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群如何不冷清?
根据我的经验和观察,我觉得群之所以变得越来越冷清,原因不外乎这几点:
1、过了建群之初的蜜月期后,群主及其他核心人员开始出现倦怠,疏于管理,群友之间的新鲜感也越来越淡漠;
2、很多群只允许交流公益话题,但有价值的话题讨论与分享交流越来越少,因为无所获益,群友的期待开始降低,群的打开率和活跃度一样越来越低;
3、因为互动交流减少,群里只剩下出于传播需要群发的各种链接,甚至商业广告等无关公益的信息也充斥其中;
4、群友之间如果经常出现争吵、谩骂或者少数人语言粗俗,加之群主及管理员处置不及时、不公平,也会导致部分群友退出或不再参与群内交流。
1、群友自愿加入,来去自由。自建群之日起,我就经常在自己的朋友圈和公众号为群打广告做推广,邀请公益从业者和志愿者及其他关注公益的朋友们自愿入群。之所以强调自愿,主要是出于尊重大家的选择自由,尤其是在未满200人时我没有在朋友圈直接拉人入群,满200人之后也都是自愿申请加入,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最大程度地保证群成员兴趣的一致性。毕竟不想加多一个群或对公益兴趣不大的人你拉他进来也没多大意义。
2、认真聊公益,受益解惑是王道!既然是公益群,当然会聊公益啦!公益相关的话题,除了我自己发起,也鼓励群友们提出自身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惑和障碍。但凡想得到的,只要不违法不涉及敏感内容,都可以畅所欲言,并且要在楼歪了或者有人把天聊死的时候,及时拉回主题。其中,也难免会有一些话题因为太大太深太专业太冷门而无法继续,这很正常。
聊公益话题聊到能让人受益的关键点在哪里呢?关键点就是,群内至少要有一位核心人物(多几位更佳,不一定是群主和管理员)来把控话题讨论的方向、进度和深度,要么能够对相关话题所涉及的问题及时回应,给出专业的建议或有效答案,解决开提问者的疑惑;要么针对一些公益圈普遍面临的问题(比如公众对公益的误解和偏见、公益组织的违法之举等等)以及热点事件进行讨论时,能够结合专业知识和相关法律政策进行深度剖析,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的本质,甚至提出解决办法和途径,未来的发展方向,从而让大家对公益现状和未来趋势有一个比较清晰理性的认识。如果群内一时难以解答的问题,建议邀请相关的专业人士来回答。另外,还可以邀请专业人士在群内进行主题分享,有人讲故事,一起学知识,都是不错的办法。
所以,只有群友们在群里能学到东西,才会有参与交流的积极性,进而获得认同感和归属感,称赞群里的交流很接地气,很活跃。当然,肯定会有一些群友长期潜水不发言,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工作太忙,也可能怕自己不够专业说错话,但他们有时间的时候可能会来群里翻看聊天记录,也可能会一直默默地看着别人聊天,然后从中受益。
除了交流聊天,公益群里还可以实现一些业务合作或资源共享,比如有群友所在机构有意捐赠口罩等防疫物资,正好其他群友的机构有这需求,自然就合作愉快了!或者有群友提出一个计划或分享自己正在做的项目,其他群友正好也有此意或在做类似的项目,然后就可以互加微信,一起做一些事也很不错。
3、公益人的生活不能只有公益。如果一个群里只允许谈公益,排斥其他话题,加上不经常发起话题讨论,那么这群变得冷清是必然的。在公益慈善论坛读者群,大家除了正经地聊公益,也有很多非常生活化的交流,比如“云喝茶”,爱喝茶的伙伴们在群里拍照晒茶评茶,喝者惬意享受生活,观者点赞都很开心;又比如介绍各自家乡的土特产和美食,就可能发现老乡,或遇上同样去过某地的旅行者,然后一起回味美食……总之,生活本就是多元的,可聊的话题无穷无尽,但如果只让谈公益,未免太单调太无聊了,这就好比让一个人天天吃馒头,时间一长谁受得了呢?不怕营养不良吗?哈哈!所以不必限制太多啦!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聊天,也是人生快事啊!偶尔在群里玩点小游戏,也可以活跃气氛。比如最近读者群的一位群友将自己的群昵称改为“某某将你移除了群聊…”,其他群友见了吓得赶紧进来看自己是不是被踢出群了。为了不吓人,我将群昵称改为“群主邀请你进群聊聊”,效果还可以的哦!
不过如果是涉及谣言、诈骗或其他不良信息,拒绝是应该的。
4、规矩得立,宽容但不纵容。微信群也是一个公共空间,什么样的人都可能在里面,这个时候必须要立一些基本的规矩,但不要太复杂。建群之初及定期或不定期地以群公告的形式告知建群初衷和群规也是很有必要的。比如要求互相尊重、文明交流,不讲脏话粗口,不人身攻击是最起码的,如果情节严重,就要立马踢人,轻微的劝告无效或者屡教不改也要考虑踢出去,不能姑息纵容,毕竟这类人的言论会给其他群友带来伤害或困扰。但如果是因为对公益不够了解,出现一些不恰当或错误的观点,也不宜指责人家,友好地指正就是了。他来群里就是来学习的。谁也不是天生就懂公益、会做公益,再资深的公益人当初也是小白一个。
5、群创建者或管理者也是受益者。我想很多公益人或机构创建微信群的目的其实也是希望运营社群助力公益,但这事儿急不来,得持续用心保持耐心,不能弄了两天觉得没效果就放弃了。实际上,作为群创建者或管理者,能否从中受益取决于自己能否在运营中发现机会、利用机会。比如我一方面在公益慈善论坛读者群里推送公众号里的文章,除了动员大家转发分享,也会针对文章涉及话题进行讨论;同时也注重在平时的聊天中留意一线公益伙伴遇到的困惑和问题,为自己积累写作素材,避免写文章时悬浮不着地儿。而且,看着大家一起在群里学习成长,也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儿,也更有动力继续坚持下去。
6、坚持共建,久久为功。其实我也不敢保证我建的群能保持多久的活跃度,毕竟未来的不确定谁也无法预料,中间很可能会因为工作或个人的缘故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打理群。所以,我认为有必要着手培养或物色合适的伙伴作为骨干或管理员,在群主或其他管理员不在线期间负责组织话题讨论,维护秩序等事务,避免因人废事(群)。甚至可以说,坚持并不是群主或管理员单方面的事情,而是所有群员共同的责任。共建共享,共同受益,共同进步,这应该是群作为社交空间的最好状态。
可试读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