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识城计划:走向城市细部,发现不同“更新”样本
发现不同的“城市更新样本”
“Insight of Urban Renewal · 识城计划”
这是一筑一事【筑事研究院】下的全新子栏目。
随着城市化过快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城市更新”的话题在不同的场合被频频提及,它被视作人类对未来城市的想象,也是打破城市固有模板、激发城市活力、改善人类生活的重要举措。
当人们将更多目光投向一座城市的历史文脉、建筑肌理与业态创新中时,我们将从媒体视角出发,持续探访、记录有价值的城市更新实践案例,也从参与者的角度出发,对话那些拥有专业见解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学者、建筑师、运营者,以及投身城市更新的多方人群……
共同探讨城市更新的意义、它在更新什么、又是如何更新以及更新后有何变化等话题,希望为城市的未来规划提供些许参考路径。
· · ·
以创新思维与视角,
探索和记录当代中国城市的更新进化。
从2014年开始,我们记录城市,在走街串巷中探访老建筑与新空间,了解城市脉络的同时,也尝试走向它的纵深处。
随着时间线,城市中的一切事物都在不断蔓生新姿态。面对城市化过快所产生的问题,中国的城市变化从最初扩建市中心的增量模式,转变为思考如何让存量巨大的老建筑、老街区获得新生。
“城市更新”变成人们频频提及的话题,无论是政府主导、政策支持,还是市场引导或公众参与,在城市化进程如此迅猛的今天,每个城市都急着寻求突破,想要有所改变。
· 上:猛追湾香香巷,摄影:小枝©ICYWORKS;下:文殊院,摄影:雨婷©一筑一事
可当老建筑被修缮,老街区迎来新业态时,我们的城市真的得到“更新”了吗?
建筑的翻新或引入时下流行的运营模式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城市的核心是人,只有当我们的认知升级、生活方式得到改善,城市才有了更新的意义。
在探访城市的这六年,我们看到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文化基因,无论是成都的崇德里、猛追湾街区、玉林社区,或是重庆的鹅岭二厂、北仓文创园、816小镇,还是上海的思南书局、上生·新所、武汉的湖北省外文书店……我们观看到这些城市,在梳理文脉,尊重历史的同时,让城市实现人文复苏。
· 峨影厂,摄影:雨婷©一筑一事
当然,在探访记录的过程中,我们也看到曾经辉煌一时的老建筑,从历史舞台中退出,凋零落寞。这也引起了我们更深刻的思考。城市更新究竟应该怎么做?如何在千篇一律的城市景貌中发现不同?如何激发城市的活力?
这是值得我们反复探讨的问题。
· 猛追湾,摄影:小枝©ICYWORKS
通过“Insight of Urban Renewal · 识城计划”这个专栏,希望有更多人可以借由我们的视角,发现更多有价值与意义的项目,而我们也能提供关于城市更新的一些新鲜看法或做法。
也期待有更多人参与到“城市更新”的讨论和实践中来,重新认识一座城市的价值,并由此开启它更有价值的未来。
城市更新并非“大拆大建”
而是激发活力,有机生长
过去几年的探访中,我们与城市共同成长,从最初单纯的探访、记录城市的媒体视角,逐渐变成与众多建筑师、城市运营者共同投身实践项目中去。在近几年城市更新提倡新旧共生的新趋势中,我们通过“一场院子竞赛”唤醒千年古城,也通过线上展览的新形式,打开街区的新面貌。
在当下,中国城市需要让传统与创新产生碰撞。后工业化时代的城市需要怎样的更新?最为关键的是,如何让新旧共生?我们也与几位专业建筑师和运营者共同聊了聊现下中国城市更新的问题。
作为完成过一系列城市改造项目的建筑师,在提到城市更新时候,門口建筑工作室创始人蔡克非这样说:“相对于城市规划,作为建筑师思考的问题就比较局部。但好就好在城市的更新正好是一点一滴的局部构成的,无数局部的修正正好汇合为城市真实生活的镜像。”
“现在的很多设计师,包括室内设计师都有这个主动的思考方式——从城市更新的角度来思考设计,我们设计的成都花园饭店改造就算是其中的一个例子,所以我对城市的未来还是很有信心的。”
李传波一直在用自己的角度观察着重庆这座城市,看到城市里的面貌更新之余,作为建筑师的他也产生了更深刻的思考:“当前中国城市更新还处于初步阶段,还在探索各种模式的可能性,但是城市品质生活提升,历史风貌传承,文商旅结合是当前乃至未来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式。
通过设计与创意,对其物理空间的梳理,以文化历史,文商旅结合,为其赋能,从而能够传承城市历史文脉,同时也能改善老旧城区居民的生活环境,提升居住水平,包括满足在地居民的医疗、教育、文娱等方面所增长的需求。让‘近者悦,远者来’。”
中国的城市更新,经历着三种状态,一是“大拆大建”之后的醒悟,二是“修旧如旧”的执着,三是创新与传统的对撞。从老厂房到文创园,鹅岭二厂在几十年前的老房子里注入了新灵魂。在某种程度上,鹅岭二厂做了一场实验,尝试了一种可能性,吸引了更多“臭味相投”的人聚在一起,这也是一种改变城市的方法。
如鹅岭二厂的负责人周迓昕所说:“二厂属于‘第三梯队’。整个过程是一种被动的更新,面对过量建设、存量资产,不得不更。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却也是城市发展必然的方向。现在的城市更新是小众,但未来一定是主流。”
作为90一代,在面临城市更新这个宏观的话题时,一介建筑工作室着眼于“局部”,将自己的关注点放在“社区”和“公共空间”这个议题上。
张唐说:“我们所关注的更新,是基于‘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希望保持充分的‘同理心’对日常生活方式进行观察,通过多维度的方式去破解,进而重组新的社会关系。最终我们期望的设计成果,是‘温柔的理解’而不是‘暴力的改造’。”
我们生存的城市
是否开始突破“千篇一律”的模板?
城市更新并不是简单的“推倒重来”或“以旧换新”,而是需要建造新的城市功能,让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改变。
近几年,中国的众多城市都开始发力,并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开始反思——虽然城市都有相似的智能设施与商圈,但当不同的城市,在更新的过程中探索自身的在地文化与历史特点时,它们是否开始尝试突破“千篇一律”的城市模板?
· 猛追湾,摄影:小枝©ICYWORKS
一筑一事已经策划参与过不少有关于“城市更新”的案例,并以不同的形式做过丰富的相关报道。
从建筑竞赛开始,与全国最优秀的建筑师一起探讨城市更新的话题;通过对城市更新项目的展览策划,与运营者共同参与到实践项目中;以及探访、报道多个建筑、空间、街区的升级,记录城市细部的变化。
我们参与其中的
*设计竞赛
通过设计竞赛,激活一座古城的“文脉”,探索拥有2300多年历史的古城究竟应该如何更新,它们应当如何在钢筋森林拔地而起的同时,保护好自己原有的肌理,发掘全新的创造力。
· 文脉巷段公馆现状
· 《晓城》,向鹏、林雁宇、胥阳宾、张雅韵、陈明泽、韦诗琦,成都朴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展览策划
在关于城市更新的探索与记录过程中,我们也策划了不少活动,尝试呈现一份关于“城市更新”的不同样本。无论是以竞赛为主,或是记录街区的变化,还是通过一场场创意展览。我们愿意通过尽可能多的切面,将城市更新的话题抛给更多人群。
以宽窄巷子为样本,策划了一场《匠造新宽窄》的展览。探寻它的肌理,通过全新的思维为宽窄街区注入新的玩法、业态、社群、文化、模式…..它完成的不仅是一栋旧建筑的更新,更是一种城市文化探索的实验。
· 匠造新宽窄(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又如,我们为临邛古城策划的《看见·邛崃上下》,通过一场展览,以新的方式打开对城市创新的“窗口”,让更多人通过有趣的设计理念和贴合历史城市的全新建筑,看见一座千年古城的脉络。
· 《看见∙邛崃上下》展览现场(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我们探访报道的
*街区更新
街巷是城市的毛细血管,多条街巷组成了一片街区。街区的生态由过去到现在,不停随着人民的需求和日益改变的都市生活发生改变。街区是构建城市活力的基础。多年的探访中,我们一直保持对街区的追踪与解密,无论是那些荒废已久的寂静角落,还是被新业态重新焕发的新场景。
例如,借由猛追湾这片街区的产业升级,探访老街区的全新业态,引发大家一起探讨城市中的“新旧共存”应当以何种姿态呈现。
· 猛追湾(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随着城市更新,越来越多的老旧片区完成或进行着拆改,原址上也兴建起各式新潮的写字楼、高级住宅区,对于原住居民来说失去的可不止是几十年的回忆。但城市的发展模式,又何止推倒重来然后你争我抢地向上发展这一种呢?对于这个问题,下涧槽社区的做法或许是一个好答案。
· 成都机车车辆厂(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在成都的众多街区里,“玉林”是带着那个熟络烟火气的地方。一介对玉林三巷社区的打造,让人看到在老街区中新旧如何共存。
· 玉林社区“巷子里”(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老厂更新
在我们探访、报道城市更新的相关案例中,对于老厂房、老建筑改造的居多。这些着眼于细部的更新方式,唤醒城市里的“老伙伴”,不断将人们的目光重新聚焦在一起。一座老厂房的更新,绝不是重新修缮建筑这么简单,如何增添新业态,让人们发现乐趣所在,才是长久促活的秘诀。
对于旧厂改造,鹅岭二厂开创性地采用了“寄宿式”改造的概念。也就是在保留老厂区原有风貌的情况下,不破坏一砖一瓦,直接依托现有的房屋重新修楼。
· 鹅岭二厂(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北仓的前身是始建于60年代的江北纺织仓库,如今在这里你看不到让人望而却步的“高冷”空间,却看得到男女老幼愉快地畅游其中——在各色餐厅大快朵颐,在“网红”咖啡馆拍照、聊天、消磨时光,或在北仓图书馆随意翻阅读物、闲坐半日......
· 北仓(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这个跨越了两个世纪的816小镇,许多年前因816核工程被人所知。这里不仅是那一代人无法抹去的生命记忆,也是第二代、第三人不能回避的生命源头。
这个被废弃多年的机械加工旧厂区,通过文创园的形式被重新唤醒。在保留就建筑的基础上,增添了不少新业态,通过书店、民宿、礼堂等新模式,让人们重新将目光聚焦于此处。
· 816小镇(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当老建筑退出历史舞台,它应当以何种姿态存在?位于太平寺机场旁边的中体成都滑翔机制造厂,依托着梵木Flying国际文创公园的出现,让人看到废弃的老建筑如何获得新生。
· 梵木flying国际文创公园(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2017年,原来的川报旧址——一个四四方方的印刷厂,在德必集团的改造中开始蜕变。
面对老厂房不通风、暗光线等问题,设计师将封闭的厂房“打破”,造出了几个“中庭”,光线大大咧咧地透进整个建筑。更新过后的易园,像是拿到了川报印厂的时代接力棒,让人们那种为城市创造生机的热情,从过去延续到现今。
· 德必川报易园(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尊重时间带来的一切痕迹,这是这个被废弃10年旧工厂改造后,给人的第一印象。时光打磨而成的美感或缺陷恰恰是这座建筑的灵魂。设计师潘侨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这栋90年代工业建筑的风貌,在他看来,那些时光打磨而成的美感或缺陷恰恰是这座建筑的灵魂。
· 重庆爱乐工厂(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建筑更新
当然,城市更新并不一味是宏大的话题,对于某个建筑乃至空间的更新,也是一种实践的经验。
崇德里并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大气”,以它为中心的周边街区仍然透着成都的日常气息。崇德里有另一种“大度”,把自己淹没在街坊之间,与之融洽相处。有机生长的理念,就这样贯穿到设计与日常之中,润物细无声。
· 崇德里(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曾经作为成都酒店业态的地标产品,在面对快捷酒店、新型主题酒店、民宿等新兴业态模式的激烈竞争,这栋老建筑对于业态更新、重塑资产价值有着极为迫切的需求。在2018年6月,“花园饭店”歇业了,随后被改造为了联合办公空间“花园岛”,除此之外它还变成了举办集市、展览等活动的场地。
· 花园岛(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上生·新所作为上海城市更新的“典型”,让老建筑完成了自己的新生。在建筑与空间的修缮上,并没有大刀阔斧地进行改建,而是在保留建筑主体的情况下对部分细节与装饰进行修补。重新打造后,它变成了一个多元化的开放空间。
· 上生·新所(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思南书局由教堂改造而成,诗歌书店应该是上海这个城市的神圣空间,它要有独立的精神性而不应该假于旧址的宗教性。在老建筑重建后,思南书局诗歌店被称为是上海这个城市的灵魂,也是“献给无限的少数人”(希门内斯)的礼物。
· 思南书局(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西村大院,传统与现代交织而成的都市建筑,出自常驻成都的建筑大师刘家琨之手。落成半年多来,院内的竹子慢慢长高,聚拢的邻里慢慢增多,这里正在慢慢生长。
· 西村大院(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位于成都的安顺廊桥,也等来了自己千年古桥的有机更新,保留部分建筑固有结构与历史背景,并更新融合充满质感的现代元素。
· THE BRIDGE(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设计师俞挺用容易解读的象征主义来重塑湖北省外文书店这个象征,和武汉人重新建立一个文化和记忆的关系。历经2年的改造,这个诞生于1980年的书店旧貌换新颜,再次成为武汉这座城市的精神象征。
· 湖北省外文书店(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从国外的城市更新案例中
我们可以借鉴什么?
中国的实际情况与西方国家并不相同,在借鉴经典案例的经验之余,更重要是找到结合自身的更新模式。精准抓到一座城市、一片街区、一栋建筑的特征,从一场更新开始梳理城市的历史建筑、文脉、空间结构和肌理,从无序中找到有序。
看向国际,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发展中国家,每座城市都在更新。那些城市都变得怎么样了?不妨让我们从几个典型国家的城市更新范例中,找找答案。
1、工业化催生城市化进程/英国伦敦
英国是最早开始城市化的国家之一,其真正意义上的城市更新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清除贫民窟计划。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城市更新转向以“市场引导与私人投资为主的合作策略”,来推动城市的发展,让公众逐渐参与到更新改造规划当中。
· 英国伦敦,图源网络
英国在城市更新尤其是在旧城改造的模式上,有一套非常完善的规范流程,在原有城市基础上对旧城进行改造和修缮,使之达到人们可以接受并使用的程度。无论是对城市的全面调查、系统的梳理,从而制定旧城改造计划;还是对古迹和历史建筑进行记录,制定划分保护区等。在对旧城区进行改造规划设计时,会首先考虑提升老建筑的机能,使城市环境得到改善。
旧城区改造 / 伦敦道克兰地区重建
道克兰地区(London Docklands)在伦敦老城五公里处,原来这里以港口货运业引以为傲,但在二战后,因为船舶大型化等物流革命,该区逐渐萧条很快被废弃。但经过改造后,这里变成了伦敦最具活力的新城之一,聚集着银行、金融机构和法律服务等众多行业,瑞信、花旗等世界知名金融机构是该地区的主导租户。
· 伦敦道克兰地区,图源网络
2、多目标的综合更新/美国纽约
美国城市更新的规模巨大,历时长达近半个世纪。跟英国一样,都是从大规模改造贫民窟开始。初期,主要实施政府主导,财政资助改造的政策。到1954年,改造方式逐渐转变为大规模的商业开发。随着城市蔓延以及内城衰败等问题的加剧,美国城市更新从单一的贫民窟清理、消除破败转向经济、社会、环境等多目标的综合治理。
· 美国纽约,图源网络
在美国城市化的进程中,分别经历了不同的阶段:19世纪末至1930年初的城市美化运动、1930年代初至1970年代初的经济振兴大规模城市更新计划、20世纪末至今的城市复兴的人文复苏等几个阶段。在此过程中,人们意识到城市更新必定要以改善城市整体的功能与环境为主,同时也要保留不同城市的特点与文化意义。从本质上唤醒城市的活力。面对旧址不再是大规模的物质性改造,而是着眼于城市就建筑物的保护与文化脉络的重塑上。
旧址重建 / 纽约高线公园
纽约的高线公园即是一个经典案例,不仅是对城市旧建筑进行了保护,更是在此基础上保留了城市公共空间的文脉然后进行全新的改造。
· 纽约高线公园,改造前后,图源网络
高线公园是位于曼哈顿中城西侧的线性空中花园,1980年被废弃;原是一条连接肉类加工区和三十四街的哈德逊港口的铁路货运专用线。1999年,有人提倡进行保存并再利用作为公共开放空间;2003年,开始改造工程。
随即,高线公园进行了包括园艺、工程、安全、维修、公共艺术等全方位改造,这条高架线最后成为一块“漂浮在曼哈顿空中的绿毯”,以其极佳的观赏性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前往参观。这个独具特色的更新项目,为纽约赢得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成为国际设计和旧物重建的典范。
· 纽约高线公园,图源网络
3、土地细化的更新策略/日本东京
东京是一座持续更新的城市,无论是随着城市发展进行基础设施规划、土地规划、街区再开发,还是通过提高土地利用率、建筑容积率等等来改变国土面积紧张狭小的现状,东京的土地细化程度非常高。
东京主要的城市更新类型基本可以分为“重要地区更新”、“轨道交通枢纽及周边区域综合开发”、“促进社区振兴并有TOD特征的大型再开发”等。作为亚洲城市,东京的许多案例都在佐证这座在策略上拥有新视角。
· 日本东京,图源网络
旧城区改造/东京六本木
东京六木本又称六本木之丘,位于日本东京闹区内。六本木新城建设的理念即是把六本木建设为一个垂直城市花园,也是从这个案例开始,让城市“垂直”的概念流行起来。六本木的此番改造是让城市复兴的最佳案例,它也是日本目前规模最大的都市再开发计划之一 。
· 东京六本木,图源网络
六木本新城实现了一个集住宅、办公、美术馆、电影院、观光厅、商业设施乃至水稻田于一体的“城中城”,将未来城市的蓝图与人们的生活方式紧密相连,它呈现出了目前代表日本最高水平的城区改建,也被誉为“未来城市建设的一个典范”。
4、业态更新激活城市/德国鲁尔
工业区转型是通过对旧工业区的产业进行升级调整,让失去使用功能的工业区恢复活力。在城市发展中,工业区改造的难点在于,需要有高新的技术产业、现代产业带动旧工业区的运转,诸如废弃的工业区需要有一定规模的文创或艺术产业,需要多种多样的业态来支撑发展。
· 德国鲁尔工业区,图源网络
工业区更新/德国鲁尔工业区
德国鲁尔工业区曾以高炉、储气罐等工业遗产作为辉煌时代的象征,而现在这里通过多线的文化活动,诸如话剧、音乐、绘画、舞蹈等为这里注入了全新的生机,同时具备多种业态诸如艺术空间、商业体等等做支撑。
· 德国鲁尔工业区,图源网络
德国鲁尔工业区的改造,不仅仅是简单的城市美化,而是一场着眼总体发展的功能重组,实现整体化城市更新的行动。
· 德国鲁尔区改造后的艺术文化博物馆,图源网络
通过对英国、美国、日本、德国等不同国家的城市更新观察中可以发现,每个国家在改造城市的时候都是根据城市发展的实际问题出发,采取保护、整治、重建或开发利用等不同途径,实现自身城市结构的优化与更新。
-
后 记
一座建筑的更新,能为城市带来什么?多种业态的打造,让城市生活变得更好了吗?多方参与的城市项目中,人群应当如何参与到公共议题的讨论并发出声音?
更新过后的城市,效果又是否可观呢?
……
接下来,我们将从建筑更新、业态更新、场景更新等多方面出发,甄选设计案例,重新梳理城市脉络,探索城市更新中不断涌现的创造力。
· 梵木flying国际文创公园,摄影:雨婷©一筑一事
通过不同城市不同的文化基因,我们将从建筑、创意和人文的视角,继续探访,让大家参与到“城市更新”的话题中来。
一筑一事持续探访空间与建筑六年,从未停止过对城市的记录。现在,我们想邀请你一同开启一场关于城市更新的“识城之旅”。
· 天府广场、太古里,摄影:雨婷©一筑一事
-
💬
留言说说
有哪些让你印象深刻的城市更新案例?
你又是如何看待城市更新的?
👥 👥 👥
Z/S读者俱乐部
👏也欢迎您来~
扫描上方二维码
添加“一筑一事小管家”
报暗号「我是读者」
就能进群啦~
-
参考文献:
[1] 《城市文化空间塑造的国际经验与启示——以伦敦、纽约、巴黎、东京为例》,魏伟
[2] 《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简史》,曹康
[3] 《国际旧城再生的文化模式及其启示》郑憩, 吕斌, 谭肖红
[4] 《美国城市发展模式;从城市化到大都市区化》王旭
[5] 《1950年代以来美国城市更新政策工具的演化与规律特征》【2018.4期优先看·主题】 姚之浩,曾海鹰
[6] 《1990s 末以来成都市文化空间的变化特征及其驱动机制》刘润, 杨永春, 任晓蕾
[7] 《东京城市更新经验 城市再开发重大案例研究》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空间研究所,株式会社日本设计
-
主编 | 牧之、鹤鹤
编辑 | 邱子
撰稿 | 邱子
校对 | 涩々
设计 | 三金
-
延伸阅读
更多【特别企划】
2020筑乡计划:去乡下,为沉默山村“发声”
厨房有什么了不起?这群可能是“成都最懂厨房的人”来回答
设计师案头的“灵感手册”,品牌书还能这么玩?
10位年轻的“都市新想家”,在这个湖边的酷盒子里玩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