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系列专版2】宿迁市中心城区养老服务机构选址研究

2017-06-29 江玄兵 耿全飞 等 规划师杂志

点击上方“规划师杂志”可订阅哦!

作者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宿迁分院江玄兵,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宿迁分院主任规划师耿全飞,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宿迁分院副主任工程师王培,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宿迁分院孙晓玲,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宿迁分院李巧霞在《规划师》2017年第4期撰文,传统社会养老机构选址研究中关于“文字 + 图片”的描述性表述研究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城市发展的需求。在此背景下,如何更加科学合理地分析研究养老服务机构选址问题,成为当下面临的首要问题。结合GIS技术与APH分析法,定性、定量地确定最佳的机构选址,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手段。文章运用此种方法,以宿迁市中心城区为例,对该地区的养老服务机构布局选址进行适宜性评价,为获得最合理的养老服务机构选址提供依据。

[关键词]养老服务机构;选址;GIS;宿迁市

[文章编号]1006-0022(2017)04-0138-05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B

[引文格式]江玄兵,耿全飞,王培,等.宿迁市中心城区养老服务机构选址研究[J].规划师,2017(4):138-142.

一    宿迁市中心城区老龄化概况

宿迁市为江苏省省辖市,位于江苏省北部,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长三角城市群的成员城市,也属于淮海经济圈、沿海经济带、沿江经济带的交叉辐射区,还是江苏省最年轻的地级市。宿迁市中心城区主要指宿迁市区,包括宿城区和宿豫区行政范围,总面积约为2108km²。

(一)

老龄人口现状

宿迁市于 1999 年便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截至 2015 年底,中心城区常住人口为 158.48 万,60 岁及以上人口为26.5万,占常住总人口的16.4%,高于全国 15.5%的平均水平。其中,8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 3.5 万,占 60 岁及以上人口总数的 13.21%。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宿迁市中心城区的养老压力也逐渐增大。

2015 年底,宿迁市中心城区城镇地区 60 岁及以上人口共计 11.6 万,占城镇地区总人口的12.15%,其中80岁及以上人口为 1.4 万,占城镇地区总人口的1.47%;宿迁市中心城区乡村地区60 岁及以上人口共计 15.8 万,占乡村地区总人口的25.08%,其中80岁及以上人口为 2.2 万,占乡村地区总人口的3.49%。

从老龄人口的空间分布看,城镇地区集聚了宿迁市42.4%的老年人口,其中洋河镇、埠子镇和晓店镇3个乡镇由于城镇化水平较高,60岁及以上人口主要分布在城镇地区;约有57.6%的老年人口居住在乡村地区,中心城区周边的乡镇老年人口主要分布在乡村地区,如黄河社区老年人口密度高达 1200 人 /平方公里,而外围乡村地区老年人口密度最低只有120人/平方公里,两者之间相差近 10 倍,密度差异非常明显。老年人口分布整体呈现“中心高—外围低”的分布特征。

(二)

养老服务机构现状

1

养老服务设施体系正在完善

针对老年人的不同需求,宿迁市开始建设以“居家养老为基础、机构养老( 老年护理院、敬老院、社会福利院、老年公寓 ) 为支撑”的养老服务系统。截至 2015 年底,宿迁市中心城区范围内有56处养老服务机构,较2010年(41处)年均增加5%;拥有养老床位6690张,较 2010 年 (5909 张 ) 床位年均增加2%。

2

养老服务机构总量不足

现状虽然设有56处养老服务机构、6690 张床位,但是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仅为 24 张,2015 年江苏省平均水平为33.5张/千名老人,全国平均水平为27.5张/千名老人,若对照江苏省每千名老人拥有 40 张床位的标准,现状床位供给远远不足。

3

养老服务机构分布不合理

养老服务机构分布与老年人口分布不匹配(图1),中心城区养老机构紧缺,尤其是老城区、安置片区缺口较大;乡镇地区只有集镇区设有养老机构,乡村地区养老机构严重缺乏。


二   养老服务机构选址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一)

AHP法

AHP 法适用于多目标、多准则或无结构特性的复杂决策问题,因决策系统中存在很多无法用定量方式描述的因素,需要将半定性、半定量的问题转化为定量计算问题进行分析。因此,一般来说,该方法是一种简便、工作量较小、消耗人力和物力较少的方法,在设施选址上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本文基于AHP法,对影响养老服务机构选址的各因子进行分析评价,其分析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1

选择评价指标

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及实际调研所得结果,制定影响分析模型的各项指标因子。在确定各项指标因子的基础上,运用AHP法对各项因子进行分析研究,以各项因子对养老服务机构的影响特点为基础,判断出各项因子以何种方式体现影响的效用性。其中,服务范围是养老服务机构位置选点的一个重要因素,这里包括了可达性、职能保障范围等多种含义。本文重点提取每项因子的主要服务区范围(人口数量和密度的空间分布除外),如常规公交站点150m范围内被视为合适的选址范围,其他地区与距离呈反比例递减关系。

2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层次结构模型的最上层为目标层,通常只有1个因素,最下层通常为方案或对象层,中间可以有一个或几个层次,通常为准则层或指标层。每个评价指标被划分为3~4个等级,分别赋予0.01~1.00的分值,便于后面进行分析计算。

3

构造判断矩阵

确定对养老服务机构产生影响的因素各自的比重,采用成对比较法和1~9比较尺度构造对比矩阵。

4

计算各指标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二)

 GIS空间分析法

众所周知,选址主要是通过研究人类社会活动的规律,以选出各种活动布局的最佳区位。GIS 空间分析法可根据AHP法得出的各指标因子的权重,将各指标因子在地图上进行矢量化,并通过GIS的缓冲分析和叠加分析得出最适宜建设保障性养老服务机构的选址地块。不同准则层选用的GIS空间分析方法也不同。具体而言,点要素层面需运用点密度分析、距离分析及缓冲区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线要素层面需运用距离分析、缓冲区分析方法进行分析;面要素层面需运用距离分析、矢量转栅格和缓冲区分析方法进行分析。

本文基于宿迁市中心城区养老服务机构的分布现状,结合 AHP 法与 GIS技术对宿迁市中心城区养老服务机构的区位选择进行空间叠合分析,并通过运用GIS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和邻域分析等空间分析技术对未来宿迁市中心城区养老服务机构选址进行适应性评价,最终确定较佳的设施选址用地。

(三)

研究技术路线

本文通过借鉴现有选址方法研究以及对宿迁市本地实际情况的调研,确定养老服务机构选址的影响因子。首先,通过运用 AHP 法进行分析研究,确定主要的影响因子及各自权重;其次,通过GIS分析软件对选定因子进行单因子分析评价;最后,通过空间叠加分析,对各用地进行适宜程度评定,最终完成选址(图2)。

三  宿迁市中心城区养老服务机构选址研究

(一)

AHP法确定影响因子及权重

研究小组从养老服务机构的各项基本功能出发,以影响养老服务机构区位布局的重要程度为依据,在借鉴相关案例的基础上,结合所发放的 5350 份调查问卷的反馈信息,确定了影响养老服务机构选址布局的7个主要因子,即医院、公园绿地、幼儿园与小学、常规公交站点、文体设施、老年人口数量分布及老年人口密度分布。

(二)

 GIS选址空间分析

首先,研究小组利用 GIS 多环缓冲区分析方法分别对各影响因子进行分析并赋值,为方便后续的空间叠加分析,要将矢量的分析结果栅格化,得到各影响因子缓冲区的栅格数据;其次,研究小组对各栅格数据按照 AHP 法所得的权重进行加权总和分析;最后,研究小组得出最适合布局养老服务机构的选址。由于最终数据为栅格数据,需要对其进行矢量化,得到具有分值的矢量化数据,再将这些数据与原基地地块叠加,得到具有分值的地块,根据分值对地块进行适宜程度划分。

1

影响因子评价

老年人生活周边设施的便利程度、交通出行的方便程度以及老年人口的分布情况直接影响养老服务机构选址的选择,因此研究小组运用 AHP 分析法结合GIS软件对7个主要的因子分别进行选址适宜性评价(图3)。

医院因子分析

养老服务机构布点与到医院的可达性对于保障老年人身体健康和安全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老年人去医院的次数相对较为频繁,养老服务机构点若离医院较远,则不利于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故选择医院作为影响选址的重点因子。

综合考虑土地资源使用紧张的现状和用地选址的多种限制,宜对医院用地进行多层次服务半径的适宜性评价,区分出不同级别的服务区(划分为500m、1000m、1500m 三层服务区 )。研究小组按三层服务区进行多环缓冲区分析,最终得到医院多层服务区栅格数据。

老年人口数量分布因子分析

老年人口数量的分布对于规划设施布点具有十分重要的直接参考价值,老年人口数多的地区,应当考虑增加设施布点数和总床位数,两者具有正相关关系。

研究小组以社区为单位进行老年人口数量的统计,得到现状 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的空间分布情况,有利于养老服务机构点服务保障范围和老年人口数量保持一致;同时,考虑用地选址的长效性,将预测的 2030 年老年人口数量空间分布作为一项评价因子,预测2030年 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的空间分布情况。

老年人口密度分布因子分析

老年人口密度分布体现出某一统计区的老年人的集中程度,对于机构布点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密度越高的地区,越需要配套养老服务机构。

若老年人口密度较低,但老年人口总数较高,则需要合理地安排养老服务机构分布点数和每个机构床位数。同时,考虑用地选址的长效性,研究也把预测2030 年老年人口密度空间分布作为一个评价因子,预测2030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密度的空间分布情况。从老年人口的空间密度分布上也可以发现,宿迁市中心城区和洋河片区是老年人较为密集的地区,在规划中要增加老年服务机构的数量和床位数。

常规公交站点因子分析

公共交通作为当前社会的主要交通设施之一,对于老年人及其家庭成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养老服务机构的布点应当充分考虑家庭其他成员和老年人交往的便利性。

若交通不便,则可能会大大降低养老服务机构的入住率。针对老年人特殊的行为特征,研究小组对规划的常规公交站点进行100m、150m及200m缓冲区处理,以作为评价因子,最终得到常规公交站点多层服务区的栅格数据。

公园绿地因子分析

老年人最希望增加的公共服务设施是公园、广场等设施,所以规划的养老服务机构布局数量应与离公园的距离成反比关系,离公园越近,越适合配置养老服务机构点。考虑老年人步行距离不宜过长,研究小组对公园绿地进行300m、500m和800m缓冲区处理,最终得到公园绿地多层服务区栅格数据。

文体设施因子分析

考虑到老年人会利用文体设施锻炼身体、拓展爱好等,规划的养老服务机构与文体设施的距离越近,越能使老年人日常活动空间扩大,使老年人感到愉快,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研究小组依据规划的文体设施分布情况,对文体设施进行300m、500m和800m缓冲区处理,作为养老服务机构布局的一个评价因子,最终得到栅格化后的文体设施多层服务区栅格数据。

幼儿园与小学因子分析

由于身体状况较好的老年人可能会负责接送小孩的事务,规划的养老服务机构与小学、幼儿园的距离越近,越能使老年人和原有家庭保持密切联系,避免老年人感到孤单和脱离社会,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因此养老服务机构(特别是日间照料中心)布局应当尽量考虑与幼儿园和小学的距离。研究小组对幼儿园、小学分布进行 300m、500m和800m缓冲区处理,作为养老服务机构布局的一个评价因子,最终得到幼儿园、小学设施多层次服务区栅格数据。

2

叠加分析

在进行叠加分析之前,要先使各因子的分析成果数据统一化,使其处在同一评价标准体系下。研究小组通过APH法对各项评价因子数据进行权重分级,共分成 10 级。在进行权重分级后,研究小组按照赋值标准对评价因子进行赋值:①医院因子赋值,距离最近医院越远的赋值越低,距离最近医院越近的赋值越高;②老年人口数量分布因子赋值,人口数量越多的地区赋值越高,反之越低;③老年人口密度分布因子赋值,人口密度越大的地区赋值越高,人口密度越小的地区赋值越低;④常规公交站点因子赋值,与常规公交站点距离越远的地方赋值越低,距离越近的赋值越高;⑤公园绿地因子赋值,公园绿地周边地区赋值较高,远离公园绿地赋值越低;⑥文体设施因子赋值,与文体设施距离越近的地方赋值越高,距离越远的地方赋值越低;⑦幼儿园与小学因子赋值,和幼儿园与小学越近的地方赋值较高,反之赋值越低。

最终,本文得到养老服务机构选址用地适宜性评价图(图4)。评价结果按照所得分值划分为4个等级,分别为:较不适宜、一般、适宜及最适宜用地,养老服务机构应当尽量考虑布局在适宜和最适宜用地上。

(三)

评价结果分析

养老服务机构用地选址的适宜性评价是对各项评价因子的综合性处理过程,具有很强的客观性和全面性。为进一步优化和验证养老服务机构的选址布局,研究小组将最终的成果数据与适宜性评价结果进行叠加比较,判断每个机构选址是否符合适宜性评价结果及不符合评价结果的原因。从总体上看,规划的布局符合适宜性评价结果,部分选址适宜性较差主要是受限于养老服务机构布局均衡性要求、用地批租状况及已有养老服务机构现状分布格局。

由分析结果可以得出,规模较大的养老服务机构选址处于适宜性较高地区及其中心位置,这有利于发挥重点养老服务机构的辐射作用,避免资源配置的浪费。可知,当养老服务机构处于适宜性较高区域的中心位置时,将会有效地提高其利用效率。另外,从宿迁市中心城区范围看,本次规划的养老服务机构规划布局的均衡性和地区集聚性较好。


文章全文详见《规划师》2017年4期

宿迁市中心城区养老服务机构选址研究

《规划师》近期文章推荐

【规划师论坛6】山地城市综合管廊布局及选线规划实践

【规划师论坛1】城乡规划领域廊道相关研究述评

【规划师论坛2】公共政策视角下的综合管廊规划问题及政策应对

【规划师论坛3】中心城区 E 类用地中的廊道空间生态规划方法

【规划师论坛4】深圳综合管廊专项规划编制体系与方法

【规划师论坛5】天津市城市综合管廊专项规划编制思路与实践

【PM】“多规合一”规划中的城乡用地分类及其应用

【PM】基于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的半城镇化地区城市更新模式研究

【专题研究1】“互联网 +”引领的传统村落复兴路径探究 ——以陕西省礼泉县官厅村为例

【专题研究2】传统村落综合规划的编制与思考——以平潭综合实验区山门村综合规划为例

【专题研究3】赣州客家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策略

【专题研究4】武汉市石骨山村保护更新的困境与路径

【专题研究5】基于特征尺度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规划实践

【专题研究6】民宿开发:婺源县西冲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规划策略

【专题研究7】淮盐文化传统村落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 地域化路径

【PD】珠江—西江经济带武宣段产业空间布局策略与实践

【PD】数字化调查与可视化分析在城镇规划中的应用

【PD】城市边缘地带空间与功能发展模式 —— 以南宁市安吉花卉公园片区发展策划为例

【PR】控制性详细规划精细化管理实践与思考

【PR】省际边界地区城镇化发展路径与策略

【PR】TOD 影响下的站点地区空间发展演进与土地利用形态重组

【系列专版1】居民需求导向的公共体育设施选择与空间布局

识别图中二维码

进入微店购买《规划师》杂志

购买《规划师》或图书

请拨打电话:0771-2438012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