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辛波丝卡诗14首

波兰 星期一诗社 2024-01-10
维斯瓦娃·辛波丝卡希姆博尔斯卡,Wislawa Szymborska,1923年7月2日一2012年2月1日),波兰女作家,同时也是位杰出的翻译家,将许多优秀的法国诗歌翻译成波兰语,并于1996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其诗作被称为“具有不同寻常和坚韧不拔的纯洁性和力量”。有《一见钟情》,《呼唤雪人》等著作。她是第三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女诗人(前两位是一九四五年智利的加夫列拉·米斯特拉尔和一九六六年德国的奈莉·萨克斯),第四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波兰作家。2012年2月因肺癌去世。
辛波丝的诗歌大部分是沉思,但也谈到死亡、酷刑、战争,也因其凝练、清澈、悠游从容的风格而被誉为“诗坛莫扎特”。抛开早期与政治的关联,辛波丝卡从1957年出版的《呼唤雪人》开始找到了自己的定位,触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历史、人与爱情的关系,以及她对生命的认知。
在辛波丝卡的每一本诗集中,她追求新风格、尝试新技法的用心。她擅长自日常生活汲取喜悦,以小隐喻开发深刻的思想,寓严肃于幽默、机智,是以小搏大,举重若轻的语言大师。一九七六年之后,十年间未见其新诗集出版。一九八六年《桥上的人们》一出,遂格外引人注目。这本诗集竟然只有二十二首诗作,然而篇篇佳构,各具特色,可说是她诗艺的高峰。她的诗歌同样是属于整个世界的,字里行间都深刻地透露着道德和哲理。她的诗歌更是包罗万象的,如一位波兰评论家所指出的那样,宇宙世界、人类和动物的进化史、古往今来出现的各种社会现象、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她个人生活中的见闻和感受,几乎无不涉猎,并以其独特和多样化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从而显示了她的无比广阔的视野和卓越的艺术才华。

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是辛波丝卡关注的主题。在她眼中,自然界充满着智慧,是丰沃且慷慨的,多变又无可预测的:细体自然现象对人类具有正面的启示作用。她对人类在大自然面前表现出的优越感和支配欲望,颇不以为然。她认为人类总是过于渲染自身的重要性,将光环笼罩己身而忽略了周遭的其它生命;她相信每一种生物的存在都有其必然的理由,一只甲虫的死亡理当受到和人类悲剧同等的悲悯和尊重(《俯视》)。窗外的风景本无色,无形,无声,无臭,又无痛;石头无所谓大小;天空本无天空;落日根本未落下。自然万物无需名字,无需人类为其冠上任何意义或譬喻;它们的存在是纯粹的,是自身俱足而不假外求的(《一粒沙看世界》)。人类若无法真诚地融入自然而妄想窥探自然的奥秘,必定不得其门而入(《与石头交谈》)。理想的生活方式其实垂手可得,天空是可以无所不在的──只要与自然合而为一,只要“一扇窗减窗台,减窗框,减窗玻璃。/一个开口,不过如此,开得大大的”。
辛波丝卡认为生存是天赋人权理应受到尊重。在《种种可能》 一诗,依附于每一个个体的“种种可能”正是人间的可爱之处。这也许不是一个诗的时代——或者,从来就未曾有过诗的时代——但人们依旧写诗 、读诗,诗依旧存活着,并且给以快乐,安慰。辛波丝卡是懂得诗和生命的况味的, 当她这样说:“我偏爱写诗的荒谬,胜过不写诗的荒谬”。





茅 盾 写 实 主 义 文 学 观


茅盾在发表的《新旧文学平议之评议》、《文学上的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写实主义》、《文学与人生》、《自然主义与中国现代小说》等文章中,具体、系统地阐述了写实主义文学观。茅盾的写实主义文学观是明确地建立在时代与社会的坐标之上,肯定了文学的本体价值在于对社会、人生作如实描写,必须具有与社会、人生贴近的品格。茅盾的写实主义文学观最初是从介绍“自然主义文学”开始的。

1922年,茅盾在《小说月报》上展开了关于自然主义的系列论战,来阐释写实主义文学观的主要内涵特征。

第一,写实主义本质上体现为科学的求真精神。茅盾指出:科学的描写法是写实主义文学共通的精神。他从科学的认知角度出发,认为宇宙间万物没有任何两种事物是绝对相同的,若不表现出每一物的自身的特殊性质,那就是失真,失真的描写与表现,就谈不上什么美。在这一美学原则下,“客观描写与实地观察”就成了写实主义文学的“两大法宝”。“客观描写”的方法最大的好处是真实与细致。一个动作,可以分析地描写出来,细腻严密,没有丝毫不合情理之处。“实地观察”是指文学创作先须实地观察,可知决非凭一时之冲动,而是先做过绵密的观察而后写出来的。茅盾以巴尔扎克、福楼拜为例,他们在创作时不仅对作品的社会、历史背景注重考察,而且对于作品主人公所处的小环境,如某一咖啡馆、某一建筑内部的陈设,甚至内部的氛围,都要进行实地的、细致的观察。因此,他们的小说即使是写同一题材时也绝对不会出现雷同的现象。

第二,写实主义文学遵从科学认知的、客观冷静的写作态度。茅盾指出:写实主义作者对于人生,完全用客观的冷静头脑去看,丝毫不搀入主观的心理,往往排斥观察主体的善恶是非的取舍抉择,排斥喜怒爱恨的情感渗入。因此,它在文学上就要求作家以客观、冷静的态度去对待人物事态,而不赞同主观情绪的介入。作家愈冷静、愈客观,作品就愈能达到“真”,也就愈接近于“美”。

第三,写实主义文学要求赤裸裸地揭露丑恶,真切地描写人生悲哀,展现人生社会的真相。茅盾认为,生当世纪末的青年应当觉悟,目光锐利,把人间的丑恶看得清清楚楚。如果文学创造者硬是以掩丑而夸善的浪漫主义文学去蒙骗他们,则永远无法揭示社会的真相,无法推动社会的变革和文明的进步。

第四,写实主义的文学观念建基于科学所发现的原理之上。写实主义文学所描写的对象是和当时科学原理新的拓展及其发现合为一体的。茅盾进而指出,现在国内有志于新文学的青年,想描写青年与老年的冲突,想揭露社会的黑暗等,却显得内容单薄、用意浅显,原因就在于他们不去研究当今科学所发现的新原理,仅凭一点“直觉”进入创作。因此,茅盾提出,应该学自然派作家,把科学上发现的原理,如进化论种种学说,应用到小说里,研究社会问题、男女问题。只有这样,新文学创作才能向前发展。




推荐阅读:

R·S·托马斯诗40首

王尔德诗5首

博尔赫斯《天赋之诗》

贺拉斯《诗艺》

贺拉斯《啊,琵拉》

普拉斯《镜子》

萨福《给所爱》

马洛《牧羊人的恋歌》

米沃什诗20首

特朗斯特罗姆《悲哀贡多拉》

泰德·休斯诗23首

海明威诗13首

卡瓦耶罗·伯纳德7首

艾布·马迪诗2首

穆特朗诗2首

米·努埃曼诗2首

拜伦《哀希腊》

拜伦《普罗米修斯》

拜伦《想当年我们俩分手》

特朗斯特罗姆诗21首

特朗斯特罗姆诗13首

艾吕雅诗14首

艾兴多夫诗13首

希梅内斯诗15首

阿赫玛托娃诗17首

艾吕雅诗22首

普罗佩提乌斯《哀歌集Ⅱ》

特朗斯特罗姆诗12首

特朗斯特罗姆诗6首

特朗斯特罗姆5首

艾吕雅诗19首

奥登诗3首

西尔瓦《夜曲第三首》

西格利亚诗11首

马苏里《无所顾忌》

奥登诗55首

王佐良译奥登诗7首

王佐良译彭斯诗4首

袁可嘉译诗9首

袁可嘉译叶芝诗5首

海姆诗20首

华兹华斯《丁登寺旁》

图霍尔斯基《教堂和摩天大楼》

尼古拉斯·纪廉《两个祖先的歌》

海姆《战争》

阿伦茨《夜里》

罗伯茨《割草》

贝兹鲁奇《西里西亚的森林》

勃鲁图斯诗2首

库奈奈诗2首


巫山凌太清 岧峣类削成 霏霏暮雨合 霭霭朝云生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