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90号茶室】从燕云十六州到长津湖,那些不得不打的重要战役!

90号茶室 2023-04-17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良文师 Author 良文师先生

90号茶室姐妹号,专注股市投资分析,敬请关注

【90号茶室】系列公众号,2万篇精选文章,财经/科技/政治/股市/美文,一键关注,六十万高端人士每日必读,商务推广18906171289(手机、微信)

作者 | 良文师先生 

来源 | 良文师  

国庆期间,不少朋友让我谈一下最近热映的《长津湖》,我之所以迟迟没有动笔,是因为上次写《共和国的荣耀:立国之战》的时候,长津湖战役的程度之艰苦、悲壮、残酷、恶劣,令我即便在叙述时都感到非常沉重,可谓字字滴血、句句揪心,几乎没有勇气再次触碰。
但最近一些别有用心之人,打着“另类反思”的名义,对此战进行污蔑和抹黑,这个不能忍。
今天结合上次的旧文,针对长津湖战役,重做修改并推送。
关于长津湖战役,有四个重要的关键词,即:大背景、紧迫性、与天斗、与人斗。
只有全面搞清这四个因素,才能完全理解长津湖战役,从而明白这场战役的正义性、必要性、紧迫性、不得已之处、以及其中的艰难和恶劣程度,也才会更加知道最终取胜是多么宝贵和来之不易。
中国历史上,有些地方自古就丢不得,一旦丢了就要出大问题。
比如燕云十六州,对中原政权是兵家必争之地,倘若落入敌手,则北方无险可守、门户大开,游牧民族的铁骑可以一马平川,轻易挥师南下。
五代十国时期,石敬瑭为求契丹出兵助他建立后晋,不惜认贼作父,跟耶律德光约为父子关系,成了遭人耻笑的“儿皇帝”。
石敬瑭借兵的代价,是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导致中原民众从此遭受了长达300多年游牧铁骑的侵扰。
后来宋朝终其一朝,都未能完成收复失地的工作。
直到1367年,朱元璋命令徐达和常遇春北伐,攻占了元朝都城大都,至此燕云十六州才被汉族政权收回,结束了北方游牧政权数百年的统治。
从明太祖朱元璋到末帝崇祯,都非常清楚北方战略要地对于中原政权的重要性,所以大明王朝才有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气节和风骨。
明朝万历年间,也曾遇到过需要捍卫地缘要塞的情况,只是这次的地标不在境内,而在朝鲜。
彼时,丰臣秀吉刚以武力统一全国,结束了日本延续百年的战国林立局面,为了转移手下对土地分封不均的矛盾,遂采取了对外武力扩张的策略,妄图先侵占朝鲜,再征服中国,然后谋取天竺,进而称霸亚洲。
俗话说:人心不足蛇吞象,没那实力你别硬上。
丰臣秀吉最终兵败并在数年后身亡,但日本不是败给了朝鲜,而是败给了大明。
作为明朝的藩属国,朝鲜当时对大明十分忠诚,但其国内武备松弛,朝堂上党争不断,明朝的负面习惯他学了不少,却没有大明的底子,所以不堪一击。
战争爆发后,朝鲜一个月内便被攻陷了都城,国王李昖被驱逐,大部分国土遭日本占领,不得不向宗主国求援。
当时的朝鲜国王李昖说:予死于天子之国可也,不可死于贼手。
此时明朝刚完成张居正改革不久,国库充盈,虽然张居正病逝后,万历帝消极怠政,但国力并未出现显著衰退。
明朝之所以出手相助,除了地理战略性考量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为了维护以大明为中心的宗藩秩序。
当时的东亚小国基本上都是以明朝为核心,日本侵略朝鲜一旦成功,那么原有的秩序会从此被打破,大明将很难再有效管控周边势力,因此对明王朝而言:倭寇之图朝鲜,意实在中国,而我兵之救朝鲜实所以保中国。
随后明朝出兵援朝,最终挫败日本,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历时七年的万历援朝之战(朝鲜的壬辰卫国战争),对当时东亚的政治军事格局有着深远影响。
此役,朝鲜经历了从亡国到复国,遭受重大损失,国势一蹶不振。
日本付出了沉重代价,丰臣秀吉元气大伤,身死垮台,日本随后进入德川幕府时代,开始闭关锁国。
明朝维持了以大明为核心的宗藩秩序,并在《平倭诏》中留下了千古名言:我国家仁恩浩荡,恭顺者无困不援;义武奋扬,跳梁者,虽强必戮!
此役一战打出了东亚今后300年的和平局面,被称为大明帝国最后的荣耀。
不过,明朝虽然取得了胜利,但辽东等镇的军事实力也因此遭受了严重削弱,精锐损失殆尽,军队减员近60%,巨大的战争消耗导致明朝短期内无力继续进剿后金,只能坐视努尔哈赤日益强大,最后形成了致命的威胁。
复国后的朝鲜,对宗主国明王朝更加敬重,对宗主国大哥的“再造藩邦”之恩感激涕零。
理解了中朝两国在地缘上“唇齿相依”的关系,就知道为什么后来我们必须要抗美援朝。
所谓唇齿相依,朝鲜是中国在东北方向的门户,是国际版的“燕云十六州”,抗美援朝就是保家卫国,弄清楚这点,是理解整个战役的基础。
后晋政权只存在了短短12年便被契丹所灭,这个下场在当初石敬瑭以割让燕云十六州为条件向契丹借兵时就已经注定,就好比与虎为邻,你还主动把自己的咽喉放进虎口,一旦双方反目,灭你还不是易如反掌?
同样,一旦朝鲜落到美国手里,那中国也必将陷入极其恶劣的地缘困境。
倘若朝鲜沦陷,那么今天美国讨论的,恐怕就不仅是在日本部署中程导弹的问题,而很可能是在跟中国领土接壤的朝鲜搞动作,那样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比如印度,为何始终在边境问题上高度紧张焦虑?
是因为中国对印度从地理位置上有天然优势,喜马拉雅山脉踩住印度的脊梁,印度低、中国高,从中国的阿克赛钦高原俯瞰印度,距离脚下的印度首都新德里,直线距离只有300多公里,普通火箭炮射程就能抵达,面对这种强大的地缘压力,倘若自己心中再有鬼,那换成谁恐怕都不会踏实。
1950年爆发的朝鲜战争,始作俑者其实也是美国,朝鲜以前本就是统一的,但在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的前夕,美国提出了以北纬38度线为界,美国和苏联分别占领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的提议,并得到了苏联的认可,由此演变成后来朝鲜半岛分裂南北阵营的导火线。
在别人的领土上肆意划线,刻意制造地缘冲突,这种居心叵测的无耻举动,英美两国最为擅长。
1947年,英国提出了印巴分治的“蒙巴顿方案”,负责划分边界工作的英国律师西里尔·雷德克里夫,未经实地考察,更忽视了不同宗教派别之间的激烈矛盾,在印度独立当天匆匆忙忙地翻出地图,在印巴之间划了一条线,结果引发了印度教与伊斯兰教徒之间的大规模冲突厮杀,导致数十万人死亡,上百万人无家可归。
臭名昭著的“麦克马洪线”,同样给中印制造了激烈的边境冲突,并一直影响至今,后来发现麦克马洪线是英国自1935年起伪造出来的,在1914年西姆拉会议上,根本不存在麦克马洪线。
英美是百年来在全世界制造地缘矛盾的最大黑手!
别人家的领土,凭啥由你昂撒海盗来划线?
理解了朝鲜战争的背景,以及朝鲜对中国的地缘重要性,就明白了作为抗美援朝重要战役之一的长津湖之战,其正义性和必要性。
这场朝鲜统一战争,自美国第十军团在仁川登陆以后,本质上就已经变成了保家卫国之战,所以出兵援朝,单纯从战略上并不难决策。
真正艰难的是现实条件,当时出兵有三大困难:
一、新中国跟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之间巨大的实力差距,无论武器装备还是后勤补给都是天壤之别。
二、国内政局动荡。美国参战之后,国民党旧部蠢蠢欲动、部分民主人士心怀叵测,强烈看空共产党政权的持续性,各方势力暗流涌动。
三、中国孤立无援。斯大林出尔反尔,取消了对中国的空军支援,中国没有任何制空权。
在巨大的现实困难面前,即便是毛主席在出兵问题上都一度十分纠结,尤其是苏联在关键时刻掉链子,更是雪上加霜。
斯大林起初曾表态只要中国出兵,苏联愿意提供武器和空军支持,但等到周恩来专门飞去苏联跟他面谈时,斯大林却改变了主意,以调度不便为借口,不肯提供战机。
说到底,斯大林不想跟美国发生正面冲突,苏联怯战了。
在这极其考验决策力的时刻,毛主席几经权衡,推演了三种可能出现的战争结果,最终判断即便没有苏联的空军支持,依然有很大概率可以将美国打到不得不停战,这才下定决心维系出兵的决策不变。
当时几乎没人能有如此魄力,中美间的巨大差距令人绝望,就连林彪都望而却步,战神粟裕又身体欠佳,关于将领的人选,唯剩敢于横刀立马的彭老总了。
抗美援朝共有五大战役,第一阶段主要是云山之战。
当时美韩联军跨过三八线直奔鸭绿江而来,结果在鸭绿江以南50公里处的温井地区遭遇了志愿军的迎头暴击,随后中美两军在云山打响了双方之间的首战。
志愿军利用敌人的分兵冒进和骄傲轻敌,发挥近战夜战优势,采取隐蔽接近敌人,乘敌不备突然发起进攻的打法,成功歼灭敌军1.5万人。
此战重挫了美军最高指挥官麦克阿瑟在感恩节前占领全朝鲜的企图,初步稳定了朝鲜战局。
随后战争进入了第二阶段,长津湖战役就发生在这个时候。
很多人会想,当时第9兵团为何要冒着严寒十万火急入朝?
当时的情况是,麦克阿瑟正纠结美英军队及大部分韩军共22万余人,分东西两线向北发动猛攻,西面的美军第8集团军和东面的第10集团军两端呼应,形成了一个十分危险的钳形攻势。
而此时,志愿军已经入朝的六个军只够应付西线,如果东线的美军第10军集结完毕,志愿军在东线仅有的42军将无法抵挡,而一旦东线失守,则志愿军主力的侧后方将完全暴露,后果不堪设想。
宋时轮指挥的第九兵团,就是在这种紧急情况下顶上去的,九兵团是我军精锐,此前担负着解放台湾的任务,在影片里也有个镜头,墙上挂着“一定要解放台湾”的标语。
战场上瞬息万变,本来就时间紧任务重,偏偏当时国内又有些人恐美、崇美、亲美思想严重,提前向敌人泄露了我军的作战计划。
在多种因素的叠加作用下,导致形势已经刻不容缓,九兵团为了不贻误战机,来不及换上后勤部门正在给准备的厚实棉衣,穿着南方的薄冬装和胶鞋就火速入朝了。
入朝后,为达成战役的突然性,10余万志愿军战士严密伪装,在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寒中昼伏夜行,以惊人的毅力克服难,悄无声息地抵达了预设战场,并通过大范围的穿插迂回包抄,成功将美军陆战第1师和步兵第7师截为5段,形成了分割围歼的有利态势。
至此,长津湖战役的两大主角到齐了。
中方是志愿军第九兵团,由20军、26军和27军组成,近15万人。
美军方面包括海军陆战队第1师和第3、第7步兵师,以及韩国第1军团,约10万人,其中的陆战1师曾在二战太平洋战场上创下全胜纪录,被称为美军最强王牌。
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中美两支王牌军在朝鲜长津湖地区展开了激战。
最终,志愿军创造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全歼美军一个整团的纪录,隶属于美步兵7师的美军精锐北极熊团被全歼,陆战1师也丢盔弃甲、伤亡惨重。
若非中美在装备及补给上的差距太过悬殊,以及陆战1师师长史密斯极其谨慎、步步为营的话,那么陆战1师必然无法突围,而将全军覆没。
这次战役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扭转了战场态势,成为朝鲜战争的拐点,为最终到来的停战谈判奠定了基础。
虽然中方取胜,但在长津湖战役中所遭遇的恶劣环境,堪称人类战争史上的极限。
穿着单薄冬装的志愿军,在零下三四十度的寒冷夜晚,要么冒着漫天风雪急行军、要么趴在阵地里一动不动地潜伏,这对于人类的意志力和血肉之躯是最残酷的极限考验。
身披鸭绒睡袋、穿着厚重棉衣、吃着烤鸡和牛肉罐头的美国大兵,尚且冻死冻伤了数千人,我们那些身着单薄冬装、啃着冻土豆、潜伏在雪地里的志愿军,处境当然就更加惨烈。
战士们的手、脚、耳朵被大量冻烂,手榴弹无法拉弦,脚肿得像地瓜,跟胶鞋冻在一起,根本脱不下来,一脱皮肉都跟着撕落。
就是在这种极端的残酷环境下,志愿军将东线联合国军逼回了三八线以南,成功收复了朝鲜东北部地区。
此役歼敌一万三千余人,志愿军战斗减员不到两万,但额外付出了大量非战斗减员的代价,可谓惨胜。
当冲锋号响起的时候,很多战士已经站不起来了,永恒地变成了一座晶莹的冰雕丰碑。
美国人写过一本《最寒冷的冬天》,书中是这样说的:美军最害怕的,就是志愿军的冲锋号声,它像一个幽灵一样在美国士兵脑子里回荡,以至于大家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总觉得白雪和密林深处,会杀出无数的志愿军战士。
美国陆战1师副师长战后心有余悸地说:我打了一辈子仗,从来没有遇到这么厉害的部队。
美军在长津湖溃败后,志愿军第38军113师于14个小时之内,完成了山地强行军72.5公里的惊人奔袭,凭两条腿跑到了拥有机械化交通工具的美军前面,抢先占领了三所里,切断了美第9军经三所里向顺川逃跑的退路。
最终美军残部在7艘航空母舰的掩护下,才得以利用海路脱离战场狼狈逃窜,联合国军全部被逐出朝鲜东北部。
第二次战役收复了三八线以北除襄阳以外的全部失地,从而扭转了朝鲜战局,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战略意义最重大的一次胜利。
此战之后,不可一世的麦克阿瑟终于认清了现实,在向美国总统的报告中承认:美国这次是在全新的情况下,和一个具有强大军事力量的全新强国,进行一次全新的战争。
如果说上甘岭是朝鲜战争中的火之炼狱,那么长津湖就是冰之极地,是对人类意志最极限的考验。
抗美援朝战场上,涌现出了太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他们也曾有灿烂的笑容,但最终都把热血洒在了冰冷的北国。
他们是最勇敢的战士,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有人说:活着不好吗?为什么要慷概赴死呢?
我们不喜欢战争,但有的战争是为了和平,197653位志愿军战士的壮烈牺牲,换来了山河无恙,让今天的我们能够安享太平,那一仗如果当年他们不打,就会由今天的我们去打。
抗美援朝,是新中国的立国之战。
一战打出了共和国的荣耀和发展。
如今,中国的地缘问题依然存在。
在当年那种极端悬殊的实力对比之下,我们都能打退美国,今天美国想凭几架飞机和航母就想把中国吓唬住,那是痴心妄想!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今天,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总书记坚定地说:“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不容任何外来干涉。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坚定意志、强大能力!祖国完全统一的历史任务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
我坚信,我们都将亲眼见证这一历史时刻!

MORE | 更多精彩文章

【大国博弈】


【国情】


【财经】


【人物】


【两性】


【疫情】


【台湾】


【其它】



90号茶室已经发了快十年了! 十年如一日,没有中断过一天,谢谢你的大力支持!公众号推送规则改变了。如果90号茶室,不是你的“星标关注”,没有经常被你点击“在看”,可能就再也看不到我们的推送了。麻烦各位关注我们的朋友,设为星标,点击再看,一个小动作就能让90号茶室每天准时出现在你面前。🙏🙏🙏


@所有版权原创者,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90号茶室】主编,打过工,教过书,出过国,从过政,办过公司,江湖奔波五十载,东阳,金华、长沙、镇江、北京、东京,无锡,一路走来,终于在某江南小城一个闹中取静之处,觅得一处门牌号为90号的茶室,一方小院,一间茶室,一杯清茶,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空云卷云舒,昔日书生意气,万丈豪情,江湖恩怨,随着袅袅的茶香,随着窗外的烟雨,逐渐淡去,淡去……


90号茶室 ID:tearoom90

长  按  二  维  码 , 一  键  关  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