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希尼诗2首

Seamus Heaney 星期一诗社 2024-01-10

谢默斯·希尼(Seamus Heaney,1939年4月13日—2013年8月30日),爱尔兰诗人。生于爱尔兰北部德里郡毛斯邦县一个虔信天主教、世代务农的家庭。希尼不仅是诗人,还是一位诗学专家。1995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诺贝尔奖演讲《归功于诗》(Crediting Poetry,1996)也是一篇重要诗论。他还写过一个剧本。希尼把古英语史诗《贝奥武夫》(Beowulf,2000)译成现代英语,轰动一时。是公认的当今世界最好的英语诗人和天才的文学批评家。希尼自小接受正规的英国教育,1961年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于英国女王大学英文系。毕业后当过一年中学教师,同时大量阅读爱尔兰和英国的现代诗歌,从中寻找将英国文学传统和德里郡乡间生活经历结合起来的途径。1966年,以诗集《一位自然主义者之死》一举成名。1966年到1972年,希尼在母校任现代文学讲师,亲历了北爱尔兰天主教徒为争取公民权举行示威而引起的暴乱。2013年8月30日,爱尔兰诗人谢默斯·希尼逝世,终年74岁。




站地岛①


像大病初愈的人一样,我踏住地面的时候,

抓住了从防波堤土向我伸出的手,

重又感受到快慰,虽然快慰生疏。


这只扶助我的手像鱼一样冰凉又干瘦,

依然紧紧拉住我的手

我不确知要引导我还是要我引导。



这高大的人在我身边行走,似乎已经失明

他柱着杨木手杖迈步向前,②

双眼直直地凝望前边。


于是我辨别出他来,他活生生地

站在沥青路面,在车辆中间

像越冬的刺梅灌木一样,凛然挺坚。


他虽然还没有开口,我耳际却响起

他那充塞了名川大河名称的嗓音,③

像是一位歌唱家,又像一位检察官。


那嗓音狡黯、谜醉、

模拟、坚定,④

像钢笔尖向下的一划,急促而干净。

突然他举起手杖


敲打一下废纸篓说:“你的义务

不能靠普通的礼仪来完成。

你该做的事,你要亲自动手。


所以你要套上窖头。要务是写作

感受写作的愉快。养成工作热情

那热情的归宿就是你夜间劳作的手。


梦中的太阳在你胸中阳光灿烂的地方。

你现在斋戒,浮躁,你很危险。

就从这里起步。不必这样认真:


让他人穿麻布衣衫去忏悔,③

让他们走,让他们飞。把他们忘记。

你倾听的时间已经足够。现在开始你的音乐。”


似乎我已经单独自由地步入广大天地,

世上的万事我已无不熟悉。

雨点频频打在我脸上,浙浙沥沥。


我苏醒了。“老父啊,母亲的爱子,

斯蒂芬的日记,四月十三日,

记载了一个时刻,一则启示,


分享了我的好运—这一篇日记

我听着像是口令一道,

一个新主显节的简短的析祷:6


圣漏斗的节日。”⑦他喇笑说:

“有谁放在心书?英语是属于我们的。

你在拨弄已经息灭的炭火,


这是浪费时间,对你这样的年纪,

他们硬塞给你的这门功课是俊瓜的游戏,

幼稚可笑,像是你无知农民式的朝拜。


做这体面的事,你自己的损失

要超过你的预计。你要紧抓住主旨。

即使他们把圈子扩大,你也必须


独立自主地遨游,写作,

按你自己的频率签字,

表现种种诊断、控索、证据、诱惑,


这是汪洋大海深处细小级鱼的闪烁。”

点点浙沥骤变为倾盆大雨,沥青路面

嗽吸响起,冒出青烟。他匆匆忙忙地离去。

在他直步走过的地方,大雨重重帷幕低垂。


①“《站地岛》是梦中和熟人龙魂相透的来列记述,发生在(爱尔兰岛西北部分的)多尼加尔县劳.德格河上的站地岛.该岛以圣徒帕特里充(约389一461,爱尔兰宁护圣徒)净狱之名著称,因为据传说是帕特里克首先规定了斋戒和祈祷的悔罪守夜礼仪,该礼仪现今还是三天朝拜的依据。现代朝拜者活动的每一单元称为`一站’,每一站的大那夺都包括在床位,周围赤脚行走和祈祷,`床位’是石块圈,据说那是中世纪隐修院房间的遗址。"

(希尼注)在该组诗最后一章(即本篇,第12章)中,熟人的鬼魂是希尼的同胞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折《1882一1941),

②白杨木手杖。乔伊斯已几乎失明。

③乔伊斯小说《为芬尼根守灵》中关于安娜·丽维亚·普鲁拉贝尔的情节.其中以谐音提及许多大河之名称。

④“我得允使用的武器是沉默、流亡和狡黠。”(乔伊斯小说《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

⑤圣经时代和以后的罪人所穿.

⑧超自然形休的显现,如圣婴耶稣出现在东方三贤人面前.在基誉教历史中,主显节是1月6日.

⑦“参见乔伊斯的《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4月13日。漏斗长时间萦回我的脑际。我查辞典,知道这个词是英语词,而且是个粗俗的英语词。课程主任和他的漏斗之说真可恶!他到这儿来教我们他的语言,还是跟我们学英语,目的是要干什么?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他都可恶!"




挖掘


我在食指和拇指之间

握着一支粗壮的笔,满怀信心。


窗下传来清亮的嚓嚓声音,

因为有铁锹挖进沙石的地面

我父亲在挖掘。我向窗外俯瞰


他用力的后背在苗圃中间

弯下,到如今已经二十年,

在马铃薯窄小地垅上依节奏下弯

在他挖掘的地段。


粗糙皮靴紧蹬铁锹的上缘,

锹把紧紧贴在膝盖内侧之边。


他铲去茎叶,闪亮的锹面滑入地皮

翻起马铃薯,我们拾起,

双手触摸清凉硬实的薯块感到欣喜。


上帝啊,父亲依然还能使用铁锹,

和我爷爷当年一样地辛劳。


我爷爷每天挖出的泥炭

多过托纳泥炭地所有的人。

有一次我给他送去牛奶

用纸团胡乱充当瓶塞。

他直起腰来喝奶,接着又立即干起活来。

在泥炭上划线,再整齐地割切

扛上肩膀,工作,工作,

为得到上好的泥炭。挖掘。


马铃薯块清凉的气味,湿淋淋泥炭的吱吱声

铁锹光面有力切进强韧草根的嚓嚓声,

都复又在我的脑海里苏醒。

但是我没铁锹以效仿他们的榜样。


我在食指和拇指之间

握着一支粗壮的笔。

我要用这支笔去挖掘。


杨 德 友 / 译




我们从歌德的著述中能发现魔性的构成成分:“自私和妒忌”[15],“精力极其充沛和永不安分”[16](voll unbegrenzter Tatkraft und Unruhe),“无限的乐生之心、无限的自信、吸引一切人的魅力”和“个人的勇敢”[17],“只喜欢不可能”,“不同凡响和过度的激情”[18],“恼怒和疑心病”[19]。茨威格在《同恶魔的搏斗》一书中还加上了一条:“疯狂”[20]。由此观之,歌德所说的“魔性”既包含积极因素,又包含消极因素,其核心是非理性和无意识,其基本特征是过度和极端。歌德认为能导致创造和毁灭的“魔性”与原始的自然力紧密相联。在1821年4月13日致黑格尔的信中,歌德明确指出魔性类似原始现象:“您对我的原始现象学说表明了友好的态度,而我认为原始现象与魔性事物非常相似,您也承认了这种相似性。”[21]原始现象(Urphänomen)是歌德的自然观和世界观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指的是可以直观到的、各种类似现象的本质,包括大自然和人的创造力、爱、原始植物、原始动物、形变、磁性、极性与升华等。在此歌德暗示了魔性与创造力的关联。
歌德的魔性说是他的天才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天才是一种创造力(Produktivität)和持久的影响力。在1828年3月11日与艾克曼的谈话中,他说道:“天才和创造力很接近。因为天才不过是那种能够将自己创造的业绩在上帝和大自然面前显示的创造力。”[22]歌德把天才划分为艺术天才和科学天才以及社会实践天才,他所推崇的天才人物(莫扎特、拜伦、帕格尼尼、莎士比亚、洪堡、腓特烈大帝、卡尔·奥古斯特大公爵和拿破仑等人)都是典型的“魔性人物”(dämonische Natur)。1831年3月2日,艾克曼说拿破仑是一个具有魔性的人物,歌德答道:“他绝对是,而且极其严重,以致几乎再没有谁能与他相比。还有已故的大公爵也是个具有魔性的人物,他干劲无穷,永不安分……在艺术家中间就不乏魔性人物,音乐家中更多,画家少一些。帕格尼尼具有高度的魔性,所以演奏起来才出神入化。”[23]由此可见,歌德的“魔性”说的核心就是生命冲动(“干劲无穷,永不安分”),就是作为精神性本原的生命意志,是一种带有强烈的行动意志色彩的精神力量,是一种激情喷涌的、不可抑制的创造欲。换言之,“魔性”就是弗洛伊德所说的“本能”(生的本能和死亡本能)或尼采所推崇的“酒神精神”,就是过于丰盈的内在的原始生命力,魔性人物由于受旺盛的内驱力的逼迫,不得不释放能量,将内在的能量外化为艺术品或政治业绩,齐美尔称之为“主体的客体化”(Objektivierung des Subjekts)。
作为一位对“魔性”有着深刻领悟的伟大作家,歌德塑造了一系列充满魔性的文学形象:浮士德、塔索、埃格蒙特、维特、迷娘、葛兹·封·贝利欣根、俄瑞斯特斯、俄狄甫斯、马卡利亚和奥狄莉。瑞士学者瓦尔特·穆施格将《亲和力》称作“魔性小说”,笔者则效法前贤将歌德的剧本《托尔夸托·塔索》(1790)称作“魔性诗剧”。歌德在诗剧《浮士德》中明确指出浮士德是一位“贪图不可能的人”[24],而他笔下的塔索也是一位要“完成不可能的事情”[25]的魔性人物。与理智务实的国务大臣安托尼俄相反,塔索是一位易动感情的诗人,他精力充沛,情欲旺盛,不知足,不安分,毫无节制,神经过敏,易怒,疑心重,爱走极端,忧郁直至濒临疯狂。这种火暴的性格就是典型的“魔性”,塔索亦自称为“着魔者”。塔索的“魔性”在剧中主要表现为强烈的创作欲,他说道:“我无法抑制这种冲动,它不分昼夜,在我胸中川流不息。如果不让我思想,不让我创作,人生也就不成其为人生。”[26]在该剧的结尾,歌德借塔索之口,说明“魔性”能够激动人的心灵,引发人的创造力。塔索对安托尼俄说道:“你显得坚定而沉着,我却只像那被暴风推动的波浪(sturmbewegte Welle)……强力的大自然,奠定像你这样的一座岩石,它也给波浪赋予活动的能力。它派遣出暴风,波浪就奔逃、摇荡、高涨、掀起浪花翻腾。就在这片波浪上,曾经映照过美丽的太阳,星辰也曾靠在它那优柔起伏的胸膛上休憩。”[27]在这段精炼而形象的自我表白中,自然力“暴风”象征着“魔性”,它能够“推动”(bewegen,此词有“激发”的含义)“波浪”(Welle,暗喻心灵、心潮),而波浪映照过的太阳和星辰则指的是“心智的果实”(Frucht seines eigenen Geistes)——艺术作品。
在1828年3月11日与艾克曼的谈话中,歌德将“魔性”与酒、水和清新空气并称为“促进创造的力量”[28]。在1831年3月8日的谈话中,歌德指出了“魔性”在文艺中的主要活动领域:“文学里肯定存在着一些魔性,魔性主要存在于所有的理智和理性都不管用的无意识的(unbewußt)文学里,所以无意识文学的影响也就超出了理解的范围。类似的情形在音乐中达到了极致,因为音乐更加高深莫测,完全不容理智靠近它。”[29]由此可见,歌德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先驱者之一。但歌德和弗洛伊德的表述有所不同:歌德认为非理性的魔性能够直接“激发”人的创造力,弗洛伊德则认为无意识的本能由于受阻而转移其目标、“升华”为艺术创造或文化活动。

歌德在大体上是一个唯物主义者,但他并未抛弃有神论,他认为人的命运是由神和“神所派遣的精灵”(gottgesendete Dämonen)决定的。他在诗剧《浮士德》中就塑造了许多强大的精灵:地灵、爱尔芬和众母等。在1830年11月6日致策尔特的信中,歌德写道:“这件事和其它的事都可归因于到处插手的精灵们的影响。”[30]在1828年3月11日与艾克曼的谈话中,他把拿破仑和拜伦等人的成功和失败归结为“天意”(Vorsehung),并认为人是较高的世界主宰(神和精灵)的工具。在同一天的谈话中,他认为“魔性”来自精灵的“较高的影响”(höhere Einwirkung),恰似苏格拉底所说的精灵附体。他用神话的口吻说道:“一个人的心情烦闷和心情开朗就形成了他的命运!我们似乎每天都需要精灵用一根襻带牵着走,他怎样说,我们就怎样做,完全听从他的驱使。”[31]他把拿破仑和拜伦等魔性人物视作威力无比的“半神”,并把“除了神自己以外,谁也不能抗神”[32]这句箴言用在他们身上。他的神赐天才论有时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他认为天才的最高级的创造力只能来自神和精灵:“任何最高级的创造力,任何重大的发现、发明,任何能结出果实和产生影响的思想,都不在任何人的掌握之中,而是超乎于所有尘世力量之上。凡此种种,人只能看作是不期而遇的上天赐予,看作是纯粹的上帝的孩子……这近似于精灵的情况,它无比强大,想把人怎么样就怎么样,人无意识地受其摆布。”[33]这种天才神授的观点乃是苏格拉底的精灵附体和柏拉图的神赋灵感说的老调重弹。
综上所述,歌德的魔性说源于古希腊的精灵论,其中既有迷信的糟粕,又有科学(尤其是心理学和遗传学)的因素和创新之处。他认为魔性乃是强烈的生命冲动和行动欲,这种思想对后世的非理性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尼采在《善恶之彼岸》一书中将浮士德和拿破仑相提并论,他认为浮士德精神就是酒神精神和权力意志,他写道:“歌德既不赞赏‘解放战争’, 也不景仰法国大革命,——促使他重新思考他的浮士德和‘人’的全部问题的事件就是拿破仑的出现。”[34]歌德认为“魔性”能激发人的创造力,“魔性人物”乃是潜在的天才,他从心理学和神话的角度对“魔性”进行了解释,这两种异质的视角造成了他的思想的混乱和模糊。与歌德的“魔性”说相比,鲁迅的“摩罗诗力说”则非常清晰,它指的是撒但式的反抗精神。



推荐阅读:

谢默斯·希尼《格兰莫组诗》

希尼诗6首

希尼诗15首

希尼诗10首

希尼诗7首

希尼《阳光》

希尼诗选

张枣译希尼诗6首

默里克诗5首

缪勒诗4首

赫迪·赫芭娜诗4首

丹妮斯·莱维托芙诗22首

露易丝·博根诗19首

戴望舒译诗集

阿莱杭德娜·皮扎尼克诗31首

阿方索·科斯塔弗雷达诗20首

詹姆斯·K·巴克斯特诗7首

卡尔·克罗洛夫诗6首

李利恩克龙诗2首

歌德诗15首

克洛普斯托克诗2首

君特·格拉斯诗4首

葛瑞夫诗5首

法勒斯雷本诗3首

艾兴多尔夫诗5首

冈特·艾希诗1首

尼古拉斯·纪廉诗47首

西蒙·达赫《塔劳的安馨》

李立扬诗27首

丘特切夫诗8首

李立扬《玫瑰》

汉斯·卡罗萨诗4首

普莱维尔诗19首

李立扬《在我眼睛后面》

李立扬《夜之书》

卢斯达维里《虎皮武士:序诗》

布莱希特诗2首

波勃罗夫斯基诗5首

朋霍费尔诗10首

贝歇尔《奇迹》

荷尔德林诗40首

荷尔德林诗50首

维尼诗6首

保尔-让·图莱诗选

瓦雷里诗5首

维庸诗2首

瓦尔莫诗8首

阿波里奈尔诗25首

洛特雷阿蒙诗选

苏佩维埃尔诗16首

龙沙诗3首

勒韦迪诗12首

雷尼埃诗3首

普吕多姆诗7首

马拉美诗全集

亨利·米修诗2首

弗·米斯特拉尔诗3首

缪塞诗4首

奈瓦尔诗12首

佩吉诗2首

拜斯诗8首

埃雷迪亚诗2首

雅姆诗5首

拉封丹寓言诗选

拉马丁诗3首

李勒诗2首

法尔格诗4首

保尔·福尔诗7首

戈蒂埃诗11首

安德烈·纪德诗6首

伊凡·哥尔诗9首

古尔蒙诗11首

安德列·谢尼埃《青年女囚》

克洛岱尔诗3首

高乃依诗选

德斯诺斯诗6首

波瓦洛《诗的艺术》

勒内·夏尔诗15首

布洛东诗2首

博斯凯诗3首

博纳富瓦诗9首

贝特朗诗4首


梦中的太阳在你胸中阳光灿烂的地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