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法明传[2024]173号
2
起源 解读 龚
3
中共中央
4
妈 分享 回
5
赵紫阳
6
写小说
7
南京李志
8
中美友好合作故事
9
百度
10
今日热点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法明传[2024]173号
2
起源 解读 龚
3
中共中央
4
妈 分享 回
5
赵紫阳
6
写小说
7
南京李志
8
中美友好合作故事
9
百度
10
今日热点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观察|官方通报陕西蒲城一职校学生坠亡:事发前与舍友发生口角和肢体冲突 认定该生系高空坠落死亡
市管干部“龚书记”免职迷局
讣告!又一知名女星在家中去世,终年54岁,曾是无数人白月光…
近视的孩子有救了!国内最新近视防控矫正技术,不手术,扫码进群即可了解!
著名口述史学者Portelli的一部被忽视的口述史作品 | 一个工业小镇的传记:意大利特尔尼(1831-2014)
生成图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查看原文
其他
GUT:中山大学张革团队揭示肿瘤内细菌促癌转移机制
仁医界
2021-05-31
2020年5月29日,
Science
杂志发表了一篇重磅论文。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的科研团队发现,
在人类的肿瘤细胞里,存在许多细菌
。
早在100多年前,科学家们就在人类的肿瘤里检测出了细菌,一些人认为,这表明细菌在肿瘤的微环境里可能具有局部的作用;另一些人则指出,这些细菌的含量都非常低,很难确认它们真的来自肿瘤样本,还是来自外部的污染。
这篇
Science
论文分析了乳腺癌、肺癌、黑色素瘤、胰腺癌等常见的7种实体肿瘤,样本数超过了1500份。分析结果确认,
大部分的肿瘤样本里都含有细菌
。而且,
这些细菌大多数都位于肿瘤细胞内
!但是这些细菌在肿瘤中具体作用却并不是很清楚。
2
020年11月11日,中山大学药学院
张革
教授团队在 国际著名学术期刊
Gut
(IF=19.82)
上发表了题为:
Exosomes derived from Fusobacterium nucleatum-infected colorectal cancer cells facilitate tumor metastasis by selectively carrying miR-1246/92b-3p/27a-3p and CXCL16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表明,
具核梭杆菌
(
F. nucleatum
)
在
结直肠癌
患者的肿瘤组织和粪便样本中富集,诱导肿瘤细胞大量产生miR-1246/92b-3p/27a-3p和CXCL16/RhoA/IL-8富集的外泌体,并进一步促进癌症转移。
该研究
开拓了瘤内感染性细胞特异性外泌体
这一新领域的研究,为深入解析致癌性细菌-宿主相互作用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也为临床结直肠癌治疗提供了有价值的思路。
张革
教授团队前期研究发现
具核梭杆菌
是兼性胞内菌,能在巨噬细胞中存活并增殖,是首个被报道的严格厌氧的胞内菌,开拓了严格厌氧菌宿主细胞内存活研究的新领域。
胞内菌感染
可以介导宿主细胞分泌性
外泌体
(exosome)的改变,外泌体通过其携带的蛋白质、核酸、脂质和代谢物等发挥细胞间通讯功能,参与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近年来,肿瘤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在癌症中的作用被明确和解析,瘤内细菌感染性外泌体的分泌及其对肿瘤的作用还是一新领域。
该项研究通过多组学技术手段发现:具核梭杆菌感染结直肠癌细胞后,诱导宿主细胞后大量产生miR-1246/92b-3p/27a-3p和CXCL16/RhoA/IL-8富集的外泌体,这些肿瘤兼具感染特异性的外泌体被传递到微环境中未感染的结直肠癌细胞中,
通过miRNA和蛋白多个靶分子和多个作用模式共同从而促进了结直肠癌的转移
。
这项研究研究
开拓了瘤内感染性细胞特异性外泌体这一新领域,为深入解析致癌性细菌-宿主相互作用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
,提示了具核梭杆菌感染结直肠癌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可能是一种重要的致癌因素促进结直肠癌的发展和转移,并指出肿瘤治疗中瘤内具核梭杆菌清除的重要性,为临床结直肠癌治疗提供了有价值的思路。
中山大学药学院博士生
郭松鹤
为第一作者,硕士生
陈俊
、
陈芳芳
为第二和第三作者,
张革
教授为通讯作者。本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及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刘万里教授课题组的帮助。
论文链接: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8/6494/973.full
http://dx.doi.org/10.1136/gutjnl-2020-321187
来源:生物世界
推荐阅读
陈方平教授:基因治疗遗传性血液病疗效令人振奋,未来进入临床应用可期可待
马军教授:免疫靶向治疗方兴未艾,联合治疗是未来发展方向
王建祥教授:CAR-NK细胞疗法—治疗血液肿瘤的又一利器
周剑峰教授:进一步优化CAR-T疗法向终极治疗方向发展,更好地融合于现有治疗体系
朱军教授:国内CAR-T研究数量多但原始创新不够,未来应深化研究做出中国特色
梁爱斌教授:管控CAR-T治疗相关毒副作用是未来需努力的方向
胡永仙教授:CAR-T桥接allo-HSCT临床获益明显,未来通用型CAR-T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张曦教授:CAR-T和移植结合应用前景可期,未来还需进一步研究若干问题
周剑峰教授:双靶点CAR-T临床表现良好,多靶点是CAR-T研发必然趋势
李振宇教授:CAR-T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初有成效,未来还需加强研究
张明智教授:CD7 CAR-T细胞治疗难治复发T-ALL/LBL,早期临床研究疗效优异、意义重大
黄慧强教授:PD-L1治疗复发难治结外自然杀伤细胞/T细胞淋巴瘤,临床试验疗效突出,未来前景可观
周剑峰教授:血液肿瘤分子诊断逐步升级,全程精准管理未来可期
侯健教授:坚持与多发性骨髓瘤斗智斗勇,不断寻找治愈的希望
蒋慧教授:在临床中深化科研思路,探索儿童血液疾病的更优治疗方案
郝思国教授:脐血移植治疗血液肿瘤疗效显著,未来前景广阔
赵明峰教授:CAR-T疗法—细胞临床应用的“升级武器
常春康教授:MDS治疗正处于黎明前的黑暗,再往前一步就能看到曙光
邵宗鸿教授:探索血液疾病的源头,向医学科研上游进军
杨建民教授:CAR-T研究如火如荼,临床需要理性思考,基础研究更需创新
宋献民教授:“精准管理”,勇探白血病的高龄“禁区”
齐军元教授:期待CAR-T细胞治疗纳入肿瘤一线治疗方案
陆佩华教授:一切以患者为导向,瞄准医学前沿阵地
付海英教授:不断认识复发难治淋巴瘤,探究更精准的治疗方案
杨林花教授:白血病不再是绝症,规范治疗是关键
林海锋教授:如何给晚期肿瘤患者更好的治疗?
赖洵教授:攻克难治复发性血液肿瘤,CAR-T细胞疗法未来可期
吴秉毅教授:多药联合治疗是多发性骨髓瘤的未来发展方向
李本尚教授:细胞治疗或是血液肿瘤患者的最后一道防火墙
朱军教授:2020年COSO淋巴瘤诊疗指南亮点解析,新药物新方案带来新突破
马军教授:力争在20年内赶超发达国家的淋巴瘤治愈率
仁医界
用科学进步之术给患者希望之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title}}}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