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家庭空间是孩子最好的行为导师

季菁 童书妈妈三川玲 2022-03-28

人都需要有独立的空间,获得这种空间,会感到被尊重和独立自主,反之则会有被侵犯的感受,孩子也不例外。


空间环境不仅反映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也反映一个人对自身、对孩子、对彼此的认知与了解。请看空间设计师季菁给大家的真诚建议——家庭空间是孩子最好的行为导师。


我是一名空间设计师。大概在三个多月前,我差点变成女版“青山周平”。一个地方电视台准备搞个家庭亲子教育的真人秀电视节目,我作为专家团参加,团里有儿童心理专家、两性关系专家,而我是“家庭空间分析专家”。


虽然节目半路夭折,但节目组提供的视角和架构,启发了我对家庭空间环境的新认识。


我一直觉得做办公室装修比家装更痛快、更容易,为什么呢?


因为商业模式成熟的公司,职责定位、部门关系明确,需求也明确,提出的设计要求与目标也非常明确,提供方案的过程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然容易。


而家庭呢?家庭成员也有角色、社会职能,但认知角色、定位角色很容易,认知自我和认知他人就没那么容易了。


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是谁,又如何知道自己要什么呢?正是因为缺乏对自我和他人的认知缺乏,对家庭空间的需求自然也不清晰,成员越多,就越容易产生矛盾,难以达成共识。


其实,空间环境反映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反映一个人对自身、对孩子、对彼此的认知与了解。


这让我对家庭环境的思考有了新的思路,并在这个真人秀的案例中试着从环境的视角出发,结合成员相互间的关系、个体的心理特点,比较完整地分析家庭环境的问题,对所谓“环境”的构成因素及其内在的关系也有更清晰的理解。




影响家庭环境的因素有哪些


我在分析案例时,将案例拆分成三个方面:成员关系、儿童特点、环境营造。根据这些问题,从空间的角度,提供优化方案,协助家庭认识问题,从而能改善彼此关系,帮助孩子能更好成长。


分解后,家庭环境的构成因素就比较清晰了,从个人认知到关系的互动,最终影响着物理环境,经过分析,我得出几个环境改造的关键点:秩序、界限、流动、成长。环境因素和人之间有着某种因果关系。



「秩序」


空间的秩序,是基于对事物的理解产生的逻辑归类。你是如何理解自己、对自己归类的呢?你又是如何理解其他成员,对他们进行归类呢?


这可能很难理解,举例说吧。


去年我刚开始创业时,去朋友家帮她女儿打造一个阅读角。她苦恼家里仅有两个房间。其中小房间又小又暗,所以让老公睡这里,女儿和她在主卧睡。这样的安排,反映了她对家庭成员的定位。


试问,如果长期如此,孩子会如何理解父母的关系呢,女儿会不会觉得与母亲才是共同体,父亲是另外的个体?这是否就是一种秩序的混乱呢?


还有一个我自己的例子:


我刚结婚的时候是跟公公婆婆一起住的,在结婚前,他们就把家做了一次大改造,把客厅一样大的房间作为我们的新房,他们自己住在小房间。


我几年后才意识到,这是他们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而做的一次秩序调整。他们认为从此我们就是这个家的重心与支柱,应该住在主人房。


我作为中途加入到这个家庭的一员,一直以来的感受是受尊重、平等且被充分接纳的,他们的智慧让这个家庭一如既往的和睦有爱。


除了空间秩序,还有物品的秩序,这些都体现了家庭关系。近年从日本传来的整理学、断舍离等的概念,也是一种梳理秩序的过程。



「界限」


关于人的空间界限感的研究表明,年龄越小的儿童所需的社交空间距离越小,成人所需的社交空间距离则是45—120cm。


人都需要有独立的空间,获得这种空间,会感到被尊重和独立自主,反之则会有被侵犯的感受。


这种界限是划分了一个个的房间就会自然产生吗?不见得!公共的开放空间也会自然形成界限,反而在有围墙的家中有时却缺乏界限感。


当我是孩子的时候,爸妈是可以随意进出我房间的,他们觉得父母和孩子之间不应该有秘密的,弟妹对我说,我妈现在偶尔也会闯进她的房间。


无界限的内在是无原则的、无清晰自我认知的。他们认为亲人之间是水火相容、不可分裂的,一旦孩子有独立的意识和行为,则会被认为不孝或者难以接受。


我参加的真人秀种有这样一个案例,姐弟经常因为争玩具而争吵,这个家庭的解决方案是让妈妈做裁判,让妈妈的主观意识来界定物品的归属权,结果往往是姐姐要让着弟弟。


这个妈妈的思维跟我爸妈认为“父母就可以随意进出孩子房间”的思维方式同出一辙,他们都忽视了孩子独立的权利界限。


如果认可家中的每一员包括自己都拥有独立自主的权利,就可清晰明确每个空间、每个区域、每个物品的归属人,并制定使用规则和说明,每个人有着清晰而客观的规则作为行为和判断标准。


这样姐姐和弟弟是否就可以自行协调两人冲突的问题了,这不也是在社会中运行的规则吗?



「 流 动 」


在秩序与界限非常明确的空间中,如果人与人之间没有正向的互动和交流,那只是一个呆板的样板间。我原来也忽略了这个因素,在分析真人秀案例过程中,我咨询了不少家庭教育专家,一位老师提到了时间性,对我启发很大。


空间不是独立于时间存在的,在一个空间中,你是否有自己的时间?是否跟各成员有一对一的时间?是否有共享的时间?又是如何在空间中分配这些时间的呢?


我最近跟儿子有这样一段时间,他取名为“彩虹时光”,在这个时间里,我俩会在房间里那小片绿油油的地毯上玩各种游戏。每周,他都特别期待这一天的到来,会提前想好活动的内容,特别有仪式感。


除了与孩子的特殊时光,跟先生是否也有这样的时间呢,跟公公婆婆呢?关系就因此流动起来,空间也因积累的美好印记而有了质感。



成 长


我在参与深圳安居房模块研究的项目时,分析了一个家庭一生的过程。


一开始我只是从家庭成员的数量变化去分析,当两个人变成三个人、三个人变四或五人时,空间的秩序、界限与流动性都产生了变化。


如何让空间适应这些变化?我慢慢发现,影响家庭变化的主要是孩子的成长变化。还记得之前举过的那些例子吗?


当弟弟需要安全感与陪伴的阶段时,父母是否有关注到,并给予时间?

当我同学的女儿需要独立自主学会与母亲分离时,母亲是否愿意放手给予空间?

当子女需要发展独立人格需要被认可的时候,父母是否能充分理解且留出适当的距离?

当孩子长大成家,又是否愿意放弃主导权退居二线?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是能意识到他的变化和需求,不断去沟通和调整彼此,还是一直麻木茫然着不知所措呢?当你开始认识到问题并不断调整时,环境也将随着你的成长而适应彼此的样子。




测 试


孩子与环境都像是一面镜子,能照射出个人和关系之间的问题。而每一个支点都是从一个系统中来的,研究儿童及空间的关系只是从儿童的角度提出他们的成长需求,让被忽略的需求在一个整体系统中得到有效的满足,让这个系统更有效且良性地发展,而不是一切以儿童为中心,更应关注的是儿童所处的整体环境。


不妨试着根据刚刚分享的几个关键因素来评测下你所处的环境:


秩序——你我他是否都能各得其所?

界限——你我他是否都能各享其乐?

流动——你我他之间是否能够互相倾诉互相支持?

成长——你我他是否都在成长并成为更好的自己?


如果答案都为“”,你的孩子想必正在健康快乐地成长着。恭喜你!你根本不需要请什么设计师或导师了。


备注:本文是季菁在童书妈妈年中分享会精彩演讲的文字稿。


作者简介

季菁,家庭教育环境、儿童成长空间研究及践行者,童书妈妈深圳读书会会员,个人微信号:JinaZD。



__END__

童书妈妈三川玲

 

童书妈妈读书会会员文章精选

请在孩子进入青春期前务必看这五个建议

有一项儿童基本权利,你一直在忽略

每年给孩子写一封信,生日那天送给他

孩子没主见还不是因为你们管得多?如何培养有选择力的孩子

清华妈妈的技术贴:发现天赋培养优势不能只靠follow your heart!

亲子朗读让我们爱读书也更亲密:晓华和Emma的超级脱口秀

斜杠青年的育儿经:脆弱的反义词不是坚强,而是反脆弱

情人节来我们聊一聊:如何通过吵架来让彼此成长

成为有生命力的人,孩子只需要两样东西

土木工程博士爸爸用技术分析:为什么嗑瓜子可以随便嗑半小时,学习却不能?

财务自由才能工作自由吗?我在自己的时区里勇敢选择

新手妈妈如何面对生活的变化,累积幸福让“猪队友”更给力!

巴菲特和J.K.罗琳的人生真谛:努力刻苦并不会让你离成功更近

只要父母还在焦虑,孩子就不可能真的得到爱和自由

从高中学渣到中医博士,孩子是如何发现自己的兴趣和使命的?

矮化儿童大法

你是在焦虑孩子的下个星期,还是在规划20年后?

如果可汗学院开设实体学校,你会让孩子去吗?

防弹衣讲述爱的教育视频,你会爆笑也会掉泪

美国心理学家证明:家长对孩子的成长起不了多大作用

你是选择让孩子出人头地做精英阶层,还是幸福而平凡地生活?这就是夏山和伊顿的区别

一位清华优等毕业生的反思:我们终将走上自我教育之路

《夏山学校》读书会实录:让孩子自由发展是行得通的

三年前,一个焦虑的妈妈给孩子停掉了所有的课外班

一亩三分地小日子守不住,孩子必须要有大格局

学习,如何才能化境 

芬兰教育全球第一,但它的好与竞争无关

像爱孩子那样爱伴侣

一只猫教授的24门学科

美丽女主播教授读故事的秘密

为什么我能坚持四年写两百多万字,却无法坚持减肥?

吴军的这本书,能唤醒中国亿万家长吗?

《大学之路》告诉我们:美国名校的六个“潜规则”

我们不一样:我的孩子上职高,同样能施展天赋



▼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童书妈妈市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