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OTA将赋予汽车持续进化的能力 | 2022智能汽车OTA产业报告

朱方昊 盖世汽车社区 2023-04-05

更多报告资源,请加微信(gasgoo2019)联系咨询

伴随汽车智能网联化的发展,OTA赋予汽车持续进化的能力,其渗透速度加快,市场份额稳定增长;从市场格局来看,头部企业入局早,优势大,占据大部分市场,但近年来,随着国内初创公司的崛起与主机厂入局,该领域竞争变得愈发激烈。正因如此,盖世汽车开展智能汽车OTA的研究,供相关人士参考。



本报告从汽车产业概况、市场分析、发展趋势、重点玩家介绍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得出的核心观点有:


1

产业概况

OTA是一种远程无线升级技术,整个OTA架构由车端、云端和通讯网络三个关键要素以及第三方运营和OEM等研发系统组成, OTA整体升级流程相对较为复杂,根据软件升级和固件升级可分为SOTA和FOTA两种。车企加快OTA技术的应用和自研工作,核心在于OTA技术一方面可以可以增加用户黏性,提升汽车保值率;另一方面,对于车企可以节约召回成本,使得汽车常用常新,同时打破了传统的“主机厂—4S店—用户”的产业链条,为车企在用户端新业务增值服务拓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但是随着OTA技术产品的广泛应用,OTA技术升级时间长、技术可靠性和信息安全性等问题也成为消费者和政府政策制定关注的重点。


2

市场分析

目前乘用车整体市场新车OTA搭载率稳定在30%左右,新能源汽车由于搭载最新电子电气架构以及架构冗余更加适应OTA进行全面升级,因此该车型OTA搭载率远超燃油车型,且自主品牌搭载率明显高于合资品牌。同时,受益于国产汽车车产品品牌向上,10-35万期间的车型OTA标配搭载率明显高于其他价格水平。


从OTA竞争格局来看,第一梯队的头部供应商凭借优质的产品和完善的配套服务主导国内市场,第二梯队的主机厂采用自研的方式,降低OTA成本,逐步掌握核心话语权和较大市场份额。随着车企强化智能网联技术的投资强度,部分新势力和新玩家车企已经将OTA技术作为旗下车型的标配,且头部车企均开始在除智驾、座舱之外的底盘系统、动力系统、车身电子系统等领域全面布局FOTA技术,预计到2025年OTA技术的装机量将达到1,800万套。


3

发展趋势

未来OTA产品技术将由面向功能向面向服务的技术转型发展,同时也会形成几项关键的核心技术:①良好的车内外通讯网络、差分升级是解决行业单次OTA时长的可行方案;②升级保障机制以及OTA升级测试验证能有效保障OTA升级成功;③建立OTA云管车的安全体系,形成多重验证机制,加强应急响应和防御能力,避免被其他服务器侵入,可以确保OTA升级过程中的安全性能。


OTA升级的极限由车企硬件预埋决定,伴随OTA进一步发展将产生全新的第三方企业,从而产生全新的产业生态。未来我们认为车企通过OTA技术的升级,可以实现从原来的一次性销售与售后服务盈利,转变为二次软件消费盈利模式创新。


4

典型企业产品介绍

从车企来看,蔚来借助自身软件自研的优势,建立安全防护机制,并将针对NT1平台和NT2平台推出不同的软件系统;小鹏汽车针对其自研的Xmart OS和XPILOT系统持续进行OTA开发,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理想汽车则注重优化智能座舱与辅助驾驶方面功能。


从OTA供应商来看,易特驰为客户提供端到端的软件定义汽车工具链,全面释放OEM潜力,赋能客户高效开发和运营,并推出下一代OTA Next-gen解决方案,打通云端到整车架构的数据链路;而艾拉比、哈曼等其他第三方重点围绕汽车OTA产品升级提供覆盖度全面的解决方案。



汽车OTA产业链布局完善,上游为OTA解决方案供应商与其他OTA产业生态支持者,中游为各主机厂。但对于整个产业链而言,上中游界限较为模糊,中游主机厂会随着需求的增加,开始入局自研,而介入上游模块供应商的业务范围,导致上中游业务重叠。



OTA主要由车端、云端、通讯网络三个关键要素构成,基于升级对象不同,OTA分为FOTA与SOTA,其中SOTA主要指软件方面的升级,FOTA主要指固件的升级。OTA对于用户来说可以提升汽车保值率,为用户减少时间成本,带来惊喜感;对于车企来说,可以实现全生命周期中的功能迭代,节约车企的召回成本。



从中国整体OTA市场来看,伴随智能汽车的市场投入,预计到2025年中国OTA搭载车型能达到1800万辆;在2022年上市新车中,FOTA的搭载率稳定在百分之30%左右,其中新能源车型的搭载量远超燃油车型搭载量;从当前市场来看,FOTA多集中在中高端市场,是作为汽车常用常新的重要配置存在;从竞争格局来看,主要分成三种阵营,其中哈曼与艾拉比占据主导供应商的第一与第二的席位,比亚迪作为整车厂自研中的领军人物存在。



OTA的渗透率不断提升,未来将会成为智能汽车的标配存在;就目前形式来看,不同的主机厂的OTA水平还存在差异,座舱和辅助驾驶升级成为了车企的主攻方向。硬件预埋决定了智能汽车OTA升级的上限,所以车企需对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做好OTA升级的准备。目前OTA正处于面向功能向面向服务发展,OTA在发展的同时需突破多项技术的挑战,其中升级保障机制和测试验证有利于提高OTA升级的成功率,差分升级有助于减少OTA升级时长。



总体来看,在市场方面,汽车OTA产业将会稳定增长;在技术趋势方面,OTA技术将成为智能汽车的标配;在玩家方面,国内供应商凭借本土优势,占据国内主要市场,但伴随初创公司与主机厂的入局,市场竞争变得愈发激烈。


获取完整报告

加入年度报告服务 所有报告随心下载

扫码报名(咨询年度报价)


更多产业/企业研报主题

产业研究报告

新能源
动力电池回收动力电池安全性
动力电池充换电
空调热管理电驱动系统
固态电池BMS
燃料电池商用车氢燃料电池
自动驾驶
车载激光雷达无人驾驶
智能泊车产业主流车规级芯片企业对比
线控底盘车载毫米波雷达
高精度地图商用车自动驾驶产业应用场景
智能网联
车规级芯片域控制器
车载摄像头智能汽车云服务
座舱监测ADAS
车载显示车联网V2X
OTA汽车座椅
网络安全智能汽车E/E架构
智能座舱液晶仪表
汽车基础软件车载信息娱乐系统
汽车HUD软件定义汽车
电气化
混动技术动力总成电气化
其他
碳中和双碳战略



盖世汽车研究院月刊/情报


盖世FM


“音频化”行业资讯及产业洞察,通过“听”解放你的双手和眼睛,持续不断的以信息流的形式,与你分享汽车产业全球快讯、行业政策、月度销量分析、产业及头部企业研究、行业尖端科技,扫码加入盖世汽车研习社即可收听800期音频/年,还有每月销量报告、行业内参、大学堂、实战营等权益供你学习~



联系咨询

咨询/获取更多行业研报资源欢迎联系




喜欢本篇内容请给我们点个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