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查阜西:古琴的常识和演奏(下)

查阜西 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 2022-12-20

编者按:

古琴的定弦法不同于我国其他弦乐器,它在相隔弦上以同度音取四、五度音。四、五度音是琴的第十徽与第九徽,所以明清两代琴谱所传正调定弦法常用这两徽为定弦基准,转换为其他各调时以“慢宫为角”或“紧角为宫”操作。需要注意的是,一切传统琴曲必须从调名认识弦法,切勿以绝对音高设定均调体系。同时,每奏一曲当校正琴弦,先使五弦七徽泛音为fa,再逐一紧慢七、四、六、三、二、一弦。此外,查先生还向读者推荐学习《关山月》《阳关三叠》《梅花三弄》三曲,这三曲不仅包含了三种演奏形式,而且难易程度依次递进,可为未来发掘古曲奠定基础。


古琴的常识和演奏(下)
文丨查阜西

八、古琴的律和古琴的调(音阶和定弦法)

我国各民族弦乐器上定弦,一般都是在有了五度或四度的听觉之后,用四度或五度的直觉去定弦的。汉族的古琴却不是这样定的。古琴的传统定弦法是在相隔的弦上用同度音去取出五度或四度来。

古琴七条琴弦相互音高的关系并不是固定的。不同的琴曲用不同的“调”(或弦法),也即是不同的琴曲有不同的定弦法。到南宋末期为止,以前民间的琴家在作曲时,为了更好地适应旋律或调式的特点,给不同的琴曲定下来的调(或弦法)一共有三十五种,它们的名称是:

在现在传统的琴曲中,用“正调”的最多,其次是慢角、清商、慢宫、蕤宾、慢商、黄钟宫六调,其余各调琴曲都还有,但是很少。因为正调用得最多,从南宋时候起,人们都用正调定弦,其他各调的弦音一般都从正调转变出来。定成正调之后七条弦散声的相对音高是:

正调(绝大部分传统琴曲用此调)

这是现时北京、上海两地古琴家定弦时一般的绝对音高。内地古琴家有的低了二度(五弦=G)。二十年前上海的琴家有时高了二度(五弦=B)。换言之,现时各地琴家所定出的正调高低不一,但五弦散声的绝对音高最低不过G,最高不过B。古琴七条弦的长度都是1.1公尺左右,而且是用蚕丝制成。为最大可能张力所限,五弦的高度如超过了B,七弦就会断;如低过了G,一弦的音就要发疲。因此北京的古琴会和上海的古琴会都主张把五弦的绝对音高定为A,这是解决多种矛盾的折衷方法。

最早的传统定弦法是:“按宫弦九徽召徵,按徵弦九徽召商,按商弦九徽召羽,按羽弦九徽召角;按角弦十徽召商;按商弦十徽召徵;按徵弦十徽召宫。”这种定弦法是吻合各调应用的。后来改用正调转弦,说法虽不同,实际是名异实同。明清的两代琴谱里面所传正调定弦之法是:先定五弦“以不松不紧为度”;次紧或慢七弦使之与五弦十徽取同音(十徽是五弦的3/4,即五弦的四度音);次紧或慢四弦使四弦九徽的音与七弦散声同音(九徽是四弦的2/3,即四弦的五度音);次紧或慢六弦使之与四弦十徽取同音(四弦的四度);次紧或慢三弦九徽与六弦散声取同音(三弦的五度);紧或慢二弦使二弦九徽与五弦取同音(二弦的五度);紧或慢一弦使一弦九徽与四弦取同音(一弦的五度)。这就是正调了。几千年来,古琴家就这样地定弦,定好了就弹,他们没有音阶的听觉,也没有音阶的概念。

这样定弦的结果,五弦角音比三弦宫音十一徽的频率,高出1/18,而三弦do十一徽的音正是西洋纯律(自然音阶)的mi;若要使五弦的音与mi相合,那么就得把五弦放慢一些,五弦放慢了,七弦也要放慢才能使五弦十徽与七弦散音相合,又还要放慢二弦才能成七弦的低八度。但是古琴家已习惯于用纯五度和纯四度定弦,也即是习惯于我国的三分损益律,而且所有的传统古琴曲也必须保持这些纯五度和纯四度的关系,才能使许多同度的音“应合”出来。

因此,古琴曲和无伴奏的小提琴独奏一样,用十二平均律的键乐器去伴奏或齐奏,倘古琴演奏者不会掌握,是会发生一定的矛盾的。尤其是在一个提琴家听来,古琴的音阶会比键乐器凸显得更不调和,因为十二平均律是折衷于纯律和三分损益律之间的。

从正调转到其他各调的方法限于用传统的“慢宫为角”或“紧角为宫”,结果所有其余三十四调仍然是三分损益律。详细的理论这里从略,但作为演奏古琴所必备的常识,必须把古琴曲中正调以外是常用的其余六调提列如下:

慢角调(晚期《风雷引》即用此调)

清商调(又称小碧玉调,名曲《秋鸿》即用此调)

慢宫调(又称泉鸣调,名曲《挟仙游》即用此调)

蕤宾调(又称金羽调名曲《潇湘水云》即用此调)

慢商调(名曲《广陵散》即用此调)

黄钟宫调(名曲《胡笳十八拍》即用此调)

不难看出,正调、慢调、慢宫、蕤宾五调是在弦法上凸显着五声音阶的五个调式,但是慢商、黄钟和其余二十九调中大多数弦法也不是为了凸显不同的情感,也有调式作用。

由于前五调是按五声音顺序排列,规律性较强,又都是用音名或律名来命作调名,就引起十三世纪初期南宋琴家徐理另按律吕重创二十五调的意图。但他不理解民间作曲家并不是“律学家”,而且作曲家只取一定的弦法作曲,调名并不是他们叫出来的。他的二十五调实际是把三十五调归成前五调,但成百上千的传统琴曲并不是仅用五调所能演奏的。所以三十五调的调名直用到十七世纪中叶,而三十五调的琴曲依然留存到今天。

清康熙间(即十七世纪中叶),王坦继徐理之后,在他所著的《琴旨》中,根据正调是以三弦为宫的理由,就主张以三弦的相对音去定调名。流行很广的吴灴的《自远堂琴谱》采用了这种说法。所以《自远堂琴谱》中各曲的弦法调名变了,它把正调称为宫调,慢角调称为角调,清商调称为商调,把慢宫调称为羽调,把蕤宾调称为徵调。不问绝对音高而设定均调体系,这未免庸俗而肤浅。

清乾隆间(即十八世纪中叶),苏璟又在他所著的《琴说》中,根据琴一弦是十二律里面的黄钟,因而认为慢角调是黄钟本均;正调倒是由黄钟均紧角得来,又误认紧了三弦角之结果,三弦就是仲吕。所以就把正调称为仲吕均;用同样理由,把清商调称为夹钟均;把慢宫调称为夷则均;把蕤宾调称为无射均。流行很广的《春草堂琴谱》和《琴学入门》都采用这些调名也是错误的。

民国二十年(1931)王宾鲁也误认黄钟的反五度是仲吕,同时承认正调就是黄钟调,因而《梅庵琴谱》中把正调称为黄钟调,把清商调称为无射调,把慢宫调称为太簇调,把蕤宾调称为仲吕调。这也是错的。

因此,对于古琴定弦需要具备两个常识:

1.是对一切传统琴曲必须从各家调名认识它的弦法;

2.是从古以来现存各个时代的调名都是不逻辑的(以前可能有比较合理名称,也可能没有)。

九、古琴的音域

从古琴最低的音一弦到六弦为止,六条空弦的散声,包括了第一个八度;从六弦的龙龈到六弦的七徽止的按音,包括了第二个高八度;从六弦的七徽起到六弦四徽止的按音,包括了第四个又再高的八度;再加上七弦一徽音,总共是四个八度加一个再高的二度(或小三度,遇六、七弦的关系是小三度时)。按五弦为(440)它们是:

这四个多八度的音都是经常实际要用到的。固然,从四徽到一徽之间按音用得极少,但是这一段间的泛音还是用得很多,这四个多八度的音井无一个是徒具形式而设的。

十、古琴的技法和古琴的专谱

古琴是用右手拨弹,左手抑按来演奏的。古琴所用的乐谱已经有了一千八百年的历史。它是把各种形式的拨弹和抑按的技法设定概念,作成词汇简化成符号,写成古琴专用的乐谱。最早是二世纪时汉代的人积累了演奏古琴的一些技法的名称,在传授和交流时把它们的概念统一下来形成词汇;六世纪时六朝的人把这些指法用来写谱,以后人们逐渐把这种用指法记谱的方法改进、简化;到了十三世纪的宋朝,这种记谱的方法就定型了,当时称为半字谱;我们现在把这种古琴专用的谱称为减字谱。从古代文献中可以见到一千多个标题不同的琴曲,都曾用这种减字谱记下来过。但是现在见到的只有六百多个了,这六百多曲大多数都经过多次改编,因此我们今天实在还保存了三千多个传统的古琴曲谱,其中竟有十多段甚至几十段的著名古代大曲;大部分的这种曲谱都是六百年来的印本。

古琴减字谱的谱字分正字和旁字两类。正字上半截记写左手的的某一手指和徽位;下半截记写右手指的技法和弦次;旁字记写左手作出经过音、滑音或装饰音的技法和一定特殊的节奏。例如在正调内:

古琴减字谱写着:


简谱就得出:      



正字是左名指按二弦十徽,右中指间内勾出一音。

旁字二上八是左名指把十徽的余音分两次拖到八徽,取得两个经过音。

正字(也可写作)是用右手中指向内食指向外撮出二弦十徽和四弦散声一齐同响的音。

旁字是“泛起”二字的减写,指示泛者起始。

正字是左手浮按一弦十徽,右手中指勾出泛音。

正字就是因上文已经是,下文从略。

正字就是因上文已经有了“夕十”,下文从略。

正字是用泛音撮出二弦十徽和四弦九徽的齐响。

旁字是“泛止”二字的减写,指示泛音终止。

古琴的指法谱字在一千多年中积累的总数在一千以上,但是近代常用谱字不到一百。为了初学备忘,有下列一些谱字也可以初步应用:

右手指法谱字(从略)

左手指法谱字(从略)

同用指法谱字(从略)

以上指法谱字只是减字谱中最常见的一些,遇到陌生的减字时,可以找一部普通刻本琴谱作参考。

传统的古琴谱式直行写的,也不记严格的节奏。在本编的“演奏常识”中,我们把它改写横行,以便使用简谱作注。若用传统的琴谱视奏,就须要凭一定的演奏经验自字板柏,没有相当音乐修养的人或者处理传统琴谱经验不足的人是不易得出要领的。即使经验丰富的古琴家,在处理远代古谱之时,也必须依靠指法谱字辞典,而这种辞典远待整理编纂。

十一、古琴的演奏常识

怎样才能学会弹古琴?一般地固然要依靠从师,依靠“口传手授”。但是也有一些古琴家是自学得来的。只要你能按弦、定弦、识拍、识谱,其他关于姿势技巧的传统规范是可以用文字来说明的。

(一)演奏前的客观要求

1.用条桌一张,坐凳一双,将古琴横置案上靠齐桌边,琴头在右手一方,轸绒须在桌外以便转动;

2.琴桌宜低,坐凳宜高,使坐下演奏时两手肘腕形成水平,以利两手运动;

3.检查琴是否平衡,如稍有不平不稳,须用砂袋(琴荐)或叠纸垫得极稳,并须使琴弦都成水平。

(二)演奏时主观要求

1.坐的位置要使前胸衣缝正对四徽和五徽之间,以便左手能够在任何徽位上动作;

2.前胸距离琴的内边约二拳(二十公分左右),太多太少都将不便;

3.头和胸都要挺直,左右手运动都要有意识地以臀部坐定之处为双手运动的支点;

4.两眼只看左手,以便取得正确的音位和徽位,右手摸弦要养成专靠手指触觉的习惯,因此,两眼不许看右手;

5.演奏进行中,头、肩、身、唇切忌摇动(这是极不美观的);

6.无论取音强弱,用节疾徐,必须保持神志安定,呼吸平匀;

7.两手各指的姿势都要自然而又美观(以各家琴谱的手势图作参考),切勿演成恶行的习惯;

8.无论左右手,一指动作,其余各指一般都要微伸,任何一指都不得无故屈曲;

9.左名指按弦,用指骨尖使力,着弦之点是罗纹的左侧;左中指按弦,用第一骨节使力,着弦之点是第一骨节的正中;左食指按弦,使力着弦都在罗纹正中;左大指按弦,或用第一骨节的右侧“肉按”,或用右侧甲肉相半斜按,两种方法随时都要用的,并须在练曲时合理地自便选定;左名指在五徽以上用“跪按”,跪按用指背第一节肉按;

10.右手各指拨弹,均限于在岳山至一徽之间的一段之内,用古代锁法时也不许弹过四徽。

每奏一曲,要校正琴弦一次。先使五弦七徽的泛音=fa;然后用下列泛音校正。 

用这种方法校正之后,七条弦的关系就成了三分损益律,演奏传统琴曲,必须用此律。

掌握了这些规范的要求,读者就可根据指法谱字来试行古琴的演奏了。

这里向读者推荐三个古琴曲:《关山月》《阳关三叠》《梅花三弄》。《关山月》是用正调弹的,它是一个指法比较全面的独奏练习曲。《阳关三叠》是用蕤宾调弹的简易琴歌。正调《梅花三弄》是一首有名的琴箫合奏谱。这三曲包括了三种古琴演奏的形式,也包括了一个转弦换调的例子;能把这三曲弹出来,也就可以试探发掘古琴了。传统的古琴谱是直行写的,但初字不易定拍,我们把它们改成横写,以便用简谱对照节拍。如有疑问,寻师请教。

本文选自:黄旭东、伊鸿书等编《查阜西琴学文萃》

查阜西:古琴的常识和演奏(上)

往期回顾:

查阜西:怎样克服古琴谱的缺点

查阜西:漫谈古琴

查阜西:琴学小史

查阜西:十年来的回顾和感想

溥雪斋、查阜西、许健:古琴音乐活动在北京

查阜西:幽兰指法集解(上)

查阜西:幽兰指法集解(下)

查阜西:古琴音乐(上)

查阜西:古琴音乐(下)

查阜西:琴歌的传统和演唱

查阜西:《指法字谱》正名初议

查阜西:《张孔山流水》研究

查阜西:《张孔山流水》传本考异

查阜西:古琴音乐的收集和采访

查阜西:1956年古琴采访工作报告

查阜西:民族音乐研究动员

查阜西:张廉访赝作古乐器之自白等八则

查阜西:谈谈我的民族音乐学习(提纲)

查阜西:天门怀旧等四则

查阜西:请文联重视“情习不同,博采风俗”等三则

查阜西:坚持古琴曲内容的表现等四则

查阜西:古琴曲谱的来源与现状

查阜西:琴歌诀等三则

查阜西:琴歌《苏武》——一个传统的古琴声乐曲

查阜西:琴坛漫记

查阜西:关于赵义正同志谈古琴的意见

查阜西:写在影印《神奇秘谱》的前面

查阜西:琴家三传

查阜西:几个琴人的情况

查阜西:琴家取用自然音阶论

查阜西:古琴创作小史

查阜西:琴学及其美学

查阜西:琴曲中的《胡笳十八拍》

查阜西:检查我十年来的古琴音乐思想和工作

查阜西:百年来的古琴

查阜西:中国古代音乐名作讲稿(上)

查阜西:中国古代音乐名作讲稿(下)

编辑:西西
审校:安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