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市场需要重新定位和估值
两月左右疫情,所导致的一切,无疑是对一个国家的全面体检。随着越来越迫切的复工压力,也是对所有行业的一次压力测试,测试的不仅仅是企业的日常运营能力和管理能力,同样还有处于高度全球化的中国,与世界的相互需求程度。
CCVI中国价值指数 2009
四十年改开,中国创造并积累的巨大的财富,并由此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这一巨大财富的财务构成,暂且忽略。但中国与世界的经济关系,可稍微做一些推演。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这一推演或许过于简略。
我将西方世界进入中国的历史,归为西方工业国家去产能的压力。在欧美完成工业革命之后,随之即为本地产品以及日用物质必需品从短缺到饱和,从而出现工业化推动的悖论,工业制品质量的精益求精,同时抑制了工业厂商的产能扩张,所以被迫到异域寻找消化产能的机会,包括对所进入区域的族群日用物质必需品的替代。中国的价值,就是高度发达的农耕经济和庞大的人口消费吞吐:因为仅仅是人口多意义不大,人口多且具有消费购买力,这才叫市场——这就是中国的独特之处。如果要展开这一点,会涉及到一本专著的文字量。这里暂且略过。
为什么要提到这一点,就是一句话:世界需要中国,首先需要的是中国市场,什么是中国市场?即是可以消化欧美发达国家的过剩产能。一个贫困的、买不起东西的中国,对世界意义不大。什么叫农耕经济,就是攒钱、藏富,宁愿过俭朴的日子,也不会铺张浪费,并使其行为为恶俗和败德。当然,工业革命以激发农耕子弟的贪欲,推动了现代工业化对中国农耕经济的全面替代,农耕社会的价值观,已经逆转和遭遇颠覆。这些,也暂且不议。
世界发达国家对中国的再一次全面覆盖,是改开政策的浪潮契机。如上所述,中国的价值,仍然是为了消化发达国家的过剩产能为主。所以,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伊始,几乎发达国家的所有产品或品牌,都成为中国消费者的抢手货。
而在这一过程,几乎所有的国产品牌,都纷纷折戟沉沙。这一点,现在的人们大多数都是亲历者。我们需要反省,而不是一味地怪罪于他人。
与此同时,中国市场还承担了一个重要的角色,除了富裕群体的基数越来越大,客观推动了全球经济和科技的发展速度:全球经济,就是中国与世界的活力输血管道,激发和诱惑消费者的潜力和贪欲,此暗合了猫论逻辑的异律共振;科技,就是世利用中国对实体或制造业的忽视,推动的新的工业革命及科技创新,中国的位置,就是各种科技创新的实验田和中试基地,而且将这一烧钱研发新技术实验流程,巧妙地转化为赢利行为,即中国不但是世界品牌的大卖场,而且还是发达国家创新产品的第一批用户或者试验者。
这一时期,中国的“配套政策”,就是投资、出口、消费俗称“三驾马车”。投资、出口、消费的内在逻辑,不方便深入。但与此同时的制造业大国,且是谬之又谬——加工业≠制造业。直到现在,制造业大国,包括所谓世界唯一的完整产业链等等,这些都仅仅是统计学范畴,与产业链之战略博弈没有什么关系。为此,有数十篇小文呼吁过,暂且不议。
制造业尚不明所以,供应链又开始喧嚣尘上。产业链上没有上游,等于无产业;供应链无集成平台技术,等于无供应链功能。当所有的品牌和全球供应链成为产能和消费主导模式后,基于产业链与供应链的生态致胜,同样把中国企业压服在一个低端功能水平上:集成平台技术同样寓意着产业链价值逻辑,中国企业受制于此,已经成为公开的事实。
现在回到主题。
当几乎一致性地认为中国作为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枢纽时,则忽略了这一枢纽本身,也具有产业链的价值博弈,那就是“枢纽”欠缺应具的发动机的配置和功能。
因为假如是如此枢纽地位,中国与世界的经济关系,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而这一次疫情以来,使得我们重新审视,有没有所想象的那么重要。在中国与世界相互需要这一方面,如何调整自身的定位和战略价值以及自身优先发展的权重。
顺便一提,这也是我百无聊赖为什么扯了几篇有关所谓中医的暗指,即在中医之外:我们是选择与世界割裂还是加速融合,须具有体系化思维预设。所有的发展,均应基于未来为坐标,未知驱动未来,唯有敬畏未知,才有可靠的未来。传统及传统思维驱动不了未来,只能与开放性思维主导的世界越来越远。此或杞人忧天。
-END-
近文闲阅:
Creative Championship创锦赛:鬼才设计师们的经典巨作!
300多个核心专利?比亚迪的弥天大谎让股票市值狂增100多亿
媒体 l 华为指数Cui Huawei Index编制人:华为指数定义华为具战略工具价值
中国工业网:CHIII崔氏汉诺威工业智造指数力推“榫卯计划”
这才是中美两国的根本不同——一个层层向上负责,一个层层向下负责
996+251+404的华为方程式,得出了什么样的中国管理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