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逛专业丨设创学院:为人生的意义和世界的未来而学习和创造!
这一次我们将聚焦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本科三个专业方向。在此之前,先来看一段视频。
这就是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
一个以“建成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国际化、创新型、前瞻性、研究型的世界一流设计学院。”为目标的学院;
一个成立13年,连续5年领跑亚洲“设计与艺术”学科的学院;
一个以“创新包容的价值取向”、“积极进取的同创风格”、“贡献社会的行动能力”、“透明上进的学院文化”作为共同价值的学院。
「学院大事记」
2022年,QS(Quacquarelli Symonds,英国教育及留学机构)世界大学“艺术与设计(Art and Design)”学科排名第12位,连续五年领跑亚洲; 2019年-2020年,学院工业设计、环境设计、媒体与传达设计三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 2019年获批设立设计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截至2019年,学院与40余所世界知名设计院校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持续开展高水平国际交流与合作,包括9个双硕士学位和3个双博士学位项目; 2017年,同济大学设计学入选国家首轮“双一流”计划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在2021年,教育部首轮“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估中,同济大学设计学所有建设成效指标(人才培养、教师队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可持续发展能力、整体提升度)全部获评第一档。2021年再次入选国家“双一流”计划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2016年,同济大学“设计学”入选上海市IV类高峰学科,同济大学上海国际设计创新研究院成立; 2016年,与芬兰阿尔托大学共同发起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同济大学上海国际设计创新学院”获批成立; 2016年,与黄浦区政府共建“同济黄浦设计创意中学”,将设计创意思维向基础教育延伸; 2015年,获批设计学一级学科博士点; 2015年,学院成为教育部、国家外国专家局“高校国际化示范学院推进计划“试点单位; 2015年,中国大陆地区第一本全英文、同行评审的设计学术期刊《设计、经济与创新学报》(《She Ji》)自2015年创刊以来,至今已连续出版18期,目前为Scopus和DOAJ检索收录期刊; 2013年起,学院推动打破大学围墙,持续推进与社区共建实验室,针灸式实施城市更新; 2013年,学院成为同济大学在管理体制、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多方面进行改革探索的先行试点学院; 2012年,首届同济设计周开幕,之后连续举办8届,2019年起升级为“环同济设计周”; 2010年,同济大学中芬中心成立;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于2009年5月成立。
点击图片查看
学院史上最全介绍
「教育理念与改革」
为了更好地应对社会、经济、技术和环境的变革对设计与创新的需求,特别是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的时代背景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升级产业结构的上海发展需求,以及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学科发展战略。学院确立了致力于培养新时代亟需的“可持续设计创新”领军人才的办学使命。
立体T型的创新设计教育框架
学院以“面向产业转型和未来生活的智能可持续设计”为学科定位,设有3个本科专业方向,9个硕士学科方向和6个博士研究方向。学院提出了立体“T型”的本、硕、博创新设计人才培养框架,分别按“技”、“理”、“道”三层级有侧重、分类型地培养多种设计、研究、教育和管理人才。
学院采用“立体T 型”的设计教育框架:本科教育以培养垂直能力为主,重点是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宽广知识的专业设计人才;硕士教育的重点将从垂直能力向水平能力拓展,特别强调跨学科知识、整合创新、设计方法和国际经验的培养;博士重点培养知识和理论的厚度。
取消系的建制,按专业创立“Program制”,不同专业的教学模块相互承认,这是颇具魄力的行政及教学管理举措。从教学来讲,“Program 制”更有助学科交叉。正是基于“Program 制”,学院在本科一年级设计了一门“组课”,由不同专业的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共同授课。课程基础源于《Design Issues》主编、前卡内基梅隆设计学院学院掌门人理查德•布坎南(RichardBuchanan)的“设计的四个秩序”(four orders of design)理论。
目前,本科有三个专业方向:产品设计、环境设计、媒体与传达设计。在师资上,本科教学分为四个团队,分别是设计基础团队、产品设计团队、环境设计团队、数媒与传达团队。其中,设计基础团队的课程由各专业方向教师担任,有利于与后续专业课程衔接。
2014年起,学院开始正式实施ADJUNCT兼职教师系统,利用上海地域优势,聘请世界优秀设计机构的设计师、设计研究和管理人才与校内全职教师共同授课。
「本科专业介绍」
环境设计
式变革对环境的新需求。
工业设计/产品设计
工业设计/产品设计是制造服务创新链的起点和关键环节,不仅能提升产品的功能品质、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还可以助力甚至驱动绿色智能制造、产业转型和社会创新,是服务于“中国制造2025”、“创新驱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等国家战略和产业升级需求的重要抓手与创新源头。同济大学工业设计/产品设计专业以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工业设计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卓越工程师计划建设专业、设计学双一流建设专业、上海市设计学IV类高峰学科建设专业为学科支撑,在技术高速变革和国家经济转型的时代环境下,定位专业内涵从“设计”向“整合创新”,从关注“造物”向关注“造物系统”拓展,培养具备整合式创新知识与能力的领军设计人才。
毕业生可以选择继续深造,也可从事平面设计、UI/UX设计、影视后期与特效、交互设计、互动展示设计、插画设计、新媒体艺术、游戏设计、应用程序设计等相关工作,亦有部分毕业生选择根据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自主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