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第二章 虚空有尽愿无穷——普贤菩萨的经典及其大行思想《难行能行:大行普贤菩萨》

许明 音流瑜伽研究
2024-09-02

普贤菩萨



第二章 虚空有尽愿无穷——普贤菩萨的经典及其大行思想《难行能行:大行普贤菩萨》

 

 有关普贤菩萨的经典

 

(1)《华严经》中有关普贤菩萨的部分

 

在大藏经中,记载普贤菩萨事迹的经典,大致有十多种,比起同列四大菩萨的观音菩萨来,相对少了一些。但普贤菩萨的事迹,却比较集中,主要见于一部部帙庞大而影响深远的大经 ——《华严经》中。阐述普贤菩萨核心思想的《普贤行愿品》,就是出于该经。《普贤行愿品》一卷,是唐代罽宾国三藏法师般若翻译的,全名是《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原本是般若法师所译四十卷《华严经》的标题,而唐代宗密法师在《普贤行愿品别行疏钞》中,则把它作为品名,专指四十卷《华严经》的最后一卷。唐朝的时候,有很多《普贤行愿品》的梵文本,流传于中国各地。后来有些梵文本则又随日本留学僧流传到日本列岛,这在空海、圆仁、惠运、圆珍等当时的留学僧人所著的目录里都有记载。

 

《普贤行愿品》的偈颂,有许多异译本。早在西晋聂道真便已经译岀了《三曼陀跋陀罗菩萨经》,只要对它的内容稍稍加以研究,大体就可以断定是异译本。但是由于当时佛教刚刚传入中国,翻译佛经方面的方法经验还在积累,以及其他相关的支持也还不具备,所以经文比较艰涩朴质,并且只有简略的长行,它的外在形式显然与后出的译文不同。

 

内容和形式都比较完善的异译本,最早的是东晋佛驮跋陀罗法师所翻译的《文殊师利发愿经》。根据梁僧《出三藏记集》卷二的记载,它的梵本是由支法领从于阗带来内地,元熙二年(420年),佛驮跋陀罗在扬州道场寺译出。

 

其次是近代在敦煌藏经洞发现的唐人写本《普贤菩萨行愿王经》和《大方广佛华严经菩萨行愿王品》,这两个本子后来都被《大正藏》八十五卷收录。其中《普贤菩萨行愿王经》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根据陈垣《敦煌劫余录》的考证,认为是唐译本。这两种写本比唐代般若和不空翻译的另外二种唐译本,都少了第六十一、六十二两颂。另勘藏文翻译的五种释论中,也只有释迦亲友释论所依据的经文才有这两颂,较早的龙树等释论都缺失。由此可见,这两种敦煌本所根据的梵本,它所传入的时间似乎比较早。

 

《普贤菩萨行愿赞》,是《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中最后一段偈文的异译,但该译本的后面还附有《速疾满普贤行愿陀罗尼》一咒,这是后者所没有的。天宝十二年(753年),不空法师来到武威,住在开元寺译出了这个新版本,梵本系由他本人在天宝五年从师子国带来的。根据《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别行疏钞》说,《普贤菩萨行愿赞》和《文殊师利发愿经》,从前的人说都是贤吉祥菩萨造的,但《别行疏钞》据贞元译本肯定它们都是佛经。

 

现在通行的《普贤行愿品》,是由唐般若法师于贞元十二年六月在长安崇福寺翻译,作为四十卷《华严经》最后一卷的形式出现的。根据经后记可以知道,这部经典的梵本是古印度的乌荼国王于贞元十一年(795年)所进献。

 

般若法师岀生于734年,但圆寂于哪一年,由于资料缺乏,已经无法得知了。他姓乔答摩,北印度迦毕试国人。曾经游学于那烂陀寺等地,亲近过许多大论师,广学大小乘经论;以后又到南天竺乌荼王寺,师事达摩耶舍学五部密法。因仰慕五台山文殊胜地,遂于唐建中二年(781年),携带梵本经籍乘船来到广州,并于第年到达长安。从贞元二年(786年)起,逐渐翻译出了《大乘理趣六波罗蜜》等经,六年被敕号般若三藏。贞元十二年,翻译《普贤行愿品》时,得到唐德宗的大力支持,据说唐德宗本人每天都会亲临译场,如果有事,也会派人来说明缘由。当时许多著名的佛教学者也都参与了这项译经活动,如由圆照法师任笔受,澄观法师任详定等。历时三年,在贞元十 四年翻译完毕并进献给皇上。同年五月下诏让澄观造疏。澄观法师述疏十卷,又述《普贤行愿品别行疏》一卷。从这时起,本品就作为单独的版本开始流通了

 

本经汉文注疏现存的共有四种:

 

1 《华严经行愿品疏》十卷,唐澄观疏。

2 《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别行疏钞》六卷,唐澄观疏,宗密钞。

3 《华严经普贤行愿赞别行疏钞科文》一卷,唐宗密述,宋遵式治定。

4 《华严经普贤行愿修证仪》卷,宋净源集。

 

藏传大藏经德格版丹珠尔也保存有古印度诸论师有关《普贤行愿品》的注释五种,并且都是汉译本所没有的,因此显得特别珍贵。

 

1 《贤行愿王大会疏》,龙树著,由特勒绷巴和罗登喜饶二人合作翻译,19页。

《普贤行愿义摄》,陈那著,译者不详,20页。

3 《贤行愿王广注》,释迦亲友著,由释迦信诃和吉祥积共同译出,33页。

4 《贤行愿王广注》,庄严贤著,由若那嘎瓦和吉祥积共同译出,18页。

5 《贤行愿注》,世亲著,由阿难陀和跋陀罗波罗共同译出,16页。

 

除了《普贤行愿品》之外《华严经》中有关普贤事迹的还有:

 

《世界成就品》,普贤菩萨说世界海十种事;

《华严世界品》普贤菩萨说世界海中一切世界以及佛的名号;

《毗卢遮那品》,普贤菩萨说往古大威光太子本行;

《十定品》,普贤菩萨说十大三昧;

《十通品》,普贤为诸菩萨阐述他心智通等十种神通;

《十忍品》,普贤在会中为诸菩萨演说音声忍、顺忍、无生法忍、如幻忍、如焰忍、如梦忍、如响忍、如影忍、如化忍、如空忍等十种忍;

《如来十身相海品》普贤则次第演说如来所有相海。

《普贤行品》,普贤菩萨警告大众,嗔心妨碍修道,应当勤修十法因为他能具备十种清净;

《如来出现品》,由妙德菩萨请问大法, 佛口放大光明,普照十方,入普贤口,因此普贤菩萨承佛威力回答了妙德菩萨的提问;

《离世间品》普贤菩萨一一回答了普慧菩萨的提问,如:“何等为菩萨摩可萨依”乃至“何故如来应正等觉、示般涅槃”等众多问题。

 

(2)其他比较重要的普贤单行本经典

 

普贤单行本经,主要有(凡在前面已经介绍过的,这里仅简单列其经名和译者):

 

1 《三曼陀跋陀罗菩萨经》,西晋聂道真译。

2 《等目菩萨所三味经》,又称《普贤菩萨定意经》,西晋竺法护译。这是《华严经·十空品》的异译本。

3 《文殊师利发愿经》,东晋佛驮跋陀罗译。

4 《普贤菩萨劝发品》,姚秦鸠摩罗什法师译。这是罗什法师所翻译的二十八品《妙法莲华经》的最后一品。法华大会将要圆满结束时,普贤菩萨以及无数法眷从东方宝威德上王佛国赶到娑婆世界的耆阇崛山中,发愿守护未来世书写读诵、正忆念、解其义趣,如说修行《法华经》的众生,因而得到佛的赞叹称许。

5 《佛说观普贤菩萨行法经》,略称《观普贤经》,由南朝宋元嘉间昙摩蜜多法师在扬州译出。以普贤菩萨为本尊,说观念普贤菩萨而忏悔六根之罪的方法。因为这部经典与《普贤菩萨劝发品》在思想理论上能够互相阐发,所以天台宗把它定为是《法华经》的结经。天台宗修习法华三昧的方法,完全按照此经的宗旨,并且定在法华三十讲的最后一天宣讲此经。宋代本如法师对此经作了注释,有《观普贤菩萨行法经义疏》一书,稍后的处咸法师进行补充作了续解。《普贤观经义疏科》一卷,也是宋人的著作,但是作者姓名已经佚失。另外,近代丁福保著有《观普贤菩萨行法经笺注》。

6 《大方广普贤所说经》,略称《普贤所说经》。唐高僧实叉难陀应武则天的邀请,携带此经梵本从于来到洛阳并译出。内容是十方菩萨忽然出现在法会之中,会中众菩萨尽入种种神通三昧但仍然不能得知他们的来处,上首菩萨普贤承佛神变为大众显示了十方菩萨的来处,大众看见这情景之后无不踊跃欢喜,并且全都获得法界藏等三昧。

7 《普贤菩萨说证明经》一卷,敦煌写本,现收入《大正藏》八十五卷,译者不详。内容是普贤菩萨请佛明示,世尊释迦涅槃后,而弥勒尚未兴世的吋候,众生应该怎样做才好?弥勒说,众生应当坐禅学道、奉持十善,否则,就不得见弥勒。而后,普贤菩萨誓愿在弥勒出世时,将于周围守护劝请,天人等共同见证盛事始末。

 

以上为显教经典,下面是密教中有关普贤菩萨的经典:

 

1 《普贤菩萨行愿赞》,唐不空法师译。

2 《金刚顶胜初瑜伽普贤菩萨念诵法经》一卷,唐不空法师译。内容是关于念诵普贤菩萨的方法。

3 《普贤金刚萨略瑜伽念诵仪轨》,略称《普贤金刚萨仪轨》,唐不空法师译。内容是阐述修习普贤三昧, 成就普贤法身,以及供养普贤菩萨的礼法规矩。

4 《普贤菩萨陀罗尼经》,为中天竺摩伽耶国高僧法天于北宋初年在郦州所翻译。内容是一个根本咒和六个治病咒。

5 《普贤曼拏罗经》,是天竺乌填曩国高僧施护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翻译出来的。内容是释迦牟尼佛在灵鹫峰说金刚萨的秘密相应法,有种种的观想。

 

除了以上所列出的经典外,有关普贤菩萨的事迹还散见于其他经论中另外还有藏文、蒙文等多种文字的《华严经》版本,这里就不一一作更详细的介绍了。

 

 《普贤行愿品》中普贤菩萨的大行思想

 

《普贤行愿品》是《华严经》的核心内容,而普贤菩萨的十大行愿,则又是《普贤行愿品》的精华所在。唐澄观法师《行愿品别行疏》认为,这部经典是以“入法界缘起普贤行愿”为宗旨的。“入”是、解、证、得,这是能证;“法界缘起”是华严宇宙观,这是所证;“普贤行愿”则是证入法界的具体方法。从广义上说,普贤十大行愿也是三世诸佛同有的因位行愿。

 

普贤十大行愿是:

 

(1)礼敬诸佛,

(2)称赞如来,

(3)广修供养,

(4)忏悔业障,

(5)随喜功德,

(6)请转FL

(7)请佛住世,

(8)常随佛学,

(9)恒顺众生,

(10)普皆回向。

 

善财童子历参了五十三位善知识最后见到普贤菩萨,请求为他解说“佛功德海一滴之相”,普贤菩萨便为善财以及法会中的各位菩萨说,如果想成就如来的功德门,就应该修习十种广大行愿。下面依次略为介绍:

 

礼敬诸佛

 

佛教日常用的“礼”,大致有合掌、问讯、顶礼、长跪、五体投地、绕佛、转塔等。“敬”便是发自内心的虔诚恭敬。礼是外在形式,表现在外面;敬是内涵依托,潜存于心中。只有内心真切地生起虔诚恭敬,才能表现于身体外面而成为礼;如果内心不虔诚而仅仅是外表上的礼拜,显然是虚伪地装模作样,又怎么称得上礼呢?现在一般到寺院里去烧香请愿的人很多,远赴四大名山朝圣的也为数不少,大多只是在烧几炷香、求个愿之后,就成了普通的观光旅游者,在寺里寺外、山前山后转悠着参观去了。有时看到道路中有三步头朝拜名山的信仰者,心中或许会大受感动,而感动自己的,往往是被自己忽略了的那份发自内心的虔诚恭敬。

 

礼敬是学佛的关键一步,有长者曾说他自己学佛,开始就是按照这个法门,所以进展得很快。这是因为礼敬诸佛是进入佛门的中道,故进展神速,所谓中道直行。其实,世间出世间法都非常重视礼敬,《论语》中有孔子答弟子问孝的一句话,也说明类似的道理,他说:“事父母皆能有养,不敬,与事犬马何别?”

 

“诸佛”是指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十方一切诸佛,修习菩萨行的人不仅要虔诚礼敬已经成就正等正觉的过去佛、现在佛,而且也要同样礼敬尚未证得正等正觉的未来佛。

 

礼敬诸佛应当做到身、口、意三业合一,这就是心观想、身礼拜、口称念。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一心不乱,五体投地,深入法性,离能所想的礼佛境界。

 

人们如果能够真正从内心生起恭敬而礼佛,那他所得的功德是很大的。在当下便可以消除根本烦恼中的我慢,也就是经中说的“低头一拜,罪灭恒沙”来世所得的报身,会很有人缘,人们往往一见面就会自然而然地生起恭敬之心,喜欢、信任并追随着你。

 

称赞如来

 

“称”是称颂,“赞”是赞叹。“如来”是从梵语Tathagata翻译而来的,是佛的十号之一。“如”字就是真如,即一切法(事物)的真实状况,它又包含有如实的意思;“来”是去来。如来的意思就是“乘真如之道而来”,或是“如实而来”。

 

普贤菩萨位登等觉,辩才无碍,所以能够“以出过辩才天女微妙舌根,一一舌根,出一切言辞海,称扬赞叹一切如来诸功德海。”称赞如来,又有赞因和赞果两种。赞因是赞叹佛在过去世的因地中修习菩萨道时,经历了三大阿僧祇劫的漫长岁月,行种种难行能行、难忍能忍的修因。如本生故事里说,佛在过去世为萨太子时,曾经用自己的血肉身躯去饲养老虎,最终救活了一头被饿得奄奄一息的母老虎及其幼仔。赞果是赞叹佛在漫长的时间里,经过精进不懈地修习六度万行,最终证得圆满智慧果德,比如赞叹佛的三十三相、八十种好,以及他那无量无边的智慧和神通等等。

 

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现实生活中,往往是良莠好坏并存,阳光面与阴暗面同时都有,有的人只是看到阴暗龌龊的一面因而感到愤愤不平,久而久之,自己的身体和精神都受了影响,结果搞得痛苦不堪。而有些人,当然也知道生活中有黑暗痛苦的一面,却能超越于它,看到生活中还有光明美好的一面,而对于人来说这更为重要,从而衷心地去呕歌赞颂,努力使人们以及生活环境变得越来越美好。

 

文学上所谓的“曼咏”是赞颂的一种方式,而在佛教中,偈颂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赞叹诸佛菩萨等圣贤的形式。比如有偈颂分别赞叹佛的法、报、应三身:“清净妙法身,湛然应一切。”这是赞叹佛的法身。“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等伦。”这是赞叹佛的报身。“光中化佛无数亿,化菩萨众亦无边。”这是赞叹佛的身。

 

身、口、意是业。前面的礼敬诸佛偏重于身业,而称赞如来则偏重于口业。称赞如来可以消除人们当前的恶口障,并且将来能够获得无碍辩才。

 

广修供养

 

“广”是广大、无量无边的意思,从时间上看是“竖穷三际”,从空间上看就是“横遍十方”。“供养”是用财物佛法等供养给三宝和众生。对上通常用“供养”一词,以示尊重;对等或对下除可以用“供养”,也可以用意义更广泛的“布施”一词。

 

供养有财供养和法供养两种。

 

财供养又分为外财和内财供养。外财是指香花、饮食、医药、金银珠宝乃至土地房屋等种种财物随缘乐助供养布施给别人。《华严经》中因为普贤菩萨行愿广大,所以能够用数量巨多而且最庄严的上妙供养具来供养十方三世一切佛,“所谓华云、云、天音乐云、天伞盖云、天衣服云、天种种香、涂香、烧香、末香,如是等云, 一一量如须弥山王种种灯,酥灯、油灯、诸香油灯, 一一灯炷如须弥山,一一灯油如大海水,以如是等诸供养具,常为供养。”内财供养是指用自己的身体乃至生命作为对象而供养别人,如献血、器官移植、遗体捐献,或因救助他人而献出生命等等,都属于此类。

 

法供养,也就是法布施,又有自供养和他供养两种。自供养是指供养者自己精进修持学习世出世间的一切技术、学问、道德和真理,他供养就是把自己刻苦学到的东西,无私地、全心全意地教给别人,以帮助别人消除痛苦,得到快乐,直到最后证悟真理,超脱于六道轮回。

 

财与法这两种供养中,以法供养为殊胜。法供养之所以胜过财供养的功德,这是因为财供养虽然不容易,也挺了不起的,但毕竟还是世间有漏法,仍然没有超越生死的范围;而法布施则是纯净无染,能够增长人们的慧命,这是彻底的无漏无为无生死法门。因此经中对此大加赞叹:“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所谓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代众生苦供养、勤修善报供养、不菩萨业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若诸菩萨行法供养,则得成就供养如来,如是修行是真供养。”

 

身礼与口赞,属于身体力行的事,他的对象是诸佛如来,而广修供养必须开展心光,这属于施舍心。施舍心越大,那么所修供养的范围就越广,他的对象不仅仅局限于诸佛如来,可以这么说,凡是有生命有 情感意识的,都是他所布施和供养的对象。

 

忏悔业障

 

“忏"是梵文ksama音译忏摩的 省略,“悔”则是它的意译,合称忏悔,是对别人发露坦白自己的过错,以求得容忍宽恕的意思。“业”是梵文 karma的意译,音译是羯磨,是造作的意思,泛指一切身心的活动。业发生后不会自行消除,它有一种不可思议的持续力,对未来产生影响,直到最终引起善恶等报应为止。所以业是人们(泛指则是所有的众生)流转生死的动力,佛教因果报应的理论学说就是建立在它的基础上的。一般分指身、口 ,意三业,众生由于贪、嗔、痴,而造作了身、口、意三方面的恶业,这些恶业成为修习佛道的障碍,因此便叫它为业障。

 

众生从无始以来的漫长岁月里,始终处于无明的蒙昧状态,正是在这种蒙状态中,迷迷茫茫脚糊涂地又产生了许多新的不合理的念头,由此为动力而发散表现于行为这样,身、口意便会不断地造作出罪业。造业是因,有因必有果。将来使要遭受六道轮回的生死苦报。假如要想脱离苦海,忏悔清算过去所造作的恶业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方法。有个喻很恰当,就像染衣,首先要把上面的污垢去掉,然后才可以染上其他各种靓丽的好颜色:否,衣服上的污渍斑斑可见,即使染上好颜色,也不会变得精关的。悔业障,通常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当众表白改过自新,仰仗大众的警减力,可以生起畏罪不敢再作的念头。另一种是在诸佛面前诚心海,自己发誓以后水远不再造作恶业,这是仰仗诸佛如来的恩威慈悲力,可以痛革其罪,洗涤业薮,以恢复本有的清净心性。正如经中说的,“菩萨自念:我于无始劫中,由贪嗔痴发身口意,作诸恶业无量无边;若此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我今悉以清净三业,遍于法界极微尘刹一切诸佛菩萨前,诚心忏悔,后不得造,恒住净戒一切功德。”

 

随喜功德

 

“随喜”是看见别人做了好事或者有所成就,就像是自己作了一样的欢喜。“功”是指做善事这件事情的本身以及它后来所产生的效用功能。《大乘义章》说:“功谓功能,善有资润福利之功,故名为功。”就是这种意思。“德”是指能得福报的品德,也就是说得到做了善事之后的善报这如《胜鬟经宝窟》卷上说:“德者得也,修功所得,故名功德也。”

 

随喜对人对社会来说,无疑是一种积极健康的行为,但就其本身相对来说,可有消极和积极两种。消极随喜是当看到别人做了善事得到利益,心中便生起欢喜慰悦,不亚于自己身受福乐可喜的事情。积极随喜,是当看见了别人做善事,不只是心生欢喜,而且还要做种种努力,去帮助支持别人更好更快地成就善事。

 

功德也有两种,这就是世间有漏功德和出世间无漏功德。世间有漏功德,是指平常社会上的扶贫济困、捐资助学、造桥修路、抢险救灾、救死扶伤等等。出世间无漏功德,是指广修六度万行,慈悲喜,以种种善巧方便精进不懈地度化众生等。

 

这里有必要为大家解释一下有漏和无漏的意思,漏是烦恼的别名,凡是具有烦恼,导致流转生死的一切法,都是有漏法,社会上的一些善事,虽然有功德,但不能彻底地了脱生死,所以还是有漏法。相反,如涅槃、菩提和一切能断除三界烦恼的法门,都是无漏法。

 

普贤菩萨能以平等无私的胸襟,无论是世间还是岀世间的善事,即使那怕只有微不足道的一点点善事,他也会赞叹随喜,令人心生无限的崇敬,这诚如经中所说:“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诸佛如来,从初发心,为一切智勤修福聚,不惜身命,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一一劫中,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头目手足;如是一切难行苦行,圆满种种波罗蜜门,证入种种菩萨智地,成就诸佛无上菩提,及般涅槃,分布舍利,所有善根,我皆随喜。”这是随喜佛的功德。接着又说,“彼十方一切世界,六趣四生一切种类所有功德,乃至一尘,我皆随喜。十方三世一切声闻及辟支佛有学无学所有功德,我皆随喜。一切菩萨所修无量难行苦行,志求无上正等菩提广大功德我皆随喜。”这是菩萨、声闻、缘觉,以及六道凡夫所做的功德随喜赞叹。对于比自己地位境界高的人,随喜往往比较容易;而对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差的人,随喜则比较困难,这是常见不争的事实。但位居等觉的普贤菩萨,对于连常人都不屑的地狱畜生之类所做的一丝一毫的功德都会随喜,这是多么难得,这才是真随喜!

 

上一行愿忏悔业障是止恶,就是“诸恶莫作”;随喜功德则是扬善,就是“众善奉行”。

 

请转FL

 

“轮”是印度古代战争中用的一种武器,它的形状像个轮子。印度古代有一种传说,征服四方的大王叫做转轮王,他出生的时候,空中自然出现此轮,预示他的前途无敌。这里以轮来比喻佛所说的法。佛的法轮出现于世,一切不正确的见解、不善的法都破碎无余,所以把说法叫做转FL。请转FL,就是请求佛给众生说法。

 

经中说悉达多王子在尼连禅河畔的菩提树下初成正等正觉时,感叹佛法的甚深微妙及其不可言说的性质,耽心众生对此无法理解,甚至会产生误解而进行谤,所以一度就想即时入于无余涅槃,护法大梵天王知道佛的想法,马上殷勤劝请佛陀应悲愍六道众生,以种种方便为他们说法,使他们能够脱离无边的苦海。正因为此,佛陀才住世为众生说了四九年法

 

当时如果没有大梵天王的劝请,对于娑婆世界的众生来说将会是多么遗憾!所以,普贤菩萨才不辞分身千百亿去劝请初成正觉的如来为众生说法。经中说:“一一刹中,念念有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一切诸佛成等正觉,一切菩萨海会围绕。而我悉以身口意业,种种方便,殷勤劝请,转妙FL。”

 

但是,就我们现在生存的这个娑婆世界而言,释迦牟尼佛涅槃已经二千多年了,而未来佛弥勒菩萨还没有成正觉,没能接替他的位置,所以正处于佛教的末法时代。佛在世的时候,能劝请恳求佛说法;佛不在世的时候,只有劝请具正知正见的大法师代转FL了。虽然不及“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及解”的弘法效果,但也能够使众生逐渐离恶向善,转识成智,最终超脱于六道轮回的无边苦海之外。

 

请转FL可以消除慢法障。慢法就是对佛法持骄慢轻视的态度,这样便无法虚心地接受佛法,因此也就成了追求无上圆满智慧的障碍,所以叫作慢法障。

 

请佛住世

 

“住”是梵文sthiti的意译,是指事物形成后保持着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世”是人世间,通俗地说,“住世”就是安定地生活在人世间。为了尽量地使众生有见佛闻法的机会,努力地去劝请佛陀久住于人世间,住持人世间的弘法利生活动,不至于过早地离世,这是每个人都应当做的。

 

佛教讲因缘,即使是佛在人世间主持弘扬佛法的大业也不例外。从外缘上看有这么多的众生从遥远的过去以来,却一直沉溺于无明苦海之中,作为人天眼目的佛陀当然不忍心抛弃他们而独自离开。但是,佛之所以现身娑婆世界度化众生,完全是因为在过去生中与广大众生结有度化的缘分,现在有缘众生既然已经度化完了,那么佛也必定因为化缘告罄而要离开人世。除了佛陀之外,菩萨和声闻缘觉,还有其他的大善知识,也都是对社会非常有益的,所以也都应该劝请。假使有一天他们度化众生的因缘真的尽了,即将要离开人世。这时,修习普贤行的菩萨就会深切地感叹人天眼灭,从利益众生的角度出发,哀求佛菩萨们无论如何也要留在世间,住持正法。希望通过这样的哀求,给众生多创造一点听闻佛法的机会。真是难行能行啊!

 

请佛住世可以避免生在佛前佛后的遗憾,生生都能生在佛世。因为人们如果生在佛前佛后,就意味着不能见佛闻法,以至不能彻底解脱痛苦。

 

常随佛学

 

常随佛学就是要以佛作为楷模,恒常精进地学习佛之所以能够成佛的种种方法和品格。而信、解、行、证则是人们在修行过程中最常用的方法,学习佛法的人首先必须坚定地信乐佛法,然后再进一步去了解佛法、研究佛法,这里需要特别指岀的是,此处的研究佛法,并不等同于学者化的佛学研究,这是以深切的信仰做为基础的;所以并不以研究本身作为终极的, 还需要研究者如所说的去身体力行、去实践,唯有这样,才能最终证得其果。佛的修行过程是非常漫长的,需要经历三大阿僧祇劫,这让我们学习起来的确很困难,但是我们为了学习的方便,仍然可以把它大致划分成两个阶段:1、自修六波罗蜜;2,以法布施利益众生。

 

在六波罗蜜中,布施列于首位。布施又可分为三种:外财布施、内财布施、法布施。内财就是自己的身命,外财就是金银珠宝等钱财,由于维持身命日常生活的需要,大家都能感觉到外财金银珠宝的重要性;假如一旦真的命不保了,那么再多的金钱又有什么用呢?菩萨在修习布施波罗蜜时,从不可惜把诸如王位城邑宫殿园林等外财用于布施,即使是需要献出自己身命的时候,也会毫不迟疑地挺身而岀。

 

在财和法这两种布施中,佛教是更强调法布施的殊胜功德,因为财布施只能延续人的身命,而法布施却能延续增长人的慧命。佛教有四句著名的缘起偈,说的便是这样的道理,“若人生百岁,不闻缘起法;不如生一,而能得解之。”

 

除了布施之外,如来经历了三大阿僧祇劫的奋勇砥砺,广行持戒、忍辱、精进、静虑、智慧等难行苦行,最终戒行圆满,福慧具足,在菩提树下成等正觉。如来成就等正觉之后,便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自修六波罗蜜行,接下来则必然进一步地从事弘法利生的事业,或现神通而启迪好乐,或作变化而使令欣慕,或现佛身而激发皈敬,或处众会而开发心智。正如经中所说:“或处一切诸大菩萨众会道场,或处声闻及辟支佛众会道场,或处转轮圣王小王眷属众会道场,或处刹利及婆罗门长者居士众会道场,乃至或处天龙八部人非人等众会道场。处于如是种种众会,以圆满音,如大雷震,随其欲乐,成熟众生,乃至示现入于涅槃。如是一切,我皆随学。”最后,如来化缘已尽,示现入于涅槃,甚至在荼毗后,佛弟子们奉迎舍利进行供养,也无非旨在利生,这是如来利他说法升华的顶点如是种种,修习普贤行的菩萨都应该随顺学习。

 

常随佛学可以使人们勇猛精进,避免在修行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便退转道心的危险;将来也最终如佛一样在菩提树下成就无上正等正觉。

 

恒顺众生

 

“众生”是指由众多因缘合和而生起的一切有生命、有情识的生物。按照他们出生因缘的不同,可分为四类:

 

1 胎生, 如人、马、牛、羊等哺乳动物;

2 卵生,如鸡、鸭、鱼、鹅以及各种飞禽之类;

3 湿生,是从湿地、湿气中而生发出来,如有些虫和细菌等;

4 化生,指没有可以看见的物质作为依托,完是凭借自身的业力而出生显现的,如诸天、饿鬼和地狱等。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种分类法,如按众生脚的有无多少,可分为无足、二足四足、多足四类按有无色相可分为有色无色两类按有无思想活动,可分为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四类。

 

正因为众生的种类繁多、习性不同,给修习菩萨行的人增加了随顺教化他们的难度,但是菩萨们毫不气馁,始终坚持不地随顺众生,如《行愿品》说:“我皆于彼随顺而转,种种承事、种种供养,如敬父母,如奉师长及阿罗汉,乃至如来等无有异。于诸病苦为作良医,于失道者示其正路,于同夜中为作光明,于穷者令得伏藏(埋藏着的宝藏),菩萨如是平等饶益一切众生。”普通人随顺别人,大都多少带有勉强压制个性的味道,因而制约了随顺的可持续性但修习普贤行的菩萨随顺众生,都出自于内心的意愿,所以能恒常不断地随他们。

 

普贤菩萨恒顺众生的行愿,之所以被前人誉为“十愿中最高境界,华严至极之理论,普贤最深广之行愿”,主要在于众生与诸佛平等的观念,这如《行愿品》所说:“菩萨若能随顺众生,则为随顺供养诸佛若于众生尊重承事,则为尊重承事如来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这是所有修菩萨行的人所共同奉行的准则。

 

“生佛平等”决不像某些思想和领域那样的只是一句空头口号,它是有其深刻思想内容的。所有切“诸佛如来的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为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大悲的内涵,就是救拔拯济众生的一切苦难。觉悟是对蒙昧而说的,诸佛是对众生而说的,诸佛如果没有大悲心,就不成其为佛了;而大悲心产生的对象是众生, 一旦没有了众生,有何苦可拔呢?正因为众生的无明而导致沉溺于无边苦海, 诸佛这才生起救度众生出离水火之苦的大悲心,因而产生上求无上佛道的菩提心,并最终得成正等正觉。经中普贤菩萨举了一个很生动的例子,来说明这种密切的关系,“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华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华果。”这里他把佛道比作大树,把众生比作树根,诸佛菩萨比作华果,救拔一切众生苦的大悲则比作水。认为只有精进不懈地利益众生,努力地去把他们从深重的苦难中拯救出来,才能成就菩提佛果;这正如只有用水勤浇树根,才能使树木开花结果一样。因此说“菩提属于众生,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

 

10 普皆回向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下什么因,就会报得什么果,这是佛教的因果观。“回”是回转,“向”是趋向。修习普贤行的菩萨精进实行从“礼敬诸佛”至“恒顺众生”九大行愿后所造作的功德,自然会使他自己感得善果;但是他不愿自享而是把这些功德毫无保留、无条件地回向布施给众生,希望通过这种回向,使他们能够早一些远离痛苦、得受利益

 

回向有两种:

 

1 能回向,即所作的功德善事,如普贤萨的“礼敬诸佛”至“恒顺众生”的九大行愿等等。

 

2 所回向,又可分为三种:

 

 回自向他,就是把自己的一切功德,全部回向给众生。如经所说:“从初礼拜乃至随顺所有功德,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愿令众生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

 回事向理,就是从佛教缘起性空的高度去认识自己所修的一切功德,都是因缘和合的假体,并没一丝一毫的实性可得。

 回因向果,就是把自己所作的功德,作为成就佛果的因缘条件。

 

摘录自《难行能行一大行普贤菩萨》 作者:许明



第一章 大行菩萨称普贤——普贤菩萨的名号、身世、修证、地位《难行能行:大行普贤菩萨》

文殊译名的含义 ▎文殊诞生显示瑞相 ▎文殊的各种形象及其使者 ▎… ▎… ▎… ▎文殊号法王子 ▎…《话说文殊》一

文殊菩萨与民间信仰 3(清凉山 文殊道场 文殊问疾 华严经)

文殊菩萨与民间信仰 2(般若 敦煌菩萨 五台山 文殊道场 贫女乞斋)

文殊菩萨与民间信仰 1(法王子 五台山 般若 智慧 妙吉祥 文殊师利 释迦牟尼佛 文殊弑佛 陈那)

今天是观世音菩萨成道日,祝各位看官如观音菩萨一般,即身成就!

2 应身之谜《观音菩萨之谜》(附:观音菩萨珍贵图片51张)

1 身世之谜《观音菩萨之谜》

如来为地藏取名 ▎地藏名号的含义 ▎地藏的异名及本形 ▎地藏大愿的伟大精神 ▎释迦牟尼对地藏的赞颂《话说地藏》一

第拾贰篇 ▎第拾叁篇《禅的源头:达摩大师<血脉论>讲记》

第拾篇 ▎第拾壹篇《禅的源头:达摩大师<血脉论>讲记》

广化律师故事:F学院的课程表 ▎修D人勿念衣食 ▎… ▎…愿供养 ▎诵普门品的感应 ▎…的亲证

一 何谓如来藏?《细说如来藏 》

放开的艺术 ▎使呼吸更精细《念住呼吸与禅定开示》

佛教故事:虾蟆闻法 ▎嘱王护法 ▎天眼通 ▎大乘难修 ▎求离生死

文字禅、看话禅、默照禅与念佛禅

我与弘一法师 ▎元帅菩萨 《丰子恺自述》

推荐书籍:《立断:祖古乌金仁波切直指本觉》附:第十五章 三虚空瑜伽

信解品第四 白话《法华经》

《终南隐士》6:照顾好弃儿,就是向佛 ▎谜雾草堂寺 ▎华山玉泉院 ▎长空栈道辛道长 ▎苍龙岭下陈道长

第七章(下) 吉凶祸福与西藏的W卜S算《自我的金刚——藏密咒术的神秘力量》

隐居地方 ▎桶水天地 ▎满了吗 ▎zui具魅力 ▎第一课《禅的故事》

十 光明圆融《大手印精义》

8 大圆满金刚萨埵修持法《藏密大圆满法选集》



*          *




Sant Mat 常用词汇简释 (一 )


nirat(尼勒) ▎Surat(苏勒,也译苏拉特)---Sant Mat 常用词汇简释


实修技巧严选 合集(一)


灵性故事严选 合集一


实修理论严选 合集(一)


Sant Mat 灵性导师主题教言 汇集(一)


Sant Mat 灵性导师主题教言 合集(二)


《卡比尔诗选》全集


圣•给乐葩•辛格•马哈拉吉 故事集(一)


圣•给乐葩•辛格•马哈拉吉(视频) 故事集(二)


圣.给乐葩.辛格(Sant Kirpal Singh)开示 精华录(一)


《晨间谈话》全集


我如何遇见我的师父 全集


庆祝哈祖尔.巴巴.萨万.辛格诞辰164周年!附:哈祖尔故事四则


热烈庆祝巴巴.古林德.辛格.马哈拉吉(Baba Gurinder Singh,1954-至今)诞辰68周年!


热烈庆祝圣·嘉噶·辛格·马哈拉吉诞辰138周年 附故事二则


热烈庆祝圣·达善·辛格(Sant Darshan Singh)师父诞辰101周年!


《巴巴.吉传》全集 附:巴巴•吉故事三则


《明师》《生命的轮回》《死亡之谜》《人 !认识你自己》全集


《The Crown of Life 生命的桂冠》全集(2022年6月整理)


《修行的完美七要》《生命的桂冠——瑜伽研究》全集


热烈庆祝圣.瑞金德.辛格诞辰七十六周年 !附:师父回印度达善视频 ▎2007年珍贵照片


《圣·瑞金德·辛格语录》《灵性渴望》《神圣的灵光》《灵性珍珠-致开悟的生命》全集


《圣.瑞金德.辛格的教理》《挚爱之所》《通过冥想赋予灵魂力量》


圣者的哲学 (上)


圣者的哲学 (下)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合一 溶入 融入 证悟 证知 了知 了悟教导汇集(2022年6月2日整理)


Sant Mat 关于 证知 教导汇集(续1)(2022年6月6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持名 教导汇集(续1)(2022年6月8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萨其·坎(Sach Khand)教导汇集(萨特·洛克 第五灵境 超梵天 灵魂 圣人)(2022年6月10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道成肉身 教导汇集(明师 圣人 神人 上帝 夏白德 纳姆 音流(2022年6月10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心智 教导汇集 续1(卡尔 夏白德 萨特古鲁 灵魂 圣人 注意力)(2022年6月12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灵魂 教导汇集(心智 注意力 眼中心 回撤 入内)(2022年6月16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朝圣 礼拜 教导汇集(明师 圣人 萨特古鲁 上帝)(2022年6月18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星光境 千瓣莲花 第一灵境 教导汇集(灵境 境域 回撤 入内)(2022年6月19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主 天父 至上意识 上帝 教导汇集(2022年6月22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定 定力 专注 教导汇集(2022年6月23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入内 回撤 死亡 活时死亡 活时修习死亡法 教导汇集(2022年6月25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夏白德 音流 纳姆 教导汇集(2022年6月26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相信 信靠 信仰 信心 教导汇集(2022年6月28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祈祷 教导汇集续1(2022年6月29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眼中心 教导汇集续1(2022年6月30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注意力 教导汇集(2022年7月1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萨桑(萨特桑 Satsang)萨桑义 教导汇集(2022年7月2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爱 资料汇总(2022年7月17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接纳性 接受性 谦卑 教导汇集(2022年7月28日整理)


Sant Mat:专业打破修行的天花板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感官 教导汇集(2022年8月1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达善(Darshan 、Dashan,达显、达圣、达瞻) 教导汇集(2022年9月15日整理)


Sant Mat 常见词语中英文对照 简释  附:Sant Mat内在诸境域名词的翻译和释义


《灵性的芬芳》全集  (圣.嘉噶.辛格 作品)


静坐问答(圣.给乐葩.辛格 作品)


素食人生 The Vegetarian Way of Life  (素食者 素食主义 吃素 冥想)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情欲 教导汇集(2022年10月13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萨桑义 印启弟子 印启 教导汇集(2022年10月28日整理)


Sant Mat LXD师 关于 梵天 超梵天(Parbrahm)教导汇集(境域 灵境 宇宙)(2022年11月5日整理)


Sant Mat LXD师关于 宇宙 教导汇集(2022年11月13日整理)


Sant Mat LXD师关于 X知 化身 神明 教导汇集(2022年11月19日整理)


Sant Mat LXD师关于  五个圣名 圣名 教导汇集(2022年11月20日整理)


Sant Mat LXD师 关于  LH  教导汇集 3 (2022年12月2日整理)


Sant Mat LXD师关于 Y识 至上Y识 Y念 念T 教导汇集(2022年12月2日整理)


Sant Mat LXD师关于 打坐 冥想 禅修 巴赞  教导汇集(2022年12月3日整理)


Sant Mat LXD师关于 上S S父 明S S人 古L 教导汇集 (2022年12月9日整理) 


Sant Mat LXD师关于 物质 物质世界 这个世界 世界 教导汇集(2022年12月10日整理) 


┅┅


重发:《一个瑜伽行者的自传》全集


《与尤迦南达的对话》(全集)


重发:《超脱-跟随瑜伽大师尤迦南达去修行》全集


来自苏非的教导(一)


来自苏非的教导(二)


苏非的故事(一)


《鲁米诗选:爱的火焰》全集


《鲁米:在春天走进果园》全集


┅┅


那些实修者必须知道的专业理论知识(一)


《体光老和尚开示录》《广钦老和尚开示录》《静老说的话》全集


《坐禅》《坐禅问答录》全集


《缁门崇行录浅述》


《禅宗六祖与中国理学》《禅话》《南禅七日》全集


《花出青嶂》选章  《和颜爱语》全集


禅宗资料汇总(一) 《定慧初修》全集


《禅海微澜》《恒河大手印》《佛法修证心要问答集》全集


《宣隆大师传》《觉知生命的七封信》《南师所讲呼吸法门精要》全集


《天台宗纲要》《南怀瑾老师“静坐问答录”》《印顺导师与学员意味深长的对话》


《略论明心见性》《证悟与神通》《成佛的诀窍》《参禅日记》


《念佛如何得到一心不乱》《禅观正脉研究(白骨观)》《圆觉经略说》全集


《唯识与中观》全集


《竹窗随笔》全集一  《金刚经说什么》全集


《七十空性论》今诠  ▎《心经》略说  ▎《楞严经》解读


什么是中观?(全集)▎什么是唯识?(全集)


白话《楞严经》全集


《维摩诘经》讲记(维摩诘的花雨满天) 全集 (文殊问疾 不二法门 菩萨行 法供养)


┅┅


《大师在喜马拉雅山》全集


美赫巴巴的故事(一)


《寿命是自己一点一滴努力来的》&补遗篇(全集)


日本禅宗故事 (全集)▏有禅意的小故事(全集)


《海奥华预言》《 地球守护者》《看见真相的男孩》全集


《死亡好过一切》《去过天堂90分钟》 《再活一次,和人生温柔相拥》《我有死亡经验》


《影尘回忆录》《来果禅师自行录》《憨山大师的一生》《金山活佛》《虚云老和尚见闻事略》


《纯印老人故事》《心定和尚讲故事》《辨喜尊者传记》《回忆苏格拉底》《灵性故事合集》一


濒死体验(NDE) 濒死经历案例汇集 (一)


《死亡九分钟》 全集  《生命不死---精神科医师的前世治疗报告》 全集


《阅微草堂笔记》 全集一


《阅微草堂笔记》 全集二


《入门-古埃及女祭司的灵魂旅程》 全集


阿米三部曲:《阿米1:星星的小孩》《阿米2:宇宙之心》《阿米3:爱的文明》全集


《空谷幽兰》全集


《禅的行囊》全集


《寻访终南隐士》全集


《终南访禅——走进隐士的世界》全集


《密勒日巴尊者传》全集


濒死体验:《天堂的证据》全集


《不说,就Z来BJ了》全集


日本百岁老人的智慧:《活好:我这样活到105岁》全集


《宗喀巴大师应化因缘集》全集


《八万四千问》全集 宗萨仁波切


《藏密心要十讲》全集


大圆满心髓讲解(上)《藏密大圆满法选集》


大圆满心髓讲解(下)《藏密大圆满法选集》


《西藏生死书》全集


《甚深内义》全集


《灵心小史》全集


《贵人-堪布门色仁波切成就自他的一生》全集


《玛尔巴传》全集


《佛陀的女儿:上座部佛教大修行人的传奇心灵》全集(蒂帕嬷 Dipa Ma 女罗汉)


┅┅


《从修炼的角度讲述一切神秘现象的原理》全集


《老子他说》(全集)


《丹道修炼问答》《修真内景谈》《天仙金丹心法》《心法相映——丹道心悟卅年》全集


《陈撄宁仙学大义》《学仙必成》《邱祖秘传大丹直指》校注《余之求道经过--陈撄宁点评版》


《我说参同契》全集(上)


《我说参同契》全集(下)


《道家修真图详解》《黄庭经讲义》《陈老“所谓口诀不轻传”的原因》《口诀钩玄录》全集


《丹道见闻录》《庄子现代版》全集《丹道法诀十二讲》


《青衣江道长问答录》精华录(一)


《青衣江道长问答录》精华录(二)


《青衣江道长问答录》精华录(三)


《方术纪异》全集




音流(Sant Mat)资讯整理

https://santmat.kuaizhan.com/

 

音流瑜伽(Sant Mat)简介

http://m.santmat.biz/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音流瑜伽研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