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说了你可能不信,大佬们就是这么发家的——解码浙商经营之道连载第二章

民企管控 华彩集团管控 2022-08-06


浙商在创富的过程当中,不管是在海外层面,还是在全国层面,还是在各省层面,浙江层面,浙江的地市层面,县一级层面,乡镇一级层面,乃至村一级层面,各级的浙商都形成了相互利益融合,相互交汇的一种可能性,一种积极探索的可能性,客观上形成了一种组织智商,而且这个组织越来越聪明,甚至夸张一点说,浙商几乎就是一个有生命的生物体,它是一个智慧,在推动着一个经济体,在往前发展。


浙商商帮的确是一个实践的产物,政策开了,他们以为里面有空间了,就去钻空子,钻了空子以后又被打击,打击了以后又逐步地去试探,过不久政策又开放了,又得到肯定了,然后又胆子过激,过不久又被禁止了。浙商商帮的形成是反复的一个螺旋上升式的,是一个不断尝试的过程,是一系列试错的时间的结果,中间出了不少事,倒下不少企业,也成就了不少企业。

              马云                         宗庆后                        鲁冠球

在发展过程当中,很多优秀浙商集团和领军企业,自觉地发现了浙商商帮运作里的一些特点,进行了一定的程度的引导和设计,这也是不能被忽视的。比如说很多优秀浙商企业到外省以后,发现强龙不压地头蛇,你到外省竞争,你就不能光靠企业对企业,有时候发现用商帮对企业这种方式很好。商帮在当地利用四通八达的信和人脉,能够不那么面对面、硬碰硬竞争地拿下一些项目,打开一些空间,这何乐而不为呢?所以这种认识本身,就锁定了浙商商帮的一些探索,是这么一些优秀企业若干局部的探索,自觉行为,也构成了浙商商帮发展,每过一个阶段,档次提高一下,像翻跟头一样翻起来的一种重大可能性。


浙江的学者、专家、研究机构,包括一些优秀浙商领袖,和职业经理人,对浙商商帮的总结、研究、发展、探讨,也客观上促进了浙商商帮的理论的形成和运作模式的一致化。


浙商之间的血脉相连,相互的帮助,使得他们能够形成一种自觉的信息汇总和最佳管理实践,这在客观上使得浙商商帮的学习和模式得以实现和涌现。

同时我们发现,浙商商帮的形成、运作,本身汇集了一些强大的社会因素,比如说政府服务,社会资源的动员,对各省经济的参与,这如果不是在中国这么一个大背景下,根本不可能做到的。而同时,浙商在崛起过程当中,完成了全民的商业文明教育,而这种全民商业文明教育,既是所有浙江人的,或者浙江生活人的一种商业文明洗礼,更催生了很多在企业管理、商业运作上有认识的千千万万的人。它比学校教育,它比科班教育,在岗教育要广泛得多,深入得多,所以很多在浙江打工,返乡创业的人,一些浙商发展到全国各地,对当地经营思想的带动,都是有重大意义的。

解码浙商商帮发展运作的秘密

中国商帮的前世今生

浙商商帮模式的形成

 三

地区浙商的逐步联合

浙商的集群化发展

政府服务与社会资源调动

地区商会的成立

各省商会与浙商的互动

浙商之间的联合资本运作

浙商中的同学经济

浙商的国际化

十一

浙商商帮的国际化运作

十二

浙商商帮的网络效应及未来发展

为帮大家解答有关浙江商帮的疑问和困惑,华彩咨询将最新的有关浙商商帮的研究内容进行发布,与大家深入交流和探讨有关浙商商帮的话题。下方表格将提醒您更新的进度。


浙商商帮的联合

全国有一些省份的商人是相对比较活跃的。他们一开始就走出当地,在全省,在全国尝试各种各样的机遇,从事各种各样的生意,包括到全球去,事实上只有少数省份,在全中国的分布是极其广泛的,越往西北走,从观念上是不愿意离开故土,不愿意离开本省太远,越往东北走,原先的老国企,重工业基地,使得他们不太愿意离开东北,因为它是一个比较安逸的,比较熟悉的大统一的文化经济的这么一个区域。


直到后来,东北的传统工业,重工业,国有企业的衰败,才使得东北出现了很多过江龙,愿意南下,而且特别愿意到广东等相对热的地方去,这就是我们通常开玩笑说的寒带崇拜或热带崇拜,寒带的人崇拜热带,热带的人崇拜寒带,从小从心理上、文化上、生活习俗上都认为可能换一种气候环境,效果更好,更舒服。热带的人觉得不堪其热,到寒带非常舒服,寒带也同样,大抵来讲,北方因为它的饮食习惯、语言习惯等等,往南方走的相对还是比较少。如果不是广东领改革开放之先机,在改革开放过程中走得比较远,形成了一个非常大的开放效应,构成了一个移民省份,我们也很难想象,广东能够张开怀抱,容纳这么多省份的过江龙,包括四川、湖南、安徽,都是如此,特别喜欢到广东去。


但是像浙江人这样,组织起来均匀地分布到全中国各地去,在全中国形成一个钉鞋的,修皮鞋的非常大的网络,做家具的,打家具的一个非常大的网络,做建筑的,从大工到小工的一个非常大的网络,施工分包或总包的一个网络,做眼镜的一个大的网络,做轻工贸易的一个网络,做布匹、纺织物批发的一个网络的这样一个省份,还是非常罕见的。哪怕在原始经济状态下,浙江人都喜欢到全中国各地去捞世界,是很开放地看待全中国。


在改革开放不久以后,在新疆、宁夏、青海、内蒙,就出现了浙江的钉皮鞋的,打家具的,做油漆工的,这固然和浙江能工巧匠多,除了农民省份以外,很多农民本身还是有技能的人,一技在手,艺不压身,走遍天下,很少有省份如此尊重技能的存在,但是浙江普遍的农民的技能化,是一个很基本的特色,即使没有技能的农民,也通过掌握和学习一些技能,比如说钉鞋,来形成自己往外走的一个优势资本。


从浙江人的进取和各省的保守之间,各省在流动上的偏好,我们很能看得出来,浙江人起初在做分布的时候,在全国化分布的时候,就有一个起步优势。而这个优势,在后来被优先撬动联合了,这是非常难得的一件事情,到底是怎么被撬动联合了,它一开始怎么能够适应全国各省的文化,浙江的各个地方,都同时吃面食和米饭,都同时有味道偏甜的菜和偏咸的菜,事实上这是浙江当时以杭州为核心,被南宋政府北方化过,有非常大的关系,包括衢州,还曾经是孔庙南迁地,温州曾经是朱熹实行文化教化之地等等。

这么一个大的南北文化融合的地方,日后遍布全中国,在全中国做各种各样的手工艺活,是我们非常容易想象的,当时来看,做木匠,打木器家具需要技能,以浙江东阳百工之乡这样一个大的文化底蕴,形成家具队伍,是很容易想象的。钉鞋事实上不需要特殊的技能,但是钉鞋在相当长时间里面,被北方人认为是一个很卑微的工作,伺候人,钉别人的鞋,要闻臭脚,所以在相当长时间里面被国有化、正统化的北方,是不可能从事钉鞋业务,当然两广地区、福建地区,也可能是因为气候问题,也有可能是因为饮食问题,历史性的未能从事类似的行业。


至于建筑行业,以绍兴为核心的,以宁波象山为核心的,做分包总包,走遍大江南北,本来就是浙江和江苏的专利。至于其他的,配眼镜的,修电器的,做轻工产品批发或零售的,比比皆是。


追逐着整个中国各地渐次开发的顺序,浙江人把自己的力量渗透到了全中国,这也是日后浙商们开始企业化,公司化了以后,全中国可以激活的一个互联网络。

这些网络是情报站,收集各地的消费情报,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也是日后这些小商小贩们回过头来以企业家的身份,征战该地的要素。比如说闻名遐迩正泰集团,它的老板南存辉,本身就是一个钉鞋匠,走了很多的省份,对中国的县域结构,地方上的经济形态有较深刻的认知,这对他日后做正泰电器,发展正泰电器的销售网络,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和非常深入的认知。


日后这些企业家们,当有了这样的经历,再转过头来做决策的时候,就会拿捏得非常得当,足够自信。所以有很多人对这种创业企业家来自骨子里的一种霸气和自信,不得其解,为什么他们会这样?事实上如果你也有过这样的经历,你也在街头,你也在各个地方了解过当地的消费结构,了解过当地的心态、生活习俗、消费方式和交流方式,对待金钱的态度、对待服务的态度、对待产品的态度的话,那你在日后掌握和理解该地,就会有一个非常高的、非常好的基础。


同样的,温州胆大包天的王均瑶,也是和自己的一群同乡,年纪轻轻十几岁就离乡背井,到湖南去做生意,做销售。看见了温州人每年回乡过年的空档,胆子一大,包了飞机,这都是有他的很深厚的基础。包括今天很多浙江的企业家,都是当年跑供销出身的,是销售员,走南闯北,了解了这个世界。

王均瑶  | 旧照

甚至温州在最全盛时期,形成了十万专业的营销大军,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个概念。专门走南闯北,专业化做销售,不雇用于任何企业,到温州的各个电器企业去拿各种电器设备和开关,自己根据对自己所在区域的了解,来配置各种各样的产品。采购完以后,到自己所在的地区去进行销售,完全是凭着自己对市场的了解,大胆地先从厂家那里把产品买下来,再去回过头去经营建设自己所在的这个市场,如果没有一份担当,没有一份对当地市场的了解,这种运作几乎是不可思议的。


那么有了这么一个广泛的网络的存在以后,浙江企业下一步的联合,就有了基础。除了浙江很勇敢,最早就愿意到全国各省份,接触不同的文化,去发各种各样的财以外,浙江还有一个非常好的习惯,那就是浙江省境内,各个地方都有独特的优势,这种独特的优势之间,形成强大的互补。


义乌人善于做生意,温州人善于发现有差价的贸易和机会,进行投机。绍兴人、象山人善于做建筑,东阳人善于做工艺,杭州人善于做纺织丝绸和绫罗绸缎,湖州在文具上,在丝绸上有强大的优势等等。这种地区优势、地区原始能力,使得各个地方的人在浙江是高度密集分布、高度交叉的。从外部来看,浙江的人群是相对稳定的,外地人到浙江,因为语言隔阂,生活方式隔阂,再加上浙江人的老乡观念重因此适应得并不是特别好。


举一个例子,在浙江的企业家当中,很少有外地的,但是走遍全中国我们会发现,各省的优秀企业家里面,至少有相当的数量是外省的。全中国只有浙江和广东企业家,以本土企业家为主,这也很说明一些问题。


当然深圳例外,我们必须把它当成一个特殊现象来看,它本身就是个移民城市。那么如果我们深究一下的话,就发现这种渗透性本身,使得浙江企业日后在联合的时候,有一个非常大的信息网络、市场调查网络、人际网络和商机传播网络。这种网络的存在是本身大融合存在的前提,给浙江的下一步的联合提供了足够多的机遇,也为他们日后轻松地完成一个网络,构成一个商业帮会式的运作,而且极具改进能力、纠错能力、优化能力,奠定了非常强大的基础。

深圳市航拍图


行会的存在和基础

众所周知,浙江和上海是多个行业公会、帮会的大本营,而且这种行会一开始,就呈现产业化发展的势头。比如说宁波的红帮裁缝,是遍布全华东的一个行会,但同时又是一个技能群体,做裁缝特别好,那么这种同是帮会,同是技能群体,又有帮会特征,互助互协,与政府形成一定的沟通,与其他社会势力形成一定的沟通,能够争取较优势的生存地位,又能够通过帮会来协助自己展开生意,能够在社会上进行一定的运作的这样一种结构本身,是非常了不起的。


全国各地来看的话,帮会都带有社会抗争性、联合性特点。比如说安徽人王亚樵组织的斧头帮,它是码头工人群体,把安徽人组织在一起,使得上海本地的帮派不敢欺负他们的地盘,带有组织特征、社会抗争特征。但是反过来说,它的帮会本身是没有独特的技能的,只是通过占地盘、卖力气来拓展。而宁波的很多帮会,本身就是手工业群体,手工业群体又同时是帮会,这样一个特征,使得它化解了很单一运作的尴尬。


一开始人民群众就有组织起来的这么一个愿望和特征,略为分析一下,这和浙江人硬气、很出头、团结、具有较强的信用、肯抱团是坚决分不开的。所以帮会特征被日后的宁波运用得非常好,也是社会上普遍认可浙江人的一个历史因素。浙江在改革开放以后,把这个社会上存在的历史上对浙江人群体的认可,迅速地把它捡起来,继承了这个无形资产,这是我们必须要看到的。


 商帮的拓展

浙江商帮的拓展过程当中,我们必须看到,有三条主要脉络。

第一条线索,地理上的扩张。由本乡本土到全省、到全国,乃至于全球,这样一个地理上逐渐拓展的脉络,既是一个非得要有很强大的大本营群体的协助才能完成,弓拉得越满,箭射得越满,所以没有强大的大本营,没有独特技能的支持,帮会式的支持,生意方式的支持,独特优势的持续的来源,浙江人群体里面,独有的内部情报网络、人际网络和原材料网络、采购网络,独特的进货渠道和背后的信用支持,这种浙商的全球化、全国化是不可思议的。


所以一个省内本身有多少优势,这个优势的浓度、力度强不强,足不足以把它稀释到全国去,都可以成为相对优势,这是浙江商帮发展过程当中,被很多个省份忽视的。近些年,福建在构筑福建商帮,安徽在构筑安徽商帮,江苏在构筑江苏商帮的过程当中,有一些独特的创造,甚至有些地方,局部地方做得比浙江商帮要好,但是从根本上来说,这个省的优势必须是以产品形态存在,以原材料形态存在,以可输出的比较优势存在,他必须是以一种实物存在,要具有可转移性,否则他这个商帮力量并不会很强大。


像海南拥有很多旅游资源、原材料资源、农产品资源,但是因为地理位置、物流方式等等,使得它的优势没法释放出来,所以海南形成商帮的概率是有的,但是比较困难的。那么这种我们所谓的全国化的一个特征,必须要本省有强大可转移、可输出、可贸易优势。浙江其实并没有原材料优势,但是有轻工产品优势,轻工产品在相当长时间里面,是中国最为短缺的,所以借用这种张力,浙商一跃超出了当时由地方到省,由省到全国地,迈出了惊险的这一跳。

海南琼海市博鳌东屿岛航拍图

第二条线索,形态上的扩张。从最基本的简单联合,兄弟联合,亲戚联合,同学联合,到出了地方以后的老乡联合,到慢慢地集群化,再慢慢成立商会,成立几个成功者之间共同运作的浙商集团,一路这么下来,由虚到实,再由实到虚,从点到网络,再到几个强大点的联合,再到一个更强大的网络,这样一个循环的过程当中,很多浙江在其中意识到了,刚开始是靠联合来打拼天下,后来你还是要靠实体,到最后你实体做到一定程度以后,你还要带动一批人致富,他们才可能众星拱月把你捧上去,产生这样一个供应链、生态链思维,这是这种境界的提升,不是他们的意识和道德水准有多高,而是生意使然,更是文化使然。


第三条脉络,就是浙商在发展过程当中,每一个个体在浙商这个商帮里面的价值的提升。可以说从刚开始的一个生意人,在做某项生意,到后来在发展过程当中,逐渐地成为一个网络里面的结点,分享这个网络所带给我的效果。到后来争取成为这个网络里面有较大价值的一个大结点,不仅分享网络,还能够带给这个网络一些价值,从而博得人望和支持,事实上也会促进他去获得更大资源。


这个网络内部是有一个报酬率的,是富者愈富的,是越贡献越强大的,所以内部的这种网络的本身具有公平的报酬率和有导向的报酬率,使得每一个结点,简单地说,每一个构成浙商商帮网络里面的商户,都不光是愿意受,而且愿意施,而且是越施能力越大。这样一个网络的建设本身,带给了浙商的这个网络的商帮,这个网络的火花、优化,它是一个内生动力的来源,很难想象一个网络,如果仅仅是受惠如何,这个网络最后会被搜刮,会消瘦、会崩溃,很难想象一个网络里面,只是施,往外送出去,但是得不到,那么施者很快会失去积极性,这个网络的运作就会断裂。


通过这三条线索,最终把浙商商帮的这个网络勾勒出来,展开来了形成了一个浙商商帮网络的一个活化的运作。

-END-

本文配图均来自网络

 说明:针对文章涉及的内容,有个性化需求以及需单独深入沟通的,敬请致电:18221335680(同微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民企管控公众号



1.团不管控,到底行不行?

2.财务管控若不行,集团要患"心脏病"!

3.财务管控四大系统,你的公司有几个?

4.在集团当了十几年领导,读了此文才明白什么是管控!

5.集团管控十大难,辗转反侧难入眠!

6.管控模式选得好,集团领导睡得着!

7.管控体系如何打造?你得需要一张设计图!

8.官宣 | 集团运作模式大揭秘!世界500强案例解析!

9.想说爱你不容易——母子公司到底该如何相处?

10.管控运作=合理避税?错!

11.集团管控该往何处去?国际巨头是这么做的!

12.首次公开 |  腾讯阿里等十家巨头的管控宝典!

13.人力资源管控,可不只是管人就好了!

14.从集权到分权,人力资源管控的大变革!

15.你该如何拯救被KPI困住的人力资源体系?

16.集团培训体系皇冠上的明珠—内部管理学院

17.绩效管理,该不该对战略实施效果负责?

18.由中国电竞IG夺冠而感,泛谈公平化的薪酬管理体系

19.马云凭什么敢把阿里交给他?选接班人必须明白这几点!

20.怎么管比选谁更重要—外派人员管理的7招鲜!

21.投后动态执行体系上篇——何为投后管理?

22.投后动态执行体系中篇——投后管理的最强解决方案

23.投后动态执行体系下篇——投后管理落地实操全解!

24.写给广大想要实现公司集团化的企业家们——白万纲

25.初步集团化会遇到这几个难事你碰到没?

26.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企业集团化的五大动因!

27.企业集团化的九大“土法”管控!——成长型集团管控连载之四

28.卓越的集团总部该是什么样?——成长型集团管控连载之五

29.集团领导必须要懂的3种管控模式!——成长型集团管控连载之六

30.集团管控的三板斧,少一个都不行!——成长型集团管控连载之七

31.集团管控无法落地?这12个方面你都做对了吗?——成长型集团管控连载最终章

32.真相 | 与某知名集团核心班子的一次深入会谈!

32.收藏版 | 成长型集团管控手册核心要点

33.中国商帮的前世今生——解码浙商经营之道连载第一章

一码不扫,

何以扫天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