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城读 | 哥伦布大交换如何改变了美洲大陆?

Crosby & Trebbi 城读 2022-07-13
397
哥伦布大交换如何改变了美洲大陆?
哥伦布大交换至今未停止。



Jared Diamond. 2005. Guns, Germs, and Steel: The Fates of Human Societies, 2nd edition. New York: Norton.
[美]贾雷德·戴蒙德著,谢延光译,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修订版),译文出版社,2014.
Cristina Trebbi. 2009. America Before Columbus, National Geographic.
Alfred W. Crosby, Jr. 2003. The Columbian Exchange: Biological and Cultural Consequences of 1492. 30th Anniversary Edition. Praeger.
克罗斯比,郑明萱译,哥伦布大交换:1492年以后的生物影响和文化冲击,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0.

来源:

https://www.imdb.com/title/tt1552976/

https://scrapsfromtheloft.com/history/america-before-columbus-2009-transcript/



贾雷德·戴蒙德在《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一书中论述人类走出非洲后,慢慢迁徙到世界各地,生活在不同大陆的人发展的轨迹在13000年前分化:各个大陆农业发明与否、农业发展的差异最终导致了各大陆人类社会的不同命运,使用金属工具、有文字的社会征服或消灭了其他类型的社会。


戴蒙德对于各地农业发明和发展的条件的论述非常精彩:并非所有大陆都具有发展农业的条件,对于农业兴起至关重要的可驯化的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分布在各个大陆极为不均,导致不同大陆的人驯化的作物和牲畜差异很大。就生物物种来说,欧亚大陆最为得天独厚,非洲次之,美洲又次之,而澳大利亚最下。



有的地方虽然没能够发明农业,但是因为靠近发明农业的地方,农业技术逐渐传播过来,农业也发展起来;影响作物和牲畜传播和迁移速度的因素在欧亚大陆传播速度最快——东西主轴线和相对不大的生态与地理障碍,在非洲较缓慢,在美洲尤为缓慢,由于南北向主轴线和地理与生态障碍。有的地方既没有发明农业的条件,又被高山或海洋阻挡,与农业中心隔绝,至今农业发展有限,采集狩猎依然是获得食物主要方式。


大陆与大陆之间的传播的难易程度不同,传播最容易的是从欧亚大陆到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非洲大部分牲畜就是通过这种传播得到。但东西两半球之间的传播,却没有对美洲的复杂社会做出贡献。


1491年,大西洋和太平洋几乎是不可逾越的障碍。美洲仿佛与欧洲和亚洲处于不同的星球之上。但是,当哥伦布在1492年抵达加勒比海之后,一切都改变了。哥伦布的旅程不仅促进了信息的交流,还促进了各大洲之间的植物、动物、病毒、细菌和人口的交换。在哥伦布之后,亿万年来相互分离的生态系统突然相遇融合,形成了克罗斯比所谓的“哥伦布大交换”。对生态学家来说,“哥伦布大交换”是不亚于恐龙灭绝后生命史上最重要的事件。


欧州大陆与美洲大陆之间的生态交换如何发生?哥伦布大交换如何彻底改变了美洲?克罗斯比在1972年《哥伦布大交换:1492年以后的生物影响和文化冲击》一书中进行了论述,纪录片《哥伦布到达前的美洲》对1492年前后美洲的变化进行了再现。


新旧大陆,对比分明


在1492年之前,美洲与欧洲各自发展不同的农业与文明,种植并驯养不同的动植物。


哥伦布时代之前的美洲农人,开发出了美洲食用植物,但是他们取材的野生植物,与旧世界农业人取材的野生植物极不相同。美洲驯化的食用作物包括玉米、马铃薯、番薯、豆类、木薯、南瓜、可可、辣椒。其中,玉米和土豆是美洲最重要的主食。


密苏里河、伊利诺伊河与密西西比河的交汇处,即如今的伊利诺州,是美洲大陆上最恢弘的文明发祥地。密西西比人是在1150年繁盛起来的部落,他们以农耕为生,依靠玉米养活数量不断增长的居民。



玉米是野生大刍草驯化后的结果。早期的美洲人先是用这种细长的茎作为原型,经过数世纪的培育,才有了如今的玉米。玉米是理解美洲文明的一大关键,其所繁盛的地方,正是文明欣欣向荣的地方。



坐落于南美洲西海岸的印加帝国,则依靠土豆养活自己,在高耸的山峰上,修建了宫殿、府库和城堡。土豆在8000年前被栽培在海拔4000米的喀喀湖周围地区,即如今的秘鲁和玻利维亚。到1491年,印加人已种植出数百种土豆,都是从野生品种驯化而来。



印加人把土豆捣成一种叫作冻薯干的食物以保存:收割后,土豆会被摊在稻草上,在夜晚受冻,又在白天被太阳暴晒。人们会用脚踩土豆来去除水分,让土豆变干。冻薯干能保存十年,这使得粮食歉收时食物来源也有了保障。


但是,美洲印第安人在驯养动物方面却表现平平。身为1492年的印第安人,家中只有区区几种动物服侍他:狗、两种南美骆驼(骆马与羊驼)、天竺鼠、还有几类禽鸟(火鸡、番鸭,以及可能属某种鸡类的家禽)。他没有可供骑乘的动物。他所食、所用的肉类、皮革,都来自野生猎物。他也没有马、驴、牛等负重牲畜可供驱役。除了骆马天然生活区以及狗儿拉轭所能提供的些微助力之外,印第安人若想要搬移任何重物,无论多重、多远,都只有自己来。


对印加农民来说,最主要的运输工具和肉类来源就是羊驼,这是美洲最大的家养哺乳动物。羊驼为土壤施肥,并且提供了兽皮供人类做衣服,当地人会用铜制刀割毛。但它们无法产奶,也当不了坐骑,且不能犁地。美洲的第二大家畜是火鸡,位于今天墨西哥和危地马拉地区的阿兹特克人甚至为它设立了两个宗教节日。


造成美洲原住民饲养的家畜动物数量较少的原因在于美洲最大的本土哺乳动物——大野牛、乳齿象于上个冰河世纪的灭绝。在大约13000年前上一次冰期结束时,美洲有大约80%的大型野生哺乳动物便已灭绝。这导致美洲只剩下像野牛、鹿、羚羊这类不适合驯化的动物。


戴蒙德提出驯化动物的安娜卡列尼娜原则:可驯化的动物都是可以驯化的,不可驯化的动物各有各的不可驯化之处。驯化失败的原因包括动物的日常食物、生长速度、圈养中的繁殖问题、凶险的性情、容易受惊的倾向和群居结构。


由于无法驯化这些动物,美洲人就想办法让这些猎物“送上门来”。1491年,他们为吸引野生动物而驯化了土地,通过放火燃烧森林和草原吸引猎物。得益于此,中央平原的印第安游民吸引了美洲大陆上最大的哺乳动物——野牛。野牛是食物和制衣原料的主要来源,它们的骨头还会被制成工具。


由于没有枪也没有马,为了生存,美洲原住民只能走路狩猎。他们会披上兽皮,用弓箭或长矛射箭。这些工具都由木头、皮革、兽骨和石头制成。


与美洲相比,欧洲可供驯服的动植物种类和数量多得多。在全世界作为驯化候补者的148种陆生食草类大型野生哺乳动物中,只有14种被驯化了。这14种哺乳动物的祖先,在地球上分布不均匀。南美只有1种,产生了美洲驼和羊驼;北美、澳大利亚和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1种都没有;而欧亚大陆碰巧比其他大陆具有多得多的可驯化的大型野生哺乳类食草动物,具有13种动物的祖先,其中5种最重要的家畜:牛、绵羊、山羊、猪和马。




欧洲是片繁荣而拥挤的大陆。1491年,欧洲的土地大多是贵族或教会的,靠农民耕作。他们的主要食物是面包和麦片粥,都由谷物制成。他们在冬天种植黑麦或小麦,在春天种燕麦或大麦。土地每三年就要休耕再生一次。


与美洲农业相比,欧洲农业的特点在于农业和畜牧业结合,家养动物为欧洲农业发展带来了优势。首先,牛粪能使土壤的耕力回升。其次,家畜需要牧草,这又保护了生态环境。欧洲的马是役畜,可以犁地;牛提供了肉、毛、皮;家养猪是肉和皮革的主要来源;绵羊不仅不需要羊圈,且能自己找食物;骡子能拉车;奶牛为他们提供了牛奶、黄油和奶酪。简而言之,欧洲的牲畜用处极为广泛,大大促进欧洲社会发展:提供肉类、奶脂、肥料、毛发、畜力(拉犁、运输和战争)以及病菌。


欧洲动植物和病菌移居新大陆


1492 年10月12日这一天,两大洲展开了密切结合,意义之重大,不亚于曾经存在过的白令地峡。上帝散掷的两块大陆,于焉重逢,而两处原本大异其趣的世界,也在那一天开始变为类似。这个迈向生物同质化的大趋势,是自大陆冰河消退以来,地球行星生物史上最重要的方向之一。


欧洲人不只是从美洲夺走资源,还用带来的东西进一步改变了这片大陆。通过将驯化的家畜和金属工具带到美洲,欧洲的小麦、大麦、燕麦、黑麦,连同杂草都在这片异国土壤上生长起来。他们通过种植欧洲的树木,如桃树、梨树、李树等,以取代被砍伐的美洲树木。很快,欧洲的水果蔬菜遍布了整个新大陆。旧世界植物来到美洲,使新世界可供种植的食用作物倍增、甚至3倍之增。而美洲的本地动物也开始被取代,马、猪、绵羊、山羊、鸡,还有成群的家牛占据了南北美洲,并改变了美洲的地貌。


第一批猪牛马鸡鸭犬羊大队,是随同哥伦布1493年二度来航登岸。这些外来“娇客”来到美洲,既鲜有(甚至没有)当地野兽扑食它们,也鲜有(甚至没有)当地疾病烦扰它们,遂自由自在,大吃特吃美洲大地上丰美的鲜草、嫩根、野果,迅速繁衍起来。事实上美洲本土某些动植物的绝种,很大一部分原因出自它们的增生之速。甚至连此地人类(印第安人)的消失,也和它们侵食其果菜园地脱不了干系。到1500年时,最重要的家禽家畜都已全员到齐。


所有欧洲带来的家畜家禽,对加勒比海环境的反应均毫无例外:猪、牛、马、羊、驴、猫、狗、鸡,个个儿都长得更快、更壮,以前所未闻的速度快速繁衍,而且常常回归到大自然去。


欧洲食用作物与牲畜移进美洲,对印第安人冲击之烈,当然无可置疑。印第安人对新作物的接纳往往极缓,可是对于新加入的家禽牲畜则大表欢迎。若问印第安人:小麦有何胜过玉米之处?他实在看不出来。但是旧世界来的猪、马、牛、鸡、狗、山羊,比起美洲自己的动物,各方面都显然胜出甚多。


对加勒比海的环境适应最快的外来动物首推猪。欧洲征服者在美洲大陆为了生存,带去了猪,它们是极佳的食物来源。但因为本地居民不会用栅栏把田地围起来,并且他们的主要作物——玉米,对猪而言又很有诱惑力,这使得欧洲的猪开始吃当地田里的种子和幼芽。在野化几代后,它们的体型变大,长出了长牙,而且极富攻击性,自此逐渐成了美洲土著们的噩梦。


在贪婪的驱使下,欧洲人骑着在这片大陆上不存在的动物——马,入侵了美洲。马匹首先被带到加勒比岛上,这些动物在新大陆如风一般,迅速繁殖扩散。一个新品种——北美野马就此进化而成,并很快遍布美洲,改变了游民部落的生活方式,甚至成为了美洲游牧民族的象征。



对美洲本地牲畜而言,欧洲动物无疑传染给本地牲畜一些严重疫病。骆马、羊驼数目急剧下降,一如大征服后印第安人口锐减。原因同样无他:主要是疾病与残酷剥削。


细菌的移动速度要比携带它们的征服者快得多。在新旧世界接触之时,美洲印第安人遇到的最棘手的敌人,即天花。天花是在16世纪意外被传入美洲,在当地人的交易过程中,传播到整个大陆。一个西班牙传教士记载:“一场流行病爆发了……越来越多的人身上长出脓疱,有的甚至全身都是……他们躺在家里,再也无法活动,导致大陆上哀声一片。”


在整个美洲,随欧洲人传进来的病菌从一个部落传播到另一个部落,据估计把哥伦布来到前的美洲土著人杀死了95%。


人类迁徙外地,连同他的种种疾病一起跟着移居,是造成疫疾突发大流行的主因。每当迁居发生,那些隔离独处最久的物类往往受害最大,因为他们的基因元件最少受到世上各种疾病的冶炼。而在智人物种之中,与其他人类隔绝时间最久者首推印第安人,唯一例外可能是澳大利亚的原住民。医学史学家推测,位列人类头号杀手的几大疾病之中,属于南北美洲原生者几乎绝无仅有。


这些人类杀手,随同探险者与征服者来到新世界。于是旧世界的致命疾病在新土地大展身手,格杀更为有力,即使在旧世界原属较为“慈悲”的小病痛,到了新大陆也摇身一变晋升杀手级。


印第安人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些病菌,因此对它们既没有免疫能力,也没有遗传抵抗能力。天花、麻疹、流行性感冒和斑疹伤寒争先恐后地要做杀手的头把交椅。好像这些病还嫌不够似的,紧随其后的还有白喉、疟疾、流行性腮腺炎、百日咳、瘟疫、肺结核和黄热病。


西班牙人大征服之后,一位犹卡坦半岛(Yucatan)的印第安人写下欧洲人到来之前族人的幸福时光:


“那时,没有疾病;他们的骨头没有酸疼;那时他们没有发烧;那时他们没有天花;那时他们没有胸疼;那时他们没有腹痛;那时他们没有肺痨;那时他们没有头疼。那个时候,人事之道整齐有序。可是那些外来者来了,令一切全然改变。”


欧洲上层还渴望从新大陆获取诸如糖、烟草等奢侈品。为了这一目的,大约有一千万非洲人被运至美洲,它们被迫做奴隶为美洲和欧洲人种植这些奢侈品。极少的新世界原住民跨大西洋赴旧世界移民,可是欧、非两洲的原住民却几千万地前往美洲,在那里建国立家。


哥伦布大交换的内容也包括“人类”,而人野蛮地改变了新旧世界的样貌,有时虽纯属无心之举,有时则蓄意而为。哥伦布大交换带来的动植物,在过去400年内消灭的生命种类,可能比100万年进化灭绝的物种都多。



 城读相关阅读:

09. 城读│智人: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

68.城读 | 城市如何影响传染病的传播?

84.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

85.城读 | 《枪炮、细菌与钢铁》讲述了真实的历史吗?一个人类学家的批评

92.城读│ 驱逐:全球资本主义经济的残酷逻辑

94.城读│明日简史:少数人变成上帝,多数人沦为无用阶级?

123.城读 │如何摆脱人类文明进步的陷阱?

126.城读│丝路新史:确定世界中心的又一次尝试

145.城读│粮食生产与人口增长,孰快孰慢?

149.城读 │反对谷物:采集狩猎者比农民过得好

202. 城读 │我们是如何过上现代城市日常生活的?

221.城读│富足、城市化和数字化怎样改变中国饮食?

246.城读│六千年古代城市发展教给我们什么经验教训?

272.城读 | 人类与传染病的互动史

273.城读 | 传染病与不平等

275.城读 | 大型流行病暴发的控制:出行限制与系统韧性,孰轻孰重?

276.城读 | 关于流行病管控,我们应该了解什么?

282.城读 | 新冠病毒之后的城市

283.城读 | 布鲁斯•坎贝尔:14世纪黑死病的环境起源285.城读 | 耶鲁大学医学史教授弗兰克·M·斯诺登推荐理解新冠肺炎的6本书286.城读 | 流行病如何重塑社会、政治、宗教、战争、文化与艺术?287.城读 | 大卫·哈维:面对新冠病毒的集体困境,我们需要集体地应对299.城读 | 人类历史就是一部与致病微生物斗争的历史301.城读 | 段义孚谈新冠疫情:一个人文主义地理学家对于恐惧地景中的自然与文化的看法333.城读│在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城市生活是一种什么体验?336.城读 | 资本的前生今世:纪录片《21世纪资本论》用影像呈现三百年来资本与不平等的演变341.城读 | 人类活动暂停的一年344.城读 | 人口、农业、能源、经济和环境转型如何塑造了现代世界?358.城读 | 适城生存:城市如何在隔离的时代生活与繁荣?370.城读 | 对土地的渴求如何塑造了现代世界?375.城读 | 黄河三千年:一部自然与非自然的历史386.城读 | 浩瀚未来:从长期主义视角看人类的过去、现在与未来388.城读 | 种子、病菌、白银与奴隶:哥伦布大交换如何创造了今天的世界389.城读 | 源于美洲的番薯、土豆和玉米如何改变了中国?390.城读 | 我们如何规划后疫情时代的城市未来?392.城读 | 托马斯·皮凯蒂新书《平等简史》:我们可以从人类平等的历史中学到什么教训?(点击文章标题,或进入公众号回复标题前的数字获取文章 )

城读 城市阅读的记录

 

微信公共订阅账号“城读”,每周推送城市阅读笔记

关注我们,请搜索账号 CityReads

或长按上方图片,识别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