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帆品读】刘太品 《天香集》序二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云帆诗友会
刘太品 || 《天香集》序二
《诗序》云:“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中国是个诗歌的国度,数千年间,无论风云时代抑或太平时代,每一代都会有属于那一代人的“诗者”和“歌者”,他们高筑词坛,继风雅颂之遗韵;大树吟旌,歌真善美之新风。这本《天香集》的作者,就是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位“诗者”和“歌者”。
十八世纪法国作家布封提出了“风格即人”的著名论断,指出文艺风格是作家思想品德和性格特征的综合体现,这说明每一篇诗文的风格,都是作者心灵的自画像,但因为人生境遇的复杂,又注定了这个画像是“写意”的而不是“写真”的。比如,少时读唐诗,脑海里很难把监察兵部、刑部和工部十二司的尚书右丞王维,与写《渭川田家》的摩诘居士,在形象上合二为一。同样,前段时间我也很难想象甘肃中医药大学匡晖教授与有“陇上清照”之称的女诗人天香儿之间有什么关系,直到2017年夏天我应邀随中国楹联学会其他领导赴甘肃天水参加“公祭伏羲大典”,经人介绍有幸结识后,方知“教授即是女诗人”。
匡晖女士,笔名天香儿,原籍湖南省娄底,长期工作和生活在甘肃,工于诗,尤擅填词,誉满西北诗坛,在全国也拥有广泛的影响。她是庆阳市诗词学会的创会会长,后又入省诗词学会,分工负责甘肃的诗教工作。近两年来,匡晖分其余力,也创作出一批楹联佳作,先是在2017年底,被甘肃省楹联学会评为该年度5名“甘肃楹联创作奖”获得者之一,接着在2018年下半年,又被我所主持的中国楹联学会对联文化研究院评为2017年度全国百名“中国对联创作奖”获得者之一。奖项颁发之后,就收到匡晖女士为其诗词集《天香集》写序的约请,这使我深感为难,虽云诗联不分家,但我素来对诗词心怀敬畏,从未敢在诗界自命“专家”,为知名诗人的诗词集作序,实在感觉心茫茫然,不知从何处着笔。是故拖延许久,方鼓足胆气,沉下心来通读《天香集》书稿,并将心中所得所感整理成文。
《天香集》系作者从十几年来所作一千多首诗词中,精选出680首佳作,分类编次而成,共分山水、感怀、格物、田园、酬唱、节令等七个篇章,读来给人以美不胜收之感。诗人对中国古典诗词之营境造语别有心得,其语言精美凝练,清新隽永;格调典雅蕴藉,自然秀逸。品其诗作,则风神超逸瑰迈,意境高远开张,于豪放中不乏阴柔之美;味其词作,则思绪委婉缠绵,情感曲折真切,于婉约中不乏阳刚之气。全书嘉言叠见,警句时出,耐人咀嚼,发人深思。
关于《天香集》的艺术特色,根据我对于中国古典诗歌精神的个人理解以及对于当代诗词创作的有限思考,试从以下三个层面来进行归纳:
一、回归经典。
所谓经典,就是由中国古典诗歌中最为精华的那部分作品所构成的文化传统,一位优秀的诗人,要想形成鲜明的艺术个性,其创作必须从回归经典开始,回归得越彻底,笔下作品的气息也就会越纯粹。
回归经典首先是语言的层面,中国的汉字如同可以搭建起巨大的梦幻城堡的一块块积木,每一个汉字都有其特定的色泽和温度,中国古典诗歌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风格体系,在这一语言体系中,不同文字和意象的组合已经形成了一种特定的范式,这就是古人所说的“诗家语”。从这一层面来说,《天香集》的语言已经锤炼成为较为精纯的“诗家语”和“词家语”,这应该是作者通过回归传统、取法经典而获得的驾驭语言的高超能力。如:
诗草随心深浅绿,明朝花信上春弦。(《七律·丁酉元日》)
不向稻粱争厚禄,却将桃李种高台。(《七律·自遣答人》)
恨不驭风跨海,学他剑斩长鲸。(《清平乐·养马岛感怀》)
憔悴怨西风,落寞摇金缕。一世蛮腰两色分,多少柔情舞。(《卜算子·秋柳》)
回归经典更重要还是在精神气质的层面,就是说在语言的外壳之下,要有一个活的灵魂。这种精神气质包括但不仅仅是“言外之意”,更重要的是要“见抱负”“见寄托”。从本书中我们每每可以看到这种“韵外之旨”,如:
莫道黄花不是春,秋来处处见精神。(《七绝·路边见菊感事》)
最是一年萧瑟处,纤腰不肯负春心。(《七绝·题雨芯先生<滨河冬柳>照》)
不问茅檐低且陋,衔泥还傍主人飞。(《七绝·燕》)
就旧体诗词的韵味而言,常说的“诗有诗味,词有词味”,体现的也是这种经典的精神气质。从这个角度而言,作者不仅已经是“此道中人”,而且早已臻于“个中高手”了。
二、回归现实。
现实主义诗歌并不是机械地记录社会现象,而是要全方位地回归诗人现实的生活。
回归现实首先是题材的现实,在《天香集》里,我们能感受到作者笔下所充盈着的山河之恋、家国之情、胞与之爱。如《望海潮·蓬莱阁》《过戚继光故里》《满江红·观抗战胜利七十周年大阅兵》《青玉案·乙未岁杪送别友人》诸篇。在匡晖的笔下,古典的意象与时代的精神得到了有机的结合,在经典的语言和精神气质之上,体现出一种现代的意境和格调。
回归现实更重要的还体现在作品与个人生活之间的良好互动,最终升华到一种与现实生活高度兼容的“诗性的生活”。古代诗歌传统中有一种负面的现象,就是韩愈所说的“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也”,在此基础上,甚至衍生出俗语所谓“穷作诗,富听戏”的社会现实,这种影响也延及当今,在一些世俗的语境中,“诗人”几乎成为社会生活中另类人群的代名词。我们虽然敬佩那些牺牲掉个人生活奉献给诗歌的作者,但是我们真正要倡导的还应该是“诗歌为了生活”的理念,在这方面,诗人匡晖给我们树立起一个积极向上、阳光清朗的全新形象,她在拥有诗歌的同时,还拥有着幸福而温馨的家庭,神圣而高尚的职业,和善而真诚的友朋。诗歌成就与事业成就相映生辉,应该说这才是诗歌艺术在人世间最好的存在方式。
三、回归性情。
前人说“诗言志”“词缘情”,这里的情志,也就是诗人的真性情,回归性情,应该是一位诗人的出发点以及终极的归宿。就如作者所说过的:“诗应该是从心底发出,心上流过。不完全是给别人看的,最重要的是给自己。”
回归性情的基本层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无论亲情、友情、爱情,均是至情至性。匡晖作为一位女性诗人,其诗作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情感的热烈和真诚。从其诗作中,我们可以知道作者有一个和她一样优秀的儿子,本书中直接写给儿子的诗词作品就多达十余首,切切之情,殷殷之意,溢于言表。如《送儿赴京两首》《乙未小雪日寄儿》《甲午爱子考研即日》《儿在京读研的第一个中秋节有寄》《丙申处暑前两日示儿》《清平乐·甲午冬夜梦觉思儿有记》《更漏子·丙申冬月十二日寄儿》《柳初新·欣闻爱子考研成功寄怀》《满江红·乙未爱子生日感怀》等。表现亲情的作品还有《父亲节寄父亲》《喝火令·恭贺父亲八十大寿》《长生乐·贺慈母七秩寿辰》《沁园春·敬贺父母金婚》等。体现友情的作品则如《浣溪沙·戊戌客次陇南见早梅四寄友人 》《采桑子·寄病中友人三首》《戊戌新正好雨轩雅集兼赠林涛先生》等。
回归性情的最高层面是对普世情怀的表达,这是将个人情感的“小爱”升华到对人类、对万物的“大爱”。普世情怀既包含中国传统儒家对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体认,同时也包含了宽容博爱的现代人文主义思想。《天香集》中的许多诗作和佳句,都反映了作者这种悲天悯人的博大情怀,如:
从来争报国,岂为觅封侯。(《七律·过戚继光故里》)
可怜泪落愁声起,最苦一年仓粟寥。(《七绝·悯农》)
三更悄问檐头月,何日爹娘回我乡?(《七律·留守儿童》)
俯仰壮怀无限事,功名。自古英雄恨不平。(《南乡子·丁酉新正十二日夜读稼轩词有感》)
对于经典、现实和性情的回归,既是一个从初级迈向高级的阶梯,又是一个个相互交集因而永无止境的密闭环路,每个节点都有着向上攀升的广阔空间。
《天香集》作为作者学诗之路上一个个脚印、一滴滴汗水和一颗颗硕果的汇集,也是其生活、事业、交游以及心路历程的写照。对于酷爱诗词的匡晖来说,诗词已经是她人生大厦中一根不可或缺的支柱,这本书的出版,一方面是过往生活、过往体验、过往创作的一个小结,另一方面又是新生活、新体验、新创作的一个起点。相信她一定能持之以恒,诗词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长,用富有创造力的生命与深沉博大的爱播撒一路芳华。下一站相遇,她会展现给我们怎样的风景呢?让我们共同期待。
刘太品
己亥端午于泉城
评者简介
刘太品,中国楹联学会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对联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兼秘书长,山东省楹联艺术家协会主席。
长按识别二维码,联系作者匡晖,优惠购买《天香集》:
参看:
云帆·个人专辑集结号(不断添加中)
【云帆品读】刘太品:《天香集》序二
约稿:帆小妹;编辑:璐雨诗
本专辑由云帆诗友会独家呈献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云帆诗友会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云帆投稿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