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中华读书报月度好书榜(20种)
《中华读书报》征订正在进行,恭请读者朋友到当地邮局订阅。邮发代号1-201
中华读书报月度好书榜始于2006年。2月至12月每月初,我们都会为读者奉上由编辑部遴选的一份书单。我们选书的标准兼顾人文性、思想性、独创性、品质和趣味,重点关注思想、社科、历史、传记、文学、艺术、科学、童书等类图书。望能有助于大家选书读书。
《称霸:春秋国际新秩序的建立》(全二册),刘勋著,中华书局2019年8月第一版,78.00元《我和于是之这一生》,李曼宜著,作家出版社2019年10月第一版,58.00元
已故话剧表演艺术家于是之在话剧舞台上塑造了众多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大多成为观众心中经典。而他在“人生舞台”上所经历的种种起伏,某种意义上决定了他最终在舞台上获得怎样的成功。本书是于是之夫人李曼宜的回忆录,从二人在1949年相识写起,直到于是之辞世,其间相携走过半个多世纪,既详细、感人地呈现了于是之的生活,也是这位艺术大师的艺术生涯记录。书中文字平淡朴实,时代变故下的个人遭际、事业与家庭的牵扯,以克制的情绪娓娓道来,文字背后流露出作者与于是之的伉俪情深,但又含蓄内敛,别具静水深流的力量。这些记录与讲述揭示了那些曾经光彩照人并长留观众记忆的舞台形象源自何处。一部个人命运与艺术记录,也是一部另类“中国当代话剧史”。
《北京风俗图谱》,[日]青木正儿编图,[日]内田道夫解说,张小钢译注,东方出版社2019年11月第一版,138.00元
日本著名汉学家青木正儿1925—1926年游学北京,延请中国画师绘制了百余幅风俗图。1964年,同样身为汉学家的内田道夫为这批图画撰写了详细解说,以《北京风俗图谱》为书名推出单色印刷版。1986年,该书彩色版印行。本书即据彩色版翻译而来,是这本关于北京风俗的图文书首次与中国读者见面。书中收录117幅图片,涉及岁时、礼俗(婚礼和葬礼)、居处、服饰、器用、市井、游乐、伎艺8个方面,精美漂亮的图片,加上篇幅不大(每图千字左右)但追根溯源、颇具考证意味和可读性的解说文字,真切还原了民初老北京风俗、物件和人们的生活情状,其史料价值、艺术价值、学术价值自不待言。而在北京经历了沧海桑田般变化的今天展读此书,中国的读者恐怕都少不了一番感慨。
《东课楼经变》,费滢著,上海文艺出版社2020年1月第一版,65.00元
青春洋溢的校园氛围、神秘而叛逆的情感流动、个性鲜明的小说语言与叙事方式……这是青年作家费滢的中篇小说《东课楼经变》予人的印象,小说中的金陵中学老建筑将拆,主人公和一群同学在被弃置的东课楼流连、“探险”,寻找一些具体的或精神层面的目标。这篇作品曾获中国台湾的台积电中篇小说奖首奖,本书是费滢的中短篇小说集,除同名获奖中篇外,书中还收入书写两位生活在巴黎的大学生日常的《佛说naga救疾》,向汪曾祺致敬的《朝天宫》以及联合报短篇小说大奖获奖作品《鸟》。“多年来,我阅读小说有一偏见,我喜欢‘现实与虚构奇想成分比例配方恰当’的小说……费滢具有我觉得最理想的小说配方,我不知她如何办到的。”作家朱天心这样评价道。
《遗失的灵魂》,[波兰]奥尔加·托卡尔丘克著,[波兰]乔安娜·孔塞霍绘,龚泠兮译,山东画报出版社2019年11月第一版,58.00元
这本绘本,孩子们可从简单的故事、恬淡的色彩中感受趣味、领会道理,成人则难免“代入”,从伤感到反省,进而调整自我,重新审视生命的意义。书中的文字部分出自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波兰作家托卡尔丘克之手,她在书中讲述了一个整日忙碌的男人的经历,他停不下脚步,连他的灵魂都被他远远甩在身后,直到失散。他病了,医生的建议令他醒悟,放慢节奏,用心体会生活的滋味,最终与灵魂“和解”,人生重新走上正轨。这样的情节很能代表现代人的生活、工作常态,也颇容易打动读者的心。值得一提的是本书的图画部分由波兰插画家乔安娜·孔塞霍完成,极富个人特色与怀旧意味的图画与文字搭配得很和谐,色彩明暗的自然递进与画面细节的变化凸显书中的情感流动与心态起伏。
《细节的力量:新中国的伟大实践》,李颖著,学林出版社2019年9月第一版,78.00元
党史专家李颖研究员的这部著作通过新中国历史上“大事件”中的“小细节”,生动呈现了新中国70年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是一部可信可读的简明新中国史。在对事件和细节的选择方面,很能见出作者的匠心:书中不是简单罗列新中国的建设成就,而追求以微小细节和生动故事来反映新中国70年政治、经济、社会、外交诸方面发生的深刻变化。文字风格方面,在简明、准确的前提下,追求生动、鲜活,使本书可读性也很突出。
《英帝国史》(八卷本),钱乘旦主编,江苏人民出版社2019年11月第一版,580.00元
这是国内学界第一部多卷本英帝国史,是钱乘旦教授领衔的学术团队二十年研究的成果。全书按英帝国的启动、形成、发展、转型、巅峰、危机、衰落、终结分为八卷,对英帝国史做了较为全面的呈现和论析。书中不仅指出殖民主义的侵略与压榨的本质,对其进行道德的批判,更着力探究英帝国为什么产生、怎样产生、如何发展、如何运作、怎样进行统治、何以崩溃,让读者知其然,思考其所以然。
《论语讲析》,周志文著,北京出版社2019年10月第一版,88.00元
这是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周志文先生反复阅读体悟《论语》几十年的心得结晶。作者选取朱子《四书章句集注》为底本,参酌古人和时贤的相关著作,对《论语》全书逐章细读细讲。每章均有原文、注释、语译和讲析,文字的疏解很见功夫,讲析更是胜义纷呈,颇多独到的理解和阐发,娓娓讲述中带读者认识一个“人间的孔子”,从经典中获得思想启发和精神滋养。
《皇帝的四库:乾隆朝晚期的学者与国家》,[美]盖博坚著,郑云艳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年10月第一版,69.00元
这本1989年度“列文森奖”获奖作品梳理了《四库全书》的编纂缘起、过程以及相关的汉宋学之争、满汉问题以及文字狱情况。书中展示了《四库》编纂过程中满汉学者分工合作的情形:汉族学者发挥学术优势承担具体工作,而满族官员主要担任管理之职。作者认为《四库》堪称“汉学运动”的一个成果,汉宋之争中,汉学明显占了上风。作者把《四库》的编纂视为皇帝、官员和士人之间的一场政治与学术博弈,并由此考察了传统中国学者与国家的关系问题。
《稽古至治:司马光与〈资治通鉴〉》,姜鹏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年11月第一版,49.00元
今年是司马光诞辰一千周年,作者收集了自己多年研治《资治通鉴》所写的15篇文章编成这本集子,以为纪念。其中有面向普通读者的普及文章,也有专业学术论文。就普及而言,作者论及版本的选择、阅读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等。更值得注意的是,本书集中呈现了作者对《资治通鉴》所作的学术层面的思考,其核心意思是:我们要把史书看作文本,而不是历史本身;越是伟大的史学作品,越是时代和思想的产物。通过审视作者立场和时代背景,检核和比较史源等工作,作者为我们揭示了《资治通鉴》文本背后的一些重要信息。
《痖弦回忆录》,痖弦口述,辛上邪整理,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9年7月第一版,52.00元
“哈里路亚!我们活着。走路、咳嗽、辩论,厚着脸皮占地球的一部分。/没有什么现在正在死去,/今天的云抄袭昨天的云。”痖弦写诗不多,成就却大。这本回忆录包含三个部分:“双村记”回忆故乡河南南阳和少年时代;“从军记”记参军过程及军中生活;“创世纪”以《创世纪》诗刊为中心讲述亲历的台湾文学往事。痖弦的回忆有故事,有细节,有深情,有史的价值,也有诗的感染力。
《救赎的可能:走近史铁生》,顾林著,商务印书馆2019年10月第一版,58.00元
史铁生是作家,更是一位深邃而丰富的思想者。《救赎的可能——走近史铁生》从命运观、人之绝望、有关“存在”、生死观念、爱情观、人道主义、上帝观、佛教观等方面,探讨史铁生的思想,完整地呈现了其思想轨迹和脉络。作者以对话的方式,将这些问题置于案上,与史铁生一一进行“对谈”,对谈中,有迷惑,有追问,有不解,甚至还有争论,这些“对话”不同于传统的二人格局,形成了论者所谓的“对影成三人”的局面。
《家长》,刘庆邦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9年12月第一版,55.00元
刘庆邦长篇小说新作《家长》讲述的是:因家里贫穷而半路辍学的女主人公,将自己的理想与希望全部加诸儿子身上,对儿子在学习方面的关心无微不至,而对儿子在心理、生理、情感上的波动却采取了错误的围追堵截的方法,最终导致儿子精神崩溃。以一个普通家庭为核心,通过文学的方式映射出长期以来整个社会面对教育问题时,普遍存在的“中国式家长的焦虑”和教育误区,以绵密细节勾画复杂人性,以温厚情怀关注城市化进程的进退得失。
《呼吸》,[美]特德·姜著,耿辉、张博然、李克勤、王荣生译,译林出版社2019年11月第一版,42.00元
站在当今世界科幻小说金字塔尖的华裔美国科幻作家特德•姜在他这部最新作品集中,继续保持其对人类未来、生命、情感、科技等话题的巧妙呈现与深入探讨,继续与大背景、大场面下关乎全人类命运或地球存亡的宏大命题背道而驰。书中这九部科幻作品想象力发散而观念指向多元,用相对简单的篇幅营造出令读者震撼的时空感与精神内涵,这些浸润着信仰痕迹、人性之光与科技发展纠缠的作品大多已被若干国际科幻奖项认可,写了30年、作品数量并不多的特德•姜非常契合对一位作家“高质低产”的评价。
《书店日记》,[英]肖恩·白塞尔著,顾真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9月第一版,79.00元
一部略显琐碎但充满有趣见闻与真情实感的书店日常记录,记录的是目前苏格兰最大二手书店的故事。本书作者是这家名为“书店”的书店的老板,也是忠实的纸质阅读爱好者、旧书珍本搜集者,当初因兴趣买下这家书店后,恰逢全球范围唱衰实体书店、纸质书的时代,他面临外部世界的挑战与读者的变化,尝到其中甘苦,用努力和智慧令书店生存下来,这些经历对于热爱书店、喜欢阅读的读者自然有吸引力,同道中人亦会为之会心一笑或感动、共鸣。
《桂花:阿多尼斯中国题材长诗》,[叙利亚]阿多尼斯著,薛庆国译,译林出版社2019年11月第一版,48.00元
叙利亚著名诗人、《我的孤独是一座花园》作者阿多尼斯的这部中国题材长诗由50 首相对独立的诗篇构成,记录作者中国之行(尤其是皖南和黄山之行)的印象、感受和思考,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中国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的热爱,以及对中国人民的情谊。整部作品不拘一格,叙述、沉思与想象熔于一炉,语言瑰丽而奇峻,意象丰满而密集,兼具思想性和艺术性。
《散散的完满》,[日]山村暮鸟著,小满绘,美空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9年11月第一版,66.00元
温情、纯真、童趣、隽永,这是日本诗人山村暮鸟诗作的特质,在他这本童话集《散散的完满》中,上述特质仍在,诗意中多出几分表达上的拓展。某种意义上,他的诗歌和童话是一体的,只不过以不同形式面向读者而已。在他笔下,山川万物、花鸟鱼虫都被赋予生命和灵性,有能够与人相通的情绪与话语,有着与日本童谣诗人金子美玲异曲同工的魅力和趣味。
《山鸣谷应:中国山水画和观众的历史》,石守谦著,上海书画出版社2019年11月第一版,158.00元
山水画在中国绘画领域地位最高,对其历史的研究也极为繁盛。众多研究中,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选择画家与观众互动这一角度观察始于10世纪、止于20世纪的中国山水画史,摆脱传统画史独尊“画家”的迷思,强调作品意涵形塑过程中“观众”的参与,聚焦于各个时代、不同地域的山水画家们如何与其特定的社群观众建立起互动关系,促成各种值得注意的新主题、新风格的涌现,从而为我们展现了一部全新的山水画史。
《正在消失的美丽 中国濒危动植物寻踪》,植物卷:管开云、郭忠仁主编,动物卷:朱建国主编,北京出版社2019年10月第一版,398.00元
本书是由来自中国科学院全国各植物、动物研究所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历经10余年精心编写而成的大型博物类科普图书。全书通过近百万字,千余幅精美照片、手绘,系统、全景地展示了我国130种珍稀濒危植物和214种珍稀濒危动物的形态特征、地理分布、保护价值、历史情况、生存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本书兼具科普意义和欣赏价值,对我国濒危物种的保护也有积极意义。
《萝卜回来了》,方轶群著,严个凡绘,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19年10月第一版,42.00元
本书是“百年百部中国儿童图画书经典书系”中的一本。原创绘本《萝卜回来了》最早出版于1955年,作者为方轶群,严个凡配图,曾被上美改编成动画。寒冷的冬天里,小伙伴分享珍贵食物、萝卜“回来”的故事让人感动,是充满诗意与童趣的动人讲述,是关于“奉献”的令人动容的表达;唯美明亮温暖的色彩和水粉媒材,与这个温馨隽永的故事相得益彰。
本文为中华读书报原创作品,如需转载请留言。欢迎转发到您的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