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大行菩萨称普贤——普贤菩萨的名号、身世、修证、地位《难行能行:大行普贤菩萨》
宋 佚名 普贤菩萨 绢本
第一章 大行菩萨称普贤——普贤菩萨的名号、身世、修证、地位《难行能行:大行普贤菩萨》
一、名号
大行菩萨称普贤,
重重愿海浩无边;
端严示坐六牙象,
智慧化生七宝莲。
在中国佛教的四大菩萨中,普贤菩萨是以大行而闻名的。“行”就是行为、动作,并有实践的意思;普贤菩萨实践的是以智慧上求无上佛果,以慈悲下化无量众生的大菩萨道, 所以称为大行。
普贤菩萨中的“普贤”两个字,是从梵文翻译成汉文后的名字,他的梵文名字有两个,一个是邲输跋陀(Visvabhadra), 另一个是三曼多跋陀罗(Samantabhadra),汉文则相应的也有两个译名,可以翻译成普贤,也可以翻译成遍吉,不过现在普遍通行的称呼是普贤。“普”是“普遍”的意思,是说普贤菩萨乘坐六牙白象随缘应化、普度众生,足迹遍及法界,哪里的众生需要他,哪里就有他的身影;“贤”是指他的地位邻极亚圣, 仅次于佛的果德。据佛经记载,普贤菩萨从遥远的过去劫中,便已深切地发起菩提心,依照十大行愿身体力行,最终得以具备各种功德,获得了极接近于佛位的等觉菩萨位。他的名字便是他本身所做德行的体现,并因此而命名。
普贤菩萨的名字最早在中国出现是西晋的时候,聂道真翻译的《三曼陀跋陀罗菩萨经》,首次介绍了他的事迹。稍后,姚秦鸠摩罗什法师在长安译出了《妙法莲华经》,因为最后一品《普贤菩萨劝发品》生动描述了普贤菩萨在末世乘坐六牙白象誓愿守护众生的崇高形象,而使得他名闻遐迩,获得了信众的广泛信仰,千百年以来,一直是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地区最有人缘的菩萨之一。
在这里,顺便解释一下“菩萨”两个字。菩萨是菩提萨埵的简称,而菩提萨埵是梵文Bodhisattva的音译,意译是“觉有情”、“道众生”等,“菩提”是“觉”的意思,“萨埵”是“众生”或者“有情”的意思,众生和有情其实意思是相同的,因为同属于“众生”的人或者其他动物,都是有情感的(但在这里,主要是对人而说的);“菩提萨埵”合起来的意思就是“发大心、求觉悟的人”。古代也有把菩萨翻译成开士、高士、大士、圣士、大圣等,现在除了偶而有人仍然称观音菩萨为观音大士外,其他的一些称呼已经不通行了。
在密教中,普贤菩萨的名字和形象远比显教来得复杂,他的名字和形象繁多,主要有:普贤如来、金刚萨埵、金刚手秘密主、普贤延命菩萨、降三世明王、步掷金刚等,经典的依据和作用也各不相同,因此,想准确明白地解说出来,并不太容易,下面只能浅略地予以说明。
普贤如来,如来是佛的十号之一,意思是从如实中来的,指对事物的性质和状态,能够完全如实地了知。能做到这一点,当然是佛了。那么,对于一个只在菩萨位的普贤菩萨,为什么又叫他普贤如来呢?普贤如来也叫作普贤法身,这是果位上的称号;普贤菩 则是因位上的称号。因果法则是佛教的核心思想,强调一切事物有因必然就会产生结果,有了结果必然有它之所以能产生结果的因。称普贤菩萨为普贤如来、普贤法身,这是因中说果,预示普贤菩萨终将证得圆满佛果;称普贤如来、普贤法身为普贤菩萨,这是显示果必有因。《金刚顶经疏》对这一点有比较详细的说明:“婆伽梵者,果号也;大菩提心、大菩萨者,是即因号。今以果号号因种者,为显毗卢遮那虽久成道为诸众生示适今证,故号因位,又云因必有果,故以为名。”按照《金刚顶经》的说法,普贤如来的形象是头上长有肉髻,全身裸着呈青色,双足结珈趺坐于莲台,双手结禅定印,怀中吻抱一白色明妃,明妃也赤身裸体,手臂勾颈。此形象在藏传密教的寺院壁画和唐卡中比较常见。
金刚萨埵,梵文是Vajra-sattva,音译为缚曰啰萨怛缚摩诃萨怛缚,意译为金刚手、执金刚、持金刚、金刚手秘密主等,他实质上就是普贤菩萨,只是名字的称呼不一样罢了。因为普贤菩萨接受了大日如来的灌顶,双手被亲自授予具有五智的金刚杵,所以就叫做金刚手。如《理趣释》说:“金刚手菩萨摩诃萨者,此菩萨本是普贤。从毗卢遮那佛二手掌亲受五智金刚杵,即与灌顶,名之为金刚手。”又《仁王经•念诵仪轨》对普贤金刚杵的象征意义作了解释:“此金刚手,即普贤菩萨也。手持金刚杵者,表起正智犹如金刚,能断我法微细障故。”密教金刚界十六菩萨中的金刚萨埵,胎藏界中台八叶院中的普贤,以及第一重金刚手院的中尊金刚萨埵,他们其实就是同体异名的一个菩萨,同属大日如来的内眷属,只是名字的称呼和意思略有些不同而已。从胎藏界上说,金刚萨埵的名字,是表示本有的菩提心;从金刚界上说,普贤菩萨的名字,是表示始成的大圆镜智,又表示本有菩提心所生起的万行。另外,无论什么人,只要成就了五相是通达心,二是菩提心,三是金刚心,四是金刚身,五是证得无上菩提获金刚坚固身,从一切如来那里接受授职灌顶的时候,都可以叫作金刚萨埵。
降三世明王,是梵文Trailokya- vijaya-raja的意译,又翻译成月黡尊胜三世王。是五大明王之一,现四面八臂的忿怒身,脚踏大自在天夫妇,在五方中属于东方。降三世明王也是普贤菩萨方便教化众生所化现的,《仁王经•仪轨》说:“此金刚手即普贤菩萨也。……依教令轮现成威怒降三世金刚。”至于降三世明王名字的意思,唐代一行法师在《大日经疏》中解释得很详细,大意是说,所谓的三世就是指贪、嗔、痴三毒,由于过去世造做了贪、嗔、痴的行为,感得今世的贪、嗔、痴报身,而今世的贪、嗔、痴业因,又将感受未来世的果报,这样便流落三世无穷无尽。一旦降伏了三毒,就断除了流落三世之因,就超越于流落三世之苦,因此叫做降三世明王。
普贤延命菩萨,梵文是 Samanta-bhadrayuho 普贤菩萨有增益、延命的性德,当他深入增益延命三昧的境界时,就成为普贤延命菩萨。这是密教徒在修持普贤延命法时所供奉的本尊。据说修持的人如果能够对普贤延命菩萨如法修持与祈求,那么肯定会增寿延命,即使命终也能避免堕落于三恶道中。并且活在世上的时候,就能加官晋爵、财宝盈室、儿孙满堂,生活得美满幸福。
步掷金刚,也是普贤菩萨所变现的明王,为八大明王之一。《大妙金刚大甘露军荼利鬘炽盛佛顶经》对他的形象作了具体描述:“普贤菩萨,现作步掷金刚明王。以右手把一旋盖,左手把金刚杵,遍身作虚空色,放火焰。”他具有帮助六道众生离苦得乐的威德。
二、身世
经典中有关普贤菩萨身世方面的介绍非常少,即使有也是三言两语的。显然,我们无法根据这些零散的片段去了解他的确切身世,但是却能勉强勾划出一个大致的轮廓。据《悲华经》说,在很久远的过去,有个叫删提岚的世界,佛号宝藏如来。有一个转轮圣王叫无诤念,他有一千个儿于,老大叫不眴、老二叫尼摩、老三叫王众、老八叫泯图。泯图在宝藏如来面前发了菩提大愿后,宝藏如来大加赞叹,很高兴地为他改了个叫普贤的名字, 并且予以授记在未来北方的知水善净功德世界成佛,号智刚吼自在相王如来。又据经典记载,古时候妙庄王有三女一子,大女儿是文殊,二女儿是普贤,三女儿是观音,最小的儿子是地藏。这两种说法实属大同小异,几位大菩萨的排行尽管有些差异,但他(她)们之间不是兄弟就是姐妹,总是具有浓厚的亲缘关系色彩,这无论是有意的安排或者是偶然的巧合,都是很耐人寻味的。
三、修证
普贤菩萨在很久远的过去便已经证得了清净法身,因此能够不离常寂光佛土而垂形法界济度众生,他的所修所证,做为一个凡夫的人,无论怎样推测思量都是不可能知道的。尽管这样,菩萨却常悲愍众生,总是想方设法地通过种种方便法门,示现述说自己从前在因位上的修行经历,来启发人们、鼓励人们。佛经中记载普贤菩萨的修证事迹有不少,现在选择几个比较重要的、典型的,来给予介绍。
(1)根据《悲华经·诸菩萨本受记品》记载:普贤菩萨在很久远的过去世,是转轮圣王的八王子,名字叫泯图,他曾在宝藏如来前发菩提心,立下上求圆满菩提、下化无量众生的大愿。他说,我决心在这个秽浊赃乱的娑婆世界修持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等大乘菩萨道,以使让整个世界变得庄严美丽温馨。不但这样,还要让一万个类似的世界变得清净庄严起来,就像光明无垢尊香王佛的青香光明无垢世界一样。然后去教化无量的菩萨,消除他们沉积在心中的贪嗔痴等染垢,使心灵得以纯净,本性得以显现,个个发起大乘菩提心,从久远的过去以来一直遍布在我的世界。只有真正到了这个时候,我才会成就佛果。接着他希望得到佛的加被护持,获得比其他菩萨更殊胜的万千菩萨三昧,以增进修行。随后便具体而前瞻性地列举了七个三昧去度化众生的情形:
1 愿我获得出离三世胜幢三昧,这样我就能够看见十方无量无边诸佛世界,以及主持教化这些世界的佛,在出离三世后,为众生演说正法的情形。
2 愿我获得不退三昧,在一念间,就能看见所有如微尘数诸佛和菩萨、声闻恭敬围绕,在一起举行法会的情景。我在佛面前,获得无依止三昧,因此得以变化身体,同时遍到微尘数多的如来面前,以种种无上珍宝华香、涂香、末香,妙胜妓乐,种种庄严供养礼拜。并在无穷无尽的漫长时间里一直像这样地修行菩萨道。
3 愿我获得一切身变化三昧,于一念之中,便在一一佛前,了知无数诸佛世界。
4 愿我获得功德力三昧,使我能够到微尘数的佛世尊那里,以各种微妙的赞叹来赞叹佛。
5 愿我获得不眴三昧,使我在一念中,能够全都清楚地看见一切诸佛世尊遍满十方无量无边的世界中。
6 愿我获得无净三昧,使我在一念中,能够全都清楚地看见过去、未来、现在一切佛世尊所有的净妙世界。
7 愿我获得首楞严三昧,因此能够化作地狱之身,到地狱中去,为地狱众生说微妙法,勉励诱导他们发起无上菩提心。使他们在未来世里能够生在人中,能够随佛听法,行菩萨道,最终了脱生死,得到解脱,成为证得不退转地的大菩萨。不但这样,还随缘教化天龙八部,以及天、人、饿鬼、畜生等六道众生,使他们像地狱一样最终得以解脱生死,住于不退转地。普贤菩萨的这番大愿,得到宝藏如来的嘉许赞叹,并获授记——将来成佛,号智刚吼自在相王如来,世界名为知水善净功德。
(2)在佛菩萨等贤圣看来,一切法都是佛法,三万八千法,门都能通达佛道,但他们都会根据自身特点以及外在的因缘,充分发挥自己独特的方便法门去修行度生。在楞严会上,释迦牟尼佛询问在座的各大菩萨、大阿罗汉说:“你们最初发心觉悟六根、六尘、六识等十八界,具体是用哪个根尘识作为圆通法门的?以什么作为方便,而悟入三摩地的呢?”于是,普贤、观音等各位大菩萨和大阿罗汉们都一一叙说了自己从前修道时,是怎样悟入圆通法门的。他们共说出了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根,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尘,六识——眼、耳、鼻、舌、身、意识,以及七大——地、水、火、风、空、见、识大等二十五种入道法门,总称为“二十五圆通”。
其中普贤菩萨说,我曾经做过恒河沙数如来的法王子,十方世界一切诸佛在教导他们的弟子修习大乘菩萨道的根本时, 都会以普贤为榜样,教他们修习普贤行。而这种法门因为是由我而建立的,所以称作普贤行。我是从心闻入门,并用心闻的方法,去分别一切众生的所有知见,即使远在恒河沙数世界以外,有一个众生,他内心真切发起修习普贤行的,我也会在这时,乘坐六牙白象,分出百千个化身,到他的面前。
纵然他业障深重,一时不能够看见我,我也会在暗中为他摩顶, 并且拥护安慰他,让他逐渐得以成就普贤行。世尊您问我们修习什么方法,得以悟入圆通法门。我刚才说了自己从前开始学佛时,正是用这种心闻的方法,发明悟入圆通法门的,从而生起自在运用分别心的微妙作用,这是第一法门。
(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古德这句话用在普贤菩萨身上,也是很恰当的。位居仅次于佛的等觉位,却能始终上求佛道不厌,下化众生不倦,这是多么了不起啊!《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便记载了普贤菩萨就有关一些菩萨因地修证法门的疑问,向释迦牟尼佛请教的事迹。
一天,释迦牟尼佛入神通大光明藏三昧,示现净土。普贤菩萨以此因缘,便接连向释迦牟尼佛提问了四个有关修行和解脱的问题:
1 普贤菩萨问:“修习大乘菩萨行的人,听说了这个圆觉清净境界后,该怎样修行呢?”佛答:“修习大乘菩萨行的人,应当远离一切幻化、虚妄的境界。刚开始的时候,可以修习止观作为基础,首先要努力做到让内心停止攀附外缘,这样便不会生起妄情杂念;然后再观察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由因缘和合而存在,是虚妄不实的。因此,有止观作为基础,便能远离一切幻化、虚妄不实的境界。”
2 普贤菩萨听了佛的解答后,虽然明白了第一个问题,却接着又产生了新的疑问,他说;“假如世间的芸芸众生,知道世间一切事物都是幻化、虚妄不实的,甚至连修行者本人的身心也是幻化、虚妄不实的;那么,又怎么能够用这虚幻的身心,去修习远离同样是虚幻的外境昵?”佛答:“修行大乘菩萨行的人,不仅仅要远离幻境,而且也要同时远离以幻心离幻境的幻心。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够达到根尘双亡、内外皆空的境界。”
3 普贤菩萨紧接着再问:“假如包括能离的幻心和所离的幻境等一切幻性都泯灭了,那么也就没有能离幻境的心了,这样又有谁能够修行大乘菩萨行呢?”尽管普贤菩萨的提问一浪高过一浪,佛却优雅从容、不紧不慢地解说道:“修习大乘菩萨行的人,在远离幻心之后,还需要远离以知悉幻心的幻智。因为如果单单只是远离了幻心,却偏爱于幻智,其实这也是一种心病,所以同样也需要远离。”
4 释迦牟尼佛的话音刚落,普贤菩萨又提出了第四个问题,也就是最后一个问题,他说:“假如世间的芸芸众生,从无始以来一直轮回流转于生死之中,恒常处于幻化、虚妄不实的境界而自己却毫不察觉,那么,这些人的妄想心,又怎样得到解脱呢?”佛还是那样从容地答道:“修习大乘菩萨行的人,尽管已经远离了幻境、幻心、幻智,但心中如果还有一个“离”的概念,也照样需要远离的。只有做到这个程度,才能最终觉悟到离无所离,就能消除世间的一切幻化不实的境界。举个生活小常识来说,譬如钻木取火,火势熊熊燃烧了起来,但在木头最终烧完之后,一切还是灰飞烟灭,归于平静。以幻修幻,也是同样的道理。”
至此,四个问题都得到圆满地解答。这不但消除了作为提问者的普贤菩萨的疑问,同时也消除了在会上旁听的各位大菩萨大弟子们的疑问,使大家对因地修证法门有了更高更清晰的认识。由此可见,普贤菩萨是多么善于自利利他的。
(4)护持正法,续佛慧命,这是每个佛教徒共同的责任和义务。做为娑婆世界教主释迦牟尼佛的左膀右臂——普贤菩萨更是义不容辞的。有一次,听说释迦牟尼佛和大菩萨、大弟子以及天人们一起在娑婆世界的耆闍崛山中举行法华大会,普贤菩萨便从东方遥远的宝威德上王佛国带领着很多菩萨以及天龙八部等浩浩荡荡地赶来参加了。会上,普贤菩萨当即表示,如果将来有一天佛陀涅槃了,自己会誓愿守护受持《法华经》的人,使正法流通于后世。他说:“在五百年后的浊恶世中,我要坚决守护受持《法华经》的人,消除他们的忧虑祸患, 使他们拥有稳定安心的环境,让一切魔和夜叉等都无法骚扰破坏他们的修持。不论人们站着走着读诵《法华经》,还是坐着思惟《法华经》,我都会在这个时候,骑着六牙大白象王,和大菩萨们一起来到他们所在的地方,现身供养守护,安慰稳定他们的心。对于经文如果有所遗忘,我会教他,并一起读诵,直到通顺为止。受持读诵《法华经》的人见到我,会马上生起人欢喜心,更加勇猛精进,并将获得三昧以及种种陀罗尼。”
接着,普贤菩萨又进一步说:“在后世,不论是比丘、比丘尼等四众弟子,还是普通读诵、书写《法华经》的人,在三个七天中,应当一心精进,到时,我会亲自乘六牙大白象,和无量菩萨一起去围绕着显现在他的面前,为他说法,使他得大欢喜、大利益,也让他们获得陀罗尼咒,这样,便没有谁能够再蓄意破坏惑乱了。”
“后世如果有人能够受持读诵、正确忆念、深切地理解《法华经》的 宗旨义理,并且如所说的道理去修行,那么这个人就是在修习普贤行,在无量无边的佛世界,都种下了善根,一切如来会为他摩顶加被。即使只是单单书写,将来也会生于忉利天上,享受种种快乐;更何况是受持读诵、正确忆念,理解了它的深刻含义,如所说的去修行呢!世尊!我现在以神通力守护《法华经》,即便将来有一天您入涅槃了,也会让《法华经》在人世间广泛而长久地流布 绝不会让它失传断灭的。”
普贤菩萨这种坚定的护法精神,当场赢得了释迦牟尼佛的肯定和赞叹。
以上四个有关普贤菩萨修习菩萨行的事迹片段,分别记载于《悲华经》、《楞严经》、《圆觉经》和《法华经》中,依次是最初发大菩提心,修习心闻圆通法门,请问菩萨因地修证法门以及誓愿守护正法的感人事迹。当然,普贤菩萨在漫长的修行过程中,不啻有无数类似的事迹;这里所说的,只是沧海一粟、全豹一斑而已。
四、地位
普贤菩萨从初发菩提心以来,经过漫长的修行积累,历登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果位,最后证得等觉地大菩萨位,在佛教中被尊为“亚圣”。他与文殊、观音、地藏并称为中国佛教的四大菩萨,如果再加上大势至、弥勒就成了六大菩萨。
在佛教所说的娑婆世界中,普贤菩萨和文殊普萨是释迦佛的两大助手,始终努力地帮助着如来教导度化众生的事业。作为如来的左膀右臂,文殊菩萨驾狮子胁侍左边,而普贤菩萨侧乘白象胁侍右边。他们不仅在空间位置上俩俩相对,更是在内在的德行上相互依存、相互融摄,共同组成难以分割的实质关系。普贤菩萨表示理、行、定三德,文殊菩萨则象征智、证、慧三德,两者密切融合,就意味着佛法最圆满境界的完成。为什么这么说呢?原来除了普贤与文殊菩萨两者之间那层相辅相成的关系外,他俩又共同和法身佛——毗卢遮那佛形成另一层的因果关系,这就是普贤与文殊是因,毗卢遮那佛是果。因为一旦能够圆满彻底地证得普贤菩萨所表示的理、行、定三德,以及文殊菩萨所象征的智、证、慧三德,那就是佛了。可见,“理”与“智”是成佛的因,佛是“理”与“智”的果。唐澄观法师说:“三圣之内,二圣为因,如来为果。”法藏法师也说:“文殊与普贤不二镕融,而成毗卢遮那佛,乃至显现三圣圆融之境界。”他们所表达的,正是这个道理。基于这种深刻的认识,人们在总结《华严经》所阐明的宗旨时,认定是一佛二菩萨的法门,因此把毗卢遮那、普贤、文殊统称为“华严三圣”。
本文摘录自《难行能行——大行普贤菩萨》 作者:许明
文殊菩萨与民间信仰 3(清凉山 文殊道场 文殊问疾 华严经)
文殊菩萨与民间信仰 2(般若 敦煌菩萨 五台山 文殊道场 贫女乞斋)
今天是观世音菩萨成道日,祝各位看官如观音菩萨一般,即身成就!
01 嘱累品 ▎02 佛对弥勒菩萨的交代 ▎03 两种菩萨 ▎04 ▎05 《维摩诘经讲记》第14品 嘱累
《终南隐士》1:在一座座山谷里,寻找隐者的踪迹 ▎终南山里的另一个世界 ▎不见王维
120前生的爱情 ▎121内在的法拉(比丘身份) ▎122他每日的例行作息——意志力 ▎123内在的坟墓《尊者阿迦曼传》
锄草斩蛇 ▎听而不闻 ▎草的颜色 ▎真谛 ▎心与性《禅的故事》
佛教故事:舍身守戒 ▎坟中生长遇佛得道 ▎苏曼与她的十个儿子
06 佛说法供养 ▎07 也是法供养——修行 ▎08 四不依 随顺法相 ▎09 . ▎10 .《维摩诘经讲记》第13品 法供养
今天是观世音菩萨成道日,祝各位看官如观音菩萨一般,即身成就!
佛禅大智慧:庐山东林寺夜怀 ▎题破山寺后禅院 ▎沩山水牯牛 ▎咏声
《禅月诗魂:中国诗僧纵横谈》1(作者序 引言 诗歌与偈颂 长行与偈颂 )
第九章 西方人的难处《心湖上的倒影:给实修者的指导》 附:佛陀 十不信(修行信任的原则)
《佛陀的女儿:上座部佛教大修行人的传奇心灵》全集(蒂帕嬷 Dipa Ma 女罗汉)
第五章 藏密瑜伽神咒大修士《自我的金刚——藏密咒术的神秘力量》
佛教故事:两师角技 佛胜婆罗门 ▎法能解忧 ▎四月八日灌佛日 ▎ 体悟人生
1 简介 2 推荐序 3 作者序 4 前言:发现蒂帕嬷《佛陀的女儿:上座部佛教大修行人的传奇心灵》
飞天图《无字之诗——经典国画品赏82幅》 附:张大千-敦化壁画复原图之:飞天
宋元悟道居士 ▎无义味语 ▎信施难消 ▎知道不能造《竹窗随笔》
佛禅大智慧:终南别业 ▎辛夷坞 ▎酬张少府 ▎过香积寺 (诘摩 诗佛 终南山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第三章 密宗修持中的神咒《自我的金刚——藏密咒术的神秘力量》
藏传佛教知识简介4:噶举派的形成|“红帽系”huo•佛•系统
关于闭关4、5:苏南喇嘛:找到心灵的安宁 堪布旺嘉:菩提心是根本
关于闭关6、7:实修和理论哪个更重要?堪布依喜嘉强调基础功夫
“在一个寂静的地方,放下一切来禅修,长期苦修,才会证悟” ——明色堪布殊胜教诫开示录
藏传佛教知识简介4:噶举派的形成|“红帽系”huo•佛•系统
❁
基督教隐士:俄罗斯的“灵性导师” 4 安布罗斯(Ambrose)
基督教隐士:俄罗斯的“灵性导师” 3 马卡里乌斯(Macarius)(下)
基督教隐士:俄罗斯的“灵性导师” 3 马卡里乌斯(Macarius) (上)
基督教隐士:俄罗斯的“灵性导师” 2——莱奥尼德(Leonid)
基督教隐士:俄罗斯的“灵性导师” 1—— 圣山 ▎俄罗斯的隐士 ▎第一位灵性导师 ▎小隐修团 ▎圣母进堂小修道院
基督教隐士:沙漠圣父 箴言录 (6)关于 “顺服”|“虚荣心”
基督教隐士:沙漠圣父 箴言录 (5) 关于 “禁食”“贫穷”
* ❈ *
nirat(尼勒) ▎Surat(苏勒,也译苏拉特)---Sant Mat 常用词汇简释
圣.给乐葩.辛格(Sant Kirpal Singh)开示 精华录(一)
庆祝哈祖尔.巴巴.萨万.辛格诞辰164周年!附:哈祖尔故事四则
热烈庆祝巴巴.古林德.辛格.马哈拉吉(Baba Gurinder Singh,1954-至今)诞辰68周年!
《The Crown of Life 生命的桂冠》全集(2022年6月整理)
《圣·瑞金德·辛格语录》《灵性渴望》《神圣的灵光》《灵性珍珠-致开悟的生命》全集
《圣.瑞金德.辛格的教理》《挚爱之所》《通过冥想赋予灵魂力量》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合一 溶入 融入 证悟 证知 了知 了悟教导汇集(2022年6月2日整理)
Sant Mat 关于 证知 教导汇集(续1)(2022年6月6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持名 教导汇集(续1)(2022年6月8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萨其·坎(Sach Khand)教导汇集(萨特·洛克 第五灵境 超梵天 灵魂 圣人)(2022年6月10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道成肉身 教导汇集(明师 圣人 神人 上帝 夏白德 纳姆 音流(2022年6月10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心智 教导汇集 续1(卡尔 夏白德 萨特古鲁 灵魂 圣人 注意力)(2022年6月12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灵魂 教导汇集(心智 注意力 眼中心 回撤 入内)(2022年6月16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朝圣 礼拜 教导汇集(明师 圣人 萨特古鲁 上帝)(2022年6月18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星光境 千瓣莲花 第一灵境 教导汇集(灵境 境域 回撤 入内)(2022年6月19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主 天父 至上意识 上帝 教导汇集(2022年6月22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定 定力 专注 教导汇集(2022年6月23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入内 回撤 死亡 活时死亡 活时修习死亡法 教导汇集(2022年6月25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夏白德 音流 纳姆 教导汇集(2022年6月26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相信 信靠 信仰 信心 教导汇集(2022年6月28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祈祷 教导汇集续1(2022年6月29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眼中心 教导汇集续1(2022年6月30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注意力 教导汇集(2022年7月1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萨桑(萨特桑 Satsang)萨桑义 教导汇集(2022年7月2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爱 资料汇总(2022年7月17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接纳性 接受性 谦卑 教导汇集(2022年7月28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感官 教导汇集(2022年8月1日整理)
┅┅
┅┅
《宣隆大师传》《觉知生命的七封信》《南师所讲呼吸法门精要》全集
《天台宗纲要》《南怀瑾老师“静坐问答录”》《印顺导师与学员意味深长的对话》
《念佛如何得到一心不乱》《禅观正脉研究(白骨观)》《圆觉经略说》全集
┅┅
美赫巴巴的故事(一)
《死亡好过一切》《去过天堂90分钟》 《再活一次,和人生温柔相拥》《我有死亡经验》
《影尘回忆录》《来果禅师自行录》《憨山大师的一生》《金山活佛》《虚云老和尚见闻事略》
《纯印老人故事》《心定和尚讲故事》《辨喜尊者传记》《回忆苏格拉底》《灵性故事合集》一
《死亡九分钟》 全集 《生命不死---精神科医师的前世治疗报告》 全集
阿米三部曲:《阿米1:星星的小孩》《阿米2:宇宙之心》《阿米3:爱的文明》全集
《佛陀的女儿:上座部佛教大修行人的传奇心灵》全集(蒂帕嬷 Dipa Ma 女罗汉)
┅┅
《丹道修炼问答》《修真内景谈》《天仙金丹心法》《心法相映——丹道心悟卅年》全集
《陈撄宁仙学大义》《学仙必成》《邱祖秘传大丹直指》校注《余之求道经过--陈撄宁点评版》
《道家修真图详解》《黄庭经讲义》《陈老“所谓口诀不轻传”的原因》《口诀钩玄录》全集
❈
音流(Sant Mat)资讯整理:
https://santmat.kuaizhan.com/
音流瑜伽(Sant Mat)简介
http://m.santmat.bi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