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千里光、白蔹、四季青

2017-08-08 中医宝典



更新啦!【中医宝典App】中医经典书籍在线/离线阅读


编者按

前几周老爷爷和小指月介绍了能治疗疮痈肿痛的蒲公英、鱼腥草、败酱草、红藤、土茯苓、半边莲、白花蛇舌草和山慈菇等,同样能治疗疮痈肿痛的清热解毒药还有千里光、白蔹和四季青。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千里光


有人识得千里光,全家一世不生疮

 

乡村里头有个最善治疗无名肿毒疮痈的土郎中,大家身上长有什么疮疮疤疤的便去找他,他就给你采把药,叫你煎水洗澡,或者喝点药水,再用这药渣捣烂,敷在疮口处,一般几天就好了。

 

后来各种水火烫伤,癣毒湿疮,皮肤杂病,人们都去找他,也有很多被他治好的。但奇怪这老爷子就三板斧,外洗内服加上用药敷,而且人们去找他时,他用的方法药物都大同小异。

是什么道理他能够凭借这三把斧,把常见的疮毒治好呢?

 

小指月就看几个病人从他那里拿回来的药都是同样的一味药,而且一鉴别,发现居然是千里光。这个风火眼疮的病人,眼睛肿痛得张都张不开来,就听他说的用千里光二两煎水熏洗,还没有喝药第二天就好了。另外一个屁股长毒疮的病人,坐卧不得,除了用新鲜的千里光来煎汤外洗,还另外用一两煎汤内服,甚至还用千里光捣烂外敷,这样三管齐下,这么厉害的屁股疮,都发烧了,结果三天也退下去了。

 

可见这千里光有极强的清热解毒功用,最善于治疗热毒壅聚之疮痈肿毒。

 

有一例,完全跟疮不搭边的,就脚趾长癣,肛周湿痒,也用千里光熬汤洗好。甚至有一例阴囊都流黄水,奇痒的病人,就用千里光熬炼成膏状,调敷患处,居然用了三天就治好了。还有一个娃子脚被热汤烫到,他也用千里光跟白芨熬膏外敷,不单烫伤好了,也不留痕迹。

......

......

 

种种千里光的神奇,小指月一一都目睹了,他便问爷爷,为何千里光这么厉害?爷爷说,这千里光又叫眼明草,专门清肝明目,治疗热毒眼盲的,但你如果仅仅把他的作用局限在眼科里头,就小瞧了千里光,这千里光志在千里,用途极广。

 

小指月说,我看这么多治好的疮痈皮肤病就知道了。老先生笑笑说,这不是土郎中的秘传,而是民间中医智慧的结晶,俗谚上说,有人识得千里光,全家一世不生疮。何止是全家呢,只要都识得这千里光良草,这个世上就不会那么多久对电脑眼目涩热疼痛的病人,更不会那么多在疮肿里头,辗转反侧,难以睡卧的患者。大家都能够传承这一宝贵民间经验,天下间将少无数在疮痛的水深火热中难耐不已的人。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江西民间草药》曰,治风火眼痛:千里光二两,煎水熏冼。

 

《江西草药》曰,治痈疽疮毒:千里光(鲜)一两,水煎服;另用千里光(鲜)适量,水煎外洗;再用千里光(鲜)适量,捣烂外敷。

 

《江西民间草药》曰,治脚趾间湿痒,肛门痒,阴道痒:千里光适量,煎水洗患处。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曰,治阴囊皮肤流水奇痒:千里光捣烂,水煎去渣,再用文火煎成稠膏状,调乌桕油,涂患处。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曰,治疥疮,肿毒:千里光水煎浓外敷,另取千里光一两,水煎服。

 

《江西草药》曰,治汤火伤:千里光八份,白芨二份,水煎浓汁外搽。

 

白蔹


带有秋金收敛的疮痈外用良药

 

爷爷说,最常见的敛疮生肌,有助于疮肿消脓长肉的是什么药呢?小指月说,白蔹跟白芨。特别是白蔹,能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敛疮生肌。

 

《本草衍义》上说,白蔹、白芨,古今服饵方中少有用者,多见于敛疮方中,二物多相须而行。所以《鸡峰普济方》中有个白蔹散,专主敛疮,用白蔹、白芨、络石藤各半两,晒干打粉,洒在疮上。

 

爷爷又说,为什么叫白蔹呢?小指月说,去采药时,这白蔹皮虽然赤黑,但肉却如同芍药,根如白芷,这是草木药中极善于收敛疮肿的。所以白蔹,顾名思义就是行秋金敛收之性,让疮肿结散毒清,肌肉收敛长回去,而不会暴乱开来。所以《本草经疏》称白蔹乃疔肿痈疽加外用要药。

 

老先生又说,指月要多从草药的地方别名去思考,比如这白蔹又叫见肿消,为什么呢?小指月说,我明白了,各类无名肿痛或跌打损伤瘀肿,用这白蔹捣烂外敷,能够让疮肿收敛平复下去,所以外科方中有个治扭伤瘀肿方,就直接用两个白蔹,拌点食盐捣烂外敷。

 

爷爷又说,毕竟白蔹是清热解毒之品,所以你阴疽疮疡,塌陷不起的,就要少用。小指月说,知道了,爷爷,像阴疽塌陷下去,我们把它托起来扶起来都来不及,怎么会再用这些凉利药,把它消下去,敛下去呢?


然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李东垣曰,白蔹涂一切肿毒,敷疔疮。

 

《备急方》曰,烫火灼烂,用白蔹粉敷之。

 

四季青


学医要有四季常青之心

 

诸葛亮《论交》曰:

 

势利之交,难以经远。

士之相知,温不增华,寒不改弃(叶),贯(能)四时而不衰,历险夷而益固。

 

小指月从背诸葛亮的《诫子书》到这《论交》,再到这前后出师表,越背越觉得有道理。

 

爷爷总是强调,要把千古名文记牢。小指月问,为什么呢?老爷爷说,五百年前文史本不分家,一个医者应该是一个文化人,这样才能够更全面地继承千百年来留下来的宝贵典籍跟经验智慧,另一方面一个文化人多多少少也应该懂得点医学知识。虽然未必一定要做一个医生,但业余学,身家用,而且医道养生,对于身心健康的帮助也是非常大的。

 

小指月说,爷爷,我看爷爷非常喜欢松针、女贞子、四季青这些草药,不过这些药草好像也没有特别的过人之处。

 

爷爷说,是这样的。但这些草药有一个特点,即便寒冷的冬天,也照样色青不改。就像好朋友之间,虽然经历很多苦难,依旧坦诚相待。又像你学医的时候,虽然经历很多挫折,但心中那片追求却始终没有半分褪色。所以学医要有四季常青之心,半点都不能因为挫折而退失。

 

小指月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因为他始终在爷爷的带领下,在学医中尝到了大乐趣,很多迷惑都及时被爷爷拨开,他还没有体会到很多医者在医道的钻研路上迷失方向,失去明灯跟指南针的困苦。

 

爷爷把话头一转说,指月,你看这四季青,又叫冬青叶,这种冬天都保持嫩绿常青的药草,有什么独特的本事呢?

 

小指月说,四季青苦寒凉降,味涩能收,又凌冬不凋,禀寒水之气,所以能凉降炎炎夏火。故热火疮痈,水火烫伤,呈一派上炎之势,就可以用这四季青的叶捣烂外敷,能够很好地退火消炎。

 

爷爷又说,为什么肺热咽肿,尿赤等病症,也常用四季青?小指月说,肺热咽肿,是因为肺肃降收敛的功能减退,所以才会亢为害。肺主秋令,秋过后是冬,所以用这冬青子的叶,利用它苦寒收涩之性,把炎炎肺热收敛到冬天状态,这样就顺承四季。

 

爷爷又说,那小便赤涩疼痛呢?小指月说,肺热下行,必借膀胱来排水,源清则流自洁,肺热下收,则小便清洁矣。

 

爷爷点点头,又说,这四季青还能治外伤出血,有收敛止血之功,直接用新鲜叶子捣烂外敷,就可以止血,是何道理?小指月说,四季青归心肺经,肺主皮毛,心布气于肌表,血随气升降,心肺气下收,则血自降。

 

爷爷听了后,点点头,他知道小指月掌握的基本中医知识,都可以把不少药理机制讲得明白了。

 

千里光

【来源】本品为菊科千里光属植物千里光Senecio scandens Buch.-Ham.,以全草入药。夏秋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性味】苦,辛,凉。有小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清肝明目。用于风火赤眼,疮疖肿毒,皮肤湿疹及痢疾腹痛等病症。

【用法用量】五钱至一两,煎服。外用鲜全草适量,捣烂敷或煎水洗。

 

白蔹

【来源】本品为葡萄科植物白蔹Ampelopsis japonica (Thunb.)Makino 的干燥块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及细根,切成纵瓣或斜片,晒干。

【性味】苦,微寒。

【归经】归心、胃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用于痈疽发背,疔疮,瘰疠,水火烫伤。

【用法用量】4.5~9g;外用适量,煎汤洗或研成极细粉敷患处。

 

冬青叶

【来源】为冬青科植物冬青的叶片。

【性味】《江西草药》:"苦涩,寒。"

【功能主治】治烫伤,溃疡久不愈合,闭塞性脉管炎,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尿路感染,菌痢,外伤出血,冻瘃,皲裂。

【用法用量】外用:制成乳剂、膏剂涂搽。内服:浓煎成流浸膏服用。

本文选自《小郎中学医记 --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作者:曾培杰,陈创涛,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请支持、购买正版图书。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


败酱草、大血藤 射干、山豆根、马勃 青果 木蝴蝶 


白头翁 马齿苋 鸦胆子 地锦草、委陵菜、翻白草


连翘 穿心莲 大青叶、板蓝根、青黛 蒲公英 


重楼(七叶一枝花) 土茯苓 鱼腥草 金荞麦


黄芩 黄连 黄柏 龙胆草 秦皮 苦参 白鲜皮 金银花


升麻 葛根 淡豆豉 浮萍 木贼 石膏 寒水石 知母


胡荽(香菜) 薄荷 牛蒡子 蝉蜕  桑叶 菊花 蔓荆子 柴胡


羌活 白芷 细辛 藁本 苍耳子 辛夷花 葱白 鹅不食草 


麻黄 桂枝 紫苏 香薷 生姜(上) 生姜(下) 荆芥 防风 


长按图片,识别图中二维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