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初中语文古诗词《朝天子·咏喇叭》(王磐)知识点+导学设计

全册精讲+→ 班班通教学系统 2021-08-08

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2.梅岭三章/陈毅

3.短诗五首

月夜/沈尹默

 萧红墓畔口占

 断章/卞之琳

风雨/芦荻

 统一/聂鲁达

4.海燕/高尔基

5.孔乙己/鲁迅

6.变色龙/契诃夫

7.溜索/阿城

8.蒲柳人家/刘绍棠

9.鱼我所欲也/《孟子》

10.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

11.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12.词四首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

课外古诗词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陈与义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纳兰性德

13.短文两篇

谈读书/培根

不求甚解/马南邨

14.山水画的意境

15.无言之美

16.驱遣我们的想象

17《屈原(节选)

18.天下第一楼

19.枣儿

20.曹刿论战

21.邹忌讽齐王纳谏

22.出师表

23.诗词曲五首

十五从军征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过零丁洋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写作:有创意地表达

课外古诗词诵读

南安军 文天祥

别云间 夏完淳

山坡羊·骊山怀古

全册教材解析

电子课本图片

生字词汇总复习

朝天子.咏喇叭

明代.王磐

喇叭,锁呐,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诗词译文

喇叭锁呐呜呜哇哇,吹的曲子虽然短小,可是声音腔调却非常响亮高亢。官船来来往往频繁穿梭,好似一团乱麻,全是凭借你抬高名誉、地位啊。连军队听到你的声响也会发愁,百姓听了更是害怕。能到哪里去分辨真和假呢?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很多人倾家荡产,颠沛流离,直吹得江水枯竭鹅儿飞跑了,最终家破人亡啊!

注释

1、朝天子:曲牌名。

2、喇叭:铜制管乐器,上细下粗,最下端的口部向四周扩张,可以扩大声音。

3、锁呐:今写作“唢呐”,管乐器,管身正面有七孔,背面一孔,前接一个喇叭形扩声器。民乐中常用。

4、曲儿小:曲子很短。

5、腔儿大:声音很响。曲儿小腔儿大是喇叭、唢呐的特征。本事很小、官腔十足是宦官的特征。

6、官船:官府衙门的船只。

7、乱如麻:形容来往频繁,出现次数很多。

8、仗:倚仗,凭借。

9、你:指喇叭、唢呐。

10、抬:抬高。

11、声价:指名誉地位。

12、军:指军队。

13、愁:发愁。因受搅扰而怨忿。旧时皇帝为了加强对军队统帅的控制,常派宦官监军,以牵制军队长官的行动,十分讨厌。

14、那里:同“哪里”。

15、辨:分辨、分别。

16、甚么:同“什么”,疑问代词。

17、共:和。

18、眼见的:眼看着。吹翻了这家:意思是使有的人家倾家荡产。

19、吹伤了那家:使有的人家元气大伤。

20、水尽鹅飞罢:水干了,鹅也飞光了。比喻民穷财尽,家破人亡。这是宦官害民的严重后果。水尽鹅飞,“官船”就不能长久来往,这也是对最高统治者的警告。



赏析

这首《朝天子.咏喇叭》是王磐目睹了往来于运河之上的宦官们,所犯下的种种恶行之后,借题发挥而写的作品。作者以白描的手法,以辛辣的讽刺手笔,以号角为题,讽刺宦官们的丑态,揭露他们作威作福,残害人民的罪行。

在明朝正德年间,宦官当权,欺压百姓,行船的时候,常吹起号角来壮大声势,“曲小”比喻宦官的地位低下,“腔大”比喻宦官们仗势欺人。“军愁”“民怕”表现这些宦官走到哪里,就给哪里带来灾难。“水尽鹅飞”则形容宦官们把百姓欺压得倾家荡产,家破人亡。整首曲子虽然没有在正面提到一个宦官的字样,但是却活脱脱刻画出了宦官的丑态,在诙谐幽默中充满了对宦官的鄙视和愤慨。

这首小令构思巧妙,语言通俗易懂。它的第一层以描写喇叭、唢呐最突出的特征是“曲儿小腔儿大”,用一“小”一“大”形成鲜明的对比,流露出作者爱憎分明的个性特点。一个“腔”字, 把宦官们的丑恶本质刻画得入木三分。它的第二层是说喇叭、唢呐的用途:为来往如麻的官船抬声价,一个“抬”字,表达出喇叭、锁呐的品格是卑下的。小令第三层开始展示喇叭、唢呐用途的另一面:在为官船抬身价的同时,肆意侵害军民的利益,让老百姓一听到喇叭、唢呐之声就不寒而栗,胆战心惊。最后一层写喇叭、唢呐吹奏的结果: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直吹得民穷财尽,家破人亡。通篇都在咏喇叭,咏得是如此真切,咏得让人信服,让人对宦官心生厌恶和痛恨,既含蓄有力,又令人感觉痛快淋漓。因此《朝天子·咏喇叭》是一首讽刺宦官的著名散曲小令。



王磐有南曲之冠的称号,他出身富家,雅好词曲,精通音律,但不喜奢华,他所作的散曲清俊秀美,语言幽默。王磐作品的数量幷不多,但取材比较丰富,或记事写景,或咏物述志,有些作品反映了明代不合理的社会现象和悲惨的现实生活。尤其是《朝天子·咏喇叭》是为人熟知的名作。

这首作品,不是为咏物而咏物,它是对当时现实社会的深刻洞察,蕴含着强烈的感情色彩,是在传达一种反抗的呼声。表面上看来是在写喇叭和唢呐,实则处处写的都是宦官。宦官又称太监,是中国古代京城专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员,是负责宫廷杂事的奴仆。太监代代有,明朝尤其多。中国历史上对宦官倚重程度最高的朝代就是明朝,明朝最有名的就是党争和宦官,历史学家将明王朝称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太监帝国”,魏忠贤是当之无愧的太监界老大。

作 者

       王磐(约1470年~1530年)称为南曲之冠。明代散曲作家、画家,亦通医学。字鸿渐,江苏高邮人。少时薄科举,不应试,一生没有作过官,尽情放纵于山水诗画之间,筑楼于城西,终日与文人雅士歌吹吟咏,因自号“西楼”。所作散曲,题材广泛。正德间,宦官当权,船到高邮,辄吹喇叭,骚扰民间,作《朝天子·咏喇叭》一首以讽。著有《王西楼乐府》、《王西楼先生乐府》、《野菜谱》、《西楼律诗》。


图文导学

教学设计

《朝天子·咏喇叭》教案一

  一、导入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自《诗经》起,经两汉、六朝、唐宋元明清,到现在,将这些诗堆叠排列起来就像那蜿蜒起伏的长城,读这些诗就像长城那样绵延不绝。诗歌是情感的产物,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都会产生不同的心情,创造出不同的诗篇。今天就让我们来踏寻古人的足迹,推测名人心情,欣赏名作之境界。

  二、学习散曲《朝天子·咏喇叭》

  朝天子·咏喇叭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那里去辩甚么真共假?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1、作者作品介绍:

  作者王磐(1470?—1530?),字鸿渐,号西楼,高邮(今江苏高邮)人。他出身富家,但不喜豪华,不乐仕进,雅好词曲,精通音律,著有《王西楼乐府》。所作散曲清俊秀美,语言幽默,其中有些作品反映了明代不合理的社会现象和悲惨的现实生活。

  这首散曲作于明代武宗正德年间,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宦官装腔作势地丑恶面目,同时也揭露了他们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2、听配乐朗诵。

3、全体学生配乐齐读。

4、学生结合注释试着理解全诗。

  喇叭和唢呐,

  曲儿虽然小,腔调却很大。

  官船来往乱糟糟,

  全靠你来抬身价。

  军人听了军人愁,

  百姓听了百姓怕。

  哪里能辨别出真和假?

  眼看着吹翻了这一家,

  又吹伤了那一家,

  又吹得水流干枯鹅也飞跑啦

5、学生诵读全诗。

6、品味全诗。

  《朝天子·咏喇叭》是明代王磐的一首以辛辣的讽刺手笔所写成的散曲。明朝正德年间(1506—1521),宦官当权,欺压百姓,行船时常吹起号头来壮大声势。这支散曲就是为了讽刺宦官而作。诗中表面上写的是喇叭和唢呐,实则处处写的都是宦官。“曲儿”比喻宦官的地位低下,“腔大”比喻他们的仗势欺人;“军愁”“民怕”说明他们走到哪里,就给哪里带来灾难;“水尽鹅飞”则形容他们把百姓欺压得倾家荡产。整首曲子虽然没有正面提到一个宦官的字样,但是却活画出了他们的丑态,在轻俏诙谐中充满了对宦官的鄙视和愤慨,道出了百姓的心声。

  好的咏物诗一般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咏物维肖,即咏什么要能抓住特征,让读者相信确实是所咏之物;二是要有所寄托,不是为咏物而咏物,而是通过咏物,表达一定的思想内容;三是咏物和寄托的关系要处理好,即“不即不离”。王磐的这首《朝天子·咏喇叭》就是符合要求的好作品。

  首先看它咏得像不像。小令第一层说喇叭、锁呐的特征是“曲儿小腔儿大”,这是喇叭最突出的特征,一“小”一“大”的对比中,也流露出作者的爱憎之情。小令的第二层说喇叭、锁哪的用途,是为来往如麻的官船抬声价,即为官方所用。“声价”即名誉地位,按理应是客观评价;而这里却要“抬”,就说明喇叭、锁呐的品格是卑下的。小令第三层展示喇叭、锁呐用途的另一面:为害军民,即在为官船抬声价的同时,肆意侵害军民的利益,让老百姓一听到喇叭、锁呐之声就不寒而栗,胆战心惊。小令最后一层写喇叭、唢呐吹奏的结果: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直吹得民穷财尽,家破人亡。通篇咏喇叭咏得真切,咏得让人信服。

  再看它是不是有所寄托。这首小令是作者目睹了往来于运河之上的宦官的种种恶行后的借题发挥之作,是有所寄托的。喇叭和宦官不同类,但喇叭的“曲儿小腔儿大”与宦官的“本事小来头大”却有共同点,于是作品在物与人之间找到共性,作者实际上是比照着宦官的嘴脸咏喇叭的:以吹(虚张声势)为特征,是官方害民的帮凶,到处作威作福,惹得军民共忿,直到吹得天昏地暗、江山动摇。作者在对宦官害民的现实黑暗进行揭露的同时,也向最高统治者发出警告,其批判锋芒是很尖锐的。所以说这首小令的思想内涵是丰富而深刻的。

  这首作品不是为咏物而咏物,它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洞察,强烈的感情色彩,是在传达一种反抗的呼声,而这些思想内涵都包融在咏物之中。作品是在批判宦官害民,但终于没有点破,结论留待读者思而得之,既痛快淋漓又含蓄有力,这就是“不即不离”。

  《朝天子·咏喇叭》教案二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王磐和散曲的文学常识;体会散曲中诙谐讽刺性的语言。 2、反复诵读,品味散曲的艺术美,把握散曲的主题思想。 3、了解本曲借物咏怀,体会人民对贪官污吏的痛恨之情。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方法:

  朗读、研讨。

  课型:

  新授课。

  课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

  《朝天子》这首散曲选自《散曲丛刊·王西楼乐府》,表面是吟咏喇叭,实际是借物咏怀。朝天子,曲牌名。咏喇叭,散曲题目名。

  二、整体感知

1、王磐(约1470—1530),字鸿渐,号西楼,江苏高邮人,明代散曲家。他出身仕宦家庭,但不喜豪华,厌弃科举,故未曾做官。他好读书,精通琴、棋、书、画,在寄情山水、吟诗作画中度过一生。其作品多以山水和闲适的生活为题材,间或有同情百姓疾苦之作,《朝天子·咏喇叭》即其中之一。王磐有《王西楼乐府》一卷,其艺术风格骚雅清俊、放逸诙谐,多用民间口语,妙趣横生。

2、背景资料:当时大宦官刘瑾当权,派出大批宦官到各地盘税查矿,搜刮民财,闹得鸡犬不宁。老百姓以及一些小官,听到他们的喇叭声就恐惧万分,作者就以此为题,揭露他们的丑态,在轻俏诙谐中充满了对宦官的鄙视和愤慨。

3、教师范读,指导朗读。

  三、细读品味

1、“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先写“吹”之声,“曲儿小腔儿大”。

2、“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一个“抬”字出神入化,与“喇叭,唢呐”相呼应,讽刺格外尖刻辛辣。

3、“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写出了人民的痛恨之深。 4、那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最后点出“吹”的恶果,百姓家破人亡,表达对“吹”的憎恨,点明了全文主旨。

  四、合作探究

  对这首散曲的思想感情应如何理解?

  明确:全曲在戏谑中寄憎恨之情,于诙谐里寓抨击之意,题材新颖,寓意深刻。例如:通过“曲儿小腔儿大”的对比,使“喇叭,唢呐”及所影射的对象——宦官穷形尽相,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宦官本是宫廷中供使唤的奴才,地位本来低下,却倚仗皇帝的宠幸大摆威风,专权作恶。一个“腔”字,道出了喇叭和宦官的共同特征,把那些贪官污吏的丑恶本质刻画得入木三分。“乱如麻”三字则把宦官酷吏横冲直撞的骄横神态描摹殆尽。而在“全仗你抬声价”中,一个“抬”字出神入化,与“喇叭,唢呐”相呼应,讽刺格外尖刻辛辣。

  五、教师小结

  这首散曲表面是是吟咏喇叭,实际上是借物咏怀,讽刺和揭露了明代宦官狐假虎威、残害百姓的罪恶行径,表达了人民的痛恨之情。

  诵读古诗词,我们可以走进祖国的高山大川,徜徉于故乡的小桥流水;我们可以放眼纷繁的社会,关注多彩的人生;我们可以倾心人际的交往,领略丰富的生活??我们欣赏,我们体验,我们思考。古诗词犹如那“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着我们的心田,提高了我们的修养。

  六、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这首散曲



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告知即删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全册PPT课件动画教案习题整套资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