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力作家】王明伦乡间记忆之·熬冻
作者简介:王明伦,中国散文诗学会、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山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青岛市作家协会会员,青岛市崂山区作家协会副主席、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1980年起,先后在《海鸥(青岛文学)》《黄河诗报》《山东文学》《星星》等报刊发表作品。与人合著有诗歌散文集《琴屿海风》,作品入选多种选本。
作者:王明伦
每年进了腊月门,小村人几乎家家都要赶集买“冻菜”。“冻菜”其实是一种富含胶状物的海藻,学名“石花菜”。“石花菜”的叫法虽文雅,却远不如“冻菜”听起来形象生动。
买“冻菜”的目的是用来熬制凉粉,俗称“熬冻”。“冻”是正月里最受欢迎的下酒菜之一。家里客人多、手头宽裕的人家买一斤;客人少、手头窄巴的人家就称半斤。不管多少,反正家家都会买。
买回家的“冻菜”须先用斧头轻轻地锤一遍,为的是把夹杂其中的小贝壳等杂质清除。将锤过的“冻菜”在清水里捞净后,还要放到屋檐上晾晒几天,据说这样熬出来的凉粉又白又亮。另外有些人家在熬制时还会放上醋和猪大油,能够起到软化和增白作用。还有的人在下锅之前先将冬菜炒一下,可以缩短熬制时间。
“熬冻”所需冻菜的数量不限,可用半斤,也可放二两。“熬冻”须用文火,山草、木柴、庄稼秸秆皆可,但是忌烧柳木。不知为什么,若是柴火中不小心夹杂上柳木,即使烧它一整夜,锅中的汤汁仍然稀如清水,难以凝结。
记忆中我家“熬冻”都是在大年夜里进行,并由父亲亲身所为。吃完年夜饭,父亲便将“冻菜”下进锅中的饺子汤里泡着。到了下半夜,前来拜年的人逐渐少了,父亲就坐在锅台前开始烧火。一般是烧地瓜蔓,这种东西的“火力”介于山草与木柴之间,不急不缓,且有后劲,用它“熬冻”十分适宜。父亲烧火的同时还要兼顾焚香烧纸,可谓“熬冻”、祭祖两不误。等我在外面疯到傍明天回家时,家里已是蒸汽弥漫,整个屋子都被一种好闻的海腥味儿所包围,吸一口气,便会让人想起凉粉的滑嫩和清爽来。
估摸火候差不多了,父亲便会用碗舀出点汤汁端到天井里凉着,用以检验凉粉的凝结程度。过上一会儿拿回屋看看,如果虽已凝结但并不结实,则证明火候不到,需要继续烧火。直到凉粉凝结的像冰块般硬了,父亲这才将已经熬成乳白色的汤汁用笊篱过滤到盆子里,然后将“冻菜”放回锅里继续烧火。第二遍熬出来的“冻”比第一遍明显要软一些。头遍“冻”可以用筷子夹,二遍“冻”则只能用汤匙舀着吃了,不过小村人从不会拿二遍冻来待客。而熬剩下的“冻渣子”一般也不肯丢弃,将其用蒜泥一拌,味道独特,可让一家老小大快朵颐。
凉粉的吃法是将其切成小拇指大小的长条,加上小海米、酱油、醋、蒜泥、香菜末等搅拌均匀做下酒菜。酒酣耳热之际,吃几块凉粉下肚,既清口又解酒,历来是正月里小村人酒桌上的压轴菜。
凉粉的保存时间较长。把它放进清水里“托着”,放上半月二十日也不会坏。由于“冻菜”是从海里捞出来的,饱含盐分,买回家存放多年也不变质。正因为它有着诸多优点,所以广受小村人喜爱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近些年有人在“熬冻”时加入食用胶,据说其“出冻”率数倍于老式熬法。不过这样的歪门邪道为小村人所不齿。所以不管你何时来小村做客,所吃到的保证是不加任何添加剂的正宗凉粉。
王明伦往期文章点击阅读
责任编辑:河汉女 雪儿
总编:木子(相思枫叶丹)
总编微信:tiantian19890902
1、唯一投稿信箱: 241618280@qq.com 作品+简介+照片+微信号,请在邮件主题处注明“原创授权”,否则不予受理。谢绝抄袭、一稿多投、违法及侵权内容,文责自负,与本平台无关。
2、“赞赏”金额少于10元不结算(含10元);超过10元,2/3为作者稿费,1/3用于平台运转和发展,无赞赏则无稿费,发表后第四天结算,后续赞赏不再发放,不同意此规则者请勿投稿。稿费红包24小时不领取,视为自愿赞助平台。
3、编辑部有文稿编排设计权利,不校阅修改文稿、不提供制作预览。所有文章在新浪博客、新浪微博给予推广。发表20篇以上,可申请制作个人微刊文集。
4、本期已获授权,转载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