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云帆品读】林峰:《天香集》序一

云帆出品 云帆诗友会 2022-04-30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云帆诗友会

【一三居诗序】

林峰 || 《天香集》序一


        天香者,天上奇葩,人间瑶草。兰薰桂馥,清香四溢也。北周庾信曾有“天香下桂殿,仙梵入伊笙”之名句(《奉和同泰寺浮图》)。唐李白亦有“天香生空虚,天乐鸣不歇”之妙想(《庐山东林寺夜怀》)。满清第一词人纳兰性德更是用清丽柔婉之无双妙笔写下了“无月见村火,有时闻天香”之人间佳构(《桑榆墅同梁汾夜望》)。故“国色天香”四字早成人间绝美之专属称谓。而宋人王观尤其别出心裁,将“天香”一语移作词牌之用,又名之曰“天香慢”“伴云来”“楼下柳”等等,皆温润秀洁,绰约多姿。令两宋词坛追捧一时,唱和不衰。

        无独有偶,当今陇上才女匡晖突发奇想,将“天香”一词挪作己用,取书斋名曰“天香居”,取笔名曰“天香儿”,其即出之诗卷亦名之曰《天香集》也。果真天香散处,芬芳无限乎!试读其词:

 

鹧鸪天·牡丹

        谁冠花中绝世名?春风消息可倾城。枝裁金蕊未争宠,色压檀心怎忘形。

        扬九洛,道平生。凤凰浴火一娉婷。迟开总让群芳后,修得天香嗟复惊。

 

        牡丹,娇红嫩绿,美肌腻体。其堂皇富丽如锦裳玉珮,千年以降,独享“花王”之美誉也。迁客骚人自也不甘寂寞,抑扬之声,不绝于耳。唐代刘禹锡有诗云:“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赏牡丹》)。前度刘郞已令牡丹倾国倾城,几成绝唱。后人再写便很难脱出前人窠臼,更毋提超乎其上了。且看匡晖女史写牡丹又怎生落笔。诗人开篇可见化用刘梦得诗意,但剪裁得体,不落痕纤。接下之描述皆在情理之中,都为牡丹凛然气骨之赞美。最妙在“凤凰浴火一娉婷”这句。诗人巧用“凤凰涅磐,浴火重生”之西典,使牡丹被则天女皇贬谪洛阳之传说愈发生动形象,更使牡丹之精神品格再度升华,国色天香果名不虚传矣。而诗人之天然心性想必亦早受牡丹雍容气度之陶冶,又何其幸甚哉。

        再读其:

 

水调歌头·对雪

        风朔梨花放,天巧柳棉垂。琼楼霜宇惊现,侵夜阆宫移。那管迢迢苍壑,但看纷纷瑶萼,素练覆空枝。极目冻云起,回首谩凝思。

        忆旧游,叩绮梦,总成痴。等闲荣辱,疏影消息伴吟诗。惯了当年梅笛,莫负今朝词客,清绝苦寒知。幸与青山老,何惧白头时。

 

        水调歌头为词中巨构,最是易写难工。诗人所选之物象又为寻常习见之雪景,古今诗人更是吟咏无数,佳作连篇。两难相叠,写来殊为不易。上片摹景,琼枝玉树,云朵银花,极其闲雅潇洒。下片由景而情,是词中精彩处。诗人纵目骋怀,神游物外,忆及青春少年,如花岁月,不免感慨丛生。诗人红妆摇曳,自有着寻常女儿家之娇羞妩媚,但却无世俗间一丁点忸怩作态。诗人倚对漫天雪花,便如冰天冷萼,凌寒怒放,心底一股须眉气概喷涌而出,显得清俊迈往,逸兴遄飞。此词干净利落,淋漓酣畅,写来笔致脱俗,风神激越。一如宋人严羽所言:“意贵透彻,不可隔靴瘙痒;语贵脱洒,不可拖泥带水”(《沧浪诗话》)。又读其:

 

喝火令·秋夜家书

        客里家山远,天涯别梦长。菊盈荒径月清凉。消得几番圆缺,惊看鬓添霜。

        不肯烟霞负,可怜世事忙。总耽诗笔许衷肠。最怕相思,最怕念高堂。最怕夜阑风紧,又忘锁轩窗。

 

        为人父母、为人妻女,免不了舐犊情深、儿女情长。诗人因职责所限,鞭执杏坛;背井离乡,寄寓金城。但父母之思,桑梓之念无时不在忆中也。“客里家山,天涯别梦”诗人对至亲之刻骨缅想便由此铺开。秋菊明月,几回圆缺;烟霞人事,几许衷肠。词读至此已让人乡思渐浓,心头渐紧。但词中境界想来还未臻高处,高潮应在“最怕夜阑风紧,又忘锁轩窗”这一结句上。吾等皆知,岐路相送,洒泪相别,父母常有锁门关窗之叮咛。而诗人正是凭借其女性细腻之体味,将此生活细节无限放大最终定格于煞拍一节,致客里遐想无限延伸,使词尽而意不尽也。清人王寿昌尝云:“结句贵有味外之味,言外之音”(《小清华园诗谈》卷下)。如此终结全篇,能直抵心扉,最是动人心弦。诗人不仅词作玲珑剔透,圆融饱满。

        诗作一样清新雅致,情怀别居。如:

 

游太白稻田

高下翠峰深浅岚,轻车恍入小江南。

稻香十里为迎客,争把金黄酿一坛。

 

        小诗写甘肃庆阳太白稻田,如笔底烟花,绘声绘色,写得流动自然,妙趣横生。诗在起承之间已让人对太白稻田心生想往,远望翠峰起伏,近观青岚浮动;随处莺歌燕舞,恍入塞上江南。如此阡陌风光,如此田园气息,便无酒也须醉倒,更何况来见诗仙“太白”乎!是作至收官之际诗人才猛然发力,“争把金黄酿一坛。”此句一出,便如诗中之眼,明光亮彩。诗人将诺大田野比作瓮坛一口,其想象不可谓不出奇,其构思不可谓不大胆。再则“金黄”两字一语双关,一谓稻田色如黄金,二谓村农丰收在望,其间诗人之和善本性与美好祝福亦一览无遗也。该诗体制虽短,但真情闪烁,夺人眼目。正所谓“秾叶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宋·王安石《咏石榴花》》。再赏其:

 

观安吉溪龙乡万亩茶园

湿烟千里浣青纱,万亩层峦浴绮霞。

嘉木浮香疑世外,长云接翠望天涯。

方吟安吉满园绿,又醉卢仝七碗茶。

谁遣蓬莱移此地,禅心隐处有仙芽。

 

        淡烟飘渺如轻纱拂面,层峦绿透似碧云当窗。此溪龙茶园之矇眬概貌,亦诗人笔尖之水国江南也。神州白茶素以产之安吉为上品,此物生就一副玉蕊冰芽,观之如素涛翻雪,品之则清香入肺,故诗人到此疑入蓬莱仙境,有恍如隔世之感。颈联中诗人将卢仝之《七碗茶》诗巧妙嵌入,与满园绿相对,收一举数得之功,可谓匠心独运。诗人末了更是将茶之意境再作拓展,令禅茶合一,使正清和雅之禅茶主旨隐现其中,茶之内涵亦愈觉丰满也。此诗若与宋人王圭:“清风未到蓬莱路,且把吟瓯换醉巾”《和公仪饮茶》一诗互为映照,读来则更为有趣。

又赏其:

 

自遣答人

本真已惯与时乖,独抱初心岂自哀。

不向稻粱争厚禄,却将桃李种高台。

伤春鲜有伤春调,咏絮长无咏絮才。

拚把多情酿成酒,可人词笔为谁裁?

 

        纷纭俗世,滚滚红尘。人处其中,多难免随波逐流。纵观大千世界,又有几人真能独抱初心,独善其身。所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也。诗人回首往事,五味杂陈,不免怅触前尘,吁嗟不已。不与时人争名夺利,只冀门下桃李成行,此诗人之平生愿望也。不为伤春落泪,只恨咏絮无才,此诗人之磊落情怀也。诗人一腔奋发,浓如烈酒,今日都化作春风词笔,任其挥洒人间。如此为诗,则少了女儿悲戚之态,多了男儿阳刚之气,令诗中刚柔相济,阴中辅阳。所谓“以刚笔写柔情”即此手法也。

        集中诸如此类好诗并不鲜见如:

 

         “南溅倭奴血,北提胡寇头。”

《过戚继光故里》


        “相携一登陟,吟啸万山中。”

《天水净土寺》

        “银翎一振上高垓,过尽浮云眼界开。”

《丁酉初夏西安至烟台机上得句》



        “春风不负经年愿,拚与梨花共白头。”

《春游什川梨园》


        “石径通幽日当午,但听山雀一声长”

《初夏山居》


        “十里画廊连碧天,千重青嶂锁岚烟。”

《西狭怀古》


        “恨不驭风跨海,学他剑斩长鲸。”

《清平乐·养马岛感怀》


        “秋气入尘烟,边塞西风古渡残。”

《南乡子·打拉池古城》


        “谁赢得,诗心词笔,争与说娉婷。”

《满庭芳·游什川梨园》


        “极目云帆点点,慷慨与谁同。”

《望海潮·蓬莱阁》


        “ 淮左名都多俊杰,陇头词客自风流。”

《浣溪沙·答至扬州友人》

        《天香集》中好句如云,俯拾即是。限于篇幅,无法一一罗列。但以上所陈足可见诗人平生所学已非常人可比。且诗中真情洋溢,清怀荡漾,一种慷慨清雄之气始终不绝如缕。明代谢榛曾道:“赋诗要有英雄气象,人不敢道,我则道之,人不肯为,我则为之”(《四溟诗话》卷下)。今《天香集》中所示自不能说已具如斯气格,但诗人之思维眼界、襟怀意趣等皆个性鲜明,独具风采。读其诗则如见其人,其飒爽英姿早已跃然纸上也。但白璧微瑕,集中所录亦时有疏漏,有失精严,还有待于诗人日后研习修正。

 

        诗为心声,言为心志。诗必由心中自然流淌,方始奔腾无碍,余响千秋。古人云“无情即无诗”,故不俱真性情者难有真诗作也。诗人工于音韵,长于诗文;勤于修身,敏于思索。又恰值风华正茂,春秋在握。假以时日,必定百尺竿头,层楼更上也。

 

        是为序。

 

林 峰

己亥芒种后两日于京东一三居

评者简介

        林峰,1967年生,浙江龙游人。现为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兼学术部主任、中华诗词杂志社副主编,上海大学中华诗词创作与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著有《一三居诗词》《花日松风》《古韵新风·林峰卷》等诗集。


长按识别二维码,联系作者匡晖,优惠购买《天香集》:

参看:

我能记住的当代诗词篇章和金句 | 第一辑

我能记住的当代诗词篇章和金句(二)

我能记住的当代诗词篇章和金句 | 第三辑

我能记住的当代诗词篇章和金句 | 第四辑

我能记住的当代诗词篇章和金句 | 第五辑

我能记住的当代诗词篇章和金句 | 第六辑

我能记住的当代诗词篇章和金句 | 第七辑

我能记住的当代诗词篇章和金句 | 第八辑

我能记住的当代诗词篇章和金句 | 第八辑

我能记住的当代诗词篇章和金句 | 第九辑

我能记住的当代诗词篇章和金句 || 第十辑

我能记住的当代诗词篇章和金句 | 第十一辑

打开如下链接,赏读林峰和匡晖更多作品:【云帆头条】|| 林峰  一三居存稿

林峰:一三居存稿

胸次烟云凌海岳,掌中风雨化龙蛇 | 林峰《一三居存稿》

【云帆品读】屈杰:铜琶高奏凌云调——林峰先生诗词艺术初探

林峰·一三居存稿之酬唱赠答

林峰:秋光衣上催人老,霜色眸中照我新

【头条名家】一三居七律选载

【诗词名家】林峰·今宵人去后,谁送月西行

【诗词名家】林峰·把盏莫吟惆怅句,大风起处响惊飚

【名家点评】林峰·点评今人诗词九首

【一三居诗论】第一辑(1--3)

【一三居诗论】第二辑(4--6)

【一三居诗论】第三辑·犹似当年剑在腰 | 武立胜诗词读后

【一三居诗论】第四辑(10--12)

【一三居诗论】第五辑·一啸扶摇入九重——王纪波诗词读后

【英子评诗】张金英·难寻最是此中味 ——浅谈林 峰《临江仙·凤凰城》之“三味”

【曹辉品读】赏析林峰《浣溪沙·郑板桥故居》

【头条诗人】匡晖:莫负当年霄汉志,低吟萝月入松风

【云帆头条】匡晖:靖远平川行吟十首

云帆·个人专辑集结号(不断添加中)

熊东遨  杨逸明 范诗银 李树喜 周笃文 刘征 高昌

陈永正 熊盛元 刘梦芙 秋扇 周燕婷 林峰 张海鸥

胡迎建 刘庆霖 段维 江岚 陈仁德 邓世广 蔡世平

钱志熙 抱朴书生 史外外史 沈华维 张金英 方伟

金水 星汉 刘能英 苏些雩 张红果 武立胜 赵京战

郎晓梅 潘泓 无名 李葆国 韦树定 耿立东 师红儒 

包德珍 崔杏花 廖国华 姚泉名 刘道平 李子 阿朱

宋彩霞 杨强 天许 何智勇 吴化勇 萧剑勇 渠大白

卢象贤 周泽安 张智深 陈逸卿 戴霖军 吴瑾 深南

林丫头 何其三 宁静 何静 倾一阁 廖海洋 黄飞鹏

安全东 张家安 张晓虹 孔繁宇 王守仁 丁欣 王旭

雍平 赵英 赵秀敏 曾俊甫 王连生 王超群 郑邦利

李俊儒 汪冬霖 楼立剑 徐俊丽 白林中 张栋 屈杰

陆玉梅 刘曙光 杨森翔 国印周 赵义山 曹阳 郭七

莫真宝 李伟亮 王纪波 王海亮 莫雨涵 何芳 何强

楚家冲 楚成 祁丽岩 周维芳 半隐庐 韩倚云 月白

落雪听禅 刘泽宇 董学增 郭定乾 姚晓明 东阁茶

张明新 林看云 胡文汉 刘南陔 杨春杰 眭谦 晋风 

崔德煌 邢涛涛  黄友富 程运钦 白鹤 鉴水 陈楚明

汪良忠 刘英明 燕河 李静 李梦痴 白秀萍 梦烟霏

尤悠 张芳君 老墨 李昊宸 马峥嵘 周路平 蔡红柳

杨新跃 孙文 枫叶 韩保汇 蒋世鸿 王善同 张庆辉

木樨 玉蟾 时玉维 黄爱和 刘希波 查筱英 左启顺

风清 梅庐 龙佩 匡晖 姜彬 曹辉 曹继梅 陶永德

朱思丞 非也 何鹤 戴爱琴 彭中文 王映锦 邓寿康

曹谦 潘松 胡水莲 华慧娟 侯兴黉 海天风 马建华

海燕 安儿 杨勇民 桐荫 夜轻寒 风马驴 郑晓京

谢郎 月儿 王柳华 陈志文 冯恩泽 程良宝 熊华禄

毛谷风 程裕祯 小雨 孙才 唐云龙 李如意 蒋有亮 

周向东 雨虹 老胡 严锦尧 蒋昌典 陈雅国 周吉潭

秋水 柳金虎 汪时健 晓梦 郭亚军 李正安 杨景乔

傅占魁 褚宝增 邵天柱 冷迎春 文裳 郑杰 刘红霞

辜学超 朱泽民 陈少聪 晏水珍 王惠玲 陈越 文森

金锐 顾青翎 王瀚林 苏小隐 段兴朝 子乙 武建东

萧雨涵 南风 翁寒春 梦欣 文弱 卢星 马征 刘燕

王蛰堪 江合友 郭宝国 阮莉萍 邬小香 刘军 张晶

楚凌岚 王永江 沈尘色 钟振振 黄启深 张琳 易蓉

苏俊 倪昌盛 高寒 刘秦文 傅筱萍 杨益安 张奕

周啸天 王少轩 胡平贵 周逢俊 钟子邦 瘦竹 单良

王海娜 张彦彬 刘清天 雷海基 张正清 刘金平

李清安 何永沂 潘乐乐 横道子 詹三霞 李晓明

郑欣淼 陈麦岐 陈显赫 闫双时 杨宝翔 樊令 声礼

陈少平 林志雄 杨敏 樵风 田茂 大凡 洪君默 李兵

南广勋 吴汉林 许建军 涂宏飞 姚从新 王红娟

周达 布凤华 范义坤 孙临清 张洋 余秀玲 罗小娟

徐晋如 染清尘 凌泽欣 陈思明 梁风 黄莽 周晶

马建勋 李瑞河 黄小遐 苏声 秋宝 何乃政 徐守礼

李云桦 杨世龙 王继权 牛应萍 刘清天 玲珑 吴楠

唐颢宇 李海彪 蒋永圳 唐龙 胥奇 康永恒 方跃明

周学锋 潜斋 周秦 梁二白 金嗣水 张岩山 张伯晋

钟振振 冉长春 冯仲平 孔祥庚  许洁华 邓荣森

秦凤 静如 土土 宋晓光 张小红 璐雨诗 曹初阳

【云帆品读】林峰:《天香集》序

约稿:帆小妹;编辑:璐雨诗


本专辑由云帆诗友会独家呈献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云帆诗友会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云帆投稿须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