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荐 | 由谁的意愿和指令,思想出现? (黄宝生 译)



由谁奥义书


但愿我的肢体、语言、呼吸、眼睛、耳朵以及体力和感官健壮!

奥义书中的梵是一切。但愿我不抛弃梵,但愿梵不抛弃我。但愿它不抛弃,但愿我不抛弃。

但愿奥义书中的那些正法活存在热爱自我的我之中!

唵!和平!和平!和平!


第一章

由谁的意愿和指令,思想出现?
由谁促使最初的生命气息启动?
由谁的意愿,人们说这样的语言?
是哪位天神,安排这眼睛和耳朵?

他是眼睛的眼睛,思想的思想,
语言的语言,生命气息的气息,
耳朵的耳朵;智者们超脱一切,
离开这个世界后,达到永恒。

眼睛看不到,语言说不到,思想想不到;
我们不清楚,我们不知道该怎样说明它。

我们听到前贤向我们解释说:
它不同于已知,也不同于未知。

不是凭语言表达它,而是语言由它表达;
你要知道它就是梵,而非人们所崇拜者。

不是凭思想思考它,而是思想由它思考;
你要知道它就是梵,而非人们所崇拜者。

不是凭眼睛观看它,而是眼睛由它观看;
你要知道它就是梵,而非人们所崇拜者。

不是凭耳朵谛听它,而是耳朵由它谛听;
你要知道它就是梵,而非人们所崇拜者。

不是凭气息呼吸它,而是气息由它呼吸;
你要知道它就是梵,而非人们所崇拜者。


第二章

如果你认为自己知道,而你实际上
对梵的形态的了解,也是微乎其微,
无论是它涉及你,还是涉及众天神,
因此你应该探索,即使你认为知道。

我不认为我知道,我也不知道我不知道;我们
之中,知道它者知道它,他也不知道他不知道。

不思考它者知道,思考它者不知道;
认知它者不认知,不认知它者认知。

若凭觉悟知道它,他便获得永恒性;
他凭自我获得勇气,凭智慧达到永恒。

如果在这世知道它,则获得真实,
如果在这世不知道它,则损失巨大;
那些智者在万事万物中辨认出它,
他们死后离开这个世界,达到永恒。



弥勒奥义书


“别处这样说:痴迷,恐惧,沮丧,昏睡,懒散,懈怠,衰老,忧愁,饥渴,贫乏,愤怒,无信仰,无知,妒忌,残酷,愚昧,无耻,亵慢,卤莽,不平等,这些是暗性。内心渴求,爱恋,激情,贪心,伤害,欢爱,憎恨,虚伪,嫉恨,爱欲,不坚定,轻浮,迷乱,好胜,贪财,奉承朋友,依赖家族,厌恶不喜欢的感官对象,执著喜欢的感官对象,言语尖酸,贪吃,这些是忧性。充满这些忧性,受它们影响,故而众生自我呈现各种形态。”

·

“别处这样说:犹如大河的波浪,以前的所作所为不可挽回。犹如海潮,死亡不可阻挡。犹如跛脚,受善恶业果束缚。犹如囚徒,不能自主。犹如进入阎摩领域,充满恐怖。犹如醉酒,痴迷沉醉。犹如中邪,四处乱跑。犹如被巨蟒咬住,被感官对象咬住。犹如黑暗笼罩,激情蔽目。犹如因陀罗网,充满幻觉。犹如梦中,充满假象。犹如芭蕉树心,空空如也。犹如演员,瞬间换装。犹如壁画,虚有其美。因此,人们这样说:

声和触等等感官对象对人没有益处,
众生自我执著它们,而忘却至高境界。

“确实,这是众生自我的疗法:掌握吠陀知识,遵行自己的正法,履行自己人生阶段的职责。自己的正法是誓愿,其他的都是枝节。这样就会向上,否则就会堕落。自己的正法依据吠陀。逾越自己的正法,便不可能履行人生阶段的职责。苦行者不遵守人生阶段的职责,这种说法不正确。然而,不修炼苦行,也不能获得自我的知识或事业的成功。人们这样说:

通过苦行,获得善性;通过善性,获得思想;
通过思想,获得自我;获得自我,不再返回。”

·

唵!应该在清净之地,保持清净,立足善性,研究真实,宣讲真实,沉思真实,祭祀真实。然后,他在渴望真实的梵中获得转变,焕然一新。斩断束缚是他获得的果报。他无所企求,摆脱对别人的恐惧,如同别人摆脱对他的恐惧。他摒弃欲望,获得永不毁灭的无量幸福。确实,摒弃欲望,如同获得至高宝库中的至高珍宝。因为人由一切欲望构成,以决心、意愿和自大为标志,受到束缚。只有反其道而行之,才能获得解脱。

对此,有些人说,性质受原初物质变化的控制,用决心之类束缚自我。只有克服决心之类的错误,才能获得解脱。确实,人用思想观看,用思想听取。欲望,意愿,怀疑,信仰,不信仰,坚定,不坚定,羞愧,沉思,恐惧,这一切都是思想。它随性质之流漂移,受污染,不坚定,轻浮,沮丧,渴望,迷乱,自高自大,心想:“我是他。这个是我的。”它自己束缚自己,犹如陷入网中的鸟。因此,人以决心、意愿和自大为标志,受到束缚。只有反其道而行之,才能获得解脱。因此,应该排除决心,排除意愿,排除自大。这是解脱的标志。这是从这里通向梵的道路。这是敞开的门。通过它,超越黑暗,达到彼岸。因为一切愿望都容纳其中。

对此,人们这样说:

一旦五种认知能力和思想保持安静,
知觉不再活动,人们说这是至高归宿。

·

人们将思想分为两种:纯洁和不纯洁;
执著欲望而不纯洁,摒弃欲望而纯洁。

摆脱昏睡和迷乱,让思想保持安静不动,
一旦进入无意识状态,便达到最高境界。

应该抑止思想,直到它在心中灭寂,
这是智慧和解脱,其他一切是赘言。


摘选自《奥义书》,黄宝生译,商务印书馆,2010


──────
小站六周年 | 分类总目录
小站六周年 | 精选261篇最受欢迎诗文
小站六周年 | 50篇文章又好又长又难读
小站六周年 | 85首好听的乐曲

曼德尔施塔姆诗13首(黄灿然 译)
莫·范黛安诗4首(黄灿然 译)
阿尔·珀迪:诗4首(黄灿然译)
曼德尔施塔姆:十二行诗十五首(黄灿然 译)
帕特里克·莱恩:诗4首(黄灿然 译)
布雷滕巴赫等6位诗人20首诗(黄灿然 译)
阿特伍德:日渐衰老的女诗人坐在阳台上(黄灿然 译)
米沃什:关于T.S.艾略特的省思(黄灿然 译)
W.B.叶芝:人的灵魂(黄灿然 译)

我荐 | 毗首那他:诗是以味为灵魂的句子(金克木 译)
我荐 | 休谟:谈谈写作的质朴和修饰 (杨适 译)
我荐 | 卡夫卡:我首先想要找的就是这样一把火(祝彦 译)
我荐 | 柏格森:天才的产生只是大自然的一时疏忽(徐继曾 译)
我荐|乌纳穆诺:现实不是现实主义的那种现实(沈根发 译)
我荐 | P. R. 基夫:地下军队(熊依旆 译)
我荐 | 热衷知识的人,陷入更深的黑暗(黄宝生 译)
我荐 | 休谟:幸福就是有所作为,得到快乐,休息懒散 (杨适 译)
我荐 | 布莱克:想象的世界就是永恒的世界(袁可嘉 译)
我荐|慕拉多利:想象力与理解力(钱钟书 译)
我荐 | 王太庆:论翻译之为再创造(初稿)
我荐 | 休谟:鉴赏力的细致和情感的细致(杨适 译)

───────

||关注重要,阅读更重要;收藏重要,转发更重要;点赞重要,点“在看”更重要||

关注我,点击最上端蓝字“黄灿然小站”或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所有手机赞赏适用,请在“添加留言”处留下您的昵称或名字

您的打赏可帮助黄老师交房租、打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