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杰尔查文诗选

杰尔查文 星期一诗社 2024-01-10

1

杰尔查文(1743-1816)俄罗斯诗人。杰尔查文初期遵循罗蒙诺索夫的传统,后来突破了古典主义的固定模式,开始用生动的口语描写日常生活,丰富了诗歌语言,并使俄国诗歌接近现实。他的创作对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诗人,包括早期的普希金,有积极影响。

杰尔查文的重要作品多为颂诗。除《费丽察颂》外,《攻克伊兹梅尔要塞》(1791)描写苏沃罗夫元帅的功绩;《致君王和法官》(写于1787,发表于1794)和《权贵》(写于1774~1794,发表于1798)大胆讽刺不法君主,批判宫廷恶习,谴责权贵的荒淫无耻。《梅谢尔斯基公爵之死》(1779)提出人生的意义、生与死等哲理性问题。《上帝》(1784)和《瀑布》(1798)表现了他对人的命运的思索。从90年代起,主要写歌颂享乐的抒情诗。杰尔查文的诗歌创作活动始于18世纪60年代。在军队中服役的时候,他常常背着伙伴们悄悄读书,并模仿罗蒙诺索夫和苏马罗科夫写爱情诗、讽刺诗和颂诗。七十年代,杰尔查文的诗歌开始经常见于报刊,诗名远播。杰尔查文以写颂诗为主,就内容而言,他的颂诗可以分为政治性颂诗、讽刺性颂诗和哲理性颂诗等。政治性颂诗的描写对象首先是叶卡捷琳娜女皇,代表作是《费丽察》。这首诗借用了女皇本人于1781年给她的孙子亚历山大写的一篇童话《关于赫洛尔王子的故事》,将女皇塑造为关心人民疾苦的贤明君主。另外还歌颂过苏沃洛夫等人。哲理诗有《梅谢尔斯基公爵之死》等。

梦中的夜莺①


我沉睡在高高的山岗上,

夜莺啊,我听见你的呖呖啼声,

尽管在酣畅的睡梦里

我的心也听得格外分明.

我听到它在远方歌唱:

时而鸣啭,时而回应,

时而冷笑,时而呻吟,

在卡利斯忒②的怀抱里,

歌唱,叹息,叫喊,啸鸣,

一直抚慰着我的甜蜜的梦。

假如在我物鼓以后,

在那寂寞而悠长的梦中,

唉,将不会有如今这般光景,

我将听不到这些歌唱,

我再也感觉不到

这样的愉快和开心,

舞蹈、欢呼和歌颂,

我将尽情地享受人生的欢乐,

频频地同我的爱人亲吻,

常常地倾听夜莺的歌声。


(1797)

魏荒弩译


①这首诗乃是“安纳克利昂”式抒情诗的典型。这种单纯歌颂人生享乐的诗,曾为罗蒙诺索夫所反对。但在当时题材单调,韵律平缓的诗风下,杰尔查文在诗中表现了他在诗歌语言和韵律灵活运用方面的巨大才能,从而使人听到夜莺啼啭的优美节奏,其技巧的娴熟并世无两。

②古希腊神话中阿耳卡狄亚王吕卡翁的女儿。美丽无比,为宙斯所爱,与宙斯生阿耳卡斯。




“时间的河流急遽地奔流”


时间的河流急遽地奔流,

带走人间的一切事业和恩怨,

使民族、国家、帝王将相

全都沉入遗忘的深渊。

即使有什么东西遗留下来——

通过竖琴和箫管的声音,

也会被永恒的口吞噬,

必然逃不脱普遍的命运!


(1816)

张草纫译




纪念碑


我为自己建造一座奇妙的、永恒的纪念碑,

它比金属更硬,比金字塔更高;

不管旋风还是迅雷都不能把它摧毁,

就是岁月的飞逝也不能把它推倒。

就这样!——我不会整个死灭: 我的一大部分

避免了腐朽,在我死后仍然生存,

我的名声不会凋落,会不断增长,

只要全世界还把斯拉夫民族尊敬。

关于我的消息会从白海传到黑海,

那里有伏尔加河、顿河、涅瓦河、从里菲山①流出的乌拉尔河;

每个人都会记得在无数民族中发生过的事情,

我怎样从默默无闻变得声名赫赫,

由于我第一个敢于用有趣的俄语

颂扬菲丽察②的种种美德,

敢于用出于内心的朴实言语谈论上帝,

并且含笑向沙皇讲述真理。

啊,缪斯!你应该为正义的功勋而自豪。

谁轻视你,你自己也要轻视他们,

你应该用从容不迫的手慢慢地

把不朽的霞光装饰你的脑门。


(张草纫译)


注释:

① 里菲山: 乌拉尔山脉的古称。

② 菲丽察: 《菲丽察》中的人物形象。《菲丽察》是杰尔查文在1782年写的歌颂叶卡捷琳娜二世的著名颂诗。内容叙述基辅的王子赫洛尔为吉尔吉斯的汗俘虏,后者派赫洛尔去寻找无刺的玫瑰(即“美德”),汗的公主菲丽察(即“幸福”)叫自己的儿子拉苏陀克(即“理智”)给他作向导,终于使赫洛尔完成任务。


【赏析】


生活中不能没有诗歌。没有诗歌的生活是难以想象的。创作了伟大诗作的诗人们历来受到人类的尊崇。如同古罗马诗人贺拉斯,杰尔查文也同样把自己的诗歌创作事业比作“金字塔”般崇高、伟大的事业,把自己的诗歌创作成就比作是一座非人工的纪念碑。而且认为这座非人工的纪念碑“比金属更硬,比金字塔更高”。
诗歌是民族文化精神的象征,诗人认为,只要人们还把斯拉夫民族尊敬,人们就会记住他的姓名。
有关“纪念碑”题材的诗篇,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罗马诗人贺拉斯。俄国诗人罗蒙诺索夫、杰尔查文、普希金,也都写过或翻译过以《纪念碑》为题的诗。他们在诗篇中都把诗歌创作和人生的理想追求结合起来,把诗歌创作看成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一个重要途径。当然,就精神境界来说,杰尔查文的《纪念碑》是不及俄国19世纪伟大诗人普希金的。普希金在他的《纪念碑》中总结说:“我所以永远能为人民敬爱,/是因为我曾用诗歌,唤起人们善良的感情,/在我这残酷的时代,我歌颂过自由,/并且还为那些倒下去的人们,/祈求过宽恕和同情。”普希金的创作与俄罗斯整个民族的命运休戚与共、息息相关。这一段文字是普希金对自己一生所作的诗的总结,更是他诗歌创作生涯的真实的写照。而相对而言,作为古典主义文学的巨匠,杰尔查文所想到的自己的主要文学贡献,是创作了歌颂叶卡捷琳娜二世的诗篇《菲丽察》,他认为他之所以从默默无闻变得声名赫赫,是由于“第一个敢于用有趣的俄语/颂扬菲丽察的种种美德”。这是歌颂君主的古典主义文学与充满人道主义思想和现实主义精神的19世纪文学的一个重要区别。
把诗歌创作比作是“金字塔”事业的诗人们,其实也都表现了艺术可以与时间抗衡的思想。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艺术却以“不朽的霞光”超越时空,超越死亡,使得诗人“避免了腐朽”,并且在死后都能够“仍然生存”。联想到杰尔查文是俄国18世纪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以及他在俄国文学史上的杰出贡献,我们可以说,杰尔查文确实以不朽的作品为自己建造了“一座奇妙的、永恒的纪念碑”。(吴笛)




俄罗斯姑娘


泰奥斯的歌手①!你可曾看见过

一群俄罗斯姑娘

在牧人的芦笛伴奏下

在春天的草地上跳农民舞?

她们用皮靴打着节拍,

侧着脑袋走来走去,

双手轻盈地指引着目光,

抖动着肩膀代表言语。

金色的缎带在她们

雪白的前额闪着光亮,

贵重的珍珠项链

装饰着她们温柔的胸膛。

在浅蓝的血管里

流着鲜红的血,

面颊上火红的小酒窝,

表示爱情的喜悦。

她们有像貂皮似的眉毛,

像鹰一般闪亮的眼睛,

她们的笑声能征服

狮子和鹰鹫的心。

如果你看见这些美丽的姑娘,

准会把希腊女人遗忘,

你的埃罗斯②也会呆若木鸡,

伸展着充满淫欲的翅膀。


(张草纫译)


注释:

① 泰奥斯的歌手: 指古希腊诗人阿那克里翁(约前6至前5世纪),他生于小亚细亚的城市泰奥斯。

② 埃罗斯: 希腊神话中的小爱神。



【赏析】


《俄罗斯姑娘》作于1799年,表现了杰尔查文作为抒情诗人的敏感细腻的一面。我们从许多俄国作家的优秀作品中,已经对俄罗斯女子有了深刻的了解。无论是列夫·托尔斯泰笔下的雍容华贵的贵族妇女安娜,还是普希金笔下的情窦初开的纯洁的乡村姑娘塔吉雅娜,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深邃的内心世界。在杰尔查文的抒情诗《俄罗斯姑娘》中,俄罗斯女子皮肤白皙,脸颊红润,天生丽质,并且富有艺术修养。在牧人芦笛的伴奏下,她们在春天草地上跳着舞蹈,纯洁自然,如同一群林泽仙女。诗人描写俄罗斯姑娘的美丽时,着重表现的是俄罗斯女子对别人所产生的印象,并且通过别人的反馈信息来展现俄罗斯女子的非凡魅力。
在艺术技巧方面,该诗在比喻、对比、夸张等艺术手法的运用方面,具有一定的特色,显得极为成功。如貂皮似的眉毛、像鹰一般闪光的眼睛等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妥帖自然,令人难忘。在对比手法方面,诗人将俄罗斯女子与古希腊女子进行比较。众所周知,在世界文化史上,古希腊女子尤为美丽,如古希腊美人海伦,被誉为天下最美的女子,她的美丽,甚至引起了一场长达十年的特洛伊战争。可是,在杰尔查文的笔下,与古希腊女子相比,俄罗斯女子丝毫也不逊色。她们的浅蓝的血管里,流着鲜红的血,“她们的笑声能征服/狮子和鹰鹫的心”。
最后,诗人用夸张的笔法断言,以颂扬美酒与爱情而著称的希腊诗人阿那克里翁,如果看见这些俄罗斯美女,准会把希腊女人忘得一干二净,甚至连希腊神话中的小爱神,见到了俄罗斯姑娘也会不知所措,“呆若木鸡”,只是不由自主地“伸展着充满淫欲的翅膀”,甚至忘记了他本应该举起的弓箭。这种出色的夸张,既体现了崇尚古典的倾向,又具有浪漫的色彩。
杰尔查文的创作是在俄国古典主义的轨道上发展的,保存了古典主义的某些成分,但后来突破了古典主义在形式、手法、语言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和固定模式,进行了大胆的开拓和革新,使诗歌题材、语言、语法结构等日益贴近日常生活,在俄国诗歌向感伤主义和浪漫主义过渡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从《俄罗斯姑娘》这首抒情诗中,就可以清楚地看到19世纪浪漫主义诗歌才具有的一些典型特征。(吴笛)




致君王与法官


至尊的上帝昂然站起来,

对一大批尘世的帝王进行审判;

到什么时候,说,到什么时候,

你们才不偏袒恶人和坏蛋?

你们的职责是保护法律,

不要去看权贵们的脸色,

对无依无靠的孤儿寡妇,

不要把他们随便抛舍。

你们的职责是要拯救无辜的人,

对不幸的人们给予庇护;

使贫苦的人们摆脱桎梏,

保护弱者不受强者欺侮。

他们不愿意倾听!——熟视无睹!

他们的眼睛里只有金钱:

横行不法的行为震动大地,

不仁不义的勾当摇撼苍天。

沙皇们!——我想你们都是有权的神,

再没有审判者凌驾于你们之上;

可是你们和我一样有七情六欲,

因此也和我一样免不了死亡。

像枯黄的树叶从枝头飘落,

你们也会倒在地上,

你们也会一命呜呼,

像你们最卑微的奴隶一样!

上帝啊,复活吧!正直的人们的上帝!

听听他们对你的呼吁:

来啊,来审判和惩罚那些狡猾的家伙,

成为大地上唯一的君主!


(张草纫译)



【赏析】


18世纪的俄国,是一个封建的君主专制制度的国家。君王是一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掌握着无限的权利。要想讽刺和批判这些君王,是要有强烈的公民责任感和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的。
作为叶卡捷琳娜二世时代的歌手,俄国18世纪最伟大的诗人之一杰尔查文便具有这样难能可贵的精神。而且,他还是叶卡捷琳娜二世时代的一名重要官员,当过省长和司法大臣等要职。当然,要想使君王心服口服,也并非是他力所能及的。
于是,杰尔查文在这首《致君王与法官》的诗篇中,搬出了至高无上的上帝。由至尊的上帝出面,对帝王进行审判,把他们的罪行一一列举出来: 他们偏袒恶人和坏蛋;他们欺侮羸弱的无依无靠的孤儿寡妇等下层百姓;他们“横行不法”、“不仁不义”,他们“眼睛里只有金钱”。至尊的上帝义正词严,规劝沙皇们改邪归正。
可是,沙皇们甚至对上帝的话语也“熟视无睹”。于是,诗人接着搬出了死神。诗人用“在死亡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来说服君王,认为君王无论怎样飞扬跋扈,凌驾在人民之上,到头来都“免不了死亡”。如同“最卑微的奴隶”一样,最后的结局同样会是“一命呜呼”。
到了诗的最后一节,诗人并没有停留和沉浸在“在死亡面前人人平等”的自我安慰之中,而是转向了现实,祈求正义的审判。但是,在诗人的笔下,这一审判不是来自人民,而是来自“复活”的上帝。他祈求上帝成为正直的人们的上帝,从而惩罚那些作恶多端的君王,“成为大地上的唯一的君主”。这种依靠上帝这一“救世主”来改造社会现实的思想显然带有空想的色彩,也没有真正看到人民大众创造历史的伟大作用,思想上具有明显的局限性。但是,诗中针对沙皇所发出的严厉的批判的声音,仍是振聋发聩的。(吴笛)


美国:阿门斯 约翰·阿什贝利 奥登 爱伦•坡 毕肖普 比利·柯林斯 罗伯特·勃莱 布考斯基 (伊沙.老G译本) 查尔斯.赖特 查尔斯•西米克(李晖译) 弗罗斯特 桑婪译 罗伯特·潘·沃伦 (李晖译 周伟驰译 李文俊译) 狄更生江枫译 蒲隆译 吴钧陶-吴起仞译 灵石译 屠岸译 爱默生 菲利普•莱文 特德•库塞 凯·瑞恩 丽泽·穆勒 丽萨·札苒 丽塔·多佛 丽塔·达夫(舒丹丹译) 斯敦·休斯 李立扬 莱维托芙 默温 (董继平译 霍华德·奈莫洛夫 涅美洛夫-张子清译 塞尔维亚·普拉斯 庞德 罗伯特•哈斯 罗伯特•品斯基(明迪译) 安妮·塞克斯顿 施奈德 斯坦利·库尼茨 华莱士·史蒂文斯 唐纳德·霍尔 惠特曼 《草叶集》1 2 3 威廉斯 詹姆斯·赖特 布罗茨基 ( 布洛茨基 黄灿然译 王伟庆译 吉尔伯特 博根 娜塔莎•特塞苇 玛丽安·摩尔 理查德·威尔伯 琳达·帕斯坦(史春波译) 露易丝·格丽克(柳向阳译) 马克·斯特兰德(桑婪译 沈睿译 画皮译) 胡安·菲利普·埃雷拉 莫娜·范·杜恩 特雷西·K·史密斯


超越自我
孜孜以求
继承突破颠覆重构
个性先锋自由开放
理念
星期一诗社

豆瓣:https://www.douban.com/group/xqyss/

微信:xu_zhi_ting 邮箱xzt886@vip.qq.com QQ群5898780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