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大医生官微

其他

别再乱用洗发水了!有这2种成分的,可能越用越“秃”!这些脱发“元凶”也要避开……

“聪明绝顶的我,再也没有用过梳子”、“我的每一根头发都拥有姓名”……在网上,经常可以看到类似的调侃,而这也反映出一个很多人都普遍存在的健康问题——脱发。可头发为什么会大批量地“离家出走”?如何才能聪明不绝顶?「
2023年5月19日
其他

70%的肠癌都由它发展而来,这种尤其危险!掐断癌症“苗头”,做好“3个1”

肠道,不仅能消化吸收食物中的营养,排出代谢废物,还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提供了约70%的免疫力,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但现如今,肠癌的发生率却越来越高。2022年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结直肠癌新发病例40.8万,发病率仅次于肺癌,位居第2。而肠癌的发生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多数都与一个易被忽视的“小问题”——肠息肉有关。1约70%的结肠癌因“肠息肉”恶变这类息肉恶变率可高达100%肠息肉,被称为“癌症的种子”,约有70%的结肠癌都由它恶变而来。但它的发病率非常高——50岁以上人群中高达31.7%。不同类型的肠息肉,危险性也有所不同。1肠息肉出现这些变化,危险系数更高①常见的结肠息肉表现为粘膜隆起,表面光滑,癌变率较低,且癌变时间较长,一般及时根除即可。②如果息肉较大,有溃疡糜烂(特别是大于2cm)、自发性出血的表现,往往提示息肉出现局部癌变了,要尽快根除,否则半年到一年以后就可能变成进展期肿瘤。③如果息肉颜色与肠壁颜色接近,形状扁平,临床上称为侧向生长的肿瘤,很可能一个基因突变就直接变成肿瘤,危险性特别高。点击下方视频听专家讲解不同肠息肉的危险性↓↓↓
2023年5月17日
其他

肾好不好,一个动作就知道!夏季最宜养肾阴,用好一个小方子,肾会“感谢”你!

身心俱疲、萎靡涣散、头晕腰痛、失眠焦虑、口腔溃烂、头发稀少……你是否也存在这些亚健康的表现?当心,这可能与肾虚或某类营养素缺乏有关!针对这些常见的不适,我们应该如何有效应对?赶紧跟着专家去了解一下吧~「
2023年5月16日
其他

什么血型得什么病?A型血易患癌、B型血易患糖尿病…但这种血型成“最大赢家”,多种疾病风险低!

我们常说“人人生而平等”,但在疾病面前,每个人的患病风险却是不一样的。除了遗传因素以外,血型也可能与健康相关。网上关于血型的流言更是此起彼伏,像“O型血的人更长寿”、“A型血的人易患胃癌”等。这些流言到底是真是假?今天可可就跟大家一起去看看血型中的“健康密码”~1A型血冠心病、癌症风险较高1冠心病更“喜欢”A型血的人《中华心血管病杂志》曾报道,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和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对898例疑诊冠心病患者进行了选择性冠脉造影检查,结果发现:A型血患者冠心病的检出率达57.1%,显著高于非A型血组的47.3%。研究认为,血型和血脂在遗传上是有关联的,A型血的人比非A型血的人,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更高,因而有更高的冠心病风险。预防措施:补充卵磷脂卵磷脂既能减少肠道对胆固醇的吸收,也能在血液中乳化胆固醇,从而降低血液胆固醇水平及冠心病风险。平时可适当食用大豆及其制品、鸡蛋等补充卵磷脂。2A型血的人总体患癌风险高一项涵盖30个国家过去60年、参与人数达到100554的研究显示,A血型人群的整体患癌风险是非A血型的1.12倍。具体来看,A血型的人患胃癌的风险增加18%,胰腺癌风险增加23%,乳腺癌风险增加12%,卵巢癌风险增加16%,鼻咽癌风险增加17%。预防措施:扶正固本远离癌症最好的方法是避开各种危险因素,比如:吸烟喝酒、霉变食物、过烫过硬的食物、长期熬夜等等。此外,中医认为,防癌先要扶正固本,正气足了,就能调动所有的免疫细胞对抗肿瘤细胞。专家曾给大家推荐一道固本益气鸡,看视频学习一下吧~点击视频,即可观看↓↓↓2B型血:更易患糖尿病发表在《糖尿病学》杂志上的一项法国研究,对8万多名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后发现,与O型血的人相比,B型血的人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高21%。这说明B型血与糖尿病之间可能更具有相关性。预防措施:增加肌肉肌肉是葡萄糖的主要消耗场所,减脂增肌不仅能降低肥胖风险,还能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葡萄糖利用,从而辅助预防糖尿病。拉弹力带、坐位抬腿、用腿蹬墙、举哑铃/矿泉水瓶等有助于增强肌肉,平时可以常做。3AB型血血栓、脑卒中风险更高血型与血栓的形成也有关联。2016年刊登在《循环》上关于欧洲人群的研究显示,AB型血发生血栓的风险比其他血型的人都高。与O型血的人相比,AB型血的人发生血栓的风险高4%,脑卒中的风险则高出20%。预防措施:促循环,护血管对于AB型血的人来说,尤其要避免增加血栓及脑卒中风险的“后天因素”,在控制三高的基础上,还要注意:①促循环:尽量避免久坐,每坐1小时建议站起来伸伸懒腰、踮踮脚,坐着的时候也可以常勾脚尖,促进血液循环。②护血管:日常可常吃深海鱼类、海藻类、坚果等富含EPA的食物,其有“血管清道夫”的美称,一方面能清除体内多余的脂肪、胆固醇;另一方面还能减轻炎症、修复损伤血管,减少“坏物质”的堆积,从源头上起到保护血管的作用。4O型血:胃溃疡风险高但相对更完美1O型血胃溃疡风险较高O型血的人,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率比较高,患胃溃疡的风险也比较高。这是因为胃粘膜具有防御机制,人体会分泌一种物质来对抗进入胃部的病菌或致病抗原。而研究发现,O型血的人会分泌一种针对这种物质的抗体,使这种物质的作用下降,影响胃粘膜的防御机制,从而增加胃溃疡风险。不过,有统计显示,胃癌患者中O型血的比例并不是最高的,最高的是A型血。预防措施:维C+维U维C能抑制胃酸分泌,促进胶原蛋白合成,辅助修复胃黏膜,冬枣、猕猴桃、柠檬、橘子、白菜等是维C“大户”;维U又叫“抗溃疡因子”,对胃黏膜的修复作用很强大,甘蓝、莴苣、苜蓿及其他绿叶菜中含量较高。大家平时不妨适当多食用。2O型血其他常见疾病风险低综合大多数研究来看,O型血相对还是比较完美的,患多种常见疾病的风险都比较低,甚至被称为“完美血型”,比如:◎与其他血型相比,O型血的人血栓风险低30%,其中非O血型人群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是O血型的1.92倍,发生肺栓塞的风险是O血型的1.75倍。◎O型血的人,患癌风险相比非O血型要低16%。5血型只是一个小因素做到这2点才能更健康无论各种血型的疾病风险如何,都只是指相关性,而非因果关系。换句话讲,并不是说某种血型的人,就一定更容易患某种疾病,毕竟各种疾病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比起血型,生活方式更值得注意。1饮食讲究“5个字”节目中专家曾经提到,饮食方面,最重要的是做到五个字:“鲜、野、淡、杂、低”。◎鲜:即新鲜。多吃新鲜的肉类、蔬果等,少吃腌肉、腌菜、剩饭剩菜等。这样一来,既能更多地摄取食物中的营养,又能减少亚硝酸盐等有害物的摄入,降低胃癌等风险。◎野:即天然。多吃纯天然、自然生长的食物,少吃过分加工的食品,比如吃火腿不如吃新鲜猪肉,吃果脯不如直接吃水果。在保证营养的同时,减少“添加成分”(如盐、糖、防腐剂等)的摄入。◎淡:即清淡。口味宜清淡,每日油摄入量宜在25~30g左右,盐摄入不宜超过6g,糖摄入最好不超过25g,过分辛辣刺激的食物也要少吃。◎杂:即种类丰富。不偏食,鸡鸭鱼肉、蛋、奶、豆类、各种蔬菜等,都要适当摄入,每天建议吃12种食物,每周25种以上,保证营养丰富且均衡。◎低:即低温烹饪。尽量采用蒸煮炖等方式,减少油炸、煎烤等,以减少苯并芘、丙烯酰胺等致癌物的产生。掌握以上几个原则,就能很大程度上保持营养丰富均衡,对增强免疫、预防各种疾病都大有裨益。2温开水+它,秒变“养生饮”水是生命之源,适当多喝水,不仅能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新陈代谢,还能刺激胃肠道蠕动、保护胃粘膜、预防泌尿系统疾病,甚至对预防癌症也有一定的作用。建议每天喝水1500~1700ml,以温白开为宜。也可以在白开水中加点料,更有助于健康,比如:◎加点绿茶:能抗氧化、控血脂,降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加点红茶:能促进胰岛素,辅助控糖,又不会损伤肠胃;◎加点金银花:能清热解毒、杀菌消炎,可抗氧化、护血管、抗衰老;◎加点石斛花:能滋阴养五脏,提升巨噬细胞功能,增强免疫力。周四晚21点,视频号直播现代人工作压力大,脱发的情况也越来越普遍,每一次梳头、洗头,头发都掉得心痛!面对越来越稀少的头发,有什么补救措施?周四晚21:00,“我是大医生官微-视频号”邀请节目专家进行直播《关于脱发的事儿》,还有实时互动,解答你的相关困惑!快点击下方卡片中的“预约”,开启直播提醒吧~如果您想及时收到更多健康知识简单三步,把大医生公众号设为星标吧~☟☟☟更多知识手指变粗,一查竟是肺癌!双手出现这些表现,恐是疾病信号,别再忽视了!为什么很多人的胳膊上都长了一颗痣?医生:出现这5种情况,尽早去医院长期喝白开水和长期喝茶,谁的身体更健康?答案出乎意料……忽视这几点,可能养出一身病全国都在咽喉炎,是病毒感染还是器官病变?专家:这些情况务必就医!实用缓解方请收好白发长在哪,病就从哪来?这3处可能是身体在“报警”,别再忽视了!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看文章有收获,就点个赞吧~
2023年5月15日
其他

全国都在咽喉炎,是病毒感染还是器官病变?专家:这些情况务必就医!实用缓解方请收好

五一假期过后,嗓子疼的人突然多起来。很多网友发文,说自己的嗓子莫名开始发痒,接着像吞刀片一样疼痛,连咽口水都疼!去医院一看,确诊为急性咽喉炎。“全国咽喉炎”甚至一度登上热搜~而网上“二阳”、“甲流”的消息此起彼伏,甚至有医生称门诊阳性病人有所上升,那咽喉炎与它们有关吗?又该如何区分、应对呢?1咽喉炎究竟是怎么回事?咽喉炎是一种常见的咽喉部疾病,指发生在咽喉黏膜及周围淋巴组织的炎症反应,有急性和慢性之分。1急性咽炎起病急,初起时咽部干燥、灼热;吞咽唾液时的咽痛比进食时更明显;有时还伴有发热、头痛、食欲不振和四肢酸痛等症状;任其发展,侵害到喉部时,可能伴有声音嘶哑和咳嗽。病因①病毒感染,像流感病毒、腺病毒等;②细菌感染,以链球菌、葡萄球菌及肺炎球菌多见;③环境因素,如干燥、粉尘、烟雾、有害气体或过敏原的刺激。2慢性咽炎发病率高,反复发作,也易被忽视。主要症状是咽部不适感、异物感;会出现咽部干、痒、胀和灼痛感;并经常发出清嗓子的“吭喀”声;少数患者可出现口中气味浓重,或有口臭、大便干结。病因①急性咽炎反复发作;②各种鼻病及呼吸道慢性炎症,以及长期的鼻塞用口呼吸;③邻近器官的慢性疾病,炎症性分泌物刺激;④烟酒刺激,污染的环境等。2如何区别甲流和新冠引起的咽喉炎?甲型流感病毒和新冠病毒都会伤及咽喉,诱发炎症,那该如何区分呢?1甲流咽痛的症状较轻,但会突发高热(39℃-40℃),还可伴有寒颤;同时80%以上的病人会出现严重头痛和全身肌肉酸痛;整个人都很疲惫、无力。2新冠新冠病毒大多为中低度发热(37.3℃-39℃);还会出现咳嗽、鼻塞、流鼻涕、眼睛红等症状。另外,医生指出,临床中发现,二次感染新冠的患者普遍症状较轻,出现明显咽喉痛的情况较少。还是不放心的,可以自己进行新冠抗原检测。若检测结果为阳性,应注意自我隔离,前往发热门诊就诊;若检测结果为阴性,但咽痛明显、无法自行缓解,也要到医院耳鼻喉科检查,排除其他病菌感染等问题。3咽喉痛伴有6个信号,赶紧就医咽喉炎也有重度的,有气道梗阻风险,严重时也可危及生命!案例:王女士几天前着了点凉,随后就感到嗓子又疼又痒,她自己也没太注意,结果早上起来跟家人说话,声音极其嘶哑,就像脖子被人勒住一样,什么都听不清,呼吸也开始不顺畅,吓坏了的家人立刻带她到医院就诊。医生做电子喉镜检查后发现,由于咽喉炎没有及时治疗,她的声带已经极度充血水肿,影响了发声功能,再拖下去,会出现呼吸困难,甚至窒息。因此,咽喉炎若出现下面6种情况的,一定要及时就诊。①持续高热难退或者反复发热超过3天;②嗓子疼痛超过7天没有任何改善;③呼吸过速或者呼吸困难;④嗓子肿胀,出现流口水或唾液汇聚的情况,同时脖子动不了、嘴巴难张开;⑤声音嘶哑,发音含糊不清或出现喘鸣音;⑥出现精神萎靡。此外,还有些咽喉痛则可能是疾病引起的,也要会区分,及时就诊!4咽喉痛,也可能是临近器官病了有些咽喉痛,可能是临近器官损伤发出的信号!①胃食管反流反流的时候会有胃酸、胃蛋白酶、胆汁等反流到食管,从而引起食管黏膜的损伤。食管黏膜长时间损伤,出现充血、糜烂、溃疡等情况,就有可能会导致食管发生肿瘤。胃、十二指肠反流物反流后,胃酸、胃蛋白酶等酸性物质可与咽喉部黏膜直接接触,造成黏膜受损,并出现咽痛、咽部异物感、声音嘶哑等表现。除此之外,还会出现无季节性发作的咳嗽、哮喘,且多在夜间发作,伴有呼吸困难。这时候最好及时去医院做个胃镜检查。②急性会厌炎会厌是覆盖在气管上的一块软骨,起病时常被误以为是感冒,很容易延误病情。但它不仅容易导致喉头水肿和疼痛,严重时还会压迫呼吸道,患者就会像被人掐住脖子一样透不过气来。一旦完全堵塞气道,就会有生命危险了。一般,急性会厌炎的病情进展十分迅速,从咽喉剧痛到窒息,十几分钟到几小时不等,而窒息6分钟以上,没及时解决气道问题,往往就没有挽救的余地了。【主要症状】①咽喉剧痛,吞咽时加剧,甚至唾液也难咽下。②说话含糊不清。③吸气性呼吸困难,喘不过气。④有高热、寒颤、头痛、乏力、周身不适、食欲减退等症状。特别是在淋雨,喝酒、聚餐或劳累、受寒后发生咽喉不适、呼吸不畅的情况,多半是急性会厌炎找上门,一定要及时就诊。5日常四招,帮你缓解嗓子痛若嗓子痛得比较严重,咽一口口水都疼得受不了,有没有什么方法能缓解呢?1盐水漱口研究表明,盐水冲洗咽喉部位的黏膜能起到杀菌、缓解炎症的作用。具体做法:在一碗温水(约250毫升)中加入小半匙食盐(一啤酒瓶盖),待食盐充分溶解后用来漱喉。口含20~30秒吐出,再用清水漱口。2蒸汽润嗓口张开,以适当距离对着有热气的水杯,注意水温不要超过60℃。每天2次,每次20分钟左右,如此2~3天可以大大缓解疼痛症状。3涂抹风油精咽喉肿痛初期,可以直接在颈部涂抹风油精或是清凉油,双手反复揉搓至局部发热,可缓解咽喉肿痛症状约1~2小时。4利咽汤本身就有咽炎的人可以试试下面这款代茶饮:配方:金银花15克、金莲花15克、石斛15克,用开水泡,最好先煮3-5分钟,然后再加开水溆着喝茶。功效:金银花清热解毒,金莲花解毒利咽,石斛养阴利咽。此款代茶饮具有清热、养阴、利咽的功效。下周四晚21点,视频号直播现代人工作压力大,脱发的情况也越来越普遍,每一次梳头、洗头,头发都掉得心痛!面对越来越稀少的头发,有什么补救措施?下周四晚21:00,“我是大医生官微-视频号”邀请节目专家进行直播《关于脱发的事儿》,还有实时互动,解答你的相关困惑!快点击下方卡片中的“预约”,开启直播提醒吧~如果您想及时收到更多健康知识简单三步,把大医生公众号设为星标吧~☟☟☟更多知识手指变粗,一查竟是肺癌!双手出现这些表现,恐是疾病信号,别再忽视了!为什么很多人的胳膊上都长了一颗痣?医生:出现这5种情况,尽早去医院50岁以上的人,超过一半摄入不足!不知道这4点,你吃的蛋白质很可能“浪费”了……比走路还简单的“长寿动作”,被很多人忽视了!肺能力强了,大脑灵活了,血压、情绪稳了…男女老少都适用长期喝白开水和长期喝茶,谁的身体更健康?答案出乎意料……忽视这几点,可能养出一身病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看文章有收获,就点个赞吧~
2023年5月14日
其他

长期喝白开水和长期喝茶,谁的身体更健康?答案出乎意料……忽视这几点,可能养出一身病

水,是“生命之源”,人体一旦缺乏水分,身体各个部位都可能罢工——血流量下降,氧气不足,神经功能变弱,皮肤脆弱,代谢不畅,机体运行受阻,脏腑异常……因此,很多人很重视水分的补充,特别是一些中老年人,不管去哪儿,都喜欢带着水杯。而白开水和茶水作为很多人的“心头好”,就出现了“哪个更健康?”争议”:◎有人觉得白开水是最简单、最健康的饮用水之一;◎有人觉得茶可以提供多种营养物质,更好~那么究竟谁更甚一筹呢?今天可可就和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1白开水“百无禁忌”的补水饮品白开水不含糖、咖啡因、色素等添加剂,因此没有太多禁忌人群,无论谁,无论什么状态,都能适当饮用。且每天保持充足的饮水量,对人体皮肤、血管、肠道健康等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①维持好皮肤:皮肤水分充足,新陈代谢快,不易长皱纹、色斑等,更显年轻态;②减少呼吸道疾病:呼吸道粘膜相对湿润,分泌的黏液有助于减少病菌入侵;③血流更通畅:水分充足,有助于血液运行流畅,血栓风险相对更低;④预防便秘:充足的水分能防止大便干燥,预防便秘;⑤保护胃粘膜:经过烧开后又晾凉的白开水,在中医上被称为“太和汤”,是胃部“养护剂”,有助于避免胃黏膜损伤,减少肠化生……喝水,有个合适的量对于白开水,更多需要注意的是量的问题。“每天要喝8杯水”的说法流传甚广,也有不少人坚持照做,但其实这个标准并不适合所有人。1普通人群的饮水量标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指出,低身体活动水平下的成年男性每天应喝1700ml,成年女性每天应喝1500ml。而如果天气热、空气干燥、出汗多等,则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饮水量。大家可以留意一下自己的小便,如果颜色浅黄、清澈、量足,说明饮水量基本充足,否则就需多喝点水。2特殊人群要控制饮水量①正在服药治疗胃溃疡的患者:药物中含有硫糖铝、氢氧化铝凝胶等物质,会对胃粘膜形成保护,若喝水太多,可能会降低药效,不利于病情的恢复。②慢性肾病患者:肾功能受损时,喝进去的水不能正常排泄到体外,因此要控制饮水量。一般,全天适宜的水量(包括喝水及饮食中的水液)=
2023年5月8日
其他

手指变粗,一查竟是肺癌!双手出现这些表现,恐是疾病信号,别再忽视了!

你关注过自己手部的变化吗?大多数人可能会在意自己的手指是否纤细、指甲是否整齐干净……殊不知,有时候手部的变化也可能预示着一些疾病的到来!案例江女士是一名房产中介,不久前发现自己十根手指越变越粗,但因为不痛不痒,也不影响活动,就没当回事。直到有一天,接待了一名医生,医生建议她尽快就医。江女士也没有耽误,隔天便请假去检查,结果发现肺部有4公分左右的肿瘤,被诊断为中早期肺癌。所幸发现及时,癌细胞并没有出现扩散、转移,手术治疗后,江女士恢复良好,现已回家休养。明明是手指的变化,为什么会和肺癌有联系?1手指头肿大,可能是肺癌的信号江女士的手指在医学上被称为“杵状指”——手指头末端都跟小鼓槌一样,指甲近端与甲根软组织的基底角≥180度。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小测试,把自己的食指指尖关节对在一起,可以看到在这个指甲的根部有一个小的菱形的缝隙,而杵状指的人是看不到这个缝隙的。1为什么肺癌患者会出现杵状指?当肺部出现病变,导致气道阻塞,易诱发组织缺氧,导致代谢障碍,缺氧使得末端肢体毛细血管扩张,因末端血流丰富,软组织无痛性增生明显,最终形成肢端肥大。24个肺癌信号要警惕杵状指可见于多系统疾病,其中肺部疾病占75~80%,10-15%为心血管系统疾病,还有肝硬化、结肠炎也可导致。因此,除了杵状指,还有一些肺癌信号也要了解:①刺激性干咳。有时咳嗽较为激烈,一时难以恢复正常。夜间咳嗽、突然咯血、痰中带血也可能是肺癌的信号。②声音嘶哑。如果肺癌转移到纵膈淋巴结,压迫喉返神经,可引起发音障碍导致声音嘶哑,常伴有咳嗽,较难缓解。③胸闷、胸痛。如果肿瘤长在周围,可能表现为吸气时疼痛明显;如果肿瘤侵犯到肋骨可引起骨痛;侵犯到肋间神经可引起胸痛。④三凹综合征。三凹是指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在吸气时出现明显凹陷,可能预示肺癌或肺癌转移。其实,在医生眼里,除了肺癌,还有不少疾病也会在手部显现,具体有哪些?可可今天就带大家来看看!2肝不好,手上会有2个征兆肝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解毒器官,当肝脏受到损伤后,手上可能会出现两种变化:1肝掌普通人的手掌皮肤均匀呈现淡红色,而肝掌是手掌心泛白,掌心四周(大鱼际、小鱼际、指尖)呈现粉红斑点、斑块。这可能是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患者因肝功能减退,雌激素没有被灭活而不断累积,导致毛细血管被刺激充血扩张,从而形成的异常表现。2蜘蛛痣肝功能减退导致雌激素水平变化,也可能在患者面部、颈部、胸背前后、肩膀、手背等部位刺激皮肤小动脉末端分支性扩张形成血管痣,因其外形似蜘蛛,被称作“蜘蛛痣”。其直径可小到针头大小,也可大到几厘米,按压时蜘蛛痣短暂消失,松手后恢复。肝脏不适,除了手部症状,还可伴有皮肤黄疸,严重时可出现巩膜黄染、小便浓茶色;疲劳、头昏耳鸣、注意力不集中;水肿;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所以一旦有这些不适,建议及时就医。3手上突然青筋凸起多与心血管有关1拇指根部青筋,可能提示有冠心病风险手通过经络、血管、神经和五脏六腑相连,如果血脂高、血压高,血液循环就不好,手上就会有青筋突出来。大拇指侧是反应心和肺的区域,双手拇指侧都出现青筋,可能心脏疾病的发病率更高。数据显示,大拇指根部有青筋的人,患冠心病的风险约为60%!如果已经出现了胸闷、心绞痛、心律失常等症状,建议就医做进一步检查。2手背部青筋,可能提示血管硬化青筋其实指的是静脉血管,正常情况下是若隐若现的,但如果有血液粘稠、血压升高、静脉血液回流等情况,就容易导致青筋明显凸出,甚至扭曲变粗、变为青紫色等,可能提示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脑供血不足等。建议进行重要血管的影像学检查,比如彩超、CT、造影等。3虎口横向青筋,可能预示乳腺疾病如果女性虎口出现横向青筋,可能预示乳腺疾病,如乳腺增生、乳腺纤维瘤、乳腺囊肿等。如果青筋严重发紫,则需警惕乳腺癌。若乳房内有肿块、乳房疼痛,又或者乳房皮肤呈现“橘皮样改变”及“酒窝样改变”等,一定要及时就医检查。4手掌变这样,赶紧做胃镜国家级名老中医刘剑锋之前就在节目中说过,手掌也可以看出脾胃健康问题,准确率高达90%以上!首先要知道,在手掌的中心部位,向上不过食道、向左不过生命线,约占整个手掌的五分之二的中心段,以无名指边缘线为准,就是胃区。健康人的手掌显淡红色或粉色,给人的感觉是荣润光泽、气色调匀。但如果出现下面的变化,则要提高警惕:①胃区呈现局部白点——可能存在胃肠功能差,有轻微炎症。②胃区白点变成红色——炎症加重,或有急性炎症。③胃区出现棕色斑点——可能代表陈旧性胃病,如果呈现单一的棕色斑点,通常代表已经有胃溃疡。④胃区青紫暗红,边缘不清——可能提示胃癌,建议做胃镜检查。下周四晚21点,视频号直播立夏已过,夏季逐渐来临,此时很容易出现肾阴虚,引发诸多不适。所以夏季要特别注意滋阴补肾,但具体应该怎么补?下周四晚21:00,“我是大医生官微-视频号”邀请节目专家进行直播《夏季护好肾》,还有实时互动,解答你的相关困惑!快点击下方卡片中的“预约”,开启直播提醒吧~如果您想及时收到更多健康知识简单三步,把大医生公众号设为星标吧~☟☟☟更多知识维生素D,能降低32%的胃癌风险?这5种营养素或是癌细胞的“杀伤剂”,教你这样补回来~多吃米饭,容易长胖、死得快?煮饭时加点它,秒变“天然长寿药”,肠胃好了,脂肪少了,血糖稳了……50岁以上的人,超过一半摄入不足!不知道这4点,你吃的蛋白质很可能“浪费”了……比走路还简单的“长寿动作”,被很多人忽视了!肺能力强了,大脑灵活了,血压、情绪稳了…男女老少都适用10大好谷物、10大优质蛋白来源、10大最佳果蔬…总结全了!照着吃,每一口都是“天然补充剂”~
2023年5月7日
其他

为什么很多人的胳膊上都长了一颗痣?医生:出现这5种情况,尽早去医院

人生在世,谁没几颗痣傍身?长痣不稀奇,稀奇的是大家都有,而且位置还几乎一样!近日,有网友在平台发帖称,发现自己和身边的朋友在靠近肘关节的位置都长了一颗黑痣。不知道您有没有?很多网友看到照片后,也纷纷撸起自己的袖子,结果发现自己手臂上相同位置竟然也有痣,大呼震惊!有些人戏称这是“人类编码”,还有人开玩笑说“这是女蜗娘娘造人时盖的戳”~但真相到底如何呢?今天可可就带大家挖掘一番~1为什么胳膊同一位置会长痣?黑痣也叫细胞痣、色素痣,主要是由于人体内皮肤中的黑色素细胞或它分泌的黑色素异常增多后,积聚成团所形成。其一般在儿童时期及青春期出现,每个人身上大概有10~40个痣,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所改变或消失。至于为什么很多人的胳膊上会长痣,主要有5大原因:1遗传因素如果父母一方或双方胳膊上长痣,则孩子胳膊上长痣的几率会明显地增高。2紫外线伤害紫外线的照射会让黑素细胞产生更多黑色素,而全身上下最易受到紫外线照射刺激的除了脸就是四肢了。3外伤多胳膊经常暴露在外面,小磕小碰就在所难免,而在伤口慢慢痊愈后,因局部皮肤代谢不好,会出现一些色素沉淀的现象。4内分泌失调长期饮食、作息不规律的人群,如日夜颠倒、不爱吃蔬菜水果等,容易导致体内内分泌失调、激素水平发生变化,从而引起黑色素细胞过度增生,可能会导致胳膊上长痣。5神经因素如果长时间处在一种心情抑郁、情绪不稳的状态中,脑垂体分泌的促黑素细胞激素会不断的增加,从而导致黑色素增多,沉积后形成斑、痣显露在皮肤上。2最吓人的一种“黑痣”——黑色素瘤大多数情况下,黑痣这辈子就只是个痣而已,但还是有少数黑痣要搞些幺蛾子,从单纯的痣逐渐变成危险的黑色素瘤!黑色素瘤是所有恶性肿瘤中进展最快、预后最不好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皮肤肿瘤中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其致死率非常高,可达到45%~50%,有“癌王”之称!案例:61岁的李叔,5年前无意中发现左脚拇指外侧长出了一颗黑痣,约一角硬币大小,不痛不痒,于是不甚在意,闲来无事还用手指和指甲刀把那黑痣刮一刮~但黑痣不断长大,去年甚至还开始溃烂流血,他这才急忙就诊。检查后发现是黑色素瘤,而且已经发生了肝部转移,需要立即手术!那身上哪颗痣可能是“危险分子”?1“ABCDE法”,自测痣的危险程度①A,不对称大多数普通痣是对称的。如果对称的痣短期内变得不对称,肉眼可见分支等,就要警惕恶性黑色素瘤了。②B,边界普通痣的边缘光滑,与周围皮肤分界清楚。如果痣的边缘短期内变得不整齐,呈锯齿状、扇形状改变,也要警惕。③C,颜色正常的痣和斑点通常是一种颜色,多为棕黄色、棕色或黑色。恶性黑色素瘤发病时颜色变深、变浅或变色,比如,从黑色变成黑色与肤色相间,或在棕黄色、棕褐色的基础上掺杂粉红色、白色、蓝黑色,颜色不均匀。其中,大片的蓝痣更容易癌变!④D,直径普通痣一般较小,如果痣或皮肤斑点的大小超过5毫米,则需要由皮肤科医生仔细检查。另外,45岁以后,新长出来的黑痣大于3毫米,也要当心。⑤E,隆起一些早期的黑色素瘤,会随着时间的增长不断地演变,通常整个瘤体会有轻微的逐渐隆起,表面粗糙,有鳞形或片状脱屑。此外,发痒、按压疼痛、溃烂、出血的黑痣也要特别注意,这些也可能是痣恶变的一种表现。23个部位的痣,更易成为“危险分子”长在以下部位的痣,由于经常受到刺激,更容易恶变,需重点留意其形态变化。①易摩擦的部位长在颈部、腰部、大腿内侧、胸下围或肩背等地方的痣,由于长期与衣领、腰带、内裤、内衣等发生摩擦,相当于不良刺激,更容易癌变。②四肢末端的痣50%黑色素瘤的发病部位,都位于四肢末端,如足底、足趾、手指末端等位置。③消化道、生殖泌尿道的痣或色素沉着约20%~30%的黑色素瘤来源于黏膜,如直肠、肛门、外阴、口腔、鼻腔、牙龈等处的痣。故这些部位的痣也应定期观察或随访。3还有两种“痣”,也需提高警惕1越长越多的红痣,可能是老年性血管瘤随着年纪的增大,有些人身上会开始出现一些红色的小痣,这其实是“老年性血管瘤”,属于一种很常见的良性肿瘤。它主要长在手臂或者上半身,颜色鲜艳,往往会突出皮肤表面,按压后不褪色,也没有瘙痒、疼痛。血管瘤是由于皮肤局部毛细血管或小动脉增生,末端扩张而形成的,因此虽然也叫瘤,但不传染、不转移。要注意,平时别手闲得慌去搓、抠它,很容易破裂出血;另外,若是血管瘤较大,有明显的压缩性和膨胀性,也建议就医切除。2指甲上的黑线,可能是甲母痣当指甲出现一条垂直的黑线,并延伸至指甲的两端,而且这条线不断地变宽、变黑,则可能是“甲母痣”。甲母痣因黑素细胞异常增生、聚集所致,一般不会造成威胁;但当甲母痣宽度>3mm、短期内明显增宽、呈尖三角状、甲板破坏、甲周皮肤出现黑斑时,就可能是早期甲黑色素瘤,建议做甲活检。下周四晚21点,视频号直播立夏已过,夏季逐渐来临,此时很容易出现肾阴虚,引发诸多不适。所以夏季要特别注意滋阴补肾,但具体应该怎么补?下周四晚21:00,“我是大医生官微-视频号”邀请节目专家进行直播《夏季护好肾》,还有实时互动,解答你的相关困惑!快点击下方卡片中的“预约”,开启直播提醒吧~如果您想及时收到更多健康知识简单三步,把大医生公众号设为星标吧~☟☟☟更多知识维生素D,能降低32%的胃癌风险?这5种营养素或是癌细胞的“杀伤剂”,教你这样补回来~多吃米饭,容易长胖、死得快?煮饭时加点它,秒变“天然长寿药”,肠胃好了,脂肪少了,血糖稳了……50岁以上的人,超过一半摄入不足!不知道这4点,你吃的蛋白质很可能“浪费”了……比走路还简单的“长寿动作”,被很多人忽视了!肺能力强了,大脑灵活了,血压、情绪稳了…男女老少都适用10大好谷物、10大优质蛋白来源、10大最佳果蔬…总结全了!照着吃,每一口都是“天然补充剂”~
2023年5月6日
其他

10大好谷物、10大优质蛋白来源、10大最佳果蔬…总结全了!照着吃,每一口都是“天然补充剂”~

“人生在世,吃喝二字”,饮食不仅能果腹、愉悦心情,更是健康的基础。如果营养摄入不足或不均衡,都会增加疾病风险。但怎么吃很重要!相对来说,在饮食多样化的基础上,尽可能多选择“更优秀”的食材,可以让营养更充足!所以今天,可可就给大家总结了一份榜单,从主食到蛋白质再到果蔬,教你更好地补充营养,照着吃,准没错~1中国十大好谷物控体重、控三高、抗氧化……好处各异主食是碳水化合物的重要来源,而相比精米白面,全谷物保留了更多的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对控制体重、调控三高、预防心血管疾病、改善肠道等都有好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一般成人每天应摄入全谷物和杂豆类一共50~150g(生重)。但具体哪些更值得吃?中国营养学会多位专家曾评选出“十大中国好谷物”,每种谷物都各有优势,可以替代部分精米白面。1全麦粉:辅助护血管全麦粉保留了小麦的麦麸、糠层、胚乳和胚芽,不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B族维生素、维生素E、纤维素;还含有少量的植物固醇和磷脂,且含有的脂肪主要是人体必需的不饱和脂肪酸,其中1/3是亚油酸,对预防心血管疾病有好处。2糙米:“控糖米”糙米是未精加工的大米,B族维生素、维E、矿物质、膳食纤维等营养保留更多,特别是有色稻米(如:黑米)还保留了抗氧化物质。更值得一提的是,糙米的抗性淀粉含量高,这种淀粉难以被胃液分解,能帮助控制餐后血糖水平,且在肠道菌群的作用下能生成丁酸,增强肠道免疫力。3燕麦米:辅助控三高燕麦早已被评选为“全球十大健康食物”之一
2023年5月5日
其他

维生素D,能降低32%的胃癌风险?这5种营养素或是癌细胞的“杀伤剂”,教你这样补回来~

随着大家对健康程度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注意补充各种营养素,比如很多中老年人在补钙的同时,还会额外补充维生素D,帮助预防或改善骨质疏松。但你知道吗,维生素D可不仅仅是骨骼的“保护伞”,还可以是癌症的“盾牌”,可能降低某些癌症的发生风险。1维生素D可降低胃癌、结直肠癌风险1维D降低胃癌风险有研究人员对越南人口维生素D膳食摄入量与胃癌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摄入足够的维生素D与越南人口低胃癌风险有关,胃癌风险最高可降低32%。[1]▲图片来源于网络2维D降低结直肠癌风险美国一项纳入9万人的研究证明,摄入更多的维生素
2023年5月3日
其他

50岁以上的人,超过一半摄入不足!不知道这4点,你吃的蛋白质很可能“浪费”了……

现如今,人们越来越重视饮食营养了,每天的餐桌上,蔬菜水果肉类一样不落。但有一种营养素,即使你天天吃,也可能没吃够。北京卫视养生堂栏目曾经有专家提到,50岁以上的人群,超过一半的人存在这种营养素摄入不足的问题。而如果缺乏这种营养元素,轻则免疫力下降,重则可能与诸多重大疾病有关,比如肾衰、老年痴呆、恶性肿瘤等。如果缺乏超过20%,甚至可以直接导致死亡。那么,究竟这种营养素是什么?它为什么如此重要?日常又该如何补充呢?1自测是否缺乏“神秘元素”如果你有以下症状,可能提示“神秘元素”缺乏:1.头发和指甲容易断裂;2.刚进食没多久,又饿了,想找点心来吃;3.体重减轻了,但不是脂肪减少,而是肌肉量下降;4.受伤之后,复原速度很慢;5.很容易感冒;6.肌肉和关节出现无力、疼痛或松弛;7.脑袋昏昏沉沉,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2蛋白质是“生命的积木”全身上下都不能缺其实,这种营养素就是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人体每一个细胞的构成都少不了它,因此蛋白质也有“生命的积木”之称。但它还在身体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构筑免疫长城蛋白质是免疫细胞(白细胞、T淋巴细胞等)、抗体的形成基础,一旦缺乏蛋白质,不仅会影响抗体的合成,还会破坏免疫系统相关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导致免疫力下降。2辅助控制体重一方面,蛋白质能作用到胃肠道中的饥饿素,帮助抑制食欲;还能刺激肠道分泌胆囊收缩素,减慢胃排空的速度,延长饱腹感,从而控制总能量的摄入。另一方面,相较于碳水和脂肪,机体在消化蛋白质时会消耗更多的热量。而且蛋白质的耗能能力更强,会促进以脂肪为主的其它成分供能,从而起到消脂的作用。3维持消化功能人体消化吸收食物,离不开唾液淀粉酶、胃蛋白酶等一系列消化酶的作用,而蛋白质是合成消化酶的原料。如果蛋白质不足,人体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就会受损,容易出现消化不良、腹胀、食欲不振、营养不良等现象。4合成肌肉,保护骨骼充足的蛋白质,有助于保持肌肉量和增长肌肉。一项针对1063名超重/肥胖人士的研究显示:与低蛋白饮食者相比,每天高蛋白饮食的人多保留了0.43kg肌肉[1]。而肌肉是骨骼的“天然保护伞”,可以减少骨关节炎、骨折等的发生风险。以股四头肌为例,其能维持膝关节的稳定性和活动度,防止软骨磨损,保护膝关节健康。5维持内分泌系统健康人体内诸多激素其实也是蛋白质类,比如生长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它们对于生长发育、控制血糖、调控其他激素分泌、维持机体正常运转等至关重要。6保护大脑健康大脑组织1/3是蛋白质,其还能合成脑脊液,帮助清除大脑代谢垃圾,维持大脑正常功能。如果缺乏蛋白质,可能加速大脑衰老,导致记忆力下降,甚至引发老年痴呆。除此之外,蛋白质还有诸多其它功能,比如:血红蛋白能运输氧气,部分铁元素以铁蛋白的方式储存在体内;维持机体渗透压和碱平衡……3记住这3点让您科学补足蛋白质人体正常的蛋白质含量是16%~20%左右,且每天约有3%参与代谢。所以需要源源不断地摄入,以保证机体正常运转。但具体应该怎么吃?1摄入不宜过多,但一定要够蛋白质虽然具有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但我们摄入蛋白质并不是越多越好。一方面,身体并没有把多余的蛋白质存起来慢慢使用的机制,过多的蛋白质需要通过肾脏代谢排出体外,这个过程会加重肾脏的负担,时间久了,就可能造成肾损伤。尤其是急性肾炎、肾功能不全等疾病的患者,更要注意控制摄入量。另一方面,蛋白质食用过多,多余的部分不仅可能在体内转化为脂肪,导致肥胖等问题;也可能促进钙从骨质中溶解,进而引起钙元素的流失,增加骨质疏松、肾结石等疾病的风险。【蛋白质推荐摄入量】正常情况下,每人每天的蛋白质摄入量应该为体重(kg)×1.2~1.5克的蛋白质。以60kg的人为例,每天蛋白质摄入量应在80g左右。如果是消化吸收功能下降的老年人、减重人群、手术后患者等,可适当增加优质蛋白的摄入,如:瘦肉、鸡蛋、牛奶等。2蛋白质来源尽量丰富,可遵循2个原则蛋白质是由氨基酸构成的,食物氨基酸比例与人体越接近,吸收利用率越高。而多种蛋白质搭配食用,正好可以取长补短,提高机体对食物中蛋白质的吸收利用率。另外,南方医科大学科研团队在权威期刊《Hypertension》上发表的一篇论文显示,蛋白质摄入的多样性越高,高血压风险越低——每多摄入1种食物来源的蛋白质,高血压风险降低26%;与每天摄入蛋白质少于2种来源的人群相比,吃4种或更多蛋白质的参与者患高血压的风险降低了66%!【2个饮食原则,合理补充蛋白质】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于康主任建议,在每天适量摄入主食的前提下,可以遵循“1+1,2+2”的饮食原则来补充蛋白质。◎1+1:每天一杯250~300ml的牛奶+1个鸡蛋;◎2+2:二两瘦肉+二两豆腐(生重),其中,瘦肉包括鸡、鸭、鱼、肉、虾,可以放在午/晚饭,二两豆腐可以放到晚饭吃。3养成4个好习惯,减少蛋白质浪费①避免高温、过酸过碱的烹饪方式长时间高温烹饪易造成蛋白质流失;而过多的料酒、醋、小苏打等过酸过碱的调料腌制高蛋白食物,可能导致蛋白质变性,失去部分利用价值。②放盐别太早盐会与蛋白质发生盐析反应,产生絮状沉淀物,使蛋白质变性。因此烹饪高蛋白食物时,最好晚点放盐。③保证碳水化合物摄入身体供能首先消耗的是碳水化合物,如果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就可能消耗蛋白质供能,因此,如果碳水吃太少,就会加速蛋白质的“流失与浪费”。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每天摄入250~400g主食,注意粗细搭配。④饭后少喝浓茶或吃高鞣酸的水果饭后立即大量喝茶/喝浓茶,或吃太多山楂、黑枣、未成熟的柿子等,其中的鞣酸会在胃酸的作用下,与食物中的蛋白质结合生成沉淀物,影响蛋白质的吸收,也会增加结石风险。周四晚21点,视频号直播现如今工作压力大,很多人长期处于焦虑情绪中,容易在不知不觉中危害健康!周四晚21:00,“我是大医生官微-视频号”邀请专家进行直播《告别职场焦虑,快乐工作》,还有实时互动,解答你的相关困惑!快点击下方卡片中的“预约”,开启直播提醒吧~如果您想及时收到更多健康知识简单三步,把大医生公众号设为星标吧~☟☟☟参考资料:[1]Leidy
2023年5月1日
其他

比走路还简单的“长寿动作”,被很多人忽视了!肺能力强了,大脑灵活了,血压、情绪稳了…男女老少都适用

“人活一口气”,呼吸于人而言,比吃饭更重要!但现如今,很多人都可能“呼吸不到位”,造成身体缺氧,常感疲惫、头晕头痛,甚至动不动就身体酸痛、肌肉僵硬等,若长久不改善,许多疾病就会接踵而来!因此,是时候该调整你的呼吸方式了~15个表现代表你呼吸太浅了1叹气次数增多由于经常屏息,身体会本能地借助叹气弥补不足的氧气。2经常打哈欠打哈欠是一种条件反射式的深呼吸活动,人在疲倦时,大脑神经就会强迫机体多吸入氧气。如果经常打哈欠,很可能说明你的呼吸比较浅。3睡觉磨牙不恰当的呼吸方式常常伴随着睡觉磨牙,同时也表示压力较大、神经焦虑。4肩膀、脖子发紧当呼吸很浅时,肩膀、脖子和背部肌肉就会本能地发力,促使肺部吸入更多的空气,从而导致这些部位的肌肉僵硬。5经常疲倦呼吸浅,身体容易缺氧,为了维持身体的运作,会采用部分无氧呼吸的方式来产生能量,而无氧呼吸会产生过多的乳酸及碳酸,在体内堆积的结果就是容易感觉疲累、白天嗜睡、夜间浅眠等症状。2深呼吸才是“最简单的长寿动作”相比而言,深呼吸则被称为“最简单的长寿动作”!深呼吸时,胸廓会打得更开,吸入的氧气更多,从而加快身体的新陈代谢,使其在身体各个器官的利用率更高,因此有助于身体健康。1增加肺活量,辅助防治呼吸道疾病长期坚持深呼吸锻炼,能有效增加肺活量,提高呼吸肌的收缩能力,并使其恢复弹性,胸部的扩张力及肺活量也会大大增加,从而帮助预防、缓解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等呼吸系统慢性疾病。另外,这些患者通过深呼吸还能排出体内残气,促进病情恢复。2调节大脑神经系统深呼吸可以增强大脑的氧气和营养供应,帮助调节大脑神经系统。根据对法国商学校一组学生的研究发现,在进行深呼吸练习仅2分钟后,他们在决策任务方面的成绩就提高了近50%。3辅助降压深呼吸时,可以让更多的肺泡参与工作,并产生前列腺素,前列腺素在进入血管之中后,会使血管扩张,血压自然降低。日本自治医科大学的研究人员也指出,每天早中晚做3次深呼吸,每次10分钟,可以辅助降血压。4缓解紧张情绪人们在紧张时,交感神经处于兴奋状态,心跳也会随之加快,产生一系列生理性反应,比如头晕目眩、注意力不集中、说话不清等。此时做深呼吸,可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吸入氧气、增强肺部气体交换,促使血液中的氧气充足。当心脏中的血氧处于饱和状态,就会反射性导致心脏跳动速度减慢,心率也会恢复正常,整个人的情绪会感觉平稳很多。5助力长寿深呼吸,可以锻炼到一块“长寿肌”——膈肌,平时既看不到也很难触摸到,位于胸腔和腹腔之间,连接着心肺、胃、肝脏以及腰椎等重要器官。膈肌和我们的心肺系统、消化系统和运动系统都有很重要的关系。当膈肌功能紊乱时,会产生呼吸模式紊乱、身体姿态不良、运动模式紊乱、运动控制不足等一系列问题,而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导致身体产生疼痛。因此,养护好膈肌,对于许多患有基础性疾病的老年人来说也是非常有益的。3满足4个条件,才叫“深呼吸”1部位:鼻吸用鼻子呼吸时,鼻毛可以过滤颗粒物,鼻腔中的分泌物也会二次粘附细小的颗粒物,并能在空气进入肺部前,对其湿度和温度加以调节。而用嘴呼吸,空气没有经鼻腔过滤而由口腔直接被吸入,病菌、异物直接附着于咽喉部,甚至直接吸入肺部,诱发呼吸道感染。2时长:6.4秒一次最佳《黄帝内经》中记载,人体应根据“五十营”调整呼吸,换算过来约等于6.4秒一次。3深度:呼、吸到底吸气时尽量深吸,让气体充满肺泡;呼气时用力吐,吐得干净才能将废气全部排出体外。呼吸到底能保障交换的气体多一些。4过程:均匀细微人的肺部像个气球,均匀地呼吸能锻炼肺部弹性和换气功能。一猛子吸进大口空气、紧张时憋气、喘粗气等习惯都不利于肺部健康,还容易头晕头痛。4学习一套呼吸操,助你科学呼吸1缩唇呼吸法这个呼吸方法,可以增加呼气的阻力,使狭窄的气道微微打开,长期锻炼有助于肺功能的恢复。做法:吸气时放松颈、肩、背的肌肉,用鼻子慢慢吸气;呼气时嘴巴拢圆。吸气和呼气的时间比在1:2进行,慢慢地呼气达到1:4的目标。技巧:尽量使呼出的气变长,可以在前面放一根蜡烛,以不吹灭蜡烛但又使蜡烛火苗倾斜的呼气速率为佳。2腹式呼吸腹式呼吸主要是增加膈肌和腹肌活动,改善呼吸功能,增加肺通气量,提高呼吸效率;同时还能燃烧腹部脂肪。做法:在安静放松状态下,取站位、坐位或仰卧位,一手置于胸前,一手置于腹部。闭口用鼻缓慢深长吸气,同时慢慢鼓起肚子使膈肌自然下降,屏气2-3秒后,经口缓慢呼气4-6秒,腹部慢慢回缩使膈肌上抬。每分钟练习8-10次,每日练习2-3次,每次约10分钟。3鼻孔交替呼吸鼻孔交替呼吸,首先是可以清理肺部,每天早晚进行5分钟的交替鼻孔呼吸练习,能让废气和杂质从肺底大量排出;同时还能激活大脑,让人表现更好。做法:坐在舒服的位置,后背挺直,闭上双眼。①先准备让右手拇指抵住右鼻孔,让左鼻孔吸气;②吸完让右手无名指抵住左鼻孔,让右鼻孔呼气,③呼完接着还是让右鼻孔吸气,吸完再让拇指抵住右鼻孔,让左鼻孔再呼出。始终保持一侧呼完,接着再吸气,吸完堵住另一侧再呼,呼出之后再吸气,再交替另一侧。下周四晚21点,视频号直播现如今工作压力大,很多人长期处于焦虑情绪中,容易在不知不觉中危害健康!下周四晚21:00,“我是大医生官微-视频号”邀请专家进行直播《告别职场焦虑,快乐工作》,还有实时互动,解答你的相关困惑!快点击下方卡片中的“预约”,开启直播提醒吧~如果您想及时收到更多健康知识简单三步,把大医生公众号设为星标吧~☟☟☟更多知识脸上这个部位长斑,癌症可能悄悄“靠近”!皮肤科医生:4个方子,赶走皮炎、脚气、痘痘……咖啡+茶,好处意料之外!死亡风险下降22%,中风风险下降32%!但每天别超过这个量~男子左肝被“掏空”,只因吃了……这5类饮食,劝你一个都别沾!很多人还经常吃……长寿新发现:饭量减30%,多活20年!照着“3个原则”,吃得少,营养好,身体更健康~比牛奶便宜,钙含量却比牛奶高10倍,这菜得常吃!但这些习惯,可能让你的钙都白补了……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看文章有收获,就点个赞吧~
2023年4月30日
其他

体内有疾,睡不安稳!睡觉时若出现这7种异样,或是疾病“预警信号”,可别大意!

人的一生大约有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而好的睡眠能帮助身体恢复,让精神更饱满;能增加代谢产物排出、增强免疫;能促进发育、巩固记忆;能促进修复,保护脏腑的正常运行……但并不是人人都能睡得好,有些人经常凌晨醒;有些人常常腿抽筋;还有些人常做噩梦……虽然对于这些异样,大家往往不放在心上,但其实看似“普通”的情况,却有可能是疾病“预警信号”!案例:前段时间,王大爷夜间睡觉时突然手脚疼痛,甚至抽动,而且每晚都会被抽醒,根本没法好好睡觉。本以为是年纪大了缺钙了,就买了点钙片吃,结果一段时间后抽筋症状不但没得到改善,人还越来越消瘦了。到医院检查一看,却被诊断为巨块型肝癌晚期!这究竟是回事?睡觉时出现哪些异常表现可能预示癌症或其它疾病风险呢?1晚上嘴巴发干,当心糖尿病找上门如果没有张口睡觉等因素,嘴巴还总发干,那就有可能是血糖高所致。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有一个很明显的症状就是口干,尤其是在夜间,总是被渴醒。主要原因是胰岛素的分泌相对不足,使得血液及尿液中糖浓度升高,肾小管的浓缩功能出现障碍所致。此外,血糖浓度的升高也会导致血液的渗透压发生变化,细胞就会失水,进而进入缺水状态;而且,尿液中葡萄糖含量增高处于高渗状态时,也会携带水分排出体外,进一步引起机体缺水,出现口干症状。除了口干,糖尿病患者还会出现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少的症状。2夜间经常被憋醒+咳嗽,典型的心衰前兆首先,排除感冒等因素,白天也不咳嗽,夜晚睡觉时却时不时咳嗽,就得及时就医,辨明原因了。而若睡觉时常被憋醒,且有咳嗽,很可能是心脏问题。心脏动力不足,血液流动不畅,泵出来的血很难回到心脏,就会堆积在身体其它部位,比如血液堆积在肺部,就会导致肺循环淤血,出现呼吸困难的情况。早期可表现为劳力后喘气、胸闷;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出现睡觉时突然被憋醒,被迫坐起大口呼吸,轻者持续几分钟,重者可持续数十分钟,甚至一晚上反复发作;严重时,静坐都可能觉得气短憋喘。另外,左心衰竭时,肺淤血会导致剧烈咳嗽,并伴有粉红色泡沫样痰。建议:像抽烟、三高、常熬夜的人都是心衰高危人群,一旦有上述不适,要及时就医。3夜间反复腿抽筋,可能是下肢血管堵了一说到腿抽筋,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缺钙了,但有研究表明,经常腿抽筋,尤其是夜间加重的中老年人,很可能是患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而非缺钙。人在休息或睡觉时,腿部血流减慢,代谢产物容易积聚。尤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由于血管管腔变窄,血流更少,代谢产物更容易聚集。当其达到一定浓度时,就可能刺激肌肉收缩,引起腿抽筋。此外,这类人群还会出现一侧腿水肿,且晨轻暮重,久站后肿胀加重,平卧休息后缓解。小贴士:动脉硬化是全身性疾病,如果患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往往也意味着身体其它重要血管也出现了异常,比如心脑血管、颈部和肾血管,建议及时做个超声或血管造影检查。4夜间盗汗+午后低热可能是肺结核夜间睡觉时出现全身发热、出汗的情况,很多人都会和更年期挂钩,但其实也可能是具有传染性的肺结核。结核菌毒素及其产生的代谢产物等刺激,会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异常或者是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导致入睡后身体会不自主地异常出汗,醒来后出汗即停止的情况。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午后低热,即体温在37.3~38℃之间;并伴随持续咳嗽、咳痰超过2周,更严重的还有咳血症状。5失眠+持续性疼痛或是癌症骨转移发表在《Sleep
2023年4月29日
其他

脸上这个部位长斑,癌症可能悄悄“靠近”!皮肤科医生:4个方子,赶走皮炎、脚气、痘痘……

皮肤不仅是人体最大的器官,还是健康的“镜子”。《灵枢·本藏》中就记载“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者也”,指出皮肤能反映人体的健康状况。而春季是各种皮肤问题的高发期,哪些异常需要提高警惕?什么样的斑点竟可能暗藏癌症风险?皮肤上的小疹子、小痘痘又该如何处理?赶紧跟着专家去了解一下吧~「
2023年4月28日
其他

咖啡+茶,好处意料之外!死亡风险下降22%,中风风险下降32%!但每天别超过这个量~

“春雨贵如油,春茶贵如金。”经过一整个冬天的积蓄与修养,春日里茶香四溢,深得中老年人的喜爱;而年轻人则更偏爱咖啡,特别是上班族,常调侃自己“咖啡续命”~且相较而言,不论是咖啡还是茶,比起汽水、奶茶、果汁等饮料可健康多了:*咖啡中的咖啡因能调节大脑蛋白的代谢过程,从而提升认知能力,增强记忆力和学习效果;还能帮助降低血液里有害胆固醇的水平,从而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能抑制尿酸产生所需的酶,从而减少尿酸的生成……*茶叶中的茶多酚,抗衰力更是比维生素E强18倍,还能帮助抑制和杀伤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等;还能抑制血小板凝聚,防止血栓形成……那么,有些人就会有疑问了,既然这两种饮品这么好,能不能一起喝?身体会不会更受益?今天可可就为大家一一解惑~1咖啡+茶多种疾病风险双重降低1能降低死亡率天津医科大学的研究人员收集了近50万人群的数据,分析了咖啡和茶单独或组合饮用与总死亡率和特定原因死亡率的关联。研究结果如下:在只喝咖啡的情况下①参与者每天饮用1杯咖啡,全因死亡风险最低;而每天饮用约5杯,具有最低的消化系统疾病死亡风险。②与每天不饮用咖啡者相比,饮用咖啡
2023年4月24日
其他

长寿新发现:饭量减30%,多活20年!照着“3个原则”,吃得少,营养好,身体更健康~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而现代人越来越管不住嘴,尽情享受美食,三餐都吃得又饱又好,还时不时来点零食加餐~殊不知这样一来,消化系统长期超负荷,容易引起肥胖、胃肠疾病等;而且胃里装太多食物,也可能引起胸腔压力升高,甚至造成心脏、大脑的供血减少,增加大脑疲劳、痴呆等风险。反观适当少吃,则真的有可能会长寿!1研究发现,少吃30%,多活20年美国国立衰老研究所的科学家,以基因和人类极其相似的恒河猴为实验对象,随访20年后发现,与顿顿吃饱的猴子相比,每天进食量减少30%的猴子:①远超20岁的平均寿命,最长寿命可达到43岁;②外表更年轻,30岁后其外貌和行为都没有衰老痕迹;③身体更健康,癌症、心脏病的发病率降低50%以上,糖尿病发病率为0;④死亡率更低,研究期间随意进食的猴子死亡率高达37%,约是控制饮食的猴子的3倍。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果,科学家们也做出了解释:1控制体重吃得太饱时,身体是会感到不舒服的,又会增加消化、代谢负担。其实七分饱时,身体就能得到足够的营养,既不会提前饥饿,也不会过多储存脂肪,能更好地让我们保持体重。而肥胖与13种癌症的发生有关,全球每年“胖死”的人至少280万!2抑制慢性炎症一项发表于《Science》上的研究证实,每顿吃“八分饱”就能改变脂肪组织的基因表达,使体内炎症因子水平降低,减少应激反应。要知道,炎症因子会降低免疫系统,增加癌症风险;会破坏血管内皮,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还会降低人体对衰老细胞的清除率,加速衰老。3保护线粒体线粒体是机体细胞的能量源,而且还可以消除自由基,是新陈代谢的关键调节剂。吃得少则还有助于促使线粒体代谢网络稳定,把细胞保持在“年轻”状态,从而减缓老化过程。4激活大脑神经元摄入较少的卡路里,可以消耗一种被叫做犬尿喹啉酸的大脑化学物质,而这种物质越少,与学习相关的神经元就会越活跃,让思维变敏捷。2少吃,就是不吃主食和肉类?七分饱是一种似饱非饱的感觉,胃里还没觉得满,但对食物的热情已有所下降,主动进食的速度也明显变慢。但在很多人的观念中,七分饱就是要少吃或不吃米饭、肉类就可以了,其实并非如此——1低碳水饮食比你想得更危险主食是碳水化合物最重要的来源,当其摄入不足,短时间来看会导致情绪低落,时间长了还会让你变笨(反应迟钝)。女性可能出现月经紊乱,男性则可能降低睾酮水平,甚至会诱发包括糖尿病、心脏病、阿尔茨海默病、恶性肿瘤等多种疾病的风险。所以,推荐的每天谷薯类及杂豆,数量应达到250g~400g,别想着怕胖、怕升高血糖就不吃。2肉类的营养无可替代肉类拥有丰富的蛋白质,以及人体需要的铁、锌和维生素B12等营养素。长期少吃或不吃肉,容易蛋白质供应不足,免疫球蛋白生成减少,导致免疫力下降,引发各类疾病;而铁元素缺乏,会引发贫血;维生素B12缺乏,会让红细胞变得脆弱,并损害神经细胞,易导致痴呆症……因此,还是要每天保证动物性食物120~200克,每周至少2次水产品,每天一个鸡蛋。总的来说,少吃指的是在保证饮食摄入营养均衡的情况下,降低食物总热量的摄入,保持轻微饥饿的感觉,而不是盲目节食,不吃主食、不吃肉,使人体长期处于过度饥饿、营养不良的状态。那具体该怎么吃更健康呢?不妨参考下面的这些饮食原则:3遵循三大饮食原则,教你吃出健康1食物多样,合理搭配建议每日进食12种以上的食物,每周进食25种以上的食物,这样能更好地全面营养;再通过荤素搭配、粗细搭配、颜色和口味搭配等方式,使蛋白质、脂肪和碳水提供的能量比例适宜。具体来说,需要做到三点:①坚持谷类为主的膳食模式。②每天的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果、禽畜鱼蛋奶和豆类食物。③每天摄入谷类食物200~300g,其中包括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g;薯类50~100g
2023年4月22日
其他

比牛奶便宜,钙含量却比牛奶高10倍,这菜得常吃!但这些习惯,可能让你的钙都白补了……

你知道一根健康的骨骼能承受多大的重量吗?节目中做了一个令人“惊心动魄”的实验——将一根骨头悬挂在起重机上,看看能吊起多少人。结果发现:一根小小的骨头,竟然吊起了10个体重共1377.2斤的人,而且骨头毫发无损!但要注意,这是一根健康的骨头。而如果是不健康的骨头,表面可能没什么变化,实际上却像豆腐渣一样,轻轻一摔就碎了。那么,究竟不健康的骨骼,内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呵护骨健康呢?「
2023年4月17日
其他

男子左肝被“掏空”,只因吃了……这5类饮食,劝你一个都别沾!很多人还经常吃……

肝脏,是人体最强“护卫兵”——人体的食物消化、营养吸收,毒素分解,以及造血凝血都是由其负责的。责任大、能力强,但也很脆弱,日常的一些饮食习惯就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案例55岁的谢师傅3月份的时候回老家小住了一段时间,回杭州后却出现了食欲不振、乏力、腹泻等症状,以为是环境不适应所致,也没在意;但前几天突然出现了发热、畏寒,这才去医院就诊。这一检查可把医生和谢师傅都吓坏了——超声影像科检查显示,谢师傅的左肝已经被“掏空”了,变成了一个大脓球。入院后,医生先在超声指引下做了脓球的穿刺,之后再切除左半肝,这时候也揭开了病灶背后的“秘密”——脓肿壁上大量的肿瘤样结构竟然是肉芽肿性炎性肿块,里面甚至还爬满了虫卵!这虫子究竟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在肝脏中?杀伤力又怎么会如此巨大呢?1无情的肝脏“杀手”——肝吸虫谢师傅肝脏中的虫子其实是华支睾吸虫,又称肝吸虫,是我国感染率最高的寄生虫之一,繁殖力惊人,每次可产1400-2000个卵,而且可存活20-30年,如果置之不理,它们会在体内“大开杀戒”!1肝吸虫的危险性它可以寄生在人体肝胆管内,破坏胆管上皮细胞及黏膜下血管,同时虫体的分泌物、代谢产物等可诱发胆管内膜及胆管周围组织发生超敏反应和炎性反应,可造成患者急性肝炎或急性胆囊炎、胆管炎等。若是没有及时治疗,长期携带肝吸虫,全身的肝胆系统受影响,则可能引起肝癌、胆管癌等。2两大习惯,可能把肝吸虫吃进身体很多人都困惑:好端端的为什么身体里会有肝吸虫?一般情况下,肝吸虫虫卵会通过粪便扩散到淡水中,“螺类”就会将其吞食,并在体内完成几个发育阶段,变成“尾蚴”再次释放到水中;之后它就会侵入到淡水鱼、虾的肌肉组织中,并发育长成“囊蚴”。若是人类吃了这种带有囊蚴的鱼虾,囊蚴成功进入终宿主体内,就可发育为成虫,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而有下面这些习惯的人,则最易被感染:1爱吃生的淡水鱼、虾的人在广东、广西等地区,很受欢迎的“鱼生”、“生滚粥”,江浙一带流行的“醉虾”等都是生食法,感染风险很大!有人说淡水鱼片不能吃,深海鱼片总安全的吧?虽然相比淡水来说,海水中的渗透压较高,对于寄生虫的生存会造成较大的“威胁”,不易存活,但是,像异尖线虫等具有顽强生命力的寄生虫也会感染某些海鱼。因此最安全的做法还是“熟吃”!2菜刀、砧板没有做到生、熟食区分在家中处理淡水鱼虾这类食材时,菜刀、砧板上就难免沾上虫卵。最关键的是,虫卵会藏身在砧板表面那些大小不一、深浅不一的刀痕里,光靠简单的冲洗根本除不干净。若是处理完鱼虾等生鲜后,顺手在同一块砧板上切些能直接上桌的熟食,这样一来,虫卵就容易沾到熟食上,又被端上了桌。在人们享受美食、大快朵颐的时候,肝吸虫的虫卵就“顺理成章”进入了人体安家。小贴士:肝吸虫感染初期基本无症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可逐渐出现腹胀、腹泻、恶心、呕吐、乏力等消化道症状。成虫持续侵犯肝细胞,可导致肝内胆管炎或阻塞性黄疸,这时腹痛加剧,皮肤粘膜会出现黄染,还会出现高热、寒战、呕血、黑便等。3避开肝吸虫,你做对了吗?生鱼片、醉虾、醉蟹鲜美、爽口,让人很难拒绝,所以网上流传着一套“杀虫秘籍”,如:一口鱼片一口白酒,抑或沾着姜葱蒜吃,以为能把虫杀死,那这些方法真的管用吗?在大医生节目中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2023年4月16日
其他

“天然叶酸”找到了!它的好处一直被低估,稳血压、护血管、防癌症…6类人尤其要多吃

说起叶酸,很多人只知道是备孕的准妈妈们需要补充的,
2023年4月9日
其他

60岁男子,睡觉前心梗离世!提醒:中老年人睡觉前,少做5件事!

说到心梗,大家应该并不陌生,这种发作快、致死率高的疾病每年都要带走上百万人的性命,且这其中很多人都是在发病不足1小时内死亡!案例60岁的王叔是一位已经退休的数学老师,最近学习了如何在网上辅导孩子们的功课,并想要通过这个方式减轻家庭负担。刚入门时王叔还不太熟练,为了加快进度只能没日没夜地钻研,经常熬夜到十二点以后。没几天下来,感觉到有些头晕、乏力,但也没放在心上。没想到有天晚上,王叔刚准备睡觉,突然感到胸口剧痛、呼吸急促、虚汗直冒,一起身感觉天旋地转,整个人直挺挺地往下倒。家人虽然立即将他送到了附近的医院急救,但因心肌大面积梗死,又有房颤问题,折腾了近1个小时,王叔还是抢救无效死亡!1好好的怎会突发心梗?这5件事或是“幕后推手”心肌梗死,也就是给心脏供血供氧的冠状动脉突然堵塞了,出现急性、持续性的缺血,进而导致心肌因缺血而坏死。可好好的动脉,为什么会突然堵塞呢?除了基础疾病,还与一些日常习惯有关:1熬夜很多中老年人都伴有三高、冠心病等基础疾病,像上述案例中的王叔,就有高血压,本身心血管风险较高。而长期熬夜,身体会分泌压力激素,进一步升高血压,进而增大心血管系统的压力。另外,熬夜还会打乱各种细胞介质和炎性因子的分泌,加速动脉斑块的形成和硬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的一项研究发现,熬夜会导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显著增加92%,并会增加心肌梗死的损伤面积,影响急性心梗患者的预后。建议大家养成11点前就睡觉的习惯。2吃太饱、太油吃太饱,尤其是吃了大量的油腻、高热量食物后,体内的血脂水平很可能骤然升高,造成血液粘稠度增加。如果本身冠状动脉就比较狭窄,很容易形成血栓堵塞管腔,进而引发急性心肌梗死。因此,晚上最好吃得清淡一些,并只吃七分饱,且与睡觉时间间隔3-4小时以上。3喝酒很多人喜欢睡前小酌,觉得利于睡眠,但实际上酒精会使大脑处于异常活跃状态,导致频繁醒来;而且,《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也曾刊登过一项研究:少量饮酒即可增加房颤风险,从而可引起心血栓、脑梗等后果!4生气“气死了”可不是一句空话。《欧洲心脏杂志》2021年的一项研究表明,生气是心梗和冠心病的重要诱因之一。当我们生气时,体内会分泌压力激素,促使血液中的炎症性白细胞转移,进而导致不稳定的血管斑块脱落,从而可能引发心梗。因此千万不要带“气”睡觉,更别生“隔夜气”,别攒“隔夜仇”,伤人又伤己,凡事看开一点儿~2识别先兆信号,抓住黄金抢救时间其实,急性心肌梗死有70%的病人都是有先兆症状的,一般是在发病前1周,少数病人甚至提前数周就已经有了。如果早期能识别心梗征兆,早去医院检查,就可以避免很多悲剧的发生。①特别容易累,感到明显的乏力,精力跟不上,日常的活动就会有胸闷、气喘。②心跳加速。在没有任何诱因的前提下,忽然发现心跳加速,持续时间在1~10分钟之间,且常在体力活动、情绪激动或过度饱餐后出现。③焦虑失眠。这种失眠是半夜忽然惊醒,感觉思绪像万马奔腾控制不住,或是涌现出无法解释的恐惧感。④胃部不适。出现腹泻或恶心又吐不出来的感觉,且胃部不适持续加重,范围越来越大,也可能是心梗表现。⑤疼痛。左肩、左臂内侧疼痛,一般以左臂酸痛为主;肚子痛,且范围不断变大;嗓子痛、牙痛等。出现上述症状时,一定要及时就医检查。提醒:心肌发生梗死后前60分钟之内是再灌注治疗的黄金时间,可最大限度地挽救心肌和生命。如果心梗发生超过120分钟,心肌坏死面积变大,导致心衰、休克甚至死亡,即使患者被抢救过来,再复发时患心衰的概率也会大大提高。所以,心梗越早发现、越早就医越好。另外,专家建议,心脏病患者在家的常备药,应该选择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丹参滴丸等,可以快速起效的“救命药”。3守住三条防线,远离心梗困扰1防线一:监测三高水平波动的血压会降低血管弹性,增加动脉硬化风险;过高的血糖会导致胰岛素抵抗,诱发炎症,损伤血管内皮;高血脂则会加速斑块的形成。血压与心梗血糖与心梗血脂与心梗所以有三高的人,一定要按时按量吃药,将血压、血糖、血脂都控制在合理范围。①血压:高血压患者至少要控制在140/90mmHg以下,最理想目标是小于120/80mmHg。②空腹血糖:糖尿病人至少要控制在7.0mmol/L以下,最理想目标是小于5.6mmol/L;餐后血糖:糖尿病人至少要控制在10.0mmol/L以下,最理想目标是小于7.8mmol/L。③血脂中的低密度脂蛋白: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等患者应控制在1.8mmol/L以下。2防线二:预防慢性炎症慢性炎症,一方面会破坏血管内皮,诱发动脉硬化;另一方面会激活白细胞,与血小板发生反应,从而形成血栓,若血栓形成在心脏,可出现心肌梗死;若在脑动脉,可发生脑卒中……想要预防体内炎症的发生,一方面要少吃“促炎”食物,比如精制碳水、高脂食物、加工肉类等;另一方面可以适当增加“抗炎成分”的饮食,如常吃深色果蔬,像西兰花、胡萝卜、西红柿等,其中含有的抗氧化成分能降低炎症反应,保护血管。3防线三:维护血管抵抗力身体有抵抗力,血管其实也有抵抗力,而其主要来源于血管内皮细胞。换句话说,保护好血管内皮组织,其实就能维护血管抵抗力,减少病变。①增加人体一氧化氮生成量一氧化氮被誉为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伞”,其能增加血管弹性、扩张血管;还能渗透到血管内,降低血小板的凝聚和附着,减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血管壁的沉积。而精氨酸和瓜氨酸是人体中一氧化氮产生的关键。花生、杏仁、核桃等食品含精氨酸较多;冬瓜、西瓜和丝瓜则富含瓜氨酸。另外,抗氧化物可以降低一氧化氮的破坏率,因而像紫薯、葡萄、花椰菜等富含花青素、维生素E等的食物可以适量多吃。②间歇有氧运动间歇运动法可以帮助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血管内皮各项功能,这里给大家推荐一个简单易操作的运动——原地小跑步。【做法】身体微前倾,手拿两瓶矿泉水负重,开始原地小跑,越快越好。感觉到有点累了,就做高摆臂原地踏步放松,做1~5分钟。进行原地小跑步体操时,血液循环会加速活化,制造出能够修复及扩张血管的一氧化氮,保护血管内皮。下周四晚21点,视频号直播每个人都希望长寿,但真正能做到的人少之又少。为什么有的人可以健健康康活百岁?下周节目,专家带您探秘百岁老人的长寿“秘诀”!节目播出的同时(下周四晚21点),“我是大医生官微-视频号”特别邀请了专家来直播,为大家答疑解惑!可以进入直播间直接咨询专家!快点击下方卡面中的“预约”,开启直播提醒!如果您想及时收到更多健康知识简单三步,把大医生公众号设为星标吧~☟☟☟更多知识重磅!我国最新血脂管理指南发布,5大变化事关每个人!高危人群这样做,平衡血脂,更安心~每天这个时间排便的人,可能更长寿!5种食物是“粪便推土机”,经常吃一点,便秘不来扰家里这8样东西,正一天天的在“蚕食健康”!看完赶紧扔!尤其是最后一种……癌症多半是吃出来的?这些营养素是癌症“死对头”,好好吃饭不养“癌细胞”,悄悄降风险~26岁女子咽痛,10小时后突发死亡!医生:她是被憋死的,咽痛伴随这些症状一定小心!图片来源于网络看文章有收获,就点个赞吧~
2023年4月7日
其他

癌症多半是吃出来的?这些营养素是癌症“死对头”,好好吃饭不养“癌细胞”,悄悄降风险~

癌症是公认的健康“杀手”,而一个癌字三个口,很多癌症真的是“吃出来的”——据美国癌症研究所和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发表的数据显示,癌症的发生40%~50%归因于吃!不良饮食习惯会“惹祸上身”,而好好吃饭也能帮助降低癌症风险~今天可可来给大家普及一下辅助降低各种癌症风险的“食物克星”。1这些食物可能成为癌细胞的“帮凶”我们体内每天都有细胞自然死亡,然后由健康的细胞分裂替代,而在每次分裂中都有极低的概率发生癌变,成为“叛军”。不过,当我们的身体足够健康,免疫细胞处于优势时,就能阻断它们发展成癌。但一些日常饮食也会成为“叛军”的“帮凶”,打破身体平衡,导致癌症找上门!1酒精酒精涌入口腔时,大量口腔黏膜细胞会阵亡;而其代谢产生的乙醛,不仅能直接与DNA结合,导致DNA突变,还可以致使体内细胞死亡,诱发慢性炎症,增加癌变概率。2020年,中国约有28万例新发癌症病例可归因于饮酒,包括口腔癌、喉癌、鳞状细胞癌、结直肠癌、肝癌等。2槟榔一颗槟榔入口,其本身就比较粗糙,会刺激、损伤口腔黏膜;再加上其中含有的槟榔碱、槟榔鞣质、槟榔特异性亚硝胺等,都具有细胞毒性、遗传毒性、致突变性和致癌性。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有嚼槟榔习惯的人患口腔癌的几率是不嚼者的20倍,若合并吸烟,风险将是普通人的123倍!3过烫的食物食物过烫,口腔和食管黏膜都会被灼伤,长期以往容易引发炎症,增加食管癌的风险。4高糖、高脂、高盐食物*糖类不会直接导致癌症,但是糖类摄入过多,可以导致肥胖,而肥胖是很多癌症的风险因素,如乳腺癌、卵巢癌、消化道癌症等。*高脂肪饮食会扰乱肠道菌群,进而增加肠道炎症、肿瘤等风险;另外,脂肪中所含的类固醇可以在人体内转变成雌激素,当雌激素持续过多时,会增加乳腺癌等风险。*像腌制食物、加工食品中往往含有大量硝酸盐,它会在胃内被转变成亚硝酸盐,若进一步与蛋白质结合,就会生成致癌物——亚硝胺,从而增加胃、肠、胰腺等消化器官病变甚至癌变几率。5油炸、熏制食物食物经高温反复煎炸或熏制后,特别是炸焦的食物,会产生大量致癌物,如丙烯酰胺、多环芳烃等,长期反复刺激,更容易引发食道癌和胃癌。另外,食用油反复高温加热会使脂肪酸氧化、裂解、聚合,产生更多致癌物,包括多氯联苯、丙二醛等。6发霉的食物发霉的食物当然没有人会故意去吃。不过花生、玉米、大米、高粱等食物很容易受潮,进而被霉菌等污染,特别是梅雨时节,但很多时候肉眼都无法发现。而这些被霉菌污染的食物,含具有致癌作用的霉菌毒素,它与肝癌的关系极为密切。2五类食物,是癌细胞的“克星”1高纤维饮食①降低大肠癌风险膳食纤维能预防便秘,减少有害废弃物在肠道中停留、堆积,进而降低炎症、癌变风险。英国学者奥纳对多项研究结果进行系统回顾分析证明,每天摄入10克谷物纤维可使结、直肠癌患病风险降低10%,而每天摄入90克全谷物,可降低20%的发病风险。[1]②预防乳腺癌高纤维食物可以通过降低血液中与乳腺癌发作相关的雌性激素的含量,来降低患乳腺癌的风险。美国哈佛商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人员对90534名女性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显示,补充更多膳食纤维的成年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将减少12%-19%。[2]【正确摄入膳食纤维】每天摄入谷薯类食物250g~400g,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50g-150g,薯类50g-100g;餐餐有蔬菜,每天至少300-500g蔬菜,深色蔬菜应占1/2;天天吃水果,保证每天摄入200g-350g新鲜水果。2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维生素C能多方面“对抗”癌细胞:①增强免疫:充足的维生素C,能以协助增强免疫系统的方式,更进一步降低癌细胞产出,以达到预防癌症的目的;②“饿死”癌细胞:维生素C可以通过破坏某一些细胞的基因表达方式,“截断”癌细胞的能源供应,直接“饿死”癌细胞大军,高效率将其歼灭。③抗氧化性:维生素C有强抗氧化性,能抑制亚硝酸盐转变成亚硝胺,而亚硝胺是胃癌的诱因之一。补充维生素C,建议首选食补,选择新鲜优质的水果和蔬菜。需要注意的是维生素C比较娇弱,高温、遇水容易流失,蔬菜在烹调时应先洗后切,急火快炒,或可焯烫、凉拌。3富含胡萝卜素的食物胡萝卜素是一类黄色、橙红色或红色的色素,种类较多,包括α-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番茄红素、β-隐黄素、叶黄素、玉米黄质等,这些对于女性预防乳腺癌是有帮助的:哈佛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团队收集了近6600名女性的健康数据,其中共有122名女性被诊断出罹患了乳腺疾病。经过分析后发现,类胡萝卜素摄取量最高的女性们,至少可以降低5成的乳腺疾病风险。具体来说,体内高β-胡萝卜素水平的女性,乳腺癌风险相对降低17%;高叶黄素及玉米黄质高的女性,乳腺癌风险降低16%;高α-胡萝卜素的女性,乳腺癌风险降低13%。[3]【摄入建议】胡萝卜素主要来源于胡萝卜、南瓜、芒果、玉米、橘子等橙黄色果蔬和菠菜、苋菜等深色绿叶菜。4乳制品①降低总患癌风险四川大学在《国际癌症杂志》上发的论文称,经过对190多万人的研究数据分析后,发现吃发酵乳制品(奶酪、酸奶等)与总的患癌风险降低14%相关,其中吃酸奶与患癌风险降低相关性非常显著,高达19%;另外,吃酸奶的人群膀胱癌、结直肠癌和食道癌降低最多。②降低乳腺癌的发生率挪威的研究人员花6年时间随访了48000名年龄在34-39岁的妇女,发现每天饮3杯以上牛奶的女性,患乳腺癌的可能仅为无饮牛奶习惯妇女的一半。【摄入建议】成人每天应摄入300克牛奶再加上100克酸奶。优质牛奶必备条件是蛋白质含量≥2.9克/100毫升;酸奶最好选无糖的,乳酸菌数量多的为好。5富含维生素B6的食物B族维生素参与维持DNA的完整性和基因表达,因而有研究者认为这些营养素可能会在抑制癌症的发展上具有潜在的重要作用。而阿拉巴马大学的一项证实了这一观点。研究人员让吸烟者每日摄入高剂量的叶酸和维生素B6,4个月后,大量的癌前病变细胞消失了,甚至受试者在研究过程中一直吸烟,其痰中的癌前病变细胞也减少了。另外,欧洲一项涉及40万人的大规模新研究表明,血液中维生素B6水平高的吸烟者,其罹患肺癌的几率更低。而且维生素B6能直接影响体内淋巴细胞的数量和促进T细胞的产生,进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4]【摄入建议】所以烟民或者是经常做饭的人可以适当摄入一些富含维生素B6的食物,如金枪鱼、鸡肉、豆类、胡萝卜、马铃薯、花生、燕麦等。最后还要提醒大家,防癌路漫漫,日常均衡膳食,摄入适量的高营养食物只是其中一部分,坚持好的生活习惯、每天运动、定期做体检等也是不可少的。周四晚21点,视频号直播过敏,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比如眼下正值春季,就有很多人饱受花粉、柳絮、尘螨等过敏的困扰。面对这一恼人的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办?周四晚21点,“我是大医生官微-视频号”特别邀请了专家来直播,为大家答疑解惑!可以进入直播间直接咨询专家!快点击下方卡面中的“预约”,开启直播提醒!如果您想及时收到更多健康知识简单三步,把大医生公众号设为星标吧~☟☟☟更多知识重磅!我国最新血脂管理指南发布,5大变化事关每个人!高危人群这样做,平衡血脂,更安心~每天这个时间排便的人,可能更长寿!5种食物是“粪便推土机”,经常吃一点,便秘不来扰家里这8样东西,正一天天的在“蚕食健康”!看完赶紧扔!尤其是最后一种……抗病防癌,做好这件事比增强免疫更重要!用好4个“法宝”,身体会感谢你26岁女子咽痛,10小时后突发死亡!医生:她是被憋死的,咽痛伴随这些症状一定小心!图片来源于网络参考资料:[1]《JAMA
2023年4月5日
其他

家里这8样东西,正一天天的在“蚕食健康”!看完赶紧扔!尤其是最后一种……

越来越多人勤俭节约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很多人也都身体力行着,平时生活中很多东西都是用到坏了、破了才肯换新~但你可知,过于“节俭”也未必是一件好事!有些习以为常的习惯,可能就默默地成为了健康“杀手”!快看看您和您的家人是不是也中招了~厨房篇1检查冰箱里的食物冰箱作为我们家里常用的电器,在保鲜食物上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而很多人把冰箱当成“保险箱”,什么东西都习惯往里塞!这不,前些日子就有博主发了一篇“笔记”——“看到父母的冰箱后,我彻夜难眠——烂掉食物流下来的水、霉菌、臭味……”▲图片来源于网络而这些在冰箱中放久了的食物,都很危险——今年春节,65岁的谢大爷因吃了冰箱里的隔夜菜,肝功能指数爆表;前些日子,杭州的梅女士因为食用了从冰箱里取出的未经加热的隔夜菜,引发了急性肾衰竭……所以是时候检查一下家里的冰箱了:①检查保质期,扔掉所有过期的或者发霉的食品或调味品。②开封后久未吃完的东西,像罐头、饮料等,会滋生细菌,也尽快扔掉。③蔬菜、水果在冷藏室放久了,营养全流失,还易腐烂;久冻的肉,蛋白质大量流失,致病菌大量滋生;像鱼虾海鲜类食物储存时间长了甚至会产生组胺等有害物质。蔬果、蛋奶、肉类等食物在冰箱里能储存多久?具体看下图参考:▲食物冷藏、冷冻参考表2洗碗布、海绵擦抹布、洗碗海绵自带吸水属性,对细菌来说是理想的“培养皿”。
2023年4月3日
其他

26岁女子咽痛,10小时后突发死亡!医生:她是被憋死的,咽痛伴随这些症状一定小心!

嗓子痛是生活中很常见的症状,像感冒、上火、扁桃体发炎等都会引起,因此很多人并不重视。但你可知,有一种“嗓子疼”可能会致命……案例:26岁的小叶前段时间加完班后,去火锅店和好友一起庆祝生日,当晚回家洗漱时莫名觉得喉咙有点疼,想着可能是火锅太辣导致的,也没放在心上。第二天起床后,发现喉咙疼痛加重,连稀饭都难以下咽,以为是要“感冒”了,就吃了颗消炎药。但工作没多久,小叶开始出现了憋气感、呼吸困难、畏寒~连忙请假去了附近的医院就诊,挂了内科的号子,而就诊时医生一眼就看出问题不简单,连忙喊喉科大夫过来会诊查喉镜。就在等喉科大夫几分钟的时间,患者突然大口大口呼气,倒地不起,心跳骤停!哪怕两位大夫轮流对她进行心肺复苏,但还是无力回天……从入院到死亡,仅10分钟!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一个人在这么短时间内死亡呢?答案就是:急性会厌炎!1凶险的急性会厌炎1认识会厌会厌是喉部声门上方的一块软骨,位于下气道的入口处,需要借助喉镜才能看见。健康的会厌,外形上像个树叶片,是我们人体“咽喉要道”的守护者——当我们进食食物时,它向下盖住“喉咙口”,避免食物进入气管,而顺利进入食管、胃;而当我们正常呼吸时,它也能充分张开,从而保证气流经喉、气管,最终到达肺,以进行气体交换。2会厌肿胀,会引起窒息当会厌发炎,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肿胀,严重时甚至会肿成球形,体积超过原来的5-6倍,会厌重量增加,从而遮挡住“喉咙口”,患者就会像被人掐住脖子一样透不过气来。此时如果不及时处理,一旦完全堵塞气道,就会有生命危险了。一般,急性会厌炎的病情进展十分迅速,从咽喉剧痛到窒息,十几分钟到几小时不等,而窒息6分钟以上,没及时解决气道问题,往往就没有挽救的余地了。2易被误诊、忽视的急性会厌炎需要警惕的是,急性会厌炎很容易误诊,因为发病时,患者一开始的感受基本都是咽痛、吞咽困难,多数人会以为是扁桃体发炎、咽炎或者感冒,一般不会引起重视,延误了治疗时机。那究竟该如何辨认急性会厌炎呢?1学会辨别急性会厌炎①咽喉剧痛,吞咽时加剧,甚至唾液也难咽下。②说话也因会厌肿胀而含糊不清,犹如口中含物一般。③吸气性呼吸困难,喘不过气。④轻症者全身症状不明显,重症者多有发热、寒战,体温在38℃~39℃之间,少数可高达40℃以上,此外还有头痛、乏力、周身不适、食欲减退等症状。特别是在淋雨,喝酒、聚餐或劳累、受寒后发生咽喉不适、呼吸不畅的情况,多半是急性会厌炎找上门,一定要及时就诊。2诱发急性会厌炎的4个常见原因急性感染性会厌炎在成人、儿童都可以发生,春秋两季多见。最常见病因是以下4种:①感染。像身体抵抗力下降、年老体弱的人容易感冒,感染乙型流行性感冒杆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等常见致病菌,使咽喉部长期处于细菌感染的情况之下,很容易诱发急性会厌炎。②邻近器官感染。经常出现鼻炎、鼻窦炎、鼻咽炎、咽喉炎,下呼吸道比如肺炎、气管炎等疾病若久治不愈,有可能蔓延侵及会厌引起急性感染。③喉部的创伤、异物及有害气体的刺激等也容易引发会厌黏膜的炎性病变。④过敏反应,像吸入花粉、空气粉尘等也是急性会厌炎的病因之一,且这种会厌炎进展极为迅速,甚至几分钟就可诱发死亡。3预防会厌发炎三部曲1强免疫,防感染有基础疾病的体弱人群和高危感染人群,建议每年接种流感疫苗;同时还要加强自身免疫力,包括常运动,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等,有需要的也可以试试下面这款药膳粥:【扶正粥】组成:糙米50g、山药50g、大枣3颗、红豆20g、薏米20g、黑芝麻20g。做法:先将2份糙米、1份红豆、1份薏米一同浸泡2小时以上,先下锅加清水煮10分钟左右,再加入洗净去皮的山药和破开的大枣,撒入碾碎过的黑芝麻,一同熬煮软烂,即可盛出食用。这碗养生粥有健脾补肾、益气养血、强健身体的作用,可经常食用。2用好“千年消炎草”“千年消炎草”
2023年4月2日
其他

抗病防癌,做好这件事比增强免疫更重要!用好4个“法宝”,身体会感谢你

你知道免疫力每天要帮我们抵御多少威胁吗?我们从水壶、冰箱门把手和内部、洗碗巾、电脑键盘、电梯按钮、门把手、手机等这些常见的生活场景处分别进行了细菌采样,并在常温环境下培养5天。结果触目惊心:这些我们经常接触的地方,都有着大量的细菌,无一例外。◎如果没有好的免疫力,细菌可能长驱直入,在体内为非作歹;◎如果没有好的免疫力,病毒可能在体内不断复制,迅速搞垮身体;◎如果没有好的免疫力,一个细胞发生癌变,也可能引发致命的癌症。但生活中的很多小细节都会“拖垮”免疫力,我们该如何让免疫力时刻保持更好的状态呢?赶紧跟着专家去了解一下吧~【本期专家】▼1为了你的健康免疫系统究竟有多努力?病菌无处不在,比如一只手上可能就有105个病菌;能感染人体的病毒大约有4000~6000种。这就需要我们有强大的免疫力来与之对抗。专家告诉我们,人体的免疫力是非常精准的,它就像是一个团队,协同合作。①第一道防线完整的皮肤、呼吸道黏膜、胃酸,属于防御屏障。②第二道防线如果病菌穿破了第一道防线,可能造成局部感染,此时局部的免疫细胞就会发挥作用,类似于派出所的民警。③第三道防线如果病菌继续深入,则会启动全身免疫反应:◎淋巴T细胞、B细胞就好像狙击手一样,对病菌进行精准打击;◎特异性B细胞,它产生只针对该病原的抗体,类似于007一样贴身作战;◎记忆性T细胞发送“红色通缉令”,即使病原几年之后再感染仍然能够识别。点击下方视频查看免疫细胞是如何消灭病菌的↓↓↓免疫力过强过弱都不好,过激可能会引起过敏、细胞因子风暴,过弱又难以打败病菌。所以,维持免疫稳态最重要!考虑到现代人普遍存在免疫力低下的亚健康状态,专家特别带来了提升免疫的4个“法宝”,赶紧学起来吧~2“法宝一”:维生素2个方法补足维C强免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的一项研究显示,68.9%的居民膳食维生素摄入不足。而维生素与免疫系统息息相关,比如维生素C就有“免疫防御大臣”之称。很多人可能会疑惑,我经常吃蔬果,怎么还会维生素摄入不足呢?可能是你的烹饪习惯造成了维C大量流失。1先洗后切,减少维C流失圆白菜、青椒都是维C“大户”,但一个不起眼的烹饪细节,却可能导致维C流失60%以上。实验检测发现:未清洗的圆白菜维C含量约200,而切碎后清洗的只有50~100;未清洗的青椒维C含量约300,而切碎后清洗的只有约100。未清洗vs切碎清洗后圆白菜的维C含量未清洗vs切碎清洗后青椒的维C含量这是因为维C不稳定,易氧化,且是水溶性的,切碎后清洗就会造成大量流失。因此蔬菜最好先清洗再切,而且不宜切得太细。2苦瓜的维C含量是柠檬的3倍除了掌握正确的烹饪方法,选对食材也有助于补充更多的维C。大家都知道柠檬富含维C,但有一种蔬菜,维C的含量是柠檬的3倍,它就是苦瓜。专家告诉我们,健康人群每天需要100~200mg维C,炒一份或者凉拌一份苦瓜就差不多了。3“法宝二”:益生菌2个方法补充更多活性益生菌你知道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是什么吗?没错,是肠道!正常人的肠道有7米长,整个肠道黏膜的面积非常大。而每一个肠道黏膜下面都有很多免疫细胞的存在,全身约70%的免疫细胞都在肠道。1益生菌的多少,关乎免疫健康肠道菌群的配比对肠道健康或免疫力息息相关,致病菌少,肠道就更健康;反之,益生菌水平下降,肠道就容易出问题。有文献提到,肠癌患者的肠道益生菌只有不到正常人的10%。年龄也是影响益生菌水平的重要因素,随着年龄增长,益生菌的数量会不断下降。2常温VS冷藏酸奶,补充益生菌怎么选大家都知道,酸奶富含益生菌,但常温酸奶、冷藏酸奶,选哪个更好?通过显微镜,我们可以看到冷藏酸奶中的活性益生菌数量更多,因此更建议大家选择冷藏酸奶。3益生菌冻干粉,这样喝才管用补充益生菌,也有的朋友会选择益生菌冻干粉,可做错一步可能导致作用全无。专家告诉我们,粉剂的益生菌应该用生理盐水或40℃以下的温水冲服,这个过程称为益生菌的活化。如果水温太高,益生菌容易被杀死,补了也可能白补。另外,不同益生菌制剂的益生菌含量不同,专家建议每天补充100亿益生菌就够了,不见得量越大越好。4“法宝三”:每天午睡20~40分钟有效提升免疫力良好的睡眠对提高免疫力也至关重要。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做了一系列的研究,发现免疫系统可以在睡眠期间得到修补,同时免疫系统的改善能够反过来调节睡眠质量。专家告诉我们,褪黑素对免疫细胞的作用已经有很多研究结果了,良好的睡眠节律、充足的睡眠时间(包括午睡)对T细胞、单核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的功能都有很好的提升作用。1每天午睡20~40分钟,提升免疫力中午1点是一个人白天最明显的睡眠高峰,此时睡个短觉可以有效刺激体内的淋巴细胞,增强免疫力。建议午睡20~40分钟即可,这正好是个浅睡眠周期,时间过长易进入深睡眠状态,影响醒来后的工作状态。2“478呼吸法”+眼罩,让你快速入睡◎“478呼吸法”:吸气4秒,憋气7秒,然后用8秒的时间吐气,重复进行。这个方法可以帮助调整心率、心境,促进睡眠。王子函医生现场实验发现,一个呼吸周期下来,心率就从原本的68次/分下降到了60次/分。◎眼罩:可以营造黑暗的环境,帮助入眠。现场实验发现,真丝眼罩、毛绒眼罩遮光性较差;而记忆棉的眼罩遮光性较好,更推荐选择。5“法宝四”:一个动作每天3分钟,帮助提升免疫力运动能帮助提升免疫力,这是大家都认可的。但其中原理何在呢?1运动提升免疫力,原因有二一来,白天活动、晚上入睡,有助于保持褪黑素的节律、维持稳态,起到调节免疫的作用;二来,运动可以提高代谢率,稍微的体温升高会加快血液循环,增加免疫细胞的活性。2一个动作,辅助提升免疫力运动不一定要选择跑步、健身等方法,专家教给我们一个动作,在家就能做,每天3分钟就能帮助提升免疫力。具体是怎么做的呢?快点击下方视频查看动作示范吧~点击下方视频查看辅助提高免疫力的动作示范↓↓↓下周四晚21点,视频号直播过敏,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比如眼下正值春季,就有很多人饱受花粉、柳絮、尘螨等过敏的困扰。面对这一恼人的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办?下周四晚21点,“我是大医生官微-视频号”特别邀请了专家来直播,为大家答疑解惑!可以进入直播间直接咨询专家!快点击下方卡面中的“预约”,开启直播提醒!也可以现在提前留言咨询哦,直播期间会请专家解答~如果您想及时收到更多健康知识简单三步,把大医生公众号设为星标吧~☟☟☟更多知识大脑加速衰老的“元凶”找到了,可能就藏在你家!2个改变,激发脑活力~
2023年3月31日
其他

6种绿叶菜是“全能王”,吃一口=补充多种营养!错过实在太可惜……

人不可一日无菜!不论是正常饮食还是减肥人群,都强调要“多吃蔬菜”,不仅物美价廉,更是补充营养的一把好手!它们普遍含有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植物化学物,且能量较低,能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对于满足营养素的需要、保持肠道正常功能以及降低慢性疾病的发生风险有重要作用。有研究发现,与那些每天吃两份(约160g)水果和蔬菜的人相比,每天吃五份(约400g)水果和蔬菜的人死于各种原因的风险降低13%;死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降低12%;死于癌症的风险降低10%;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死亡风险降低35%!▲图片来源于网络但蔬菜的种类那么多,我们怎么选?不妨跟着可可来看看吧~1蔬菜营养价值榜单一般,深色蔬菜的营养价值更为突出,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也建议“每天进食的蔬菜中,最好有一半以上的深色蔬菜”,像菠菜、西红柿、胡萝卜、紫甘蓝等都是深色蔬菜的代表~但不同蔬菜富含的营养成分有所差别,可以选择更适合自己的来补充:1膳食纤维膳食纤维容易使人产生饱腹感,间接减少其他食物热量的摄入,并可以调节肠壁对葡萄糖和脂肪的吸收功能,促进脂肪分解,加速胃肠蠕动,从而帮助控制体重,同时养护肠胃。另外,一项发表在《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上的研究表明,经常摄入膳食纤维可降低死亡风险。下面这些菜都是膳食纤维的“大户”:黄花菜、秋葵、毛豆、蚕豆、豌豆、萝卜缨、芥菜、春笋、豆角、蒜苔、芹菜叶、豇豆、苋菜、豌豆苗。2维生素C维生素C能抗氧化、促进铁吸收、辅助提高抵抗力……好处多多。很多人只知道吃水果补维C,殊不知一些蔬菜的维C含量也很高。比如:辣椒、彩椒、油菜苔、红菜苔、芥蓝、芥菜、苦瓜、菜花、西蓝花、大白菜、奶白菜。3维生素E维生素E又叫生育酚,在体内主要有α、β、γ、δ四种衍生物。它也是抗氧化“高手”,还是“免疫自稳大臣”,对控血脂也有一定的好处。除坚果、植物油等以外,卷心菜、芹菜、大白菜、菠菜、油麦菜、南瓜、莴苣等也含有一定的维生素E。4叶酸叶酸不仅能帮助预防胎儿神经管缺陷,在预防心血管疾病、预防贫血、辅助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等方面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速查手册》建议每天摄入的膳食叶酸当量为400ug。但据调查,我国居民叶酸缺乏比例高达20%~60%。红苋菜、绿苋菜、鸡毛菜、香菜、茴香、芦笋、奶白菜、茼蒿、羽衣甘蓝、油菜、秋葵、芥蓝、娃娃菜等都富含叶酸,日常可适当多吃。5维生素K维生素K是补钙的好帮手,它能提高钙的利用率,增加骨钙沉积,还能减少钙在其它地方的沉积或排泄。简言之,维生素K能将钙带到真正需要的地方。菠菜、油麦菜、白菜、芹菜、茼蒿等含有丰富的维生素K。6胡萝卜素我们常说的胡萝卜素通常是指β-胡萝卜素,它可以转化成维生素A,帮助我们维持良好的暗视觉、维持皮肤黏膜的完整性、维持和促进免疫功能、以及促进生长发育和维持生殖功能。下面这些蔬菜是富含胡萝卜素的优秀代表:胡萝卜、西蓝花、芥蓝、豌豆尖、豌豆苗、菠菜、荠菜、茴香、木耳菜、小白菜、油菜、生菜、空心菜。7钙元素钙是骨骼的“砖头”,钙充足,骨骼才更强健。除了牛奶、豆制品外,不少蔬菜也含有丰富的钙元素,有的甚至比牛奶的含钙量还高,也可以作为补充。黄花菜、荠菜、海带(浸)、萝卜缨、芥菜、油菜、绿苋菜、紫苋菜、油菜苔、裙带菜、芥蓝、菜心、小白菜、红心萝卜、芹菜茎、茼蒿、生菜、油麦菜都富含钙元素。8类黄酮水果和蔬菜,如草莓、蓝莓、橙子和辣椒,其明亮的颜色归功于被称为类黄酮的植物化学物质。而发表在《神经病学》期刊上的一项研究,对近80000名中年人进行了为期20多年的跟踪调查发现,摄入最多类黄酮的人,在晚年出现认知能力下降的早期迹象的可能性较小。具体来说,存在于黄色和橙色水果和蔬菜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可将认知能力下降风险降低38%;存在于蓝莓、黑莓和樱桃中的花青素与认知能力下降风险减少24%有关。
2023年3月27日
其他

餐桌上的“嘌呤大户”,比肉类、海鲜还要高!不想痛风找上门,这些食物都少吃!

与“三高”的斗争还没结束,“第四高”高尿酸血症已悄然而至。据数据统计,我国大概有1.7亿人尿酸过高!而其不仅会引起痛风,对全身都会造成损害。①损关节:尿酸沉积在关节位置时,就会造成痛风性关节炎。②毁血管:血液中的尿酸含量如果超过了自身的溶解能力,就会形成结晶。结晶沉淀在血管中,不仅会损伤血管壁,还会导致血小板集聚,增加血栓和斑块的发生风险。③伤肾脏:尿酸沉积在肾脏,易导致慢性肾炎、肾结石等肾病,严重者甚至还可能出现尿毒症和肾衰竭。④乱代谢:高尿酸还会损伤胰岛β细胞,诱发或加重胰岛素抵抗,引发糖代谢紊乱,最终导致糖尿病。大家应该都知道,长期的高嘌呤饮食会升高尿酸,因而像高尿酸与痛风人群对肉类、海鲜等都“敬而远之”,但你可知,其实餐桌上还隐藏着不少“嘌呤大户”,都是“尿酸炸弹”,看看有你爱吃的吗?1餐桌上暗藏的“嘌呤大户”肉类食品中,如猪肉、鸡肉、牛肉、羊肉嘌呤含量中等,100g大约含100~150mg;常见的海鲜,像每100g基围虾含有180mg嘌呤,每100g牡蛎含有239mg嘌呤。而还有一些素食,可能比它们都高!1部分豆类及其制品并不是所有的“豆”都属于高嘌呤食物,“豆”与“豆”还是不一样:①黄豆、绿豆、黑豆、红小豆等常见的干豆类,以及含水量较少的腐竹、豆皮等,还有蚕豆属于高嘌呤食物,嘌呤含量在150mg/100g以上;②杂豆中的白芸豆和花芸豆、豆制品中的内酯豆腐和南豆腐以及蔬菜中的豌豆等属于中高嘌呤食物,嘌呤含量在75-150mg/100g;③北豆腐、豆腐干、较浓的豆浆以及蔬菜中的豇豆等属于中低嘌呤食物,嘌呤含量在35-75mg/100g;④正常浓度的豆浆、毛豆以及四季豆等蔬菜中的豆类,它们都属于低嘌呤食物,嘌呤含量在30mg/100g。数据来源:《中国食物成分表标准版》(第6版第二册)所以可以根据自己情况选择合适的~2部分蔬菜①十字花科蔬菜,像花菜、西兰花等十字花科植物,会抑制尿酸的排出,所以尿酸高的人不能多吃。②高草酸的蔬菜,像菠菜、茭白、韭菜、苋菜、竹笋等。摄入过多的草酸会在体内和尿酸争夺排泄机会,导致尿酸排泄量下降;且过量草酸还会与体内的钙结合,产生草酸钙,使得结石进一步恶化。想吃这些蔬菜的话最好先焯水再烹饪。③菌类,包括香菇、金针菇、凤尾菇等,虽然口感鲜美,但都属于嘌呤高的食物,以香菇为例,100g鲜香菇的嘌呤约214mg,而干香菇的嘌呤含量可达到405mg。④芦笋的嘌呤含量高达500mg/100克,甚至比普通的海鲜还高。⑤每百克紫菜当中就含有约274mg的嘌呤量,丝毫不逊于肉类。3含糖饮料和高糖水果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对46393位普通男性进行了为期12年的跟踪调查,发现和每月喝含糖饮料少于一份的男性相比,每月喝含糖饮料在2份以上的男性,得痛风的机会升高了85%!而罪魁祸首最可能是里面的果糖。一方面,果糖代谢,会将更多的三磷酸腺苷(ATP)降解成单磷酸腺苷(AMP),而AMP正好是一种尿酸前体,会诱导尿酸生成;另一方面,果糖摄入增多会增加胰岛素抵抗,间接导致尿酸排泄减少。除了含糖饮料,一些水果也含有大量果糖,高尿酸患者要谨慎食用。
2023年3月25日
其他

大脑加速衰老的“元凶”找到了,可能就藏在你家!2个改变,激发脑活力~

大脑身为人体的“司令官”,耗氧量非常大。如果氧气供应不足,哪怕是短短的5秒钟,也可以在显微镜下看到大脑细胞开始凋亡,如果长达5分钟,就会引起严重的大脑损伤甚至脑死亡。然而很多人可能长期处于慢性脑缺氧而不自知——如果你有头晕头痛、记忆力下降、注意力涣散、失眠等症状,且找不到明确病因,就要提高警惕了!时间久了,可能造成大脑早衰、脑萎缩等一系列后果。那么,你是否存在大脑缺氧的情况?生活中有哪些隐匿的“脑缺氧凶手”?又该如何避免?赶紧跟着专家去了解一下吧~【本期专家】▼1大脑缺氧,可导致“30岁的年龄,80岁的大脑”专家告诉我们,临床中经常看到年轻人因缺氧出现脑萎缩,而且这种萎缩比80岁的人还要明显得多,可以说是30岁的人,80岁的大脑!下图就是一患者的脑部影像,患者3年前大脑还比较丰满,而由于慢性缺氧没有及时改善,3年后脑室扩大,脑沟明显变深。2你的大脑是否存在缺氧情况?2个方法一测便知你的大脑是否存在缺氧的情况呢?不妨跟着专家做2个自测吧~1反应力自测大脑缺氧【方法】点开下方视频,在圆圈变色的瞬间点击屏幕暂停,看屏幕上显示的数字是几。【结果】若数字>6,说明反应较慢,可能提示大脑缺氧。点击下方视频,自测反应力↓↓↓2短时记忆自测大脑缺氧【方法】点开下方视频,看看你能按顺序记住多少数字。【结果】记住5个以上就达标了,若少于5个,说明记忆力较差,可能提示大脑缺氧。点击下方视频,自测短时记忆力↓↓↓脑缺氧的情况非常普遍,而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细节就可能是隐匿的脑缺氧“凶手”,在不知不觉中伤害着大脑。3卧室里一个习惯,缺氧又伤脑2个“补氧法”简单好用1卧室里习惯门窗紧闭,易致脑缺氧一般大气中氧的浓度约21%。而门窗紧闭会使室内氧气浓度下降,影响脑健康。节目导演在自己家做了一个测试:在关闭门窗的情况下,测得自己卧室的氧气含量是19.6%,父母房间的氧气含量分别为19.5%、19.4%。专家告诉我们,导演家的卧室氧浓度已经轻微降低了,会造成大脑慢性轻度缺氧,导致脑血管扩张,出现头痛、情绪不稳、失眠等,久而久之就可能导致脑萎缩。如果卧室人员多、不通风、空间小,更容易出现缺氧。2两个“补氧”法,提升卧室含氧量①“制氧劳模”:虎皮兰大部分绿色植物在白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晚上则会与人抢氧气,不适合放在卧室。但虎皮兰不一样,它在黑暗环境中也可以制造氧气,增加卧室的氧含量。节目组测试发现,将虎皮兰放在遮光的盒子中仅仅30分钟,其周围的氧含量就上升了0.3%。②不花钱的“补氧”法:通风专家建议,睡前1小时开窗通风20~30分钟,保持空气对流,也可以很好地提升卧室含氧量。导演测试发现,卧室开窗通风5分钟后,氧浓度就从19.6%上升到了20%附近;20分钟后,就上升到了21%左右,与户外差不多。4长时间工作可能导致脑缺氧这样动一动,大脑更轻松很多人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工作时间一长,大脑就转不动了。这也可能与脑缺氧有关。1长时间高强度工作,易致脑缺氧在安静状态下,大脑消耗的氧气相对较少,此时可能会有一些富余的氧气储备在红细胞。而当我们持续高强度工作时,这些氧的储备就被消耗掉了,所以会觉得累。
2023年3月21日
其他

早起有这个习惯,老年痴呆风险增加4倍!这份“健脑”攻略,希望你每天照着做~

老年痴呆,看似遥远,却越来越多见。中国老龄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中老年痴呆患者约有1507万。该疾病初期没有特别的明显症状,可伴有记忆力下降,但常被误解为“年纪大了”引起的,而随着病情的发展,判断能力、思考能力也会降低,甚至出现回避社交、生活无法自理等情况!可以说,老年痴呆夺走的不仅是记忆,还有自尊……老年痴呆与人体的衰老有关,但并不是说人老了就一定会得,最关键的还是与一些不好的生活习惯有关。
2023年3月19日
其他

白开水放久了,堪比“慢性毒药”?保鲜膜加热会致癌?真相or谣言,一次揭穿!

在大健康时代,网络信息飞速发展的同时,身边也散布着各种各样的流言,还都十分贴近生活,让人深信不疑!但你可知,有时候它们很可能成为“健康杀手”!案例:小李聚餐时不小心被鱼刺卡住了,旁边的同事纷纷支招,吞米饭、喝醋、咳嗽……折腾了半天也没起作用,反而越来越痛,到医院才知道,鱼刺直接刺穿了食管,险些要做开胸手术!医生提醒,鱼刺卡喉时,喝醋、吞饭、吞馒头等“土办法”反而让鱼刺越卡越深,容易出大事。卡鱼刺的案例年年讲,年年有,而生活中因误区伤人的案例更不在少数,今天可可就盘点了一些流传甚广的健康言论,一起揭开它们的“真面目”!看看您是不是也中招了。1白开水也有“保质期”超过16小时就不能喝了?据说白开水也有“保质期”,超过16小时,大肠杆菌就会大量滋生,导致腹痛腹泻、发热恶心,堪比“慢性毒药”不能喝!事实上,这种说法并没有科学依据,因为大肠杆菌不会通过空气传播。对此,福州大学研究人员专门做了一个实验:
2023年3月18日
其他

大米又出问题了!这几种希望你家都没有!买米面油盐醋,认准这几点,再也不吃亏

今年的“315晚会”上,揭露了一件令人触目惊心的产品:市场上的一些“泰国香米”,竟是国内大米用香精勾兑而来!相关话题迅速冲上热搜,引发网友广泛讨论。▲图片来源于网络而这已经不是第一次曝出“问题大米”了……▲图片来源于网络都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大家在对无良商家进行谴责的同时,也不禁对食品安全表示担心——米面油盐酱醋,这些每天都离不开的生活必需品,怎样才能挑到品质安心的呢?一般来说,建议大家到正规商超购买合格产品,品质更有保障。除此之外,掌握一些小技能,也能帮你买到更优质、健康的产品。1包装大米看包装散装大米“一看二摸三闻”大米作为最常见的主食之一,很多人以为越贵的越好吃、营养越丰富。但其实,大米的口感、营养,与价格的关联性并不是绝对的。那怎样才能选到一款好大米呢?1包装大米看这3点①看包装上的质量等级根据大米的加工精度、碎米和不完善粒含量,大米可以分为一级、二级、三级这3个等级。等级越高食用品质越高,但同时加工精度也越高,营养成分损失也越多。②看有没有执行标准号我国大米的执行标准号一般都是以“GB/T”开头,后面衔接一串数字,代表着一个独特的产地或标准,比如:GB/T
2023年3月17日
其他

常见食物胆固醇含量表,排名第一的原来是它!忽视2个细节,让胆固醇变得更“凶残”

目前,国际学术期刊NATURE(自然)发表了全球胆固醇水平研究,其中指出:中国居民的胆固醇水平,或已由世界上最低,一跃超过许多西方高收入国家。据统计,中国成年人血脂异常的发病率超过了25%,即每4个人中就有一位潜在的高脂血症患者。而仅在1992-2007这15年间,我国居民高胆固醇患病率从4.9%升高至14.4%,增加了1.9倍。胆固醇过高,其危害并不局限于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风险。研究显示,血浆胆固醇含量每升高1.03mmol/L,致死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对危险性就会增加1%;血清总胆固醇水平上升1%,冠心病风险就增加2~3%。更是会增加骨质疏松、肾脏病变、前列腺癌等病变风险!1胆固醇升高原因在于这2方面人体血液中的胆固醇有两个来源:一是自身合成(内源性),约占70%;二是膳食摄入(外源性),约占30%。因此,胆固醇升高也包括内外两方面的原因:1内部原因:自身身体异常机体存在胆固醇合成过多,或是代谢障碍时,都可能引起胆固醇水平升高,比如:◎遗传因素:由于基因缺陷,胆固醇受体缺失或不足,有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人群相对更易患病。◎肝胆疾病:肝脏是合成和转化胆固醇的主要场所。一旦肝细胞受损,胆固醇的代谢就会出现障碍,导致过多的胆固醇堆积在体内;而胆汁排出受阻时,会造成肝内胆固醇合成亢进,进一步增加胆固醇。2外部原因:长期饮食不当①长期高脂饮食高脂饮食以及肥胖,会使肝脏合成胆固醇更为活跃。数据显示,脂肪组织每增加10kg,胆固醇合成就会增加约200mg。尤其饱和脂肪是合成胆固醇的主要原料;反式脂肪会引起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过多食用更危险。而像动物内脏、部分海鲜等本身就是高胆固醇食物,过多食用也不利于血脂健康。②长期高碳水饮食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也会转化为脂肪堆积在体内,促使肝脏合成更多的胆固醇,也更易引起胰岛素抵抗,诱发糖尿病,从而增加脂代谢异常的风险。③长期饮酒酒精可刺激脂肪组织释放脂肪酸,使肝脏合成甘油三酯和极低密度脂蛋白增加,影响血液胆固醇水平。此外,睡眠期间人体脑垂体前叶会分泌较多的生长激素,它会影响脂肪代谢和体重增减。如果长期睡眠不足,也容易造成胆固醇升高。2某些食物,胆固醇比猪肉还高这张胆固醇含量表,快收好很多人怕血脂高,就不敢吃肉了,但往往忽略了比肉更危险的“高胆固醇饮食”。实际上,食物中胆固醇含量>200mg/百克,才称为高胆固醇食物,而每100g猪肥肉中只含有109mg胆固醇,每100g猪瘦肉的胆固醇含量也只有81mg。具体有哪些常见的高胆固醇食物需要我们多加注意呢?可可为大家总结了一张表格。【注意】蛋黄虽然胆固醇含量高,但它同时富含卵磷脂,其能减少肠道对胆固醇的吸收,也能在血液中乳化胆固醇,促进对胆固醇的利用,从而起到调节和控制血胆固醇的作用。因此,相比之下,动物内脏等更值得警惕。32种烹调方式让胆固醇变得更坏胆固醇水平升高固然危险,但比高胆固醇更可怕的,是胆固醇“变坏”。1胆固醇氧化“变坏”,更危险胆固醇结构不稳定,在热处理、腌制、储藏、运输等过程中受光、热、氧作用时,可引起氧化反应,生成多种胆固醇氧化产物(COPs)。我们常说的“坏胆固醇”就是被氧化后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OPs一方面可引起细胞毒性、氧化DNA损伤,有致癌性和致突变性;另一方面还可造成血管内膜损伤,诱发动脉粥样硬化和神经衰弱等慢性病,对健康有很大的潜在威胁。2两种错误烹调方式,让COPs更多新鲜的水产品、畜肉、蛋类虽然富含胆固醇,却几乎检测不到COPs,而储存时间越长,温度越高,与氧气接触越充分,产生的COPs就越多。比如:有研究显示,有氧条件下贮藏的肉类中,COPs含量是真空包装肉类的1.5~6倍。此外,烹调不当也会增加COPs的产生量。①高温+油:氧化加速胆固醇在高温下遇到油脂,氧化进程会加速,且油脂的不饱和程度越高,越容易发生氧化并产生更多的COPs。因此,富含胆固醇的蛋类、鸡皮等食物在油炸、煎炒过程中,更易“变坏”。日常更建议采用蒸煮炖等低温烹饪方式,如果的确需要煎炸炒等,可以先将食物煮至半熟,缩短高温烹饪时间。②高糖:刺激“坏”胆固醇合成多项研究表明,高糖饮食一方面会刺激肝脏持续合成“坏胆固醇”,另一方面会抑制人体对“坏胆固醇”的代谢能力,从而导致体内“坏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升高,“好胆固醇”水平降低。所以,平时要减少糖的使用量,以及高糖食物的摄入。44个饮食小妙招帮你“净化血液”减危害在限制高胆固醇饮食的同时,还有什么方法能够稳住血胆固醇水平,预防或降低高胆固醇血症的危害?1植物甾醇:抑制胆固醇吸收植物甾醇的结构和胆固醇相似,其可以在肠道内与胆固醇竞争,减少胆固醇吸收,从而有效降低血液中的总胆固醇及坏胆固醇水平。研究发现,如果每天吃到1.8克的植物甾醇,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甚至甘油三酯都有下降的趋势。植物性食物是植物甾醇的主要来源,像蘑菇含有麦角甾醇;茭白富含豆甾醇;花生、荠菜富含β-谷甾醇等,日常可适当增加食用。2膳食纤维:抑制吸收,促进排泄食物中的膳食纤维既能降低胆固醇的吸收,又能促进其排泄,两方面作用辅助稳定血胆固醇水平。魔芋、菌类、笋干等都富含膳食纤维。▲常见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3抗氧化物:抑制胆固醇“变坏”在烹饪高胆固醇食物时,可搭配含抗氧化物质的食材,如:新鲜蔬菜(富含维生素A/C/E等)、肉桂(富含多酚)、生姜(富含姜黄素)等,抑制氧化反应的发生,减少胆固醇“变坏”,更利于血脂稳定及血管健康。荠菜猪肝汤食材:猪肝100克、荠菜100克、枸杞子20克、生姜4片。做法:荠菜焯水,猪肝切片用盐腌制后挂水淀粉;先下荠菜、枸杞等食材,最后放猪肝稍加焯烫成熟即可。4红曲米:“天然降脂药”红曲米是以籼稻、粳稻、糯米等稻米为原料,用红曲霉菌发酵而成。而有研究人员从红曲霉菌的代谢产物中发现了能够降低人体血清胆固醇的物质——洛伐他汀,因此日常可适当吃点红曲米。【红曲米粥】将30g红曲米与100g大米搭配,熬煮成粥食用。本周四晚21点,视频号直播大脑,作为人体的“司令部”,容不得偏差。但我们生活中,却藏着很多隐匿的因素,时间久了,就可能影响大脑功能,比如:一些卧室环境等。那么,生活中要避开哪些危险因素,又该如何养护大脑葆年轻态?周四晚21点,“我是大医生官微-视频号”特别邀请节目专家——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主任黄一宁教授来直播,为大家答疑解惑!粉丝朋友们都可以进入直播间直接咨询专家!快点击下方卡面中的“预约”,开启直播提醒!如果您想及时收到更多健康知识简单三步,把大医生公众号设为星标吧~☟☟☟更多知识体内有癌,“睡眠”先知?医生:睡觉时出现5种异常,请尽早筛查!很多人还不当回事儿……
2023年3月12日
其他

常喝牛奶和不常喝的人,差别居然这么大!但不注意这几点,相当于“白喝”,还会伤身!

牛奶被美誉为“白色血液”,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磷脂等营养物质,还有钙、磷、铁、锌等矿物质,是人体获取营养的最佳途径之一,经常喝牛奶对人们营养健康大有裨益。1常喝牛奶vs偶尔喝牛奶真的差很多常听说喝牛奶能补钙,但它的好处可不止这个:1牛奶是“护心高手”《柳叶刀》一项涉及21个国家13万人的调查显示,与完全不摄入乳制品的人相比,每天摄入超过2份乳制品(相当于1斤牛奶)的人群,整体死亡风险下降16%;心血管死亡风险下降23%;中风风险下降33%。而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顾东风院士团队,一项涉及9万多人的研究提示:与从不喝牛奶的人相比,每天喝150~300克牛奶的人,心血管病发病和死亡风险分别降低23%和19%。2牛奶有助于加强记忆力英国《每日邮报》上发表了一项研究,对972名年龄在23-98岁之间的男女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每周至少摄入5-6次奶制品的成人,在记忆力测试中的表现比很少吃牛奶制品的人要好得多。研究人员表示,牛奶中的一些营养成分,如镁、磷脂等都有助于延缓记忆衰退。3牛奶能降低肠癌发生风险哈佛医学院和英国布里汉姆妇女医院的研究人员通过对美国和欧洲53.4万人所进行的10项研究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后得出:与一周只喝不到2杯牛奶的人相比,每天喝1杯250ml甚至更多牛奶的人,肠癌患病危险可降低15%。研究人员说,最主要的是牛奶中所含的钙适量能降低这种危险。钙能减缓肠内壁细胞的生长速度,从而可抑制早期肿瘤的扩散。此外,大医生的专家还曾在节目中说过,经常喝牛奶可以帮助排尿酸,减轻痛风急性发作;还能帮助预防骨质疏松;还能增强人体免疫力,并利于术后恢复。2牛奶喝错了,无益甚至有害牛奶好处多,但不能乱喝:1牛奶不能送服药物送服药物不建议用牛奶,一般用温白开。牛奶含有蛋白质和钙,可能会影响药物发挥作用,甚至发生中毒反应。比如:牛奶中的钙可能会增加心脏病常用药品地高辛的副作用;牛奶在肠道分解时会产生氨基酸,从而可阻碍左旋多巴药物的吸收。2牛奶不宜与钙片同吃如果将钙片与牛奶同时服用,有可能造成钙质的浪费,起到的作用不是1+1=2,甚至可能会造成“正正为负”的结果。因为当钙质摄入量达到一定范围时,再增加钙的摄入就可能导致胃肠道对钙的吸收下降;而且钙片与牛奶混合后,可能导致牛奶中的大分子胶质发生变性,形成絮状沉淀,在胃里凝结成块,出现消化不良、便秘、胀气等。3喝牛奶能养胃?牛奶的确有养胃效果,但是得分情况:①脱脂牛奶不养胃全脂牛奶含有比例得当的脂肪,有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平时胃里爱泛酸水的人可以喝一些;而脱脂牛奶,其脂肪含量降到0.5%以下,热量也比较低,反而可能会刺激胃酸分泌。因此,凡是胃酸分泌能力差、消化慢、有萎缩性胃炎的人都不适合喝脱脂牛奶。②有些人并不适合喝牛奶比如:反流性胃炎患者在疼痛发作时喝牛奶,反而会刺激胆囊大量分泌胆汁,进而增加对溃疡面的刺激和自身消化,导致或加重疼痛的发生。所以特殊人群能不能喝牛奶最好咨询医生。4牛奶当水喝?喝奶也是适量有益、过犹不及。尤其是大量摄入全脂奶,也会摄入过多的饱和脂肪,增加肥胖风险。2019年,《英国医学杂志》上的一篇研究,跟踪了约20万人长达32年,发现和每天吃0.8份乳制品(相当于牛奶192毫升)的人群相比,每天吃4.2份以上乳制品(相当于牛奶1000毫升及以上)的人群,死亡风险增加了7%!另外,研究人员还发现,每天吃1.5份乳制品(相当于牛奶360毫升)的人,死亡风险才是最低的。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也推荐成人每日饮用相当于牛奶300克的奶制品,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等特殊人群可以增加到500克。3牛奶怎么选?不同人群有讲究1鲜奶vs常温奶?鲜奶是指经过巴氏杀菌法加工而成的牛奶,能更大限度地保存牛奶中的营养活性物质,口感好,但必须冷藏保存;常温奶是通过高温灭菌的牛奶,与巴氏奶相比,会损失一些对热敏感的维生素,如B族维生素,风味也会差一些。但人们喝奶主要是为了摄取蛋白质和钙,这点上,巴氏鲜奶和常温奶几乎没有差别。因此,选择的时候不用过于纠结,主要看哪种更方便。2全脂奶vs脱脂奶?普通人群更建议选全脂奶,超重、高血脂人群则可以选择脱脂奶。要知道全脂奶并非高脂食物——成年人每天需摄入60g左右的脂肪量,而一盒300ml的全脂奶,所含脂肪不过是9-12g,所占份额最多也就1/5。而且有研究发现,全脂奶中的不饱和脂肪酸、短链脂肪酸等,能起到调节免疫、维持肠道菌群平衡的作用,可以帮助降低克罗恩病等炎症性肠病的风险。而脱脂奶在去除脂肪的同时,也除去了一些脂溶性营养素,如维生素A、D、E、K等。所以普通人群并不需要刻意去选择脱脂奶。3喝高钙牛奶,补钙更好?根据我国相关规定,比普通牛奶的钙含量高出25%以上,才能称之为“高钙奶”。不过,高钙奶的原料也是普通牛奶,只是在生产的时候,会额外添加一些酸钙、乳钙等,但这些钙质的吸收率不如牛奶本身的钙。牛奶本身的蛋白质和钙之间有着微妙平衡,添加太多的钙,容易使得蛋白质沉淀,影响品质和口感。其实,普通人群每天1-2杯普通牛奶或酸奶,再加上饮食中的豆制品、蛋类,可以满足人体每天对钙的需求,不一定非要选择高钙奶。4舒化奶,乳糖不耐受人群可选择舒化奶是将牛奶中的乳糖进行一定程度的分解,使牛奶的耐受性变好,所以适合乳糖不耐受的人群喝。不过,要注意的是,这种奶并不适合糖尿病人喝,因为乳糖经过降解后,会生成两分子单糖,具有较高的升糖指数。4牛奶早上喝好,还是晚上喝好?最佳时间其实是……很多人会关注喝牛奶的时间,有传言说“空腹不能喝”、“晚上喝利于睡眠”、“饭前喝减肥”……那到底哪个时间段喝好呢?1空腹不能喝牛奶?有传言说:空腹喝牛奶会造成蛋白质浪费。但其实只要你的消化功能正常,完全能够很好地利用牛奶中的营养物质,并不存在浪费的问题。2晚上喝牛奶助眠?牛奶有助于睡眠的说法主要源于牛奶中含有色氨酸,它在血清中浓度高时,确实会有轻度镇静作用,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睡眠。但是导致睡眠不良的因素非常多,对于因疾病、情绪等所致的失眠则不起效果。另外,对于大部分人而言,睡前放下手机,可能更助眠。3饭前喝减肥?值得尝试!饭前喝牛奶能增强饱腹感,吃饭时就不容易因为太饿而吃过多,的确有利于体重的控制;另外,有研究显示,餐前30分钟喝牛奶能延缓餐后血糖上升,辅助控糖。综合来说,这个时间喝是不错的选择。到底什么时间喝牛奶更好,其实没有定论,大家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决定:早上喝可补充早餐营养;运动前喝牛奶,可作为能量储备,运动后喝可促进体力恢复。本周四晚21点,视频号直播“三月不减肥,四月徒伤悲”,但很多人天天和体重死磕,减肥依旧是年复一年的主旋律。究其原因,很可能是减肥方法错了!就连网上很多热门的网红减肥法,其实并不科学!周四晚21点,“我是大医生官微-视频号”特别邀请节目专家——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临床营养科窦攀来直播,为大家答疑解惑,助力减肥进程加速完成!粉丝朋友们都可以进入直播间直接咨询专家!快点击下方卡面中的“预约”,开启直播提醒!如果您想及时收到更多健康知识简单三步,把大医生公众号设为星标吧~☟☟☟更多知识体内有癌,“睡眠”先知?医生:睡觉时出现5种异常,请尽早筛查!很多人还不当回事儿……
2023年3月7日
其他

一旦感染终身携带!超90%的成人体内都有这种病毒,年龄越大越危险,学会3招早预防~

有一种疾病,它的病毒超90%的成年人体内都携带有,并可以在身体中“潜伏”数年,一旦发作可能令人“痛不欲生”。这种疾病就是带状疱疹。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300万人发病。特别是春天,气候变化无常,也是该病毒的活跃期,更需警惕!那么,哪些人更容易被带状疱疹“缠上”?我们又该如何预防呢?今天可可就带大家好好了解一下~1带状疱疹一旦感染,终身携带!带状疱疹,也就是民间俗称的“缠腰龙”、“蛇缠腰”,它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皮肤病。通常情况下,当人体初次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时,70%左右的人会出现水痘症状;30%不发病,称为隐性感染。但无论有没有症状表现,病毒都会悄悄地隐匿在“脊髓后根神经节的神经元”中,持续终身。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潜伏的病毒会被激活,致使神经节发炎、坏死,同时沿着周围神经纤维移动到皮肤,形成带状疱疹,让人难受至极。带状疱疹还具有以下特点:1痛感可达十级带状疱疹不仅会损害皮肤,对神经的损伤也非常大。它发作时,所引发的神经痛可达十级痛感,这可是医学界目前最常用疼痛等级NRS数字分级法(主观分级法)中最高的一级。其疼痛形式不固定,表现为刀割样疼痛、针刺样疼痛、火烧样疼痛等;疼痛时间长短不一,一般在夜间12点至凌晨3点加剧。有些患者即使疱疹好了,还会有长时间的后遗神经痛。据统计,约9%~34%的带状疱疹患者会发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30%~50%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疼痛持续超过1年,部分甚至达10年或更长。[1]272小时内为黄金治疗期带状疱疹属于一种自限性疾病,大部分人两三周左右便会自行痊愈。但是,还是建议大家在出现皮疹后24~72小时内及时到院进行抗病毒治疗,不仅可以有效地控制急性期的疼痛,加速皮疹的愈合,也可以降低后遗神经痛的发生风险。特别是当带状疱疹发作于头面部时,若治疗不及时可能引发脑炎、脑膜炎、失明、面瘫等危急情况,更得当心。3得过一次后还可能复发得过带状疱疹的人,身体会产生抗体,但这并不代表他们能够终身免疫。根据相关统计,带状疱疹复发的风险在1%~6%之间。[1]相对于第一次发病,复发性带状疱疹的临床症状通常会较为轻微,但大家仍不能掉以轻心。若是带状疱疹多次反复发作,那最好到医院进行免疫系统的相关检查,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25类人更容易被带状疱疹“缠上”尤其要小心流行病学数据显示,约1/3的成年人一生中会患一次或多次带状疱疹[2],尤其是以下5类人群更要小心:150岁以上中老年人带状疱疹虽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高龄是其重要的危险因素,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对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抵抗能力会越来越差,尤其是过了50岁以后。另外,相比男性,女性患带状疱疹的风险相比男性更高。2免疫系统疾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如肿瘤患者、红斑狼疮患者、艾滋病感染者等,相对更容易发生带状疱疹。3慢性疾病患者相比于普通人,糖尿病人发生带状疱疹的风险要高84%,慢阻肺、心血管疾病、慢性肾病、哮喘等慢性病患者发生带状疱疹的风险也都有显著增加。4亚健康人群目前,带状疱疹的发生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并趋于年轻化。这主要是因为很多年轻人都存在长期熬夜、饮食不当、久坐不动等不良习惯,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进而引发感染。5经常服用激素的人群经常服用激素会导致免疫力下降,过度依赖激素甚至可能会导致免疫力消失。那日常我们该如何预防带状疱疹呢?3学会3招远离带状疱疹1接种疫苗是有效手段接种疫苗,是公认的预防带状疱疹发病最有效的措施。[3]数据显示,接种疫苗3年内,带状疱疹对50~59岁成年人保护效力为96.6%。50岁以上人群、患过2次及以上带状疱疹的人群都应该积极接种疫苗,以避免不必要的痛苦。2提高免疫力十分关键养成作息规律、饮食均衡、适当运动的好习惯,有助于提高自身免疫力,使病毒没有“可乘之机”。①作息规律美国的一项研究发现,那些睡眠质量较好的人血液中的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均明显高于睡眠质量差的人,而这两种淋巴细胞是人体内免疫功能的“主力军”。建议大家最好在23点前入睡,每天睡觉时间尽量相差30分钟以内;每晚保证7-9小时的睡眠,具体以醒来后自我感觉良好为宜。经常失眠、睡不好的人,可以用枣仁茯苓粥来帮助调理。枣仁茯苓粥——安神助眠做法:取酸枣仁10g、茯苓20g、百合30g、粳米适量。将酸枣仁和茯苓拍碎后,与百合一起放入锅中,煎煮5分钟,再放入粳米煮制成粥即可。②饮食均衡保持食物多样,建议每天摄入12种以上不同种类的食物,每周不少于25种,这样有助于营养全面;餐餐要有蔬菜,保证每天摄入不少于300g的新鲜蔬菜,其中深色蔬菜应占一半以上,叶菜、瓜菜、菌类等最好交替搭配;天天要吃水果,每天水果摄入量应保持在200~350g,且不能用果汁替代;肉类方面,每周最好吃鱼2次或300~500g,蛋类300~350g,畜禽肉300~500g,少吃肥肉、烟熏和腌制肉制品;主食方面,可以适当增加全谷物、薯类的摄入,每天可将粗粮与细粮按照1:2的比例搭配食用;另外,补充益生菌对于免疫力的提升很有帮助,像酸奶、泡菜、豆豉这些富含益生菌的食物,大家平时也可以适当多吃一点。③适当运动建议每周进行5次、每次30~45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比如慢跑、骑车、瑜伽等,心率以(170-年龄)±(10~20)次为宜;或者感觉呼吸、心跳明显加快,可以说话但是不能唱歌,微微出汗即可。3注意卫生,减少接触和水痘一样,带状疱疹也有一定的传染性。虽然它的传染度不高,但如果家中有带状疱疹患者,还是应做好隔离措施,避免跟患者共用物品,同时减少和患者直接接触,尤其不要碰触水疱液。同时每日注意消毒,加强室内通风。本周四晚21点,视频号直播“三月不减肥,四月徒伤悲”,但很多人天天和体重死磕,减肥依旧是年复一年的主旋律。究其原因,很可能是减肥方法错了!就连网上很多热门的网红减肥法,其实都并不科学!周四晚21点,“我是大医生官微-视频号”特别邀请节目专家——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临床营养科窦攀来直播,分享简单有效的减肥法,并为大家答疑解惑,助力减肥!粉丝朋友们都可以进入直播间直接咨询专家!快点击下方卡面中的“预约”,开启直播提醒!如果您想及时收到更多健康知识简单三步,把大医生公众号设为星标吧~☟☟☟更多知识体内有癌,“睡眠”先知?医生:睡觉时出现5种异常,请尽早筛查!很多人还不当回事儿……甲流大范围爆发,病例数已超新冠?最有效的预防方法其实是“它”!很多人都不知道每天一个蛋,是“营养佳品”还是“心血管杀手”?研究:这个“数量”更适合国人!人是怎么得心血管病的?35年研究揭示“崩盘”全过程!早点养血管,胜于老来治~
2023年3月6日
其他

体内有癌,“睡眠”先知?医生:睡觉时出现5种异常,请尽早筛查!很多人还不当回事儿……

现如今存在睡眠问题的人很多,当经常出现半夜早醒、睡不着、腿抽筋、做噩梦等情况时,或许大家还觉得很正常,特别是一些中老年朋友。但可可想提醒各位,这也可能是一些疾病在向您身体预警风险,别大意。案例:前段时间,王大爷夜间睡觉时突然手脚疼痛,甚至抽动,而且每晚都会被抽醒,根本没法好好睡觉。本以为是年纪大了缺钙了,就买了点钙片吃,结果一段时间后抽筋症状不但没得到改善,人还越来越消瘦了。到医院检查一看,却被诊断为巨块型肝癌晚期!这究竟是回事?睡觉时出现哪些异常表现可能预示癌症或其它疾病风险呢?1频繁腿抽筋一般在夜间肢体抽搐、抽筋频繁,且身体表现出无力、倦怠、食欲减退、体重突然莫名下降时,需考虑可能是癌症发生的预警。肿瘤会影响体内钙磷吸收代谢,导致血钙不足,患者就会有小腿抽筋表现,也可能是肿瘤导致体内激素分泌紊乱,引起腹泻、呕吐等症状,使体内电解质大量流失,从而诱发腿部抽筋。此外,经常睡觉时腿抽筋,还要警惕以下两种疾病:1血管疾病当血液循环出现障碍时,一些代谢产物就不能及时被带走,达到一定浓度时,会刺激肌肉收缩而引起疼痛抽筋。因此与血液相关的血管疾病人群,如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高血压、糖尿病等,就容易发生跛行、腿抽筋等症状。2腰椎盘突出有研究表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小腿抽筋的发生率可高达70%!主要是突出的椎间盘压迫了椎管内的脊髓和神经根,引起脊髓和神经根传导性减弱,从而导致腿部的肌肉失去神经支配,引起腿部肌肉痉挛抽筋的情况。若没有及时治疗,可能会影响正常行走功能,严重时还会出现大小便障碍和瘫痪!2时常发生潮热、盗汗夜间睡觉时出现全身发热、出汗的情况,很多人都会和更年期挂钩,但其实也可能与疾病有关。当人体组织或器官持续受到癌细胞的作用时,会影响交感神经系统,从而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影响人们的汗腺分泌。此外,当肿瘤进一步蔓延时,可能会引发肿瘤热,特别是患者存在全身虚弱、饮食量减少以及肿瘤大量消耗导致的严重营养不良时,也会出现盗汗的情况。此外,还有两种常见的疾病也容易伴有睡觉多汗的情况:1甲状腺问题出现甲亢时,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增加,这时人体新陈代谢旺盛,神经、循环、消化等系统的兴奋性也会随之增高,基础代谢率亢进,产热增多,从而表现出明显的怕热、多汗表现。2肺结核结核菌毒素及其产生的代谢产物等刺激,会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异常或者是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导致入睡后身体会不自主的异常出汗,醒来后出汗即停止的情况。3夜尿多睡前上一两次厕所无妨,但若是没有喝水还经常性地频繁如厕(夜间排尿≥2次),可能就需要加以重视了~肿瘤性病因包括前列腺癌、膀胱癌、盆腔邻近膀胱的肿瘤等,很可能因为肿瘤侵犯、压迫刺激排尿系统引起排尿频繁。此外,还有研究指出,多发性骨髓瘤和脑肿瘤患者也常伴有夜尿频繁,大概是因为原发性或脑转移瘤会扰乱睡眠调节神经激素的睡眠调节和睡眠阶段的脑波模式所致。以下两种常见疾病也是夜尿多的诱因:1肾脏病变正常情况下,肾脏在晚上会帮助我们减少尿液量,不让排尿影响到我们的睡眠质量;不过当你的肾脏出现问题时,代谢能力就会下降,从而导致水分代谢很慢,没来得及吸收就被排出体外了,从而出现夜尿增多、尿不尽等症状。2泌尿系统问题如果存在泌尿系统的感染、膀胱过度活动症或者泌尿系统相关的刺激性病变(尿道炎、尿道结石、膀胱结石等),都可能会造成排尿频次、排尿量增加等改变。与此同时,还可能伴随排尿疼痛、尿色异常、腰痛等现象。4持续性疼痛若夜间骨痛明显,且伴有间断性的剧烈“爆发痛”,就要怀疑是否出现了癌症骨转移。如肺癌骨转移,可能导致脊椎疼痛;白血病或甲状腺癌骨转移,可能导致肩膀前或胸骨疼痛。另外,骨痛也是骨癌最常见的症状。骨癌患者除了在夜间和活动时加重的深度或钝痛外,还可能出现骨周围肿胀、体重减轻和疲劳。1癌症诱发的骨痛的特点①间歇性痛:在没有类风湿等基础疾病的情况下,骨骼总是隔一段时间疼痛,但过一会又不疼,并且疼痛在晚上加重。②牵扯性疼痛:按压一处的皮肤,会导致另一处的骨头疼痛,而非对应的疼痛,此时更要警惕骨癌。③肿胀性疼痛:如果感觉骨头发胀,就是俗称的“里面痛”,并且这样的疼痛会逐步加强,到最后就变成难以忍受的。5频繁干咳当肺部出现问题时,肺部置换内外气体的功能降低,就会出现干咳,尤其是满足以下几种特殊的咳嗽,更需警惕肺癌:①反复刺激性干咳,似乎每次咳嗽前总有一个东西去刺激或者诱发剧烈的干咳;②慢性咳嗽超过3个月,尤其是长期抽烟的中老年人;③咳嗽伴有声音嘶哑;④间断出现痰中带血,时轻时重。可以说,半夜经常莫名其妙醒来,不要以为只是简单的睡眠质量差,也要防范是否疾病甚至癌症的信号!特别是伴有频繁腿抽筋、干咳,潮热、盗汗,夜尿多,持续性疼痛等异常,更要及时到医院查明病因,对症治疗。如果您想及时收到更多健康知识简单三步,把大医生公众号设为星标吧~☟☟☟更多知识每天补点“它”,聪大脑、利血管、护双眼,还让你睡得更好!3种方法帮你吃够甲流来势汹汹,又掀起一波“感染潮”?专家提醒:不论大人小孩,“它”才是对抗病毒的有效屏障每天一个蛋,是“营养佳品”还是“心血管杀手”?研究:这个“数量”更适合国人!人是怎么得心血管病的?35年研究揭示“崩盘”全过程!早点养血管,胜于老来治~
2023年3月5日
其他

耳朵是身体自带的“良药”!每天几分钟,胃好了、颈椎舒服、血压悄悄降~

还记得之前北京中医药大学程凯教授带来的👉《看肚脐辨健康》那期节目吗?当时很多粉丝朋友看完以后,纷纷表示“太神奇了”。前段时间,程凯教授又带来了另一个“绝招”——看耳朵辨健康。节目组找来8位志愿者,程凯教授仅仅通过对耳朵的看诊、触诊,就基本推断出了他们的健康问题。比如——◎志愿者一:专家耳诊后判断他左颈、右腰外侧有骨性、肌性的变化;志愿者自述颈部僵硬、胀痛,检查单显示腰椎生理曲度稍直,且右侧曾患过筋膜炎。◎志愿者二:专家耳诊后判断她消化不好,有反流问题;志愿者自述胃口好但消化弱;◎志愿者三:专家耳诊后判断她睡眠、心肝有问题;志愿者自述易失眠、痛经,心肝自觉无异,但检查报告显示她窦性心律不齐。为什么这么神奇?专家告诉我们,古代文献中就有很多关于耳诊的记载,“耳为宗脉之府”,是五脏六腑之气血、十二条经脉汇聚之处。那么,究竟如何通过耳朵发现健康隐患?专家带来的巧用耳穴护颈椎、稳血压、治反酸的方法,又是如何操作的?赶紧来学习一下吧~【本期专家】▼1看耳朵也能识别颈椎问题2个方法缓解不适现代人长期伏案工作、低头玩手机,多少都有些颈椎不适,节目嘉宾——《狂飙》中高启盛的扮演者苏小玎,就常常脖子疼、容易落枕。而颈椎好不好,通过耳朵也能看出来。1一分钟看出颈椎问题研究发现,耳朵是人体全息对应最完整、最全面的一个系统。耳朵的形态特别像胎儿在母亲子宫中的状态,耳垂对应头部,耳窝凹陷对应内脏,软骨对应脊椎。将耳朵软骨三等分,最下面的部分对应的就是颈椎。常年颈椎不适的人,此处的颜色比较晦暗;若是单侧发红,提示有半侧的颈肌紧张,比如颈部扭伤;如果摸起来有小颗粒感,或有明显的疼痛感,可能是颈椎病前兆。2两个方法护颈椎,随时随地都能做对于颈椎不适的人,专家教了2个简单的自我缓解法。①靠墙站:靠墙站立,脚跟、臀部、肩、头在一条直线上,保证颈椎、胸椎处于牵拉状态;然后微微提起脚跟,仍然贴着墙,竖脊肌全部被牵拉,坚持15~30秒后放松,重复5~8次。点击下方视频学习“靠墙站护颈椎”↓↓↓②一粒小米贴耳朵:找到耳朵上的颈椎部位,用酒精擦拭消毒;然后挑选一粒饱满圆滑的小米放在胶布上,再将胶布贴在耳朵上;可以垂直用力按压小米粒进行刺激,每天5~8次即可。平时颈椎不舒服时,可以用拇指、食指从上往下按揉挤压耳朵软骨,有助于缓解颈椎、胸椎、腰椎周围的肌肉紧张疲劳。2耳朵这样掐一掐,血压悄悄降血压高是很多人都有的问题,有时候情绪一激动、紧张,血压就可能飙升,增加心脑血管事件风险。而对耳朵上的特定部位进行一些操作,就能辅助控血压~1耳尖放血稳血压专家说,在血压急性上升,但又不能及时用药的情况下,可以采用耳尖放血的方式来帮助短时降压。高血压患者经常采用这个方法进行刺激,对血压过度波动有治疗作用。一位高血压患者,在节目现场测得血压为207/119mmHg。随后,专家在他的耳尖处扎针,放了两三滴血。20分钟后,患者再次测得血压为164/119mmHg,高压明显下降。【注意】上述操作为专业手法,切勿随意模仿。那么,我们普通人可以如何通过耳朵辅助平稳血压呢?专家带来了“掐一掐稳血压”的好方法。2掐一掐,稳血压将外耳廓纵向对折,折叠后最高处的尖端,称为耳尖穴,其可以泻横膈往上部位的火,辅助缓解口舌生疮、目赤肿痛、头晕目眩、失眠多梦等症状。平时可以用拇指和食指的指甲掐耳尖穴,出现放射性疼痛后坚持3~5秒,然后放松,两个耳朵每侧做10~20次,有助于平稳血压、安神助眠。【注意】此方法仅为辅助作用,高血压患者仍需遵医嘱用药。点击下方视频听专家详解“掐耳尖穴稳血压”↓↓↓3一块钱热敷包敷敷耳朵缓解胃反酸俗话说“十人九胃”,尤其现代人饮食不规律、吃完就睡等习惯,很容易引发胃部不适,甚至还会出现反酸、烧心等症状。你的胃还好吗?看看耳朵也能大致判断。1耳朵上的“胃病信号”耳轮消失在外耳道的部位称为耳轮脚,它就像腹腔中的横膈,下方是食管、贲门、胃的反射区,上方是肠道、胰胆等的反射区。如果耳轮脚下方发红、耳轮脚形状不规则(如:突然变窄等),可能提示胃部问题,比如:反酸、胃胀、消化不良等。2一个热敷包,辅助缓解胃反酸如果您有胃反酸的问题,不妨试试专家介绍的这个热敷包。【热敷包】葱、姜、小茴香、花椒各少许,打碎后放在纱布上,扎成一个1厘米大小的药包,放进微波炉高火加热30秒,放在外耳道处旋转热熨即可。专家解释道,这些材料都是辛散的,能让人体的窍打开,再加上温度的刺激,可以刺激到耳迷走神经浅出部,调节脏腑平衡,辅助缓解消化道不适。如果您想及时收到更多健康知识简单三步,把大医生公众号设为星标吧~☟☟☟更多知识每天补点“它”,聪大脑、利血管、护双眼,还让你睡得更好!3种方法帮你吃够甲流大范围爆发,病例数已超新冠?最有效的预防方法其实是“它”!很多人都不知道每天一个蛋,是“营养佳品”还是“心血管杀手”?研究:这个“数量”更适合国人!人是怎么得心血管病的?35年研究揭示“崩盘”全过程!早点养血管,胜于老来治~
2023年3月3日
其他

每天补点“它”,聪大脑、利血管、护双眼,还让你睡得更好!3种方法帮你吃够

现在很多人,尤其是正在减脂瘦身的人,一听到“脂肪”就如临大敌,唯恐避之不及。但事实上,脂肪也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之一,我们要做的不是“拒绝脂肪”,而是“选择好脂肪并适当摄入”。像有一种脂肪,它在健脑、护眼、保护心血管等多方面都能帮上大忙,吃够了好处多多!它就是Omega-3脂肪酸。1适当补充Omega-3身体会收获5大好处Omega-3脂肪酸,也写作Ω-3脂肪酸、ω-3脂肪酸,它是一类人体无法自己合成,必须要从食物中获取的多不饱和脂肪酸。Omega-3脂肪酸有很多种,其中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二十碳五烯酸(EPA)、以及可以转化成前两者的α-亚麻酸(ALA)相对最为常见,且对人体健康有利的证据相对更多。那补充Omega-3脂肪酸,具体有哪些好处?1保护认知功能Omega-3脂肪酸可以提高脑细胞的活性,增强记忆力和思维能力,其中的DHA更有“脑黄金”之称,适当补充对于预防老年痴呆有一定帮助。有临床实验数据也表明,补充Omega-3脂肪酸在改善年轻人和中年人的认知状态、维持正常认知功能和预防与年龄相关的认知缺陷方面有一定作用。[1]2保护眼睛DHA等Omega-3脂肪酸对活化衰落的视网膜细胞有益,对用眼过度引起的疲倦、老年性眼花、视力模糊、青光眼等疾病有辅助改善作用。日常饮食中多吃一点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对预防干眼症也有一定好处。[2]3保护心脑血管Omega-3脂肪酸有一定的降血脂作用。有学者对截至2019年2月发表的86项、至少持续12个月的临床试验进行荟萃分析发现,以油或胶囊形式(包括浓缩鱼油和藻油)额外补充EPA与DHA可以将血清甘油三酯降低15%左右。[3]同时,Omega-3脂肪酸还能帮助缓解血液粘稠,改善血液微循环。4保护皮肤Omega-3脂肪酸是细胞膜磷脂双分子层的原材料,其摄入不足会影响细胞膜的稳定性,从而导致细胞膜的亲水性变差,反映在皮肤上就是干燥。此外,还有多项研究观察到,通过饮食补充DHA、EPA可以一定程度减轻皮肤受紫外线伤害的程度,从而减缓肌肤衰老。
2023年2月27日
其他

每天一个蛋,是“营养佳品”还是“心血管杀手”?研究:这个“数量”更适合国人!

鸡蛋,低调的外表下,藏着一颗营养丰富的心:富含蛋白质及17种氨基酸、维生素A、钙、铁等成分,还含有现代人易缺乏的磷脂、胆碱……因此也被称为“全能营养食品”。再加上蒸、煮、煎、炒多样化的做法,俘获了无数人的胃,成为了餐桌常客。但是鸡蛋的胆固醇含量较高,也因此备受争议,有人把它当物美价廉的“营养佳品”,天天吃;有人却担心它成为“血管杀手”,甚至网上传言,每天增加50g鸡蛋,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9%……那么问题来了,鸡蛋究竟是有害还是有益呢?今天可可就带大家一起来研究研究!看完后就能解除困惑了~1鸡蛋胆固醇高,到底“是敌是友”?国内外的研究告诉你答案!每个鸡蛋中约有141–234mg的胆固醇,但并不代表,吃鸡蛋会诱发心血管事件。①我国一项研究对2.8万名没有心血管疾病人群进行了近10年的随访发现,每天一个鸡蛋不会显著增加心血管病风险,反而有利于降低中风的风险。②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纳入了416213人,探索鸡蛋摄入频率与心血管疾病、缺血性心脏病、主要冠脉事件、缺血性卒中以及出血性卒中风险之间的关联。结果发现,比起基本不吃鸡蛋的人,每天吃鸡蛋的人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降低了11%,死亡风险降低18%。其实鸡蛋中除了胆固醇,还有很多利于预防心血管病的成分,比如多种B族维生素、甜菜碱、叶黄素、玉米黄素和少量Omega-3脂肪酸,所以适量摄入的话并不会威胁健康,还会带来各种好处:1改善大脑功能鸡蛋中含大量蛋白质、维生素以及丰富的抗氧化剂,可改善大脑前额叶功能及执行功能。东芬兰大学的一项研究也证实了吃鸡蛋对大脑的好处。该研究招募了近2500名42~60岁的受试者,一组每天早上吃一个鸡蛋,另一组正常饮食。在22年的随访后,测试了参试者的记忆、认知以及心理情况。结果发现,吃鸡蛋的参试者测试成绩普遍较好,患老年痴呆的比例远低于未吃鸡蛋的一组。2改善糖代谢能力鸡蛋中的蛋白质、氨基酸、钾、镁等多种营养物质有助于恢复胰岛功能,改善人体代谢糖的能力,还有助于抑制体内炎症,进而降低糖尿病等多种慢病风险。2015年,《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刊登的一项东芬兰大学的研究发现,每周吃4个鸡蛋,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降低38%。3帮助降压爱尔兰皇家外科医学院在《科学报告》上发表的研究显示,吃天然富含Omega-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鸡肉和鸡蛋可帮助降低血压。4保护肝脏鸡蛋中的蛋白质对肝脏组织损伤有修复作用;蛋黄中的卵磷脂可促进肝细胞的再生;还可提高人体血浆蛋白量,增强机体的代谢功能和免疫功能。因此对于肝损伤的人群,每天早上吃个蛋很有好处。2国人每天吃几个鸡蛋最合适?这个“上限”要心中有数1每周3~6个鸡蛋,可改善血脂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发表的研究指出,对中国成年人来说,每周吃3~6个鸡蛋,可明显改善血脂代谢。这项研究纳入了60952名成年人,随访一年后发现,与每周吃鸡蛋
2023年2月26日
其他

收好!全家都适用的“疾病自测法”,不花一分钱,从头到脚测健康!赶紧自查~

前些天,可可一朋友来吐槽:去年年底阳了后,家里爸妈的身体状态就一直没缓过来,经常喊累,就连平时玩手机,都喊眼睛酸、有点花,但让他们去医院看一下,就是不肯去……看我平时节目看得多,所以就来问问有没有什么在家里就能做的身体自检方法,这样心里也放心一点。今天,可可就盘点了一些大医生节目中出现过的自测法,从眼睛到脏腑、血管、骨骼……都涉及了,大家不妨跟着家人一起做个测试,及时发现疾病端倪,掌握自身健康状况~1看两张图,自测眼健康人老眼先衰!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近年来我国老花眼和老年性黄斑病变的发生率越来越多——数据显示,中国35岁以上人群里有老花问题的达3.9亿,黄斑变性患者总数超过400万!一般来说,老花眼及时矫正就可,但对黄斑变性的人来说,不仅看东西会越来越模糊,还有致盲风险!甚至不少人把黄斑变性误以为是近视眼、老花眼引起的!那你的眼睛还好吗?1老花眼测试如何判别是否患有老花眼?用手遮住其中一只眼睛,看下图:①
2023年2月19日
其他

每天多吃8g它,可降低冠心病、多种癌症风险!照着这张图,一日三餐就能补足它

前几天,可可在查阅资料时发现:《Science》上的一篇文章显示,对于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黑色素瘤患者,每天至少摄入20g膳食纤维的患者的存活时间更长,并且在超过20g之后,每增加5g膳食纤维的摄入,可降低30%的疾病进展风险。▲图片来源于网络以前曾被认为是“无用的物质”的膳食纤维,居然能增加癌症患者的存活时间?可可又想到之前节目中,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于康主任提到:经过近40年的临床研究和观察发现,每天多吃8g膳食纤维,就能使2型糖尿病、结直肠癌、冠心病的死亡率下降5~27%。这膳食纤维,究竟有哪些意想不到的好处?怎么通过饮食补足它?今天,可可就带你去一探究竟。1膳食纤维影响肠道菌群组成化身“防癌卫士”膳食纤维与癌症之间,主要是通过影响肠道菌群组成来发挥作用的。1减少结直肠癌发生风险世界癌症研究基金和美国癌症研究所发表的一份报告指出:含有膳食纤维的食物,特别是全谷类食品,可降低8~20%的肠癌发生风险。这可能是因为:一方面膳食纤维能吸附肠道中的有害物质,并促进排便,减少肠壁与有害物质的接触时间;另一方面,膳食纤维是肠道益生菌的“口粮”,能调节肠道菌群平衡,而节目中提到,肠道菌群失衡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密切相关。2辅助降低肺癌风险肠道益生菌产生的一些代谢物,如:短链脂肪酸,可以通过肠道淋巴系统进入身体循环,进而参与调节肺部的免疫反应。节目中讲到:研究发现酸奶搭档膳食纤维,能更好的降低肺癌风险!其中,摄入膳食纤维较高的人群,比摄入较低人群肺癌风险降低17%。3辅助降低乳腺癌风险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对21项研究进行分析后发现:膳食纤维总摄入量最多与最少的女性相比,乳腺癌风险降低8%;绝经前乳腺癌风险降低18%;绝经后乳腺癌风险降低9%。这可能与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可调节肠道菌群,增加“瘦菌”数量,辅助预防肥胖有关。因为肥胖是多种癌症,包括乳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2常吃膳食纤维,还能收获4大好处除了辅助防癌,常吃膳食纤维,还可以收获以下4种意想不到的好处。1降低全因死亡风险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的一项研究表明:无论男女,都是膳食纤维摄入量越多,死亡风险越低。摄入量最多的小组比最少的小组每天多摄入10克膳食纤维,男性死亡风险降低了25%,女性减少了18%。而与每天早餐中膳食纤维≤25g的人相比,早餐中膳食纤维摄入量>25g的人全因死亡率降低21%。也就是说,早餐摄入更多的膳食纤维食物的人,死亡风险更低,更长寿。2辅助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世界卫生组织联合新西兰奥塔哥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经常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可以使冠心病的发病风险减少24%、中风风险减少22%。这可能与膳食纤维能调控血糖、血脂、降低炎症水平等有关——◎控血糖:膳食纤维既具有较强的饱腹感,可以帮助减少食物摄入;又能延缓食物消化吸收的速度,帮助控制血糖平稳。◎控血脂:膳食纤维既能减少肠道对脂肪的吸收,又能裹挟多余的胆固醇排出体外。◎降低炎症水平:哥伦比亚大学学者的研究表明,较高水平纤维摄入量,特别是谷物纤维,与老年人炎症水平较低有关。而炎症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3辅助增强免疫力膳食纤维经过肠道菌群发酵产生的短链脂肪酸,能够调节肠道免疫功能。而肠道免疫是人体免疫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体70%的免疫力来自肠道,70%的免疫球蛋白IgA在肠道。4可能降低抑郁风险一项发表在Menopause上的研究发现,膳食纤维可能与抑郁症的风险降低有关,尤其是在绝经前的女性中。▲图片来源于网络3多数人没吃够膳食纤维其实一日三餐就能补足按照中国营养学会颁布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每日膳食纤维摄入量控制在25~35g为宜。但从近年的统计数据中发现,中国人膳食纤维摄入普遍缺乏,甚至连推荐量的一半都不到。那究竟怎么吃才能补足膳食纤维呢?一般,粗杂粮、蔬菜(特别是菜豆类、茎叶类)、多籽的水果(猕猴桃、火龙果、无花果、草莓、石榴等),以及部分坚果都是膳食纤维的丰富来源。具体摄入量大家可以参考这个公式:30g膳食纤维≈50~150g全谷杂豆+500g蔬菜+250g水果+10g坚果(仁)+适量细粮、豆制品以及薯类。考虑到部分朋友还有减重的需求,可可还总结了一份高膳食纤维、低热量的食物榜单,从主食到蔬菜、水果、坚果(坚果注意控制量),每天都能轻松搭配,满足一日营养所需!高膳食纤维、低热量的食物榜单☟【注意】膳食纤维虽好,但也不宜盲目过多食用,以免出现胀气等消化不良的情况。特别是本身肠胃功能就欠佳的儿童、老人,或患有消化系统疾病的人群,要适当减少膳食纤维的食用量。如果您想及时收到更多健康知识简单三步,把大医生公众号设为星标吧~☟☟☟更多知识睡得晚vs睡得少,哪个对身体危害更大?“入睡黄金时段”、“最佳入睡时长”,一文告诉你~50%的新发癌症都可避免!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12条防癌建议,人人都能做到,越早知道越好!这类衣服别再穿了,危害比你想象的更大!这些常见用品,没用还费钱,可能你家就有
2023年2月17日
其他

50%的新发癌症都可避免!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12条防癌建议,人人都能做到,越早知道越好

癌症,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最凶险的疾病之一,一旦被它盯上,无异于“晴天霹雳”。每个人都怕患癌,那要怎么做才能降低患癌风险呢?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指出:如果能在日常生活中遵循以下12条建议,近一半新发癌症都是可以避免的![1][2]▲图片来源于网络1不吸烟烟草中含有7000多种化学物质、几百种有害物质、69种致癌物质。长期吸烟会诱发基因恶性突变,烟草烟雾中的化合物和有害物质会加速基因的损伤、阻止基因的修复,从而诱发癌症。[3]吸烟还会降低人体免疫力,减弱机体对其他致癌物的抵抗能力,进一步增加患癌风险。不过,只要及时戒烟,一切都还来得及!据统计:◎戒烟5年后,口腔癌、喉癌、食管癌和膀胱癌的发病风险会下降一半;◎戒烟10年后,罹患肺癌的风险将下降50%;◎戒烟20年后,口腔癌、喉癌、食管癌和膀胱癌的发病风险会下降到与从不吸烟者几乎无异!所以,不管是普通烟,还是雪茄、水烟、鼻烟、电子烟,大家能不碰尽量都别碰!2远离二手烟除了直接吸烟,二手烟的危害也不容小觑!世界卫生组织指出,二手烟不仅会使肺癌风险增加20%-30%,还会增加患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心血管疾病等的可能;还有研究表明,暴露在二手烟环境中的女性,宫颈癌和乳腺癌的风险分别是远离二手烟女性的1.7倍、1.62倍。即便二手烟散去,其中的有害物质也会长期存在于家具表面、车里带来危害。要想减少二手烟的伤害,大家除了远离吸烟者之外,日常要经常开窗通风,及时更换并清洗沾染烟气的衣物、床单,多吃富含胡萝卜素及维生素C的新鲜蔬果。3保持健康的体重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的研究发现,身体脂肪过多和13种癌症存在相关性,包括食道癌、肝癌、胰腺癌、胃癌、结直肠癌、绝经后乳腺癌、子宫癌、卵巢癌、胆囊癌、肾癌、甲状腺癌、脑瘤和多发性骨髓瘤。大家可以通过下面2个指标来评估自己到底算不算胖:1体质指数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²(m²)按照我国的标准,计算结果低于18.5,属于“过轻”;结果在18.5~24之间,属于正常体重;结果高于24,就属于“超重”;若是体质指数超过28,那就达到“肥胖”的范畴了,减肥势在必行。2腰围用软尺在肚脐眼上方1cm处紧贴皮肤水平绕一周,成年男性腰围若是≥85cm,成年女性腰围≥80cm,则为超标,需要注意控制。4适度进行锻炼美国癌症中心一项囊括144万人、长达18年的跟踪研究证实:运动能显著降低13种癌症的发病率。▲图片来源于网络可可前两天其实也提到过——首先,运动有助于燃烧脂肪、控制体重;其次,运动能加快骨髓生成白细胞的速度,帮助增强人体免疫力;再者,运动还可以提高DNA的自我修复能力,并促进新陈代谢,从而降低机体癌变可能。要想实现更好的运动防癌效果,需要每周进行至少5小时以上的中高强度运动。一般来说,如果运动时心率达到(220-年龄)×(60%~70%),就说明为中等强度运动。5合理膳食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曾明确指出,不良饮食习惯可导致30多种癌症,每年因癌症死亡的患者中,有1/3和不良饮食习惯有关。比如,红肉吃得越多,结直肠癌风险就越高;高盐饮食摄入得多,胃癌的发病率会随之提升等。而遵循科学合理的膳食模式,有助于降低患癌可能。根据2022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日常饮食中大家应注意:食物多样。一天最好吃到12种以上、一周吃到25种以上食物。保证每天吃够300-500克蔬菜、200-350克水果、300-500克奶及奶制品、50~150g全谷物和杂豆。每日摄入动物性食品120-200克,且每天吃1个鸡蛋,每周至少吃2次水产品。限制红肉和肥肉,尽量不吃加工肉类。少盐少油。每日盐不宜超过5克,食用油在25-30克之间。足量饮水。成年男性每天应喝水1700ml,女性每天饮用1500ml。但肾功能受损等特殊人群遵医嘱。合理烹调。烹饪方式以白灼、清蒸、水煮、凉拌等为主,少煎炸熏烤重口味。学会查看营养标签。尽量选脂肪、钠含量较低的产品。坚持公筷分餐。6“拒绝”酒精总有人说“小酒怡情,大酒伤身”,但早在2018年,知名医学期刊《柳叶刀》发表的一篇有关酒精的系统性研究就明确指出:酒精的安全剂量为0。[4]因为酒精在体内会被代谢为乙醛,而乙醛属于1类致癌物,若是体内乙醛脱氢酶活性不足,那它就会在体内蓄积,增加患癌风险。所以,喝酒其实没有“适量”一说,能不喝就千万别喝。如果实在控制不住,小酌了几杯,记得多喝水,以加速酒精排出体外,减轻肝脏负担。7注意防晒晒伤是引起皮肤癌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皮肤黑色素瘤等都与强烈日晒有着密切关系。大家可以通过网络搜索或是查看手机中的天气app来了解紫外线指数(UVI),一般当指数超过3时就需要进行防晒。物理防晒措施包括撑遮阳伞、戴帽子、戴墨镜、穿防晒服等。如果涂防晒霜,则要注意量,一般来说一张脸起码要涂一枚硬币大小的量才够;并且最好在出门前15-30分钟就涂好;在户外待得比较久时,每2小时需补涂一次。8减少环境致癌物暴露我们生存的环境中,有成千上万的天然或人造物质,其中也有可能诱发癌症,像苯、砷、油漆、杀虫剂、石棉、室外空气污染等。世卫组织指出:环境危险因素导致的新发癌症,占全球新发癌症的近20%。虽然个人很难避免或减少环境危险因素,但日常还是要尽可能地做好防护,比如雾霾天出门戴口罩,刷漆时穿戴好工作服、手套、防护眼镜、专业口罩等。9远离氡辐射氡是一种无色无味的天然放射性气体。当人吸入氡气后,氡发生衰变的放射性粒子可在人的呼吸系统造成辐射损伤,引发肺癌。氡的主要来源是地下岩石、土壤以及建筑材料,像花岗岩、水泥、石膏等都可能释放氡气。为减少氡辐射的伤害,大家在装修时应尽量选择放射性低的装饰材料,少用或不用大理石、花岗石等天然石材,经常开窗通风,入住前最好请专业机构进行检测。10坚持母乳喂养和谨慎使用激素替代疗法2018年,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WCRF)和美国癌症研究所(AICR)发布的一份癌症预防建议指出,母乳喂养可以降低母亲的乳腺癌风险,也有助于降低儿童体重增加,超重/肥胖的风险。[5]至于激素替代疗法(HRT),它是一种为弥补卵巢功能衰竭而采取的治疗措施,可有效缓解绝经症状。不过,也有研究发现,使用激素替代疗法的女性,患乳腺癌风险有所增加。因此,在使用激素替代疗法时,最好向医生了解清楚风险和利弊,并严格在医生指导下进行。11接种疫苗和预防感染全球近1/5的癌症是由病毒、细菌等持续感染引起的,包括人乳头瘤病毒(HP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幽门螺杆菌(Hp)等。而接种HPV疫苗、乙肝疫苗,是预防相关感染的有效方法之一。此外,定期筛查、及时治疗相关感染,也有助于降低感染导致的癌症风险。12进行癌症筛查筛查可以在早期发现某些癌症,此时治疗,无论是治疗难度、预后效果都要明显优于中晚期。而且,有些癌症有癌前病变阶段,通过筛查能及早发现病治疗,防止其继续发展为癌症。具体的筛查方法,可可以前有详细介绍过,大家可以点右边蓝字查看→6大高发癌症筛查方法。如果您想及时收到更多健康知识简单三步,把大医生公众号设为星标吧~☟☟☟更多知识睡得晚vs睡得少,哪个对身体危害更大?“入睡黄金时段”、“最佳入睡时长”,一文告诉你~6种食物是“催老剂”,吃得越多,越容易生病!但你家餐桌上可能天天都有……
2023年2月13日
其他

睡得晚VS睡得少,哪个对身体危害更大?“入睡黄金时段”、“最佳入睡时长”,一文告诉你~

可能是因为手机太好玩儿,小说太好看,影视剧太精彩;也可能是烦心工作、生活琐事;再或者担忧家人朋友的健康……在各种因素堆叠下,人们睡得越来越晚。我们常强调“熬夜缺觉易伤身”,但也有人会反驳,“我虽然睡得晚,但起得也晚,保证睡眠了时长,就不会对健康有伤害。”那事实真的如此吗?睡得晚和睡得少,究竟会对身体产生什么影响?1睡太晚,是在消耗身体长期晚睡,你的生物钟不同意。生物节律一旦紊乱会影响全身各个器官组织的正常运行。①睡太晚,肝脏不仅得不到休息,还容易加剧受损肝细胞的恶化,因此出现肝功能异常的几率比一般人更高。②同时大脑也得不到休息,还会不断地产生“垃圾”,更容易损伤大脑,导致记忆力下降,甚至增加老年痴呆等疾病风险。③另外心脏也会处于过负荷的工作状态,容易导致心肌的耗氧量增加,出现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问题……睡太晚不好,起得晚也不行!1“晚睡晚起”心衰风险高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研究人员发现,工作日晚睡和晚起,即晚上11点后睡觉,或早上8点后才起床,慢性心衰风险均显著增加。具体来说,与工作日晚上10-11点上床睡觉的人相比,11-12点睡觉的人慢性心衰的风险增加25%,12点后睡觉的人则增加56%!另外,工作日晚起也有心衰风险。与早晨6点前起床的人相比,8点后才起床的人出现慢性心衰的风险增加53%。因此,要遵循昼夜节律,晚上10~11点是个入睡黄金时段。2睡不够这个时间,身体、精神都“垮掉”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的研究人员,调查了1958名相对健康且受过良好教育的中年人,并对他们进行为期8天的睡眠检测。结果显示:每天晚上6小时的睡眠是维持成年人最佳健康状态的最短睡眠时间。1连续3天睡不够,身体“恶化”达到顶峰调查数据显示,1天睡眠不足6小时,就会使消极情绪以及身体症状极速恶化,且增幅最大。其中负面情绪约增加22%,正面情绪约减少4%;出现的身体症状数量和严重程度分别约增加14%和6%。这些负面情绪包括焦躁不安、紧张、悲伤、沮丧、愤怒等消极心理状态,而身体出现的症状包括上呼吸道疾病、各种疼痛、胃肠道问题等生理疾病。当睡眠不足的状态持续3天时,恶化的数据会达到顶峰。很多人认为,即使平时睡眠不足,只要在周末多睡一些即可,但这项研究告诉你,补觉也无法弥补对身体已经造成的伤害。2睡6~9小时,心血管病风险低一项由美国科罗拉多大学、马萨诸塞州综合医院和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共同完成的研究表明:睡眠区间在6~9小时(又称“合适睡眠区间”)的参试者,心梗发作概率最低。睡不够6小时的人,心肌梗死风险增加20%;而超过9小时的人,心梗风险增加34%。所以,每天最好睡6-9小时。3优质睡眠,还有这三大标准“睡得好”这件事,不仅仅在于“几点睡”和“睡几个小时”,还有很多其他的标准。1规律睡眠,建立相对稳定的生物钟很多人觉得想睡就睡是最好的睡眠状态,但《美国心脏病学会期刊》上一项新的研究表明:①睡眠时长的差异每增加1小时,心血管疾病风险就会上升约39%;若超过120分钟,风险可增至114%!②当入睡时间的差异在31-60分钟时,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了16%;若超过90分钟,风险就增加了111%!且入睡时间差异每增加1小时,风险就上升18%。此外,美国一项研究发现,与一直熬夜的人相比,长期睡眠不规律的人,胰岛素敏感度更低,也更易导致基因受损,致使基因变异增加癌症风险。因此,最好保证入睡时间点相差30分钟以内;睡眠时长相差少于1小时。这样规律的作息,更有利于保持昼夜节律,更健康。2深度睡眠,是衡量睡眠质量的重要标准还有一群人经常半夜容易醒,醒后又难以再入睡,这种碎片化的浅睡眠对身体的危害也不容小觑: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的一项实验表明,经过8个小时碎片化睡眠后,人们的工作表现甚至不如一晚只睡4个小时的人。甚至有研究证明:即使睡眠时间充足,时断时续的睡眠状态也会破坏大脑对信息的处理,增加阿尔茨海默症发病风险!因此我们要重视深度睡眠,也就是不容易被叫醒,一般只占整个睡眠时间的25%,这个阶段人体生长激素会大量分泌,有利于人体修复和生长,还能够巩固和强化记忆力。所以很重要!3入睡快,好睡眠的指标之一根据美国国家睡眠基金会发布的《睡眠质量建议》,能在30分钟内入睡也是好睡眠的指标之一。而哈佛大学的安德鲁·韦伊医生提出过一个著名的“60秒入睡法”理论,可以起到类似“镇静剂”的作用,帮助人们更快地入睡。方法:把舌尖放在你的上颚,然后利用鼻子吸气4秒,憋气7秒,最后再呼气8秒,做4次循环后,就能感到睡意。可能一开始睡意来得没有那么快,但一天做2次,持续6~8周,就能比较迅速地在60秒内安稳入睡。安德鲁·韦伊表示,生活中的压力和焦虑会使我们的呼吸在白天变得浅而短,导致身体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氧。而深沉、有规律的呼吸可以起到“镇静剂作用”,有助补充血液中的氧气水平,让身体进入放松状态,从而更快地进入睡眠。如果您想及时收到更多健康知识简单三步,把大医生公众号设为星标吧~☟☟☟更多知识手脚麻木非小事,3种疾病可能悄悄来袭!4个动作自测风险,别等瘫痪才后悔6种食物是“催老剂”,吃得越多,越容易生病!但你家餐桌上可能天天都有……
2023年2月11日
其他

警惕!19岁男孩确诊“老年痴呆”!不想大脑“老”太快,4个吃饭习惯趁早改

近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贾建平团队在国际知名阿尔茨海默症研究刊物上发表了一篇论文,文中介绍:一名19岁男孩被临床诊断为阿尔茨海默症患者(AD)。[1]也就是俗称的“老年痴呆”。▲图片来源于网络根据研究小组提供的资料显示:这名19岁的患者在2年前开始出现学习困难,注意力难以集中;之后,又出现明显的短期记忆丧失,情况越来越糟,经常丢东西,甚至不记得自己是否吃过饭。经多种检测方式发现,患者存在轻度脑萎缩,部分脑脊液指标异常,是迄今为止已被报道的符合AD诊断标准的最年轻病例。虽然专家表示,这名19岁少年的情况是罕见的个例,而且现在年轻患者增多,与诊疗技术的不断提升也有着重要关系。可还是有不少人表示害怕:自己也老爱忘事,会不会是阿尔茨海默症的预兆呢?1爱忘事就是痴呆?2个测试帮你自测风险阿尔茨海默症俗称“老年痴呆”,很多人认为它是一种“老年病”,而上文中的病例却连20岁都还没到!这不禁让许多人担忧自己是否已经中招……▲图片来源于网络实际上,记忆和很多因素有关,绝大多数人的“忘事”往往是功能性的,并不是大脑真的出了什么问题,通常在规律作息、补充营养之后就能改善。但如果你经常出现下面这几种表现,长期没有缓解,那就可能预示着阿尔茨海默症的发生,必须要提高警惕!①记忆力下降②读写困难③计划和解决问题出现困难④丢三落四找不到东西⑤难以完成熟悉的活动⑥判断能力下降⑦忘记时间、迷路⑧退出工作和社会活动⑨视觉和空间思维能力受损⑩情绪和性格改变日常在家时,大家也可以通过2个小测试,自测阿尔茨海默症的患病风险。测试1:听故事测记忆力找一个安静的环境,让家人读下面一个故事:王淑珍小姐正在缝补衣服,突然听到厨房里传来响声。她走过去一看,发现一个男孩正拿着她的手提包,于是向男孩扔了一个盘子,但是男孩逃走了。王小姐记不起男孩衣服的颜色了。等到30分钟后,请你自己将故事复述一遍,看是否能叙述完整。测试2:执行力测试让家人依次发出“上、下、右、左”的指令,根据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比如指令为“上”时,我们要喊出“上”,再看向“上”方,同时将手往“上”举起。如果以上2个测试,你一个都完成不了,或是做下来非常吃力,那就需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而对于暂时还没有危险“信号”、测试都能完成的朋友来说,也不可掉以轻心。毕竟,目前还没有任何药物能完全阻止阿尔茨海默症进程,又有研究显示:老年痴呆有20年的潜伏期!因此早预防尤为重要。建议大家可以从“吃”和“动”两方面来下手。2不想大脑“老”太快4个饮食习惯趁早改1超加工食品吃太多有研究发现当超加工食品超过每日总能量的19.9%时,整体认知能力下降的速度提升了28%,执行功能下降的速度提升了25%。换句话说,超加工食品吃太多的人,可能变“笨”得更早、更快。[2]超加工食品是指添加了香料、色素、甜味剂、乳化剂或其他食品添加剂的经过复杂加工的食品,包括起酥面包、蛋糕、饼干、巧克力、腊肠、汉堡、膨化食品等。这类食品通常缺乏维生素、膳食纤维、矿物质等,糖、油含量却非常丰富,热量很高。长期吃多时,一来不能获得足够的维持健康所需的营养素,二来相当于摄入了大量的促炎成分。这种营养不良和炎症促进的状态会影响大脑的正常运作。2吃得太咸过量的盐可能导致脑血管内皮细胞受到的干扰增加,引发脑内高血压,诱发大脑皮质萎缩。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一项针对67~84岁、1262人参与的调查显示,每日饮食含盐量达到7.7克时,其认知能力下降速度最快。小贴士根据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成年人每日摄入盐的量应控制在5克。同时日常要注意咸菜、酱料、腌肉等隐形盐的摄入。3不吃主食大脑因为自己不能储存糖元,所以对葡萄糖和养料的需求就比较频繁。长期不吃主食,会导致神经元持续处于低葡萄糖代谢状态,大脑活动迟缓,人的反应变慢,从而增加了老年痴呆的发生可能。4不吃早餐一项发表在《日本健康社会服务人类科学杂志》上,历时6年、包括了525名65岁以上老年人的研究发现:在调整性别和年龄后,不吃早餐的参与者,患老年痴呆的风险率是其他参与者的4倍。而究其原因,在于人体摄入的营养不足,满足不了大脑所需,继而导致大脑过早衰老,出现功能退化。3补充2种营养素为大脑“添动力”吃方面,除了要趁早改正不良饮食习惯之外,大家还可以适当补充点大脑“喜欢”的营养素,增添“脑动力”。1Omega-3脂肪酸有临床实验数据表明,补充Omega-3脂肪酸在改善年轻人和中年人的认知状态、维持正常认知功能和预防与年龄相关的认知缺陷方面有一定作用。[3]通常,三文鱼、比目鱼、金枪鱼、牡蛎、虾等鱼类和海产品中富含Omega-3脂肪酸,大家可以适当选择;核桃、杏仁、碧根果等坚果也是Omega-3脂肪酸的来源之一。2黄酮类化合物另有研究发现发现:饮食中摄入更多黄酮类化合物的人,认知功能下降的风险较低。与总的黄酮类化合物摄入量最低(149mg/天-153mg/天)的1/5受试者相比,摄入量最高(601mg/天-618mg/天)的1/5受试者,认知功能下降的风险降低了19%。▲图片来源于网络植物性食物是黄酮类物质的优秀来源,尤其是洋葱、欧芹、紫甘蓝、浆果、柑橘、茶叶、豆类及豆制品中,黄酮类物质含量很是丰富,大家可适当多吃。4每天这样动一动锻炼大脑,远离痴呆1挑豆子空闲在家时,大家可以把囤积的绿豆、红豆、黑豆等豆类拿出来,开始时可以选用其中两种不同颜色的豆子,各取适量混成一碗。然后给自己定个时,用筷子在规定时间内把豆子挑出来。随着熟练度的增加,可以将限定时间逐渐缩短,或是增加豆子的种类,给自己提一提难度。2织毛衣织毛衣、围巾,或是用钩针钩拖鞋、杯垫等都可以充分调动手、眼、脑,能起到一定的预防、锻炼作用。3做手指操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医生曾经教过一套“手指健脑操”,对锻炼脑力也有一定好处,大家可以经常跟着做一做。点击下方视频学做“手指健脑操”↓↓↓如果您想及时收到更多健康知识简单三步,把大医生公众号设为星标吧~☟☟☟参考资料:[1]
2023年2月6日
其他

多项研究表明,运动真的能抗癌!尤其是这个“时间段”,效果更好!值得推荐~

2023年2月4日是第24个世界抗癌日,即使是医学发达的现在,癌症依旧是无法攻克的难关!而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2020年中国癌症新发病例457万例,死亡人数300万!癌症治疗难,但防癌其实并不难,日常生活中就有一个不花钱就能防癌的方法——运动。1多项研究表明运动真的能防癌!运动防癌效果如何?多项权威研究告诉你答案!1哈佛:每天运动1小时,可防7种癌2020年美国哈佛大学一项涉及75万人的大规模前瞻性研究显示:每天运动1小时,与7种癌症的患病风险降低相关!具体而言:◎乳腺癌可降低6-10%;◎子宫内膜癌可降低10-18%;◎肝癌可降低18-27%;◎肾癌可降低11-17%;◎结肠癌可降低8-14%(该结果仅限于男性);◎骨髓瘤可降低14-19%;◎非霍奇金淋巴瘤可降低11-18%(该结果仅限于女性)。2美国癌症中心:运动降低13种癌症发生率研究人员对144万人群进行了跨越18年的跟踪研究后得出结论:运动能显著降低13种癌症的发病率,比如:食管腺癌风险降低42%,肝癌风险降低27%,肺癌风险降低26%!▲图片来源于网络由此可见,运动能降低多种癌症风险,对健康大有裨益~2运动是如何发挥抗癌作用的?研究认为与以下几点有关:1调节免疫助抗癌运动能加快骨髓生成白细胞的速度,白细胞数量增多,吞噬病原体的能力就会增强,从而辅助抗癌。2022年2月,发表在《国际癌症杂志》的一项研究发现,当个体长时间坚持每周多次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时,体内会释放出更多对抗癌有作用的分子,比如白介素-6(IL-6),促进DNA修复,抑制癌细胞生长。2提高细胞抗氧化能力运动,不仅能提高细胞的抗氧化能力,清除体内过多的自由基,提高DNA自我修复能力;还能促进新陈代谢,减少有害物质在体内堆积,从而减少机体癌变几率。3控制体重助抗癌肥胖与乳腺癌、结直肠癌、食管腺癌、肝癌等13种癌症相关,而运动可以燃烧脂肪,帮助控制体重,从而降低癌症发生风险。3做到这2点运动防癌的效果更好看到运动能抗癌,很多人可能已经跃跃欲试了。可究竟怎么运动更好?1运动量很重要想要防癌,重要的是运动强度要达标,即每周进行中高强度运动至少在5个小时以上。一般,如果运动时心率达到(220-年龄)×(60%-70%),说明运动为中等强度。美国运动医学学会指出,对于成年人及老人来说,速度约为5km/h的步行和快步走,以及速度为16km/h的骑行,都属于中等强度运动。另外,像买菜、抱孩子、拖地和做卫生等家务活动,也属于成年人的中高强度运动。2早上运动,抗癌效果更好发表在《国际癌症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每天早上8~10点进行有规律的锻炼有益于正常的昼夜节律(昼夜节律紊乱与癌症有关),从而帮助身体降低罹患癌症的风险。研究表明,中午和/或下午的锻炼会延迟褪黑激素节律的起始期和峰值,而褪黑素具有广泛的抗癌作用。因此,相比起中午/下午锻炼,早上锻炼的抗癌效果更好。4除了抗癌运动对全身上下都有好处运动不仅能降低癌症发生风险,在其他方面也功效显著,除了大家熟知的控制体重、改善睡眠等,还有——1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三高”既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又能相互促进,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而运动则能通过调控“三高”,起到辅助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控血压:运动能降低人体血浆肾素及醛固酮等物质水平,辅助控血压;◎降血糖:运动提高胰岛素受体的敏感性,还能增强肌肉,增加葡萄糖消耗,辅助控糖;◎控血脂:运动有助于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动脉粥样硬化风险。2改善呼吸系统功能规律运动能改善呼吸系统功能,特别是对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可以大大提升肺功能,改善呼吸困难、气促等症状。3提高消化系统功能规律运动有助于促进胃肠道蠕动,对改善便秘、消化不良等起到很好的作用,而保持大便通畅,也有助于降低肠炎、肠癌的风险。4调节情绪运动能提高神经递质(如:5-羟色胺、多巴胺等)的利用,从而改善抑郁情绪。目前,国内外指南,都将运动作为轻中度抑郁症患者的推荐治疗方案之一。5这4种运动方式尤其值得推荐运动方式那么多,究竟选哪一种更好?其实,只要运动得当,任何运动方式都是有益健康的,而以下几种运动尤其值得推荐。1步行:简单又能助长寿走路可以说是最简单的运动方式了,好处也不小。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公共卫生》发表的一项大规模研究显示,只要多走路,都与长寿相关。与每天走路最少(中位数3533步)的一组相比,每天走5801步、7842步的人死亡风险分别降低40%和45%,每天走路最多(10901步)的一组死亡风险降低53%。不过,并不是走得越多越长寿。·≥60岁的人,每天走6000~8000步就够了,超过这个步数,预防死亡的好处就不会额外增加了;·<60岁的成人,每天走8000~10000步,获益基本达到“上限”。2挥拍运动:对身体最有益的运动《柳叶刀》发布了一项关于运动的研究,对120万人,75种不同的运动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对身体受益最高的运动是挥拍类运动!挥拍类运动,不仅能刺激肩部肌肉及手臂肱二头和肱三头肌,增强肩部、手臂力量;还能在快速移动的过程中,锻炼身体的协调性和腿部肌肉;另外,眼睛随着球类转动,还能提高视觉的灵敏度。研究还称,与不参加相应运动的参试者相比,参加羽毛球、网球等挥拍运动,能降低47%的全因死亡率。【小贴士】乒乓球和羽毛球对抗性差,活动量可大可小,强度较低,更适合老年人;而网球对力量要求很高,骨骼变脆、关节僵化的中老人不适合。3游泳:协调全身肌肉游泳对心肺功能改善明显,对肩背、腰腹和腿部的肌肉也有较好锻炼,特别能增强肌肉力量和协调性;又因水有浮力,对关节造成的压力也较小,很适合膝关节有问题和超重的人。英国爱丁堡大学对8万多人追踪调查10年发现,经常游泳能将早亡风险降低28%;且经常游泳的人死于中风或心脏病的风险降低41%。【小贴士】游泳前一定要热身,用10~20分钟做些牵拉动作、蹦跳动作唤醒肌肉,以防抽筋;游泳时间并非越长越好,建议每周坚持3次,每次游1000~1500米,心率控制在150次/分钟左右。4太极拳:提高身体平衡性太极拳虽然是一种武术,但对养生也有诸多好处:①经常练太极能改善身体平衡性,增强腿部肌肉力量,进而防止跌倒。多项研究发现,练习太极1年,摔倒风险可降低43%。②美国梅奥诊所研究数据表明,经常练太极可减少焦虑和抑郁,调节情绪,缓解压力,有效改善中老年人的睡眠质量。③练习太极拳要气沉丹田,腹式呼吸时膈肌和腹肌收缩与舒张,促进血液循环,对于预防心血管疾病也有好处。如果您想及时收到更多健康知识简单三步,把大医生公众号设为星标吧~☟☟☟更多知识7个随手就能养成的小习惯,竟是健康“保鲜剂”!让你免疫力更强、寿命更久!受益终身~
2023年2月4日
其他

50%的死亡与炎症相关!医生劝告:6种“促炎食物”趁早少吃,别等生病才后悔

文章开始前,可可先问大家一个问题:您是否经常出现一些小毛病,比如:上火、口腔溃疡、消化不良、腰酸背痛、过敏、皮疹、咳嗽?当这些问题出现时,是不是容易情绪低落,心里也有点虚虚的,但终究没出什么大事?这时候,你就要警惕是不是身体有慢性炎症了!更要小心得是:慢性炎症往往没有明显症状,却可以持续数月至数年,它会不断地攻击正常组织器官。这个过程就像温水煮青蛙,让免疫系统长期处于战斗状态、疲惫不堪,从而逐步击垮身体!待你发觉时,很可能处于比较严重的程度了!更有22个机构的科学家指出,与炎症相关的疾病占全世界所有死亡的50%。1慢性炎症好比“慢刀子”会一点点蚕食健康1癌症的“导火索”长期炎症,不仅会让机体组织处于反复损伤-修复的状态中,增加癌变几率;还会降低整个免疫系统功能,导致识别、清除肿瘤细胞的能力异常,进一步增加癌症风险。近年也有研究表明,大约1/5的癌症患者有长期慢性炎症刺激,4/5的癌症患者其癌症组织内也有炎细胞浸润[1]。比如:胃癌、肝癌、胰腺癌等。2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炎症一方面会破坏血管内皮,诱发动脉硬化;另一方面会激活白细胞,与血小板发生反应,形成血栓,从而增加心血管病风险。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对21万名志愿者,进行了长达32年的随访,结果发现:常吃促炎食物的人比常吃抗炎食物的人,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高38%,中风风险增加28%,冠心病风险增加46%。3诱发糖尿病一方面,炎症反应会影响胰岛素的转运和吸收,引起胰岛素抵抗,增加糖尿病风险;另一方面,大量炎症因子的分泌,会损害胰岛细胞,加快糖尿病发生发展。美国心血管健康研究发现,体内炎症因子升高的人,患糖尿病的概率增加了2.3倍!4肥胖的“种子”早在2003年,Hotamisligil等研究人员便首次提出,肥胖是由不同炎症因子诱导产生的一种全身性的慢性低度炎症状态。也正因如此,肥胖可以看做全身性的慢性疾病,且常伴有多种并发症。5毒害神经系统炎症失控可直接毒害神经系统,损伤神经元细胞。比如,老年痴呆症患者脑内的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会在炎症反应中释放炎症因子,加剧神经元的退行性病变。6加速衰老2019年发表于《Nature
2023年2月3日
其他

7个随手就能养成的小习惯,竟是健康“保鲜剂”!让你免疫力更强、寿命更久!受益终身~

春节回家过年,亲友总免不了问候“阳后”的情况,交谈中大家都说到年后要好好提高身体素质、增强免疫。不少粉丝也纷纷在后台留言,问有没有什么小方法能帮助调节健康状态。其实,美国医学会(AMA)曾提出10个简单易行的健康建议,AMA主席Jack
2023年2月1日
其他

世卫突然更新“应对辐射关键药物清单”,2007年来首次!比起囤药,这7件事你更需要知道

1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官网更新了应对辐射和核紧急情况建议储备的药物清单,这是自2007年以来的首次。▲图片来源于网络消息一出,瞬间引发无数人的关注,还一度登上热搜第一。毕竟乌克兰危机还在持续,日本又即将排放核废水,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突然更新这个清单,不免让人紧张:我们是不是真的要遭遇什么“大事”了?那世卫组织的这番举动究竟意味着什么?普通民众又该怎么防辐射?今天可可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1对于此次更新我们需要担心吗?该药物清单中,主要给出了一些可以预防或减少辐射的药物,以及发生辐射后有助于减轻损伤的药品。具体包括:稳定的碘,可以阻止或减少甲状腺对放射性碘的吸收;一些螯合促排剂,典型的像普鲁士蓝,可以帮助去除体内的铯、铊等放射性元素;在发生急性辐射综合征(ARS)时,可用于减轻骨髓损伤的细胞因子;其他用于治疗呕吐、腹泻还有感染的药物。▲图片来源于网络可以发现,除了第四条还属于家庭常用药范畴之外,其他的对于普通人而言基本难以获得,部分药品还需特殊保存,在专人指导下使用。显然,此次药品储备的对象并非个人,而是针对国家层面。世卫组织发言人玛格丽特·哈里斯博士(Dr
2023年1月31日
其他

餐桌上常备3碗汤,从头到脚补全身,一年补透透!名老中医推荐,很多人还不会吃

疫情之下,大家的健康意识都很强,想让自己有更强的抵抗力,从而抵御外邪的侵犯。而今年养生的要点也跟增强抵抗力有着密切关系。2023年是癸卯年,按中医五运六气学说岁运为少火,一整年都可能火力不够、阳气不足。中医认为,火运不足,脏腑功能就比较低下,再加上阳气是气血运行的动力,火力不够,气血运行就慢,气血易瘀滞于脉内,不能为机体提供充足的养分,抵抗力就会下降。因此,我们要通过补阳气,尤其是肾阳,来增强抵抗力,为新一年的身体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期《我是大医生》要跟随国家级名老中医,陈明教授,一起看看他推荐的养生菜,补阳气、御外邪,还美味~【本期专家】▼1羊肉加上“它”阴阳同补,护肾卫气早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就记载羊肉:“温中补虚,补中益气,开胃健身,益肾气。”但需注意:羊肉吃多了或吃错了,不但补不了身体,还容易上火,日常生活中烤、煎、炸的吃法,再放很多辛辣的调味品,更是“火上浇油”!那羊肉究竟怎么正确吃呢?其实跟海参搭档就不错~1羊肉配海参,阴阳双补古人用“油灯说”形象地解释肾阳——肾阳是油灯的灯头儿,肾阴相当于灯中的油,油灯头要持续燃烧照明,必须有充足的灯油,所以肾阳要发挥功能,离不开肾阴的滋养。为什么专家建议用海参来搭配羊肉呢?陈明教授说,羊肉补肾阳,相当于是油灯的灯头儿;而海参补肾阴,相当于油灯的灯油,两者能相互作用,达到阴阳双补的作用,增加抵抗力的同时还能远离“上火”的困扰,可谓是“补肾绝配”。那么,补阳气时,海参的配量是多少?羊肉怎么做才能没有膻味儿呢?今天我们也请到了网红大厨刘强,教我们做一道好吃的羊肉炖海参。羊肉炖海参①浸泡:将羊肉放入冷水中浸泡3小时,去除血污;海参也提前泡发3-4根,去腥味。②焯水:羊肉切块,冷水下锅焯水,加入葱、姜、料酒,开锅煮两分钟以上,盛出洗净血沫。③炒制:热锅凉油,放入葱姜煸炒出香味,下入羊肉、两勺酱油、两勺料酒、少许老抽,翻炒上色,倒入热水没过羊肉,再放入胡萝卜、洋葱、青椒、一片白芷炖煮,能让羊肉的香气翻倍。④收汁:小火烧40分钟左右转中火收汁,加入适量盐调味。⑤放海参:出锅前放入焯过水的海参,煨煮2-3分钟,煨透即可装盘。点击下方视频,查看详细步骤↓↓↓2鸡汤加“两味”秒变“气血双补汤”很多人阳康后总觉得容易累、全身乏力、气短,往床上一躺或者坐着看电视都能睡着,身体状态也大不如前,专家告诉我们:这其实是伤气了,不妨试试鸡汤~鸡肉本身功能很全,不凉不燥,能温补脾胃、疏肝理气,而今天这道鸡汤还加了两味药食同源的药材——人参和当归,功效翻倍!1补气的“天花板”:人参人参被称为“百草之王”,大补元气的同时还补脾气、补肺气。据古籍记载,中国历史上长寿的乾隆皇帝,就是人参的忠实粉丝;另外,当代医学也发现,人参中包含十多种人参皂甙、人参多糖以及氨基酸、多肽,对健康大有裨益。2补血的“天花板”:当归补气的同时别忘了补血。人体的气与血是一个完整的、不可分割的整体,两者相互滋生。气虚则血少,血少则气虚。而当你出现面色淡白或萎黄,舌质或爪甲的颜色淡白,毛发稀疏、没有光泽、易断,心悸、心慌、气短、胸闷的情况,就是血虚了。当归,入心经、脾经、肝经,补血又活血,现代医学更是表明,其含有类黄酮物质,具有协助降血压、降血脂,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好处。因此,在煲制鸡汤时,不妨加入五克人参、两片当归(注意当归应提前冷水浸泡两小时),补气又补血。3鲫鱼汤补脾、补肺,又利水俗话说“无鸡不成宴,无鱼不成席”,鱼也是餐桌上的常客,其中,鲫鱼很适合补阳气。其性质平和,易被人体消化吸收,而且入药性,既补脾胃、利水渗湿,又能补肺,很多人阳康后还有咳嗽问题的,就很适合喝鲫鱼汤。不过鲫鱼有个不喜人的地方——刺又多又细,土腥味还重。今天刘大厨就带来了一些小妙招,可以帮助大家吃鱼肉时不容易扎刺,还能去腥。1鲫鱼去腥,试试这3个窍门①鲫鱼的腥味大多来源是表面附着的黑色黏膜,可用70℃左右的水漂烫一下,或是用刀把它给刮一下;②鲫鱼腹部的黑膜、贴骨血土腥味也比较重,可以用厨房纸巾擦掉;③鱼鳍、鱼喉、鱼牙也要剪掉。2鲫鱼不卡刺,花刀有讲究在鱼的背部、脊部,肉质比较厚的地方来改刀,5毫米切一刀,将鱼刺切断。4只需十块钱的佛跳墙增强肺气、提高免疫阳康之后,是不是很多人还有咳嗽,嗓子痛的症状?陈明教授带来的“十块钱的佛跳墙”,不仅能增强肺气,让我们的呼吸系统更健康,还能提高免疫力。而这只需要十块钱的佛跳墙,主要用三种菌制作而成,包括:香菇、竹荪、羊肚菌。①香菇:补脾胃,能帮助提高免疫力。②竹荪:颜色又黄又白,而白色入肺,黄色入脾,总的来说偏于补肺,能润肺止咳,尤其适合新冠以后出现嗓子痒、痛,口干舌燥,咳嗽或者干咳无痰的人群食用;③羊肚菌:补脾、补肾阳。三种菌类同用,三个脏器并补,真正的强身体!金汤佛跳墙①菌类用水泡发,焯水;②锅中少油,加入葱姜炝出香味,加入开水、盐、鸡精、菌菇煨10分钟;③南瓜、胡萝卜按照2:1的比例,切片上锅蒸熟,然后制成泥;④热锅冷油,放入南瓜胡萝卜泥小火慢炒,加入少量盐、鸡精、蚝油,熬煮3~5分钟,放入煨好的菌菇即可。点击下方视频,查看详细步骤↓↓↓5饺子用它做馅料疏肝理气、延年益寿1调料不能少醋吃饺子蘸醋,不仅能调味口、防滋腻,从中医的角度来说,醋还能抗菌消炎,帮助预防感冒,很适合现在吃。2馅料加菊花冬养肾,春养肝,菊花入馅,发散风热、去除外邪,养肝明目,也很适合现在这种特殊情况。美味又养生~小贴士:通常按1:4,一份花、四份肉的比例剁碎,做成馅料,包成饺子,既美味可口,又有助于健康~这5道养生美食,入肾、脾、肺、肝、气血,学会了悄悄养身体,增强抵抗力~如果您想及时收到更多健康知识简单三步,把大医生公众号设为星标吧~☟☟☟更多知识“人睡三觉,命比纸薄”?这3种觉劝你少睡!半夜容易醒,当心是身体的“求救信号”!减寿“黑名单”:这些行为,做得越多,危险越大!第一条就“坑惨”了太多人3张自拍照,自测皮肤衰老!医生公布“5元法宝”,皮肤瞬间变水润,细纹干裂全没了
2023年1月29日
其他

“人睡三觉,命比纸薄”?这3种觉劝你少睡!半夜容易醒,当心是身体的“求救信号”!

有人说“上帝为了补偿人间诸般烦恼事,所以给了我们希望和睡眠。”而现实也告诉我们,睡眠真的是人生头等大事——有些烦恼,睡一觉就忘了,心情也就变好了;但如果没睡好,不仅精神状态差,时间久了,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降低,代谢紊乱,免疫系统降低,各种疾病风险悄然增加……如今,睡眠障碍,尤其是失眠,成了很多人共同面临的问题,但在民间,又有“人睡三觉,命比纸薄”一说,甚至称其危害堪比失眠!1这三种觉,劝你别睡1长懒觉现如今,大家睡得越来越晚了,尤其是上班族,工作日天天熬夜到凌晨,一到周末就睡到中午,这看似在补充睡眠,实则会带来很大的伤害。①长时间睡懒觉会扰乱人体内生物钟节律,引起失眠、厌食、疲劳、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等,这样下去机体免疫力会大幅下降,容易感染各种疾病。②起得晚早饭就被忽略了,很可能诱发胃肠道疾病、胆结石等消化道病变。③《美国心脏协会学报》上发布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平均每天睡觉10个小时以上的人,因中风去世的几率提高56%,因为各种心脏疾病而去世的几率则提高49%。所以早睡早起身体好还是有道理的。如果前天熬夜,可以适当比平时晚起1小时,或者中午进行30分钟的午睡补充睡眠。2饱餐觉说的是饭后不能立马睡觉。吃饱喝足后,人体会分泌胆囊收缩素、胰岛素等帮助消化吸收食物、控制血糖,而这些激素也会让人产生困倦感,但真的不建议饱餐后立即睡觉。①睡觉会降低肠胃的消化速度,此时大量食物得不到消化,会促使胃液不断分泌,容易诱发肠胃功能失调。②饭后食物来不及消化都滞留于肠道内,如果立即睡觉,这些食物就容易混合着胃液、胆汁等反流入食管中,对食管造成强烈的刺激而诱发食管炎、咽炎等。③吃完饭就躺着不利于能量的代谢与吸收,更容易转化为脂肪,日积月累,肥胖、脂肪肝风险更大。所以吃完饭后别急着去睡觉,休息半个小时,然后去散散步,再睡觉也不迟。3带气觉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让人生气的事情,有时怒气没有及时宣泄,甚至还会带着“气”一起睡觉。这危害可比你想的更大!①发表在美国《神经学》的研究发现,睡眠可能让你对愤怒的画面进一步深化。也就是说,带着“气”睡觉,醒来时也许会更生气。②《欧洲心脏杂志》上一项研究发现,在愤怒情绪爆发后的2小时,中风风险会增加3倍,心脏病突发风险会增加5倍。③生气时,大脑会命令身体制造一种由胆固醇转化而来的皮质固醇。这种物质如果在体内积累过多,会阻碍免疫细胞的动作,让身体抵抗力下降。所以学会表达自己的愤怒和心声,并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做一点喜欢的事情,别让坏情绪过夜。除了这三种“危险的觉”,很多人还没有办法拥有高质量睡眠,尤其是半夜经常醒过来,这又是怎么回事呢?2总是半夜醒来?可能是身体在“报警”如果经常在半夜醒来,而且醒来的时间差不多,可能暗示身体脏器出问题了。1夜里11点~次日凌晨1点,多半是胆有问题从中医的角度看,夜里11点到次日凌晨1点是子时对应胆经,此时易醒,多与胆火过旺、上扰心神有关。而从现代医学的角度,胆囊是贮存与排泄胆汁的重要器官,与肝相连,具有参与食物消化的重要功能,凌晨的这段时间里,胆在协力消化,并向体外排泄各种肝脏产生的代谢产物。此时易醒,可能是胆囊有问题,或者晚上吃多了刺激性食物。【利胆饮】组成:枳实5克、柴胡5克、郁金10克,煮水喝。适用症:胆气不利、阳明蕴热的胆囊炎、胆石症、胰腺炎。2凌晨1点~3点,提示肝有问题中医认为凌晨1-3点是丑时正好与肝经对应。而肝藏血、肝藏魂,当肝火旺、肝气不疏时,人体的精神状态会受到影响,出现入睡困难、睡眠浅、梦多易惊醒等的情况。另外,从现代医学的角度看,晚上易醒也可能是肝炎惹的祸,最常见的是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和药物性肝炎。因为肝炎病毒会导致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变高,从而出现睡眠异常和障碍,同时还会伴有夜间口干舌燥、上腹疼痛、皮肤瘙痒等情况。【清火茶】组成:夏枯草15-30克、葛根20-30克、天麻20克、罗布麻叶15克、川牛膝20克。煮水煎服代茶饮,一天喝2-3次。适用症:肝火旺、肝经阴血不足,情绪易激动、血压不稳的人都可以喝。3凌晨3点~5点,暗示肺有问题肺不好,肺功能降低,通气换气不足就会降低睡眠质量。尤其是在凌晨3-5点,寅时肺经当令,肺不好的人经常这个时候醒来,并伴有鼻塞、喷嚏、呼吸不畅、咳嗽气喘等症状。【补气固肺茶】组成:太子参10克、生黄芪10克、防风10克、白术6克。用法:煎煮15分钟后即可盛出代茶饮用,头遍水喝完后再用沸水冲泡续杯,可以喝一天。好处:帮助巩固肺气,有效预防春季感冒和过敏。3这些方法,拯救你的“睡不好”半夜容易醒,醒后难入睡,这种属于碎片化睡眠,它的危害比睡得少更大——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的一项实验表明,经过8个小时碎片化睡眠后,人们的工作表现甚至不如一晚只睡4个小时的人。另外,《欧洲心脏杂志》发表的一项夜间睡眠研究表明,对于女性而言,半夜易醒,死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是正常睡眠者的2倍;对于男性而言,心血管疾病风险和全因死亡风险分别为13.4%和33.7%。想拥有一份高质量的睡眠,不妨试试下面的方法:1助眠小香囊【药材】酸枣仁15g、茯神10g、远志10g、合欢花10g、玫瑰花10g、夜交藤10g、琥珀2g、生白术10g。酸枣仁安心神,茯神和夜交藤促进睡眠,远志和琥珀也是宁心安神的,合欢花和玫瑰花都是疏肝解郁的,能够同时治疗心神不安,白术健脾。【用法】把上述药材捣碎倒入香囊袋中,简易的安眠香囊就做好了。放在床头即可,一周换一次。2晚餐加它①维生素B维生素B族能调节新陈代谢,增强神经系统的功能,消除焦虑,促进睡眠。其中全麦食品中所含的B族维生素非常丰富,比如燕麦、大麦、糙米、全麦面包等。②色氨酸色氨酸在人体内代谢后的产物能抑制中枢神经兴奋度,使人产生困倦感。小米所含的色氨酸较为丰富,此外,南瓜子仁、腐竹、紫菜、黑芝麻等色氨酸含量也很高。③钙和镁这两种元素是天然的放松剂和镇定剂,牛奶中含钙量丰富,而镁主要存在于坚果之中。二者搭配起来适当食用,可以称得上是“助眠佳品”。如果您想及时收到更多健康知识简单三步,把大医生公众号设为星标吧~☟☟☟更多知识又一新冠“后遗症”冲上热搜!“脑雾”让人反应慢、爱忘事…5个方法恢复大脑活力
2023年1月28日
其他

减寿“黑名单”:这些行为,做得越多,危险越大!第一条就“坑惨”了太多人

生老病死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而大家都希望自己活得健康长寿~有研究表示,其实遗传给予每个人的寿限都是差不多的,人理想的生命状态可活到120岁,但表现在每个人身上,结果却有很大差异。这主要看你会不会活——会活的人,善于控制自己的行为习惯与节奏,尽量减少损伤;而不会活的人,则持续做着“扣分”的事情。看看下面这些寿命“扣分”项,你做过几个?13个“太久”不宜有1走太久运动,是拥有健康体魄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很多人都会选择最简单的运动——散步,且每天不走几万步不肯罢休~走路的确能促进身体健康,但要注意量力而行,尤其是上了年纪后,肌肉、关节都在退化,韧带也会变松弛,每天超负荷地走路,容易造成半月板、软骨的磨损,进而可能形成髋和膝的骨关节炎;还可能造成足底筋膜损伤,诱发足底筋膜炎。最终导致关节肿胀、行走困难、上下楼梯艰难等情况。建议:走路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且选择舒适的运动鞋。2坐太久年轻人久坐办公,年纪大了犯懒,就喜欢坐着聊聊天、喝喝茶、下下棋、打打牌,但你可知,坐久了也容易出事情……*坐太久,骨骼活动的力度和频率大大减退,会加快骨质疏松的进程;*长时间不走动,会导致下肢血液循环不良,诱发或加重膝关节的退行性病变;*坐着时,会使肠胃蠕动减慢,容易引起消化不良、便秘等。另外,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发现,久坐会使大脑中参与形成新记忆的区域内侧颞叶变薄,从而影响认知功能,增加痴呆的发生风险。建议:每坐1小时就站起来活动活动,勾勾脚尖、踮踮脚,或者按摩一下膝关节,促进血液循环。3卧太久现在很多人和床的关系可以称得上为“亲密伴侣”,早上要赖一会,中午还要躺会,一放假,更是整天躺着不起~而这样的习惯可不是件好事……首先,睡得多了,自然动得少,体能下降得就越多,身心的老化现象就越严重;而且,对缺少运动的人来说,肺活量更容易降低,不仅会影响肺功能,就连一次小感冒也可能导致肺炎;另外,长期久卧,血液流动缓慢,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人,本就血粘稠度高,更容易产生静脉血栓和血管阻塞。建议:老年人每天睡六七个小时足矣,白天卧床不要超过1小时。若是出现一些不可避免的疾病,如骨折、脑梗、脑出血以及心力衰竭等,需要卧床,最好每隔2个小时翻一次身,多拍背,这样可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预防褥疮。2节约别太过度节俭是国人的传统美德,也是生活中应该有的好习惯,不过,若是这种习惯过度了,反而会伤了健康……
2023年1月27日
其他

40岁后,男女养生各有侧重,有4点尤其要注意!收好这份防病指南,享健康、助长寿

健康长寿是每个人的美好愿望,但现实却是年纪越大,机体的抗病能力越弱,各种疾病会接踵而至。尤其是到了40岁,也进入了“生命高危期”,各种疾病都伺机而动,三高、骨质疏松、肿瘤等风险逐渐增加。不过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所面临的“健康炸弹”也是不同的,该如何安全避开,享高寿之乐呢?跟着可可一起来看看吧~
2023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