国光伏发电成本的单价只有大概0.5元不到。光伏发电成本的下降,会大幅降低减排成本,也会加快能源转型的速度。从2010年到2019年,公用事业规模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成本下降了82%。数据来源:国际可再生能源组织(IRENA)能源结构转型,中国从后来者成为了引领者,对于这一点,马丁·雅克给谭主分享了自己的感触:如果中国制定了长期目标,那它就会系统地推进这些目标。如果中国说要在某一年前完成一件事,那么中国人确实会这样做。确实,“十三五”规划纲要当中,能源排序的前三位正是水电、风电、光伏;而“十二五”期间的纲要排序还是煤炭、油气、燃煤。到“十四五”时期,一个与此相关的新目标已经纳入规划。在这次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再次提到了这一目标,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中国不仅压峰降峰,而且提出只用发达国家一半的时间,完成碳达峰到碳中和的全过程。对于这样的重大战略决策,在今年3月15日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提到了这么一句话: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不仅放在中华民族的视角,更放在了全人类的高度,人类不是自然的主宰,而是生命共同体的一份子。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是我们的共同家园,保护环境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美国不是王者归来,是逃兵归来
2021年4月24日
其他

《自然》:实现净零碳排放承诺必须采取实际行动

越来越多的国家承诺实现碳中和。为了避免灾难性的气候变化,他们必须制定一系列的实现计划。拜登政府的气候特使约翰·克里(John
2021年4月23日
其他

《自然·通讯》:以森林管理减缓气候变化的经济成本

研究简介世界森林在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当今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便是温室气体的排放,以往的研究表明,森林部门的活动包括造林、再造林,有潜力实现到2030年实现气候稳定目标所需减排的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但显著的减排效果背后是不可忽视的经济成本。本文所介绍的研究利用全球森林部门的动态经济模型GTW,研究了通过森林部门减少活动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成本。要使森林在将全球变暖限制在1.5°C所需的缓解措施中占10%,碳价格需要在2055年达到281美元每吨二氧化碳。GWP模型的使用
2021年4月22日
其他

气候变化经济学论坛第一届执行委员会

Policy)经济学在读博士生,研究方向为环境经济学,主要兴趣为能源-温室气体排放-经济发展系统、温室气体与空气污染协同减排、电力市场等。邮箱:xueting.jiang@anu.edu.au
2021年4月16日
其他

JCP 专刊征稿:碳中和

征稿背景碳中和是指通过平衡二氧化碳排放量与移除量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这对于实现全球温控目标至关重要。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1.5°C特别报告,全球必须在本世纪中叶实现碳中和,才能将全球温升幅度控制在比前工业化时期高1.5°C以内。
2021年4月15日
其他

《自然·通讯》:“气候变化影响”文章合集

Communications01欧洲森林对气候干扰的紧急脆弱性Emergent
2021年4月10日
其他

伦敦大学学院米志付团队招聘博士后

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独立科研能力。导师介绍米志付,现为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高级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气候变化经济学,在Science
2021年4月7日
其他

期刊介绍: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https://www.journals.elsevier.com/journal-of-environmental-economics-and-management投稿网址:
2021年3月31日
其他

共享交通工具有助于韧性交通吗?

project)为例,剖析了共享交通工具在公共交通中断的情况下,在提高交通韧性方面的作用。图一
2021年3月24日
其他

期刊介绍:Ecological Economics

harmony内容类型//////////////////Ecological
2021年3月23日
其他

气候变化经济学论坛:热浪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报告人张欣,现任北京师范大学统计学院副教授。2017年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CCER)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健康经济学、环境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等。在Proceedings
2021年3月22日
其他

国内外“碳中和”相关报告合集

#碳中和#指人类经济社会活动所必需的碳排放,通过森林碳汇和其他人工技术或工程手段加以捕集利用或封存,而使排放到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净增量为零。近年来,世界各国研究机构先后发布以“碳中和”主题的研究报告,气候变化经济学公众号精选部分报告并提供原文链接。01电力增长零碳化(2020-2030):中国实现碳中和的必经之路2021年1月,落基山研究所与能源转型委员会联合发布了《电力增长零碳化(2020-2030):中国实现碳中和的必经之路》。报告分析了“零碳投资情景”下中国发展零碳电力在经济和技术上的可行性,并提出了“十四五”期间实现零碳电力发展的相关政策与规划建议。下载链接:https://www.rmi-china.com/index.php/news/download?filename=202101151540515741.pdf02Carbonomics
2021年3月20日
其他

《自然·新闻》:谁是科学家里的空中飞人?气候研究人员!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气候变化研究人员有意识地决定通过减少或避免搭乘航班来减少他们的碳足迹。但一项分析表明,尽管做出了这些努力,气候学者搭乘航班的次数仍然比其他学科的研究人员多。这项研究发表在《全球环境变化》(Global
2021年3月17日
其他

《自然》:中国碳汇规模有多大?

文章速读:遏制全球升温有赖于碳减排行动及陆地碳汇对CO2的清除。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CO2排放国,对中国陆地生物圈通量的认识一直受数据覆盖率的限制,这导致对通量的大范围后验估计。该文提供了2009-2016年中国六个地点测量的大气CO2摩尔分数最新数据,在此基础上估计2010-2016年陆地生物碳汇的平均值为-11.1±3.8
2021年3月3日
其他

“碳中和”专刊征稿汇总

如何实现碳中和?这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学者需要为政策制定者提供科学依据,以制定有效、可行的减排方案。目前,国内外学术期刊纷纷开设专刊,关注这一重要议题。01《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21年1月25日
其他

赫瑞瓦特大学招收博士生:可持续金融方向

赫瑞瓦特大学招收可持续金融方向博士生学校介绍赫瑞-瓦特大学,英国第八古老高等学府,全球第一家机械工程学院,是一所具有200多年历史的研究型大学。大学的主校区坐落于英国苏格兰首府爱丁堡。该校在2021
2021年1月21日
其他

开放申请:“气候变化经济学论坛”执行委员会

Sustainability等期刊。入选福布斯欧洲“30位30岁以下”精英榜单和科睿唯安“高被引科学家”。获得中国经济学优秀博士论文奖,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奖,世界可持续发展奖,Nature
2021年1月20日
其他

卡迪夫大学地球与环境科学系招收全奖博士生

何盼,卡迪夫大学讲师。本科、硕士毕业于南京大学,博士毕业于马里兰大学并曾在清华大学地学系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研究兴趣包括探索人类行为的环境影响、可持续消费、环境政策分析等。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
2020年11月24日
其他

到英国读硕士:18个气候变化经济学项目

https://www.lse.ac.uk/geography-and-environment/pg/msc-environmental-economics-and-climate-change
2020年9月18日
其他

NCC:温升1.5°C情景对食物-能源-水的影响

大规模的部署负排放技术有助于实现一个巨大的气候目标,包括直接空气捕获技术。但是,负排放技术在食品,水和能源之间进行如何进行部署权衡尚不清楚。
2020年9月11日
其他

数据共享| 五个免费的多区域投入产出表数据库

2720个环境指标,覆盖了温室气体排放、劳动投入、空气污染、能源使用、水需求、土地占用、氮氧化物和磷化物的排放、主要农业(包括从联合国农粮署数据库得来的172种作物)及劳动力投入等。
2020年5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