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周末看展|连州摄影博物馆里的“内外时空交织”

以下文章来源于连州国际摄影年展 ,作者连州摄影博物馆

连州摄影博物馆于5月11日推出四个不同风格的新展,从不同的角度呈现摄影内外的时空交织。

“连州影像记忆:1965-1985”是连州摄影博物馆对自身所在地的一次影像梳理,并期望以摄影为媒介与本地居民共同回顾连州本地的历史。

同样是民间影像,“私物招领”呈现的是14组来自摄影收藏家让-马里·多纳特的照片。这些难以追溯语境的图像在连州摄影博物馆再次产生奇妙的关联,让原本互不相关的人和物得以并置。

“塔”是林舒对摄影的探索和对中国传统艺术探索的结合。在观看大量古塔的过程中,林舒也重新回归到了观看世界这一摄影的重要意义。

彼得·克纳普在展览“无限的蓝”当中表现了一种更加形而上的观看和思考,通过对天空、大海之蓝的不断拍摄和处理,对人类和无限宇宙的关系,以及空间和非物质进行研究和探索。


清远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林文钊,中共连州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陈志辉,瑞士驻华大使馆文化与媒体处主任愈然非,策展人及博物馆联合馆长段煜婷与弗朗索·萨瓦尔,参展艺术家让-马里·多纳特(法国)、林舒、彼得·多纳特(瑞士)、潘伟、杜积禧、王国维,以及来自省内外的摄影艺术界嘉宾参加了连州摄影博物馆夏季展开幕式。

本地市民前来参加开幕式。



策展人:段煜婷

项目发起人:潘伟、黄宅裕

摄影师:杜积禧、黄宅裕、潘仁式、王东甫、王国维

地点:连州摄影博物馆2号、3号、4号展厅

展览源自连州摄影博物馆于筹备阶段得到的一批由生活在当地的老摄影家们留下的影像,这批珍贵的老照片成为摄影博物馆的第一批重要收藏。这些老照片是由清远著名文化人潘伟、老摄影家黄宅裕发掘,由连州老摄影家王东甫、杜积禧、潘仁式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拍摄的。博物馆成立后,我们有条件对这些影像进行了更为细致的整理和研究后,认为应该尽快让大家特别是连州市民们看到这些照片。


连州文化名人潘伟在现场导览。

“连州影像记忆:1965-1985”展览现场。


无论作为艺术的摄影在其漫长的历史中如何千变万化,摄影在其最基础的民间层面、普通人群中,也许只是一张普通的家庭照或是一张旅游照,却有可能更为直接、自然地记录了当时的时代风貌、而这些质朴的民间影像为后来者研究历史提供了更为鲜活的文献,弥补了官方宏大叙事的不足,还历史以生动的面貌。

展出的历史照片中,有一组较为完整的连州本地文艺团体的影像档案。这批影像档案既有文艺团体成员年轻时的肖像,也有团队的演出剧照,以及队员们在乡间工作的照片。这些照片对于了解连州的地方文艺历史,无疑是十分珍贵的资源。连州文艺团体的发展过程本身,也是社会发展的映照。展览期间,照片中的主人公——连县文艺宣传队的一批老队员在潘伟的介绍下,来到连州摄影博物馆找寻自己的青春记忆。老队员们看到照片中自己年轻时的身影,都十分感慨。


连县文艺宣传队老队员在展览现场。

连县文艺宣传队老队员在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还呈现了一部连州本地市民的采访视频,老人讲述的故事与观众眼前的这批照片互为补充,呈现出鲜活的历史。相较于官方历史的宏大叙事,这些由本地老摄影师拍摄的照片记录了更多历史的细节和温度,不论是对连州本地居民,或是来到连州看展的观众,都是了解连州历史最好的影像文献。

据悉,为了挖掘和记录更多的连州故事,连州摄影博物馆找到连州糖果厂的老员工前来观看展览,并在本周六(5月25)组织一次专场导览活动。连州摄影博物馆在果品仓的旧址上建造起来,本身在地理上就有紧密的联系,更希望借助此次”连州影像记忆“的展览,可以了解更多关于这个地方的人和事。


© Du Jixi


左:© Pan Renshi  右:© Du Jixi


© Pan Renshi


策展人:

弗朗索·萨瓦尔(François Cheval)、奥黛丽·瓦罗(Audrey Hoareau)

地点:连州摄影博物馆6号展厅


“私物招领”展览现场


“私物招领:来自让-马里·多纳特的民间影像收藏”展示14组来自让-马里·多纳特影像收藏的照片。多年来,让-马里·多纳特收藏了40多万张原创照片,这一收藏涵盖了近一个世纪的摄影历史(1880 - 1980)。


“私物招领”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所展出的民间影像部分是该收藏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不但是社会和文化的见证物,同时也充满了人性。基于这些民间影像,让-马里·多纳特分类创作了200多个主题系列,并在某些主题中为影像内容赋予了全新的阐释。此次展览选取了14组看似无关的照片,但在看似幽默的图像背后又暗藏着巧妙的联系。


“疯狂车手”(左)与“火烈鸟”(右)


例如在“疯狂车手”和“火烈鸟”这两个并置的系列照片当中,观众会发现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男性和女性都喜欢用相似甚至相同的姿势跟汽车合照。“火烈鸟”这一系列的名称形容的是男性在和自己的爱车合影时常用的姿势,与女性更习惯于坐或者躺在车上的姿势展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在这些并置的不同系列照片中,观众还可以发现很多相似的联结及其背后所隐藏的人们对待影像的态度与习惯。相比于“连州影像记忆”档案式的呈现,“私物招领”启发了观众另一种观看民间摄影的方式。


策展人段煜婷为观众导览


 Courtesy of the Jean-Marie Donat Collection


  Courtesy of the Jean-Marie Donat Collection


策展人:段煜婷

地点:连州摄影博物馆1号展厅


林舒于2017年开始拍摄佛塔系列,对于他而言,这个过程也是一个反思与重新认识摄影的过程,在他所追寻的摄影逐渐滑向抽象与虚空的境地之时,塔将他重新拉回这个真实的世界。对塔的喜爱源于林舒对神秘主义的兴趣,塔作为一个精神的外化的实体,与他追寻的理想摄影是相似的。


展览“塔”前言墙


林舒从《鸩》这组作品开始一直比较关注中国传统艺术如何与当代摄影发生关系的问题,他认为摄影在这其中是一种体验而不是方法,是精神与一个个体纯然的契合,这样的认识深刻地影响了林舒。

是拍摄塔让他再次回到了对物的关注,对记录性的释怀,回到了与这个世界保持联系、抱有好奇的状态。林舒的个展“塔”展示了中国不同地区、各式各样的古塔建筑,它们或是笔直地直指天空,或是莫名从中间劈开一道深渊,或是因摄影师特殊的处理构成有趣的映照。

在林舒的镜头下,这些古塔似乎跳脱了我们对塔已有的印象。据摄影师介绍,拍摄塔的过程对他而言也是一个反思与重新认识摄影的过程,这一过程使他回到了对物的关注,回到了摄影最大的意义。


“塔”展览现场


跟随林舒的拍摄脚步,驻足于他拍摄的古塔前,观众会渐渐发现,这种“陌生感”是在抛开对“塔”先入为主的认知之后,重新欣赏作为被观察对象的“塔”本身所带来的感受,这或许也是林舒特意在展墙上写的“凡所者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的意涵所在。

去看这个世界才是摄影最大的意义,而记录下这一切是摄影天然的本质属性。


© Lin Shu

© Lin Shu

© Lin Shu


策展人:

弗朗索·萨瓦尔(François Cheval)、奥黛丽·瓦罗(Audrey Hoareau)

地点:连州摄影博物馆5号、7号展厅


“无限的蓝”展览现场


“彼得·克纳普:无限的蓝”呈现出一系列充满神秘主义、单色彩和蒙太奇风格的作品。这位出生于瑞士的摄影师既是“天空艺术”运动的参与者,也与新现实主义关系密切,他长期对人类与无限宇宙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


彼得·克纳普借用观众的手机演示作品拍摄情形。


著名瑞士摄影家、88岁高龄的彼得·克纳普早在1945年就已经开始摄影创作,他曾经担任《ELLE》杂志早期的艺术总监,并把杂志所传播的女性形象带往更加自由的方向,但他很快就厌倦了时尚摄影而转向了艺术。彼得·克纳普在导览中介绍,对天空、时间和无限而恒久事物的着迷,使他从商业摄影彻底转向了艺术的创作。

由于曾受过包豪斯式的训练,他经常会对作品进行涂改、刮花、粘合和重组等处理,并铺上深沉、复杂和多面的蓝色。这种手法使得他的作品有时会显得浑浊,但却总是保持本质的纯净。

本次展出作品是他早在上世纪70年代创作的,放在当时的语境来看,这些作品可以说是彩色摄影被用在艺术领域早期的语言实验和探索,同一时期彩色摄影工业发达的美国也开始了新彩色摄影的尝试,一种新的媒介语言在不断探索和演进中形成了今天以彩色摄影主导的当代摄影艺术的创作格局。回顾艺术家在早期彩色摄影上所做的探索对今天的创作者反观自身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意义,何况在今天来看,展厅里的这些照片依然散发着自由而迷人的光芒。

本次展览还选取一部视频作品《大阪1970》进行放映。这部短片呈现了摄影师于1970年大阪世博会期间拍摄的一组黑白照片。


© Peter Knapp

© Peter Knapp

© Peter Knapp


据悉,本着对摄影的开放态度,接受多样化的作品探索,持续举办十四届的连州国际摄影年展开始了作品征集,将不局限于年度主题,欢迎大家积极参与。点击 2019连州国际摄影年展 | 作品征集 了解更多。


本文经由连州国际摄影年展微信公众号授权,参考其内容编辑而成。文中配图均来自该公众号。


▶ 周末看展篇◀

19世纪的中国是什么样子的?黎光波 | 46位温州摄影师的“2018” | 从西湖出发 | 韩国影汇展 | 日本3.5万张照片里80年前的中国 | 周海婴  | 舟山女儿拍父母 | 埃文·奥拉夫 | 安哥 | 殷业强 | 何藩 | 摄影术传入中国后的时代变迁 | 丽水摄影师眼中的丽水 | 卢彦鹏与饶凌华 | 刘香成 |贾勇 | 杨发维 | 汪滢滢



本文图片仅供交流使用

不以盈利为目的

相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提醒

“关注全球减贫 聚焦乡村振兴”5月31日截稿

相关阅读

关于“精准扶贫”影像创作的尝试

为啥不能好好读读征稿启事?!


▶ 更多活动征集◀

影像中国俱乐部 | 中国摄协“在线影展” | “鄂尔多斯四季美”记得住乡愁 | 浙江天目山 | 世界风光 | 人民日报期待你的好照片 |“关注全球减贫 聚焦乡村振兴” | 走遍中国 | 第三届航拍武陵源摄影 | “丹寨公益影像扶持基金” | 大美秦淮源·健康新溧水  | 第九届全国农民摄影大展 | 大国小家70年  | “绿色白马·智慧园区” | 聚焦乡村振兴 | 藏在贵州深山里的手工造纸厂 | 自然生态 | 第27届全国影展 | 扶贫故事 | 全国铁路发展成就摄影大展 | 丹寨县脱贫了 | 来丹寨摄影,也是一种扶贫 | 日常-时间的旷野 | “丽水味道”

▶ 荐书篇◀

景观摄影 | 罗伯特·杜瓦诺:时尚光影 | 失明的摄影师 | 风景之眼 | 奇趣自然 | 女摄影师眼中的世界 | 济南图记 | 从事艺术工作的人千万别错过这十本书 | 编辑们心中的那些好书 | 卡帕战地流星 |  网红博主的摄影炼金术 |  世界读书日的特别推荐 | 画意摄影 | 那些渐渐喜欢上人的日子 | 美之地图 | 中国的颜色

▶人民日报期待你的好照片收藏名单◀

第一期 第二期 第三期 第四期 第五期 | 第六期 第七期 第八期 | 第九期 | 第十期 | 十一期 | 第十二期 | 第十三期 | 第十四期 | 第十五期 | 第十六期 | 第十七期 | 第十八期 | 第十九期第二十期

▶ 本周值得篇◀

120121122123124125126127128 、129、130131132133134135136137138139




(扫描关注我们)

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