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恋爱期间,女方认为被“抛弃”而自杀,男方该不该承担责任? 建德法院开展社情民意调查,26人中25人认为……

杭州中院 2021-07-11

编者按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明确要求,也是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

杭州法院人牢记初心使命,秉持“三正”建“三信”工作理念,以养正气,争当群众信任的法官;明正理,制作群众信服的裁判;守正道,建设群众信赖的法院,不断提升法院工作核心战斗力,为全面打造“重要窗口”护航添彩。

本公众号推出“以三正建三信”专栏,定期发布杭州两级法院优秀法官典型事迹和微创新案(事)例,传递新时代司法正能量。


童某与罗某是恋人关系,同居期间,童某提出结束恋爱同居关系,罗某因无法接受而服毒自杀。罗某家人将童某告到法院,请求巨额赔偿。


承办人在办理过程中发现,现有证据不能证明童某对罗某的自杀负有责任,并且童某发现罗某服毒自杀后,已及时送医。但是,根据罗某所留“遗书”,罗某之所以会自杀,主要是认为童某已另有“新欢”而要求与其分手,致其感情受挫、情绪低落。如果判决童某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恐怕与普通民众的一般观念差距较大,也不符合情理及社会习俗。


在这个案子审理中,承办法官尝试引入了社情民意征询机制。罗某、童某所在村的普通村民、村干部、镇干部、人民调解员,再加上市镇两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一共26人组织民意咨询团,旁听庭审。


庭审后,根据“社情民意征询调查问卷”的反馈, 26人中有25人认为童某应该承担部分的赔偿责任,只有1人认为不需要承担责任。据事后了解,这个认为不需要承担责任的人是童某的远房亲戚。


承办法官在组织调解过程中,将民意征询结果告知了童某。童某最终答应补偿5万元,罗某亲属也接受了这一结果。








这是建德法院首次尝试引入社情民意征询机制去处理家事纠纷中情理法交织的案件,既坚持依法办案又显示人文关怀,不仅为案件的妥善处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使当事人及其亲属心理上容易接受。


之后,中央电视台二套《经济与法》栏目报道了建德法院的这一机制。



建德法院自2016年3月开始试点在家事审判中引入社情民意征询机制,形成《关于在传统民事案件审理中开展民俗民意征询吸纳工作的实施意见》,目前已成功运行近五年时间。如今社情民意征询机制已成为化解矛盾纠纷的一把“利剑”,辅助法官去裁判情理法交织、价值判断较为困难或矛盾容易激化的基层民事纠纷,着力解决家事案件审理中常见事实查明难、是非判断难、矛盾化解难、关系修复难等“四难”问题。







社情民意征询机制如何实施?


1.遴选民意咨询团

民意咨询团成员需具有比较丰富的社会经验、在当地群众中或所在行业享有较高威望,为人正直,品行良好,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建德法院从各人民调解组织的调解员、本院的人民陪审员、基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镇村干部、社会贤达人士(乡贤)或相应行业专家中遴选出民俗民意咨询团成员。


2.实行一案一咨询团制

由于每个案件的具体案情不同,使用同一咨询团难以获得最佳效果。因此,建德法院根据案件的类型及具体的案情,从符合条件成为民俗民意咨询团成员中选任,实行一案一咨询团制。每一个咨询团都需既有专家代表又有普通群众代表,从而达到吸收各方意见的最佳效果。



3.召开民意咨询团座谈会

民意咨询团在审判法官安排下参加庭审,庭审结束后,召开民意咨询团座谈会。

审判法官首先向咨询团成员介绍案件主要事实、争议焦点及需要征询的具体问题,让咨询团成员全面了解案情。

审判法官以咨询团成员分别发表意见或是以发放征询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咨询团的意见。同时,引导民俗民意咨询团成员在发言和表决时保持理性和中立,以其社会经验、良知或专业知识独立作出判断。

审判法官当成公布征询结果,以多数意见作为重要参考。征询记录、调查问卷及结果统计表,归入案卷副卷存档。


4.咨询团成员协助调解

对存在调解可能的案件,在征询结束后判决之前,邀请部分咨询团成员协助调解。

 征询程序结束后意见分歧较大的,承办法官可通过进一步走访其他基层组织或群众,广泛听取民意。在案件作出裁判后,将裁判结果告知参加民意咨询团的成员。

案件裁判后,对于当事人不完全理解的案件,邀请咨询员参与答疑,共同安抚当事人情绪,增进败诉方对法院工作的信任并使其信服裁判。


社情民意征询机制在案件办理中

有哪些优势?


1.有利于提高法官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

基层法院法官的主要功能是解决纠纷,社情民意征询机制的应用,要求法官听取当地各方意见作为裁判参考,有利于法官更多地了解当地的社会习惯、道德水准和與论、价值观和习俗等社会规范,了解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和民众的法律意识程度以及他们的社会组织、行为方式等特殊的信息,从而提高法官在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在纠纷解决中更好地做到合情合理合法。


2.有利于法治文化的宣传

开庭审理阶段,是法院审判程序的核心阶段,也是对群众进行法治熏陶的阶段。社情民意征询机制,让咨询团成员参与到开庭审理的过程中,咨询团成员通过法官对案件的审判对法条的阐释,能够对具体个案产生更为深刻的法律理解与法律认知,从中培育出法治的理念,熏陶出法治的思维。


3.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

社情民意征询机制的应用,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生动体现,充分结合了当地的公序良俗,在事前调解、开庭审理、判后解惑的各个阶段做到“接地气”,把人性化司法融人严肃执法之中,把法治和德治相结合,让人民群众更具有司法获得感。





“以三正建三信”专栏:


★ 章涛:追逐法官梦,不负青春不负卿


★ 老庭长王亚琴:扎根办案一线,三十年法院人正青春


★ 桐庐法院:以“无讼无访”为支点,撬动诉源治理大步向前


★ 法官沙丽:筚路蓝缕的艰辛,蜕变成自信的羽翼


★ 何淼:基层庭长首先是法官,法官的舞台在法庭


★ 网络作家村上链,西湖龙井上链,5G执行上链……长三角司法一体化的步伐被这条“司法区块链”紧密结合


★ 法官丁献平:58岁未生华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还是大家口中的“小丁叔叔”


★ 小镇女法官王潇潇:她的手机里保存着每个当事人的联系方式


★ 一而十,十而千,两年间“微法庭”的跃变


★ 法官马嶙侃:在学与行的往复间,积跬步志千里


★ 开封的理想是“包青天”,开封是富阳法院城南法庭的副庭长


★ 富阳法院破产审判项目化:“破”企业不易,“立”机制更难


★ 33岁做“法官梦”晚么?“执行百科”翟正海的成长才刚刚开始


★ 法官钱望浙:用工匠精神雕琢公平正义


★ 遍布28省2601家债权人参会率达98%,“余法破产管理钉平台”为破产审判赋能


★ 法官傅成祥:三十年如一日,敢进窄门,不惧远路


★ 向下扎根,向上生长,是法官也是“第一书记”,她是宋晓敏


“爸爸妈妈离婚了,我还能时常看到他们吗?” 萧山法院:可以且必须!


★ 法官陈慧军:解心结化纠纷,微笑是叩开心扉的通行证


★ 速裁法官申宁:年均办案超760件,办案超人的愿望很简单


★ 放心拍!杭经开法院有个司法网拍“1+x”团队全程服务


 刑事法官陈波:怀悲悯之心 以法惩治或救赎


★ 执行法官石慧: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 诉前引调是蓝码,初次调解是黄码,调解成功是绿码……滨江上线的“一码解纠纷(诉讼)”小程序,香了!


★ 银行的抵押权vs村集体的留用地,合法的同时能否合情合理?


★ 周小林:办案做加法,生活做减法,她是“带灯”的女法官


★ 执行法官刘琰:当年说话都脸红的姑娘用20余年演绎了法律的温度和刚性


★ 法官韩涛:办案十年,有享受也有泪流


★ 法官张妍妍:生活是一束矛盾,我喜欢抽丝剥茧,织出色彩斑斓


★ 朋友圈里刷到法院悬赏找失信被执行人?可以有,这是法院推出的“大数据+执行”!


★ 法官朱冠琳:因为热爱,所以深沉


★ “西法铁人”陈晓:执行工作的“四千万”


★ 有了电子督促程序,这类借贷纠纷10来天即可审结


★ 执行法官谈敏:兜兜转转,司法为民的初心始终没变


★ 刑事法官张恒超:珍藏理想,默默浇灌,等它开花


★ AI“小智”又添新功能!看TA如何让民间借贷纠纷智审速判!


★ 金融智审法官陈清亮:创新的感觉兴奋又忐忑


★ 刑事法官徐枫:“上法男神”的四个侧面


★ 复制一个“法官”帮忙干活?凤凰金融智审实现了!





来源:建德法院


争创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城市,杭州市府院联席会议召开!

村社换届选举,超过当选票数却没能当选!因为被取消了选举资格……

外地大货车首次来杭误上高架被罚,产生行政纠纷……行政争议调解中心高效化解

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