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简24林捷:基于视觉识别技术,做真正的无人便利店 | 爱分析访谈

2017-09-21 人物访谈 爱分析ifenxi

简24无人便利店基于视觉识别技术实现无人收银,客户体验是“拿了就走”,营业面积和商品结构与传统便利店类似。除了更便捷的购物体验,无人便利店还可以降低人力成本,门店更易于复制,并积累购物行为数据用于营销和供应链优化。


指导 | 凯文 

调研 | 张扬  黄勇

撰写 | 黄勇


无人零售正成为线下零售业变革的一股新力量。亚马逊的Amazon Go展示了黑科技,阿里巴巴又在造物节上推出了无人快闪店“淘咖啡”,还有各种无人盒子一时间涌现,令人眼花缭乱。

 

简24无人便利店,是多点联合创始人林捷和韩鑫的新项目。今年6月份离职多点之前,林捷致力于推动多点与物美在系统上的深度打通,配送到家模式初见成效。如今进军无人便利店,不仅从到家转变为到店,更直接走到了无人零售的前沿。

 

截至当前,市场上落地的无人零售业态,主要包括自动售货机、办公室无人货架和无人店,其中无人店最接近无人便利店形态,但一般面积在20平米以下,SKU在数百级别,与100平米左右的传统便利店相比,更像“无人盒子”。在技术上,多使用RFID、人脸识别、手机扫码等方式,实现对商品和人的识别以及无人收银。



简24无人便利店对标Amazon Go,门店面积在100平米左右,商品结构和SKU数量也与7-11等传统便利店类似。在购物体验上,客户可以“拿了就走”:只需下载APP注册账号,关联支付信息,购物流程是“扫码进店——选取商品并离开——自动扣款”。同样,店内仍保留了部分店员,负责服务和门店运营。

 

在无人收银技术上,简24采用的是基于视觉识别的技术方案,通过摄像头和感应器辅助,识别人和商品,并追踪客户购物路径。客户完成购买后,系统匹配商品信息和客户身份,在APP上自动扣款。因此,商品无需添加RFID标签,客户也无需扫码支付。

 

相比传统便利店和“无人盒子”,简24的优势在于简化了购物流程,让客户的购物体验更便捷,而且没有牺牲营业面积和商品丰富度。

 

在门店运营效率上,简24通过无人收银能节约一半人力成本,毛利率提升约10个点。由于只有系统内的商品才能被识别,支付也在线上,总部对门店的管控能力加强,门店也更易于复制。

 

在营销和供应链上,无人便利店可以识别客户身份,并积累购物行为数据。这些数据可以用于个性化精准营销和供应链选品优化,从而提升客户粘性。

 

选址决定了客流量,无人便利店也不例外。在传统便利店已经占据大部分成熟点位的情况下,能否找到足够多的新店址,直接影响简24的规模化扩张进度。林捷认为,便利店市场远未饱和,简24会重点在新城区开新店,而且会考虑改造老店,因此并不担心选址问题。

 

目前来看,基于视觉识别的无人便利店技术方案,已经具备初步落地的条件。先行者在技术和模式验证过程中,不断进行技术与运营的磨合,将积累起宝贵的运营数据和经验,形成重要壁垒。

 

近期,简24创始人兼CEO林捷接受爱分析访谈,阐述了简24无人便利店的商业模式和战略规划,以及对新零售的看法,现将精彩内容分享如下。



商超到家业态,关键是线上线下业务磨合 


爱分析:以商超为基础做配送到家业态,在商业模式上有哪些关键点?

 

林捷:第一个维度是覆盖范围。配送到家,三到五公里是比较合适的,因为在这个范围内,去超市的时间成本高。如果离商超只有五百米,配送到家就没什么意义了。

 

第二个维度是商品丰富度。之所以选大商超,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每一单可配送品类更多。不像小便利店,大卖场有上万种商品。如果只做鲜花、蛋糕等某个品类送到家,频次就不会特别高。

 

第三个维度,商超要做好到家服务,最关键的还是技术和业务的结合。把到家背后的线上系统及流程,和线下商超本身的系统充分磨合。如果没有磨合,线上走线上的,线下走线下的,这件事情肯定做不好。

 

爱分析:根据您的经验,磨合到怎样的状态是比较合理的?

 

林捷:首先不能因为做了线上,让线下的效率变低了,成本变高了。为了避免这一点,不能单纯为了技术应用往商超里加,结果肯定是成本增加效率更低。必须是技术适应整个线下线上流程,流程要重新设计,为新流程设计技术可用性,然后再结合人的执行力。

 

比如,原来理货员的工作就是理货,现在还要拣货。多了拣货,就必须简化流程,和原流程结合做优化,让他知道什么时候理货,什么时候拣货。这也需要技术的帮助,而且用技术做出来的工具必须非常人性化,简单好用。只有这样,他才能既做好理货,又做好拣货。


新零售核心是全渠道,便利店是趋势之一 


爱分析:您对于新零售的理解或定义是怎样的?

 

林捷:我们团队一直在做这方面的事情,大家在说新零售的时候,已经做了一年多了。我们认为,新零售就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为传统线下零售企业提供全渠道能力。对于零售本身来说,还是成本和效率提升,零售就是六个字,成本、效率和体验。

 

全渠道的能力,就是用户在到店和到家之间,体验是没有区别的,成为生活方式的一种,这是我们想呈现给用户的新零售。

 

另外一方面,就是怎么在提高体验的同时,不牺牲成本和效率去盲目烧钱,去做噱头,那是伪零售。通过技术去优化成本,提升效率,改善体验,关注门店运营端变化,把供应链做得更有效,这就是我们理解的新零售。

 

爱分析:最近无人值守业态在快速发展,核心驱动因素有哪些?

 

林捷:我觉得无人货架也好,无人盒子也好,背后的驱动因素就是疯狂,反正我是看不太懂。

 

无人货架靠互联网野蛮生长的趋势,到了一定规模以后,物流等成本也会下降,最关键的是单量上去以后平台用户多,可能最后就做广告流量变现。开个玩笑,货架可能打败的不是便利店,而是分众传媒。

 

爱分析:便利店业态也有很多人在做,核心还是需求在改变吗?

 

林捷:这也是我们现在做的事情。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去做便利店,是因为零售发展的趋势有两个:一个是大卖场,一个是便利店。

 

大卖场比较容易理解,因为你要一站式购物,大卖场现在本身也做了升级,店面也好看了,商品也丰富了,还加了餐饮。

 

便利店是零售的方向,因为中国人现在终于发现时间是宝贵的,愿意为时间买单,最明显的就是配送费。便利店更便利省时间,哪怕价格比超市贵一块钱。本质是社会在进步,人群变得更年轻,这是一种即时消费的扩张。

 

但便利店毕竟还是传统零售,传统零售有的问题它都有。第一是选址;第二是复制,复制起来涉及到人的问题;第三是便利店的区域性,从供应链角度来说,不可能有一个供应链铺到全国,特别是便利店现在都卖盒饭了,所以过去几年中国没有全国性便利店连锁企业。



无人便利店提升运营效率,改善客户体验 


爱分析:无人便利店会带来哪些改变?

 

林捷:我们在做的无人便利店,所谓无人是指无人收银,可以提升用户体验,让用户沉浸到购物的快感中。

 

当然如果仅仅提供无人收银,省一两个店员,其实也没有什么意义。省了店员大概可以提升10%的毛利率,但是依然没有颠覆。而且市面上无人收银的方式有很多,几年前就有了,关键还是我们怎么样通过技术,特别是视觉技术,去降低门店运营成本,提高复制效率,提高营销效率。

 

爱分析:除了减少人力成本,还有其他方面的效率提升吗?

 

林捷:门店运营的成本和效率会优化很多,有很多重复性、机械性的动作不用人去做了,剩下的人可以更好地为顾客做服务。

 

在营销方面,效率提升也是比较明显的。我们更了解客户了,针对客户的营销方式会更多,最后单个客户的留存率和续购率就会更高。

 

爱分析:传统零售净利率很难超过5%,无人便利店会有提升吗?

 

林捷:以上海为例,一个员工成本大概每月四五千,无人便利店一般能省掉一半员工。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都是三班倒,每一班三四个人,晚上会少一点。以10个人为例,省下5个人,一个月就是2万多。连锁便利店做得好的,一般一个月销售额25到30万。如果按20万算,30%的毛利率,一个月毛利是6万多。省掉2万多人工成本,毛利变成8万多,提升还是比较明显的。

 

但是初期不能这么算,因为虽然省了人力成本,但要摊销硬件成本,也许还有损耗。我们现在也没法判断无人收银之后,损耗会比原来低还是高,毕竟还没有验证过。一年之后变化会出来,头一年我觉得大家不要太神话无人便利店的效率。


技术方案:基于视觉和感应器识别 


爱分析:简24要做无人便利店,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怎样的?

 

林捷:主要是视觉加感应器,对商品本身只做小步的升级。店里有智能货柜、摄像头,通过判别人、判别商品去匹配商品,实现拿了就走。

 

爱分析:现在技术的成熟度有多少?

 

林捷:人脸识别用在我们这种场景,要达到100%的识别肯定不可能。在便利店里,我们通过运营手段把边界定义得更清楚,让识别变得更简单。打个比方,识别人脸的时候,在不同的光线条件下识别效果不一样,便利店可以把所有灯开着,保证光度照明,大部分时间满足摄像头识别要求。

 

技术细节本身要做到完美确实有很多问题,而且很难,需要很多科学家的努力。但是我们做运营,技术是要为业务服务的,我们通过对业务流程的理解,把技术结合到业务里面去。

 

爱分析:除了视觉技术,在应用过程中还有其他关键技术吗?

 

林捷:会有各种各样的声光电感应器,其实是为了辅助视觉。比如客户戴了个帽子,视觉也有可能识别不到,就要通过感应器的方式去辅助判断。

 

技术难度有三块。一块是识别人本身,一块是识别商品,最后是把人和商品匹配起来,知道谁拿了这个商品。现在的技术只能用于一两百平方米的便利店,没有办法去做超市,因为超市太大了,确实无法做人和物品的跟踪。

 

爱分析:和Amazon Go相比,技术上会有不一样的地方吗?

 

林捷:Amazon Go的体验应该和我们是类似的,都是拿了就走。具体技术方案是怎样的,我们也只能猜。也有摄像头,也是刷闸机进去,拿完东西后再出来,手机上显示买的东西,所以我相信背后的逻辑应该大同小异。

 

爱分析:按目前的技术成熟度,一套硬件设备的投入需要多少?

 

林捷:不是很多,几万块钱的量级,因为很多硬件设备包括电子设备都很便宜的,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高精尖。

 

爱分析:现在后台技术团队需要多大规模,去支撑整套系统的研发包括后续运营?

 

林捷:看公司的发展阶段,技术人员还需要招聘,目前也就二三十个人。基本二三十个人,就能把这个事情跑出来。

 

爱分析:无人便利店方面,还有其他技术方案相对成熟的公司吗?

 

林捷:基本上国内我们是唯一一家吧,可能有其他人在做,但我们不知道。我指的无人便利店是正儿八经的一百多平方米的便利店,不是说无人盒子之类的。

 

现在未必所有人都相信无人便利店这件事情,在持怀疑态度,所以不敢做。另外这件事情确实对团队要求很高,第一要有技术团队,第二还要懂怎么开店,还要供应链和物流团队。

 

有这样完整能力的团队,市面上并不是很多。



便利店市场远未饱和,选址侧重新兴商业区 


爱分析:对便利店来说,选址很重要,现在可供选址的地点会比较多吗?

 

林捷:会有很多。举个例子,上海的便利店竞争很激烈,大概有一万家便利店,三千万人,基本上平均一家便利店服务3,000多人。当然,这一万家里面大概有六千多家夫妻老婆店,7-11、全家这种现代化便利店也就三四千家。而在便利店比较发达的日本、台湾,一家便利店平均服务2,200人。从这个角度来说,上海便利店还能再增加几千家。

 

爱分析:所以饱和度还不够,那怎么去拿好的选址?

 

林捷:我们面临同样的问题。成熟区域你认为好的地方,要想开新店,几乎没有位置了。全上海还可以开很多店,但在一些成熟地区,很多地方已经被占住很多年了。人家租期还没到,要拿过来开一家也不可能,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

 

但是好在城市在不停发展,会有很多新兴商业区,即便是内环也还有新商办区出来,更不用说城市在往外扩。从这个角度来看,还是很有信心的。

 

爱分析:除了开新店之外,会考虑对老店做收购改造吗?

 

林捷:会考虑。基于视觉技术的无人便利店模式,除了无人收银以外,还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让门店复制变得更简单。因为钱和物都是我管的,传统复制里出现的很多问题能够规避掉。不管是改造老店,还是让别人加盟,都会更加容易,当然我们还要通过实践去验证。


依托成熟仓储物流体系,供应链不是问题 


爱分析:在商品选品和SKU规模上,无人便利店和7-11会有比较大的区别吗?

 

林捷:基本上差不多,也是单独选品,覆盖了日常早饭午饭,生鲜零食等等。但是可能会多一些新奇特商品,毕竟我们的目标人群是20到30岁的年轻人。

 

爱分析:理论上,区域内开店越多,供应链效率越高,成本越低。如果无人便利店早期无法做到区域密集开店,是否影响供应链效率?

 

林捷:我觉得这个问题在五年前会更加突出,但是现在,分布式仓储和物流已经快变成基础建设了。比如我们现在虽然是一家店,但供应链是租一个小仓库,它是共享仓。这个仓库一万平方米,不止服务我一家,对它来说成本是集约的。它为我送货的时候,附近也有别的商家,物流效率是不低的。

 

所以,过去五年来,随着电商的发展,分布式物流网络的成熟,让我们这样的创业公司,包括中小型企业和商家,能够享受到现代化的便捷物流,不会出现因为只有一家店导致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

 

爱分析:传统便利店比如7-11的系统也能做供应链预测,无人便利店优势明显吗?

 

林捷:这方面必须承认7-11做得不错,但是提升空间还是很大。它只知道门店卖了什么东西,但并不知道谁买了这个东西,更不知道谁在店里做了什么事情,这些信息都是没有的。有了这些信息以后,能预测得更准。



扩张速度有优势,未来考虑加盟 


爱分析:长期来讲,无人零售业态会成为零售的大趋势吗?

 

林捷:大趋势很难说,但是这套以视觉技术为基础的智能便利店管理方案,还是需要像我们这样的创业公司跑个一两年,去验证这个模式。一旦验证通了,我觉得至少三五年后,对于业态推进的变化会很大。不能说所有人都会来做,但是整套系统里某些模块会加快应用。

 

三年以后便利店都变成我们这种业态,我觉得这是不太现实的,因为零售业态是千变万化的,而且每个城市的文化习惯不一样。但是用一些模块去做部分优化,我认为是比较现实的场景。但如果我们做得很大,能引领潮流,那就是另一件事情了。

 

爱分析:今后的扩张的计划大概是怎样的?

 

林捷:我们的扩张速度应该会比传统便利店快一些,因为我们这套系统能让复制过程中人为的因素变少一些。但也不能指望开店速度像共享单车或者货架一样,毕竟我们是零售业。全家开一千家店需要五年,但我可能只需要两年,但也做不到两个月。

 

从城市来说,我们开始还是会在一线城市和周围比较发达的二线城市,再往下沉的接受程度也未必高。

 

爱分析:未来无人便利店模式跑通之后,会考虑做加盟或者技术方案输出的方式吗?

 

林捷:加盟肯定会考虑。至于技术输出,只做SaaS公司的话,我估计可能性不大。因为更重要的是技术和业务怎么磨合,如果只是把平台系统拿给门店用,并没有结合门店业务和当地特点,往往效果不会特别好。所以我们可能还是会自己做,通过加盟方式去指导合作伙伴,而不是单纯做技术输出。





爱分析热文

新龙榜

新龙榜TOP125

新金融

互联网金融TOP100 | 互联网金融TOP50  

   互联网保险TOP35 | 消费金融TOP25       

  财富管理TOP42 |  投资机构TOP30

互联网支付TOP20 | 虎鲸榜TOP50       

   互联网保险TOP25 | 互金概念股TOP30  

创富人物榜TOP50 | 影响力50人         


企业服务

企业服务TOP100 | 企业服务TOP50  

   大数据TOP72 | B2B电商TOP50

    云服务TOP50 | 网络安全TOP30

   大数据影响力50人 | B2B电商影响力50人


其它

出行服务TOP50

人工智能TOP50

教育科技TOP50

语言教育TOP20

移动医疗TOP30

汽配维修TOP20

家居家装TOP36

新零售TOP100

幼教TOP35

达美乐 | 好市多 | 7-Eleven

东易日盛 | Wayfair | 友宝

酷家乐 | 一条 | 5miles 

颐海国际 | 爱空间 | 尚品宅配

Redfin | 构家 | 橙家 王睿访谈

宜和宜美 | 信良记 李剑访谈 

优粮生活 闫寒访谈 | 太合音乐

欧瑞博 李婧访谈 | 居理新房

迷橙 肖宇访谈 | 若羽臣 | 非码

大虾来了 戴金胜访谈 | 品尚汇

光猪圈健身 | 好哇 郑金君访谈

二十五块半 朱天成访谈

TOTWOO 王洁明访谈

天图资本 冯卫东访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