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海涅诗34首

德国 星期一诗社 2024-01-10
海因里希·海涅(Heinrich Heine,1797年12月13日~1856年2月17日) ,男,德国抒情诗人和散文家,被称为“德国古典文学的最后一位代表”。
生于德国莱茵河畔杜塞尔多夫一个犹太人家庭。童年和少年时期经历了拿破仑战争。学过金融和法律。
1795年,拿破仑的军队曾开进莱茵河流域,对德国的封建制度进行了一些民主改革。正如恩格斯所指出,拿破仑“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残人”。法军的这些改革,使备受歧视的犹太人的社会地位得到了较全面改善,因此海涅从童年起就接受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影响。
1821年开始发表诗作,以4卷《游记》(1826-27,1830-31)和《歌集》(1827)而闻名文坛。1825年为取得德国公民权而皈依基督教,但因此疏远了自己的犹太民族。而他的革命思想又使他在德国无法找到工作。1830年革命后自愿流亡巴黎,从诗歌写作转向政治活动,成为国家民主运动的领导人,同时对法国和德国文化有许多评述。1856年2月17日,海因里希·海涅在巴黎逝世。
诗人以平常的词汇,普通的语句构造出思想深刻、生动优美的诗篇。在德国文学中既是作家又是思想家的不乏其人,但像海涅那样将二者完美地统一起来,而又没有让诗歌负担哲学的沉重的,却不多见。





现 代 诗 派 在 中 国 新 诗 史 上 的 地 位


中国新诗在五四白话诗阶段确立起自身合法性之后,经过写实的白话诗、郭沫若式的浪漫主义诗歌、前期新月派的新格律诗以及后期的自我调整、早期的象征诗派等若干阶段,在1930年代终于又有了新的发展。这一新变的主要代表便是现代诗派,它以1932年创刊的《现代》杂志得名,后来又创办了《新诗》月刊等诗歌刊物,代表诗人有戴望舒(1905—1950)、卞之琳、施蛰存、废名、何其芳、林庚等。

现代诗派首先是对后期新月派与早期象征诗派的延展和克服。戴望舒等人在广义的后期新月诗人群中,或者直接参与其间或者受到新月诗人的重要影响,像戴望舒的《雨巷》便是糅合了新月诗歌的音乐性与象征诗派的意象性而创作出的一首精粹的诗歌。然而考察现代诗派的诗歌理念和创作实践,我们可以发现其对某些新诗传统的克服更为显著。现代诗派不再专注于音乐美的建构,走出了新月诗人对诗体形式的沉迷,转而强调诗的情绪的抑扬顿挫,强调诗情对格律的超越。对早期象征诗派而言,现代诗派一方面是一种延续如意象的营造,同时更是一种超离,特别是对象征诗派脱离现实经验和日常生活的抽象诗情作出了反拨,使得象征诗歌进而走出生硬意象群的堆加而成为更加成熟的现代主义诗歌。对于五四时期的诗歌而言,现代诗派虽然也强调了类似的诗歌散文化主张,但那种过于直白或者不加节制的直抒胸臆式的表达方式、不加鉴别地否定传统诗歌的做法都被克服了。尤其是在对待传统诗论及诗歌实践的态度上,现代诗派做了有效的会通尝试。如同欧美的现代诗歌曾经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觉寻找东方与中国传统诗歌的营养一样,戴望舒等现代诗人更为自然地建立起现代派诗与中国诗歌传统之间的血肉关联,特别是意象使用上的相似和内敛含蓄、充满暗示的诗歌修辞,在现代诗派笔下得到一再体现。戴望舒等人在现代与传统、借鉴西方与创造性地转化本土诗歌资源上的自觉努力,使他们在中国新诗史上具有了重要意义。即完成了自五四白话诗对古典诗歌秩序的反动之后,新诗发展中的又一次螺旋式上升,表面上回归了诗歌散文化、讲求内在律的诗歌理念,实际上则通过对象征主义的深化和语体、诗情上的双重创造会通古今、融会中西,实现了新诗的又一次自我调适与发展。即使是在五四诗人和后期新月派曾经强调过的内在诗情层面,现代诗派也以现代生活中的现代情绪做出了最新的发挥,并以都市中的怀乡主题建立起与中国诗文传统中的古典人文境界的精神联系。



推荐阅读:

布莱希特《给后生的人们》

容格尔《未来》

伊万诺夫《安谧的傍晚》

波德莱尔诗14首

海伦·邓摩尔诗17首

洛威尔诗7首

萨拉·豪诗8首

勃莱诗8首

博尔赫斯诗18首

歌德诗7首

奈莉·萨克丝诗30首

梅雷莱斯诗31首

赫塔·米勒《我怕故我写》

安娜·布兰迪亚娜诗14首

帕索里尼《葛兰西的骨灰》

帕索里尼《胜利》

卡瓦菲斯诗30首

沃兹涅先斯基诗12首

容克诗2首

卡明斯诗14首

彭斯诗15首

乔叟诗3首

道生诗3首

涅克拉索夫诗14首

托马斯·哈代诗13首

涅克拉索夫诗13首

庞德诗19首

曼杰什坦姆诗19首

瑟德格兰诗21首

梅利尔诗16首

海涅《抒情的插曲》

马里奥·贝内德蒂诗16首

聂鲁达诗17首

奈瓦尔诗17首

布罗茨基诗14首

波德莱尔《信天翁》

哈菲兹《世上的蔷薇千朵万朵》

威廉·布莱克《爱的花园》

帕斯捷尔纳克《哈姆雷特》

卡图卢斯《生活吧,蕾丝比亚,爱吧》

沃伦《世事沧桑话鸣鸟》

沃尔科特《黑八月》

惠特曼《啊,船长!我的船长!》

华兹华斯《孤独的刈麦女》

魏尔伦《月光》

吉普林《如果》

布莱希特《诗人的流亡》

扎加耶夫斯基诗12首

巴列霍《只信你》

狄更生《如果记住就是忘却》

雪莱《给云雀》

布考斯基《蓝鸟》

弗罗斯特《丝绸帐篷》

曼德尔施塔姆《列宁格勒》

特兰斯特罗默《果戈理》


隔巷遥停幰 非复为来迟 只言更尚浅 未是渡河时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