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力马扎罗的雪g

观点

林世钰 | 道路即生活本身

与女书(1):终须一别人到中年:宛在水中央林世钰|母亲林世钰
2023年6月8日
其他

林世钰 | 憋 死

春晓铅笔画作品:鱼缸里的鱼死有很多种,其中一种叫——憋死。这几年,发现基本无法写“歌德体”以外的文章了。要么还没出世就“胎死腹中”,要么出世后迅速呜呼。今年尤甚。到处都是不怀好意的眼睛,到处都是毛茸茸的隐形巨手。每当看到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频频发生,出于一个媒体人的惯性,我会迅速打开电脑,但是写下几行字后就默默合上了——用简体中文写作,注定前面有很多看不见的暗坑,不小心就掉进去。要么彻底消失,要么出来沾一身屎。至今,我的电脑里已经攒下了二十多篇未完就的文章。于是,我只能沉默地旁观,憋成内伤。有时想,将来如果要立墓志铭,我的墓碑应该写上:这个热爱表达的女人/被一个伟大的时代憋死了。黑色的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宵夜,或者——比我更黑的眼睛。各位,这也算拖口秀吗?我改编得有点儿多,不知道会不会有人跑到阴曹地府向顾城举抱?昨天有读者在后台对我今年更文频率低和少关注社会热点表示不满。简直不可理喻!敢情他是个皇上,天天就等着我这个大臣呈上奏疏,然后圈阅,随便说好说坏?怂恿别人当烈士是容易的,自己去撞个枪口试试?我是个普通人,成不了英雄,因为我放不下我的好几根“软肋”。再说了,我写作不为取悦任何人,只为了给自己的灵魂找个出口。如果恰好与你同频,自然好;如果你不喜欢,慢走不送。这是一个不需要思想者的时代,一切都是粗鄙的,功利的,毫无美感,工具理性永远都在价值理性之上。活着的大多数人,不过是制度和权力的耗材,随时都可能被卸磨杀驴,所以不要咬来咬去。“流别人血的,他的血必被人流。”天道就是如此。如果你还保留一点独立思考能力,活在这样的时代真是太拧巴了。如果还喜欢用文字表达出来,很不幸,你的痛苦就要加倍了。过去几年,我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成为一个政治抑郁症患者,天天为这个世界的烂事破事忧心忡忡。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说的就是我这类人吧。一个主内的朋友告诉我,不用担心,神还在掌管这个世界,一切都会过去的,包括我们自己的生命。到了新天新地就好了,没有苦难,没有眼泪。可是,我更关心的是,很多与我一样的人在到达“新天新地”之前,如何在地上度过漫长无望心碎的一生?比如乌克兰失去孩子的平民,如何抚平这场战争带来的心理创伤?比如阿富汗的女性,如何改变在塔利班治下无法上学工作,以及被男人野蛮奴役的命运?比如美国铁锈带的工人,如何习惯在时代变迁中从中产沦为无产的现实境况?抽象的信仰是指向未来的,可以安慰人心,但现实依然坚硬,需要每个人身体力行,一点点去掰开揉碎,没那么容易。我很羡慕我的女儿,通过我天天神经质的唠叨,她大抵知道这个世界是啥情形,但她神闲气定,擅长用生活中的小确幸来对冲世界的烂。比如,她喜欢做甜品抵消生活中的苦。今早她又做了一个酸奶紫米露,里面泛着虚张声势的奶泡,看上去有种太平盛世般的梦幻。她问我:妈,你要加点糖吗?可能不够甜。要,当然要,生活已经这么苦了,必须要加点糖。哪怕只有片刻的甜。——
2023年5月20日
其他

林世钰 |女儿来信:妈妈,我一直都很爱你

2019年夏天,春晓在弗吉尼亚海边。按:女儿春晓是个性格含蓄的孩子,很少热烈表达过自己的情感。但是母亲节这封信却让我看到了她内心细腻深厚的爱,读之泪目。这封信是我即将出版的《与女书》一书中的序言之一,敬请期待。(林世钰)亲爱的妈妈:
2023年5月17日
其他

林世钰 | 母亲,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

2023年5月13日,母亲在医院度过母亲节。今天是母亲节,母亲却躺在老家县城医院的病床上。两天前,她和父亲出门走路,父亲发现她步伐拖沓,问怎么回事。母亲说她看了一集电视剧,里面有一群老鼠在地上窜来窜去,她被吓得腿软。父亲觉得不对劲,赶紧让哥哥送母亲去县城医院。一查,第三次脑梗,左手和左脚当时几乎不能动了。母亲当即被送进ICU。由于家属不让进,她一个人孤零零地在病房躺着。医生说,要是晚来一步,母亲可能就瘫痪在床了。我是昨天晚上才知道母亲被送进医院的。当时我们在家庭群里撒红包,庆祝母亲节。弟媳不小心发了一张母亲的照片,只见母亲插着氧气管,头发凌乱,孤独地躺在病床上。难怪这两天我老是心神不宁,胸口发闷,动辄就想流泪。果然母女连心啊。今天晚上八点多,思忖母亲在国内应该醒过来了,便想着和她视频一下。可是母亲没接手机,只好拨了父亲的电话。父亲一脸倦意:我正在医院陪你妈呢。父亲说,医生上一次给母亲开了脑梗的药,嘱咐她每天都要吃。可是母亲自从第一次脑梗后,记忆力就严重衰退,根本不记得吃药。父亲只好每天提醒她。时间长了,他也疲乏了,有时忘了提醒母亲。“我前几天该提醒她吃药的。”父亲有点自责。我说,爸,不能怪你,你自己也是个病人呢。去年年初,父亲的肺里发现了一个鸡蛋大小的肿瘤,动了一场大手术,切了两片肺叶。幸好肿瘤不是恶性的,但是少了两片肺叶的他,从此像一尾搁浅在滩涂上的鱼,爬层楼都感觉呼吸困难。当年那个16岁挑着碗步行几十里山路、险些冻死在亭子里的父亲,那个只身在公交车上呵斥流氓、救出被骚扰姑娘的父亲,那个主持村里修路、夺过村霸手里菜刀的父亲,他如今不再强悍,一点点老了。每每与父亲视频,看着他的头发从地中海变成死海,最后变成荒漠,心里总是在无声流泪——父亲真的老了。而他记忆中那个赤脚在旧街青石板路上奔跑的女儿,也不年轻了。有时聊着聊着,父亲突然停下来,怅然地说:“钰,转眼你都要五十岁了,我怎么感觉你昨天才上大学呢。”于是,我们相对默然。故乡的青石板路。1.是的,时间如秋霜,某个夜里从天而降,静静覆盖着地上的每个人,让我们白了少年头,枯了青春容颜。昨天还是青丝满头,眼眸清亮,今儿就白雪莹莹,双目浑浊。永恒的时间之河还在那里静静流淌,只是,顺流而下的我们,再也无法回头了。即便逆流而上,岸边的故人,也早已乘鹤杳然,不知去向。昨天看了媒体人刘原的文章《穿过我的白发你的手》,他说恍惚间自己已从少年到白头,“已经望见人生的暮光,所以尤其珍惜眼前人,眼前景
2023年5月15日
其他

林世钰 | 高耀洁:我很孤独寂寞,希望有人来看我

与女书(1):终须一别人到中年:宛在水中央林世钰|母亲林世钰
2023年4月20日
其他

林世钰 | 与女书(8):用你的幸运帮助别人的不幸

图片来自网络亲爱的女儿:4月4日是你十八岁生日,这是一个big
2023年4月18日
其他

林世钰 | 清明节:死是众人的结局

女儿的生日是4月4日,每年与清明节基本重叠。小时候,自从知道“清明节”的含义后,一到生日,她就不高兴:妈,你就不能挑个好日子生我吗?非要选清明节!我也一肚子委屈——娃,是你自己那天哭着喊着要来到这个世界的,可不是我拽你出来的喔。后来,有一年清明节,我回家乡给爷爷扫墓,心里突然一亮,找到了女儿生日在清明节的深刻寓意——向死而生,生生不息。我向女儿解释了一番,她感觉好了许多。不得不承认,国内一直缺乏性教育、爱的教育和死亡教育。其实这三个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分别指向生命的来处、生命的历程和生命的去处。当下正是清明时节,让我们来谈谈死亡吧。千百年来,国人对死亡一直持回避态度。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说过,未知生,焉知死。意思是活着的事还没琢磨明白呢,死亡的事哪顾得上。小时候看《西游记》,对其中一个情节印象特别深刻:孙悟空火烧阎王府,销毁生死簿,似乎这样死亡就不会来叩门了。这基本反映了国人普遍的想法——惧怕死亡,妄想逃避死亡。我们从来不敢直视死亡和谈论死亡,把“死”这个词换成各种优雅的词汇:皇帝之死叫“驾崩”,诸侯之死叫“薨”,大夫之死叫“卒”,士之死叫“不禄”,年长者之死叫“百年”,未成年人之死叫“殇”。农村比较通俗的说法是:见阎王爷去了,撂挑子,翘辫子,还有一个更奇特的说法,叫“听蛐蛐叫唤去了”,我老家的说法是,“不吃晚饭了”……总而言之,不能出现“死”这个字。为了追求长生不老,秦始皇派徐福率数千童男童女出海寻找仙人,而明朝的嘉靖皇帝则用处女初潮经血炼丹。尽管他们穷尽手段,想把生命无限延长,多坐会儿铁桶江山,但最终还是逃脱不了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以及“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的社会规律。总而言之,我们是一个没有死亡准备的民族。所以一旦亲友的大限到来时,总是撕心裂肺,过度伤怀。而当自己的生命走到尽头时,一样手足无措,恐惧战兢,不知道应该如何面对那个未知的无边虚空。可以说,大多数人都是这种状态——浑浑噩噩地活着,稀里糊涂地死去。如果有死亡教育,每个人在生命初始的时候就应该明白,生命只是一段地上的旅程,而死亡是必然的终点。所以我们要珍惜地上的光阴,爱身边的人,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要思考死亡来临前如何与亲友告别,以及人死之后灵魂的归宿。可惜,因为缺少死亡教育和宗教信仰,大部分人很少认真考虑过这些问题,似乎自己永远不会死,明天可以无限延长,所以遵循世人的惯性,追求更有钱、更有名、更有权。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就是追求肉体的情欲、眼目的情欲,将肉体的狂欢和感官的刺激视为人生的根本意义,用游戏、过度消费、吸毒、酗酒等方式填补自己精神上的空虚。只有以死亡作为幕景,我们才知道生之宝贵。只有真实面对死亡,我们才会把人生看透。死亡是无底洞的底。如果我们知道“死是众人的结局”,就会知道生命里什么是最重要的,而不会无度追逐财富、名声、权力、美色,而更愿意向内观照,在意自己活在世上的每个瞬间是否舒展和快乐,珍惜自己和所爱的人相守的时光,觉知清晨的一声鸟啼和傍晚的一抹夕阳是多么美好。苹果公司的乔布斯曾经说过,死亡是生命的最伟大发明。17岁那年,死亡教育让他明白了生命的意义。从那时开始,他每天早晨醒来都会对着镜子问自己:如果今天是我生命的最后一天,你会不会完成你今天想做的事情呢?于是,他决定把每一天都当作生命的最后一天去生活,所以有了后来风靡世界的苹果产品。在死亡教育上,欧美国家比较成熟,他们对死亡的普遍态度是,向死而生,出死入生。西方国家很多人是基督徒,他们心怀永生的盼望,所以一开始就解决了人死后的归宿问题。对他们来说,死亡只是肉体的消亡,但并不是生命的终结,而是生命的复活,是一段永恒旅程的开始。在他们看来,更美的家乡和永不震动的国在天上,而不是在人间。他们只是路过人间,但并不属于人间。所以,西方人对死亡的态度是平静的,葬礼上少有中国那样痛哭流涕的场面,而是充满了美好的追思。来美国这些年,我参加过很多次不同教会的追思会,平静又感人。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女孩的母亲去世了,她穿着红裙子在台上跳舞,为母亲送别。大家含泪观看,非常感动。我一个好友的母亲是虔诚的基督徒,她被查出肠癌晚期后立刻住进医院。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斜靠在床头,脸色苍白,笑容依然那么温暖。我们一起祷告,一起背诵“诗篇”23篇:耶和华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他使我躺卧在青草地上/领我在可安歇的水边/他使我的灵魂苏醒/为自己的名引导我走义路/我虽行过死荫的幽谷/也不遭害怕/因为你与我同在/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她说病床就是她的青草地,她不害怕死亡,因为神与她同在。那个阿姨两个月后就去世了,但她对神的信靠一直激励着我。每次一想起她,我就想起她对死亡的从容态度。信仰,真的可以让一个人不惧死亡,内心充满平安喜乐。如果要让一个人尽早彻悟生命的智慧,死亡教育要从孩子开始。欧美国家有很多关于死亡的书籍和绘本。我印象很深的是,小时候和女儿一起读过绘本《变成幽灵的爷爷》:一个男孩叫艾斯本,他的爷爷突然心脏病突发,去世了。一天晚上,爷爷回来了,他变成了幽灵,穿墙而过。他每个晚上都来看艾斯本。然而有一天,爷爷叹气说:“我一点都不快乐,我不能总当一个幽灵吧!”原来爷爷从书里得知,如果一个人去世时忘了做一件事,就会变成幽灵。但爷爷想不起来是什么事,于是艾斯本和他一起回忆两人相处的快乐时光。爷爷突然想起来了:我忘记和你说再见了。于是两人都哭了。爷爷郑重说了一声
2023年4月7日
其他

林世钰 | 与女书(7):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图片来自网络亲爱的女儿:昨晚临睡前,你喊我过去听一首歌,据说是今年春晚最火的《是妈妈是女儿》。我戴上耳机,听到黄绮珊唱那句“我也是第一次做妈妈”,眼泪就涌出来了。听完后,我抱住你,哭得稀里哗啦。你拼命挣脱:妈,我还没洗头呢。管你洗没洗头呢,反正此刻,老母亲我就要真切感受你的气息,你的芬芳。因为再过四个月零二十五天,你将像鸟一样,飞往你的山,留下老父老母怅望天涯。哭完后,我忐忑地问:娃,你觉得我这个妈当得好不好?没事,你可以诚实回答。你点头。含蓄如你,这已经是最直接的表态了。我再次泪崩——第一次,也是此生绝无仅有的为人母“考试”,“考官”给了我不低的分数。下个月四号,你就要十八岁了。把当年那么一个糯软的小肉团养成如今这个亭亭玉立、眉目清朗的美少女,天知道这十八年来我熬了多少不眠之夜、流过多少泪、担过多少心、发过多少愁!你自小体弱多病,三岁前几乎每半个月都要跑一趟医院。北京儿研所的门槛,几乎都被我们踏破了。有一次,你爸出差了,外婆回了南方,你发烧了两天,我因为赶写一篇长稿,没能及时送你去医院,结果第三天夜里,你烧得有点意识模糊。当时外面电闪雷鸣,大雨滂沱,我打了一辆车,深一脚浅一脚地把你送到医院——你被诊断得了肺炎。打吊针时,你在我怀里睡着了,我摸着你滚烫的小脸,泪流不止。你小时候呼吸道不好,支气管炎三天两头发作。2007年,两岁的你咳嗽了近两个月,我们四处求医,还是治不好。那年冬天,听说北京中医院有位老中医专治小儿呼吸道疾病,你爸早上5点多就去排队挂号。号挂到了,可他赶去机场接一个朋友,把我俩留在医院里。最后,因为你上厕所花了很长时间,所以错过了叫号,老中医离开了。我一听,当场就急哭了。听说他下午在附近一个药店坐诊,我抱着你,披头散发地往那里狂奔。到了开诊时间,发现根本就不是那个老中医。我绝望了,抱着你出门,站在张自忠路的街边哭得不能自已。你用小手擦我的泪,说:“妈妈乖,不哭。”多少年过去,每次回京路过北京中医院,想起当年那一幕,依然泪沾襟。我从小吃过不少苦,性格坚强,工作和学习上的事再苦再难,都会努力想办法,几乎没有哭过。可是在养育你的过程中,为你流了不少泪。你那时太小了,恐怕对这些事都没有记忆了。之所以和你说这些往事,是想告诉你,我一直都很爱你,对你的爱从未止息。在我选择做一个母亲的时候,我就知道,我一定会好好爱自己的孩子。因为我从父母那里得到了充沛的爱,觉得爱自己的孩子就像呼吸空气一样自然。况且,作为神的产业,一个生命的形成多么神奇和迷人。“我在隐秘处受造,在地的深处被联络。”你从渺渺中来,于千万人之中一眼相中我,并投奔了我,我们在时间的源头一定有着神秘和深厚的联系,那是属于我俩的巨大秘密。因为深知你源于我,但并不属于我,所以在养育你的过程中,我尽量做到尊重你。你从小喜欢画画,艺术天赋不错。尽管作为中国妈妈,我的内心深处偶尔也掠过“学艺术将来有饭吃吗”的担忧,但最后还是往开阔处想——神给每个人的恩赐都不一样,他既然爱你,一定会爱你到底。你只要把自己所喜欢的变成所擅长的,将来一定有饭吃!况且,“无用乃至用”,在AI凶猛、所向披靡的未来世界,只有那些与创造力和审美能力相关的工作才不容易被取代。艺术就属于这样的的范畴。亲爱的女儿,十八年来,谢谢你住在我的生命里,让我有机会与你共度许多美好时光。还记得我们曾经居住过的北京小区的独立书店吗?几乎每个周六下午,我都带你去书店看书。各自找一本自己喜欢的书,你喝你的橙汁,我喝我的咖啡,互不干扰。2008年春天的某个周末,阳光明媚,天空蓝得像一块蜡染布。我们从书店出来,路过一株盛开的白玉兰时,三岁的你突然仰起粉嫩的小脸,感叹了一句:妈妈,生活真美好呀!你对生活的感知能力深深打动了我。亲爱的孩子,在你未来的人生中,不管遇到什么,希望都可以像三岁那年一样,仰望天空,深呼吸,说,生活真美好呀。从今年秋天开始,你将像鸟一样,飞往你的山。这是人生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你所做的一切,就是要找到自己在这个世界的坐标,找到未来的方向,并为之努力,朝它一点点靠近。在这个日益弯曲悖谬的时代,特别是疫情以来整个世界呈下沉趋势,成长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个过程绝非坦途,狂风暴雨和秃鹫环伺都是难免的,你必须要学会如何巧妙应对。有时要灵巧如蛇,有时要勇敢说不,有时要恒久忍耐。面对这个不确定的世界,人的聪明都是有限的、浅薄的,唯有来自神的智慧,才是无垠的、深厚的。所以,不管遇到什么,“你要专心仰赖ye
2023年3月31日
其他

林世钰 | 高耀洁:我已经96岁了,死则死矣

她82岁远离故土,从此江湖夜雨十年灯,反认他乡是故乡。(本文所有图片均为林世钰所摄)一进病房,正看到护士给高奶奶安放导尿管。护士告诉我,高奶奶腹部积水严重,排尿频繁,几分钟就要换一次尿不湿,所以决定给她放一个导尿管,尿直接排到床头一个容器里。96岁的高奶奶,穿着蓝白相间的病服,戴着吸氧器,头发凌乱,两颊塌陷。见了我,挥挥手,没有说话。3月24日,早上7点多,高奶奶的护工突然给我发信息,说高奶奶头天晚上被救护车拉到急诊室了。她让我帮忙打电话给医院,看能否给奶奶送点热水和食物,因为高奶奶不能喝凉水、吃西餐。我赶紧给医院打了电话,工作人员说可以。于是护工送了热水和疙瘩汤过去,高奶奶靠着这些东西,算是捱过了一天。因为周五无法得空去纽约,我只好告诉纽约一个医生朋友(同时也是高奶奶的山东老乡)高奶奶生病的事,让她去看望奶奶。她晚间带了热豆浆过去,高奶奶一见她就哭了——美国医院一般不提供热水,由于语言不通,高奶奶无法表达自己的诉求,已经两三个小时没有喝水了。次日,朋友让她母亲带了豆浆和面条过去。十一点半,我到了高奶奶所在的纽约西奈山医院。朋友的母亲看我来了,就回家吃饭。临走前,她哽咽着说:“她是个伟大的老人,受了太多苦了。”朋友的母亲和高奶奶笔谈。我摸着高奶奶皮包骨的胳膊和手,发现上面有好几处淤青,估计是打吊针时扎的。眼睛瞬间模糊了——可以想见,一个96岁的中国老人,不会英文,耳朵又聋,无人陪护,独自一人待在美国医院多么艰难!高奶奶看我在拭泪,淡定地说:“我96岁半了,马上一百岁了,活着没啥意思,是个负担,死对我来说无所谓。”高奶奶的手。她本来可以在自己的国家安度晚年,儿孙绕膝,享受天伦之乐。可是,朴素的良知让她无法对人间疾苦视而不见,于是开口说真话,结果只能承受在异国孤独终老的人生终局。虽然这个客居的国家给予她人性化的关怀,可是内心深处的乡思依然让她每每在月圆之夜彻夜难眠、泪湿沾襟。2019年,我帮高奶奶编辑了一本书:《诗词札记二百首》,对里面一首诗《失眠之夜》记忆犹新:月光多皎皎,照亮我床帷。今夜难入睡,扶身起徘徊。异乡少自乐,心急盼早归。病身难出户,愁思能告谁。她在这首诗后面写道:2019年5月30日夜,又是一个失眠之夜,疾病使我苦思乱想。年逾九旬,虚度时光,人间苦难,不敢想象。为了让她得到更好的照顾,我主动告诉护士高奶奶的故事,并找出我写的《烟雨任平生:高耀洁晚年口述》一书的封面,以及高奶奶与希拉里的合影给她看。护士说,我已经知道她的故事了。她拉着高奶奶的手,真诚地说:“谢谢您为人类所做的一切!我很高兴为您服务!”护士和高奶奶合影。我翻译给高奶奶听,她脸上笑开了花,得意地问护士:“你没有见过希拉里吧?我可不敢告诉希拉里我生病的事情,否则她来了医院会很麻烦,需要安排很多保安。上次她去看我,整整带了六个人去。六个!”高奶奶伸出六根手指。“您比希拉里更有名,我见到您已经足够了。”护士哈哈大笑,问:“您可以给我,一个30岁的姑娘一点人生建议吗?”我趴在奶奶耳边,翻译给她听。她大笑:“我不知道你们年轻人的想法。”护士走后,高奶奶告诉我,周五那天,她腹部积水严重,突然说不出话了,而且呼吸困难。后来护工打电话给911,救护车把她拉到了急诊室。“我腹积水好几个月了,但没有告诉你。你周五说要过来,我没让你过来,是因为我腹积水很严重。”原来如此。我突然想起来,我之前计划周五那天去看她,商量她新书结构调整的事。她让我改天再过去,但没说明原因,我还纳闷半天呢。正聊着,突然听到床上一阵淅淅沥沥的“雨声”。高奶奶无奈地说:“又尿了。医生给我开了利尿药,今天一直在排尿。”一会儿,护士进来了,给高奶奶输葡萄糖。高奶奶扭头问我输的是什么,我说是葡萄糖。她问:“百分几?”我看了一下瓶子,“5%。”“喔,不是10%,减量了。”
2023年3月28日
其他

林世钰 | 无偿帮助我的美国越战老兵,人生目标是做个好人

Richard在钉木板。1.“好啦,这个工程项目结束了,以后我吃不到你做的午餐了。”73岁的Richard刷完最后一道油漆,拍拍手里的灰尘,笑着说。Richard是个土生土长的美国人,过去一周,上帝把他派到我的身边来帮助我,让我知道何为真正的“爱人如己”。与Richard的认识纯属偶然。去年冬天,家里的烟雾报警器坏了,我把它拆下来,驱车去镇上的Home
2023年3月22日
其他

林世钰 | 与女书(6):每个人都站在时代的峭壁上

每个人都站在时代的峭壁上。(图片来自网络)亲爱的孩子:前段日子,美国总统奥巴马说,这是最艰难的时代,但不是最坏的时代。和奥巴马的乐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内几乎每一代人都在抱怨,自己生在了一个贫乏、幽暗、弯曲、悖谬的时代,是最坏的时代。他们喜欢怀念过去或者臆想未来“最好的时代”。比如我们会遥想汉唐帝国的万千气象,觉得巍巍天朝,四方朝拜,威武无比。可是,在繁荣的背后,却是“一将功成万骨枯”、“古来征战几人还”。比如唐朝,经历了“安史之乱”后元气大伤,连杜甫这样伟大的诗人都食不果腹,住着漏雨的草堂,“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去世前几年,一家人蜗居扁舟,多日没有进食。县令请他吃顿牛肉,他大快朵颐,佐以白酒,最后因为消化不良死亡。你要是穿越到唐朝问杜甫,他是否生在了最好的时代,他肯定猛摇头:“NO!
2023年3月21日
其他

林世钰 | 与女书(5):上帝为每只鸟儿都预备了树枝

与女书(1):终须一别人到中年:宛在水中央林世钰|母亲林世钰
2023年3月2日
其他

春晓 | 美国大学申请: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作者简介:春晓(Lisa),2005年出生于北京,8岁赴美,现就读于美国新泽西州某高中。喜欢艺术、旅行、吃火锅、胡思乱想。往期导读:林世钰
2023年2月25日
其他

林世钰 | 我的“佛系”闺女,最终选择了文理学院(下)

我的“佛系”闺女,最终选择了文理学院(上))这几天,闺女忙着撤回其它十几所大学的申请。闺女惆怅地说:“为什么不能分身上不同的大学呢。”一个朋友分享了美国诗人Robert
2023年2月24日
其他

林世钰 | 我的“佛系”闺女,最终选择了文理学院(上)

2021年夏天,女儿在维思大学书店。“妈!”2月11日,女儿刚推开门,就开始大喊。何事惊慌?正在怡然喝茶的我,被她搅扰了一下,有点小烦。“ED2结果出来了,你猜我有没有被录取?”女儿的眼睛闪着贼亮的光。“还卖关子呢?瞧你那小表情,八成是被录取了。”我摸了一下她的小脸蛋。她得意地点开手机,让我看学校的来信。Congratulations!
2023年2月21日
其他

林世钰 | 与女书(4):关心大地上的事情

2014-01-17(这个公号是我的新家,请朋友告诉朋友。祝家人们春安!)——
2023年2月19日
其他

林世钰 | 再见,哈莉

周二早上上班时,发现哈莉没来,她的格子空了,贴在上面的名字也不见了。我问班里的主课老师:哈莉呢?她叹了一口气:走了。不会再回来了。喔。我如释重负的同时,心里又惘惘的——这样一个孩子,她去了哪里?她未来的人生又是什么样呢?哈莉一个多月前来到幼儿园。第一天看到她时,4岁的她坐在地上拼乐高。黝黑发亮的皮肤,头上梳着无数个小辫子,上面缀满五颜六色的珠子。见到我,她抬头大声问:Hi,
2023年2月16日
其他

林世钰 | 与女书(3):拥抱变化

helper,帮老师发东西,他就把剩下的笔都奖励给我了。耶!”你哼着歌去洗手了。我知道,你今天接受了变化,并且坦然拥抱了变化。
2023年2月15日
其他

林世钰 | 高奶奶:我今年96岁,活太久了

与女书(1):终须一别人到中年:宛在水中央林世钰|母亲林世钰
2023年2月14日
其他

林世钰 | 与女书(2):只有爱才能抵御死亡

2013-11-08(这个公号是我的新家,请朋友告诉朋友。祝家人们新春平安喜乐!)——
2023年2月10日
其他

林世钰 | 千里之外,你无声黑白

告别的年代。(图片来自网络)大年三十,一个远在湖南、从未谋面的学长走了。听说去世之前,身患多种疾病的他尝遍了桌上平素不能吃的菜,然后咽了最后一口气。在除夕夜的爆竹声中和漫天烟花中,离开了这个乱哄哄的世界。他走得真决绝啊,离2023仅一步之遥,可就是不跨进这道门槛。想来他受够了这个世界。我获知这个消息的时候,正在新泽西的家中炒青蒜回锅肉。肉在锅里滋滋作响,散发出浓重的人间烟火味,我的泪却止不住地流——他才57岁啊,而且一生从未舒展地活过。我和学长认识于2020年。当时我的文章“2020,我的大江大海”在二湘的公号发出没几天,学长就辗转找到了我的微信号。上来第一句就是:学长迟到的拜访!他介绍自己是“小公务员一枚”,在湖南某体制内单位供职。自打读了我的“大江大海”一文后,“仿佛与你的作品确认了眼神。一抹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情愫油然而生”。嘿,一听就是中文系学生的语言体系,酸,但亲切。我把自己不久前写就的《1996,我的遥远的大学时代》发给他看,两人共同回忆了江城南湖畔的大学时代。聊天中,我才知道他参与了30多年前那场激情燃烧的运动。毕业后回到了湘南一隅,曾当过教师、乡干部,一直“在政府机关瞎混”。可惜,“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1992年1月,有一个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了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从此整个中国开始向钱看,那个理想主义时代已经被金钱和物质砸得稀里哗啦,碎了一地。我们的校园,我们的过去。(图片来自网络)后来,学长经常给我发一些公号文章,和我进行交流。可能是他在体制内“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好不容易遇到一个“知音”,所以经常一写评论就是长篇大论,几可独立成篇。他的文字功底很好,文采飞扬,思想犀利,对世事有着难得的清醒和洞察。比如有一次我们聊到某些不正常的社会动向,学长担忧:“莫非《芙蓉镇》中王疯子敲锣高喊:运动了!运动了!真的又要来了?”他感慨:这是一个强调思想遵从和统一远胜于思想自由和多元的时代,这是一个学者的良知遭受权力和资本双重挤压的时代,这是一个知识分子独立精神和自由思想稀缺的时代,这更是历史成为“百依百顺、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被用来装潢盛世和诉说伟大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格外需要不盲从的、具有独立思想的历史学家去重建真实的过去,去破除弥漫在我们历史观中的种种深化,去回答‘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又要到哪里去’这一中华民族当前面临的最核心的问题。”可以说,浸淫体制内多年的学长,对这个体制洞若观火,观察极其到位。印象最深的是他的一句话:目前的局势是,一切尽在掌握,一切指向未知。他去世后,从文友的悼念文章中,我才了解到,他是搞宏观经济社会政策研究的,非常清楚这个体制的沉疴所在,可为了稻粱谋,不得不天天写官样文章,为之涂脂抹粉,所以不免精神抑郁。但他从来没有告诉我这些,只是像萤火虫一样,尽力发出微光,和我分享思想的吉光片羽。他曾经告诉过我,“唯一欣慰的是,我虽然无能改变大气候,但我坚守着属于自己的那片蓝天与良知。”我也在体制内待过十几年,深知在一个恨不得把每个人都磨棱去角、变成木头人的体制里,恪守良知是件多么难能可贵的事情!2020年5月,学长告诉我,他的堂弟由于失业,在珠海跳楼自杀了。我听完后非常难过,当即给学长转了两千元人民币,请他转交给他的叔叔。学长说叔叔虽然经济并不宽裕,但不会轻易接受别人的馈赠,所以,“心领也是一种签收。”此后,他写了一篇关于堂弟的文章,想在二湘的公号上刊发。刊发之前,他让我过目,我坦率指出,文采过于斐然,这样沉重的内容,文风宜朴实。他吸纳了我的建议,做了一些修改。后来文章刊出,他略感欣慰,觉得为可怜的堂弟留下一点在世间活过的证据。那年国庆,川普染疫,国内民众喜大普奔,司马夹头甚至把它视为美国送给中国国庆最大的礼物。学长觉得简直不可思议,“歌德名言:人变得真正低劣时,除了高兴别人的不幸之外,已无其它乐趣可言。国民的的幸福应该建立在房价下跌了、选票到手了、言论zi/you了、医药价格下降了、教育水平提升了……基础之上,而不是假想的敌人患病了。”可以说,在一个万马齐喑的环境,很多有良知有见地的知识分子迫于压力,基本成了思想史上的失踪者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缺席者,而像学长这样清醒、敢言的体制内人士,鲜矣。他虽然偏安湘南一隅,但并不囿于方寸,而是保持视野的开阔,对现实有着极强的洞察力和批判性思维。这是我最佩服他的地方。可能是他在体制内压抑已久,好不容易遇上一个可以倾谈的学妹,故而有很强的交流愿望。他每天都给我发很多文章,自己发表大段评论,同时期待我的回应。说真的,这给我很大压力。大疫三年,世界动荡,加之我父母皆动了大手术,先生又回国工作,留下我独自一人在美照顾女儿,不免心力交瘁,精神基本处于抑郁状态,所以对学长的回应不是那么及时,有时忙起来甚至忘了回应。2021年11月,我想起有段日子没有看到学长给我发文章了,有点不好的预感。当时我正举办一个关于高耀洁先生的分享会,于是就把flyer发给他,想邀请他来参加。没想到,flyer已经发不过去,出现了一个醒目的红色感叹号。我知道,他已经把我拉黑了。当时我惊诧万分——我又没有得罪你,凭什么把我拉黑?有一天,我发现他在我公号一篇文章下留言,说明了把我拉黑的原因——我没有回应他,他感觉自己被漠视。当时我心想:心胸这么狭隘,还是男人吗?哼!从此,我们相忘于江湖。直到前几天,一个认识学长的朋友和我私下聊起了他的生活境况,我这才知道他生气的原因——多种疾病缠身,还中风过两次,生活几乎无法自理。他写下的每一段文字,得克服许多身体上的困难。而我,有时竟然那么心不在焉。他没有看到我的回应,一定很伤心,伤心到了一定地步,就化成愤怒,所以把我拉黑了。我顿时泪如雨下。我一点都不怪他,只是自责当初不认真回应他,同时觉得惋惜——一个很有才华和思想的人,在体制内被压抑了几十年,导致最后体衰心竭,英年早逝。如果生活在一个可以放飞自我的环境,他是不是可以活得更健康一些,更长久一点?由此我想到另一个在体制内的朋友。他是一个本性善良的人,由于工作关系,天天在恪守工作职责和“枪口抬高一寸”之间纠结,后来得了抑郁症和焦虑症,非常痛苦。在一个恨不得把每个人都磨棱去角、变成木头人的体制里,保持良知对内心来说是一种折磨,只有达到曾国藩所说的“和光同尘”的“境界”,才能继续混下去。这两天,我在重温与学长曾经的聊天记录。最后一次聊天定格在2021年8月6日早上6:42。当天他转了一篇文章:跌落神坛的雄安:因何被人弃如敝履。学长评论:大凡违背市场规律的事情几乎都是南柯一梦。亲爱的学长,其实何止雄安,整个世界都是南柯一梦,故而不必对纷扰世事过于认真。大梦初醒之时,便是我们归“家”之日。那个“家”,是天上佳美永恒的家乡,谁也夺不走。如今你已歇了地上的劳苦,如飞而去,那么,请允许学妹用你喜欢的歌《千里之外》为你送别吧:我送你离开/千里之外/你无声黑白……(这个公号是我的新家,请朋友告诉朋友。祝家人们新春平安喜乐!)——
2023年2月9日
其他

林世钰 | 与女书(1):终须一别

2013-09-20(这个公号是我的新家,请朋友告诉朋友。祝家人们新春平安喜乐!)——
2023年2月8日
其他

人到中年:宛在水中央

寒江雪(图片来自网络)下了一天的雨夹雪。晚间,饭后倒了一杯日本米酒“菊水”,就着保加利亚出产的身形瘦削的南瓜子,开始怡然自得地小酌。闺女瞥了我一眼:妈,你这个样子很像一个酒鬼。酒鬼?其实是酒仙啦。二两米酒下肚,飘飘欲仙,看婆娑世界,顿时可爱可亲许多。世事艰难,人生实苦,偶尔需要喝点小酒,让肉身轻盈如燕,只要不醉酒荒宴便可。酒喝得上头的时候,人容易感伤。平时日子过得波澜不惊,对时光的均匀流逝没有太多感觉,但是一到岁末年初,便惊觉一年倏忽而过。揽镜自照,发现头顶又多了几簇零碎的白。“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宿昔青云志,蹉跎白发年”,这些埋在记忆深处的诗句像水银一样,顿时从脑海里倾泻而出。三十多岁时发现第一根白发,尖叫起来,仿佛被“时间”这个巨兽猛然咬了一口。现在被咬得多了,已经无感,甚至自嘲,“强壮乃少年人的荣耀,白发为老年人的尊荣”。顶着一座移动的“富士山”在世间行走,也挺美的。白发为老年人的尊荣。(图片来自网络)过去十年,不知道是美国水质太硬之故,还是忧思劳烦过多,反正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头发日渐稀疏,头顶几簇白倔强地支棱着。虽然还没到白发丛生的地步,但接下来大抵是这个趋势了。而在年轻时代,一头黑亮的长发曾是我的荣耀。记得上初中的时候,我披着一头长发在街上行走,听到后面两个女孩在议论:她的头发多好看啊,像瀑布一样。这对当时总嫌自己不够好看的青春期女孩来说,似乎是莫大的鼓舞,心里自然美滋滋的。初中的时候,班里来了一个很淘气的男生,坐在我后排。我上数学课时喜欢睡觉,他一见我睡着了,就在桌子上扎两个图钉,把我的一缕头发缠在上面。等到老师提问我,我睡眼惺忪地站起来时,头发被扯得生疼。全班哈哈大笑,我气得恨不得把图钉扎在他如西瓜般滚圆的脑袋上。毕业十几年后才知道,他当时觉得我一头黑发太好看了,所以才有此恶作剧。原来小男孩表达好感的方式如此粗野。奔腾得再欢的瀑布,到了枯水季也得安静下来。开得再美的花朵,花季一过就得残败。这是大自然永恒的规律,谁也无法逆转。虽然自己年轻时不算美女,但好歹也是胶原蛋白满满,有大把的青春可以挥霍,所以岁末一想到自己人生已经过半,不免有几分怅然。可是,谁又能抵挡得住时间洪流的冲刷呢?即便是大美人林青霞。前几天在脸书上看到林青霞今年春节贺岁的照片,虽说岁月从不败美人,她依旧是同龄人当中的大美女,但终究是老了。丰腴的体态,圆润的脸庞,沉淀着厚实的人间烟火气,没有了年轻时的灵动和轻盈。而年轻时的她,简直美得让人心痛,觉得这个世界根本配不上她。这样一个女子,同性看了都赞叹不已,更何况异性,不心动才怪呢!不过,即便她美得无法无天,但时间是公平的,到点了美貌也得凋零。看到林青霞老了,我顿时理直气壮,心安理得——大美女都可以老,凭什么我不可以?虽然我一向心态很好,对年岁渐增、皮囊变旧看得比较淡然,但是,美人迟暮,壮士暮年,就和夕阳西沉一样,终归是一件让人惆怅的事。没有任何过渡,中年就像北京的立秋,干且脆。晚来一场迅疾的秋雨,次日天气立即转凉,秋意萧然,浑然不顾你依然沉浸在夏末的余热中。大多时候,我愿意臣服于岁月,接受自己从20岁到30岁、40岁的跃升。“凡事皆有定期,万物皆有定时”,年轻有时,衰老有时,安然接受便是了。暮秋山居。(春晓
2023年1月31日
其他

林世钰 | 母 亲

我还在这里等你,希望你从未离开
2023年1月24日
其他

林世钰 | 我还在这里等你,希望你从未离开

2023,路途遥远我们在一起吧。永远记得那个日子,2022年12月28日。当我发完与高奶奶有关的一篇文章后不到半个小时,陪伴我五年之久的公号“一苇杭之渡彼岸”永沉。谁谓河广,一苇杭之。可是,半途一阵妖风吹来,一苇摧折,飘落风中。我虽看到彼岸花开,却无舟楫可渡。虽然公号2017年开张,但是正儿八经写才两年半,由此结识了天南海北很多读者。每次在留言区里看到那些熟悉的名字,如晤老友。可是,公号沉没后,来不及说声再见,就从彼此的世界里遽然消失了,让人好不惆怅。消沉了一段时日,心想,这么流氓,姑奶奶不和你们玩了!从此归隐南山,逍遥度日好了!可是过了一两周,发现很多读者通过不同途径在寻找我,顿时心里暖暖的。几年的互动中,我们已经习惯了彼此的存在,成为灵魂上的亲人了。在一个道德崩塌、价值观日益撕裂的世界,思想同频共振实在是件难得的事情。我们必须珍惜彼此。过去这三年,目睹的恶实在太多,因为良知和共情,我无法假装岁月静好,经常挟怒行文,文章因此数次沉没,公号屡屡关禁闭。有时不免心灰意冷——这样的时代,这样的环境,说真话还有可能吗?文字还有意义吗?一个移居加拿大的前同事给我发来一篇文章,大意是,只要还有五十个人在阅读你的文章,你的写作就是有意义的。这大大激励了我——因为我每篇文章的读者远远超过五十个。而且,其中不不乏20多岁的年轻人,我作为一个“前辈”的只言片语,没准就可以点亮他们内心的那盏灯。曾经,一个在太原读高中的女孩经常在公众号后台给我留言,倾诉青春期的种种压力和烦恼。我每次必回,安慰她,给她建议。女孩去年考上了大学,她说我帮助她许多,将来一定要来看我。一个叫“行人春山外”的读者告诉我,2020年他失去了母亲,父亲重病,生意破产,妻子离婚,他觉得自己活不下去了。偶然看到我的文章《哪有什么胜利可言,挺住意味着一切》,他痛哭了一场,然后决定好好活下去。他甚至还想方设法买了一本bible,天天研读。一个大学生读者告诉我,他报名入伍,次日就要出发去新疆,以后无法和我微信联系了,让我把e-mail告诉他。我告诉他,如果将来发生什么事情,请记住,把枪口抬高一寸。他说一定会的,因为他从我的文章中学到了很多。……因为舍不得这些生命里美好的连接,所以我想方设法又注册了一个公号——乞力马扎罗的雪g。新的一年,曾经的“一苇”将散作满天雪花,静静地覆盖在“上帝的宫殿”之上——乞力马扎罗。为什么选这个名字?完全是一闪念。年轻时看过海明威写的这篇小说,当时无感。人到中年重读,突然明白了他所要表达的虚幻与真实、死亡与生存、精神与肉体之间的那种张力。一个叫哈里的男人参加了“一战”,后来发觉这不是保卫世界和平的战争,于是当了逃兵,住在巴黎。他曾有过美好的爱情和不错的写作成果,但却走上了一条精神上自我毁灭的道路,整日碌碌无为,放荡不羁。因为娶了一个富足的妻子,哈里过了一段寄生式的生活,再也写不出东西来了。他决定去非洲狩猎,希望重振精神,坚定写作意志。没想到打猎时腿部被划伤了,而且伤势很重,等待飞机接他去内罗毕治疗。在等待的过程中,他对自己的过去开始了回忆和反省。哈里对死亡始终有好奇心,但当死亡真正临近时,他的好奇心却烟消云散。他还想写许多东西。可还没来得及写,死亡就不可抗拒地来了。死神压迫他的胸口,让他无法呼吸。他幻觉飞机来了,自己被抬上飞机,飞向非洲最高山峰——乞力马扎罗。“像整个世界那样宽广无垠,在阳光中显得那么高耸、宏大,而且白得令人不可置信,那是乞力马扎罗方形的山巅。”乞力马扎罗的雪“乞力马扎罗的雪”是一个关于灵魂的意象和隐喻。雪花洁白,轻盈,它告诉我们,死亡并不可怕,当灵魂脱离了肉体的桎梏,“像整个世界那样宽广无垠”。很多人和哈里一样,在地上背负着沉重的肉身,虚度年华,碌碌无为,但是,每个人的心里都飘着“乞力马扎罗的雪”。它关乎理想和未来,爱与自由,在生活之上,肉体之上。这片土地经历三年大疫和各种折腾后,2023依然多艰。行路难,多歧路。尽管世道崎岖,未来依然可期。人类社会总是在曲折中行进。我们可能不幸掉进时代的罅隙和命运的褶皱,但是依然要努力寻找一根“绳子”爬上来,这根“绳子”可能是亲情,是未了的心愿,也可能是文字。文字是一条清幽的小径,藉由它,我们可以到达彼此生命的后花园。但愿,在尘世里打滚的我们,尽管“尘满面,鬓如霜”,但在抬望眼的刹那,生命中那座白雪皑皑的“乞力马扎罗”依然屹立不倒。我们生而孤独,必须要寻找思想同频的伙伴,用一枚灵魂温暖另一枚灵魂;我们需要脱下面具,在细雨中呼喊,用一种深情换取另一种深情。这是新春第一天,我坐在新泽西静寂的冬天里,仿佛看见,在世界的某个角落,亲爱的你穿着楚楚衣裳,与家人火炉围或者天涯分驰,等候清晨第一缕阳光。过去一年,我知道你们每个人都经历了悲喜离合爱恨情仇,有的是时代之殇,有的是个人之痛。不管怎样,历史终会以它的方式算总账。我们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新的一年,愿你有信,有望,有爱。历经生活摔打后依然选择善良,看透世事后依然热血奔流,身处浊流依然白衣飘飘。新的一年,我还在这里等你,希望你从未离开。爱你们。(这是我的新家,请朋友告诉朋友。祝大家新年平安喜乐!)——
2023年1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