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三士道 25-认识因果(1业报的必然性)

行愿人间 2023-05-16

三士道”有声杂志,点击下方"绿色图标"↑听闻本章节


第三部分 三士道

第一章 下士道

第四节 因果



皈依了上师三宝,虽然不会堕三恶道,但还要尊重因果。如果不尊重因果,不知道约束自己,胡乱造业,还是会下三恶道受苦。

我们总觉得自己学佛了,也皈依了上师三宝,平时还念念经,受过戒的也还能持戒。觉得自己没做过太大的坏事,好像离恶道很遥远,不怎么担心会堕入恶道。其实,这只是因为不懂因果,不懂业报的本质特性,不善于观察思考,产生的表相。

能不能堕恶道由不得我们自己,是由我们所造的业决定的。我们无数的前世造了无数的业,但是我们觉察不到。临终时,善恶业哪一种力量比较大,就会被十二因缘中的爱和取所触发,然后就会随业流转。觉得自己今生没造太大的恶业,但是如果前世造的大恶业今生成熟了,或是小的恶业长成大恶业了,怎么办呢?

业力的大小,一方面与造业的发心动机、造作及结果等强弱有关系。所以,我们认为的小恶,实际上也会变成很大的恶业。

比如,骂一个人,如果骂之前忍了很久,最后忍不住了,终于爆发了,或者因为其他原因,自己特别恼怒,带有极大的怒气;骂时又骂得特别恶毒、粗鲁;骂完后心里又觉得特别舒服,觉得自己骂得对。这样的话,这次骂人的动机、造作、结果三者都做得很“圆满”。这样的一次骂人,就是只骂一个字:“滚!”,也产生了很大的恶业。

再比如,有个蚊子让自己睡不着觉,找了很久也没找到,很恼火,终于看见它了,慢慢走近,一巴掌用力拍死,然后开心地想:“这下好了,终于能睡觉了。”这样的一次杀生产生的业力,很可能就因为一只小小的蚊子,就把我们带进了地狱。

另一方面,善业的增长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

我们总觉得自己还不错,好像做了很多善事,比如放生、供养三宝、念经等等,觉得自己善业的业力应该很大,其实是不一定的。

善业力想要增长的话,除了要持续做善事,还要在每次做善事时,发心、正行和结行回向都要清净圆满,这样累积起来善业力才会很大。

现在想想我们做善事时的发心,就不要说上士道救护众生的菩提心,以及中士道厌离轮回的出离心了,就连下士道念死无常的心估计都没有。首先想到的,一般都是希望这辈子能发财、平安等等,或者嘴上说“回向大菩提”,但是脑子里还是希望这辈子富足,都是贪图今生的安乐,这样的发愿,对后世解脱是没什么帮助的。《秘密总续》中说:“千万不要贪求今世的果报,如果只是把希望寄托在今世,对来世不会有什么利益,但如果希求来世的圆满,今生的果报却会广博丰盈。”




仲敦巴大师问阿底峡尊者说:“若是为了今生的安乐、利养恭敬,所作的业,它的果报是什么呢?”

尊者答道:“果报也就是能得到那些而已。”

又问:“那么后世又如何呢?”

尊者说:“地狱、饿鬼、畜生!”

尊者又说,譬如草木,若根是毒,则其枝叶也是毒,若根是药,则其枝叶也是药。所以说,由心里的贪、嗔、痴等念头发起的任何事,都是恶业,都是恶因。这是发心方面。

正行和回向也是如此。我们做善事时,大多数情况下都不怎么清净。比如,学修时比较懒惰,念经时不是在瞌睡就是处于散乱中。结行时,回向发愿也和发心时差不多,都是想满足这辈子的愿望。

所以,我们以为自己做了很多的善业,实际上却是不一定的。

这样说来,为了后世,仅仅向三宝求救是不够的,还必须要听从上师三宝的教导,并且认真按他们说的去做。《集法句经释》中说:

诸佛非以水洗罪,亦非以手除众苦,

非将所证迁于他,示法性谛令解脱。

意思说,佛的悲心是最大的了,如果佛能用水来洗去我们的罪障,或是能用手来救拔我们出离轮回,或是佛能将他的证果送给我们,那么佛早就这么做了,我们也就不用受轮回苦了。但是这些都是行不通的,佛只能通过为我们讲经说法,使我们解脱。

所以,一定要认识到:为了不堕恶道,我们要皈依上师三宝;皈依后一定要依教奉行,才能彻底解脱;解脱是果,因上就要断除恶业;为了不造恶业,就要深信因果,就要认识业报的本质特性,所以就要学习因果规律。


一、认识因果  

万物万事都有因缘果报。比如,能够有一杯水喝,是因为有饮这杯水的福报,这就是因。有人被骂、被打,是因为业障,因就是自己过往的恶业,打骂他的那个人是缘,被打骂了就是果。

要尊重因果,就要认清因果,就要认识业报。要认识业报的四个方面:业报的必然性、强增殖性、不做无报性、所做不坏性。

(一)业报的必然性  

龙树菩萨在《宝鬘论》中说:

不善感诸苦,如是诸恶趣;

善感诸乐趣,诸生获安乐。

因果总的规律就是:善业感召乐果,恶业感召苦果。

因果的运作虽然极其微细,但是丝毫不会错乱。

业报的必然性是什么?业报的必然性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善恶的果报不会错。种豆生豆,绝对不会生麦;种麦一定会生麦,绝不会生豆;种毒一定会是毒,种药一定会是药,律典中说:

造作何等业,即生何等果。

这个很重要:造什么业,结什么果。比如,我们尊重别人,别人也会尊重我们;我们骂人家,人家也反过来会骂我们自己。布施就会得财;放生就会长寿,因为放生是救了其他众生的命,所以果报就是会长寿;杀生会短命,是因为杀生损害了其他众生的性命,所以会短命;偷东西一定会穷;挑拨离间会被亲朋好友疏远。

明白了业报的必然性,自然会明白很多因果上的现象。就会明白,自己的痛苦,都是自己以前造业的结果。因此就要坦然面对,不要生起嗔恨心,引发更大的恶业。



三士道连载:

三士道 1-道次第的传承

三士道 2-道次第的殊胜-宗喀巴大师

三士道 3-道次第的殊胜-《菩提道次第广论》的殊胜

三士道 4-闻法弟子应具六种想

三士道 5-上师的基本条件要求,传戒上师,大乘上师的条件要求

三士道 5-密乘上师的条件要求

三士道 6-弟子的德相和要求

三士道 7-如何亲近上师 供养侍奉的功德

三士道 7-虔诚信敬、塑上师像、思念祈请、当佛礼敬的功德

三士道 8-不敬上师的罪业(上)

三士道 8-不敬上师的罪业(下)

三士道 9-亲近上师的心态 念师功德 树立信心

三士道 9-亲近上师的心态 念师恩德 激发敬心

三士道 10-前行1-3(净扫道场/摆设佛像/端然安坐 皈依发心)

三士道 11-前行4(七支供养-1礼敬/2供养支)

三士道 11-前行4(七支供养-3忏悔/4随喜/5请转法轮/6请住世/7回向支)

三士道 12-什么是暇满人身

三士道 13-暇满人身的可贵性

三士道 14-暇满人身的难得性

三士道 15-三士道目标/分类/修行次第

三士道 16-人生无常/思惟人生无常(1人必定会死)

三士道 17-思惟人生无常(2死无定期3除佛法外)/临终之相/成就无常观

三士道 18-堕三恶道的理由/热地狱

三士道 19-边缘地狱/寒冷地狱/零散地狱苦

三士道 20-饿鬼道苦/畜生道苦

三士道 21-皈依的因/佛的功德

三士道 22-法功德/僧功德/知差别皈依/依不同守誓皈依/不皈依三宝以外

三士道 23-禁戒/守戒(敬佛像/敬佛法/敬僧宝)

三士道 24-皈依三宝后的修持/皈依的功德利益


菩提道次第略论连载:

菩提道次第略论 1-归敬颂、本论内容及造论意趣

菩提道次第略论 2-本论作者及殊胜传承

菩提道次第略论 3-本论之殊胜

菩提道次第略论 4-说听轨则

菩提道次第略论 5-依止善知识为入道根本 - 所依善知识之相

菩提道次第略论 6-依止善知识为入道根本 - 能依弟子之相

菩提道次第略论 7-依止之法、依止的胜利

菩提道次第略论 8-不依止的过患

菩提道次第略论 9-总明其义

菩提道次第略论 10-加行修法(洒扫/陈设/威仪/资粮田/七支供)

菩提道次第略论 11-正行修法/结行修法/未修中间/破斥二种妄见

菩提道次第略论 12-何为暇满人身

菩提道次第略论 13-暇满人身的重大意义

菩提道次第略论 14-思惟人身难得

菩提道次第略论 15-三士道建立/引导之相/建立原理

菩提道次第略论 16-不念死的过患/念死的胜利/发何种念死心

菩提道次第略论 17-修念死之法(定死/死无定期/余皆无益)

菩提道次第略论 18-思惟恶趣苦的意义/大有情地狱苦

菩提道次第略论 19-近边地狱苦/寒冰地狱苦/孤独地狱苦

菩提道次第略论 20-思惟傍生苦/思惟饿鬼苦

菩提道次第略论 21-皈依之因/思惟皈依境/佛功德

菩提道次第略论 22-法功德/僧功德/知三宝差别/自誓皈依三宝/不皈依余处

菩提道次第略论 23-遮止学处/奉行学处(敬佛像/敬佛经/敬僧宝)

菩提道次第略论 24-共同学处(随念/供养/启白/勤修/不舍)


以上摘自阿旺嘉措金刚上师著《法海宝藏三》、《法海宝藏四》(即三士道(上)、三士道(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