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不能积,佛在经上教诫我们,「积财丧道」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摘自净空法师主讲楞严经讲义
十番显见之六 显见不杂
请看底下一段经文,第六番「显见不杂」。
【阿难言:我虽识此见性无还,云何得知是我真性?】
那么阿难尊者提出这个问题,你看看,紧接着前面,佛所讲的好像都懂了,可是疑情未断啊。换句话说,对如来所说的道理并没有彻底地了解,如果是彻底了解了,不会再有问题了。懂是懂了,不敢接受,不敢承当啊。虽然明了见性的功能不与诸相俱还,不像那八种相各有所还呢,可是好像这个见性常常与外面境界混杂在一起。比如眼见吧,我们见到山,诸位想想,见性跟山是不是合一了?我们见到水,那见性是不是跟那个水又合一了?如果见性没有跟它合,如何能见呢?果然跟它合二为一的话,那究竟哪是山、哪是水、哪是见性呢?
这些疑惑确实相当微细啊,那个粗心的人还提不出来呢。可是诸位要晓得,有这一层疑惑,就障碍了见性,不敢认见性为自己了。这是阿难疑虑之处啊,所以底下说,【云何得知是我真性】呢?既然这样混杂难分,怎么晓得这是我的真性呢?在这一章经文里面,世尊就要给阿难指示出来,叫阿难辨别哪是见性?哪些是物象?阿难这一问问得好,实在讲是代我们解除微细的疑障啊。一定要把见性分辨得清清楚楚,就像我们眼前这物象一样,显然而不迷惑啊。
阿难这个疑惑呢,也有道理,不是没有道理。实在讲,「妙净明心」,我们听到这个地方,也悟到一个大概了。阿难尊者比我们聪明得多,同时又是一个博闻强记之人,还是一个已经断八十八品见惑的须陀桓。我们要望他,远不如啊,那比不上人家啦。那么我们念到此地,都已经悟到一个大概了,难道阿难尊者还迷惑吗?尊者这一问呐,是利乐有情问。
疑在什么地方呢?前一科明明说了,这是第二月,这就是疑问了,那么第一月在哪里呢?「云何得知是我真性」呀?真性是第一月呀,不要第二月啊。但是第一月讲不出来了,能够言说、能够思维想象的到了顶头,这是第二月,这是我们介绍唯识的时候给诸位说的。性,是离言说相,离心缘相的,没法子讲。不得已而求其次,讲一变为阿赖耶,讲唯识。识可以思议,可以言说;性不可以思议,不可以言说。
但是识讲到了究竟处,转识就是真如本性。那个阿赖耶就是真如本性带了一层迷惑,带一层无明,我们叫它阿赖耶呀。它要去尽了无明了,那就是真如本性。所以阿赖耶,我们一般叫它真妄和合。去了那个妄,它不是纯真了吗?带了妄的时候,我们叫它作第二月,去了妄就是真月啊。那么这个疑是从这里来的,尊者既然提出问题了,佛当然给他解答:
【佛告阿难,吾今问汝,今汝未得无漏清净,承佛神力,见于初禅,得无障碍。而阿那律见阎浮提,如观掌中庵摩罗果。】
我们一小段一小段来介绍。阿难尊者,还是示现在初果有学的地位,所以说「未得无漏」。得无漏是四果阿罗汉,那么他距离阿罗汉还相当的遥远。初果已经有天眼通了,证得初果,这个六通里面有三种:有天眼通,有天耳通,有他心通。别人心里想的什么事情他知道,初果就有啊。虽有,能力不大。能力不大啊,所以说是天眼还见不到太远,必须要借如来的神力加持,他才能见到初禅。那么在一般正常的人,什么人才能够见到初禅呢?一般小乘经里面讲,四果罗汉,他的天眼能够见到初禅天。初果有天眼,见不到,没有这个能力。初禅天,诸位要晓得,是一个小千世界呀,这是初禅顶啊,是一个单位世界;小千世界的顶是二禅天。这个能力在我们看,当然是了不起了,我们人间哪有这个能力呀!在小千世界,要以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算是一个太阳系吧,我们今天谁有能力把太阳系里面这些星球,都能看得清清楚楚的呢?阿罗汉就有这个能力。
但是在阿罗汉里面有个特别的,就是阿那楼驮,此地就是阿那律。这个人的天眼呢,那是加工的、特别修成的,半头天眼。他这个是天眼第一,哪一个阿罗汉也比不上他,他特别修的。说【阿那律见阎浮提,如观掌中庵摩罗果】。阿那律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叫无贫,贫是贫穷,无贫就是不贫穷,这个名号是从果报上建立的。
佛在经上说,这一位尊者,他在过去世中,因为修布施、修供养,这也算是他的因缘殊胜呢,他供养一尊辟支佛,所以果报得九十一劫不受贫穷之果。所以此地才有这样一个称号,生生世世,他这个福报享不尽啊。所以诸位要晓得,福报是自己修得的啊,不是凭空掉下来的。我们自己要不肯修福,哪里会有福享呢?!所以一个懂得因果报应的人,念念之中无非修福啊。他晓得,这样修福是生生世世果报不虚啊,永远这个福报都享不尽。财不能积,佛在经上教诫我们,「积财丧道」啊。积财而不肯修福,那福享尽了,后面就不能继续了,一定要受苦报。
那么修福,经上也常讲,尽心尽力就是圆满之福。我们再问一问,阿那楼驮,他老人家在过去生中供养辟支佛,他供养了什么呢?一钵饭啊。供养多少次呢?一次。就得这么大的福报。那么我们要遇到,那天天供养他,好不好呢?诸位要知道,当时他自己也很贫穷,他不是一个富有之家,他那一钵饭得来也不容易,自己宁愿受饿,把这个一钵饭供养这位出家的道人,所谓是尽心供养啊,是圆满供养。并不是他家里很富有,随便轻慢心供养的,那也有福,没有这么大啦。所以我修福一定要以恭敬心,尽心尽力地去做,果报决定不虚呀。
那么他的天眼就特别了,见阎浮提,阎浮提这是一个小世界里面的一洲。刚才讲了,这一位尊者天眼又特别,要按理来讲呢,他是观大千世界啊,如掌中庵摩罗,那这个就很好讲了。但是讲阎浮提行不行呢?也行。大千世界里有多少阎浮提呢?一个单位世界就有一个,一个小千世界里就有一千个。一个中千世界里头,一千再乘一千。一个大千世界里头再乘一千,一百亿(十亿)个阎浮提呀。那么此地应当是,见阎浮提,是见大千世界里头百亿阎浮提,如观掌中庵摩罗果。
「庵摩罗果」是什么呢?从前我们中国没有,翻译经的例子,五不翻之一。中国没有嘛,只有音译。可是现代交通发达了,中国没有的,外国很容易就进口。而这个东西在台湾本身就有,在大陆确实是没有,是什么东西呢?诸位现在常常吃的巴拉,就是庵摩罗果。这个产在热带,印度有,我们台湾也有,大陆上没有。那么庵摩果放在手里头,那很近嘛,当然看得很清楚啦。这是比喻,尊者天眼看百亿阎浮提,就像看手中庵摩果一样,一目了然啊。
这一位尊者跟释迦牟尼佛关系很亲密,他也是释迦牟尼佛的堂弟啊,跟阿难都是堂兄弟。出了家之后,这是贵族出家的,佛讲经呢,他常常在讲堂里面打瞌睡,因此被佛呵斥了一顿。佛把它比作螺蛳、蚌蛤一类的,「一睡一千年呢,不闻佛名字」啊。可是尊者听了佛责备之后,他就勇猛精进,不甘堕落啊。这是很了不起,值得我们效法的。七天七夜没有睡眠,这样一来,把眼睛搞瞎了,失明了。这是精进过度,眼睛熬坏了。于是佛才教他,专门修一种定,这个定的名字叫「乐见照明金刚三昧」,教他修这种定。他这个定修成了,定修成了,他不要用眼可以见,他的半个头都可以见,所以成为僧团里头著名的半头天眼。
说不用眼见,头能见,这个我们听了很不可思议呀。可是诸位要记住,前年在日本就有个女孩子,新闻上登的说她有三只眼。这第三只眼是什么呢?是鼻子。这个小孩子,我在香港讲经的时候,报纸上登出来了有照片。这段新闻,我剪下来了,不晓得贴在哪一本书里头,我现在一时找不到了。十四岁一个女孩子,今年大概有二十岁。许多人对她做实验,把她两个眼睛遮住了,鼻子露出来,她看得清清楚楚,外面什么境界,她说得一点都不错。把鼻子一遮住,她就看不见了。证明她除了眼可以见之外,鼻也能见。
这鼻能够见,头怎么不能见呢?!所以是确确实实不用眼可以见啊。所以这个地方不是说的神话啦,是说的事实。而他所见的这个功能,这是讲阿罗汉里面,天眼最大的能够见到大千世界。在我们娑婆世界这个三千大千世界,阿那律尊者他都能看得清清楚楚。下面是说:
【诸菩萨等,见百千界。】这个菩萨,天眼比阿罗汉更高了,阿那律半头天眼也比不上菩萨。此地讲的百千界,这个界是指的大千世界,菩萨能见一百个大千世界,一千个大千世界,而阿那楼驮,只能够见一个大千世界,阿那律尊者。什么样的菩萨见一百个大千世界呢?在经里面讲是初地菩萨。圆教初地菩萨,登了地了,他的天眼能见一百个大千世界。二地啊,就能见一千个大千世界。你看看从初地到二地,我们看只是一级之差啦,而这一级之差,那个见性的能力,天眼的能力,十倍呀。到十地菩萨,见无量不可说佛刹微尘数世界。
由此可知,这个百千界是从初地讲起。而三贤菩萨,那是从一个大千世界到一百个大千世界,个个不相等啊。但是,就是讲十地菩萨,见无量不可说佛刹微尘数,还是有个数字,还是有量的呀。这个无量是个数字啊,阿僧祗个阿僧祗就叫一个无量,所以十地菩萨所见的还是有限。这个底下说了:
【十方如来,穷尽微尘,清净国土,无所不瞩。】
这是讲如来地了,如来的见量是圆满的,是究竟的,是真正的无量。我们常言说,佛具五眼三智啊。「穷尽」,这就是无有限量,世界数目微尘,没有法子计算。佛眼清净,所见的国土,无不清净,「清净国土」。那么这是从阿难本身,须陀桓,一级一级地说到如来果地上的天眼,这个见量皆有差别,等次不同。
【众生洞视,不过分寸。】这再回过头来看看我们一切众生。「分寸」有两个意思:一个是说,隔一分一寸就看不见了。就这一张纸,这一张纸啊,还不到一分厚呢,遮到眼睛就看不见了,「不过」就是不能透过啊。另外还有个意思,就是见得近。你看小的畜生,小的动物,它也有眼,但是它见的,也只能够见一分一寸远的样子。所以这句可以说,把这一切众生之类全都包括了。那么佛说了这番话,作为下面开示的引言啊。(未完)
有一个窍门:就是训练一个不分别,一部书从头念到尾不起一念,字字分明