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赤芍

2017-08-08 中医宝典


更新啦!【中医宝典App】中医经典书籍在线/离线阅读



编者按

赤芍药简称赤芍,也是一种观赏植物。上次讲的牡丹皮和赤芍药是相须为用的一个药对,经常同时都用。这两个药的功效非常相近,都能清热凉血又能活血化瘀,都可以用于温热病的血分证或是多种瘀血证,不同的是牡丹皮能退虚热,赤芍能清泻肝火。

 

今天我们来看老爷爷和小指月是如何利用赤芍的~~

 

赤芍 


瘀热在里用赤芍——开门逐贼

 

有个急性肝炎的病人,身上出现黄疸,面黄身黄,小便黄。

 

“治黄必治血,血行黄易却。”为什么治疗肝炎黄疸要加活血的药呢?小指月有些不解。

 

老先生说,为什么会发黄呢?小指月说,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老先生又说,那用什么汤呢?

小指月又说,脉弦数,体热,用茵陈蒿汤。老先生说,茵陈蒿汤治阳热发黄,极有效验,但这发黄还有瘀血阻滞在里面,还需要加上一味善入肝胆,以活血化瘀与凉血之品。

 

小指月说,那就用赤芍药。老先生说,为何呢?小指月说,《本草纲目》说,赤芍药散邪,能行血中之滞,《药品化义》中说赤芍药专泻肝火,盖肝藏血,因此清热凉血。老先生点点头。

 

小指月把赤芍药写到20克,老先生说,普通清热凉血20克足矣,但肝炎黄疸非重用赤芍药活血凉血不可。小指月说,那用多少克呢?老先生说,起码用60克,方能疏利肝胆,令瘀去热退,黄疸消散。

 

小指月点点头后把赤芍药加到60克,这样这病人吃完三剂药,排尿很顺畅,身上发黄都消退了一半,效不更方,又吃了五剂,大小便通利,周身色黄跟肝区胀满之症尽消。

 

小指月说,爷爷为什么你治疗各类肝炎,为什么不都用清热解毒之品,而要用到赤芍这些活血凉血之品?

 

老先生点点头说,不单黄疸有瘀热在里,各类肝炎,特别是顽固难治的,它既有里热炽盛,也有血瘀偏重。徒清其里热,不化气瘀血,里热是清不干净的。就像你把门关上,要把垃圾扫出去,是扫不出去的,所以活血凉血之品,是把门打开,清热解毒之药是把肝区藏的热毒扫下去,这样就有开门逐贼之利,而无关门留寇之弊。

 

小指月点点头说,我知道,只有在肝区血脉非常疏通活跃、循环良好的情况下,那些热毒黄浊才能够畅快地通利下来,这就是要重视凉血散血以治各类肝炎的道理。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写道:

 

《诸病源候论》曰,血瘀在内,则时时体热而发黄。

 

《本草纲目》曰,赤芍通顺血脉,散恶血,逐贼血,去水气,利膀胱大小肠,治脏腑壅气。

肝炎专家关幼波说,治黄必治血,血行黄易却。

 

善治急性乳腺炎的赤芍甘草汤

 

急性乳腺炎在中医看来是乳痈,什么叫做痈呢?就是局部包裹着一团血热,说白了就是血壅气热。血壅不通则痛,气热局部触着灼手。

 

这个妇人突发急性乳腺炎,右乳上方有一红肿之硬块,明显胀痛不已,伴随着身体发热。

 

老先生说,治疗乳房方面的疾患,首先要明白乳房的脏腑经络归属。小指月说,乳头属于足厥阴肝经,乳房属于足阳明胃经所主,而且整个胸胁都为肝经所布,所以肝郁胃热,最容易形成乳房方面的疾患。

 

老先生说,如何得知他是肝郁胃热呢?小指月说,双关脉郁结,左关主肝,右关主脾胃,双关郁代表肝郁脾滞,脉象又带数,说明郁滞化火。

 

老先生点点头说,所以要散其郁滞,降其火气。小指月说,那是不是用香附、郁金、橘叶之品来散其郁滞,用蒲公英来降其火气。

 

老先生说,像这种一般急性乳腺炎,当乳痈看,用单味蒲公英都管用,而这局部已经形成硬块郁结了,凡无形之阻滞称之气聚,有形之郁结称之为血瘀。有血瘀的话,需要用活血散血之品。

 

小指月说,但这身上又有热毒?老先生说,所以要用活血散血之品,又要带有凉血解毒之用的,你想想是哪个汤方呢?小指月说,我想到了,是赤芍甘草汤。

 

老先生说,为什么呢?小指月说,赤芍可以活血凉血,治厥阴肝血瘀结,而生甘草可以清热解毒,治阳明胃肠毒热,这样肝经之郁结血积得散,胃经之毒热炎火得降,所以双关脉郁数可解,乳房内的肿块也可消。

 

老先生点点头,便交代这妇人回去要吃素,不要吃鸡蛋牛奶这些粘滞厚味之品,因为《内经》说“膏粱厚味,足生大疔。”

 

这样就用赤芍、生甘草各二两,一剂下去,乳房胀痛消失,局部不发热,三剂下去,乳房周围的硬结居然软化变小,再服用三剂,硬结消弭,如同瓜熟蒂落。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赤芍甘草汤治疗急性乳腺炎初起特效,若局部瘙痒红热者,可加地肤子、白鲜皮,若局部硬结肿热顽固者,可加漏芦、王不留行,若迁延日久,局部脓肿已形成,反复难愈,脓性分泌物偏多,必加黄芪、皂角刺。

 

皂角刺少用则促托,多用则促消。皂角刺配赤芍乃痈肿常用药对,消散之力量甚大,乃活血消肿溃坚之黄金搭档。

 

《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曰,治疗急性乳腺炎:赤芍50~100克,生甘草10克,水煎服。如发热加黄芩,另用白蔹根、食盐少许捣敷患处。

 

《本草经疏》曰,营气不和,则逆于肉理,结为痈肿,行血凉血则痈肿自消。

 


刚柔并济之道

 

《药性赋》曰,赤芍药破瘀血而疗腹痛,烦热亦解;白芍药补虚而生新血,退热尤良。

 

小指月说,爷爷,芍药要分为赤白芍,好像不容易分啊!老爷爷说,你采药时,是不容易分,但挖起下面的根一看就好分了,红的为赤芍,白的为白芍。

 

小指月说,赤白芍,有什么差别呢?古代不是赤白芍不分吗?老爷爷说,白补赤泻,白的芍药偏于柔缓,滋养阴血,赤的芍药偏于活血,破除瘀血。所以《本草求真》上说,赤芍与白芍主治略同,但白则有敛阴益营之力,赤则止有散邪行血之意;白则能于土中泻木,赤则能于血中活滞。故凡腹痛坚积,血瘕疝痹,经闭目赤,因于积热而成者,用赤则能凉血逐瘀,与白芍主补无泻,大相远耳。

 

小指月说,原来这样,难怪爷爷碰到瘀血腹痛,多用赤芍药,如少腹逐瘀汤;性急肋痛多用白芍药,如逍遥散。

 

有个妇人胃痛腹痛,医生给她用元胡索,非常刚猛的行气止痛药,这样气行疼痛减轻了,但一旦没吃药,疼痛又加重,然后医生又给她用失笑散,来活血化瘀止痛,也是用药时减轻,不用药时加重。

 

老先生便给她用四物汤重用赤芍药,想不到一剂知,二剂愈。一两个月都没有再心胃腹痛。

 

小指月说,为何用前面大量疏肝行气,活血化瘀之品,都没有治好腹痛,爷爷就用养血柔润之品治好了腹痛?

 

老爷爷说,芍药专治腹痛,张仲景在《伤寒论》已经垂训后世,也是医家代代相传之法,夫肝木禀刚强之性,如果没有阴液去滋养它,那么肝气就会暴戾横逆五脏六腑,一发不可收拾。

其中谁是首当其冲呢?

 

小指月说,木克土,脾胃应该是首当其冲。爷爷说,没错,肝气横逆,脾胃先伤,所以凡心腹胃痛,胸肋刺痛,烦热胀满,无一不是刚强之木,欺凌脾胃弱土。

 

小指月说,我明白了,爷爷每每治疗心胃腹痛,都会问病人的脾气性格,如果脉象弦硬,脾气刚强,爱跟人较劲的病人,爷爷就很少用这些香燥的气药来去行气活血止痛。

 

老爷爷笑笑说,没错,宋元以来,治疗心腹胃痛,大都崇尚香燥的气药,以刚制刚,这样气脉畅通,一时不痛了,但只是眼前暂时稍安而已,随后越是香燥,阴液耗伤越厉害。肝失去涵养,就越发横逆暴戾,所以随后疼痛必加重。

 

小指月点点头说,是啊,爷爷我们治疗好几例顽固心腹痛的,都是吃了香燥行气药好转,但不久又发得更厉害,这时再用这药,不单没有效果,反而会让病人觉得烦躁不适。

 

老先生说,是这样的,香燥气药可以暂图一时,但久用必以耗伤周身阴血为代价,这就是为何张仲景要以芍药来治腹痛的道理。

 

小指月说,我明白这道理了,这不叫以刚制刚,而叫以柔克刚。

 

爷爷笑笑说,没错,治肝中郁结,有两条路子。一是以刚猛行气之药,直接助肝疏泄,当然这要耗散肝中阴血;另一方面就是以柔缓滋养之品,如芍药、当归、地黄来收敛阴血,涵养肝木,使肝木调柔,则不刚强暴戾。

 

小指月说,难怪有个名方叫一贯煎,专门治疗肝胃气痛,它用五味柔肝养阴之品,如沙参、麦冬、当归、生地、枸杞子,唯独配上一味川楝子稍稍疏泄肝之气机,则肝胃气痛逐步向愈。

 

爷爷说,治肝就要懂得崇尚这大法,必须阴阳相济,其病乃愈。你看用滋养阴血的地黄、芍药、当归,使肝柔而弦硬之脉象自然调和,再稍佐以川芎,或柴胡、香附之品,令气机条达舒畅,郁结自散,这样阳主动之,阴主润之。正如既给车子加油,又给车子启动,那么周身留滞之气机,便转动运行起来了。

 

小指月说,难怪爷爷反对一味刚猛地用药,只是给车子启动,用各路疏泄行气之品,如香附、柴胡、川芎,而不懂得给车子加油,那势必越疏泄,阴分耗散越厉害,最后即使启动发动机,也因为没有油可以用,而车子打住不动,身体气机郁结不通,必然疼痛久治难愈。

 

爷爷点了点头说,这就是张仲景之所以把芍药列为腹痛之主药的道理。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写道:

 

张山雷在《本草正义》中说,仲圣之法,实即秦、汉以前历圣相传之法。说者每谓腹痛是肝木凌脾,芍能助睥土而克肝木,故为腹痛之主药。

 

要知肝秉刚强之性,非籍阴液以涵濡之,则暴戾恣睢,一发而不可制,当其冲者,厥惟脾胃先蒙其害,凡心胃痛、腹满痛、胸胁刺痛、支撑胀闷,无一非刚木凌脾之病。

 

宋、元以来,治此者多尚香燥气药,以刚济刚,气行而通则不痛。非不暂图目前之效,然愈燥而阴愈耗,肝愈横,频发加剧,卒至肝脾之阴两竭,而燥药且不可复施,此行气伐肝,适以变本加厉,非徒无益,而火害之矣。

 

仲圣以芍药治腹痛,一以益脾阴而摄纳至阴耗散之气,一以养肝阴而柔刚木桀骛之威,与行气之药,直折肝家悍气者,截然两途。此泻肝与柔肝之辨。

 

而芍药所以能治腹痛胀满、心胃刺痛、胸胁胀痛者,其全体大用,即此是法,必不可与伐肝之剂作一例观也。

 

赤芍

【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或川赤芍Paeonia  veitchii Lynch 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根茎、须根及泥沙,晒干。

【性味】苦,微寒。

【归经】归肝经。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用于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跌扑损伤,痈肿疮疡。

【用法用量】6~12g。

【注意】不宜与藜芦同用。

本文选自《小郎中学医记 --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作者:曾培杰,陈创涛,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请支持、购买正版图书。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


败酱草、大血藤 射干、山豆根、马勃 青果 木蝴蝶 


白头翁 马齿苋 鸦胆子 地锦草、委陵菜、翻白草


连翘 穿心莲 大青叶、板蓝根、青黛 蒲公英 


重楼(七叶一枝花) 土茯苓 鱼腥草 金荞麦


黄芩 黄连 黄柏 龙胆草 秦皮 苦参 白鲜皮 金银花


升麻 葛根 淡豆豉 浮萍 木贼 石膏 寒水石 知母


胡荽(香菜) 薄荷 牛蒡子 蝉蜕  桑叶 菊花 蔓荆子 柴胡


羌活 白芷 细辛 藁本 苍耳子 辛夷花 葱白 鹅不食草 


麻黄 桂枝 紫苏 香薷 生姜(上) 生姜(下) 荆芥 防风 


长按图片,识别图中二维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