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吴国盛 | 儒略历的诞生——罗马帝国时期的科学

2017-03-10 吴国盛 科学的历程

▲吴国盛


作者 吴国盛 (本号主编,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责编 许小编 刘小编


导读

儒略历的诞生可以说是罗马时代比较重要的科学史事件。儒略历是阳历,它比较精确的符合地球上节气的变化,对农业生产很有利,所以很受人们的欢迎。现行的公历直接来源于儒略历。所谓儒略历是以罗马统帅朱利亚·凯撒(Julius Caesar)之名命名的一种历法,我国前辈天文学家将朱利亚(Julius)译成儒略,故此名沿用至今。



◆  ◆  ◆  ◆  ◆  


现行的公历直接来源于儒略历。所谓儒略历是以罗马统帅朱利亚·凯撒(Julius Caesar)之名命名的一种历法,我国前辈天文学家将朱利亚(Julius)译成儒略,故此名沿用至今。

古埃及人一直采用阳历。他们很早就发现一年的长度为365天,因此埃及人1年12个月,每月30天,外加5天作为年终节日。虽然他们知道一年的实际天数比这要多一点(即四分之一天),但保守的僧侣阶层还是坚持每年365天,这样,每四年就少了一天,1460年后才与太阳的实际位置相吻合。

希腊人的历书受希帕克斯的影响,坚持用阴历,即用月亮的周期作为历年的标准,再加上默冬周期作为太阳年与太阴月的换算规则。总的来说,希腊传统的阴历使用起来不是很方便。

▲恺撒半身雕像,藏于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

凯撒征服埃及后,带回了埃及的阳历。原来的罗马使用的也是阴历,十分混乱,有时与太阳历相差几个月,以至人们春秋难分。亚历山大里亚的希腊天文学家索西吉斯(Sosigenes)建议凯撒改用埃及现行阳历,并且注意四年置闰一次。凯撒接受了建议,决定在整个罗马推行阳历。此历规定,每四年中头三年为平年,每年365天,第四年为闰年,一年366天。一年12个月,单数的月份31天,为大月,双数的月份30天,为小月。因为凯撒的生日在7月,因此为了体现自己至高无上的威严,他要求这个月必须是大月,天文学家于是将单月定为大月。六个大月六个小月使平年多出了一天,只有从某一个月中扣除一天。当时罗马的死刑都在2月份执行,人们认为这是不吉利的一个月,所以从它这里减去一天。凯撒去世后,他的外侄孙屋大维继位,这位屋大维的生日偏偏在8月,他也要摆一摆谱,所以下令将8月份定为大月,并且从8月份以后双月定为大月。这样一来,一年就有7个大月,又多出一天,再从“不吉利”的2月份减去一天,使它成为28天。每逢闰年,将2月份加一天,变成29天。

儒略历是阳历,它比较精确的符合地球上节气的变化,对农业生产很有利,所以很受人们的欢迎。公元325年,基督教罗马教皇规定儒略历为教历。实际上,儒略历并不十分精确,它以365为一年,比实际回归年要长0.0078天。这个差别不是很大,但时间久了,就显出来了。到了公元1582年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宣布改革历法时,日期已比实际上多了10天。在儒略历的基础上,教皇颁布了新的历法,称为格里高利历。它与儒略历主要的不同有两点:一是去掉了十天,将公元1582年10月5日直接变成15日;二是逢百之年只有能被400整除的年份才算闰年。我们今日的公历就是格里高利历。我国从民国元年即1912年开始采用格里高利历,但同时保留我国自己的阴阳合历即农历。

▲格里高利十三世墓上的雕刻局部,庆祝颁布格里高利历。

历法的统一也是大一统国家政权有效施政管理的要求。像罗马帝国这样大的版图,命令要准确的上传下达,没有高度统一的历法是不可想象的。儒略历的诞生可以说是罗马时代比较重要的科学史事件。


 

本文原载于《科学的历程》;版本信息:第一版: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年12月;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第三版: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年8月。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取授权,并注明出处。



延伸阅读

开篇词:通过历史走向未来

吴国盛:五千年的历程

吴国盛:哈佛科学仪器历史收藏馆

吴国盛:劳伦斯科学厅采风

吴国盛: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东方四大古老文明之“埃及”篇

吴国盛: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东方四大古老文明之“美索不达米亚”篇

吴国盛:神秘的国度—东方四大古老文明之“印度”篇

世界文明史上罕见的奇迹—东方四大古老文明之“中国”篇

吴国盛:百年科技的历史回顾与哲学反思(上)

吴国盛:百年科技的历史回顾与哲学反思(下)

吴国盛:当代中国的科学主义

吴国盛:希腊奇迹与科学精神的起源(上)

吴国盛:希腊奇迹与科学精神的起源(下)

吴国盛:我们追不上乌龟?——芝诺悖论今昔谈

吴国盛:“中国古代有无科学”缘何争论不休?

吴国盛:为什么要“言必称希腊”

吴国盛:柏拉图学园——不懂数学者不得入内

吴国盛 | 毕达哥拉斯及其学派

吴国盛 | 再谈科学精神

吴国盛 | 长江水患是生态灾难

吴国盛 | 计算机历史博物馆

吴国盛 | 技术创新博物馆

吴国盛 | 科考的疑虑

吴国盛 | 亨廷顿图书馆

吴国盛 | 格里菲思天文台

吴国盛 | 我的技术哲学

吴国盛 | 文明的差异、契约及自由——科学的起源

吴国盛 | 人文到底是什么意思?(“科学与人文”之一)

吴国盛 | 弘扬科学精神

吴国盛 | 阿基米德的故事

吴国盛 | 为什么还没有一部中国古代科学通史?

吴国盛 | 科学巨星与科学传播

吴国盛 | 绿色中国,敢问路在何方

吴国盛 | 走向科学博物馆

吴国盛 | 科学传播与科学文化再思考

吴国盛 | 人之象征

吴国盛 | 农学——中国独立发展的科技文明

吴国盛 | 中医药学——中国独立发展的科技文明

吴国盛 | 天文学——中国独立发展的科技文明

吴国盛 | 数学——中国独立发展的科技文明

吴国盛 | 陶瓷技术——中国独立发展的科技文明

吴国盛 | 丝织技术——中国独立发展的科技文明

吴国盛 | 华夏建筑——中国独立发展的科技文明

吴国盛 | 罗马性格与希腊气质——罗马帝国时期的科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