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熊胆
编者按
清热药中有一味著名的动物药,那就是熊胆。熊胆是以黑熊或棕熊的胆汁入药,有很强的清热解毒和泻火的作用,对于温热病、痈肿、咽痛、肝热症都有明显的疗效。
但黑熊是一种需要保护的野生动物,所以有人驯养黑熊取胆汁并干燥,成为熊胆粉。但因其过程残忍而受到野生动物保护组织人士的抗议。《大医精诚》同样认为“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应尽量采用可替代的药物。
今天老爷爷同样分析了可不采用熊胆的多种情况,中医的仁爱之心可见一斑~ |
不得已方用的熊胆
老爷爷说,指月啊,你看熊胆在哪个科里最常用?小指月说,我看爷爷都很少用熊胆,除非碰到一些小孩,高热抽搐,热势不退温热很厉害的,不得已才用它。
爷爷说,没错,大凡动物之药,我们都少用,逼不得已才用之,能用草木类药代,就尽量用草木类药去代替。你想想为什么熊胆在小儿科里用得最多呢?
小指月想不出来,老爷爷便说,小儿是什么体质呢?小指月说,小儿是少阳体质,就像刚吐出地面的嫩芽尖。老爷爷点点说,没错,是少阳体质。少阳胆最容易瘀堵,这肝胆有余之气,稍微疏泄不利,就会化热化火,甚至生风动血,造成高热抽风神昏。
小指月说,小儿的体质是肝常有余,脾常不足。不足的脾胃,可以用黄芪四君子汤,补托之,有余的肝胆之气,可以用小柴胡汤疏泄之,如果肝胆有余化热化火太厉害,就会用一些动物药,比如熊胆。
爷爷说,为什么是熊胆呢?小指月说,凡胆皆极苦寒,善走肝胆二经,同气相求,直接泻其有余之热。肝胆经上开窍于目,所以目内生翳障者,是肝胆邪热壅滞闭塞所致,用这熊胆泻肝胆之热,则内邪清而外障去也。
爷爷点了点头说,没错,熊胆是有清肝明目退翳之功,可以用熊胆配合冰片,制成眼药水,也可以把肝热目赤平降下来。但这种功用其他药物都可以替代,黄连配冰片就有效果,无需劳驾熊胆。还有其他的呢?
小指月又说,肝胆经也循咽喉,所以常见的咽喉热毒疮痈也可以用这熊胆冰片来调敷。爷爷说,可以,而这种咽喉热毒肿痛,大把药物都可以治疗,也不是什么太危急的病,也不用劳驾到熊胆。那还有呢?
小指月说,肝热容易生风,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所以热极生风抽搐,可以用熊胆配合竹沥水来治小儿痰热抽搐。
爷爷听后点点头说,没错,熊胆最重要的用途就在这里。热极生风,惊痫抽搐,这时一般草木药难以速见功效,用这熊胆一上去,肝火极热,也能够很快退下来,所以若非小儿急症危险都不轻用此药。
小指月听后点点头,便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大医精诚》曰,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己,物情同患,况于人乎。夫杀生求生,去生更远。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为药者,良由此也。
其虻虫、水蛭之属,市有先死者,则市而用之,不在此例。只如鸡卵一物,以其混沌未分,必有大段要急之处,不得已隐忍而用之。能不用者,斯为大哲亦所不及也。其有患疮痍下痢,臭秽不可瞻视,人所恶见者,但发惭愧、凄怜、忧恤之意,不得起一念蒂芥之心,是吾之志也。
《食疗本草》曰,治小儿惊痫瘈疭:熊胆二大豆许,和乳汁及竹沥服。并得去心中诞。
《齐东野语》曰,熊胆丸治目赤障翳:熊胆少许。化开,入冰片一、二片,铜器点之。或泪痒,加生姜粉些须。
《摄生众妙方》曰,治风虫牙痛:熊胆三钱,片脑(冰片)四分。上为末,用猪胆汁调搽患处。 |
熊胆 【来源】为熊科动物黑熊或棕熊的胆囊。一般于冬季捕捉,捕获后,剖腹取胆,割时先将胆口扎紧,割取后小心剥去胆囊外附着的油脂,用木板夹扁,悬挂于通风处阴干,或置石灰缸中干燥。不宜晒干或烘干,以防腐臭。 【性味】苦,寒。 【归经】入肝、胆、睥、胃经。 【功能主治】清热,镇痉,明目,杀虫。治热黄,暑泻,小儿惊痼,疳疾,蛔虫痛,目翳,喉痹,鼻蚀,疔痔恶疮。 【用法用量】内服:入丸、散,0.5~1分。外用:研末调敷或点眼。 |
本文选自《小郎中学医记 --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作者:曾培杰,陈创涛,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请支持、购买正版图书。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
长按图片,识别图中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