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八下语文古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知识点+图文解读指导+图文解读+同步练习
扫码查看下载 全部资源 |
资料汇总
第二单元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第7课《大雁归来》第8课《时间的脚印》第9课《桃花源记》
综合性学习《倡导低碳生活》第二单元写作《说明的顺序》第三单元
第11课《核舟记》第12课《<诗经>两首》第三单元写作《学写读后感》名著导读《〈傅雷家书〉:选择性阅读》
课外古诗词诵读(一)诗经《式微》《子衿》
第三单元测试卷第四单元第15课《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第16课 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
任务二《撰写演讲稿》
任务三《举办演讲比赛》第五单元第17课《壶口瀑布》第18课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第19课《登勃朗峰》
第六单元
21 《庄子》二则北冥有鱼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第22课《礼记二则》虽有嘉肴《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 王博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知识点
一、注释
少府:官名。之:到、往。
蜀州:今四川崇州。
城阙(què )辅三秦:城阙,即城楼,指唐代京师长安城。辅,护卫。
三秦:指长安城附近的关中之地,即今陕西省潼关以西一带。秦朝末年,项羽破秦,把关中分为三区,分别封给三个秦国的降将,所以称三秦。这句是倒装句,意思是京师长安三秦作保护。
五津:指岷江的五个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这里泛指蜀川。
辅三秦:一作“俯西秦”。
风烟望五津:“风烟”两字名词用作状语,表示行为的处所。全句意为江边因远望而显得迷茫如啼眼,是说在风烟迷茫之中,遥望蜀州。
君:对人的尊称,相当于“您”。
同:一作“俱”。
宦(huàn)游:出外做官。
海内:四海之内,即全国各地。古代人认为我国疆土四周环海,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
天涯: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
比邻:并邻,近邻。
无为:无须、不必。
歧(qí)路:岔路。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处告别。
沾巾:泪水沾湿衣服和腰带。意思是挥泪告别。
二、译文
三秦之地护卫着巍巍长安,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蜀川。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如近在比邻
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多情的少年男女那样悲伤得泪湿衣巾。
三、问题归纳
1.此诗中既表现作者旷达胸襟又表现友情不为地域所隔的诗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下列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这是一首送别诗。“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写出了送行的地点和友人要赴任的地方,写景气势宏伟,寓不必伤别之意。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写对友人的劝慰:彼此处境相同,感情一致。一股悲伤之情油然而生。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两句一扫离情别绪,把缠绵的儿女之情一笔宕开,代之以豁达乐观的感情,表现了诗人不平凡的胸怀和抱负,给人以莫大的鼓舞和安慰。
D.“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两句承上作结:同为宦游之人,虽别而如比邻,别时则不应有儿女之态。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学习要点
1.文学常识:王勃,字子安,唐代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少府,官名。之任,去上任。之,到。
2.诗歌赏析:
(1)首联--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词语--城阙:指长安。 五津:代指蜀州。
析---点出送别地点(长安)和友人去向(蜀州)。
“辅”:形象写出了三秦大地辅卫长安的景象,气象宏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
“望”: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惜别的情意。诗歌开篇不但营造出开阔的意境,而且奠定了全诗豪壮的感情基调。
(2)颔联--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词语----意:心意,心情。 宦游:出外做官或求官。
析-----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借此减轻友人的悲凉和孤独之感。惜别中更见诗人旷达的胸襟。
(3)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析-----对偶、夸张:一改送别诗低沉、伤感的感情基调,既表现了诗人乐观宽广的胸襟和与友人真挚深厚的友谊,又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限制的哲理,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因而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4)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词语--无为:无须、不必。 歧路:岔路口。 儿女:恋爱中的青年男女。
沾巾:泪沾手巾,指挥泪告别。
析-----以劝慰杜少府作结。“在歧路”,点出题目中的“送”字。
3.诗歌主旨:这是一首送别诗。王勃的朋友杜少府去蜀州任职,诗人在送别路上作此诗对友人表示慰勉,表达了与友人的惜别之情和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4.重点探究:
(1)这首诗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名句,请说说他好在哪里?
解题思路:文本意思→常见送别诗感情基调→本诗感情基调;诗人人生态度(主题)。
语言组织参考:
·诗句意思是,四海之内只要有知己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感觉(彼此)像邻居一样。
·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作,大多感情悲伤,基调低沉。
·而王勃的这两句诗境界从狭小转为宏大,情调从凄恻转为豪迈,全无悲伤之情。
·字里行间体现作者昂扬向上、积极乐观、豁达开朗的人生态度,给友人以安慰和鼓励。
·这种对待离别的积极态度值得称道,故为后人传诵。
创作背景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作者在长安时所写。这位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上任,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送给他这首送别诗。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复习要点
(编者:朱在彬)(江苏省盱眙县第三中学)
【常识】王勃(650~675年),唐代诗人。字子安。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齐称“初唐四杰”,“初唐四杰”之冠。体裁:五言律诗。律诗四联,即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偶句押韵,中间两联两两对偶。
【注释】之任蜀川:到蜀地去上任。城阙:城墙与宫阙,这里指长安。辅:拱卫。三秦:指长安周围的关中地区。风烟:风尘烟雾,指极目远望时所见到的景象。五津:即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以五津泛指蜀川。津:渡口。宦游:出外做官。比邻:近邻。古时五家相连为比。无为:不要。歧路:岔路。沾巾:泪水沾湿手巾。
【首联】(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译文三秦之地护卫着的京城长安,遥望蜀中风尘烟雾迷茫的五津。
赏析“三秦”点明送别之地,“五津”点明友人赴任之地。运用借代的修辞,勾勒两处的地理环境。“三秦”“五津”给读者以雄浑磅礴视野开阔的感受,既点明了地点,又奠定了全诗旷达的基调。“望”,写诗人的想象,意境开阔,气势雄浑,使全诗基调高昂。“风烟”,环境描写,从侧面表现杜少府任所的荒凉偏远,上任路途的漫长艰险。“望”字,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川联系起来。“风烟”突出友人去处的闭塞荒远、上任路途的艰险。
【颔联】(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译文跟您分别时依依情深,因为我们都是出外做官的人。
赏析表现诗人对友人的劝勉,不必伤感。
【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译文只要四海之内存在知心的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像近邻一样亲近。赏析议论,夸张,展现友情和别情的新境界:真正的友谊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阻隔,既是永恒的,又是无所不在的,只要心中充满对朋友的真挚友情,那么朋友就好像在身边。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译文不要在分别的道口,像普通青年男女一样,哭得泪水沾湿手巾。
赏析诗人以幽默的口吻劝慰对方,勉励和安慰友人不要在告别的岔路口像少男少女那样用手巾抹眼泪,应该坚强些。体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在歧路”,照应题目中“送”字。
【主题】本诗是首送别诗,全诗抒发了对朋友远行的惜别、留恋和慰勉之情,体现了作者高远的志趣、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表现了诗人真挚的友情和旷达的胸怀。
【有关问题】:
1.该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情感上有何特点?从哪句话可理解到作者这种感情? 答: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作者与友人的情谊,感情比较达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思是:只要四海之内知心的朋友时刻关心着自己,即使远隔天涯,也会觉得跟近邻一样。它道出了古今上下几千年人们的共同心声,以理性的议论展现友情和别情的新境界,告诉人们:真正的友情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阻隔,既是永恒的,也是无所不在的。诗人用广阔博大的胸襟去劝慰友人,表达了诗人相信真挚友情不因时空改变而改变。两句诗既表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也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缩短距离的哲理,还概括出了人们共同的普遍的感受。
2. 写友情的名句。答:曹植: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张九龄: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高适: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3. 说说“海内……若比邻”好在哪里?
答: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作大多情感悲伤,基调低沉,这首诗不同于其它送别诗,开辟了送别诗的新意境,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字里行间体现出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高远的志趣和的旷达胸怀,能给友人以安慰和鼓励。
4.写送别的地点和友人要去的地方的诗句是: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劝慰友人不要哀伤,表达出诗人豁达、乐观胸怀的诗句是: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说明知心朋友声息相通的两句诗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5.对《杜少府之任蜀州》分析错误的项是:(B)
A.“望”字将送别地点与友人“之任”地方“蜀川”联系起来了。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表现了依依不舍的伤感之情。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富于哲理,隐含好男儿志在四方的意思。
D.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表现了诗人宽阔的胸襟、真挚的情谊和对友人的深情慰勉。
6.下列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这是一首送别诗。“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写出了送行的地点和友人要赴任的地方。写景气势宏伟,寓不必伤别之意。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写对友人的安慰:彼此处境相同,感情一致。一股悲伤之情油然而生。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扫离情别绪,把缠绵的儿女之情一笔撇开,代之以豁达乐观的感情,表现了他不平凡的胸怀和抱,给人以莫大的鼓舞和安慰。D、“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承上作结:既非远别,又同为宦游,虽别而如此为邻,别时不应有儿女之态。
思维导图
图文解读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习题
1.本首诗作者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朋友远行的留恋之情,同时也勉励朋友乐观进取、勇往直前,去迎接新的生活,体现了作者宽阔的胸怀和远大抱负.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为千古名句,为什么?
①运用夸张、对偶的修辞手法,
②抒发了自己对友人的真挚感情和惜别之情,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③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
④一改送别诗离愁别恨、伤感低沉的传统情调,写得昂扬乐观、积极向上,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故成为千古名句。
3.体会“风烟望五津”中“望”字的表达效果。
答:“望”字跨越时空,将相隔千里的两地连在一起,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同时也为下文面对离别时的乐观积极态度作铺垫。
4.理解性默写。
(1)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写送别的地点和友人要去的地方的破题句: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2)诗中劝慰友人不要哀伤,表达出诗人豁达、爽朗的胸怀的诗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3)诗中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写出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就是在天涯海角也还是近邻一样的亲近,说明知心朋友声息相通的两句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4)本诗中最能体现作者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的一联诗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5)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诗人鼓励友人,表现出自己乐观主义的诗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6)《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中的千古名句是 : 海内存知己 , 天涯若比邻。
↓八年级下册↓
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告知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