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谷琶脸谱||谢治菊:为扶贫干部书写一部口述史

       现代大学教育之发展,瞬息万变。而社会国家及宇宙太空事物,无时不在变动之中。故培育人才,如何以适应社会之需要,如何以改进社会之事业,以达到社会福利之最高标准,大学教育之责任重大也——陈炳权(广州大学创校校长)



“为扶贫干部书写一部口述史”



      “他就这么走了,才39岁,未婚,工作11年,存款只有4万多元,他叫余金政,倒在了扶贫路上。我接触的扶贫干部多了,有退休后放弃百万年薪去支教的,也有发动全家一起扶贫,这里故事多着哩……”

团队成员在贵州织金县白泥镇前进村调研

       广州大学南方治理研究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谢治菊教授被扶贫干部感动,“我们想做一部扶贫干部口述故事集,原滋原味地呈现扶贫干部群体的画像,致力于发掘他们在国家宏大叙事中的个体体验与心路历程,把这些真实事例用来教学,会给同学们带来心灵震撼。”谢治菊说。

       2020年5月,由广州市社科联、广州市文明办、广州市协作办联合主办,广州大学南方治理研究院谢治菊教授团队承办的“攻坚2020:一线扶贫干部口述故事”征集活动正式启动。

      活动吸引全国20多所高校、100多名学生参与,获得300多万字事例素材,经过专家评审,有59 篇作品获奖,其中谢治菊教授参与访谈的有20余篇,其中一些故事将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集结出版。

      谢治菊说,“口述这种记载方式的可读性强,它关注宏大叙事下普通个体的命运和体验。在今年脱贫攻坚关键之年,关注这些扶贫干部作为普通人背后的真实情感、坚持与收获更能激发共鸣”。

      有数据显示,全国共派出25.5万个驻村工作队、累计选派290多万名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干部担任第一书记或驻村干部,目前在岗91.8万。

      谢治菊教授告诉记者,“基层干部的生存状态引人关注,余金政的离开对我触动很大,一定要给这个群体做点什么。”

      在谢治菊的手机中,至今还保留着一张照片,照片中有一位戴着布依族头饰的老奶奶站在一处危房前,“这是贵州省金井村,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贫困村,村内百分之六七十的房子都有问题,需要搬迁,但民族的文化差异性给易地扶贫搬迁带来了很大挑战”。


团队成员在贵州丹寨县洋浪村调研

      这个村的驻村书记叫石国兴,是一个普通民警,家住县城,离驻村地开车不到40分钟,却经常一两个月才回一次家,有一次女儿住院了,他一直想回家照顾女儿却抽不开身,等他回到家时女儿的病已经好了。这位男子汉带着对家人的愧疚,继续用碎屏的手机上传工作数据。

      今年3月中旬,刚做完声带手术的谢治菊,带着团队赶往调研村庄,“当时我十个字一句的话,要五个字一讲,一会儿声带就没劲了,只能用笔把问题写在纸上,本来一上午能访谈两家的,现在半天只能访一家。”

      刘龙腾是广汽本田派驻清远连州市联一村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队长。任职期间内,他完善了达康幼儿园的软硬条件设施,推进车田村和清水塘的文化室建设。

      刘龙腾妻子覃甫坤为了支持丈夫的扶贫理想,辞去工作带着儿子加入扶贫队伍,“一开始儿子看到走地鸡的鸡屎特别害怕,小孩能来这里体验一下挺好的,我现在达康幼儿园做无偿老师。”

      “他们都是很有时代特点的扶贫干部,并非完全放弃工作和家庭,而是让‘小家”与时代共成长’。”谢治菊和学生们时时被扶贫干部的情怀和扶贫精神所感染。

       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18级的严怀婷严和同学们通过面对面访谈和实地调研,真切感受到扶贫干部的情怀、责任与担当,“刘龙腾书记的事迹让我对扶贫干部有了一个新的认知,取舍当然是有的,但是他很好的协调了‘小家’与‘大家’、个人与时代的关系。”

      “我们希望通过口述故事写作的方式深度挖掘不为人知的脱贫攻坚故事,向社会大众展现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扶贫干部形象。”广州市社科联负责同志表示,开展这一活动的目的,不仅是让扶贫干部拥有个人记忆的珍藏,更是一种历史记录和精神传承,对脱贫攻坚后续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彰显精准扶贫的制度效能、凝练精准扶贫的中国经验、总结精准扶贫的中国精神。


来源|中国青年报2020-12-01

作者|刘芳、梁云林


谷琶脸谱||GUPA里的黔生:行走乡野,遇见不一样的家乡

谷琶脸谱||高校学子直面扶贫干部,扶贫精神涤荡年轻心灵
谷琶脸谱||GUPA师生踊跃参加广州大学第四届环校跑活动
谷琶脸谱||我们的“三下乡”:跨越5448公里的旅途记事谷琶脸谱||“军人一家亲”团队参加打捞南海老班长口述史活动
谷琶脸谱||GUPA里的“高人”:小谷围的神秘部落
谷琶脸谱||致敬劳动者:“劳动最光荣”海报作品展谷琶脸谱||GUPA2019公管手信创意大赛获奖作品选谷琶脸谱||手绘的青春:“00后”军训手记
谷琶脸谱||最青春:来自青年志愿者协会的成长报告谷琶脸谱||GUPAer:奋战在抗疫一线的青年志愿者谷琶脸谱||Soma:一位洋教授的“中国梦”谷琶脸谱||陈社英:一位国际学者的祖国情怀谷琶脸谱||叶先扬:游走在中美教育之间的文化使者谷琶脸谱||谢俊贵:“我只不过教出了点学生”谷琶脸谱||谢建社:广州社工十年口述史(2007-2017)谷琶脸谱||谢治菊:勤勉致远,向阳而行谷琶脸谱||姚华松:感恩过往,努力以边缘者的角色前行
谷琶脸谱||陈潭:让思想运转起来谷琶脸谱||周贝儿:明白心之所向,为之坚持不懈谷琶脸谱||徐晓钏:从专科生到研究生的“士兵突击”
谷琶脸谱||廖安:2019年度图书馆学习“泡馆达人”

公达家书||第1封: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公达家书||第2封:选择了远方,就风雨兼程
公达家书||第3封:带着爱与支持,成就更好自己
公达家书||第4封:前路漫漫,相继而行
公达家书||第5封:云中锦书,衔于桂花
公达家书||第6封:寻找大学生活的社会现场公达家书||第7封:心怀感恩,砥砺前行
公达家书||第8封:不说再见,只因远行是归程
公达家书||第9封:你是我人生最美的遇见
公达家书||第10封:来时携初心,别时亦如初
公达家书||第11封:让阅读和城市的温暖传递
公达家书||第12封:永生难忘的美好时光
公达家书||第13封:在光与爱中努力奔跑
公达家书||第14封:无高考,不青春

公达家书||第15封:研究需自训练始

公达家书||第16封:期待遇见最好的自己

公达家书||第17封:触摸质性研究的温度

公达家书||第18封:自然之回望

公达家书||第19封:最近的距离,彼此的牵挂

公达家书||第20封:重建我们生活的新秩序

公达家书||第21封:在怀念和寻找中行走

公达家书||第22封:寄思故乡,感念师恩

公达家书||第23封:爱我所爱,初心如磐

公达家书||第24封:立足时代,书写青春

公达家书||第25封:敢梦敢当,行则将至

公达家书||第26封:博学笃行,行远自迩

公达家书||第27封:诠释青春,铸就辉煌


【联络】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文逸楼。邮编:510006。电话:(020)39366783(行政)、39366775(教学)、39366776(学术)、39366703(学生)。邮箱:gzggxy@sina.com。微信:gzdxggxy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