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末代皇帝三十年

2017-10-22 曹米糯、高达 后窗

1987年10月23日,意大利导演贝纳尔多·贝托鲁奇(Bernardo Bertolucci)执导的《末代皇帝》在意大利公映,从那个时刻开始,这部传奇影片开始征服全世界的影迷,伟大的电影,伟大的征程,直到第二年的第60届奥斯卡金像奖上,《末代皇帝》一举获得九项大奖成为最大赢家,本片也成为贝托鲁奇导演生涯中最重要的里程碑。


今天是《末代皇帝》上映的三十周年,影片中有一句很重要的台词,庄士敦在教少年溥仪如何骑自行车时说:“抬起头,向前看。生活也是这样。”然而年少气盛的溥仪并未能理解庄士敦的教诲,他没有选择向前看、开始新的生活,而是回过头、沉溺于旧时的浮光掠影。



《末代皇帝》当年的意大利版海报



1


《末代皇帝》是真的人生传记,从三岁一直讲到终老。1908年11月14日光绪帝驾崩,因其没有子嗣,慈禧太后便命光绪异母弟载沣之子爱新觉罗·溥仪继位,彼时他还不满三岁(1906年2月7日出生)。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次年二月,溥仪被迫退位,算上后来“张勋复辟”的11天,他稳坐王位的日子也不过三年多一丁点儿。


电影《末代皇帝》的前半段凝练而精准地还原了溥仪的紫禁城生涯,而且从一开篇便奠定了整部作品的基调。衰老到骇人的慈禧太后、鱼贯而出的与慈禧一样衰老的妃嫔宫女、还有那座只能用阴森恐怖来形容的大殿,无一不在预示着整个王朝的行将就木。即便在风光无限的登基大典上,侍卫为了安抚不耐烦的小溥仪脱口而出的那句“就快完了”,也是明明白白的谶语。


按照清廷与民国政府的协议,退位后的溥仪依然生活在紫禁城内,生活费用由民国政府承担。1919年初,英国人庄士敦接替徐世昌成为“帝师”,这位学贯中西的洋老师的到来终于为死气沉沉的紫禁城以及溥仪的人生带来了一抹亮色。庄士敦一针见血地指出,溥仪是世界上最孤独的孩子,所以他才会对奴才们呼来喝去,毫无怜悯之心,所以他才会对乳娘过度依赖,六七岁时仍会在大庭广众之下吃奶,所以他才会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期望留洋、期望改革、期望有所作为。只可惜为时已晚,1924年10月23日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迫使溥仪及其家眷迁离紫禁城,与民国政府同时存在的“逊清小朝廷”至此彻底完结。


离开紫禁城的溥仪暂避于天津租借区,表面上各国使节仍对其礼遇有加,但真正愿意支持他复辟的只有日本。随后的四十多年里,溥仪的人生像过山车一样跌宕起伏:1932年建立伪满洲国;1934年登基称帝;1945年被苏军逮捕;1950年被移交至抚顺战犯管理所接受改造;1959年底被中国政府特赦;1967年10月17日病逝。


《末代皇帝》男主角尊龙和爱新觉罗·溥杰


2


现如今,“中外合拍片”并不是个傲人的标签,吕克·贝松编剧的《勇士之门》、郭在容翻拍的《在世界中心呼唤爱》、凯奇叔倾情加盟的《白幽灵传奇》……但在三十年前,一部由意大利导演贝纳尔多·贝托鲁奇携意英制作团队以英语对白拍摄完成的中国历史题材电影,却靠谱得令人瞠目结舌五体投地。


不客气地说,《末代皇帝》对近现代中国社会的描写,是中国电影人到目前为止依然无法企及的。这部电影以溥仪的回忆录《我的前半生》为蓝本,以庄士敦的《紫禁城的黄昏》为参考,并且请到了溥仪的弟弟溥杰和辅助溥仪完成回忆录的李文达作为顾问。导演、编剧、制作团队花费数年时间钻研晚清民国历史,大到紫禁城的实景拍摄,小到服装、配饰、发型,都严谨得仿佛学术研究。


对权贵生活的留恋或者说渴望,令刚刚走出紫禁城阴影的溥仪陷入了更大的困局。青年时所面对的伪满皇宫的大门,中年时所面对的战犯管理所的大门,与少年时所面对的北京紫禁城的大门,共同构成了《末代皇帝》中的重要符号。某种意义上说,溥仪的一生从来都没有自由过,被操控、被利用、被软禁,他哪里是什么皇帝,分明就是一具傀儡。


这部电影就像我们常常感叹的中华文化一样,当真是“博大精深”,单单皇帝的继位、登基、用膳、出恭、选妃、大婚等细节,便堪称一部百科全书。贝托鲁奇以其极为擅长的运动镜头,将悬殊的人际落差以及紫禁城内外迥然不同的两个世界呈现在大银幕之上,观众看得到皇室的奢靡,也看得到民间的疾苦。从牵着骆驼的游民,到旗帜飘扬的游行,再到被同一副枷锁束缚的三名罪妇,每一个画面都是历史的重现。


《末代皇帝》国际版海报


溥仪与婉容剧照。溥仪一生统共有过5位妻子,《末代皇帝》中只提到两位——皇后婉容与淑妃文绣。她们一个吸食鸦片疯癫而死,一个远离权贵终生清贫,但坚决离婚的“刀妃革命”的主角文绣,起码拥有过自由。


溥仪与婉容(尊龙与陈冲)



3


贝托鲁奇用事实教会了我们一个道理,即便没有任何基础,但只要你认真去学认真去做,照样会创造出不得了的成就。这就是为什么千里之外的异域他乡会有那么多金发碧眼、学贯中西的汉学家,而我们身边却只有逢迎拍马、揣测上意的“御用文人”。看看溥仪身边那些各怀鬼胎的太监,再看看今时今日那些阳奉阴违的官员,看看太和殿外浩浩荡荡的跪拜,再看看今时今日各类官方活动中整齐划一的表演,我不得不对中国近一百年的社会发展打一个问号。我们真的进步了吗?辫子的确是剪掉了,但愚昧落后剪掉了吗?


《末代皇帝》后段,谶语再次出现。溥仪被特赦出狱时,对他关照有加的战犯管理所所长笑言“你走了,我还得在监狱里继续待下去”。几年后,文ge开始,那位所长果然被游街示众,成了人民的敌人、人民的囚犯。谁是好人谁是坏人?溥仪在这么简单的问题上傻眼了。何止是溥仪,吴晗、傅雷、老舍,他们哪一个人没有傻眼呢?


写这篇文章之前,我翻了翻家里有关晚清到民国的书籍,说到慈禧、光绪的不少,但以溥仪为重点的几乎没有,可见这位末代皇帝在历史上的存在感有多尴尬。


贝托鲁奇在采访中表示,他的电影最弱的总是结局,但《末代皇帝》的结尾我却非常喜欢。贝托鲁奇因为对溥仪的同情,拍摄了这部电影,也因为这份同情,补偿了溥仪最终的自由。这个颇具魔幻色彩的大结局,或许是我们可以给予“末代皇帝”的最大善意。


接受改造的溥仪剧照。在《末代皇帝》中,尊龙、陈冲、邬君梅、彼得·奥图以及时任文化部副部长的英若诚,都献上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表演。


客串的陈凯歌导演


溥仪登基剧照。紫禁城实景拍摄,临时演员数以千计。


晚年溥仪剧照。1960年起,溥仪被分配到北京植物园担任园丁,他是否真的获得了安宁,我们不得而知。



4

这是一份《末代皇帝》的浓缩故事板,展示了斯托拉罗为整部影片设计的色谱。开场的红色血液引发了一段很长的闪回,溥仪经历了人生的红(出生以及在婚礼之夜再次出现)、橙(童年)、黄(看到朝拜皇帝的人)、绿(西洋汽车)、蓝(在出租车里)、靛(宫殿)以及紫(放片室)。最后,毛泽东思想“毕业典礼”上的雪将所有颜色结合成了白色。


很多电影摄影师将他们从事的艺术形式比作绘画,维托里奥·斯托拉罗则将自己看作用光线营造故事的作家:“我们不仅仅是在用技术来传达别人的想法,与此同时,我们也在运用自己的情感、文化和灵魂表达意义。”就《末代皇帝》这部影片,斯托拉罗说:“核心就是色谱。在把这部电影视觉化的过程中,我努力地用可见光来代表不同的生活。用色谱中的某一种颜色来代表生活中的不同阶段。”

《末代皇帝》的开场设定在“二战”后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国。在东北的一个火车站,曾经的皇帝溥仪正赶往革委会主管的监狱,接受“再教育”。接下来叙述的是溥仪的狱中时光,并通过闪回追溯他早年作为最高统治者的生活,二者互相穿插。斯托拉罗将战后的火车站和监狱的段落渲染成了灰蒙蒙的低饱和度的色调,以褪色的绿色为主。就是在这个暗淡失色的世界里,溥仪逐一地回想起了那些鲜艳的颜色,由此引出了他过往的帝王生活。


在火车站灰绿色的洗手间里,溥仪割腕了。当他注视着鲜红的血液流进洗手盆,回想起了童年一个暗红色的场景,那时一伙人骑着马闯进了他家的庭院,将他从父母身边掳走。



斯托拉罗用这个戏剧化的红色段落来代表溥仪的皇帝身份的诞生。“红色是‘我’的颜色,独自一人。”他设问道:“假如我告诉你有七种颜色供你选择,你会选择哪种来表现出生?”



年幼的溥仪迅速被带到了紫禁城,在一个充斥着橙黄色的场景,他见到了行将去世的太后。斯托拉罗解释说“橙色代表‘我们’。它代表的是家庭的温暖。”



随后这个小孩被紫禁城里的太监们侍候洗浴的场景里也充斥着橙色。当然,这里是故意讽刺性地表现溥仪的新家庭是由一位垂老的太后和一群不停磕头的太监组成的。



在影片后面的部分,橙色还会出现在溥仪婚礼的夜晚,那是一个新的皇室家庭有望诞生之时。


按照中国传统,黄色是皇族的颜色。作为一个小孩,溥仪在自己的登基仪式上又遇到了他标志性的颜色。他蹦蹦跳跳地穿过一道黄色的帘子,却发现了一大群聚集起来朝拜他的人。按照斯托拉罗的说法,“黄色是太阳的颜色,它承载了光的内涵。黄色代表的是我们人生的第三个阶段——青春期,这时人的自我意识出现。”斯托拉罗指出,他故意讽刺性地表现了这个小孩过早的登基仪式:“他还没有心智成熟,他们却称他是圣明的。他正统治着整个中国,却只有区区五岁,不知道怎样治国。”

斯托拉罗认为:“绿色代表的是自然万物的重生,是春天的颜色。”它代表的是青年时期,在这个时期,人将会开始学习简单的常识。斯托拉罗将影片中的监狱时期也染上了一点绿色,就是为了暗示,溥仪的入狱标志着他成年生活的开始。





溥仪唱着“我忧伤吗?”(Am I Blue?),就像一个消沉的歌手,开车穿过淡蓝色的城市来到他在天津的新落脚地。日本入侵了中国,溥仪也已经被人从他的宫殿牢笼里逐出。他如今在日本军人的监视下过着公子哥的生活。斯托拉罗解释说,“蓝色是自由的颜色,因为它代表的是智力。蓝色代表的是我们生命中接触到真知的时刻——三四十岁的时候。”然而,溥仪的自由只是错觉,因为日本侵略者在操纵着他。

日本人给了溥仪重新做皇帝的机会,让他统治东北。在一个被靛蓝色的窗户框住的场景里,尽管他的夫人和参谋再三警告,溥仪仍旧决定接受邀请。斯托拉罗用靛蓝色来代表一个人的五十多岁,“此时我们来到人生中权力最大的时期。靛蓝是代表权力的颜色。”而溥仪很快就发现,他追求的权力又是一场幻景。

斯托拉罗色谱的最后一种颜色是紫色。“紫色是生命的最后一个阶段,那是托付的一刻,是将你知道的一切对他人倾囊相授的时刻,”他提出,“它是通往死亡的长廊。”溥仪的世界破碎了:他的妻子疯了,他自己被追随毛泽东的革命者拘捕了。在监狱里,溥仪观看了反映日军在东北所施暴行的纪录片。被笼罩在放映机的紫色光芒当中,他意识到了自己向日本侵略者出卖了自己的国家。这一刻,标志着他皇帝身份的死亡,他很快就向看守坦白了一切。针对这位中国皇帝的崇高称谓,斯托拉罗委婉地说道:“天子现在成了庶民。”





溥仪的皇帝生涯和狱中生活都来到了终点。在监狱被大雪覆盖的院子里,溥仪收到了他的“毕业证书”。斯托拉罗解释说:“他已经完成了他的内心旅程,将所有的情感和见闻都汇聚了起来。将所有颜色结合在一起,得到的就是白色。”

溥仪出狱做了一个园丁。他目睹了20世纪60年代的文ge,看到了他之前的监狱长当众受辱。电影的结尾是溥仪奇幻般地重回紫禁城。最后这部分是充满生机的自然主义风格,它涵盖了色谱中的所有颜色。



这样看来,作为一个艺术家,斯托拉罗要是把他对色彩及其象征意义的分析用于自己的人生,简直是再自然不过了。回顾到以蓝色为主的影片《同流者》,斯托拉罗说:“我当时正处于我的‘蓝色时期’。拍《巴黎最后的探戈》时,正处在我的橙色时期。我年轻的时候一直在寻找这两股力量的平衡,蓝色和橙色——而且现在还是!我永远在追求理性和荒诞之间的平衡,智慧与激情之间的平衡。”



5


《末代皇帝》在第60届奥斯卡金像奖 (1988)共获得以下大奖:
    最佳影片 杰瑞米·托马斯
    最佳导演 贝纳尔多·贝托鲁奇
    最佳改编剧本 贝托鲁奇 /马克·派普罗
    最佳剪辑 加布里埃·克里斯蒂亚尼
    最佳摄影 维托里奥·斯托拉罗
    最佳音响 Bill Rowe / 伊万·夏罗克
    最佳艺术指导 Bruno Cesari / Ferdinando Scarfiotti / Osvaldo Desideri
    最佳服装设计 詹姆斯·艾奇逊
    最佳原创配乐 大卫·伯恩 /坂本龙一 /苏聪 

最佳原创配乐三位:坂本龙一 / 大卫·伯恩 / 苏聪


片中还有客串的坂本龙一


《末代皇帝》在1988年的奥斯卡颁奖礼上九项提名九项全中,横扫了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以及其他六个技术类奖项。下面是导演贝托鲁奇获颁最佳导演奖时上台的领奖感言视频。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b019206wqwt&width=500&height=375&auto=0

1988年第60届奥斯卡颁奖典礼,尊龙与陈冲担任最佳纪录短片颁奖嘉宾


- END -




 中国记录影像漫漫十年路 | 《冈仁波齐》诞生记

坂本龙一  | 杨德昌 | 关于大导的纪录片 | 新藤兼人  

肯·洛奇 | 伊斯特伍德  |《色,戒》十年 | 盖尔·加朵

《越狱》复活 | 洪常秀 | 娄烨 | 筱田正浩 恋恋侯孝贤

王朔的顽主们 | 不成问题的问题 | 万玛才旦 | 酷儿电影

 游达志 | 宝冢剧团 | 嬉皮电影五十年 | 你爱的坂本龙一

许鞍华 | 敦刻尔克 | 声之形 | 撒旦探戈 | 小丑回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