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理,在苍山微风中感受灵魂蔬食的的悦意
回到北京几天了,脑子里还不时想起丽萍,眼前闪过她的微笑,耳边响起她说的话,我把她的笑容和她说的每一句话过了一遍又一遍,希望能弄明白丽萍怎么练出来的。其实,用什么标题都难以将丽萍的形式原则准确地表达清楚,丽萍是我见过的完美无缺的人,我只能仰视她。
我尝试着将她的笑容和她的话还原,希望我可以如实地将她呈现给更多的人,可我发现我的文字能力难以将她还原,每当我想起她,我的眼前总是出现这么一幅画面:一位瘦小的女子左脚实实地“根植”在杂草丛生的地上,右腿半悬在空中,她的左手抓着几根植物,右手指着天,触摸着地、指着天,像是一位技艺高超的表演艺术家,试图将地、人、天连成一线。
从大理回来几天了,想起丽萍,这画面就若隐若现地出现在我眼前,我想这也许就是意识流吧?她尊重自然规律,用来自于她脚下的那一方土、她身边的那一瓢水,为食者奉上人土不二、连天接地、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记得那天吃完午饭,我转到她的厨房,看到灶台上的“活色生香”几个字,我当时还觉得这几个字有点俗气。回来后,我想来想去,终于明白了“活色生香”这几个字的含义,是哎,只有活的色才可真正地生“香”。丽萍就是将从地上取出的生命个体植入我们的身体,让“活在”沐浴着阳光雨露下有生命的植物在我们的身体内延续,将山风水土与我们连接在一起。
那天吃完午饭,丽萍的先生说大理有个武当山来的武术大师,他每周都跟大师学武术,他说完以后他就去上课了。
在我终于通过朋友特意成立的群里联系上丽萍前,我已经费了不少功夫希望能联系上一个叫“阅山素方”(我后来才知道丽萍是“阅山素方”素食家宴的主理,知道她其实有一个公众号:AKASHA阅山)的私房菜馆。当我终于在微信群里看到她的脸时,我马上就想起十几年前年我在苍山的缆车边见过的那个背着背篓下山去取东西的女孩。那时的苍山上人迹罕至,在下山前除了见到过一位老道,我们就没见到过其他人,当我站在索道缆车站等下山的缆车时,回头一看,一个女士背着背篓走过来,那是个大雾天,我感觉那人好似天女下凡。
同行的朋友说介绍说这是谁谁,并说她住在山上的一个客栈,那个客栈里住了一群中外神人。背着背篓的丽萍与当地的人看上去毫无区别,脸晒得黑里透红。朋友说她在山上住了好多年,是西安人。当我听说这个看上去跟刚当地人毫无分别的人来自北方时,心里一惊,心想:这可真是个奇女子。后来又陆陆续续听说山上的客栈叫“高地客栈”,里面住的都是神人。直到我后来与在大理住了多年的朋友讲起我在丽萍家用餐的经历后,我才知道丽萍以前是“高地客栈”的老板,也就是说丽萍曾经是苍山上的众神之神。
所以,当几天前,我和朋友终于走进丽萍家的院子里,沿着她的引领走到屋顶准备用餐时,看着不远的苍山,我的第一反应就是:仙女背着背篓的下凡了!
丽萍说她喜欢让客人在阳光下用餐,这样可以晒着太阳、吹着山风,全身心地放松,感受到来自于自然的食物的温暖。她在餐桌上放了一条海蓝色的桌旗,桌旗靠近苍山的尽头放着酒红色的玉兰花,与不远处的苍山形成色彩鲜明而且有层次感的对比。
我始终相信颜色反映一个人内心最隐蔽的情感,以及她的审美趣味和修养。当我在丽萍家看到海蓝色的桌旗和花瓶里酒红色玉兰时,我脑子里闪过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这是大理的瑞士。我本人特别喜欢琢磨颜色与人的心情的关系,至少我自己的心情是会受我衣着颜色的影响。丽萍餐桌的主色调是欧洲有品位的人才用得出的色调。餐桌的颜色让我相信菜肴至少能做到悦目。我当时想,这个人当设计师或者当画家在色彩协调上一定会与众不同……。
我这么想着想着,丽萍不动声色地将第一道菜端了上来,大家都惊呼了一声:蓝白的盘子黄绿的咖喱酱秋葵;海洋蓝的盘子白褐色的山药。
好看又好吃的咖喱秋葵
山药野菌条
这么多天过去了,现在闭上眼睛回想那天的午餐,我还能回忆起那颜色和味道。我吃了一口秋葵,才发现这看似普通的菜里有几层味道,我咂摸着嘴,想品出汁里都有哪几种香草,这种高低起伏的层次感让我感觉嘴里含着是格什温的《蓝色狂想曲》,那一层又一层的味觉体验无法用文字来表达。后来,同行的朋友告诉我汁里有一种当地叫什么“姜”的香草。
去吃饭的前一天,我正好才从同修洪伟那里学会了用食物环来测试食物的能量,我忍不住将双手勾成两个环来测试我吃进去的食物的能量,双手的环还真的紧紧的扣着,不松开,这食物的能量还真的超强。我好奇地想这吃上去就有非同一般能量的食物是从哪里来的?
不知同桌谁说了一句:“菜的摆盘太漂亮了”。丽萍正好端着菜上来,她轻描淡写地说:“菜的摆盘是挺重要的,可不能仅仅是摆盘,吃进人身体的食物必须连着自然、连着土地、连着四季有生命的……。我们吃的实际就是从土地里取出的一个生命体经我这样的一个料理人对它的理解和爱惜再整理,然后在将植入我们的身体的,这样这个生命才可以在我们的身体里继续延续,吃进嘴里的东西要有生命力……”。
听丽萍说话宛如听小溪流水,听着声音,我的脑子里念着这溪水会在哪里拐弯?当丽萍端上鹰嘴豆丸子的时候,我变得越来越好奇,想知道她还能变出什么惊艳的食物?
我们都是按照以前习惯的吃法把鹰嘴豆丸子放进嘴里,丽萍笑着告诉大家:“羽衣甘蓝叶可以单独生食,可以用羽衣甘蓝叶包着丸子吃,但我希望你们试试将丸子夹在两片藕中间吃,味道会更不一样,这样,同样的丸子你能吃出不同的味道来……”
菜一放上桌,我就抓了片羽衣甘蓝生吃了,我已经有几天没“生吃”菜了,看到有生菜上桌,兴奋不已
这道菜里也有一种我叫不上名字的本地香草
听了丽萍建议,我们将丸子夹在藕中间,一吃,味道还真是变得非常不一样了。随着每道菜,我的脑子里闪过一首又一首的乐曲,美味可以让人浮想联翩。丽萍是怎么知道这食物中还“潜伏”了几层不同的味道的?
丽萍说她从瑞士搬回大理居住后,自己开始动手种菜。从那时起,她对植物的理解更深刻了。因为自己种菜,她跟土地、植物和季节的联系更密切了,她发现同一种菜,其实是在不同的生长过程中会发出不同的味道,同一种植物与不同的植物搭配时也能产生不同的味觉体验。
在种番茄的过程中,用手去搓刚出苗的番茄叶子的时候,她闻到番茄苗浓郁的味道,在番茄的整个的生长过程中,叶子的味道,杆的味道,还有番茄花的味道,番茄的不同部位在不同时段的发出的味道和浓度都不一样。这些味道都留在了她的脑子里,在烹饪的过程中,她会尽全力将将植物生长过程中所发出的味道分享给来她家用餐的朋友,她说这样可以将人通过吃进去的植物的“生命”延续,将人与自然连接上。
味增核桃酱汁凉拌菠菜 丽萍说菠菜的梗越红营养越丰富 。丽萍的纯植物素食是免五辛的(即:蒜、洋葱、小葱、韭菜、芸姜),她做的菜里透出来的自然纯正的味道,不是那种炒炸后出来的呛人的高香味。
听到丽萍煞有其事地说出这番话,我忍不住开玩笑说:“你这样一盘菜一盘菜的,你这一辈子能连上几个人啊?”
“嗨,我也只能这样做,人太多了,就不一定能让他们真的连上,我能连多少就连多少呗。”丽萍用的食材不少是她自己种的,从这点来说,她说的用她的手将土地、人和自然连起来还真的是这么回事。
她说用自己种植的食材时做菜时,会特别的珍惜所用的食材,而且知道如何辨认植物的状态,所以用的时候也会更加小心认真,尽量让植物的味道可以通过她的调理让吃的人也能感受到,只有这样才可以将植物的生命延续给吃它的人。
丽萍说:“食物其实就是一个工具,帮助我们能够更精微的进入到我们的身体的感知层面,从而更细致地去生活、去观察,带着这些精微的觉察去生活,让我们的言行举止都会更加的保持一个度……”。丽萍没有具体地说这个度是什么,我猜丽萍说的这个度,就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相敬如宾的关系。
丽萍把每一道菜都当作一个有生命的个体来对待,从丽萍的菜里,能感受到她与人分享的不是一盘没有生命的东西,而是她将过去近二十年的灵修和她对自然、对艺术(她是个有悟性的绘画师,音乐造诣也不低)、对人生的感悟和心念以如诗如画但又不哗众取宠的方式展现了出来。
山药南瓜羹
腰果姜黄百香果甜品
丽萍说更希望自己是名纯粹的艺术家,只是画画和听音乐,可条件不允许做一个纯粹的艺术家,她就把做菜当成一种创作,一种有生命力的艺术创作。她说她将餐盘当画布,将植物当画笔,用它们可以画出她理解的人与自然。丽萍说她特别喜欢创作,喜欢创作时的状态。她把做菜的过程当做创作的过程,觉得特别刺激。
她似乎对食材的特性和香料的功能以及菜随着季节而发生的变化,肌里的细微区别比常人了解的更深,更直入精髓,不然她怎么能用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菜做出我们完全无法想象的味道来。
丽萍的每一道菜确实是一种有生命力的艺术创作,展示着生命周期:少年、青年、壮年再到暮年。“我们开始种黄瓜、豌豆的时候,感觉真的很神奇,神奇到一开始就能闻到它的味道,比如说豌豆,刚长出来的豆尖就可以吃,一直吃到苗,如果让它继续长,等它再老一点的话,还会结豌豆,豌豆也可以吃,豆荚也可以吃,到这个时候,我们跟它的关系就变得特别特别的亲密,你会很爱惜,会用心地去“用”它,那相关的成长经历和状态都会深深地打动我,我会让这种感觉延续到自己的身体和生命里……”
“在我自己动手种菜前,我并不能切身感受到我与食物的直接连接。很多城市里的人没有机会去接触食物种植的过程,他们可能完全没有我这样的将植物视为生命与自然的连接的感觉。所以,对我来说,能通过我的手让人感受到与植物之间的连接是一个特别兴奋的事情。我很愿意能够把这种感觉分享给来我用餐的人,把这个与食物相关的环境和整体性都能够纳入到吃的过程里面,让他们能够体验到这样的一个完整性。”丽萍很在意地说了解食物的完整性对于每个人都非常重要。
去年圣诞节,女儿送给我的礼物是康奈尔大学食物营养学家T. Colin Campbell关于全植物性饮食的著作《Whole Rethinking the Science of Nutrition》,我曾多次想这本书用的WHOLE用中文到底应该翻译成什么。
坎贝尔曾多次解释过他理解的Whole是wholistic approach(直译是“全面完整,神圣的方式”),当我听到丽萍解释食物的完整性时,我的脑子里猛地划过“完整性”这三个字,不正好就是坎贝尔的书名的对应的中文吗?
书中阐述的wholistic approach,不就是采用全面完整的植物性饮食和生活方式吗?这不正是纯植物性饮食和生活方式的核心吗?不破坏植物里固有的营养,不吃破坏了植物整体性的加工食品,尊重植物的自然规律正是纯植物性饮食的核心。
丽萍不止一次地说,人在任何时候都应该心怀感恩,感谢上苍给我们食物,感谢环境让我们可以健康的成长,人们不能为了吃而忘了环境。她说自己特别在意吃得“有理“,尽可能就地取材,尽可能不买进口、需要从异地运输过来的食材。
"经过很远的运输食材也不会新鲜,用云南本地,大理本地的食材,当地有什么就用什么。鲜美的食物离不开健康的土地、充足的阳光、干净的雨露,食物与土地、与人是相连接的,只有干净的食物才会给人身心带来能量及愉悦,如果我们因为各种各样的过度消耗,把环境给污染了,我们以后吃什么?"
我想这也许就是丽萍理解的食物的完整性。我再一次感到丽萍身上的仙气让她早早的就比别人活得明白多了。
我体验到的经丽萍的“画笔绘出“的食物不仅仅只是填饱我们的胃,它呈现的美也不仅仅是一个形式,更是出品人对食物的真实内心感受的呈现,丽萍的每一道菜实际就是她对植物应保有完整性以及与其相关的行事原则的印照。
可千万别以为重现食物的完整性,就是把植物不加修饰的原始呈现。丽萍是个阅历丰富的人,她在东南亚、南亚印度,欧洲都有游历和生活过,她的菜里揉进了她走过的每个地方,她完整的将她的生命旅程呈现在烹饪中,也就是她说是一种东西方无国界的融合,这融合中有着她的生命旅程,更有着她对完整性的个性解释。
丽萍的烹饪能让人吃出植物的全生命过程,是一种经她的手又即兴创作过的”生命之旅。”
丽萍家的大门没有门牌号,不过隔壁的锈迹斑斑的大门上有门牌号
每当人们问起丽萍她做的是哪国菜时,她总是说是fusion (无国界的东西方菜的混搭)。我起初也以为丽萍的菜是无国界的,现在回头看丽萍的每一道菜,是能看得出在无国界融合的背景墙上,其实是有一道又一道的地域文化斑斓的。从她的菜品中能闻到我们熟悉的味道、我们熟悉的色彩搭配和呈现方式,是一种有文化底蕴的创新,而不是纯粹无厘头的组合。丽萍也说传统精典的味道有它存在的道理,要么是味道的协调,要么是顺应五行身体的舒服度。她认为中国古老的药食同源的信念是我们特有的文化,必须让它在我们的饮食习惯中延续下去。
丽萍的烹饪其实连着她走过的一山一水:秋葵咖喱腰果酱(来自印度菜的搭配);与法式rataruii相连的夏天的茄子小瓜;藕和甜菜来自我们的酸脆藕片……
由酸脆藕片藕衍生而来甜菜藕片
在丽萍家用了一次餐后,意犹未尽,我决定与两位小伙伴再去一次。不出我的意料,相隔三天再次光临丽萍家,她又一次让我惊叹她的创造力,端上了几盘不一样的美食。
我第二次再去丽萍那儿用餐时,最让我难忘的是菜花沾西红柿鹰嘴豆酱。她指着盘子说:“你看我将一部分菜花朝下、一部分菜梗朝下,盘子的里有西红柿鹰嘴豆酱料,这酱也可以单独吃,你吃吃看,至少应该吃出几种不同味道。”
教你一个辨别菜花能量的窍门:梗的颜色越深,菜花的能量越高
丽萍有着他人所没有的味觉灵敏,也许是因为她自己种菜的原因,她深知同一棵菜花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味觉体验。这也许与她做事的专注和她对生命以及非常人所具备的领悟力有关。
从大理回来后,我一直与丽萍保持联系。几天前,她发了一张照片给我,说:“昨天早上下雨了,很冷,不知吃啥可以让自己感到温暖,这时,我一眼看到之前煮甜菜时留的汁儿,决定做个甜菜煎饼,本想就做了随意抹酱吃了,但又多了感恩的心,不想辜负这美丽的颜色,于是决定静静心,多花点时间,便又有了灵感,给自己做了高能量煎饼。冬日的组合,甜菜黑芝麻,蜂蜜核桃,亚麻籽……”
食物的种植方式决定的食物本身的能量,展示食物的形色有疗愈身心的能量,可以让人感到温暖和喜悦。丽萍还是个懂得“美”的人,懂得“美”的人更宽容,知道如何滋养自己和他人。
结束语:我们现在身处在一个各种食品添加剂,农药化肥的产物的年代,吃着大棚种的不分季节的蔬食,这些食物已经将我们敏感的味觉变得麻木,身体也因此慢慢变得迟钝,失去了身体应有的敏锐。食物与自然、土地的隔断是我们当前迫切需关注的问题。让我们尽可能的就地取材,减少对环境、土地资源的求取,用我们亲近自然,了解自然,用我们的消费将我们身边的美好食物带回回到我们的生活中,人土不二才是真正健康可持续的生活的要义。
重要通知
“细活𥚃”史家胡同实体店将于阳历二月三日起到二月十六止与民共庆乙亥猪年的到来。微店365天24小时不打烊。谢谢大家的垂注。
点击页尾“阅读原文”进入“细活裡”微店
如果有更多想咨询的地方,进入微店后,找到页面左下角“联系店家”,随时留言,我本人会尽快答复。
“细活裡”取意于“精工出细活”,之所以在“细活”后加上“里”是希翼能通过这个“里弄”了解与精工细活相关的文化传承,手工别类和传统朴实的经营理念。“细活裡”的设计宗旨是:仰仗中国传统的生活哲学,用中国最传统的工艺,通过我们的设计做出最时尚经典的家庭和生活用品。
Slow Lane promotes a sustainable lifestyle through individually crafted products. We use old-world craftsmanship to make products for a modern lifestyle. We offer an alternative to disposal fashion, and want to preserve precious resources. Quality with style is the baseline for all Slow Lane products.
微信公众号:xihuoli2012
微 信 服 务 :细活裡
官 方 网 站 :www.slow-lane.net
客 服 电 话 :+86 10 6522 7770
实 体 店 址 :北京市东城区史家胡同13号
联 系 我 们 :slowlane@outlook.com
相关阅读:
"降温十度,不能不管不顾?”NO,众里寻它千百度,你要几度是几度
每个人做好一件事,中国就会很了不起!“细活裡”选择的是从一针一线开始...
这么多年买买买之后,最重要的五条购物法则,反而让我生活更轻松......
细活裡的使命是让人看见这样的“中国制造”:手工精制 生态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