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山:晚年皈依应机缘《终南访禅——走进隐士的世界》
远眺终南山
他们是隐士,
却是凡人,
又似智者,
他们言语朴实,
却又似藏玄机……
觉山:晚年皈依应机缘《终南访禅——走进隐士的世界》
“团结,我明天要去净业寺皈依,有空没,一起去。”晚上11点多,范炳南先生打来电话,开门见山。范炳南告诉我,他要去皈依在净业寺本如法师的门下,电话里我知道和他一起皈依的还有72岁的画家张杲、企业家齐燕等人。有几个年龄在七旬左右的老人要皈依,这是什么心态?他们要皈依在40多岁的本如门下,为什么?一系列疑问促使我上山探寻。
大雪之后坐“空军一号”上山
第二天一早,赶到约好的地点,7点准时在群贤庄门前集合。
范炳南把自己收藏的明清时期金银手抄本藏传佛教经书——有些地方已经残破,用锦帛包裹好,小心翼翼地抱上了汽车,这是他给净业寺准备的礼物。“这是一本难得的经书,应该珍藏在净业寺内。”
2014年3月19日,初春的终南山,万物复苏,清风盈面。同行的还有炳南老兄的知音亚红、服装设计师曼卿等,我们在山下的洋峪口村吃了油条、豆浆、胡辣汤等早点后开始进山。
我一直好奇这些大龄老人是如何爬上了净业寺的,尤其是大雪之后。
范炳南近照
“‘坐’空军一号’上。”说完,范炳南哈哈大笑。
一行及至净业寺山下,才晓得所谓的“空军一号”就是给山上运送建筑材料的轨道车,简单而粗糙,一个钢座子上插了四根钢管。同行的几个年轻人看了粗糙的“空军一号”和陡峭的轨道,不敢坐,他们选择爬山上去。
我们一行10人挤在了“空军一号”上,施工的师傅说:“放心吧!我们平时一次拉三四吨的货物呢,钢丝绳也是3个月一换。” 随着对讲机的呼喊声,“空军一号”徐徐启动,负责运送我们的师傅站在缆车的车头,不时地提醒我们注意安全,或者要低头,或者要收腿。山愈来愈高,轨道也愈来愈峭,几近60°,吓得我头都不敢回。
到了山上,一身粗布百家衣的本如法师笑呵呵地迎了上来,挽着范炳南的手,边走边聊。到了净业寺的小广场,适逢几位工人正在悬挂一个木制牌匾,上书“南山画苑”四个大字,笔力遒劲而诡异,仔细一瞧落款为“老陕”,老陕也就是炳南先生的大号。本如和范炳南站在牌匾前,手挽着手,两人一起仔细端详。
看完之后,两人进入茶室,招呼着落座用茶。此时已经先期上山的张杲,还有专程从昆明赶过来的禅师等人纷纷起身相让,大家落座后彼此寒暄。
仪式开始前,本如法师按照提前取好的法名,给每个人发了皈依证。范炳南,法名觉山;张杲,法名觉行……
皈依的仪式是在大殿里进行的,按照佛教礼仪进行,前来的还有藏传佛教的活佛见证,仪式更是显得奢华而隆重。身着袈裟的本如法师一脸的严肃静穆,与平时开朗健谈、随和的形象判若两人。
每个人在佛前许愿,诵读了《婆罗多蜜经》。
整个仪式大约持续了40分钟。
仪式结束后,来宾在佛堂门前的台阶上合影留念,有几位迟到的来宾,刚好跟上拍合影照。
合影后,本如法师通知来宾在客堂用斋饭——素斋。
在本如快步的带领下,大家上了台阶右拐,过一个小桥,便抵达斋堂。面对面摆放着的四排桌椅,男女来宾约有百十号人,分区域落座,每个人的面前摆放着一双筷子和两只青瓷大碗。
本如法师端坐斋堂之上,给大家开讲吃饭的规矩。说真的,大家谁不是吃了几十年的饭了,难道不懂得如何吃饭吗?
出家人讲究“食不语”,吃饭时不要说话,打饭时也有手势可以明确地告诉盛饭人你的需求,碗筷摆放在桌子边,与桌沿齐。
“龙含口,凤点头,饭来食”,本如法师一边说着,一边示范, 他用左手的食指与拇指,掐住碗底和碗的上沿,右手拿着筷子上端四分之一处,然后端碗。
本如法师在讲述吃饭时碗筷的握法、放法以及吃饭的讲究时。大家一边听一边拿着放在自己面前的碗筷实践着。说真的,在座的不少人,也许是第一次认真地听取了这个看似简单的吃饭方法和规矩。
过了一会儿,几位志愿者端来菜和米饭,有豆角、豆腐以及粉条等,挨个给大家盛饭。偌大的饭堂里鸦雀无声,只能听见碗筷的碰击之声。
饭后,西安市一个武术学校的学生和西安的民间武术高手要在铺着红地毯的小广场上纷纷一展绝技,本如、范炳南、张杲等来宾坐在“南山画苑”的牌匾下。
小伙子们南拳北腿挨个出场,加上几位中年练家子的精彩表演,不时博得大家的阵阵掌声。
武术表演快要结束时,性情所至,本如法师也登台打了一套“通臂拳”,博得大家的阵阵喝彩声,而本如却一抱拳,乐呵呵的说:“见笑了,见笑了!”
有些来宾在禅堂早已准备好的书案上留下了墨宝。
有来宾告辞,本如把来宾一位一位或者一批一批地送别,直至净业寺的山门。有的来宾要在山门口律宗祖庭的石碑前合影留念, 本如法师欣然应允,含笑一一合影。
众人劝本如法师留步,本如坚持一直送到净业寺山门外的千年古树下,双手合十,与众居士道别。
为保护西安鼓乐而东奔西走
觉山,俗名范炳南,自称东仓布衣,笔名老陕,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曾拜山水画大师赵望云为师,后拜师何海霞。1989年定居美国洛杉矶,1990年创办美国陕西同乡会,任会长。曾任美国中华工商会理事、美国兰亭笔会会长、北美书画研究院院长。现为陕西省文史馆馆员、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名誉馆员,职业画家和古玩鉴赏家。
我与范炳南结缘于西安鼓乐。那是2004年前后,一批有识之士为了抢救、保护西安鼓乐而东奔西走,范炳南无疑是其中最为执著的一位。我作为媒体记者,出于对传统文化的关注,我多次参与报道,真切地感受到他的付出与不易。
那个时候,我还不知道范炳南是干啥的,只知道他在渭南一带招收了四五十个孩子,把这些孩子放在长安县(现在改为长安区),管吃管住,让他们学习西安鼓乐,不少孩子学着学着觉得没意思,就跑了。有一次,我们聊起当年的事情,范炳南笑着说:“一天吃一袋子面啊,害怕得很。”
就这样,十多年来,我们慢慢地交往,直至互相熟悉。
对于这个对话,也是筹划已久,但相约多次却是未果,要么是他忙,要么是我没时间,正应了那句话——“好事多磨”。
2014年7月15日,趁着采访的间隙,我们相约在他家——鸳鸯琴楼一叙。他说:“那就请你来吃煎饼,喝稀饭吧。”
过了约好的时间半小时,我才匆匆忙忙地赶到。这个曾去了多次的地方,每一次都让我迷路,记忆最深的是他家楼下的石狮子。
春天,终南山翠华西峰远眺,山花烂漫
上楼,按门铃。
门开后,看见踱拉着拖鞋的范炳南,反穿着一件橙绿色短袖,前襟下墨迹斑斑,这是他的工作服,看得出来,他正在画画。
性格开朗的炳南老兄,能把欢乐和开心带给每一个人。他开心地说:“早上刚刚作完了一幅画。”我们一起走到画案前,他拿起毛刷子,小心翼翼地刷掉铺在画案上的《科隆大教堂》上结痂的墨渍。《科隆大教堂》是他带着西安大唐芙蓉园东仓鼓乐社到德国参加柏林狂欢艺术节归来后的第一幅画。
范炳南爽快,开门见山:你随便问,开始吧!
终南山翠华西峰远眺,冬季白雪皑皑
我就顺势打乱提前准备好的采访提纲次序,从“师承”说开……
经常搀扶着赵望云到钟楼邮局门前晒太阳
问:有一句话叫“名师出高徒”。对书画家或别的行业从业者来说,不少人都喜欢给自己的简历上打上名师的标签,您咋看待这个问题?看您的简历,师从赵望云、何海霞,可谓深受名师教诲, 能否谈一二趣事?
答:当年,石鲁、赵望云都住在美协的院子里,房子一排排的,院子里有两棵梧桐树。石鲁的房子比较低,进去还要下个台阶;赵望云住在他后一排,也是院子的最后一排。“文化大革命”前, 他们经常去美协创作室作画,“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只能在自己家里的斗室里创作。
那个时候,我还小,经常到赵伯(赵望云)那里去,一个礼拜总要去个三四次,很自然地就和石鲁认识了。一天,在院子里碰见石鲁,赵伯就对石鲁说这是小范,学画画的,也没有介绍我是他的学生、他的徒儿。我和石鲁熟悉后,经常是在赵伯家里学习完,走出院子,穿过月亮门,赵伯拐回房子,我又转回来跟石鲁聊。
石鲁住着一个大开间的房子,有差不多20个平方米,里面放了一张八仙桌,桌子上面放了一个架子,架子上面放了茶壶、茶杯、印章和印泥等小玩意儿,石鲁就在八仙桌三分之一的地方作画,作画的环境是比较简陋的。
赵先生的房子比石先生的房子稍微大点。
我是在1971—1973年这三年时间里,在两棵梧桐树下见证了两位老人的很多事,所以我准备以后写一篇文章,叫《两棵梧桐树下的两位老人》。
石鲁善于言谈,而且观点鲜明,拿今天的话说就是“很犀利”,在当时就是很尖锐,他尤其对政治很敏感。因为他是个革命的画家,所以他对当局的“文革”的政治性很敏感。而赵望云先生是人民的画家,差点被打成右派。石鲁在绘画艺术上成就更大一些,他那种艺术创新和敏锐的感觉,他那种风骨,他那样做人的骨气,从我年轻时代就印进了我的脑海,对我的教育是刻骨铭心的。但我不愿意拉大旗做虎皮,也在刻意地回避这一点。所以,我不愿意沾“石鲁”二字,给自己的画作在社会上产生什么影响,我要拿我的实力来说话。
赵望云是个不爱言谈的人。我经常搀扶着他穿过西安北大街, 到钟楼邮局那里晒太阳。我和赵先生背靠着钟楼邮局的一面墙,有时候一晒就是一两个小时,在一两个小时里,有时甚至是一句话也不说。他没有像别的老师那样,教我怎样做人,怎样画画。但是我看着他做了好多画,他作画的这种态度和他的画反映出来的现实生活,对我的教育非常深。他的画没有一点媚骨,很多作画的技法在当时是反叛传统的。
范炳南画作《叩月》
有一次我刚要出门,赵妈把我叫回去说:“你赵伯送你三样东西。”我接过一看,是一方砚台、一支大兰竹(毛笔)和一幅四尺整张的画。
我在赵先生跟前从来不提什么,也不提要画。看到这些礼品,我执意不收。赵妈说你拿上吧,这是你赵伯的一点儿心意。赵妈经常说:小范啊,你跟你赵伯才是真正学画的。不像有些人,来这儿学习的目的,就是想要你赵伯的画,你是真正对你赵伯好,是来学习的。
当我拿着东西回家的时候,我悟到了赵先生对我的用心。赵先生送我的三件东西就是叫我坚持画画,就是叫我不能忘掉手中的笔,就是叫我作出当代性的画。从那时起,这三样物件一直伴随着我,有多少次我都想甩掉毛笔不画画了,想从商或者从事其他工作,但一想到赵伯,我就打消了这些念头。与赵先生待了几年,他对我说过无数的话,但都不如他送我的这几样东西对我的教育意义大。之所以到今天我成为一个职业画家、自由画家,就是赵先生送我的这三样东西一直激励着我、教育着我,这是我受到的最大教育。所以说,师承关系是很重要的,我是赵望云的弟子,是他把我教育出来的。
中国自古以来各门各派的手艺都是讲究师承关系的。过去进工厂要拜师傅,学手艺要拜师傅,徒弟每天师傅长师傅短地叫个不停,但这种传统的师承关系,现在少了。现在有些人招收学生,先要看看他爸是干什么的,是不是企业家,是不是达官显贵,看能不能给老师做点什么3有的学生,今天叫老师,明天叫大叔大伯,后天连门都不认了,甚至还在背后说老师的坏话。之后,我又叩头拜在了何海霞先生门下,但不管在赵先生或者何先生的门下,我都是伺候在左右。尤其是何老儿子不在他身边,家里很多事务都是让我来处理。正确的师承关系是中华民族的老传统,我在这个师承关系中是受益的,也受了严格的师训。
在美国生活二十多年却不会讲英语的“老陕”
问:你是旅美华人,在美国生活了二十多年,却不会讲英语, 那如何与别人交流?
答:我是1989年到美国去的,从到美国的第一天起,我就给自己立了一个规矩,就是不学英语。
我不学英语有三个原因:第一点,我来美国的目的是何先生让我“时作凌云游”,我是来改变自己的中国画法,还要回到长安去的,我不学英语,就是不想在这上头(学英语)浪费时间。再说了,学英语也很困难。第二点,我担心学了英语后改变了自己的想法,因为我在美国挣钱也很容易,不管是卖画,还是开古玩店,在当时都会挣大钱。美国的生活、美国的现状也很符合我,我若学了英语后,我害怕自己以后回不来了,会改变。所以拒学英语,先断了一条路。第三点,我不学英语,用自己语言,用眼中的画面来丰富自己思想的活跃性、想象力,我相信都可以用在我的绘画上。
当然,不学英语在生活中肯定会遇到很多问题,当遇到问题时,不会语言就只能用肢体语言来传达,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事儿。每当有大的活动和大的交流时,我会请人给我翻译。
问:从你的笔名“老陕”来看,你虽然身在美国,但是有深厚的陕西情节。生活在美国和陕西有何区别?外国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有什么区别?外国的传统文化如何保护?
答:我是带着一个目标、理想去美国的,不是嫌中国大陆工资低,为了生存去的。既然是一次寻求艺术之旅,是为了解决自己山水绘画情节的丰富和延伸,那么我在美国是有深深感受的。美国的文化背景与中国截然不同,差异非常大。这两个背景是谁也吃不掉谁,可以相互借鉴学习。我可以怀抱着中国的情怀,用西方的理念来梳理自己的绘画,我可以用西方的思想来解决中国式绘画的传统技法。所以说,在美国我深深感受到思想的转变、理念的转变是第一位的。
范炳南和鼓乐大师赵庚辰(前)在西安城下
范炳南在作画
美国的传统文化和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截然不一样的。我就是用美国传统文化的理念来解决我们自己传统文化的符号。中国有六千年文明史,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根深蒂固,严谨有序。中国传统文化深深地种植在东方人的心里。美国只有两三百年的传统文化,在美国我观察到,一个大的企业家,不管是报业王还是铁路王、银行王,自己建立的图书馆、家园,最后都是捐献给国家,这就是他们的传统文化。另外,他们具有收藏几千年传统文化的传统。为什么呢?因为它的历史太短。我在汉庭顿博物馆和旧金山的庄园里,看到了他们收藏的中国汉唐、明清的文物陈设,看到了他们对于埃及、罗马、印度数千年留下来的文化进行的收藏。不少有文化的企业家,都是大的收藏家,这是他们的传统。他们的收藏是世界性的,中国的收藏是本国的,只注意本民族本国文化的收藏,不重视外来文化的收藏,咱们是泱泱大国,思想却保守狭隘。由于美国建国时间短,它的思想是开放包容的,是一种有义工的思想、捐献的思想、善于帮助人的思想,有包容和开怀的思想,这是美国的一种传统文化思想。
“文化八国联军”正在破坏我们的传统文化
问: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人的精神信仰也在缺失,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待逐渐恢复,你咋看这些问题?
答:我带着西安鼓乐走访了欧洲六个国家,我在美国生活二十多年,人家把传统作为民众的一种凝聚力、民众自信心的源泉。我们国家几十年来对传统文化的流失非常非常严重,像很多河流干枯了、很多绿地植被缩小了、很多能源被挖空破坏了一样,我们的传统文化也存在着不断缩小、流失和遭到破坏的问题。
前两天,我给西安市一些企业家讲了一堂国学课,题为《国学》,副标题是《从传统中找回中国民族的自信》,主要阐述了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是中国民族的凝聚力,现在无论是在饭桌上,还是在与朋友品茶、饮酒、聊天,各种场合大家都谈到我们没有信仰了。我们的凝聚力在哪里?改革开放的30多年,大量接受西方的东西,把自己的产业、自己的主流全标志在一个金钱上,缩小了传统文化的教育、弘扬和传播。
前几天,我见到陕西教育研究所的一位领导,我说你是管教育的,请你给我回答一个问题,你的初中、高中课本,有多少是讲中国传统文化的?有多少是讲国学的?她愣住了,她感到确实是缺乏。所以说,我们现在急需要唤醒我们每个人,要像农业的退耕还林一样,把我们失去的传统文化追回来,只有从传统文化中才能找回自己民族的凝聚力。家庭没有凝聚力了,伙伴没有凝聚力了,我们整个民族失去了很多;做生意没有了诚信;伙伴之间没有了仁义礼智信;四代只是同堂,四代之间的利益、尊重、责任、承担都消失了;孙子都不知道给爷爷磕头鞠躬了,儿子不养老人,三从四德都没有了……
中国人的教育不仅仅是一个政治纲领的教育,更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教育,它应该渗透到每一个家庭,渗透到各个阶层,中国的一个族,一个姓氏家族的祠堂没有了,家族七离八散、内斗,不像过去一个祠堂里,不管你走多么远,上千里路都要回来,大家聚在祠堂下祭拜祖先。这是一种凝聚力、一个民族的自信。一个国家是否进步,是否有自信,就看你传统文化保护和发扬得如何。
我给他们讲课时拍桌子,当年八国联军侵略我们并不可怕,烧了我们的颐和园,抢走了我们很多东西这些都不可怕,更可怕的是今天八国联军的侵犯,不但我们没有意识到,还鼓掌,还欢迎,其实他们的文化已经深深渗透到我们的思想中,你看西安市的一些楼盘,什么莱茵镇,什么尼罗河,什么罗马花园等等,都渗透到我们的企业中,渗入到我们的服饰化妆品中,渗入到我们的文化娱乐中,“文化八国联军”正在把我们的传统文化击垮;不但我们自己在破坏,我们还引用外国的文化在破坏,现在的八国联军的侵犯比过去的侵犯更厉害。
皈依仪式上的范炳南
我走访了欧洲多个国家,我看到人家小镇的广告,我想从中找到中国北京、找到China、找出长安,却怎么也找不出来一个中国的符号、中国的字,中国的符号在外国没有,难道人家的国家就不发展了?
问:我觉得你还在坚守着传统文化,身上还流淌着传统的血液,这的确难能可贵。
答:我的任何一个展览都不用西式方法,全部是中国式的。《出关问道》展览我用了西安鼓乐热身,用了华阴老腔开场,开幕式我采用了传统的戏剧布景搭建了舞台,用中国戏剧的八大铜锤护我,我穿着中国的长衫,从这一扇门里走出来,用我的画展向前来参加的数千人、数百人呼吁发扬光大中国传统文化。我最近又办了一个展览叫《拿宋人说事》,开幕仪式采用了香道、茶道、琴道、画道和“宋人四品”,我的题目是《拿宋人说事》或者叫《印象宋人》,里头写了一篇短文叫《拿宋人说事》,我就说今天我们的艺术家缺少自身的人文修养,把自己的作品往钱上画,把自己的名利往职务上伸。其实,文人的自身修养很重要,宋人的人文修养是历史上的极致。两宋期间,国内比较祥和,书画、诗词、娱乐、工艺品等传统文化都走向了高峰和极致,连宋徽宗都在重文轻武。我们现在的文人修养都到哪里去了?没有了。
范炳南一身传统服饰
我的现实生活中也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子,从美国回来笔名起“老陕”,从骨子里把传统文化印下。我不但要抢救西安鼓乐、抢救老油坊、抢救西安菩萨庙会,在我的骨子里,在我的笔名里都有“老陕”的情怀。在现实生活中我重视中国传统小吃、传统的饮食文化,生活中也充满了中国文人的情怀和修养。
“臭味相投”与“志同道合”的知音
问:古人有伯牙子期“高山流水觅知音”,人的一生中知音难觅,知己难求,像你到现在有没有遇到真正的知音抑或知己?能说说吗?
答:我的知己的标准都不是以名利关系和金钱地位决定的,是能不能“臭味相投”,能不能“志同道合”。
当官的和我不志同道合,我不登门拜访;有钱的人,和我志不同道不合,我也不登你门。我是以一颗平常心看待人和事,与我有共同语言的人,不管是我的女朋友,还是男朋友,都有我的知己。
比如我晚年婚姻上遇到了亚红,也是她读懂了我,她是真正看到了我对民族的心,对于抢救传统文化的心和对艺术的独立见解。她崇拜我,尊敬我,愿意照顾我,伴随在我身边。赵先生、何先生都是在艺术上的长辈,是我的伯叔,也是我的忘年交、朋友。所以说我的人生旅途中,能成为我知己、朋友的不多。但是你陈团结能成为我的知音,就是你我多年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对学术事业的执著,这种公益思想等很多方面是一致的,臭味相投。与我对艺术上的追求相同的,都能成为我的朋友。还有净业寺的本如师傅,他说我是他师,我说他是我师。所以在本如的生日那天,我皈依了,本如师傅给我取名为觉山居士。
上世纪90年代初,我就跟德高望重的星云大师有过交往。2003年,在台湾的高雄,我为星云大师作画两个多月,他的弟子多次暗示过我,让我皈依在星云大师门下,但是我没有。现在我却皈依到本如法师门下,就是我觉得本如法师在我们陕西六大祖庭几十座庙宇里,他是个另类的人,他像弘一法师一样,是一位具有深厚艺术修养和深厚文化修养的佛教徒。他弘扬的佛法是双刃剑,一方面他坚守正宗的佛教传承和弘扬;另一方面又利用文化来引导更多的弟子深度地、广泛地对佛教进行弘扬。他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他是一个对于佛教从文化的层面深入了解的人,他不像一般的和尚只是诵经,一板一眼地诵经。他诠释了佛教的经典,把佛教的思想化为文化的现象和文化的魅力,来更多地结善缘,接收弟子弘扬佛法。
我从本如法师身上受益匪浅:第一点,一个福建厦门的高僧能来到终南山上,十多年把终南山建设得如此宏伟,着实让我敬佩。第二点,他坚守着中国传统文化和佛教的情怀,并不断弘扬佛法, 他的书法和绘画处处都渗入到禅经中、禅意中,用自己的书法绘画语言更深一层地来普度众生,弘扬佛法。这是西安任何一个方丈都做不到的,他是一个具有很深的文学修养和文化思想的高僧,不仅仅是佛教思想和文化思想,不仅仅是个高僧,是个佛教的和尚,他还是一个有思想的学者,是有学者风范的高僧。另外一点,从他身上看到了生活,他对于佛教徒,都是用了一种生活的方式开悟,除了做法事的严肃、严格性以外,他的生活充满了浪漫,充满了人性,这点使我对他充满了深深的尊重。
本如法师和范炳南师徒手挽着手走岀大殿
范炳南和来宾交流
问:通过和你交往,我觉得与你不熟悉的人看不到你睿智的那一面,一般人也只能看见你的表面。
答:猜测想象啊,别人只是看到我的表面。因为我不走向社会,天天在家画我的画,做我的事,我把我脑中的画全部画出来。外面的事情我根本不管,也不传播,我也不需要你去讲什么,就和那天我在那个庙会上,一个画家去那个庙会,到底有没有名气,别人也不得而知。
问:有的画家自恃清高,高高在上,不愿意和别人打成一片, 而你那天在庙会上,和那些老头老太太打成一片,没有一点儿旅美华人的架子。
答:我什么架子都没有。记得当年加入文史馆时,我是和肖云儒、张锦秋一块加入的,当时审查很严,是贾治邦省长给颁发的证书。我在美国同乡会当了15年的会长,我建立了美国加州画院, 当了多年的院长,我又是陕西省历史博物馆的研究员。
反正就是说,不管什么事情,只要你自己认真去做了,才能到达一个高度,绘画也是一样。我是学习长安画派真正的精神,是利用舞台发挥自己的现实思想,我这样做都是我的现实思想融入到现实生活中,才能画出当代的作品。
一个人怎样利用历史背景,赵望云在那个历史背景中跟着冯玉祥深入到民众生活中,不接受国民党的高官封爵;石鲁是跟着革命的潮流,背叛书香门庭到延安,是在战争年代成长起来的。我今天的先锋思想是呼吁抢救中国传统文化,我没有去像别人那样弄个副主席什么当当,像这样的场合你找不到我。不是我没那个本事,是我的思想决定了不想与他们同道于官场文化,人可能是很好的朋友,但对那个领域是对抗的。
深入到现实生活中才能养身养心
问:中医的最高境界是养生,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看一个人也是一样,观相不如观气,观气不如观心。从年龄上看你不像六七十岁的人,包括心态等,都像是40多岁的人,在养心方面有啥心得?你是如何养生的?
答:关于养生,很多人问我,范老师你哪里像个70岁的人!不管是夜市摊摊还是和朋友品茶,不管说话和做事,咋不显老?反而像个年轻娃一样。
我觉得养生首先要养身,养身首先要养心,养心没有生活咋养?不深入到现实生活中怎么能养?身体的状况不从心里头游生出来,你身体也表现不出年轻,因为身体你是挡不住的,你到了70 岁了总不会像20岁一样去翻跟头,但又是由心里表现的,心又要深入到现实的生活中,所以别人问起来,我就说第一点我先养心,与世无争,与江湖不争。与别人不争,与江湖不争,与社会不争,与名利不争,是自己和自己争,四个不争一个争。人一旦有了明确的目标,就会成为最快乐的人。一个人一生有目标,他是最乐观的,最养心的,最没有压力的。我经常说我有目标,我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把自己的绘画做到长安画派的延伸,真正体现中国山水画的当代性。按照这个方向走,杂念没有,我就很轻松,我与我的目标在争,这就是我养生的“四不争一个争”。
问:人生苦短,也就是百年。一晃你也年近70 了,能否结合自己这六七十年的经验、感悟,给有心修行者一些建议?
答:我的人生很快就到70岁了。首先,我觉得一个人一生除了要有外来的精神,还要建立自己独立的精神王国,就是要建立自己独特的精神思想。你没有精神思想,你就会在生活中迷茫、彷徨,就像人常说总看到范老师没愁的,没有唉声叹气的,没有厌世,没有骂社会,就是因为我有我自己的精神世界,建立了自己独立的精神世界。
第二,就是一生中要规划自己明确的目标,要像一颗原子弹一样,它的爆炸力是无限大的。你这一生的目标不要那么大,不要建立很多,朝目标走的人是自信的人,是充满了活力的人。
第三,要有自己的守望精神,一定要克服自己人生中的浮躁和虚荣。自己的目标自己的精神确定了,就要一定去建立自己的守望精神,这一点就是我从佛教中学习到的。自己去弘扬佛法这个目标很准确,普度众生,所以说七情六欲,吃的穿的什么欲望都没有,就是一个坚守。我觉得一个人要守望,要坚守,才有自己的自信力。
第四,自己的一生一定要抱着容纳的态度,容纳、兼并、包容、学习。只有包容、兼并才能达到自己真正的学习,只有抱着包容的思想才能克服狭隘之心,才能克服自私心理。每个人都有私心的,让自己自私的心理在这一生中占据的分量少一点,只有学习才能使自己的羽毛丰满,才能随着年龄越来越大,自己的艺术越来越青春,才能把自己定下的目标走到头,才能走得更精彩。
佛禅大智慧:出家要清闲 ▎身是菩提树 ▎菩提本无树 ▎佛法在世间(禅诗 拾得 神秀 慧能)
102 阿罗汉弟子逝世的方式 ▎103 涅槃 ▎104 ... ▎105 ... ▎106 ...《尊者阿迦曼 传》
07 阿难不敢自谓多闻 ▎08 众香国菩萨问法 ▎09 佛说如何修持▎10 … ▎11 …《维摩诘经讲记》第11品 菩萨行
关于闭关4、5:苏南喇嘛:找到心灵的安宁 堪布旺嘉:菩提心是根本
关于闭关6、7:实修和理论哪个更重要?堪布依喜嘉强调基础功夫
“在一个寂静的地方,放下一切来禅修,长期苦修,才会证悟” ——明色堪布殊胜教诫开示录
第一章 玛尔巴与藏密转世秘咒《自我的金刚——藏密咒术的神秘力量》
藏传佛教知识简介4:噶举派的形成|“红帽系”huo•佛•系统
❁
基督教隐士:俄罗斯的“灵性导师” 4 安布罗斯(Ambrose)
基督教隐士:俄罗斯的“灵性导师” 3 马卡里乌斯(Macarius)(下)
基督教隐士:俄罗斯的“灵性导师” 3 马卡里乌斯(Macarius) (上)
基督教隐士:俄罗斯的“灵性导师” 2——莱奥尼德(Leonid)
基督教隐士:俄罗斯的“灵性导师” 1—— 圣山 ▎俄罗斯的隐士 ▎第一位灵性导师 ▎小隐修团 ▎圣母进堂小修道院
基督教隐士:沙漠圣父 箴言录 (6)关于 “顺服”|“虚荣心”
基督教隐士:沙漠圣父 箴言录 (5) 关于 “禁食”“贫穷”
* ❈ *
圣.给乐葩.辛格(Sant Kirpal Singh)开示 精华录(一)
《圣·瑞金德·辛格语录》《灵性渴望》《神圣的灵光》《灵性珍珠-致开悟的生命》全集
《圣.瑞金德.辛格的教理》《挚爱之所》《通过冥想赋予灵魂力量》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净土 教导汇集(解脱 入内 回撤)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银线 教导汇集(回撤 入内 解脱 打坐 冥想 禅修 巴赞)
┅┅
┅┅
《宣隆大师传》《觉知生命的七封信》《南师所讲呼吸法门精要》全集
《天台宗纲要》《南怀瑾老师“静坐问答录”》《印顺导师与学员意味深长的对话》
《念佛如何得到一心不乱》《禅观正脉研究(白骨观)》《圆觉经略说》全集
┅┅
美赫巴巴的故事(一)
《死亡好过一切》《去过天堂90分钟》 《再活一次,和人生温柔相拥》《我有死亡经验》
《影尘回忆录》《来果禅师自行录》《憨山大师的一生》《金山活佛》《虚云老和尚见闻事略》
《纯印老人故事》《心定和尚讲故事》《辨喜尊者传记》《回忆苏格拉底》《灵性故事合集》一
《死亡九分钟》 全集 《生命不死---精神科医师的前世治疗报告》 全集
阿米三部曲:《阿米1:星星的小孩》《阿米2:宇宙之心》《阿米3:爱的文明》全集
┅┅
《丹道修炼问答》《修真内景谈》《天仙金丹心法》《心法相映——丹道心悟卅年》全集
《陈撄宁仙学大义》《学仙必成》《邱祖秘传大丹直指》校注《余之求道经过--陈撄宁点评版》
《道家修真图详解》《黄庭经讲义》《陈老“所谓口诀不轻传”的原因》《口诀钩玄录》全集
❈
音流(Sant Mat)资讯整理:
https://santmat.kuaizhan.com/
音流瑜伽(Sant Mat)简介
http://m.santmat.bi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