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GV徐炳东:“我不喜欢被别人问得无言以对”|GGV投资笔记第五十三期
GGV有话说:
GGV投资笔记是GGV纪源资本关于投资、商业、科技的所见所闻所想,探讨关于世界的一切。
在这里,你可以收获:
全球优秀科技公司管理经验、一线调研;
顶级风险投资人&创业者经验分享;
大航海时代的世界人文历史、商业见闻……
以下是GGV投资笔记系列第五十三篇,今天的分享来自GGV纪源资本管理合伙人徐炳东:“在事前,把事情推演得远一点、复杂一点,确实是一个蛮好的性格驱动力。如果你不喜欢被别人挑战得无言以对,尴尬地说‘这个问题我还要回去调查一下再答复’,就需要更多地挑战自己。”
两种“挑战自己”
人们经常会说到“挑战自己”,但不知大家是否想过,这四个字其实可以解读出两层意思。
一种是面向未来的,是去挑战自己未知的能力上限。这也正是我当时决定来到GGV的最大动因。不然的话,我完全可以舒舒服服的呆着,反正手上也有很多项目和多年的积累。但是,可能和很多做早期的投资人一样,我心里还是会有争强好胜的那一面,喜欢看一些新生的事物,渴望去理解一些自己没有触达过的东西。
而另一种挑战自己则是面向过往的,是去挑战自己已有的认知。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用思辨的态度去看待一些既成现实,一些现有的商业模式——哪怕这些是我们自己刚刚做出的成果。
这里可以分享一个我身边的例子:我有一个高中同学,大学毕业以后就进了一家很大的传统汽车企业。大概七、八年前聚会的时候,我们在饭桌上聊到未来汽车行业的发展方向。当时我的看法是,电动汽车是一个重要趋势。但他当时提出了很多质疑:这可能吗?用电能开车,续航里程有保障吗?成本是不是也很难控制?总之,说一千道一万,他当时就是不愿意相信电动汽车能讲出好故事。而事实上,大概三、四年前我们再聚的时候,他自己已经说服自己,开始做混合动力车了。
我想说的是,凡是能做成一些事情的人,比如我们很熟悉的埃隆·马斯克,都具备这样的素质:敢于对抗自己过去的认知,不断催生出全新的自己。
第一种挑战自己,是勇于开拓。第二种挑战自己,则是勇于推翻,勇于迭代。其实很多时候,后者需要更大的勇气。
自己与自己的辩论
我大概从高中的时候起,就经常会问身边的好朋友很多问题。像是身边的一些事情为什么是那个样子,生活中的一些人又为什么是那样的状态,诸如此类的。有的问题,可能他从来不会主动提及。比如有一次我问他:你觉得一个人应该把自己的性格塑造成什么样比较好?
其实很多时候,我更多地是把那些问题提给自己,然后自己来回答自己,再让自己审视自己的答案,看看有没有2.0、3.0的版本。说白了,就是会不自觉地开始自己与自己辩论。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很多人都会有的状态:经常是听到一个言论,我就会去想,如果我不同意这个观点,我应该是什么样的观点。然后马上站在另外一边,我如果同意这个观点,它的合理性在哪里。然后,再进一步剖析自己:为什么我会在一定程度上觉得这个事不对,又为什么会能认同它对的地方?这个事情和我自己的内在关系是什么?在几分钟的时间里面,脑子里会自发地迅速产生很多这样的想法,逻辑上一直试图去辩倒另外一个自己。
这种习惯培养了我两个能力。一个是逻辑思维能力。这个算是一项基本技能,而且对投资人来说特别重要,特别是面对全新的、未来的领域时。另外一个,就是前面所说的,这让我更加喜欢挑战自己。
我发现,越是身处一线,越能获得更多自己与自己辩论的论据,也就越会对市场的走向和细节有更多洞察。渐渐地,你对项目看得会比partner更清楚,从而让自己蜕变成owner角色。这样,当IC(投资决策委员会)问你的时候,可能他的每个问题你自己都充分思考过了,这一定会让IC刮目相看。之前一位美国的同事就曾经跟我说:我发现每次跟你合作时,问你的那些问题,你其实早就已经有答案了,甚至你的考虑要比我想的更深。
这样的话,你不仅比较容易赢得别人的尊重,同时也真的可以在工作中,让自己以更加从容的状态面对种种潜在问题。
在事前,把事情推演得远一点,复杂一点,我想,这个确实是一个蛮好的性格驱动力。如果你不喜欢被别人挑战得无言以对,尴尬地说“这个问题我还要回去调查一下再答复”,就需要自己更多地挑战自己。
好的创业者,
从不吝于迭代自己
能否挑战自己,这也是我去判断一位企业创始人的重要标准。
市场是极度复杂的,不存在能把所有事情都想清楚的创业者。但是在我看来,对于创业者最重要的,就是他是否具备解决每一个全新问题的能力,或者也可以说是学习能力。好的团队,都自带迭代属性。今天团队创始人跟你说的东西,明天他可能自己都不记得。而这种看似的不稳定态,却恰好映射出优秀创始人始终如一的优秀品质。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经常说,我们投的是那个人,是那个足够强大的人。因为那个人总是在相信着一些东西。不止是此刻相信的东西,还有他明天将会相信的东西。
如果你投的是一个商业模式,你就会不停地担心:这个人的模式有没有可能跑赢别人?他有没有根据形势去升级他的模式?他本身的能力是否能跟上模式迭代的需求?但如果你投对了人,如果他的逻辑够强,他的思考总是在点上,他有足够的应变能力,那么,他自己就会主动应对这些问题。
我曾经碰到过一位创始人,他把商业模式、核心技术都对我讲得特别详细。我当时就说,你讲得这么详细,就不怕我们告诉其它portfolio,让别人来做个一模一样的东西吗?他说:我不怕。如果三个月后我再和你讲,我讲的东西会是完全不一样的。我对自己大脑的活力有信心,我知道自己每天都在思考,每天都在往前走。
这位创业者说的话正印证了我的想法。每一个企业创始人,每一个投资人,乃至每一个聪明的人,有能力的人,他们的脑子里面,每一天相信的东西都是在变的。虽然最终目标可能是确定的,但是具体如何去实现,真的是每一天的想法都不一样。只有高效地试错,不懈地思辨,勇敢地调整自己,才能实现有价值的迭代,也才有可能在竞争中取得一些优势。
其实市场上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今天拼多多的掌门人,当初是做拼好货起家的。
哈啰出行,曾经叫车钥匙,是做代客泊车业务的,看起来和现在完全不是一回事。小鹏汽车的创始人原来是做天使投资的,结果自己直接上手干了起来。以及当年的张一鸣,原本是想做五个不同的APP,也说了他的产品是要基于核心算法之类的。但很多投资人都持观望姿态,也许当时他自己都没有完全想明白。然而今天,他还是不断迭代出了能说服整个市场的产品。
我相信,既然市场环境本身是在不断往前走,那么创业者就必然要靠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来决定自己最终达到的高度,而不是一开始拿出来商业模式,无论它在那一刻看起来有多漂亮。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