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谷丨环境产业里的科学家创业故事
环境产业里,技术出身或者有技术背景的国内知名企业家有不少,如碧水源文剑平、维尔利李月中、中持许国栋、金达莱廖志民、桑德文一波、三达膜蓝伟光、金科环境张慧春、环能科技倪明亮等等。他们一般在创业后就放弃了科研,专心经营企业。今天我们要讲的三位科学家的创业历程,颇有些不同,对于他们来说,创业没有意味着学术生涯终结。
这三位科学家是:2005年当选院士的久吾高科、九思高科创始人徐南平,2021年11月份当选院士的博世科创始人王双飞,创建了膜公司泽能、有机废弃物处理公司安纳基亚、膜公司Fibracast的安德鲁·班耐戴克。
来源:绿谷工作室 作者:绿茵陈
相关阅读
重磅!我国637位环境相关领域专家上榜全球顶尖前10万科学家
目录
01 徐南平:喜欢创立公司的“娃娃院士”
02 王双飞:左手办企业,右手做学问
03 安德鲁·班耐戴克:“退休”15年后,打造第二家上市公司
04 三位科学家的创业动机
2005年,年仅44岁的徐南平教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他是当时江苏省最年轻的院士,被称为“娃娃院士”。
这位院士是中国陶瓷膜产业和材料化学工程学科的开拓者之一,他不仅纵横学术江湖,后来还担任过江苏省副省长、科技部副部长等。除了学界和政界,他的才华和能力在产业界也展现过光芒,创立过知名公司。
1961年4月,徐南平出生于安徽桐城的大关镇麻山,家里有兄弟姐妹六人。由于家境困难,徐家大姐不得不辍学,但其余兄弟姐妹五人都是本科以上学历。少年时的徐南平每天晚上就着黄豆般微弱的煤油灯光读书写字,这灯光一直伴随着他考上合肥工业大学。
桐城号称“文都”,历史悠久,文风昌盛,是江淮文化圈的发祥地和集中地。以戴名世、方苞、刘大櫆、姚鼐为代表的“桐城派”,雄霸文坛两百余年,拥有作家1200余人,创作传世作品2000余种,是中国文学史上迄今为止时间最长、作家最多、影响最大的散文流派。
出生在这样一个文化胜地,徐南平小时候就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巨大影响,故乡的人文精神为他启蒙,让他度过了充满幻想的十七年。
但受传统文化熏陶成长的徐南平最终却成了工程院院士,徐南平说,这缘于高二时的分科。他那时其实对文科很感兴趣,很想学文科,但他发现选择文科班的都是成绩比较差的学生,成绩好的都到了理科班,不愿意被说成差生的他便弃文从理了(对文科生的一万点暴击,但也说明徐院士是有人文素养的理工科教授)。
读完合肥工业大学本科、上海化工研究院硕士后,1986年2月,徐南平考入南京化工学院(即现在的南京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专业,成为中国化工界宗师时钧院士门下弟子,1989年12月,完成了博士学业,留校开始从事膜技术研究,主要涉及膜领域的陶瓷膜。
早在上世纪四十年代,美国科学家就掌握了陶瓷膜技术,但那时这种技术只用于核工业领域,属于国家机密。著名的“曼哈顿计划”就是利用陶瓷膜技术分离出了铀235和铀238,制造出了原子弹。
上世纪七十年代,由于能源危机爆发,欧洲、美国和前苏联开始尝试建设大型的气体扩散分离工厂,通过膜分离浓缩铀元素供给核电站发电之用,从而将无机膜分离技术从封闭的军事领域引入民用生产。进入八十年代后,激光技术的出现使得无机膜在核工业领域的优势逐渐丧失,自此无机膜的发展进入液体分离时期,无机膜产品陆续运用于水资源处理、乳制品分离等。
我国制造原子弹时,铀分离采用的是金属膜,因此陶瓷膜的研究一直为空白。
徐南平在陶瓷膜领域从零开始,参与并组织了我国三代陶瓷膜生产线和重大应用工程的设计、建造和运行管理工作,他成了我国陶瓷膜技术产业化的探索者。
徐南平决定走学科、产业互动发展之路,受到时钧院士支持。经过徐南平与研究所同事的长期努力,他们的科学研究通过成果转化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997年,徐南平带领6名博士,组建了一家仅有50万元创业资金的公司——江苏久吾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3个月后就推出我国第一台工业陶瓷膜成套设备;两年里公司资产即增值21倍,并建立了我国第一个陶瓷膜工业产品生产基地。
当选院士后,徐南平曾说,“科学家就应该傻一点、呆一点,不要太聪明,要能静下心来搞研究。”他认为,一个人的成功并不取决于智商,任何人都不能奢望自己比别人更聪明,人生最重要的是不怕困难,咬定目标不放松。他博士毕业时还不知道陶瓷膜是什么,但一钻就是十六年;成立公司时更不知道该从哪入手,但他买来《公司法》仔细研读。
1997-2001年,徐南平一直担任久吾高科的总经理,给这家公司注入了科技创新基因,久吾高科不仅努力坚持陶瓷膜等膜材料的开发,而且始终坚持膜材料的应用研究,在很多领域,都建立了诸多创新的膜应用首台套项目,在能源、水资源、环境保护和传统产业改造领域推广应用几千套陶瓷膜分离成套装备。
2017年3月23日,不负众望的久吾高科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股票代码:300631。
工科教授“摇身一变”成了企业家,而且还干得有声有色,但徐南平说自己是“把企业当小猪”的那种创业者。他很快在久吾公司初步成型时,把它转让,转身又在2002年成立南京九思高科技有限公司。“九思”出自《论语》,这个具有东方智慧的名字能够表明徐南平的理念:瞄准本领域的前沿科技,不断研究新问题,不断创新,取得基础研究与成果转化的双丰收。
徐南平对创业兴致勃勃,当时就计划每年利用新的科技成果注册一两家公司。根据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他的研究成果转化培育了江苏久吾、江苏九天、南京九思等十多个高科技企业。
2012年,徐南平还成为了首批中国火炬创业导师。中国火炬创业导师行动由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发起,候选人是成功的企业家或优秀专家,既是成功的企业家又是优秀专家的徐南平无疑是其中少见的多面手。事实上,他还已经踏入政界——只不过这并非本文关注重点,就不多费键盘了。
相关新闻:
久吾高科:陶瓷滤膜及成套装备成功入选工信部第六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
久吾高科:“吸附剂+膜技术”为“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做保障
王双飞:左手办企业,右手做学问
王双飞
2021年11月18日,中国工程院公布2021新增选院士名单,博世科创始人王双飞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院士。这是自1999年广西交通厅副厅长兼总工程师郑皆连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后,广西科学家再次荣获这一中国工程科技界的最高学术称号。
广西媒体感到骄傲,王双飞家乡的湖南媒体也感到骄傲,博世科感到骄傲,2021年2月刚收购了博世科的广州环投集团也感到骄傲。他就读过的陕西科技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工作单位广西大学,当然更是倍感骄傲。就连环境产业界都觉得与有荣焉——能够再次看到环境企业创始人成为院士,太不寻常了。
1963年9月,王双飞出生于湖南攸县。1988年以前,他曾在一家造纸厂工作,工作中最令他接受不了的就是造纸厂对环境的污染。此时的他在心底就萌发出环保情结,要去研究能够减少环境污染的技术。
王双飞因此考取了清洁化生产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就读期间,致力于研究造纸过程中的环境污染治理问题。1991年,在西北轻工业学院(即现在的陕西科技大学)获得制浆造纸工程专业硕士学位后,他进而攻读了造纸废水处理方向的博士研究生,并于1995年获得了华南理工大学制浆造纸工程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来到广西大学轻工与食品工程学院任教。
当选院士后的王双飞曾说,“我成功最重要的一个经验是来到了广西”。广西造纸资源丰富,是全国制浆造纸的几大产区之一,制浆造纸行业污染物排放会造成严重环境污染,王双飞来到广西的确做到了学以致用。
在研究造纸废水、制糖废水处理技术的同时,1999年,王双飞与广西大学三名教授组建团队,共同创建了博世科,博世科的含义就是“博览世界,科技为先”。
博世科在成立之初,就瞄准了科技含量较高、有极强技术门槛的“高浓度工业废水”。这期间,博世科的几位教授花了6-7年时间,才从基础研究做到中试,再到最后的产业化。直到2007年,博世科才做了第一个项目。
不过,事实证明,花这么长时间研究技术是值得的。博世科凭借技术优势,取得了日处理量7000吨的广西南糖纸业大项目,其出水效果受到了当时南宁市环保局局长的称赞。
随后,博世科又推出了厌氧处理反应器,并靠着较高的性价比打破了此前荷兰公司在该领域的垄断。
紧接着,公司研发的芬顿氧化技术进一步帮助其巩固了在高浓度工业废水领域的地位,其纸浆漂白二氧化氯制备技术还一举打破国外垄断,杀入国际市场。
2015年2月,博世科在深圳创业板上市,成为广西第一家创业板上市企业,股票代码:300422。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博世科已经成为广西的代表性环保企业,从当初的微型科创公司蜕变成站在行业前沿、布局全国、逐梦世界的大型环境上市集团,构建了覆盖环保全产业链的服务体系,技术与产品远销东盟、东欧、西非、南美等。
2021年初,博世科完成股份转让,广州环投集团成为第一大股东,广州市人民政府则成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在带领企业走向成功的同时,王双飞在技术领域积极进取,并取得突出贡献,这也是他当选院士的核心原因。
公开信息显示,王双飞一直致力于造纸行业清洁生产与末端治理的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化应用。他曾经率领团队,耗时十年研发了“造纸与发酵典型废水资源化和超低排放关键技术及应用”,这一技术大幅提高了废水的回用率,打破了国外近30年的垄断,因此荣获了2016年的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此外,他还主导过“大型二氧化氯制备系统及纸浆无元素氯漂白关键技术及应用”,也是解决了我国纸浆清洁漂白的“卡脖子”难题,打破国外垄断,目前已成为国际主流技术,该技术2019年也获得过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王双飞的这些技术,不只停留在实验室里,而是有着极强的实用性,已经被应用到博世科的发展过程中。
相关新闻:
11.42亿!广环投联合博世科预中标南宁农村水环境PPP项目
安德鲁·班耐戴克:“退休”15年后,打造第二家上市公司
安德鲁·班耐戴克(Andrew Benedek)
2021年6月份,一家致力于把有机废物转化为清洁水、肥料和可再生天然气的加拿大公司安纳基亚(Anaergia)在多伦多证券交易所上市,它在世界各地都有业务,拥有大量专利和多种专有技术,此次上市融资1.75亿加元。
安德鲁·班耐戴克(Andrew Benedek)是这家公司的创始人、首席执行官。
尽管住在浮华的美国西海岸,但安德鲁·班耐戴克肯定不是一个第一次闯入大时代的年纪轻轻、狂妄自大的创始人。相反,他是一位78岁的水处理专家——2003年获得斯德哥尔摩水奖,2008年获得首届新加坡李光耀水源奖。安纳基亚是他创立的第二个上市公司。
2006年,安德鲁·班耐戴克将他的第一个在加拿大上市的公司泽能环境(Zenon Environmental Inc.)卖给了通用电气公司(GE)。
安德鲁·班耐戴克的经历带点国际传奇色彩。1943年,他出生于匈牙利。1956年匈牙利革命期间,苏军向布达佩斯发动了代号为“强风”的军事行动,并迅速地控制了匈牙利全境,十几岁的安德鲁·班耐戴克逃到了加拿大,在蒙特利尔的一家铅笔厂得到了第一份工作。
后来,安德鲁·班耐戴克得到学习机会,于加拿大的麦吉尔大学获得了化学工程学士学位,又在华盛顿大学获得了同一领域的博士学位。之后,他作为化学和土木工程系教授,执教于加拿大汉密尔顿的麦克马斯特大学,专业从事水处理工作。
执教十年后,安德鲁·班耐戴克于1980年创立了著名的泽能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泽能的成功让他成为科研人员转型成为企业家的典范。
安德鲁·班耐戴克当初凭着科学家的“疯狂”与“傻劲”,将还未被水务业广泛使用的膜技术发扬光大。谈及创业之初,他说:“当时我对做生意一无所知,推动我的并非金钱,而是想要改进世界的热忱。对于解决水质问题的方法,我的直觉就是通过膜技术,因为传统技术无法再循环水。”
他领导泽能开发出许多应用于水及废水处理的膜科技核心技术,如今在全球多个国家使用,包括新加坡的新生水厂。或者可以说,新加坡的“新生水”计划即建立在对膜技术的研发与利用上。
2005年,由于一些生意上的失误,泽能股价大幅下跌。2006年3月,GE以7.6亿加元价格收购泽能。班耐戴克认为,从根本上来说,泽能公司健康稳固。但是,为了继续发展,它可以充分利用GE提供的条件。泽能的实力主要体现在北美地区,若要实现长期增长目标,他们需要在全球设立分支机构。而GE带给泽能一个全球平台,这个平台凭借泽能自己的力量恐怕难以企及。在GE的旗帜下,泽能更有可能实现全球扩张。
在当时的并购事件中,时年63岁的安德鲁·班耐戴克获得了1.48亿加元的个人财产,他曾认为自己“没有理由再次工作”。
他因为喜欢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天气,并想在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斯克里普斯海洋学研究所担任研究员,就搬到了这里居住。
作为一个老书虫,班耐戴克一直想研究海洋。问题是,他忙于建立公司,所以没有时间这么做。他在晚年去做学术研究不会让人感到惊讶,他担任麦克马斯特大学的化学工程教授时就对科研着迷,只不过,他还认为对现实世界产生影响的最佳方式是成为一名企业家。
“(创立泽能时)我对商业一无所知,”他说。“我的前院长杰克·霍金斯(Jack Hodgins)给了我一本关于创业的书,这就是我接受的培训。”
事实证明,泽能在先进膜技术和超滤技术方面的开创性工作,日后成为全球饮用水净化和废水处理的黄金标准。
然后GE出现了,仿佛一切都已成为历史,班耐戴克要退休了。但事实并非如此。这在一定程度上要归功于斯克里普斯的海洋学家们,这些教授与班耐戴克讨论气候变化、它对世界海洋的影响,以及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的话,地球的黯淡前景。
这足以说服班耐戴克去尝试做点什么,他做到了。他对即将破产的德国沼气公司UTS一见钟情,安纳基亚因此诞生。他在2007年收购了UTS,担任首席执行官,还搬到德国工作了一段时间,全身心投入,就像年轻时创立泽能那会儿一样。
如今他的新商业计划,是要通过将有机垃圾转化为清洁能源来应对气候变化,并淘汰垃圾填埋场,而上市只是一个新步骤。
这一次,班耐戴克已经是一名企业家,用他自己的钱起步,而不仅仅只有一本操作手册。他进行了战略收购,不断获得新专利并再次上市——在他离开公众视线15年后和创立泽能40年后。
安纳基亚2020年的收入为1.28亿加元,2021年第二季度的收入为3740万加元,但手头订单约为28亿加元。
钱是好的,但真正驱动班耐戴克的力量叫做“改变现状”,而且一直如此。
根据美国环境保护署(EPA)的数据,在美国,垃圾填埋场是甲烷气体的第三大排放源。逸出的甲烷气体进一步增加了大气中的热量,会造成温室效应。班耐戴克说:“除非我们准备好前往火星,否则我们必须阻止这一切。”
在完美的设想中,这位水处理领域传奇人物将使垃圾填埋场停业。在极度不完美的当下,他担心未来,并承认思考未来可能令人沮丧。“我就要失去希望了,但后来我想到了一个新的角度——我可以做的事情——我再次感到兴奋,振作起来继续前进。”
换句话说,班耐戴克不愿意不战而退。很明显,虽然已经年近八十,他并没有表现出任何放缓脚步的迹象。
班耐戴克在谈及自己的年龄时,引用了以色列前总理西蒙·佩雷斯的话。当90岁的佩雷斯被问及是否认为自己已经老了时,他是这么说的:“在我看来,年老是指你对未来的梦想少于你过去的成就。”数一数你拥有的梦想数目,并把它和你所取得的成就相比。如果梦想多过成就,那么你仍然年轻。
另外,2010年,安德鲁·班耐戴克在安纳基亚之下又成立了一家膜技术公司Fibracast,这家公司专注于膜生物反应器改进技术,使其性能更稳定、更经济。
三位科学家的创业动机
对于徐南平、王双飞、安德鲁·班耐戴克三位科学家来说,创业动机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相似之处首先是他们都不愿看到自己的成果沉入谷底,无人问津,迟迟不能进入实际应用。
比如徐南平在陶瓷膜领域的研究成果,如果不是他本人亲自下场创办企业,又怎能实现仅仅三个月时间,就研制出我国首套大型陶瓷膜设备?又如何能够把我国陶瓷膜生产迅速带进世界先进领域,并且与国外产品平分天下?
而王双飞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科技创新前沿,致力于促进循环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但如果没有博世科,那么他投身于造纸清洁生产与末端治理的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应用,所取得的成果,其在实际应用、产生环境效益方面恐怕会花费更长时间。
安德鲁·班耐戴克“改变现实”的强烈愿望,如果只停留在实验室,而不去创办公司,在超滤膜领域、有机废弃物处理领域,他的领先的应用和探索估计也要晚些年实现。
科研与应用之间有落差,实验室与市场有落差,产学研之间的“鸿沟”客观存在,因为科学家与企业家的目标很不相同。前者是以发表论文、申请专利为标志,关注的是科学和技术的创造性,强调的是“第一个”,不考虑成本和生产的具体问题;而企业家的目标是满足市场需求,关注的是产品能否批量生产、性能是否稳定、成本是否低廉,技术是否有实用性。
所以,如果科学家能够在机缘合适的情况下创业,那确实能使得技术转化为成熟的工业技术和产品的路变得没那么漫长。
还有一个相似之处是,他们三人的研究虽然一开始是高校的“任务”,但他们都对技术的应用、环境的改善有深切的关怀,他们的研究不再单纯为了学术比赛和论文发表,他们深度考虑商业落地。
三个人隐性的相似之处是,他们都乐于把自己的前沿研究与社会做沟通。也就是说,他们都没有陷于专业自恋,只说少部分专业人士才能听懂的“黑话”。他们更多的关注点在于研究落地,而不是证明自己。
比如,徐南平院士乐意做陶瓷膜的科普。谈到膜,在面对非专业人群时,拿面前的饮水机做比喻,说普通水之所以成为可以直接饮用的纯净水,是因为“膜”过滤了水里的杂质、细菌等有害物质。“膜”就像一个筛子一样,只不过它的孔比筛子的孔小很多,用微米、甚至纳米来计算。这种技术被广泛运用于食品加工、水质净化、环境治理、制药工业、化工与石油化工等领域,用于产品的净化分离。
安德鲁·班耐戴克在向听众发表演讲,与政客和决策者交往、接触时,也都会采用普通人听得明白的语言。为了推广有机废弃物处理的理念,证明其对气候变化的正面影响,他还为加州媒体撰写客座评论,深入浅出地说明“为什么我们必须把食物垃圾变成可再生燃料”。
王双飞曾被称为不善言谈的人,但他介绍自己的技术和企业能滔滔不绝讲两个小时,力图使对方听懂。
三人不同的地方在于,徐南平虽然成功创办了多个企业,但他认为一个人不能既做科学家又做企业家,科学家的成果需要转化,创建企业是成果转化的模式,是一种实现成果转化的手段,而当这个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科学家的使命就完成了。
安德鲁·班耐戴克则是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企业家的身份中,不断下场创业,即便重回学术领域,但一看到有更快速地改变现实的机会,就毫不犹豫继续创立公司。
而王双飞则介于两者之间,他没有在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就离场,但同时也继续了在科研领域的创造。
另外,科学家成功变身企业家容易带来误解,即技术领先带来了商业成功。其实不是的。
科研领域追求的是单项指标领先,技术一定要有先进性,但到了产业领域,技术是手段,不是目的。在环境产业,所有的技术,其目的都是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这个顺序是很清晰的,永远不会有环境公司以单纯的技术领先为导向,也绝不会有哪个公司为了秀技术而使用技术。
在环境产业,一味地追求技术领先,甚至可能带来其他问题,例如成本过高,或者可靠性不够,或者产品只能停留在实验室,无法大规模商业化等。
可以肯定的是,作为一个综合应用学科,任何一个环境领域的科学家都有落地技术、扩大技术影响力的初衷。但只有少部分人能够亲手实现自己的梦想,专注于学术的科学家长期生活在象牙塔中,能经受住残酷商业考验的人还是少数。
文中这三位科学家,最可贵之处在于他们能够把研究的技术很好地转化成产品或者投入到环境产业应用,他们既是非常有名的教授、学者,又是很成功的企业家。他们站在科研和产业的前沿,是触摸未来的人。
参考资料:
【1】 44岁的徐南平:“文都”桐城走出来的工科院士.龙虎网,2006年2月.
【2】 丁一鸣.皖南这个小地方走出3000多名博士、近20位院士.光明日报[N].2021年10月2日.
【3】 李昆.基于氧化钛材料的陶瓷膜表面改性对膜污染控制的性能研究[D].北京:北京化工大学,2012.
【4】 久吾高科成功入围南京市2019年度百强高新技术企业.久吾高科公众号.2020年6月24日.
【5】 徐南平院士百科.中国工程院网站.
【6】 祝贺!博世科创始人王双飞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博世科公众号.2021年11月18日.
【7】 伏波望族.国内第一人?环保企业创始人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环保圈公众号.2021年11月18日.
【8】 吕凯.博世科王双飞:有所为,有所不为.中国水网.2015年10月16日.
【9】 刘琴.专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双飞.广西日报.2021年11月24日.
【10】 Joe O'Connor.Never too late to build a better planet: CEO takes second company public 15 years after he 'retired'.The Financial Post.July15,2021.
【11】全新丽.创业“膜”法师——安德鲁·班耐戴克.环保产业[J].2014年10月.
绿谷工作室作品
纪录 | 宜兴的一代环保创业家【国产工匠】陈良刚:超滤膜是一生的事业 一生最感恩两个人
再见,金源经开污水处理厂!再见,BOT时代?
从高碑店看污水处理厂进化之路
一位宜兴“环二代”的心声:一直在努力,不想被误解另一个角度看环保企业:装修设计中的美与关怀
往事并不如烟:刘晓光和张虹海、首创和北控的擦肩与握手“污水厂”改名“”净水厂”!?你身边的污水厂改名了吗?进击的环境商界女性
从“春都火腿”到“黄河环境”:城发环境的破局之路
风流云散青山在——细数环境产业的黄埔军校们环二代正在走上历史舞台,他们与一代有什么不同?环二代:接班,还是不接班,这是个问题卡伦堡、北九州……那些教科书级的生态工业园现在怎么样了?
上海环境王瑟澜:以变应变,破茧成蝶
双碳目标下 中国环保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几大路径固废市场由量转质,首创环保集团如何“攻守有道”?
发改委、工信部:到2025年底,具备条件的省级以上园区全部实施循环化改造
2021固废&环卫十大影响力企业等11大榜单揭
十一月热文,欢迎点击阅读
关于启迪环境专项调查组第一期调查结果的公告(11189)
绿谷丨中国环境产业里的“清华系”创业帮(9139)
灯火下楼台——张维仰之东江环保往事(8045)
213家环保企业或将获国务院重点支持(7300)
夏坚:苏州水环境治理的系统思考(6549)
入选哈佛商学院案例,康恒环境有哪些值得研究的发展故事?(6424)
国家科技奖结果公布!多个环境领域技术成果获奖(6348)
中国中铁、中交集团两大央企增资!安徽生态环境产业集团将落地!(5000)
祝贺!2021两院院士增选结果出炉,北大朱彤等9位环境相关学者当选(4242)
中标近20亿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长江生态环保集团在安徽再结硕果(4132)
12进1!中车环境中标!常州农村生活污水项目发布中标公告(4013)
心不诚64亿污水厂网PPP项目回归改为单一来源由本地国资接盘(3622)
中国22位环境相关科学家荣登2021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榜单(3470)
中标价超21亿!青岛西海岸集团拿下一农村污水项目(3403)
6大涉环保工程入选!最新一批鲁班奖名单公示(3308)
污水处理9大水质指标及含义!(3286)
高水位运行,污水处理的痛点和问题的表现点(3253)
15.4亿!中国电建孙公司预中标随州厥水河东岸生态环境提升工程PPP项目(3192)
打通污水处理“最后一公里”,污泥处置技术到底有哪些?(3118)
张慧春:金科环境工程产品化的经验与心得(3036)
备注:括号内为总阅读次数,统计时间截至12月3日15:42
“E20水网固废网”公号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若转载,请联系授权。违者视为侵权,本公号将保留对侵权者追究版权责任的权利。申请授权可联系刘女士微信:LZZDSha。
编辑 | 刘蓁、赵凡
统筹 | 李晓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